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艺术本质
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最新教育文档

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最新教育文档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任何事物的研究与探索,都要从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自身规律入手,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研究和探索的良好目的。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同样如此,能否遵照音乐艺术本身所特有的特征和规律来研究音乐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遵照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进行教学,但是种种现象表明,这一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在一些教师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有重视。
为此,本文通过对音乐艺术几个主要本质特征的简要分析,谈一下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指导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一、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中要从听入手,以听为中心,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是以声音(主要是乐音,也有噪音)为材料而构成的,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听觉,靠听觉来感知音乐,离开了听,音乐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从音乐艺术审美价值的体现过程角度来看,创作、演奏(唱)这两个阶段,并非是艺术审美价值体现的终了,而只有进入被接受者所欣赏的阶段,才有可能完整体现音乐艺术审美价值。
所以说,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之一。
既然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中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觉。
从听入手,以听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这样,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听入手,把听与唱、视、记、奏以及舞、演等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基本能力训练,使其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具有良好而敏锐的感知能力,并以此做为学习音乐其它方面技能的基础。
在音乐教学中不但要从听入手,还要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全部教学活动都在听的基础上进行。
在读谱、音乐知识的教学中,要避免说理性学科所采用的逻辑性甚强的讲述方法,而要通过听赏乐曲或乐曲的片断,结合具体的音响,在感受的过程中获得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
《音乐美学 》 音乐的本质、功能、价值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作者:宋瑾来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首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
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
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
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
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
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
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
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
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
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一、音乐的功能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
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
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
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观点和态度,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PPT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元素,人们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作品或舞蹈表 演。
音乐与创造力培养
音乐创作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通 过创作音乐,人们可以培养自己
音乐的构成要素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骨架,由一系列 音高和节奏组成,通过旋律的 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 协调关系,通过和声的运用可 以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情 感氛围。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由节拍和 速度组成,通过节奏的变化可 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 感表达。
音色
音色是音乐中声音的色彩和质 感,不同的乐器和声音特质可 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和情
03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 神需求,提供心灵上的 慰藉和支持。
04
在休闲活动中,如聚会、 旅游、运动等,音乐常 常作为调节气氛的重要 元素。
仪式与庆典
音乐在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音乐能够增强仪式的庄重感和神圣感, 为庆典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
在各种宗教仪式、文化庆典和社交活 动中,音乐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音乐创作需要运用各种音乐元素 和技巧,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音 乐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个人的
综合素质。
音乐创作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探索精神和 冒险精神,使人们更加勇敢地面
对挑战和尝试新事物。
音乐与语言学习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语言,特别是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通过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音 乐活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向美而生——小叙音乐本质

向美而生——小叙音乐本质发布时间:2021-09-14T08:05:27.079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2期作者:王淑媛[导读]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音乐的本质是在客观现实、社会历史和人的主观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通过音响媒介呈现并传播,使人们产生一种审美体验,从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的过程。
《简明哲学辞典》中指出:“本质所表现的是主要的东西,这种东西能说明事物的特性、事物内部最重要的方面、事物内部深处所发生的过程。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两者互为表里,对立统一。
探究音乐的本质问题也应当借鉴哲学的研究方法,透过音乐现象去分析音乐的本质。
一、心灵的净化——音乐的本质之一音乐的本质,向美而生,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都能直抵人的心灵,人们通过聆听、感受、欣赏美的音乐,从而稀释心底的浮躁、释放心里的压力,以达到放松身心、净化心灵的效果。
人们在聆听轻音乐时会感到身心放松,例如聆听班得瑞的世纪典藏音乐系列,在专辑《仙境》《月光》里不仅能听到唯美流畅的音乐旋律,还能够听到班得瑞乐团探访瑞士原始山林,收集录制的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还有鸟儿的欢鸣声,把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和自然界天然的声音融合在一起,班得瑞乐团创造出了一种空灵飘渺的音乐意境,这些美的音乐使人们聆听过后内心归于平静、压力得以释放,从而净化人的心灵。
又如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梦中的婚礼》《爱的纪念》《星空》《瓦妮莎的微笑》等,不论是平静的、欢快的、浪漫的、空旷的还是忧郁的音调,由于音乐向美而生的本质,使人们在聆听之后能产生丰富多样的心灵感受:有暖阳照耀般的温暖,有流水潺潺流淌过心间的清凉,有微风拂过柳絮飘落般的自由与洒脱,音乐的喜怒哀乐与心灵相通,从而净化人的心灵。
再如经典的琵琶曲《夕阳萧鼓》,另有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别名《春江花月夜》,此曲用优美动听的旋律、婉转悠扬的曲调,描写了一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美丽画卷,音乐的语言往往比文字更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在文学中极美的意象,通过聆听这样的音乐能够打动人心,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陶醉于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内心清澄透明。
浅析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

艺 林 漫 话 103
YILINMANHUA
浅析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作来自■ 刘媛媛家PLAYWRIGHT 2009 . 2
音乐艺术的美学本质是音乐美学所要研究的一 个根本问题。 它是在哲学、 美学的层面上认识音乐 艺术的本质, 用哲学、 美学的理论来回答音乐是什 么的问题。
一、 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人们总是本能地趋向美的声音, 但是当人们主 动去选择声音并对他们进行组织时, 被组织的声音 就加进了人的因素。 人类在实践中学会了根据自己 的需要去创造听觉美的事物, 这就是美的音乐。 许 多人喜欢音乐, 都不是因为欣赏声音的和谐, 而是 因为喜欢它所唤起的视觉意象。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 我们常常认为, 联想越丰富的学生其音乐审美能力 必定越强。 于是就在音乐欣赏课上花大力气启发学 生去进行音乐之外的联想, 想像音乐所描绘的画 面, 想像音乐所描述的情节。 而启发方法对于培养 音乐的想像力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联想最丰富的人 多半音乐欣赏力也最低; 而对音乐有修养的人多半 只注意到声音的起承转合, 不想到意义, 也不发生 视觉的幻象。 音乐美学家汉斯里克说: “音乐只是 高低长短不同的音, 组成一种很美的形式。 在其他 艺术中, 形式之后都有意义, 在音乐中则形式之后 绝对没有什么意义, 音乐的美完全是形式的美。” 无论音乐具有哪些功能, 人们处于审美目的倾听音 乐, 归根结底不是为了获取知识, 不是为了听作曲 家讲故事, 谈论哲理, 倾诉个人遭遇; 虽然人们可 以那样做, 但那不是审美, 而且用别的途径也可以 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真正的审美是没有那些功 利目的的。 真正的审美主体只跟音乐丰富的有序美 发生感性直观中的身心关系, 审美需要特殊的能力 和趣味, 而其他的活动则不需要这些能力和趣味。 假如不具备感受音乐多层次的有序美的能力, 那就 只好在音响感知层面上听音乐了! 这就像看小说只 看故事情节, 看画只看画得像不像, 听音乐只听好 不好听了。 二.音乐的审美按听觉感性有序美的规律构成 音乐美学中常提到关于 “音乐的耳朵” 的问 题, 叶小刚老师也有这方面的文章, 题为 《不及格 的耳朵》。 人的听觉器官, 有与之相应的身心系统。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 人对声音的需要经历了从生 理快感到身心愉悦、 从功用到审美的进化。 假如人 类重新开始进化, 只要还能出现耳朵, 就必然会产 生审美的音乐。 音乐的耳朵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 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论如何人类产生了听觉美的 需要, 并按美的规律创造了音乐来满足这种需要,
音乐艺术美的本质探析

音乐艺术美的本质探析作者:陶馨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12期陶馨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通过有组织有序的音响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的以表现审美主体情感体验的表现性时间艺术。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造型艺术那样有着清晰具体的视觉形象,也不像语言艺术那样通过明确的语言生动描绘生活情景。
对音乐艺术美的本质的研究一直是音乐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艺术美的基础本质是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完美结合音乐艺术美是音乐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高度统一。
音乐的形式由音乐的基本要素(材料)及其组织构成。
而这些材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筛选,所发现的能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声音材料。
这些声音材料有规律的组合运用形成了节奏、旋律、曲式、调式、和声、复调等音乐基本要素。
音乐基本要素(材料)通过各种有序的组合方式组合起来,从而体现出音乐艺术独有的形式之美。
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音乐形式美表现得十分突出。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用很多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来象征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十六分音符节奏周而复始的规律给人一种整齐一律的律动性音乐美感。
在这个基础上,贝多芬运用弦乐和木管乐器分别演奏清新动人、柔和优美的旋律,使音乐始终贯穿着一种流动的均衡之美。
音乐的形式并不是孤立于内涵之外的独立物,因为音乐基本要素能够与人类的审美心理相融合、相对应,它的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等内容。
例如:响亮的响度表示激动、狂欢、高兴、愤怒等等,轻柔的响度表示忧郁、优雅、温和、悲伤;大调表示愉快、优美、严肃等等,小调表示悲伤、紧张、厌恶;快的速度表示兴奋、激动不安、狂喜,慢速表示宁静、感伤、高贵、庄严;大三度表示愉快、增四度表示穷凶极恶、上行的1-2-3-4-5(大调)表示一种奔放积极自信、下行的5-4-3-2-1(小调)表示一种内向的痛苦情绪、沮丧、压抑、绝望……等等。
音乐艺术美不仅表现在音乐音响美妙组合与变化中所构成的形式美,而且还同时表现在审美主体——作曲家、音乐表演者与听赏者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美也是音乐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形式美共同构成了音乐美的基础本质。
艺术鉴赏 课件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经验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弊端,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同样是由于音乐教育对感性体验的巨大依赖所致。因此,音乐艺术的 科学发展之路如果不能认清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恐怕只能止步于感性体验与个性经验等难以 达成共识的难题面前。 ( 一 ) 音乐感性逻辑的理性表现 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音响的非物质化形态对于自然科学中强调实证的认识手段存在较大的研究难度,但音乐的形式结构大量 存在对立统一原则、对称平衡、黄金分割等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的形式结构特点在人类的感性认知与具有共性的理性 逻辑中一定存在对应的联系渠道,为此笔者提出了感性逻辑的概念。音乐的感性逻辑就是指人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过程中 所存在的人的主观意志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存的特殊现象。这个认知过程在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三个 阶段由于都有人的主观性参与,因此感性逻辑也存在于音乐成型的整个过程。 ( 二 ) 音乐形式美的实证 由于感性逻辑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印象,因此从音乐的形式美转变为人的感性认知美,或者在人的感性认知美中所 对应的作品的形式结构特征则成为感性逻辑获得实证的重要途径。在音乐的发展逻辑中,不论是对立还是统一,倍增数列呈现 给我们的一个首要形式就是对称,由此也就引出本文所涉及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形式美。不论是音乐本体的细部分析 还是 宏观布局的整体观照,以对称平衡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美都有大量的实证存在,这些形式美的背后隐含的逻辑规律是否是音乐感 性逻辑的一种表现形式呢? 从感性逻辑层层递进的演变形式已然能看出:数理逻辑不过是其发展逻辑的一种概括形式,因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第二节 音乐艺术鉴赏方法 第三节 音乐艺术经典作品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节奏和各种乐器的演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创造美感。
它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声波的物理特性、情感表达、文化的呈现以及思维和创造力的激发。
音乐的第一个本质是声波的物理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体传播。
音乐的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征。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则影响声音的音量大小。
波长则是声波传播的距离。
不同频率、振幅和波长的声波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的音乐效果,例如高亢激昂的乐曲和柔和安静的旋律。
其次,音乐的本质还包括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音调的变换、旋律的起伏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能够传达出愉悦、悲伤、激情和平静等情感。
这些情感在音乐中得到了表达和释放,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享。
无论是喜怒哀乐,音乐都能够成为情感的媒介,带来愉悦和安慰。
除了情感表达,音乐还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民族和时代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个体的审美观。
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传承和传播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曲调风格闻名于世,西方的古典音乐则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和和声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誉。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世界各地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此外,音乐还具备激发思维和创造力的本质。
从小孩子学习音乐乐器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音乐乐器需要坚持和耐心,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
音乐创作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思路,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总而言之,音乐的本质是多样的。
从声波的物理特性到情感表达、文化呈现和创造力的激发,音乐扮演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是一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