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计算

转换层施工计算
转换层施工计算

位于温州市广场路与信和街交叉口的6#地块Ⅰ标段,包括1-1#、1-2#、2#、3#和4#五栋高层,总建筑面积97602m2。地下一层,地上1-1#、2#、3#和4#楼均为31层,1-2#楼为29层,地上1~2层带有裙房,框架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每栋楼的三层(标高9.25~13.8m)即为梁式结构转换层,层高4.55m,楼板厚度为180mm。转换层有(以1-2#楼为例)不同截面形式的框支梁:(700、800、900、1000、1100、1400)×2000、(700、800)×1400、600×(1600、1700、1800)和900×1800共十二种,这些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及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本工程施工前经过周密的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通钢管(φ48×3.5)、九层胶合板和松木方料(50×100),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以下将重点讲述现场施工中使用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及其验算。

一、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案

以最大截面1400×2000的转换层框支梁及周边楼板为例进行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方案设计(详见图1)

图2 转换层框支梁(1.4m×2.0m)及楼板的模板及支撑体系图

1、框支梁底模

框支梁(2.0m高)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55m ,框支梁底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为200mm,上铺梁底模。梁底木方采用普通钢管支撑,横向(平行于梁方向)间距为400mm。梁宽0.6m 梁底中间增加1道承重立杆, 梁宽0.7m和0.8m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梁宽0.9m、1.0m和1.1m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梁宽1.4m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以上增加的承重立杆不包括梁两侧的立杆。所有梁底承重立杆不允许出现接头且底部垫槽钢。梁底钢管排架在梁底处的每个节点增加保险扣件2个。纵横扫地杆距楼面200mm,第二道纵横水平杆距扫地杆1.2m,第三道纵横水平杆在梁底。每步纵横水平杆必须拉通,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严禁采用对接方式。在框支梁底设置剪刀撑,以增强梁底钢管排架的整体稳定。

2、框支梁侧模

框支梁侧模均采用九层胶合板,竖向模挡采用50×100的松木方料,间距中对中为200mm,水平模挡采用普通钢管,间距为400mm。整个梁侧采用φ12螺杆对拉,每排两根钢管,钢管外侧用两个伞形扣和双螺帽加固,第一排水平螺杆从梁底200mm开始设置,对拉螺杆的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为400mm。

3、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37m,楼板模板方木间距中对中为300mm,上铺九层胶合板,水平钢管支撑纵横间距为1000mm, 承重立杆纵横间距为1000mm。纵横扫地杆距楼面200mm,第二道纵横水平杆距扫地杆1.2m,第三道纵横水平杆在梁底。在内部每4m×4m范围内设置剪刀撑,以增强满堂红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4、其他保证措施

模板支撑撑于三层楼板上,其厚度为150mm,混凝土为C40,为保证楼板的承载力,在四层转换层施工时,一层、二层主楼处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不拆除,使转换层的施工荷载由一、二、三层承担。

二、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一)、框支梁底模验算

作用于框支梁底方木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的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计算

(1)钢筋混凝土自重:q1=25.500×2.00×0.20=10.2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q2=0.35×0.20=0.07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q3=(2.50+2.00)×0.20=0.90KN/m

2、方木的支撑力计算

方木的均布荷载q=1.2×(10.20+0.07)+1.4×0.90=13.584KN/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方木传递集中力(即支座反力)分别为:N1=0.170KN, N2=3.905KN N3=5.434KN, N4=5.434KN, N5=3.905KN, N6=0.170KN

3、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10.00×10.00/6=83.33cm3

I=5.00×10.00×10.00×10.00/12=416.67cm4

4、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方木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取最不利荷载组,查表得出弯矩系数Km=-0.121,剪力系数Kv=-0.620,挠度系数Kw =0.967[1]

最大弯矩M=Kmql2=-0.121×13.584×0.40×0.40=-0.263KN.m

截面应力σ=0.263×106/83333.3=3.156N/m

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N/m,满足要求。

5、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Q=Kvql=-0.620×13.584×0.40=-3.369KN.m

截面抗剪强度T=3Q/2bh=3×3369/(2×50×100)=1.011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小于[T]=1.30N/m,满足要求。

6、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变形V=Kwql4/100EI

=0.967×13.584×4004/(100×9500×4166666.8)=0.085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400/250,满足要求。

(二)、框支梁底支撑纵向钢管的验算

作用于框支梁底支撑纵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的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考虑最不利荷载,取方木最大的支座反力的钢管为分析对象。集中荷载P=N3=N4=5.434KN

支承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其中N=L/C=500/200=2.5≈3

将N和P分别代入公式(1)、(2)计算得到:

钢管的支座反力RA=RB=2×5.434=10.868KN

钢管的最大弯矩Mmax=(32-1)×5.434×0.5/(8×3)=0.906KN.m

截面应力σ=0.906×106/5080=178.35N/mm2<[f]=205.0N/mm2

支撑纵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f],满足要求。

(三)、框支梁底支撑横向钢管的验算

横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四)、扣件抗滑移的验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RC

其中RC---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钢管最大支座反力,R=10.868KN。当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值不满足要求时,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到40~60N.m 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故采用双扣件时满足要求。

(五)、承重立件的稳定性验算

承重立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σ=N/ΦA≤[f]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N1= RA=10.868KN

钢管排架的自重N2=1.2×0.149×2.55=0.456KN;模板的自重N3=0.50×0.4×0.5=0.10KN。N=N1+N2+N3=10.868+0.456+0.10=11.424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8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89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08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N/mm2

l0——钢管立杆的计算长度(m),钢管使用长度L=2500mm,在中间设水平横杆,取l0=L/2=1250mm,λ=l0/i =1250/15.8=79.11,查钢结构设计规范或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得到稳定系数Φ=0.789,则:

σ=N/ΦA=11424/(0.789×489)=29.61N/mm2<[f]=205.0N/mm2

承重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六)、框支梁侧模验算

1、侧压力的计算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为下两式中的较小值乘以分项系数1.2,倾倒混凝土产生侧压力为4.00KN/m2,则:F=0.22γctβ1β2V1/2

=0.22×24.00×200/(20+15)×1.00×1.15×2.51/2=54.861KN/m2

F=γcH=24.0×2.00=48.00KN/m2

两者取小值,故F=48.00KN/m2

则F=1.2×48.00+1.4×4=63.20KN/m2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C

V-----混凝土的浇筑,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高度,取2.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方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取最不利荷载组,查表得出弯矩系数Km=-0.177,剪力系数Kv=-0.617,挠度系数Kw =0.990[1]。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为:

q=(1.2×48.00+1.4×4)×0.20=12.64KN/m

最大弯矩M=Kmql2=-0.177×12.64×0.40×0.40=-0.358KN.m

截面应力σ=0.358×106/83333.3=4.296N/m

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N/m,满足要求。

5、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Q=Kvql=-0.617×12.64×0.40=-3.120KN.m

截面抗剪强度T=3Q/2bh=3×3120/(2×50×100)=0.936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小于[T]=1.30N/m,满足要求。

6、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变形V=Kwql4/100EI

=0.990×12.64×4004/(100×9500×4166666.8)=0.081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400/250,满足要求。

(七)、穿梁对拉螺杆验算

穿梁对拉螺杆水平和竖向拉杆间距均为400mm,按最大侧压力计算,每根螺杆承受的拉力为:P =F×A=63.20×0.40×0.40=10.112KN

框支梁侧模采用φ12螺杆对拉,净截面积A=76mm2[1],每根螺杆可承受的拉力为:

[F]=215×76=16340N=16.340KN

P<[F],故穿梁对拉螺杆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 模板支撑体系中使用的方木、对拉螺杆和支撑钢管的强度都满足要求。

三、结束语

本工程转换层模板支撑采用普通钢管排架支撑系统。钢筋、混凝土、模板、方木和水平拉杆等荷载最终作用到钢管排架立杆的顶部,经立杆传递至楼面,钢管排架的计算主要是立杆稳定性验算。支撑体系方案中都用最不利荷载分别对框支梁底和梁侧方木的抗弯、抗剪和挠度及对拉螺杆和支撑钢管进行验算,都满足要求。在每栋楼的结构转换层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用测力扳手检查梁底钢管排架的扣件拧紧质量,必须保证每个扣件都达到要求,整个工程的五个结构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都没有出现问题。

大空间吊顶转换层施工方案

大空间吊顶转换层 施 工 方 案 项目名称:上海东方玫瑰秦皇岛码头装饰工程 编制: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 2014 年 8月 12 日

目录 1.主要设计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2.1 分项工程概况 (3) 2.2 现场情况 (3) 2.3 转换层安装情况 (3) 3.施工安排 (4) 4.施工准备 (4) 4.1 技术准备 (4) 4.2 极具准备 (4) 4.3 材料准备 (5)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 5.1施工方法 (5) 5.2特点 (7) 6.工艺流程及操作 (7) 6.1工艺流程 (7) 6.2操作要点 (7) 7.焊缝质量标准 (8) 7.1保证项目 (8) 7.2基本项目 (8)

7.3成品保护 (8) 7.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8) 7.5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9) 8.防锈防火施工要求 (9) 8.1防腐施工 (9) 8.2防火施工 (12) 9.质量控制 (13) 10.安全措施 (14) 1、主要编写依据 设计图纸;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国家关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法律法规; 上海市现行的施工和验收的规范、标准、规程、图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ISO9001质量体系相关文件 《质量保证手册》ZS/GA--01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GB50194-93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 01-26-96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方案及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建筑高层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优化,结合了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工程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控方法,以达到控制转换层整体质量效果。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架;方案优选;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building high-rise structure transit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cheme selection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a square building housing project engineering conversion layer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formwork support how to set, the reinforcement assembling and mass concrete casting quality control,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rol of conversion layers overall quality effect. keywords: structural layer; templates support; plan optimiz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广场房产工程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39280㎡,地下室2层,地上23层(其中地下室2层为人防及车库,地上1~5层为商业用

转换层施工方案

南湖温泉国际酒店主楼 装饰工程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宴会厅转换层 施 工 方 案 2014年5月20日

目录 一、主要设计依据 (2) 1 、分项工程概况 (2) 2、现场情况 (2) 3、转换层安装情况 (2) 三、施工安排 (2) 四、施工准备 (2) 1、技术准备 (2) 2、机具准备 (3) 3、材料准备 (3) 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3) 1、施工方法 (4) 2、特点 (4) 3、工艺原理 (4) 4、脚手架方案 (5) 六、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0) 1、工艺流程 (10) 2、操作要点 (10) 七、焊缝质量标准 (11) 1、保证项目 (11) 2、基本项目 (11) 3、成品保护 (11)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 5、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2) 八、防腐施工要求 (12) 九、质量控制 (13) 十、安全措施 (13)

一、主要设计依据 设计图纸;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国家关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 GB50194-93 二、工程概况 1 、分项工程概况 宴会厅层净高最高处为10.7米,最低处为7.8米。 2、现场情况 宴会厅顶部为钢桁架结构,无法固定普通吊杆。采用螺栓与原钢桁架球形节点连接,制作吊顶转换层结构。 3、转换层安装情况 转换层层高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前应做好统筹施工指挥部署,脚手架的搭设,安全防护等等有关工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为各工种工序密切配合创造条件和拟定动向目标。 三、施工安排 1、施工部位首层G区宴会厅。 2、工期为40天。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图纸不明确及施工中有困难的地方,要与设计单位作好变更手续。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

重庆高庙科技新区农转非还建房(三期) 一期工程A1.2.3.4号楼 转换层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大有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 编制时间:2010年5月10日

目录 第一节编制说明 (3)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支架设计与施工 (5) 一、支架设计 (5) 二、荷载计算 (5) 三、组合荷载 (5) 四、强度验算 (6) 五、支架强度验算 (6) 六、支架搭设 (8) 七、楼层梁板加强支架 (9) 第四节钢筋工程施工 (11) 第五节模板工程施工 (13) 第六节砼工程施工与养护 (16) 第七节施工部署 (18) 附表: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数量一览表 (20)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施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正确,楞角顺直,砼里实外光,避免质量缺陷。原材料抽检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抗震要求方可使用。施工流程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格“三检制”,质检员专检,监理监督抽查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措施,均适用于本分项工程,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在此不再重述。 三、本分项工程除严格遵守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施工措施外,为搞好本分项施工,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分项施工难点、特点,具体增加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力争把工程质量作得更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本方案模板、支架经计算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力争施工工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五、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0.8m×1.8m,每米自重达3.6t,这样巨大的荷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必须经过计算设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特编制本专项方案,

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有关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综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转换层的概念与特点,然后探讨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分类,最后提出了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望能为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建筑设计;转换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概念与特点分析研究 转换层是建筑施工领域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由于建筑物不同层面之间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设置转换层的方式作为过渡,对楼层的上下部的结构与设施进行转换。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常常会采用商业功能与住宅功能结合的设计模式,在建筑物下部构建举架较高的大跨度商用建筑空间,而上层则采用更加紧密的设计,体现建筑的居住功能。为了对不同的实用功能和建筑结构进行划分,便需要在建筑内部设置转换层,以调整不同结构之间的受力情况,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转换层主要功能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体系进行转换,实现剪力墙与框架之间的变换;改变建筑物上下受力柱的分布情况和分布密度;同时转变建筑层的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形成上下结构的不对齐布置三种。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合理的选择转换层的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出转换层在建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转换层的结构需要同时承受上部构造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垂直荷载,以及悬挂下部结构产生的多层荷载,导致转换层结构内部长期存在有较大的内应力。此外,转换层的存在会对建筑物整体的受力状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一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不能单纯遵循传统的建筑设计原则,而是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设计,以满足转换层对刚度和强度的需求,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原则及分类分析研究 1、转换层的设计原则。首先,由于转换层的设置会造成建筑物纵向刚度的突变,使其成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因此,在进行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时,应当尽可能减少需要结构转换的纵向构件,并相应的增加直接落地的纵向构件数量,从而降低建筑刚性突变的程度,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其次,当转换层高度较低时,对建筑物重心与受力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建筑物也因此更加稳固。所以,在进行转换层结构设计时,应当尽量降低转换层所处的位置,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最后,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应当采取强化下部结构,弱化上部结构的设计思路,并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设计模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转成的施工难度,控制转换成的施工成本,更好的实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的分类。一是梁式转换结构。梁式转换结构采用剪力墙、框支梁与框支柱相结合的结构布置方式来提高转换层的强度与刚度,具有结

转换层施工方案1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一、工程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地址: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78966.64m2,其中地上部分69508.61 m2,地下部分9458.03 m2 结构类型:筒体-短肢剪力墙结构,地下两层,地上46层 二、转换层结构概况 该转换层结构标高-2.200~5.770,层高为7.97m,为梁式转换层,梁高为1000~2500mm,板厚200mm。设两栋独立塔楼,无后浇带。剪力墙及柱混凝土标号C60,梁板混凝土标号C40。 三、编制依据 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 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部署 一、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 2、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及质检部门交底并划分相应职责范围,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准备。 3、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4、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 5、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6、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混凝土施工顺序,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 7、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向预拌混凝土厂家、施工单位、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 8、对混凝土小票记录的交底包括:必须记录混凝土的出站时刻、到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毕时刻,以便分析混凝土罐车路上运输时间、罐车在现场等待时间、浇筑时间、每罐混凝土总耗用时间、发车间歇时间、前车混凝土最长裸露时间等(四个时刻、六个时间)。 9、混凝土试块留置组数 每次浇筑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一次,不足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现场准备 1、现场按照总施组作好水电布置工作,做到施工用水电能满足现场生产、消防要求。混凝土施工时每区段振捣棒分别接2台移动配电箱,振捣棒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夜间照明以塔吊上的镝灯为主,必要时配备碘钨灯。 2、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对各分包队伍作好施工交底并监督分包队伍对班组交

探讨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探讨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3-01-07T16:40:39.8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供稿作者:李华楼 [导读] 在建筑工程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 李华楼深圳市鸿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 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1.5 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2 转换层结构的主要形式 2.1 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或双向托梁或斜向托梁,以承托在本层落空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梁的布置。对于框筒或简中简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相应楼层下做一圈转换大梁,把上部柱的荷载通过转换大梁传到下层两边的柱上。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传力途径清楚,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造价较低和施工方便等优点。结构分析计算也较容易,一般用于上层为剪力墙结构,下层为框架结构的转换。 2.2 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板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板很厚,自重很大,材料用量很多。厚板转换层适用于上下柱网极不规则的结构,它的结构布置方便,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层建筑多功能的要求,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板式转换层一般很厚,有时可以达到3.0m( 约为柱距的1/3~1/5) ,自重很大,在地震作用下,这样大的质量必将引起很大的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转换层要慎用厚板楼盖。 2.3 桁架转换层 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很大跨度的转换梁承托较多的层数,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很大而致使截面很大时,可采用桁架转换层,能较好地布置大型管道等设备,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转换桁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大中间节间的跨度或减小端节间的跨度来增大中间弦杆的内力,减小端节间的内力,使弦杆内力分布均匀。 2.4 斜柱转换层 斜柱转换层是一种在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转换结构形式。它是桁架转换中最简单的一种,采用它将会解决转换层不便使用的问题,将目前巨型梁转换层仅能用作管道空间变为可有效使用的面积空间,变“死”空间为活空间,使转换层具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斜柱式转换层结构传力直接,可有效减小转换梁尺寸,且更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斜柱式转换结构侧向刚度比相同条件下的梁式转换结构大,更易满足规范中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能有效地避免转换层形成结构薄弱层。斜柱式转换层弹塑性变形相对较小,可有效地避免结构在大震下,薄弱层因弹翅性变形过大而造成结构整体倒塌。 3 转换层施工技术 3.1 转换结构支撑系统 转换层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施工前应进行计算,确保支撑系统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支撑方式有以下几种: 3.1.1 钢管支撑架

装饰装修转换层解决方法

1.1.1型钢转换层施工方案 施工部位:有吊顶的房间 1.1.1.1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50×50×5角钢,胀栓,防锈漆材料技术参数满足国标和图纸较高标准。 2)机具准备 一般应备有电焊机、切割机、扫帚、剪刀、皮卷尺、小线绳、粉笔、消防器材等。 3)作业条件 ①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设备,确定好灯位、通风口及各种露明孔口位置。 ②各种材料全部配套备齐,且复试合格。 ③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做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④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子。 1.1.1.2工艺流程 1.1.1.3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 清理现场,复测轴线、标高线控制线,根据吊顶转换层深化图纸,在顶板上弹线定位,吊点间距为3000mm×1200mm。 2)打孔埋胀栓 根据定位使用电钻打孔,清孔后将胀栓砸如孔中。 3)安装角钢吊杆 将已开孔的50×50×5角码与角钢一端焊接(角钢长度根据吊顶高度确定),此端与顶板内胀栓连接拧紧。部分房间应顶板下布满管线,无法安装吊杆,或者房间跨度较大(超过2.5m),吊顶转换层高度较大的则需要在不影响天花标高的情况下,在墙面上设置直角三角形反支撑点,横向使用方钢管直接与支撑点焊接,具备设置吊杆条件的,方钢管要与

吊杆栓接或焊接,具体是否需要设置三角反支撑点,需要在现场实测实量后确定,如需设置参考此节内容,部分无法生根的型钢转换层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墙面生根用穿墙螺栓连接。 4)焊接转换层钢架 根据下图将角钢焊接形成装换层。转换层角钢末端用角码与墙体固定。转换层水平网架由50角钢组成,间距3000mm×1200mm,竖向构件间距亦为3000mm×1200mm,网架边缘部分距墙200mm设置50角钢边框,走廊等狭窄空间装换层必须形成“井”字框架体系以增加整体刚度。 转换层平面布置图 转换层剖面图 5)涂刷防锈漆 涂刷灰色防锈漆,分三遍涂刷。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说明.. 3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支架设计与施工 一、支架设计 二、荷载计算 三、组合荷载 四、强度验算 五、支架强度验算 六、支架搭设 七、楼层梁板加强支架 第四节钢筋工程施工11 第五节模板工程施工13 第六节砼工程施工与养护16 第七节施工部署18 附表: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数量一览表20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施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正确,楞角顺直,砼里实外光,避免质量缺陷。原材料抽检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抗震要求方可使用。施工流程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格“三检制”,质检员专检,监理监督抽查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措施,均适用于本分项工程,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在此不再重述。 三、本分项工程除严格遵守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施工措施外,为搞好本分项施工,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分项施工难点、特点,具体增加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力争把工程质量作得更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本方案模板、支架经计算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力争施工工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五、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1nn^每米自重达,这样巨大的荷 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必须经过计算设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特编制本专项方案,指导施工。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的转换层结构设计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的转换层结构设计 先进科技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在现代建筑技术的支持下,高层建筑工程的大量建设与实施得以实现,现代高层建筑不仅在高度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增加,同时在建筑外观及结构的复杂性上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要充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受力的稳定性,保障高层建筑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强对转换层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将对此展开探讨。 标签: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设计 现代城市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功能的日益丰富和完善,对于城市建筑工程的建设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一方面,要求城市建筑工程要在有限的开发土地面积上,创造更多的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空间,这可以通过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予以满足,同时还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可靠性,这就要求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转换层机构的优化设计予以保证。 一、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的主要类型 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现代高层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转换层结构形式,尤其适用于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中,此类转换层结构形式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将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而框支梁则是通过稳定的框支柱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形成较为稳固的转换结构体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设计简单,便于施工操作,结构传力十分明确,且施工成本较低,具有着良好的经济性优势,因而受到许多建筑企业的青睐。 2.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相对适用范围要小于梁式转换层,其主要应用于转换梁截面超出一定范围,不能够通过一层楼板的设置来满足其需要的刚度要求情况下的转换层构建。为充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箱式转换层结构形式通常是在转换梁的顶与底分别设置一层楼板,两层楼板和四周围护的墙壁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箱式的空间,从而使转换层结构的形式整体呈现为箱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中能够有效的保障对转换梁的较强约束力,同时转换梁的刚度也相对较大,从上到下整体结构在传力效果方面相对更为均匀,同时箱式结构中间所形成的空间也可以满足建筑设备层设置的功能需求,具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相对的,此类转换层结构形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转换梁中进行较多的开洞处理,相对施工操作的复杂性更高,其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一般。 3.厚板式转换层

转换层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施工部署 (2) 三、钢筋工程 (3) 四、混凝土工程 (11) 五、模板工程 (19)

金泓凯旋城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中心区,新圳河畔,我司所施工的10、11栋建筑面积10.9万m2,共有塔楼6座。本工程框剪结构,10栋建筑面积49767.983㎡,有三座塔楼,半地下室一层(面积10799.228㎡),半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65m,地上26层,建筑高度84.55m。 11栋建筑面积约为57694㎡,有三座塔楼,地下室一层(面积约为12500㎡),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15m,地上25层(其中裙房一层,面积9040.08㎡),建筑高度80.95m。 转换层墙柱砼为C50,梁板砼为C40。转换层钢筋规格从8~28,钢筋等级有一、二、三级。本工程转换层最大特点是转换层框支梁大量使用宽梁(梁宽大于柱宽),框支梁的施工需同时参见宽扁梁节点和框支梁节点施工。 转换层梁截面主要有600×1500,800×1500,1000×1500,1200×1500, 2000×1500, 600×1000,1000×1000。 二、施工部署 钢筋工程采用人工绑扎,机械加工;砼采用商品泵送砼,机械振捣辅以人工;模板工程采用人工散拼模板,辅以机械加工。 转换层的施工顺序:墙柱定位放线→支设模板钢管架→铺设板模和梁底模→绑扎墙柱钢筋→绑扎转换梁钢筋→绑扎楼板钢筋→上部墙体钢筋插筋→验收钢筋→封模→抄设楼层标高→浇筑转换层砼

1、钢筋工程特点 转换层钢筋规格从8~28,钢筋等级有一、二、三级;钢筋的连接形式有:搭接焊,闪光对焊,冷搭,转换梁钢筋直径28采用机械连接。转换层框支梁梁宽多大于柱宽,其梁钢筋按施工图B4-B6宽遍梁钢筋节点施工。 钢筋工程施工准备 施工机具、人员准备 钢筋加工场设四台钢筋切断机、七台钢筋弯曲机、两台对焊机、一台钢筋冷拉调直机,以及两台钢筋剥肋螺纹机。 钢筋加工工人30人;单栋钢筋绑扎工人30人。 钢筋垫块制做 梁板底筋垫块全部采用塑料垫块,转换层梁钢筋重量大,梁底垫块用一般的水泥垫块不能满足在要求,在梁底的垫块采用塑料实心垫块,垫块垫在箍筋下边(箍筋与主筋交叉处),规格:厚度15㎜、长80㎜、宽50㎜。800宽以上的梁 底垫块放三排、间距500;600宽及以下的梁放二排、间距600。 梁侧按钢筋规格,采用塑料定型垫块500间距放置。板面筋垫块采用同梁板同标号的砼预制。如下图所示。 m m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

城口县木瓜坝片区拆迁安置房工程 转换层安全 专项方案 建设单位:重庆市鹏欣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6 年3月1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3第二节:编制依据 .............................................. .4第三节:施工计划 .............................................. .5第四节:施工工艺技术..................................... ? (6) 每五节: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1) 第六节:劳动力计划 (14) 第七节:计算书 (15)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城口县木瓜坝片区拆迁安置房工程建设单位:重庆市鹏欣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重庆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重庆建渝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建设地址:城口县复兴街道和平社区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42388.02 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33301.07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9086.95 平方米。转换层建筑面积:2642.61 m2 一、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施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正确,楞角顺直,砼里实外光,避免质量缺陷。原材料抽检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抗震要求方可使用。施工流程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格“三检制”,质检员专检,监理监督抽查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措施,均适用于本分项工程,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在此不再重述。 三、本分项工程除严格遵守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施工措施外,为搞好本分项施工,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分项施工难点、特点,具体增加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力争把工程质量作得更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本方案模板、支架经计算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力争施工工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五、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1.2mX2m,每米自重达6.2t,这样巨大的荷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必须经过计算设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转换层框支梁施工方案

转换层框支梁 施 工 方 案

XX工程公司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工程五层以上结构采用钢筋砼剪力墙结构,五层以下钢筋砼框支剪力墙结构,在五层设置结构转换层,标高为21.2m,层高6.65m,楼板厚度除了注明外均为200 ㎜,框支梁断面:600×1800,800×1800,800×800,500×900等,框支梁主筋主要采用三级钢筋:32、28、25。 砼强度等级:五层梁板、四层框架柱子均为C40。 二、编制依据 1.《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 2.《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 4.《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 —96 5.《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及验收规程》YB9250 —93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01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93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99 9.-----------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工程施工图纸 11.公司技术装备、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总体布署 1.现场施工时,为确保结构安全,四层梁板模板及支架不拆除,五层梁板荷载及施工荷载由四层及三层梁板共同承担。同时,在二层楼面局部加固截面较大框支梁下部位的三层梁板。 2.四层楼面浇筑砼后放线确定框支梁的位置,四层墙、柱模板支设完毕锚入梁面筋,先浇四层墙柱砼至梁底或板底,再浇筑五层梁板砼。 3.框支梁、板支撑主要采用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架。 4.避免梁柱纵筋在接头处钢筋层数太多、密度过大影响砼浇筑质量,梁、板钢筋尽可能贯通。 5.四层柱子施工时,必须把斜撑的钢筋锚入柱子内,才能浇筑柱子砼。 四、工艺流程 斜撑钢筋的锚固→浇筑三层墙柱砼→四层楼板施工→四层砼楼面放线(框支梁位、梁筋线)→搭支撑梁面筋架子、绑扎墙柱钢筋→引测至支撑架上梁位、梁筋线→按线摆放梁面第一排筋→调整柱筋满足框支梁排距→支剪力墙、柱模板→固定柱筋间距→复查梁筋位置、标高→浇筑四层墙、柱砼→支梁底板→绑扎梁筋→支梁侧板、平台板→绑扎板筋→放上部剪力墙线(四层楼板小横杆先松后、再提紧)→插上部剪力墙筋→复查插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7-22T13:38:51.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刘波 [导读] 摘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出发简述了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广州宏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516211 摘要:笔者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出发简述了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某建筑工程实例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18000mm 2,地下1层,地上15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该工程的中部的第四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其下为1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Zj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由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1.2m×3.45m,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φ25Ⅱ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0@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中12梁中@400、梁端@200(图1.1)。 图1.1 KL1梁截面图 二、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转换大梁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大梁底模安装→转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其他梁板钢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因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转换梁的截面较大,梁柱交叉的核心区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三、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转换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混凝土配比科学性。房屋建筑转换层施工最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即为混凝土,而混凝土配比作为施工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更好的实现分层浇筑,需重视起配比的科学性,而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三、四层水化热相对较高,此时需通过减水剂或粉煤灰等外加剂的添加有效的降低其水化热状况。 (2)浇筑作业。在对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当中,通过使用大体积混凝土,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浇筑作业。在施工前期需做好准备工作,依据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对混凝土质量以及用量给予科学的核算以及检验,从而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能够那更好的保证工程后续施工。同时,还需重视设备的使用,如水泵、铲子等。在完成准备环节后,还需指定邮箱的应急预案,从而对于施工当中的突发状况给予及时的解决。在具体作业时,需重视混凝土用量与搅拌时间,在材料相同的状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通常比普通混凝土浇筑时间长,同时在投入材料时需由专人把控,从而更好的控制材料拌合质量。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需要分层进行,大体是从底部开始,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结构转换层钢筋施工技术 结构转换层施工中钢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施工工作的重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钢筋参数及质量检查。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房屋结构转换层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尤其应认真检查每批次运至施工现场钢筋规格、参数等检查,必要情况还需做力学试验,确保各项参数及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才允许进场。②明确钢筋施工工艺流程。明确钢筋施工工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中海·凤凰熙岸二期工程相关施工图纸; 2、中海·凤凰熙岸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和规定;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8、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9、《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0、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统; 11、《施工手册》 1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工程概况 本工程11#、13#楼1层、2层(转换层)结构为商业楼,上部为住宅楼,其中2层结构为转换层。转换层构件主要尺寸为: 剪力墙:400mm、300mm、250mm、200mm; 梁:400×1000、200×450、350×650、200×450、800×1200、600×800、800×1400、700×1100、700×1400、900×1400、900×1600等; 柱:450×450、600×600、1000×1000、900×900、1100×1200、800×1800、800×1350; 板厚:180mm、120mm。 转换层墙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50;钢筋主要为HRB335、HRB400。 转换层层高为4.05m,(商铺部分层高为3.60m),由于南侧部分一层为架空层,在一层到二层之间出现高大模板工程,模板支设高度为8.20m,该部分详见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3模板工程 3.1材料的选择及配置 根据我公司对本工程创优目标的要求,模板体系的选型是关系到本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 本工程根据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在选择方案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安全可靠,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从经济性方面考虑,选用材料时,因地制宜,增加周转,减少支拆用工,便于保养维修,造价经济合理。 (4)实用性方面保证砼结构的质量: ①接缝严密,不漏浆; ②保证构件的形状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③模板构造相对简单,支拆方便。 (5)按模板承受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对模板进行验算。 综合以上几点,本工程将选用1830 mm×915 mm×18mm的9层胶合板模板。模板及模板支架

浅析高层建筑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0T11:57:40.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黄桂生 [导读] 摘要:复杂的建筑结构常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来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 身份证:45252819750527XXXX 摘要:复杂的建筑结构常常需要采用结构转换层来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这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时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设结构体系的工程实例的分析,从结构选型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得到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转换层构造 在当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合建筑物的各部楼层所体现的安全使用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在各楼层之间布置转换层以消除楼层中间的较大差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 结构设计不仅是对建筑物本身功能的设计,还关系到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设成本。其优化目标就是实现建筑的本体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与环保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的从事结构设计者将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四位一体的设计思路,真正实现未来建筑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物质生存与发展环境。 转换层的结构应按“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弱化转换层上部”的原则,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抗震设计时。控制转换层上下主体的结构侧向刚度,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将转换桁架置于整体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分析。此时,腹杆作为柱单元。上、下弦杆作为梁单元,按空间协同工作玻三维空间分析程序计算整体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转换桁架按实际杆件布置参与整体分析,但上、下弦杆的轴向刚度、弯曲刚度中应计入楼板的作用。整体结构计算需采用两个以上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进行抗震计算。还应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并宜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校核。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中应按转换层“强斜腹杆,强节点”。桁架转换层上部框架结构接“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以保证转换层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确保塑性饺在梁端出现,能够满足工程抗震的要求。转换桁架的相邻层楼板宜双向双层配筋,每个方向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且在楼板边缘、孔洞边缘应结合边粱设置予以加强。转换桁架上、下弦杆的配筋应加上楼板平面内弯曲计算引起的附加钢筋。 2.转换层商层建筑结构实例分析 对于大跨度的钢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受力。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结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它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实际意义,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特点。以期充分利用钢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好的特点,使其承担较多的荷载作用。以调整端部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荷载作用,使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更为合理。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层转换桁架的受力影响因素及其受力特点,某高层建筑为地上24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72788m2,其中地上58300m2,地下14488m2。平面长92.1M,宽49M。结构檐口标高为108.80m,中间有电梯、楼梯、机房等的高层建筑。 2.1梁式转换与精架转换的比较确定 与最为常见的转换结构形式粱式转换相比,本例中转换粱的跨度很大而且上部荷载较大,采用梁式的转换结构,转换梁的截面必然很大,一方面导致转换梁下部空间无法再利用、自重大、配筋多、不经济等缺点;另一方面导致沿竖向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在转换层的变化不连续。发生突变,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利。因此,需要另一种形式的转换构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转换桁架具有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虽构造和施工复杂,但转换桁架不仅为开洞和设置管道创造了条件,而且它们的位置与大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的建筑空间,而且桁架转换层的节间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填充甚至可以外露不填充,有利于减轻结构的自重;转换桁架的抗侧力刚度比转换粱要小,也就是说。具有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其质量和刚度的突变要比带转换粱的高层建筑缓和。因此带转换桁架的高层建筑其地震反应要比带转换梁的高层建筑小得多,由此可见,在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采用转换大粱的结构形式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将很好的避免了上述的多个问题且将节约混凝土用量近30%。将是一个较为合理正确的选择。 2.2转换桁架的具体形式的确定 在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采用确定桁架结构后,设计人员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桁架的结构形式。根据前面的论述,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根据本例工程的三层转换构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何种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则必须加以比较分析后方可确定。 2.2.1单层转换桁架与双层转换桁架的确定 采用精架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转换构件时,一般情况是取出一层层高的高度作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对于本项目,转换桁架位于结构的边缘,建筑师为了使转换桁架对于立面的影响降至最小,希望桁架仅在中庭设置,即取一层高度(4.00m)作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在本例中各层的层高情况分别是:底层:6.44ml,二层:4.80m,三层以上:4.00mt,而结构的柱距为9.0m,若仅取4.00m为桁架高度时,在柱与柱之间必须另设一个桁架节点以保证桁架斜腹杆与水平弦杆的角度在合理的450~550之间。若取建筑的两层层高即8.00m为转换桁架的高度,则在柱与柱之间可以不必设置多余的桁架节点,使桁架的结构形式趋于简单。 2.2.2空腹桁架、斜杆桁架、无竖杆桁架的比较确定 作为高层建筑中的转换结构一桁架结构有如下的主要结构形式:空腹桁架、交叉斜杆桁架、无竖杆的交叉斜杆桁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结构形式,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该说都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建筑师来说,空腹桁架如果在构件尺寸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当然是首选,当然,采用无竖杆的交叉斜杆桁架形式,结构上可以使桁架的构造节点趋于简单,在建筑师看来,也可以接受。 2.2.3单跨桁架与多跨桁架的确定 在确定了以交叉斜杆桁架作为本次项目的转换结构的结构形式后,结构工程师尚发现在这个计算模型中的框架柱的内力较大。作为抗震设计“强柱弱梁”的一般设计原则,框架柱中的内力相对越大,则在柱中率先出现塑性铰的可能性将越大。而在模型计算中同样可以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