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药理学第五篇

实验药理学第五篇
实验药理学第五篇

实验药理学第五篇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

第二十三章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第一节药物安全性评价概述

一、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

(一)意义

任何一个药品研发都须非常关注如何综合设计一个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计划,以便充分说明药品非临床安全性问题。具体来讲就是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何时进行研究,如何进行合理设计,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涉及的科学和管理问题。

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耗资大、周期长、高风险性的系统工程,呈阶段性、各专业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的特点。国外研究报告显示(1999年),100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药,只有10~20个(10~20%)的成为药品获准上市,随后还有相当的比例从市场撤出,仅有很少几个获准上市的药品可获得经济利益以支持进一步的药物研究。据估计,开发一个新化合物药品的费用在发达国家为6亿~12亿美元(近年又有明显的增加),从候选化合物的发现到上市的开发周期为6~12年。

非临床和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一个药物能否进入临床研究和批准上市、是否确能给患者带来利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药的安全性问题是新药淘汰率高的关键原因。

(二)目的

安全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毒理学试验对受试物的毒性反应进行暴露,在非临床试验中提示受试物的临床安全性,降低临床研究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性。在创新药开发过程中,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也就是通过支持临床研究这一最终目的来得以实现,具体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1.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不同的毒理学试验,根据受试物给药的剂量/暴露的程度、给药途径、给药周期、出现的毒性反应症状及性质、病理学检查发现的靶器官以及毒性反应、毒性损伤是否可逆等,对毒性反应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暴露,推算临床研究的安全参考剂量和安全范围,从而预测临床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人体毒性,以制定临床监测指标、防治措施。并综合考虑拟用的适应症、用药人群等特点等进行利弊权衡,判断是否应进入相应的临床研究。

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在支持创新药的临床研究时并不是在进入临床研究(I期)前完成所有相关研究,而是分阶段来分别支持I、II、III期临床研究,并为如何进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具体体现在临床研究方案中的给药剂量(尤其是I期临床研究的起始剂量)、安全性检查/监测指标和检测时机的确定,危险性的预测和救治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2.配合临床进行进一步安全性研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甚至上市后出现非预期重要的安全性问题且难以判断/预测其风险性等情况下,可能也需要再次进行有关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包括机理研究),如此由临床研究信息来为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提供的方向和目标,以期减少临床研究和/或临床应用的风险。

3.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综合分析药物发展前景:在申报生产时,结合已有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是否批准上市的参考,并提供临床安全用药的信息,尤其是那些从伦理学角度考虑不应或难以通过人体试验中获得而可通过动物研究获得的信息(如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以作为限制用药人群,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利弊权衡的重要依据。

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阶段性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阶段性是由临床研究的阶段性来决定的,这种安全性研究的阶段性和互动性有利于通过计划和决策实施的高效性来缩短开发所需的时间,通过在较早期阶段(如发现、I期临床阶段)集中研发资源来将更有希望的候选化合物往前推进,从而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的可能性。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侯选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后,淘汰率最高的为I期和IIa期,相当于总淘汰率的来75%左右。这与支持临床研究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阶段性是直接吻合的。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限与临床试验相关性祥见第25章第2节,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三、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临床前的利弊权衡

对于一个创新药而言,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在其是否应进入临床研究及如何确定选择用药人群的利弊权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前的利弊权衡要很慎重,因为真正的有效性需通过临床研究来确定,其实安全性也是如此,只是它的权重更大。有可能因为不恰当的权衡而抹杀了一个有价值的新药品种,这种方面的例子在国际的新药开发历史上确有不少。建议通过下述评估来慎重判断:

1.已上市同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特点及受试药的优势。

2.根据适应症背景(如疾病所损害的脏器)判断毒性大小(安全范围)、性质和早期可预测性。

3.动物结果与人体相关性,同时注意判断的量化(如毒代暴露量)。

(二)动物研究结果和临床发现的相关性

根据国外最近研究报道,人体不良反应与动物毒性反应的阳性一致性总体上为71%,也就是说,71%的人体靶器官毒性可由一种或多种动物的毒理研究来预见。另外29%的人体不良反应,没能通过动物试验得以预示。国外研究结果还提示,进行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多种动物的研究可明显提高动物研究的预见性。从研究和评价角度考虑,重要的是认识到哪些系统的毒理研究结果与临床的一致性差,正确理解结果的意

义和临床价值,分析相关性差的原因并通过试验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改进来提高一致性。

(三)临床研究方案与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临床研究方案与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方案的设计依赖于拟定的临床研究方案中的基本信息,如临床方案中的适应症及用药人群、给药方案(给药疗程、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等)。反过来说,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结果(主要指是否出现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及临床安全性的可预见性和控制性)对临床适应症确定、用药人群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等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避免难以预料的严重安全性问题,可能需要根据毒理研究的结果来调整预期的适应症范围或给药方案。同时,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结果应合理地体现在临床方案中,如安全性检测指标、监测时机、抢救对策等。

(四)关于毒代动力学

毒代动力学是非临床安全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在理解毒性研究结果和与临床资料作比较以评价对人的危险和安全性上,可提高毒理学资料的价值。其重点是解释毒性试验结果,即描述在动物上造成的全身暴露和其与毒性研究剂量和时程的关系,了解毒性研究中药物(包括原形化合物和代谢产物)暴露与毒理学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定量评价这些结果与临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并为非临床毒性研究选择动物种属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因此,毒代动力学对毒理研究本身和临床研究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已成为国际上毒理学研究(尤其是长毒试验)的常规要求。目前国内已具备这方面研究的能力和条件,关键是对其价值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应鼓励创新药物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

(五)说明书药理毒理内容的取舍原则

原则上,说明书药理毒理内容为说明书临床内容的补充,应有助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包括用药选择时的利弊权衡)。具体来讲,药理作用(药效学)内容的取舍原则是“严进”,应以临床药理为主,相关非临床药理为辅,后者内容取舍严格要求,避免临床疗效的误导。毒理研究(安全性)内容的取舍原则是“宽进”,只要是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相关的信息(文献和试验)都应收入,主要包括不能或目前难以用人体试验体现的非临床毒性研究结果(如三致、某些长毒等)都应收入,有些表现的是针对非常规用药状态可能出现的毒性。必要时也应收入对判断临床用药安全性有价值的同类药安全性信息。

第二节 GLP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一、GLP的概念

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操作,良好实验室规范或标准实验室规范。目前GLP是指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

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结果和实验结果解释的所有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等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二、GLP发展概况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药害事件,即怀孕的妇女服用了原西德某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孕妇用止吐安眠药--沙利度胺(Thalidomide,俗称"反应停")后,生出了四肢短小甚至无四肢的畸形婴儿,一时间舆论着哗然,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此,药品的安全性评价得到了全国的重视。

1972年,新西兰最早进行了GLP立法,要求所有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实验进行注册,没有达到GLP标准的实验室,其数据不得与他人进行交换,在法律上无效。1973年丹麦提出"国家实验理事会法案",和GLP法规相似。不过这两个国家的GLP立法并没有引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重视。直到1976年,美国开始试行GLP后,其他国家才纷纷进行了GLP立法。到今天,GLP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规范。英国(1982年)、日本(1982年)、法国(1983年)、瑞典(1985年)、西班牙(1985年)、荷兰(1986年)、意大利(1988年)、比利时(1988年)、以及德国、加拿大和瑞士等国先后发布了本国的GLP,GLP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确保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的规范。欧共体在1975年5月公布了关于药品药理毒理、临床及临床标准草案法规,在1986年提出GLP草案,1988年又发布GLP检查法令。欧共体GLP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GLP原则一致。

三、美国在GLP实施前,药品研究存在的问题

美国之所以要进行GLP立法,是因为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审评一家较大的制药公司为支持两个新药申请而提交的安全性研究报告时,发现报告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而且有实验作弊迹象,于是FDA对所管辖产品的安全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从而对全国的研究机构展开了调查,而在此之前,FDA总是假定研究机构呈送上来的报告准确地说明了研究活动并精确地报道了研究数据。

经过调查发现,虽然也存在故意隐瞒对产品不利的实验结论的情况,但广泛存在于各个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中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安全性试验的设计、进行和报告过程中存在着缺陷。从而导致研究报告的可信性大打折扣。这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设计不充分、实施不仔细、分析或报告不准确。

(2)技术人员没有意识到准确观察、准确给予供试品、保存记录和记录副本的重要性。

(3)管理部门没能严格审评数据和适当地监督工作人员。

(4)书面实验方案设计不当,因而无法审评所有数据,研究也就受到了损害。

(5)不能确保从事研究的人员都具有资格并受到充分训练。

(6)不注意遵守正确的实验、动物护理和数据管理的程序。

(7)委托方没有充分监督全部或部分由合同实验室进行的研究。

(8)未能在资料提交给FDA之前全面核对非临床研究报告中的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在动物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可变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目前为止还很难明确地指定某一个动物实验的误差范围,因此,对于某个特定的动物实验,还不能确立最适实验方法,也很难采用通常的以理论为指导来推动研究的做法,不少情况下是凭经验尽量地接近真实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动物实验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如下一些观念。

(1)动物实验的对象是活的动物,所以得到的数据很分散是不可避免的。

(2)生物体通常是外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下,这样每个特定时间的观察就都是不充分的,所以有些误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3)影响动物实验的可变因素复杂而且数量很多,因此,即使是同一实验也很难完全重复,没有再现性是当然的。

这些观念的存在导致了完全性实验的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对实验疏忽大意,产生许多人为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就实验的某个环节来说是微小的,但积累起来,却可能使实验结论极大地偏离真实的情况,最终铸成大错。

FDA决定针对这类问题采取措施,在研究了各种方案之后,决定实施GLP。因为从FDA过去的经验和调查表明,安全性试验中存在的这类缺陷可以通过对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及研究程序的合理应用和控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来弥补。于是,1976年FDA颁布了美国GLP法规草案,于1979年6月生效。该法规通过强化所管辖产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质量,并规定了不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FDA概不接受其提交的安全性研究报批资料,其数据也不得与其他实验或公司交换,迫使非临床研究机构达到GLP法规的要求。

四、我国GLP发展概况

我国首先从医药行业开始GLP认定工作。1993年12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 (试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也先后制定了本行业的GLP标准。我国农药行业GLP工作始于2002年。目前,我国已被OECD接受为正式观察员。

1985年以前,我国新药申报要求有毒理学实验资料。1985年7月1日,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根据药品管理法有关新药审批的规定,卫生部制定并发布了《新药审批办法》。该办法对毒理学评价作出了要求。1993年7月正式颁布

了由中国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有关专家编写的《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

虽然我国在新药审批方面制定了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但对毒理试验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还不规范,新药审评中毒理试验资料的质量不高。为了提高新药安全性的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使我国的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符合国际规范,我国决定经过国外考察和国内多次研讨会后,1993年12月11日由国家科委发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下文制定自己的 GLP ,简称《规定》),1994年1月1日开始试行。1996年8月6日国家科委又印发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实施指南(试行)》和《执行情况验收检查指南(试行)》。国家科委颁布的GLP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GLP的发展,但我国的GLP处于推行、指导和推荐阶段,并未正式执行,也没有监督检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GLP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实施,进展缓慢。

在最近召开的第17次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工作会议上,我国被认可为OECD的观察员。OECD将按照相应的审核程序,派工作组对我国实施GLP的检查方式、体制进行检查,符合标准的将批准为OECD化学品资料互认的正式成员,这就对我国今后的GLP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布了本国的GLP,有的国家还发布了一个以上的GLP,分别针对医药品、工业化学品、农药等。如果各国的安全性评价数据能够互认,就能够避免重复试验。遵从共有的GLP原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并且共有的GLP原则也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防止贸易非关税壁垒。因此,OECD的化学品控制专项下属的GLP专家工作组提出了OECD-GLP原则,并建议在OECD成员国中使用,并申明:“成员国中按照OECD试验准则和GLP原则进行的试验数据,其他成员国应予以接受”。按照OECD的程序,我国成为观察员后,OECD将派工作组,对我国主管部门的GLP检查方式、体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将批准为OECD化学品资料互认的正式成员。之后,OECD将建议成员国接受我国符合GLP的试验数据。

第三节 GLP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研究内容

各国制定的GLP法规基本原则一致,内容也相近,可以说均来源于FDA的GLP。美国FDA的GLP内容分11部分,已正式颁布实施的有8章28条(见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Standards, ,USA,1998)。我国制定的GLP分9章40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介绍如下:

(一)对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要求

人员素质是关键。GLP法规的人员组成主要有课题负责人或研究指导者或实验室负责人、研究人员及质量保证部门(此归入监督部分)组成,三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监督。每个项目的毒性研究总是由课题负责人(FDA也称研究指导者,有的实验室负责人

就是课题负责人)组织并参与实施,研究人员具体执行实施,质量保证部门严格管理和认真监督,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所以GLP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工作质量最根本的因素,尤其是课题负责人尤为重要。

作为GLP实验室的课题负责人,不仅应是一个高水平的毒理学科学家,也应是一个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二)对研究工作实施的要求

课题负责人应对安全性研究项目的技术实施及该研究的说明、分析、证明文件和

结果报告全面负责。其主要任务有:制定实验方案或方案的修订;确保遵照方案实

施;保证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核对所有实验数据包括意外事件观察的记录;保证遵循

所有可采用的GLP法规;遵循GLP的最后说明;保证资料总结和按时归档。作为课题

负责人,需确保遵照实验方案,保证按设计方案上的规定来收集数据,并定期复审数据或保证对数据进行复审,无需考察每批数据的收集;必须注意环境对研究质量和完整性的影响,然后进行必要的纠正并列入文件档案;当质量保证部门(QAU)发现偏离GLP要求

的情况时,应定期向负责人报告,课题负责人就应采取措施对任何偏离法规要求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果研究是遵循GLP,那么在研究报告中就应提出最后说明,在研究期间和结束时,所有原始数据、证明材料、实验方案、标本及最后总结资料均应及时存档。

在课题负责人指导下,严格遵照设计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受过专业培训,有相应的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必须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胜任工作,应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及时、正确、细致和清楚地观察动反应及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当然更要了解GLP法规,尤其要熟悉具体承担的SOP;不仅要勤奋工作,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向课题负责人报告。仪器操作者应受过专项培训,能正确地操作仪器并能鉴别出仪器的故障,了解常规的维修保养知识。动物饲养员也要专门培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应该有敬业精神及高度责任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方能胜任这一工作。所有GLP的工作人员都应健康,并充分注意安全,患病人员影响工

作质量者不宜聘用。只有遵守个人卫生和健康预防的有关规定,才能确保供试品、对照品和实验模型不受污染。

(三)对实验设施的要求

实验设施是基础GLP对实验设施均有非常明确而详细的要求,主要设施有动物的饲养管理设施、测试各种功能指标的实验室设施、各种不同物品的存放供应设施及药品

配制处理、清洗消毒设施等。

完整配套的实验设施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是毒性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的

重要保障。人是决定因素,仪器设备是重要条件。如没有恒温、恒湿、洁净流通空气、噪声控制设备、充足光照、营养丰富饲料、饮水质量保证的动物饲养管理条件,根本不能保证长期毒性试验和长期致癌试验的高质量完成。GLP对动物房及配套设施要求很严,也可以说它是毒性评价的“心脏”部位。实验动物相当于“活的试剂”,处于动态变化

中,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药品的各种毒性反应信息均来自实验动物自身的反应,因此,不仅要保证饲料的营养标准和饮水的质量卫生标准,对其环境条件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房间大小、笼具大小和结构要与动物种类和饲养数量相适应,饲料斗、饮水装置等也有差异。实验室应当是人物分流运行,才能防止互相污染,温度宜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0%较宜,空气流通并经过滤才能保证洁净,光照12h才能充足,噪音控制也很重要,笼具、饮水瓶等定期清洗消毒、房间也定期打扫消毒,尽量减少因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动物异常反应。可见,动物饲养室及配套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就成为防止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关键因素。又如大鼠的食量受气温剧烈变化的影响是明显的,当夏天空调失灵,冬天暖气中断时,就可看到大鼠食量减少,如果时间太长或反复发生,则可明显影响体重,进而影响整个实验。

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对于保证结果准确,客观可信,按时完成实验是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自动生化分析仪,要完成十多项以至几十项生化指标,上百个样品的测试是不可能的,所需的血样量对大鼠来讲就不可能;没有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上百个样本的血小板测定;没有单个代谢笼及尿液分析仪也很难保证大鼠尿液分析的顺利进行和得到准确结果。

(四)对软件系统的要求

完善软件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记录全过程、忠实的书面记录并保持原始性,归档保存一切有用的记录。目的是:①有可能回顾检查实验的过程和影响结果的多个因素;②提供真实的证据和根据支持安全评价结论和报告;③作为实验操作者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和进行的修改的佐证。可以简单地说,GLP检查不承认没有可靠文字记录的任何实验和宣称执行GLP的非书面表述。对于电子文件记录,OECD有一个草案,这也是应尽快明确和解决的。

2.SOP制定全套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按SOP执行。这也是现代GLP管理的重要标准。实际上,“SOP”制定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是指实验人员总结、分析实验操作、程序、观察以及操作的关键、要点、难点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并经过讨论、批准,成为大家共同自觉执行的规范。它是实验室无形的财产,甚至是专利。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实验室的SOP被神秘化了,过分的忽视其共通性,过分强调其个别性。我们认为应该正确地来指导各单位SOP的制定,并把其中通用的东西,作为共同的财富,用以指导和推动GLP的实施。当前,值得重视的是对SOP的严肃性认识不足,一个实验室一旦制定了SOP,就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就是监督和检查的依据。不按照SOP执行或随意偏离和更改,则是违规的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的。

二、GLP的质量保证体系

药品非临床研究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QAS)包括试验人员的自觉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和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Quality

Assurance Unit,QAU)对研究质量的控制和稽查。所有实验涉及的环节和岗位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标准操作规程。此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研究机构和项目的监督检查构成了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又一个不可缺少的质量保障层次。

QC是指在质量保证体系中,为达到非临床研究某一质量要求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技术和实施的行为。是一个贯穿非临床研究始终的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连续过程。QC要由专题负责人(Study Director,SD)全面负责,由研究操作者具体实施和执行。QC一般包括如下内容:①要定期验证实验系统和校准仪器设备;②所有人员严格按照SOPs和实验方案进行操作;③数据的记录要及时、直接、准确、清楚,签名并注明日期;④要经常自查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更正错误时要按照规定方法。应当特别强调记录,特别是原始记录的重要性。FDA 在进行检查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没有书面记录就不承认有关行为发生过(NOT DOCUMENTED,NOT HAPPENED!)。记录既是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的总结依据,也是是否按照GLP进行研究的主要根据。准确、真实而完整的记录是保证研究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基础。

三、GLP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为了有效地实施和完成非临床研究而针对每一工作环节或操作制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SOP的制订、管理和实施是GLP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软件内容。如果说研究方案规定了在研究过程各个部门、各种有关人员应当做什么的问题,那么SOP则规定了具体如何做的问题。SOP的制订应当基于GLP原则,但应当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如果说,GLP的各面原则是“树干”的话,那么各项SOP就是树干的“枝叶”。SOP一经制订就具有内部法规性质,有关人员必须知晓并严格遵守。

(一)制定SOP的范围

按照我国GLP的规定,非临床研究机构的SOP应当包括如下各方面:

1.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处理、配制、领用及取样分析;

2.动物房和实验室的准备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3.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正、使用和管理;

4.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5.实验动物的运输、检疫、编号及饲养管理;

6.实验动物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操作;

7.各种实验样品的采集、各种指标的检查和测定等操作技术;

8.濒死或已死亡动物的检查处理;

9.动物的尸检以及组织病毒学检查;

10.实验标本的采集、编号和检验;

11.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

12.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3.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14.质量保证部门的工作规程;

15.SOP的编辑和管理;

16.有必要制定SOP的其他工作等。

(二)SOP的制定程序

在国外许多公司具有制定SOP的SOP。SOP的制订一般遵循如下程序:首先由专题负责人或有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起草;然后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核并签字确认;最后经机构负责人书面批准后生效执行。在SOP制订后必须遵循。如需任何修改要再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核,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更新。

(三)SOP实施

SOP一经生效必须严格执行。因此在制订并生效后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所有新调人或更换工作岗位的人员也必须经有关SOP的培训才能上岗。SOP的放置地点要方便有关人员随时查阅参考。在研究中出现任何偏离行为都要经SD和QAU的批准,并在原始资料中记录。SOP的制订、修改、生效日期、分发及销毁情况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2003 2.胡廷嘉,曹彩,叶耀宇,实用药品GLP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邱银生,齐正)

第二十四章一般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一般药理学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一般药理概念

药理学研究分为三类,即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安全药理学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

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药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为长期毒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在体、离体系统均可用于一般药理研究。在体的一般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确定不良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离体研究应尽量确定受试物的量效关系。

二、一般药理学定位变化

一般药理学已定位于安全性药理学,纳入了安全性评价范围。其主要原因是国际上对一般药理学研究的认识已发生变化。

安全药理学研究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ICH的《实施新药临床研究所需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的时间安排》(M3指导原则)和《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S6指导原则)中,要求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必须进行安全药理学研究,用于支持药物的人体临床研究。在安全药理学概念被采用前,广泛使用的是一般药理学研究的概念。日本厚生劳动省于1991年颁布的一般药理学研究指南,阐明一般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发现新药对器官功能不能预测的作用和其他药理学作用,而安全药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发现新药的不良反应。如ICH、M3和S6中要求的一样,安全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发现可能与临床安全性有关的不期望出现的药理作用,评价在毒理实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或病理作用,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之前或上市之后,发现可能出现的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

2001年的ICH会议制订了安全药理学的指导原则,即S7A: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 for Human Pharmaceuticals,重视了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的相关意义。我国曾力求将一般药理学研究与安全药理研究完全分开,安全药理学只是一般药理学的一部分内容,将1999年9月已颁布的《新药一般药理研究的指导原则》题目修改为“化学药物安全性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与ICH的指导原则名称一致。但经过讨论认为,在中国,一般药理学的概念已广泛应用,指导原则的名称不改,在实

际工作中也知道其所包含的内容与安全药理学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新药一般药理研究的指导原则》可能见到一般药理学、安全药理学两个概念。由于这两个名称不涉及到内容的改变,以后将对这两个名称逐步统一。

本文所指的一般药理学,仅限于安全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安全药理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在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的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即观察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根据需要可能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Follow-up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类型,估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对已有的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产生怀疑,可能影响人的安全性时,应进行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即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是评价受试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功能的影响,包括对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和其它器官组织的研究。

三、一般药理的研究内容

(一)试验管理的要求

由于一般药理学研究已纳入安全性评价的范畴,因此,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时应遵循安全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即GLP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原则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参考ICH S7A,对于重要系统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应符合GLP,追加和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符合GLP。但是由于安全药理学理学研究所涉及内容相当广泛,需要的试验条件复杂多变(如需多种仪器、多种生物材料包括动物、体外试验等),对一些难以满足GLP要求的特殊情况,也要保证适当的实验管理和数据保存。

此外,受试物的要求也同于其他毒理研究(急毒试验和长毒试验),为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样品和上市药品,因此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应用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

(二)一般药理学研究所包含内容和要求

根据一般药理学研究的目的,除了原来所广泛接受的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研究外,还承担着广泛的毒理研究及毒性机制的研究的重任,因此所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对重要系统的安全药理学研究、追加的安全药理学研究、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三部分。其中,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系统,因此重要系统的安全药理学必须在临床研究前完成,以便给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而追加/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则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如当其他非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或推测对人和动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时,应进一步追加对三大重要系统的深入研究或补充对其他器官系统的研究,并在临床研究前完成,具体

的实验项目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并不因药物的上市而终止,在新药上市后若发现有问题,可根据需要再进行安全药理学研究。

属于临床前研究内容的系统指标包括:

1.精神神经系统

(1)直接观察给药后动物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留涎、肌颤及瞳孔变化。对用药后动物的行为活动进行定量评价,以示有无兴奋或抑制作用。

(2)如出现明显的兴奋或抑制现象,应根据不同药物,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定其对小鼠或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

(1)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心电,观察心电图的QRS、ST、T波、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血压或心电图的改变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血液动力学、离体心脏等,以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主要治疗作用的影响。

3.呼吸系统

(1)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及深度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呼吸兴奋或抑制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呼吸中枢抑制的实验法,肺流溢法,膈肌膈神经等实验方法,初步分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

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工作在完成主要药效研究的同时,应完成一般药理研究。

(一)帮助了解新药的全面药理作用

一般药理研究是指研究药物在它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主要目的以外的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一般药理研究可以了解新药的全面药理作用,做到药尽其用。

药物应用到人体,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体内各器官组织。因此应用一个新化合物之前理应对它的全面作用有一个基本认识。否则连对主要药效作用的评价也可能有片面性。如吗啡类镇痛药的评价若单评价它的镇痛作用,局限在分析镇痛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选定。因为镇痛药的好坏,不只是决定于它的作用强度和时间,还决定于它的呼吸抑制作用、成瘾性等不良反应的强弱和安全系数的大小。只有对它的全面药理作用有了基本了解才能对主要药效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价。既然药物作用在整体,对它就应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有助于发现药物新用途

一般药理研究还有利于新的药理作用的发现,有利于一药多用。

作为寻找新药途径之一的综合筛选法与作为新药药效评价的基本要求之一的一般药理研究在目的和内容上是并不相同的,但两者在做法上又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所得

的结果,又是可以互为参照的,采用的手段又有很多相同之处,一般药理作用研究所得的信息可用来作为寻找新药的参考,因而构成综合筛选工作的一部分;综合筛选中所得关于药物对各主要器官系统作用的信息当然也可用来作为了解该药全面药理作用的参考,因而也同样可以构成该药药效评价中一般药理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三)有助于长期毒性试验的合理设计

新药的毒性评价当然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特殊毒性等各种毒性评价手段。但是,长期毒性评价之前往往以急性毒性和一般药理研究作为先导。这是因为长期毒性试验投资较大,费时费工较多,因而对实验设计的要求更高。通过一般药理研究可以比较全面地普查一下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作用性质和作用特点,这对长期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是重要的参考。固然长期毒性试验在指标、剂量、观察期限、用药途径、动物品种和数量等各种要求方面各国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定,但结合各药特点还应该有一些针对性更强的设计。特别是特殊指标的设计。

(四)有助于毒性试验中毒性症状的解释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发现的阳性变化,往往只是发现了一个“症状”,提供了有某一变化的信息。至于这一变化的性质、程度、病变部位等,往往不是在长期毒性试验中能反映出来的,如用药后在长期毒性试验的动物身上出现血压下降,若不结合做一般药理研究,血压下降就只是一个“症状”,无法知道这是药物的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也无法知道这是药物作用在中枢、在神经节、在心脏、在交感神经末梢、在副交感神经末梢,还是直接作用在血管壁平滑肌。而同时结合作一般药理研究,要说明这些问题,无疑是并不困难的。对于一个阳性的毒性症状来说,了解这些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有些动物实验上发现的药理作用与某些人体不良反应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根据动物的药理作用往往可以预测人体不良反应。如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往往在人体应用时有倦怠、思睡;有神经节和节后阻滞作用的药物,往往有阳痿、直立性低血压;麻醉对抗剂,往往有幻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往往有体位性低血压;炎症抑制药,往往有胃肠道功能障碍;抗胆碱药,往往有口干、尿闭;广谱抗生素,往往有腹泻;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往往有心动过速;精神安定药往往有震颤麻痹症等。

(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一般药理研究,一方面为全面开展毒性研究作准备,同时它本身也是全面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在各国有关新药评价的技术要求均把一般药理研究作为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必需完成的项目。如瑞典1974年制订的《药品登记规程》中要求:“新药研究讲行中,应作广泛的生物学筛选试验。所得结果与临床应用评价及危险性评价有关。”建议做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试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特别是其体液传递机制、外周神经及其神经冲动传递和骨骼肌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胃肠道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内分泌功能等试验。各种作用都

应采用二或三个剂量,最低剂量应与它在该种动物上主要药效作用的ED

一致。如果

50

有些作用考虑可能成为该药的不良反应的话,还应测定它的阈剂量。世界卫生组织1975年制订的“人用药物评价准则”中指出当发现一个化合物具有某种药理活性时“应进行广泛的动物药理试验,从而测定是否有任何可供治疗应用的作用。”接着在药效研究部分指出,“应在机体的主要系统上进行研究,以提示药物的其它作用,不论这作用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所得信息,不仅可用于探索治疗作用,还可指出潜在的不良反应,哪种组织应特别作形态研究,哪种代谢系统应该研究” 。英国制药工业协会1977年发布的“新药产品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准则”中也指出“应在多种哺乳动物身上,研究其对主要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 ,特别是精神行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

五、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的新药

(一)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的西药新药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属注册分类1~4类的新药,均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包括: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二)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的中药新药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物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新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之含非法定标准药材者、天然药物复方制剂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中药注射剂因其剂型的特殊性,也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但是若有需要,其他注册分类也可能需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这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节一般药理学研究原则

一、适用范围

指导原则适用于指导化学药新药及已上市药品(如发生临床不良事件、或拟用于新的人群等)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二、基本原则

1.方法: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临床使用的目的,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试验可采用体内和/或体外的方法。

2.研究的阶段性:一般药理学研究贯穿在新药研究全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应完成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的核心组合(Core Battery)实验的研究。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可在申报生产前完成。

3.执行GLP :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一般药理学研究属于安全性评价的范畴,原则上须执行GLP。对一些难于满足GLP要求的特殊情况,也要保证适当的实验管理和数据保存。核心组合实验应执行GLP。追加的或/和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应尽可能的最大限度遵守GLP。

4.可免做一般药理学研究的药物:①体内血药浓度低或其它组织器官分布很少的局部用药(如皮肤、眼科用药等);②只用于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细胞毒类药物,在首次用于临床前可不做一般药理学研究,但不包括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此类药物。

三、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有以下几种: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及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片段、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整体动物常用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等。动物选择应与试验方法相匹配,同时还应注意品系、性别及年龄等因素。生物材料选择应注意敏感性、重现性和可行性,以及与人的相关性等因素。体内研究建议尽量采用清醒动物。如果使用麻醉动物,应注意麻醉药物的选择和麻醉深度的控制。

(二)受试物

外用药物和注射剂一般以制剂作为受试物。受试物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的一致,并附研制单位的自检报告。

(三)样本量

试验组的组数及每组动物数的设定,应以能够科学合理地解释所获得的试验结果,恰当地反映有生物学意义的作用,并符合统计学要求为原则。小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10只,大动物每组一般不少于6只。动物一般要求雌雄各半。

(四)剂量

体内安全药理学试验要对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如果可能也应对时效关系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产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应与动物产生主要药效学的剂量或人拟用的有效剂量进行比较。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药效学反应的敏感性存在种属差异,因此安全药理学试验的剂量应包括或超过主要药效学的有效剂量或治疗范围。如果安全药理学研究中缺乏不良反应的结果,试验的最高剂量应设定为相似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的其它毒理试验中产生中等强度不良反应的剂量。在实际工作中,在毒性剂量范围内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能会影响和混淆对安全药理学不良反应的观察,限制了剂量水平的升高。在安全药理学的检测指标未产生不良反应时,在限制剂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单一剂量。

体外研究应确定受试物的浓度-效应关系。无明显影响作用时,应对浓度选择的范围进行说明。

(五)对照

一般可选用溶媒和/或辅料做对照。如为了说明受试物的特性与已知药物的异同,也可选用阳性对照药。

(六)给药途径

整体动物试验,首先应考虑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如果有多个临床拟用途径时,分别采用相应的给药途径。对于在动物试验中难以实施的特殊的临床给药途径,可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选择,并说明理由。

(七)给药次数

一般采用单次给药。但是若主要药效学研究表明,该受试物在给药一段时间后才能起效,或者重复给药的非临床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结果出现令人关注的安全性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给药次数。

(八)观察时间

结合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受试动物、临床研究方案等因素选择观察时间点和观察时间。

四、主要研究内容

(一)核心组合实验:

安全药理学的核心组合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受试物对重要生命功能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通常作为重要器官系统考虑,也就是核心组合实验要研究的内容。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加或减少部分实验内容,但应说明理由。

1.中枢神经系统:定性和定量评价给药后动物的运动功能、行为改变、协调功能、感觉/运动反射和体温的变化等,以确定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测定给药前后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心电图(包括QT间期、PR间期、ST段和QRS波等)和心率等的变化。

如药物从适应症、药理作用或化学结构上属于易于引起人类QT间期延长类的化合物,例如:抗精神病类药物、抗组织胺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应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观察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

3.呼吸系统:测定给药前后动物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的变化。

(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试验

当核心组合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学、体内外实验以及文献报道提示药物存在潜在的与人体安全性有关的不良反应时,应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追加的安全药理实验是除了核心组合实验外,反映受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深入研究。追加的安全药理实验根据已有的信息,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补充的安全药理实验,是在核心组合实验或重复剂量毒性实验中未对泌尿肾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功能进行相关研究,但出于对安全性的关注,需要进行的研究。

实验药理学-目录概论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 供医、药学类专业用实验药理学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主编丁虹 中国科学出版社

实验药理学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主编丁虹副主编杨迎暴、殷明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实验药理学》内容简介 本《实验药理学》是一本具有独特编写模式的教材,在保持类似教材注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点),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线索,将具体的实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线),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同时着重行业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全书约80万字,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药物筛选;第三篇,药效学研究;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分为A类、B类、C类;附录收载了中国“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美国FDA的药物审查程序”等,是一本为医、药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以科研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医、药院校教师、医药研究院所工作者、医药企业技术人员适用的工具书。 《实验药理学》内容简介 本《实验药理学》是一本具有独特编写模式的教材,在保持类似教材注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点),以药物研发过程为线索,将具体的实验技术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线),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同时着重行业工作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全书约80万字,分为六篇: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技术,包括“实验动物学”及“动物实验方法学”;第二篇,药物筛选。参考了国内外最新专业书籍及文献,介绍了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物筛选方法;第三篇,药效学研究。按照“新药药效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介绍了15个系统95个类别的药物药效学研究方法;第四篇,药物体内过程研究。除了介绍临床前及临床药代动力学技术原则外,特别介绍了药物体内过程特征的预测研究方法,这一领域在国内刚起步,但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第五篇,药物安全性评价。介绍了GLP的主要内容、一般药理学研究、急性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特殊安全性试验、药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药物生殖毒性研究、药物致癌性试验研究、免疫毒性研究、药物毒代动力学;第六篇,教学试验指导。分为A类、B类、C类。A类为基本教学内容,可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完成,每个试验被设计成较完整的科学研究试验。B类试验,以当今热点疾病

药理学助考实验习题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习题 一、单选题 1.抓取小鼠时,首先应抓其() A.尾尖处B.尾根处C.尾中处D.背部皮肤 2.关于小鼠的抓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小鼠放于光滑平面上更易于抓取 B.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鼠耳部及头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及掌心固定背部及尾部C.最好带手套进行操作,防止抓伤 D.抓取颈部皮肤时不要抓太紧,以防动物窒息死亡 3.小鼠灌胃时() A.进针后发现有阻力可直接将药液注入B.最好自口正中央处进针 C.需将灌胃针全部进入小鼠体后再注射药物D.小鼠应充分拉直,成一条直线 4.小鼠的常用灌胃量为 A.1~3ml/10g B.5~10 ml/10g C.0.1~0.3 ml/10g D.0.5~1 ml/10g 5.大鼠的常用灌胃量为 A.10~30ml/100g B.50~100 ml/100g C.1~3 ml/100g D.5~10 ml/100g 6.关于小鼠腹腔注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腹腔注射时动物头部向下不宜刺到脏B.腹腔注射给药前要先排空注射器的气泡C.先刺入皮下再进入腹腔D.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进入 7.关于小鼠给药方法,下列说确的是() A.灌胃注射时动物头部最好向下B.灌胃针进入胃时有落空感 C.腹腔注射最好在下腹部正中线附近进针D.腹腔注射回抽有血时可将药液注入8.下列关于动物麻醉时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剂量越大麻醉效果越好B.保持环境安静 C.要及时检查麻醉效果,过量会使动物死亡;D.先快后慢,缓慢增加麻醉药药量9.下列关于家兔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意不能有气泡注入,否则动物会立即死亡; B.如果插在血管外,有丘状突起,应拔出针头,重新注射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多巴胺 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 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 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 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

吉大《药理学(含实验)》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V 1. 过量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E. 阿拉明 满分:4 分 2. 对癫痫小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乙琥胺 C. 丙戊酸钠 D. 地西泮 E. 苯妥英钠 满分:4 分 3.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 A. 骨骼肌运动终板 B. 心脏 C. 支气管粘膜 D. 胃肠道平滑肌 E. 神经节 满分:4 分 4. 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 A. 治疗量 B. 极量 C. 无效剂量 D. LD50 E. 中毒量 满分:4 分 5. 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是 A. 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B. 散瞳、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C. 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D. 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麻痹 E. 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 满分:4 分 6. 碳酸锂主要用于治疗 A. 焦虑症 B. 躁狂症 C. 抑郁症 D. 精神分裂症 E. 以上均不是 满分:4 分 7. 抢救心脏骤停使用的药物是

A. 多巴胺 B. 间羟胺 C. 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E. 阿托品 满分:4 分 8. 某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其消除半衰期等于: A. 0.693/K B. K/0.5C0 C. 0.5C0/K D. K/0.5 E. E.0.5/K 满分:4 分 9.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 药物作用的科学 C. 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 D. 药物实际疗效的科学 E. 药物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满分:4 分 1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异丙肾上腺素喷雾给药 B. 麻黄碱 C. 心得安 D. 色甘酸钠 E. 阿托品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 胃粘膜保护剂为 A. 甲硝唑 B. 硫糖铝 C. 奥美拉唑 D. 氢氧化铝 E. 米索前列醇 满分:4 分 2.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A. 吸收 B. 分布 C. 排泄 D. 代谢 E. 转运 满分:4 分 3.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A. 询问过敏史

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Array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概述????????????????????????????????????????????????????????????????????????????????2 二、基本原则????????????????????????????????????????????????????????????????????????????2 三、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4 四、主要研究内容????????????????????????????????????????????????????????????????6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8 六、参考文献????????????????????????????????????????????????????????????????8 七、附录????????????????????????????????????????????????????????????????9 八、着者????????????????????????????????????????????????????????????????9 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10

药理学实验设计第六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氯丙嗪的镇吐、降温作用及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一、目的 1.观察氯丙嗪对电刺激小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2.了解催吐作用的试验方法,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3.观察氯丙嗪对小鼠的降温作用及其特点 二、作用机制 1.氯丙嗪的镇静作用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 路中的多巴胺受体。(镇静) 2.氯丙嗪可以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 D2受体,大剂量的氯丙嗪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镇吐) 3.氯丙嗪对下丘脑的调节中枢的抑制。(降温) 三、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药品:0.08%氯丙嗪,生理盐水,0.4%氯丙嗪,0.4%酒石酸锑钾,生理盐水,0.03%氯丙嗪,生理盐水,液体石蜡。 器材:药理生理多用仪及附件激怒盒、万用电表、小动物电子秤、鼠笼、1ml注射器、5号针头,小铁丝笼、小动物电子秤(或天平)、5ml注射器,口腔温度计、1ml注射器、小铁丝笼。 四、实验步骤 将小鼠编号0——11 (一)电刺激激怒实验 实验装置的连接和调置:将药理生理多用仪后板上的开关拔向“激怒”一边,交流电输出电压的电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最小,交流电输出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出”插座,另一端分别夹在附件激怒盒的红、黑柱上,即与刺激盒的导电铜丝板相联。

交流输入线一端插入“交流输入”插座,另一端接实验室电源。刺激方式拨到“连续B”,“B时间”置于1s,“A频率”置于4Hz,然后用万用表测其阈电压。 诱发小白鼠激怒反应:取异笼喂养的小白鼠各1只,称重后将2只小白鼠放入附件激怒盒的导电铜丝板上,把盖子盖上后,将电源打开,顺时针调节交流电压输出旋钮,直至引起小白鼠激怒反应,刺激电压一般为30V左右。激怒现象表现为:两鼠对应、前肢离地、对峙、互相撕咬等。若刺激1min以上仍未出现者弃之不用。以上法挑选有激怒反应的合格小白鼠两对,并记录其刺激电压。 给药及观察:取一对小白鼠腹腔注射0.08%氯丙嗪0.1ml/10g,另一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后20min,先用万用电表调节刺激输出电压至给药前引起激怒反应的阈电压,然后断开电源,将该对小白鼠置于导电铜丝板上,再打开电源,刺激1min。观察给药前后反应的差异。 (二)镇吐作用 取小白鼠4只,称重,随机分为两组,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及有无呕吐现象。给甲组小白鼠腹腔注射0.4%氯丙嗪0.8mg/10g (0.2ml/10g),1min后灌服0.4%酒石酸锑钾1.2ml/10g (0.3ml/10g)。给药后将小白鼠分别置于小铁笼中,记录给药时间,密切观察小白鼠出现何种反应,比较二组反应有何不同。 (三)降温作用 挑选合格动物:取小白鼠置小铁笼上,用左手拇指盒食指捏住其后头颈部之皮肤,翻转使之腹向上,以左手无名指将鼠尾压再拇指基部,右手拿口腔温度计,将水银柱甩到35oC以下,末

吉大《药理学(含实验)》在线作业一

吉大《药理学(含实验)》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V 1. 某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其消除半衰期等于: A. 0.693/K B. K/0.5C0 C. 0.5C0/K D. K/0.5 E. E.0.5/K 满分:4 分 2. 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A. 药物剂量太大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药物排泄慢 D. 病人反应敏感 E. 用药时间太长 满分:4 分 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异丙肾上腺素喷雾给药 B. 麻黄碱 C. 心得安 D. 色甘酸钠 E. 阿托品 满分:4 分 4. 下列哪种剂量或浓度产生药物的后遗效应? A. LD50 B. 无效剂量 C. 极量 D. 中毒量 E. 阈浓度以下的血药浓度 满分:4 分 5. 能引起调节麻痹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phentolamine C. 后马托品 D. 筒箭毒碱 E. 毛果芸香碱 满分:4 分 6. 青霉素引起的休克是: A. side reaction B. allergic reaction C. after effect D. toxic reaction E. idiosyncratic reaction 满分:4 分

7. 关于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引起效应的最小浓度称阈浓度 B. 起效应的剂量称效应强度 C. ED50/LD50的比值称治疗指数 D. 引起最大效应的剂量称最大效能 E. 血药浓度下降到阈浓度时的效应称后遗效应 满分:4 分 8. 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 A. 治疗量 B. 极量 C. 无效剂量 D. LD50 E. 中毒量 满分:4 分 9. 下列何种病例宜选用大剂量碘制剂 A. 弥漫性甲状腺肿 B. 结节性甲状腺肿 C. 粘液性水肿 D. 轻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 E.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前准备 满分:4 分 10.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 药物作用的科学 C. 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 D. 药物实际疗效的科学 E. 药物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V 1. 可用于甲状腺危象的药物为 A. 3碘甲状腺元氨酸 B. 丙硫氧嘧啶 C. 普萘洛尔 D. 大剂量碘剂 E. 小剂量碘剂 满分:4 分 2. 下列属于ACE抑制剂的为 A. 卡托普利 B. 氯沙坦 C. 依那普利 D. 维拉帕米 E. 螺内酯 满分:4 分 3. 钙通道阻断剂对心脏的作用是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学(含实验)38360

(4分)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药物是 B. 利多卡因 (4分)癫痫小发作时应首选 C. 乙琥胺 (4分)在时量曲线中血药浓度上升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到低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的时间段称为 B. 效应持续时间 (4分)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B. 稳定神经细胞膜 (4分)苯二氮卓类药物急性中毒时最宜选用的解毒药是 C. 氟马西尼 (4分)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是 A. 抑制敏感菌二氢蝶酸合酶 (4分)抗结核杆菌作用强,能渗透入细胞内、干酪样病灶及淋巴结杀灭结核杆菌的药物是 D. 异烟肼 (4分)指出下列易对青霉毒G耐药的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4分)癫痫持续状态时首选 D. 地西泮静注 (4分)药物的治疗指数是 A. LD50/ED50的比值 (4分)女,40岁,10余年前曾因心肌炎治疗休息后身体一直健康,近3天常常原因不明突然心慌、气短,数分钟后突然好转,一天数次,发作时乏力、胸闷、伴心绞痛,发作停止后无明显不适。心电图显示无P波。初步印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选药物 E. 维拉帕米 (4分)药动学是研究 E. 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分)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首先 E. 与血浆蛋白结合 (4分)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B. 去甲肾上腺素 (4分)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易选用 D. 氨甲苯酸(PAMBA)

(4分)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体内 B. 简单扩散 (4分)关于表现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集中于血浆 (4分)兼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明显舒张肾血管的药物是 D. 多巴胺 (4分)下列药物哪种是繁殖期杀菌药 A. 青霉素 (4分)对心血管具有明显兴奋作用的静脉麻醉药是 B. 氯胺酮 (4分)镇咳作用可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和耐受性的镇咳药是 A. 右美沙芬 (4分)降压药可乐定,停药后血压可急剧回升,这种反应为 E. 停药反应 (4分)可轻度抑制0相Na+内流,促进复极过程及4相K+外流,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善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和折返的抗心律失常药 A. 利多卡因 (4分)可作结核病预防应用的药物是 A. 异烟肼 (4分)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C. 消除速度 (4分)下列有关受体—药物相互作用的阐述哪项是正确的 E. 部分拮抗药可表现一定的激动受体的效应 (4分)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 B. 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 (4分)吗啡禁用于下列哪种患者 D. 颅脑外伤引起剧痛者 (4分)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等于 A. 0.693/ke (4分)下列哪些为扩血管抗休克药 E. 阿托品、多巴胺、山莨菪碱 (4分)毛果芸香碱缩瞳作用的机制是

新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新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药理学研究分为三类,即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性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安全性药理学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性药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为长期毒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在体、离体系统均可用于一般药理研究。在体的一般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确定不良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离体研究应尽量确定受试物的量效关系。 一般药理是指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是属于临床前研究的内容,其系统指标还是很多的。包括: 一、精神神经系统 1.直接观察给药后动物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留延、肌颤及瞳孔变化。对用药后动物的行为活动进行定量评价,以示有无兴奋或抑制作用。 2.如出现明显的兴奋或抑制现象,应根据不同药物,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定其对小鼠或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二、心血管系统 1.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心电,观察心电图的QRS、ST、T波、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血压或心电图的改变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血液动力学、离体心脏等,以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主要治疗作用的影响。 三、呼吸系统 1.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及深度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呼吸兴奋或抑制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呼吸中枢抑制的实验法,肺流溢法,膈肌膈神经等实验方法,初步分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工作在完成主要药效研究的同时应完成一般药理研究。一般药理研究是指研究药物在它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主要目的以外的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一般药理研究可以了解新药的全面药理作用,做到药尽其用。同时也是为全面开展毒性研究作准备,而且它本身也是全面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在各国有关新药评价的技术要求均把一般药理研究作为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必需完成的项目。如瑞典1974年制订的《药品登记规程》中要求:“新药研究讲行中,应作广泛的生物学筛选试验。所得结果与临床应用评价及危险性评价有关。”建议做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试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特别是其体液传递机制、外周神经及其神经冲动传递和骨骼肌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胃肠道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内分泌功能等试验。各种作用都应采用二或三个剂量,最低剂量应与它在该种动物上主要药效作用的ED50一致。如果有些作用考虑可能成为该药的不良反应的话,还应测定它的阈剂量。世界卫生组织1975年制订的“人用药物评价准则”中指出当发现一个化合物具有某种药理活性时“应进行广泛的动物药理试验,从而测定是否有任何可供治疗应用的作用。”接着在药效研究部分指出,“应在机体的主要系统上进行研究,以提示药物的其它作用,不论这作用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所得信息,不仅可用于探索治疗作用,还可指出潜在的不良反应,哪种组织应特别作形态研究,哪种代谢系统应该研究。”英国制药工业协会1977年发布的“新药产品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准则”中也指出“应在多种哺乳动物身上,研究其对主要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实验设计 1( 实验项目名称:奥美拉唑对抗利血平引起的胃溃疡作用 2.国外研究现状: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为研究其发病和治疗机制,国内外业已建立起多种胃溃疡小鼠动物模型,有的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亦被广泛引用。但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奥美拉唑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溃疡数和溃疡发生率下降,且呈量效关系。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钠对胃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H+受体拮抗剂,表现为起效快,症状消失迅速,用H+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改用本药可得到满意的疗效。 3.实验原理 :利血平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性抗高血压药。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遏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结果出现利血平的副作用,引发溃疡,因此在本实验中引用利血平制作小白鼠的胃溃疡模型。 奥美拉唑选择性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和胃泌素瘤。由于H+、K+-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故本品抑酸能力强大,有强而持久的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五肽胃酸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的作用。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显效快,可逆,且无H2受体拮抗剂诱发精神方面的副作用。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对胃黏膜血流量改变不明显,也不影响体温、胃腔温度、动脉血压、静脉血

吉大18春学期《药理学(含实验)》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 抢救心脏骤停使用的药物是 A: 多巴胺 B: 间羟胺 C: 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E: 阿托品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下列何种病例宜选用大剂量碘制剂 A: 弥漫性甲状腺肿 B: 结节性甲状腺肿 C: 粘液性水肿 D: 轻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 E: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前准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受体阻断剂(拮抗剂)是: A: 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B: 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C: 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D: 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E: 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都弱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对癫痫小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 A: 苯巴比妥 B: 乙琥胺 C: 丙戊酸钠 D: 地西泮 E: 苯妥英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对东莨菪碱叙述正确的是 A: 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较阿托品弱 B: 散瞳作用较阿托品强 C: 无欣快作用 D: 可防晕止吐 E: 无中枢抑制作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下列哪种剂量或浓度产生药物的后遗效应? A: LD50 B: 无效剂量 C: 极量 D: 中毒量 E: 阈浓度以下的血药浓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碳酸锂主要用于治疗

------------------------------------------------------------------------------------------------------------------------------A: 焦虑症 B: 躁狂症 C: 抑郁症 D: 精神分裂症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青霉素引起的休克是: A: side reaction B: allergic reaction C: after effect D: toxic reaction E: idiosyncratic reaction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钙通道阻断剂对心脏的作用是 A: 负性肌力 B: 正性肌力 C: 负性传导 D: 负性频率 E: 正性频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A: 询问过敏史 B: 避免局部用药 C: 用药后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去 D: 注射液现用现配 E: 不在没有肾上腺素的情况下用药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胃粘膜保护剂为 A: 甲硝唑 B: 硫糖铝 C: 奥美拉唑 D: 氢氧化铝 E: 米索前列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属于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类的是 A: 羧苄西林 B: 哌拉西林 C: 青霉素V D: 磺苄西林 E: 氨苄西林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异丙肾上腺素可激动α、β1和β1受体 A: 错误

药理学助考实验习题

药理学助考实验习题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习题 一、单选题 1.抓取小鼠时,首先应抓其() A.尾尖处B.尾根处C.尾中处D.背部皮肤 2.关于小鼠的抓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小鼠放于光滑平面上更易于抓取 B.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小鼠耳部及头部皮肤,无名指小指及掌心固定背部及尾部 C.最好带手套进行操作,防止抓伤 D.抓取颈部皮肤时不要抓太紧,以防动物窒息死亡 3.小鼠灌胃时() A.进针后发现有阻力可直接将药液注入B.最好自口正中央处进针 C.需将灌胃针全部进入小鼠体内后再注射药物D.小鼠应充分拉直,成一条直线 4.小鼠的常用灌胃量为 A.1~3ml/10g B.5~10 ml/10g C.0.1~0.3 ml/10g D.0.5~1 ml/10g 5.大鼠的常用灌胃量为

A.10~30ml/100g B.50~100 ml/100g C.1~3 ml/100g D.5~10 ml/100g 6.关于小鼠腹腔注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腹腔注射时动物头部向下不宜刺到内脏B.腹腔注射给药前要先排空注射器内的气泡C.先刺入皮下再进入腹腔D.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进入 7.关于小鼠给药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灌胃注射时动物头部最好向下B.灌胃针进入胃内时有落空感 C.腹腔注射最好在下腹部正中线附近进针D.腹腔注射回抽有血时可将药液注入 8.下列关于动物麻醉时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剂量越大麻醉效果越好B.保持环境安静 C.要及时检查麻醉效果,过量会使动物死亡;D.先快后慢,缓慢增加麻醉药药量 9.下列关于家兔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意不能有气泡注入,否则动物会立即死亡;B.如果插在血管外,有丘状突起,应拔出针头,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汇编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 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 【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 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 (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 对照是比较的前提。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2017年吉林大学网络教育药理学(含实验)作业及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 (4分)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是 A. 头孢唑啉 B. 头孢他啶 C.头孢孟多 D. 头孢呋辛 E.头孢氨苄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4分)可引起“首剂现象”的降压药是 A.哌唑嗪 B. 硝普钠 C.二氮嗪 D. 米诺地尔 E. 美托洛尔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 A .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4分)舌下给药的优点是 A.经济方便 B. 不被胃液破坏 C.吸收规则 D. 避免首关消除 E.副作用少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4分)男,50岁,体格健壮,血浆总胆固醇为12.93mmol/L(500mg/d1),甘油三酯为2.26mmol/L(200mg/d1),宜选用

A. 乐伐他汀+考来替泊 B. 非诺贝特+烟酸 C. 普伐他汀+烟酸 D.非诺贝特+多烯康 E.普罗布考+苯扎贝特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A.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4分)下列何药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 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D.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4分)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在胃的pH=1.4范围内基本都是 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 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 C. 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 D. 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 E. 以上都不是 得分: 0 知识点: 药理学(含实验)作业题展开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4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异丙肾上腺素喷雾给药 B. 麻黄碱 C. 心得安 D. 色甘酸钠 E. 阿托品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发表时间:2012-01-06T11:02:16.00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2期供稿作者:王会玲彦彤[导读]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 王会玲彦彤(吉林省四平妇婴医院 136000)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 药理学的研究由早期的整体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向着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的方向发展,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已经完成了由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以疾病靶点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转变。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 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生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Felix Hoffmann 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 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 寻找靶点 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 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 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 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 亿美元。 2.2 组和化学的运用 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 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 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所以,组合化学在有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化学的冲击。 2.3 高通量筛选成为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发现、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 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 年内仅能筛选75000 个样品。1997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 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 万个样品,1999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 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作为新药发现的手段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等等,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由此可见,药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太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及新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也会趋于细致、合理。 参考文献 [1] 吕圭源.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杜冠华.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J].医药导报.

药理学实验(一)

(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的差异 原理:影响药物的因素有药物的给药剂量,当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增加。但这一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药物的效应恒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当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或死亡。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 动物:小白鼠3只 方法: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3组,各鼠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溶液(1#:2.5%尼可刹米溶液0.15ml/10g;2#: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3#:2.5%

尼可刹米溶液0.05ml/10g),观察潜伏期、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1、小鼠对尼可刹米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急促,反射亢进,震颤,惊厥,死亡等。 2、比较各鼠表现出来的药物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思考:本实验结果对药理实验和临床用药有何启示? (二)安定抗尼可刹米惊厥的作用 目的:观察安定对尼可刹米中毒动物的解救作用 原理: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可清除病理性中枢兴奋状态。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0.5ml注射器、1ml

注射器、大烧杯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0.5%安定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只 方法:取小鼠2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2组。1#腹腔注射0.5%安定溶液0.05ml/10g,2#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各鼠均腹腔注射 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观察两鼠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使用剂量的准确性 思考:安定为什么能解救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 (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