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在护理方面首先要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
因为手术后有可能出现再出血,以及出现术后的水肿加重,是可以出现病情加重的,一旦出现症状加重,要及时的复查。
检查有再出血,出血量大的需要二次手术清除血肿,检查水肿严重的需要加强脱水。
另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要按时的翻身拍背,帮助把肺中的痰液排出来。
而如果存在肢体活动不灵、肢体瘫痪的话,要多进行肢体的热敷按摩以及多帮助肢体活动,预防出现静脉血栓。
【推荐下载】184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模板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184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急重型脑出血护理,介绍我所自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护理1 临床资料2 适应证2.1 高血压脑出血;2.1.1 脑叶出血量≥30m1或基底节出血量≥30m1。
2.2 外伤性颅内血肿; 2.2.1 硬膜外血肿:幕上血肿量≥30m1,幕下血肿量≥10m1,病情稳定,无脑疝者。
2.2.2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肿及硬膜上积液。
2.2.3 脑内血肿:手术指征叁考高血压脑出血。
2.2.4 已有脑疝的颅内血肿可作为开颅手术前的抢救措施。
2.3 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如新生儿颅内血肿3 术后护理3.1 生命体征的监护。
3.1.2 体温监护:高血压脑出血常有发热,常见原因及处置为: 3.1.2.2 脱水热,应注意补充血容量; 3.1.2.4 吸收热,注意观察一般不必处置。
3.1.3 呼吸监护:由于接受微创术的患者大多属于Ⅱ~Ⅳ级病情的脑出血患者,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重要,患者应保持侧卧或头部侧转,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呼吸异常或气管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应及时插管,重者立即施行气管切开。
3.1.4 脉博监护:脉博应保持在70~80次/分为宜,脑出血时常可对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而引起心脏活动改变,即脑——心综合症,心电图异常表现为传达室导障碍,心律紊乱,ST段处长,处置为首先积极清除血肿治疗原发病,其次保护心脏功能及对症治疗。
3.2 意识状态监护意识障碍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评价微创术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意识障碍与脑皮质和脑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有关,可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哥拉斯昏迷指数(GCS)是表现意识状态的客观指标,共15分,3分为深昏迷,7分以下昏迷,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患者头疼、恶心、呕吐、烦燥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做适当的处理。
37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

3 结 果
[ 2]耿丽萍. 高压氧治疗新 生儿缺 血缺氧性脑 病 4 9例. 中国医学创
新 ,0 9 6 1 ):7—8 . 20 , (3 8 8
患者 消除 紧张 、 焦虑等心理 问题 , 愉快 接受高压 氧治疗 , 无并发症发生 , 心理护理对患者有效率为 10 0 %。
过细致讲解 , 实地考察 , 悉 了氧舱环 境 , 除了陌生感 , 熟 消 增 加了患者对 高 压氧 治疗 的 了解及 对 医护人 员 的信 任感 J 。 患者表现出 良好 的适 应性 , 高 压氧 治疗 患 者感 到更 加安 使 全, 使之有稳定和放松 的心态 , 积极配合 高压氧治疗 , 防并 预 发症发生 , 使高压 氧治疗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 贾晓 , 张倩.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 氧缺血性 脑病 的临床疗效. 中
国 医学 创 新 ,0 96 1 )9—1 . 20 ,( 2 : 0
患者的感受及对吸氧 设备使 用情况 的反应 。当患 者有疑 问 时, 应做到有问必答 , 解释 到位 , 患者 以信任 感 , 给 遇有行 动
・
l0・ 1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7月 第 7卷 第 2 0期 Mei l no ̄ o f h aJl.00 V 1 n2 d a Inv i o i , v2 l . o 7N 0 c n C n u .
伤 。在减压过程中, 可引起耳 膜震荡 属于正常现 象。减压时
沟通了解病情 、 精神 及心理 状态 , 过耐心 、 致、 通 细 周到 的心
[ 5]顾敏.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的临床护理. 中国医学
创 新 ,09,( 0 :1— 2 20 6 1)8 8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关键词】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碎吸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6例,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1例,女15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岁,就诊时清醒12例,嗜睡5例,浅昏迷17例,中度昏迷9例,深昏迷1例;偏瘫24例,失语12例,脑疝10例;CT表现为基底节出血23例,丘脑出血8例,脑叶出血14例,原发脑室出血1例,合并脑室出血10例。
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破入脑室者不包括脑室内出血量)35~110 ml;发病后1~72 h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术。
1.2 方法均于病房实施手术,备皮、头皮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CT定位下穿刺并固定于血肿靶点[1],应用正压连续冲刷,液化原理,综合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血肿进行冲冼,融碎,液化,引流。
1.3 结果术后2 d开始进行不定期CT复查,了解血肿残余量,当血肿清除80%以上,无颅压增高表现,拔管。
经积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存活36例,占78.8%;死亡7例,占15.4%,3例放弃治疗。
2 护理2.1 术前护理对清醒的患者,向其简述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可靠性,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顾虑和恐惧,稳定情绪,以取得合作。
对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要加约束带,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基本情况,清除家属的恐惧心理,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头部抬高,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心电监护,重危患者每30 min监测1次。
①血压监测: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
我院于2003年9月以来,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3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着,均经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
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44至78岁,平均56岁。
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
本组以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或昏迷为最常见。
发病到入院时间30min—5d,CT检查示:基底节出血46例,丘脑出血9例,颞叶出血11例,额叶出血10例,脑室出血2例。
出血量30—100ml。
1.2治疗方法入院患者常规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护脑及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为患者剃头,根据CT测量好合适的穿刺部位,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到位后,无菌生理盐水每次2—5ml等量冲洗至转清时,接无菌引流袋。
如果血肿未液化,血凝块堵塞引流不畅时,可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万U生理盐水2ml,闭管2h后开放引流,1次/d,以溶解血凝块。
1.3结果本组78例中63例在术后3—5天复查CT示:血肿大部分消失;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死亡9例,3例死于再出血,6例死于肺部感染。
2护理2.1术前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危害性,此次手术的目的,方法,优点及重要性。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循环,减轻继发性脑水肿,改善脑缺血缺氧,保护脑神经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2】。
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解除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摆体位,配合医生在定位处经头颅钻孔行血肿脑内冲洗引流。
术中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如有不适,立即处理。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简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
简易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病人是我科2002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立项的一个技术攻关项目,并于2007年通过科研成果鉴定。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为了更好地配合微创技术的开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0例患者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意识水平介于清醒至昏迷。
经CT检查:脑叶出血25例,丘脑出血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33例,均有高血压病史。
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10~90 ml。
2.治疗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如已发生脑疝更应分秒必争,一般不超过24 h。
根据CT片选择病灶面积最大层面中点为靶点,利用两点一线及两个相交平面具有共同相交线的原理,采用YL I型颅穿针在局麻下经头皮钻颅骨直达血肿中心进行粉碎、液化、抽吸。
3.治疗结果7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CT复查结果显著均达术前所定靶点,第一天复查CT结果显示血肿清除率大于75%共67例。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绝大多数清醒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对脑外科手术均有焦虑反应,对突然发生的感觉障碍和肢体瘫痪表现出情绪沮丧、悲观甚至绝望。
有些患者还同时伴有失语或发音不清症状,对不能表达情感及对日后生活能力内心感到苦闷、恐惧。
此时当班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可用穿刺成功的病例说服患者,清除其心理阴影及思想顾虑,以增强患者信心使其配合治疗。
对有意识障碍及昏迷的患者,首先安慰家属使其情绪稳定,头脑清醒。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

复 到 4 5级 , 独 立 步 行 , 活 自理 , 4 ~ 能 生 共 2例 ; 转 : 识 清 好 意 楚 , 痪 肢 体 肌 力 恢 复 1 2级 以 上 , 5 瘫 ~ 共 3例 ; 亡 5 ( 因 死 例 死
为脑 疝 2例 , 脏 器 功 能 衰 竭 2 , 部 感 染 1 ) 多 例 肺 例 。
病 的信心 。
者的临床资料 , 结护理经 验。 总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 料 .
本 组 10例 , 6 0 男 O例 , 4 女 O例 ; 龄 3  ̄8 年 6 0
32 病 情 观 察 .
术 后 应 密 切 观 察 意 识 、 孔 、 命 体 征 的 变 瞳 生
岁, 平均 5 O岁 。均 为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人 院 时 有 不 同 程 度 意 识
3 术 后 护理 .
3 1 心 理 护 理 l 患 者 神 志 清 醒 或 由 昏迷 转 为 清 醒 后 , 因 . l 多 偏 瘫 、 语 或 经 济 困 难 等 常 处 于 急 躁 、 惧 、 虑 、 观 等 心 失 恐 忧 悲 态 。 护 士 必 须 耐 心 解 释 、 助 患 者 稳 定 情 绪 , 针 对 性 的 进 行 帮 有 心理 安 慰 , 向患 者 介 绍 治 愈 的 实例 , 患 者 及 家 属 树 立 战 胜 疾 使
Y L一1型 颅 内血 肿 粉碎 穿刺 针 进 行 穿 刺 引流 , 后 心 理 护 理 、 强 观 察 , 持 呼 吸 道 及 引 流 管 通 畅 , 术 加 保 预 防 感 染 , 治 并发 症 , 防 早期 康 复 护 理 。结 果 有 效 的护 理 对 策 , 证 了手 术 效 果 , 保 同时 也 提 高 了 患者 的 生 存 质 量 。 结论 微 创 血 肿 清 除 术 具 有 对 脑 组 织 损 伤 小 、 肿 清 除 快 , 效 确 切 及 易被 患 者及 家 属接 受 等 血 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标签: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开展颅内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96例均经C了确诊。
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0—70岁,平均48岁。
有高血压病史最长10年,最短2个月。
治愈67例,好转27例,死亡2例。
2 护理措施2.1 术前准备2.1.1 心理准备对清醒患者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预后,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时间,以使患者及家属心理有准备。
2.1.2 物品准备根据CT片测量,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备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1支,无菌注射器2具,冲洗用生理盐水、尿激酶、肝素钠和立止血、无菌穿刺包等。
2.1.3 常规检查协助头颅C了扫描,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等。
2.2 术中护理根据CT片确定头部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孔巾,局部浸润麻醉。
颅骨钻孔后用带针芯的微创伤硅塑血肿引流管,按所测血肿深度及方向穿刺.拔除针芯见有陈旧性血液流出。
证明刺入血肿腔;再用10ml注射器缓慢抽吸,抽出出血量的70%左右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留置引流管于血肿腔内;根据出血凝固情况注入尿激酶3000~10000U,连接整套引流管,封管3~4h后放开引流。
2.3 术后护理2.3.1 生命体征和意识及瞳孔的监护①意识和瞳孔变化:意识和瞳孔的改变是诊断有无手术后再出血、脑水肿、继发性脑肿胀、继发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
因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多有意识障碍,加之手术麻醉因素,患者术后观察常有困难。
应把握意识的动态变化征象;术后麻醉已消失但仍未清醒者应高度警惕;清醒患者转为烦躁、嗜睡、意识障碍加深者,提示颅内病变在发展。
反之由昏迷转为躁动则是病情好转的征兆,但仍需要镇静处理,否则有可能引起血压波动致脑出血。
可采取对话、呼唤、针刺、压迫眶上缘等方法,结合患者术前意识状况,对患者意识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范文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86例在CT定位、局麻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加强对颅内血肿患者的观察和进行有效护理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完全治疗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术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42~76岁,平均61.5岁。
1.2 方法根据头颅CT定位,确定血肿中心体表定位,选择合适型号的YL-I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以清除颅内血肿[1]。
1.3 结果本组86例中,3例死亡,17例3天内血肿完全清除,34例7天基本清除血肿,32例硬膜下血肿术后7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期望,有针对地交流向其介绍术前各种检查及准备,手术必要性,本式的优点及效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进行耐心细致护理,取得信任和配合,以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的护理工作。
2.1.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地控制血压。
2.1.3 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剃头、导尿、备血、静脉通路。
2.2 术中观察及护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或脑疝及颅内压升高症状,如有呕吐、可给予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对于烦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观察
(1)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压控制
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
(2)意识和瞳孔监测,每1h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记录,若发现病人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检测体温变化:分析发热原因脑出血易发生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需采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保护脑组织。
2.3.2 体位与病室管理术后患者宜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并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肢体保持功能位置,病室温度18~23度,湿度50~60%,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每日用消毒剂拖地面、擦试桌椅,限制探陪人员。
2.3.3 微创引流护理
(1)妥善固定导管,头部制动,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可用约束带,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滑脱。
(2)每日更换引流管,引流袋,冲洗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3)单纯性血肿引流应采用低位引流,引流袋应低于穿刺部位20~30cm,以防返流,若血肿破入脑室则引流管最高点高于穿刺点5~15cm,以免大量脑脊液沿引流管外流。
(4)防止管腔阻塞,每日行颅内冲洗,2~3次如有不畅应检查,是否扭曲、受压或血凝阻塞,若因血凝块阻塞造成排出困难时不可盲目负压抽吸,应用尿激酶2~4万u,肝素1250u注入血肿管内,夹管4h,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再放开[2],开放引流期间,手由上至下轻轻挤压引流管。
(5)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术后引流液颜色一般为淡红色,如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如血量减少突然出现无色液体应考虑脑脊液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CT示血肿基本清除后,2~8天即可拔管,拔管后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以防感染。
3 预防并发症发生
3.1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由于肢体功能障碍使肢体长期受压,如护理不当,极易产生压疮,需经常更换体位,每2~4h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局部用50%酒精或红花油按摩,可采用气垫床或气圈防止体重重力压迫。
3.2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口灵进行口腔护理2次/分,口唇干燥给予唇油涂唇。
3.3 防止泌尿道感染,每日用消灵进行会阴护理2次。
4 康复指导
(1)术后24h开始行肢体功能锻炼,量由少至多,由被动到主动,术后1~2周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鼓励自行翻身、站立及肢体主动训练,下床锻炼时由人搀扶以防跌伤,活动以不疲劳为度[3]。
(2)语言康复,可配合实物或图像进行。
采取语言、手势相结合由单词发音到词组或句子反复刺激,鼓励病人开口讲话。
(3)指导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易过饱,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5 体会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加重病情,充分的术前准备,完整的治疗方案,严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增加康复信心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完全治愈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