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图式理论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改善语言学习性能。
本文将着重介绍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其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理论,它以英语句子为基础,以基本文本结构为核心,以功能性阅读为目标,注重学习者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习者通过运用文本图式,既快速又准确地阅读英语文本。
其次,介绍图式理论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
使用图式理论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英语文本的结构有一个快速的认知,并根据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同时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大意。
图式理论也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速度,主动地应用英语文本里所出现的语法结构,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另外,通过使用图式理论,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教学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使用图式理论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最后,针对教师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提出实践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图式理论,并熟练掌握英语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明确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第三,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图式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性能,改善学生阅读效率,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运用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图式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
它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改善外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信息。
此外,图式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语言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图式理论逐渐成为了外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提出的,认为语言学习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的过程,即建立语言图式。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更新自己的语言图式,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方案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结合图式理论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外语语言知识结构,并加强对语言图式的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图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并为建立自己的语言图式提供更多的机会。
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虽然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图式理论较为理论化,对于某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具体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式理论的含义。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0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陶行知40No.1 2020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亦是学生综合水平的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建构新的图式,能有效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
文章以人教版课内阅读为例,探究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 图式 英语阅读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虞淑燕(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315000)一、图式理论概念和主要类型图式(Schema )于1781年由哲学家康德(Kant ,1781)提出,他强调知识只有和个人已存储的知识相联系时,阅读才最有效。
用图式来解释、推论、概括外界的信息,达到最优的理解水平,并将其应用于阅读研究。
阅读理解实质就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解释和加工的过程。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科学是追求真理的。
将该理论应用到学科亦是如此,要分析任何现象背后的真理。
学生不能理解英语文章有三种原因:一是不具备与文章相关的图式;二是虽具备了相应的图式,但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激活学生的图式;三是学生自以为读懂了文章,却不了解作者真正的意图。
所以阅读理解一定要有全面的输入,然后在阅读新材料时,读到并找到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
图式理论指导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探究阅读的本质。
二、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关联教学中,有时尽管生词不多,语法结构也不复杂,但学生把握不了文章的内容,读不出文章的主旨。
这有两个原因。
综观学生阅读模式,有的学生是典型的“自下而上”被动将书本知识输入脑海中,即书本知识直线型进入大脑。
而有的学生则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在阅读过程中,从语篇的整体出发,阅读标题、词、句、符号等,任何一个信息点都会激活大脑中某些知识点,对文章内容进行一定预测。
可见,阅读理解不仅取决于文字,更在于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互动和模式,阅读障碍若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或对目标文章的理解建构若局限于本国语言之中,而对目标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知之甚少,那么最终阅读活动一定是徒劳的。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日益重要。
图式理论被广泛用于英语语言学习和阅读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本文将讨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实施图式理论的方法和经验。
首先,讨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使用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图式理论来提取词汇和句子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图式理论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句的结构,从而增强对一篇长文的总体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其次,讨论实施图式理论的方法和经验。
在实施图式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概念,发现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细节。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表等工具来帮助课堂上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其次,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加熟悉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最后,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重要观点,以及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及句子结构的含义,从而加强学生对一篇长文的语言技巧。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句子结构,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图式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文章的重要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 引言1.1 概述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探讨人类如何组织和处理信息以及应对各种认知任务。
在教育领域,图式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高中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英语读写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文分析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展示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对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仍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开展关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既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有助于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
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2. 正文2.1 图式理论介绍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巴托洛梅(Bartlett)提出。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引言:一、图式理论的概念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基纳(Rumelhart)和诺维(Norman)在1975年提出的。
图式是指一种认知结构,是一种对于物体、事件或知识等的抽象总结。
它是人脑中高度抽象的表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图式理论主张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逻辑的认知框架,这种认知框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1.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阅读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信息加工,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框架进行关联和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的图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内涵。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图式理论强调了对信息的整合和组织,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通过激活学生的图式,引导他们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图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获取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图式理论认为,信息的整合和组织是认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图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图式,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1. 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前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图式,启发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图式3. 开展图式的训练和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图式理论,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训练活动,例如让学生进行图式的转述和归纳、让学生进行图示的应用等,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运用图式理论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会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和关联。
在语言习得中,图式理论强调听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即图式。
当听者听到一段语言时,他们会根据已有的图式对语言进行解析、理解和预测。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即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法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内容图式,即拓展学生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将听力材料与自己的背景知识起来,提高理解准确性。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策略图式,即教授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推断、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通过以上应用,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策略图式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从而提高听力得分。
图式理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主动构建图式,形成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进而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
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图式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仍需广大教师和研究者深入探讨。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图式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自适应学习建议。
另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如何将图式理论与其他先进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可以将图式理论同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听力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采用传统方法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已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图式理论这样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为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机遇,我们必须将这样的新鲜元素融入课堂中。
本文将对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具体介绍。
标签:图式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引言:图示理论下,将阅读活动分为三种图示: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通过激活图示来学习能够达到高效率记忆的目的,从而帮助阅读学习效益提升。
借助这一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有望达到新的目标。
但对于还不熟悉图示理论的教师来说,还需充分学习和实践。
1.课前填充图式相信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前,教师都会按照惯例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浏览一遍课文,查阅部分生词便匆匆结束,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示理论进行深层次预习,完成部分探究任务,掌握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他们而言大有用处。
学生如果能够对文本材料涉及的相关话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合作查阅相关的知识背景,交流互享成果,成就感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发挥,理解阅读材料的难度就会降低。
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头脑中是否存在与文本材料相契合的图式知识,或者这些图式知识能否被激活,对于学生高效理解文章至关重要。
2.发挥图式的预测和推理功能读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激活学生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文本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之间搭建一架桥梁,促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材料做出预测和推理。
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准备与文本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歌曲,介绍文化背景,进行话题导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话题联系的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副标题以及对课文中图片展开观察,对文章进行预测并推理文章的整个发展脉络[1]。
3.利用图式高效学习英语阅读教学的难度之一就在于文章中的知识量较多,学生既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还需要分析语句,掌握语法、词汇,学习负担很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珠海市前山中学叶淑芳
摘要:本文试图用图式理论来解释阅读过程,并分析学生不能阅读材料的原因,探讨图式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及提出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设想,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创建新的图式知识,使图式知识相互作用,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图式;图式理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
一、图式理论概述
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图式是指高级的、复杂的、日积月累的结构,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Cook,1989)。
Thomas Devine(1987)将图式定义为: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识为单位(Schemata)的形式构筑而成的,这种知识的单元即图式。
Widdowson(1977)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Rumelhart(1977)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
”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
图式有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利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将会对把握文章内涵、内容和整体脉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图式理论在阅读中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阅读。
例如:我们提到“上山下乡”,三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明白,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不明白。
因为前者有这方面的图式,后者则无。
再如一篇描写人们搓麻将的文章,没有搓麻将的外国人读起来就会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
否则,阅读理解就会失败。
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课文教学中,通过使课文结构化,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层次结合
到人们头脑中贮存信息的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网络中,即我们所说的图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此可以看出,把图式的概念引入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中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三、学生不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原因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字面上完全读懂了一篇文章,但却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什么导致学生理解失败呢?鲁梅哈特曾经指出,一个读者不能正确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有三种情况:(1)读者不具备与文章相关内容的图式;(2)读者虽然具备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但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激活读者的图式;(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但却误解了作者的意思(D.E.Rumelhart, 1980)。
鲁梅哈特的这一归纳是对母语阅读而言,对英语作为外语阅读者来说,读不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作者虽然提供了足够的理解线索,读者也具备相关的图式,但读者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作者所提供的线索没有起作用,不能使读者的有关图式活动起来。
任何一篇英语阅读材料都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构成的。
读者通过语言图式(即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获得内容图式(即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后留下心理痕迹的往往是内容图式而不是语言图式。
阅读理解取决于读者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两者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通常能够认识到语言图式的重要性,强调词、句和语法的学习和记忆,但忽略内容图式的重要性,不重视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殊不知英语阅读的失败常常是因为缺乏内容图式所造成的。
四、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表明:读者对读物的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具有的知识越多,其理解程度就越深。
那么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知道学生进行的是有效的阅读呢?笔者认为,教师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并建立新的图式,帮助他们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图式的能力。
1.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从而为图式的产生奠定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语言意思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
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难。
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时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对阅读理解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
因此,笔者讲授涉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文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如,Christmas一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为了扩大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本人给他们作了更进一步的文化背景介绍。
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之说。
Jesus Christ为了拯救人类被以色列人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
难。
大多数西方人是基督徒,他们信奉Jesus Christ,视他为救世主。
每逢星期日要去做礼拜,读《圣经》,听牧师讲道,向上帝忏悔、祈祷。
每到12月24日晚,他们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庆典活动以纪念Jesus Christ。
这个节日之隆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并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还给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Christmas tree、Christmas card、Santa Claus及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等相关词语,同时播放Silent Night(平安夜)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圣诞节的气氛。
另外还给他们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其他节日,如Easter(复活节)、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等。
这样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
2.设法激活学生的有关图式,培养学生的预测联想能力
对文章进行预测和证实是图式知识应用于阅读的核心。
因此提高读者的预测技巧、增强预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学生的预测不管对与错,都会使他们的想法更接近于即将阅读的文章主题。
开始阅读后他们的预测就会得到确认或排除。
有预测的阅读应优于无预测的阅读。
譬如,SEFC 2B Unit 15 Lesson 58 Noises in the night,笔者在教学时提出以下4个问题:
(1) What is a detective usually famous for?
(2) What ideas have you got from the title "Noises in the night"?
(3) What will the detective do to help his customer?
(4) How will the story end?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作出种种预测,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这种open-ended questions 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还包含了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起到了真实交际的作用。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给出与文章主题有关的关键词,然后发动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讨论,并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将其思路引导到文章的脉络上,例如:SEFC IA Unit 4 Newspaper,笔者先把newspaper写在黑板上,然后动员学生说出与newspaper相关的词,学生争相提出了以下词语:journalist, editor, interview, photographer, develop, type, computer, headline, print, deliver等,然后再让他们验证这些词语是否在文章中出现,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必定欢心鼓舞。
由此可见,图式一经激活,一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触类旁通。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阅读时的被动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满意的阅读效果。
3.理清课文脉络,进行整体教学
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背景材料后,再读课文和听录音。
这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是细节方面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可以由学生个人思考,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大意及主旨。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英语教学材料不可避免地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异域文
化的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阅读心理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