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论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究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入组患者3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组(入组患者38例,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4.74%,比传统组的78.95%高,P<0.05,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NIHSS评分比传统组优,P<0.05,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且对大脑神经的损害较小,推荐应用。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缺损高血压脑出血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且预后差,可导致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将出血血肿清除以起到治疗的目的,传统的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较大,预后差,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患者的恢复[1-3]。
本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入组患者均为38例。
微创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55.13±2.62)岁;出血量35~58 ml,平均出血量(51.22±2.58)ml;颞顶叶出血11例,基底节出血21例,外囊出血6例。
传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34~76岁,平均年龄(55.203±2.56)岁;出血量34~58 ml,平均出血量(51.18±2.60)ml;颞顶叶出血9例,基底节出血21例,外囊出血8例。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微创组手术方法均于出血后6~48 h以内进行手术,常规备皮,以CT 定位出血部位并测量血肿位同头皮穿刺点垂直距离,然后使用合适的颅内血肿穿刺针(YL-1型,北京万特福公司),常规消毒后采取局部麻醉,以电钻驱动将穿刺针钻穿硬脑膜、颅骨,然后将针芯换成钝圆头,以手动方式将穿刺针往血肿中心位钻插,将针芯拔除并盖上螺帽,然后于侧孔处接上引流管,开始抽吸血肿,第一次冲洗量应不超过全部血肿量的1/2,抽吸后使用1 mg盐酸肾上腺素+500 ml 生理盐水对血肿进行多次反复清洗,然后取2~5万U尿激酶注入颅腔将血肿液化,闭管4 h后重新开放引流,1~2次/d。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86例在CT定位、局麻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加强对颅内血肿患者的观察和进行有效护理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完全治疗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术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61.5岁。
1.2 方法根据头颅CT定位,确定血肿中心体表定位,选择合适型号的YL-I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以清除颅内血肿[1]。
1.3 结果本组86例中,3例死亡,17例3天内血肿完全清除,34例7天基本清除血肿,32例硬膜下血肿术后7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2.1.1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期望,有针对地交流向其介绍术前各种检查及准备,手术必要性,本式的优点及效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进行耐心细致护理,取得信任和配合,以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的护理工作。
2.1.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地控制血压。
2.1.3 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剃头、导尿、备血、静脉通路。
2.2 术中观察及护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或脑疝及颅内压升高症状,如有呕吐、可给予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对于烦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2.3 术后护理2.3.1 生命体征观察(1)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
(2)意识和瞳孔监测,每1h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记录,若发现病人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检测体温变化:分析发热原因脑出血易发生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需采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保护脑组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颅内血肿患者84例。
结果 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
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
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
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近几年逐渐增多,内科保守治疗时间长,恢复效果不满意。
外科手术往往损伤比较大,对于老年人合并其它疾病的,风险也更大了。
所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治疗颅内血肿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我院自2004年9月到2011年1月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选择性地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各种颅内血肿84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53例,女31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1岁,高血压脑出血67例,神志清醒17例,嗜睡至昏睡10例,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14例,深昏迷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2例,神志清醒8例,浅昏迷2例,中度昏迷2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神志清醒5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内囊38例,外囊25例,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3例。
血肿量根据CT以多田公式(长×宽×层面×π/6)计算,30~50ml 38例,50~70ml 22例,70~90ml 16例,>90ml 8例。
手术距发病时间:6小时内以的12例,6~24小时的32例,1~3天的28例,3天以上的12例,最长的3个月。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头颅CT片定位法:根据CT片,选择出血量最多的CT层面,测出前额部到血肿中心的垂直距离来确定血肿中心在头颅表面的投影点,血肿中心在头颅表面的投影点与出血量最多的CT层面的交汇点作为穿刺点,同时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等重要解剖部位。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
功能的影响
概述:
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常常导致严重的残疾和死亡。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新型
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本文旨在评估微创颅内血
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治疗方法: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通多采用小切口、低创、微创的方法,将
手术器械通过切口置入颅内,直接清除血肿,通过减少颅内压力,
避免由于血肿压迫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
治疗效果:
1.缩短住院时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
内完成手术操作,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使得患者更快
地回到正常生活和工作中。
2.降低术后并发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切口小,创伤轻,对
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弱的患者来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3.治愈率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颅内压力,恢复脑部正常功能,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痛苦。
神经功能影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手术可能创伤脑部神经组织和血管,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短期内患者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一定的恢复,并且长期来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改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论文

改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体会463715河南泌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额部入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与传统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方法: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1例(观察组),并与同时采用传统颞部入颅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各组出血量均为30~90ml,观察组采用额部入颅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颞部入颅手术治疗,其余同观察组。
于手术后7天、14天、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观察比较。
结果:治疗后7天两组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亡率、脑疝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14天及21天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21天两组总并发症(再出血、脑疝及其他)及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关键词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髙血压基底节区出血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84基底节区出血占髙血压性脑出血的70%以上,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尤其是出血量>50ml,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积极救治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3月采用改良经额部入颅使用yl-1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1例,对比同期传统颞部入路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临床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扫描证实,将病例随机分为经额部入颅(观察组)及颞部入颅(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1例及68例,出血均为壳核部;根据日本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均为30~90ml,>90ml者予以排除,观察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37~79岁;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40~80岁。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46例论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14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据ct片定位应用yl-1穿刺针经皮穿刺颅内血肿或(和)增大的脑室,直接清除或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清除颅内血肿;结果治疗146例,好转治愈123例,植物生存1例,失败2例,死亡4例,16例自动出院。
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是治疗颅内血肿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微创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中图分类号:r651.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36-02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ery used for remov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in 146 patientszhang haochen ,zhou zhengshan jia junshe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hipingxian people’s hospital, 252100【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ery used for remov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 this procedure has many advantages, including the ease of the procedure, minimal damage.【key words】micro-invasiveparacentesi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我院近3年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微創顱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4%、无效率为25.7%、总有效率为74.3%,微创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无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4.3%,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微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15、30 d,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术后5、15、30 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4 to Jan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raniotomy evacuation of hematoma,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given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rapeutic effect,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ur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4.4%,the inefficiency rate was 25.7%,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4.3%. The cure rat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40.0%,the inefficiency rate was 5.7%,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3%.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operation time,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surgery,the 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s(P<0.05).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was shorter,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less,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fewer,and the length of stay was short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P>0.05). 5,15,30 days after operation,the NIHS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The NIHSS scores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control group at 5,15,and 30 days after oper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operation time is shorter,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s less,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fewer,the length of stay is shorter,the hematoma removal rate is higher,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s improved obviously. It is currently a simple,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Key word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IHSS scores;Complications高血压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10%,多见于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1],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外科微创组、外科开颅手术组2组,微创组30例在局麻下行微创穿刺治疗,外科开颅手术组24例,比较其疗效和病死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微创组有效27例,有效率90%,开颅手术组有效17例,有效率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微创组死亡1例,病死率3.33%;开颅手术组死亡3例,病死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识恢复平均时间微创组为(3.2±0.6)天,开颅手术组为(5.8±2.2)天。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快速清除血肿,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比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病死率高,且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人们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内科手段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与开颅手术组相比有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54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确诊为幕上出血,排除出血性梗死、混合性卒中及脑炎出血。
随机分为微创组30例和外科开颅手术组24例。
微创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6~82岁;外科开颅手术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7~81岁。
用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微创组25~40ml 5例,41~60ml 19例,61~80ml 4例,80ml以上2例;外科开颅手术组25~40ml 5例,41~60ml 14例,61~80ml 3例,80ml以上2例;出血部位:微创组基底节及内囊14例,外囊6例,脑叶6例,丘脑及其他部位4例;外科开颅手术组基底节及内囊11例,脑叶5例,外囊5例,丘脑及其他部位3例。
功能缺损评分[1]:微创组轻度4例,中度20例,重度6例;外科开颅手术组轻度4例,中度17例,重度3例。
两组其他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外科微创组:微创手术组除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外,均在发病后7~24 h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用头颅CT定位法,根据血肿部位及深度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针长度,常规备皮,头皮消毒。
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后用电钻驱动北京万特福科技公司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穿透头皮、颅骨、硬膜下腔后去电钻,接塑料针芯垂直进针到血肿中心。
接引流管,去针芯,盖帽。
用5 ml注射器轻抽陈旧血15~20 ml,接针形粉碎器。
予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然后将尿激酶3~5万u配5 ml生理盐水通过粉碎针快速注入血肿中心后夹管并连接引流袋,3~4 h后松管,用针形粉碎器冲洗,又重新注入尿激酶闭管。
每天1~2次重复冲洗、液化、引流,定时复查头颅CT至血肿清除80%以上。
无颅压增高表现则拔针。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适量脱水剂及对症、支持治疗,与外科开颅手术组相同。
外科开颅手术组:患者入院即行开颅手术。
两组术后均予常规综合治疗。
疗效评定依据第4次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治疗6周后分别对两组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意识恢复所需时间,分析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及出血量、出血部位的关系。
1.3 疗效评价于初次手术后及术后24H、72H、120H、拔针后分别复查头颅CT,根据CT片测量和用多田公式[3](体积=Π/6×长×宽×层面)计算血肿的体积(单位:CM3),并将各时间段残余血肿体积分别与术前血肿体积进行比较,评价两组各阶段的血肿清除率。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微创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5例,无进步2例,死亡1例,有效率90%,存活患者意识恢复平均时间为(
3.2±0.6)天,外科开颅手术组治愈3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5例,无进步4例,死亡3例,有效率70.83%,意识恢复平均时间为(5.8±2.2)天,有效率微创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意识恢复平均时间微创组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
2.2 微创组疗效与出血量的关系出血量25~40ml者,有效5例(100%),死亡0例;41~60ml者,有效18例(94.7%),死亡0例;61~80ml者有效2例(50%),死亡0例;80ml以上者,有效0例,死亡1例(50%),结果显示,出血量在60ml以下者疗效好,出血量越大,疗效越差。
2.3 疗效与出血部位的关系两组基底节区和内囊25例,有效率为84%,死亡率为6%;脑叶和外囊22例,全部存活,病死率为0,有效率为100%;丘脑及其他部位出血7例,有效率为21%,病死率为45%,外囊及脑叶出血效果最好,其次为基底节区及内囊,丘脑及其他部位血肿效果最差。
3 讨论
脑出血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血肿进一步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
Zazulia等[2]研究认为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早期是由血肿增大引起,48h后主要由脑水肿引起,脑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常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造成脑组织直接受损。
有的研究认为,脑出血后周围脑水肿的形成与血肿本身释放的生化物质有关。
高血压脑出血,我科引进微创治疗技术病死率为3.33%,传统内、外科治疗病死率46.7%~90%。
笔者在运用中体会到,微创治疗技术可以快速清除血肿,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由于创伤轻微,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功能缺损少,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低,并且操作简便,简单易行。
影响疗效的因素有[3~5]:(1)疗效与出血量的关系。
本组微创治疗患者,出血量25~40ml、41~60ml、61~80ml和80ml以上者,有效率分别为100%、94.7%、50%和0;病死率分别为0、0、0和50%;这说明脑出血量少,对脑组织压迫损害范围小、程度轻,清除血肿后对脑功能恢复快,即使是较大血肿,术后经血肿液化剂的处理,血肿液化排除,对脑组织损失轻微,因此疗效佳。
(2)疗效与出血部位的关系。
外囊及脑叶出血,微创与传统手术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基底节区及内囊出血中,微创组疗效的有效率远高于传统组,病死率也低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这是由于微创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后脑功能恢复快。
丘脑由于位置深,易影响丘脑下部和脑干功能,且出血易破入脑室形成梗阻,故疗效不佳。
(3)微创时机的选择。
据研究脑出血后数小时内,血肿的20%为液体,30%为半凝固状态,50%为血凝块,故发病后早期行微创治疗,可快速清除650%的血肿。
再利用碎吸技术及血肿液化技术,于发病后1天左右可抽出血肿量的60%~80%,因此,笔者认为微创时机应为发病3天以内进行,越早越好。
术中用冰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术后应防治再出血及继发颅内感染,积极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后适当降低血压并保持稳定,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
【参考文献】
1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判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Zazulia RA,Diring MN,Derdeyn CP,et al.Progression of mass effect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1999,30(8):1167.
3 Xig divalian,Wagner KR,Keep DF,et al.Role of blood clot formation on early edema development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bral hemorrhage.Stroke, 1998,29(17):2580.
2003,89.
5 KALITA J,MISRA UK,RANJAN P.PRESCRIBING PATTERN OF ANTIEDEMA THERAPY IN STROKE BYNEUROLOGISTS AND GENERAL PHYSICIANS.NEUROL INDIA,2004,52(2):191-193.】
6 Brott T,Broderick J, Kothari R,et al.Early hemorrhage grow th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bral hemorrhage. Stroke, 199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