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微创穿刺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微创穿刺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微创穿刺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此次收治的92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44/46)与对照组89.13%(41/46)比较(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手术开颅术【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89-02临床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则是一种常见性的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非常高[1]。
为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提高患者临床生活质量,此次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比较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所研究的对象为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收治时间:2013年2月-2013年11月。
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在52-69岁,平均为(57.0±1.5)岁。
基底节区出血20例、丘脑出血26例、小脑出血27例、皮层下出血19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为4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患者住院后,进行CT拍摄,并根据CT影像来对患者进行诊断,然后进行开颅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患者住院后,进行脑部CT影像,根据CT影像诊断,在患者脑部标记眶耳线和好矢状中线,获取患者脑血肿的范围。
根据患者脑部穿刺位置来摆好体位,并选择好合适的穿刺针并固定好。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目的:对比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方式、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方式的效果。
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总例数为12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实施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3例(实施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方式),将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133.45±2.93)min、术中出血量(49.55±1.23)ml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差异(P<0.05)。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
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为中老年人高发疾病,也是导致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引起脑血管的因素较多,主要与高血压具有密切关联性。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以老年人作为高发人群,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情凶险、疾病进展快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较大创伤,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各项情况,明确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选取对象为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之间;其中67例为观察组患者、53例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措施。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病变,且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
观察组(67例):组内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为(70.23±1.09)岁。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接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
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以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以及术后BI指数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于保障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均存在重要意义,值得采用。
【关键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86-02高血压脑出血为中老年最为常见病症,其发生较为突然且发展速度快。
临床多以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且在手术方案上存在有较高的可选择性[1]。
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均存在有较高的实施率。
本次研究就对以上两种方案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病例120例,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60例,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即对照组,余下60例按照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即观察组。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61~79岁,均值为(70.12±1.27)。
而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60~80岁,均值为(71.21±1.09)。
以上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照开颅血肿清除术展开治疗,术前结合CT检测对患者脑内血肿所处位置进行观察,切口位置选择在颞部头皮约5cm位置处,并对颅骨进行钻孔,直接深入到患者颅内,随后将患者硬脑膜进行切开,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
而观察组则按照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展开治疗,选用常规颅内血肿穿刺针,结合术前CT检测结果,直接穿刺入患者血肿位置,并借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

[] 崔宇辉 , 涛 , 4 徐 薛绛 宇 , .人 脑 W ii 脉 环 前 循 环 变 异 的 显 等 ls动 l 微 解 剖 E] J .上 海 大 学 学 报 ( 医学 版 )2 0 ,7 4 : 4 —5 . ,0 7 2 ( ) 4 84 0 [ 3 赵 兵 , 华 , 建 , .大 脑 前 交 通 动 脉 成 窗 现 象 的 解 剖 学 特 征 5 杨 刘 等 及 其 临床 意 义 [] J.中 国脑 血 管 病 杂 志 ,0 7 4 4 :1 81 1 2 0 ,( ) 6 —7. - rat F uhe I] A rsi C, rc tr CakM ,t I 6 a R, lr e .Utr eac oacma a ei cri sro s n n icdn ea dtrn si n gme ta dsria[ ] Gy eo n ie c n e d maa e n n uvv lJ . n cl n
[ ] F s e M , slrJ , a i TM. R l in o e e rla o 8 ih r C Ki e P D v t s ea o fc rb a s — t v
s a m o s a a hn i e p s t ub r c od h mo r a iuai e y o p t rz d r h ge v s l d b c m u e i e z
史鬯塞旦 丝
鲎查
生
箜 鲞箜 塑
i Junlf r taN r u Dsae Ma 02 V 11 N .0 n orao a i l ev s i ss y 1, o 5 o1 P cc o e 2 .
9 一0 . 8 l 4
・
7 ・ 3
脑 肿 胀 明 显 或 合 并 脑 室 积 血 的 患 者 可 在 术 前 行 腰 池 置 管 或 术 中行 脑 室 穿 刺 外 引 流 以 增 加 显 露 , 少 对 脑 组 织 的 牵 拉 。 减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预后对比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预后对比【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对比分析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所发挥的不同手术效果。
方法:分析手术治疗对象是86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是43例。
研究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治疗。
比较指标:①手术时间、出血量指标;②手术前、后血肿体积数据;③GOS预后分级优良率。
结果:①研究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肿体积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状态上看,两种手术形式均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相比较传统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的手术指标更优越,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手术指标;预后高血压脑出血是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因一些因素影响血压突升导致脑实质出血。
初期症状表现为疼痛症状明显,伴随着颅内压升高可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其特征是发病急、进展快,若治疗延误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手术清除脑内血肿是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案分为传统开颅治疗与新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
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所需的康复时间较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是创伤小、定位准确、血肿清除效果好[2]。
本文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形式实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于2020年6月-2021年8月,抽取本院内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入组标准:经CT检查确诊,发病至就诊在48h之内;患者具有手术治疗指证,全程配合参与。
排除指标: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
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患者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
研究组内男性23例,女性是20例,对照组内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是18例。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常规开颅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前者还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微创清除术;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文献标识码] A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 C H),指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者发生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该病起病急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改变,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常规开颅手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该研究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常规开颅术组,拟比较两种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59例患者,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4±10.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脑室19例,丘脑4例;血肿量:27~80mL,平均(47.3±17.1)mL。
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临床探索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胡超 (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灌云 222200)摘要:目的:对比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组,其中28例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8例行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GC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穿刺术的效果确切,相比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创伤小,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语言困难、偏瘫等。
目前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清除血肿,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常用术式,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
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且操作简便的优势,同时可减少对血肿壁的损伤,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主要对比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目的比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35例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V级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级别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82.5±4.8)%,对照组为(70.4±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且血肿清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当前临床神经内镜技术与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对于脑出血而言临床多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
经由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对直径在约1cm的常规骨孔予以有效利用,进而在直视下对脑内血肿予以彻底、迅速清除,且不会过多损伤脑组织。
为比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经为高血压患者,且CT检查后证实为颅内出血。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35例采用神經内镜微创手术。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51至74岁,平均(63.7±4.2)岁;脑出血部位:23例为基底节区,5例为额叶,5例为额顶叶,2例为小脑。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为52至76岁,平均(65.1±4.8)岁;脑出血部位:22例为基底节区,6例为额叶,4例为额顶叶,3例为小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继发血肿、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道感染及电解质混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22%、4.44%、8.89%、6.67%、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17.78%、26.67%、24.44%、2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78%)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医学认为,患者脑出血指的就是患者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而高血压是脑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
临床研究报道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今高血压脑出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
有研究表明,以往采用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并且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手术产生的创伤比较大,而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不多都会含有其他系统基础的疾病,耐受手术以及麻醉的能力都比较差,并且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临床学者提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项新技术,手术创伤比较小,操作也比较简单,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
其中观察组中男11例,女34例,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49.27±5.21)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33例,患者年龄32~64岁,平均(48.78±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所有入选患者符合我国第三届高血压脑出血诊断的标准,其中脑叶出血29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12例,小脑出血19例,基底节外侧区出血30例,所有入院患者根据CT影像学检查估算血肿量30~65 ml,其中2例为脑疝形成。
整个研究过程取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
意,所有入选患者签署知晓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全麻后进行手术,手术时间在发病后3~6 h,切口避开患者的重要血管区或者是重要的器官功能区,选择血肿离头皮比较近的区域,常规开颅切开患者的血肿后,用吸引器吸出血块,待血肿清除以后,进行止血,放置引流管并且关闭颅腔。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患者的血肿位置,选择侧卧或者是仰卧位,作为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采用CT扫描定位,然后再对患者进行消毒以及局部麻醉。
电钻动力驱动下钻穿患者的颅骨以及硬脑膜后,采用手动将穿刺针插至患者的血肿中心,将针芯拔出,最后将螺帽盖上。
对于残余量比较多的患者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后液化引流。
之后在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常规的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分;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81~90分;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71~80分;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61~70分;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2]。
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继发血肿、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道感染及电解质混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医学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由于患者的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患者的脑实质而发生的一种出血反应。
临床医学研究认为,脑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据临床资料统计,该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3]。
以往临床治疗中所采用传统的内外科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内科保守治疗中患者的血肿不能够得到清除,并且患者的局部脑组织持续受压及血浆、血球成分、其他活性物质,这就将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
而且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对患者开颅,进行全麻,手术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对患者产生的创伤也比较大,由于该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中,所有患者耐受手术及耐受麻醉的能力都比较差,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有临床研究表明,微创的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比较小的手术创伤,并且具有手术准备时间短的优点,操作过程比较简单[4]。
采用CT技术引导定位,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利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患者的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及引流,可以达到彻底清除患者水肿的目的。
并且该手术方法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同时费用也比较低,在床边就可以实行。
手术穿刺针外径3 mm固定在患者的颅骨上,稳定性以及密闭性都比较好。
若患者冲洗针射出的液流呈现雾状,将会使得液体作用于患者的血块面积比较大,引流的效果比较好,并且该手术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少,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比较少,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拓宽了治疗途径。
使得患者颅内的血肿清除更加精细、安全。
并且对患者的正常组织伤害比较小,引流比较彻底[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效果好,并且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的低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地减小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并且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比较适合一些耐受手术及耐受麻醉能力差的患者,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岳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5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4):510-511.
[2]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等.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35(6):561-563.
[3]唐朝芳.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策略附46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26):5698-5699.
[4]孙永,孙辉,姚凯华,等.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
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2534-2536.
[5]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