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作业成本法

第十七章作业成本法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目前世界正步入信息社会的高新技术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流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大多数产品变得供过于求,使人们对商品的选择性加强,引起了顾客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精致化。现代制造业出现了顾客化生产的趋势,即由大规模的经济批量生产转为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灵活生产,以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制造环境产生了,从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发展到适时制管理、弹性制造系统和自动化无人工厂,彻底改变了制造业传统的机械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材料和能源。

随着新的制造环境的出现,企业传统的采购方式和制造过程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所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不完善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成本计算对象的选择决定着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去向,直接影响着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往往以产品的品种、批别或者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这大大削弱了成本计算对象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成本的发生总表现为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应该成为归集成本的重要对象。在一个生产阶段或整个生产过程中,发生成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各种原因在各个阶段及各个产品上作用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成本计算对象首先应明确成本发生的各种原因,然后再按各原因在各生产阶段及各个生产中的作用程度,对各种原因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才能保证各种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相对准确性。然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成本发生的各种不同的原因,所以很难准确地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新的产品制造环境,使产品的成本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重视间接成本的分配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重视直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简化间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这一特点与直接成本占总成本较大比重的现实相适应。按我国的情况,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再加上直接人工成本,则直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甚至会超过80%,只要对这部分成本核算准确了,余下不到20%的间接成本如何分配,对产品成本计算正确性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排除了对普通机器操作工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能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正常维护的技术工人,自动化的高效率使得单台设备产出大增,单位产出的人工费用变得微乎其微,所以,新的产品制造环境条件,使得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直接成本比例变得很小。而另一方面,新的产品制造环境必然引起企业设备投资、研究开发费、软件费用以及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系统监控人员费用等间接成本的增加,使得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且这些间接成本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直接与生产过程和产品产量有关,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沿用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标准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就容易出现成本高估或低估,既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更不能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信息,最终必然导致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正是由于产品成本构成的这一变化,使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控制的重点由直接成本向间接

成本转移,这时制造费用的分配对成本信息的影响变得至关重要,要求企业重视制造费用的分配。

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单一基础分配间接成本,导致成本信息严重失真,要求采用多种基础分配间接成本的新方法。

传统成本会计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计算一个全厂范围的费用分配比率,或是分部门的一系列的部门费用分配率,这种分配方法在产品品种少而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在现代化生产中,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其构成内容也趋于复杂化,而直接人工费用由于生产自动化、电脑化而显著降低。这样,在分配较高的间接制造费用时,如果不考虑间接成本发生的不同原因以及各产品生产对各种原因的影响,仍按照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单一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必然造成劳动密集型程度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严重歪曲,导致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针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一些发达国家企业,改变了以往单一基础分配间接成本的做法,而改为按多种基础同时分配各相关间接成本,以求成本计算结果的相对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新制造环境对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更高要求,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根据水力发电行业和成本构成的特点探讨了作业会计问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基本思想,为随后作业成本会计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作用,但是,由于科勒的作业观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作业会计思想并未得到实质性拓展;从50年代起,美国学者斯托布斯(G·J·Staubus)教授开始对作业会计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投入产出概念,并就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特性进行了解释,他的研究对作业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意义;8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罗宾·库珀(Robin·Cooper)教授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讨论作业成本法,被西方会计学界普遍认为是首次最为系统、深入地从理论和应用上研究作业成本法的会计学家,是现代作业成本法的首创者或奠基人。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以“作业”为基础,“作业”贯穿于从产品设计、物料供应、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检验、总装直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和作业成本的计量,可以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可以为企业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以及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的。

第二节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一、作业和作业链

“作业”是作业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概念,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认为:作业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活动所作出的贡献。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Brimson)在《作业会计》(Activity Accounting)一书中认为: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

等的集合体。具体地说,它是为完成生产和销售目标,在企业内部供产销等环节所进行的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重要活动或行为。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作业活动无处不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作业的受益范围,作业可分为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过程作业

单位作业是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此类作业是重复进行的,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就需要作业一次,其所耗费的资源成本与产品的产量或服务量成正比例变动。比如对每一个产品所进行的质量检查消耗的间接人工明显与产品生产数量相关,机器的动力消耗及对机器的定期维修都与机器小时成正比例。

批别作业是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它是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其成本与产品的批数成正比例变动。比如对各批产品的机器准备,一旦机器被准备好,每批产品无论生产多少单位,准备成本都不变;又如,如果只对每批产品抽取一件进行检查,则所进行的质量检查消耗的间接人工明显与产品生产批次相关,与产品数量无关。另外材料处理、订单处理等作业都属于批别作业。批别作业和单位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成批别作业所需要的资源不依赖于每批次产品所包含的单位数。

产品作业是使某种产品受益的作业,它是每一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需要的工作,其成本与产品的产量或批数无关,但与产品品种成正比例变化。例如材料清单、生产组织规划、制图、工艺设计、流程设计、产品改良、技术支持等作业。如果把产品作业概念进行扩展,则有顾客作业,即为特定顾客服务的作业,如市场调研、为顾客提供技术服务等,顾客作业能够使公司完成向个别顾客的销售,其成本与顾客直接相关联,而与向顾客销售和交付的产品数量无关。

过程作业是使某一生产经营过程受益的作业,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管理活动,这些作业与产品的种类、生产的批次、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无关。例如机器设备的租金、折旧、保险费、保安、行政管理、职工培训、会计处理、秘书工作等。

2.按作业所处的地位(重要程度),作业可分为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

主要作业是指直接为部门或组织的使命作出贡献,其产出被用于组织单位外部的作业。次要作业是指在部门内部协助主要作业的作业。每一次作业都应该被分类为主要作业或次要作业。布林逊认为:作业的这种分类“是出于将次要作业成本分配给主要作业的需要及管理主要作业与次要作业间比率的需要”。例如产品设计与改良属于企业技术部门主要作业;技术人员参加会议,接受专业培训等则属于次要作业。

3.按作业是否起增值作用,作业可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是指能给顾客带来附加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作业,它们是制造产品所必需的作业,并可以增加转移给客户的价值。例如,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形成客户需要的使用价值所进行的在产品加工以及完工产品的包装等各种作业,这类作业将会引起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不增值作业就是不能给顾客带来附加价值的作业,由于它们不能为企业的最终产品增加价值,从根本上说是无效的,没有它们,并不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客户对产品的特定要求造成任何损害,因而,从满足客户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浪费。例如,存货的存储、维护、分类、整理;质量损失以及各种形式的等待和延误形成的损失等等。

尽管以上分类标准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在思想方法上可以说基本一致。

通过以上对作业的分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集合体,这个有序的集合体,被专家们称为“作业链”。将作业链上的所有作业汇总起来,即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二、价值链

从作业的定义可以看出,作业是沟通企业资源与企业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一系列作业的结果,同时也表现为全部有关作业的价值集合。因此,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改进作业必须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从产品生产环节一直追查到产品设计环节,从而发现和消除对价值链无所贡献的作业即不增值作业,为企业改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促使企业不断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成本动因(成本驱动因素)

在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大多数间接费用与产量的多少关系不大,而与作业量密切相关,并被各种成本动因所驱动。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也是影响成本结构的决定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者作业。成本动因支配成本行为,决定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成本动因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成本动因按其作用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1)资源动因,是指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量之间的的关系,即作业消耗资源,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品量没有直接关系。资源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它反映了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通过分析资源动因,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寻求降低作业成本的途径。

(2)作业动因,是指作业消耗量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消耗作业,它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也是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品相沟通的中介。通过分析作业动因,可以提示企业哪些作业是多余的,帮助管理者发现和减少不增值的作业,寻求降低整体成本的途径。 2.成本动因按其性质可分为积极性成本动因和消极性成本动因

(1)积极性成本动因,是指能够产生收入、产品或利润的作业。如销售订单、生产通知单等。

(2)消极性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不必要的工作和利润减少的作业,如各种存货的储存、重复运送等。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内容,成本动因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一个企业成本动因数量的多少与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越复杂,其成本动因也就越多。选择时一般应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成本会计师等人员组成专门小组,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后再加以确定。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因素:

(1)坚持成本效益原则,考虑获取信息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可以选取使用的成本动因

很多,在选择时应注意选取那些信息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而对那些在现有体制中无法直接获得,必须通过数据加工、处理等手段才能获得的成本动因,往往不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2)成本动因和实际的成本消耗之间的关联程度。在不歪曲反映各成本库信息性质的情况下,为降低取得成本动因所需的成本,可以用与成本的实际消耗非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代替那些与成本的实际消耗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但在代替时,必须明确每一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所替换的成本动因与成本的实际消耗之间才有较高的关联度,才能保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在决定选用多种成本动因之前,还应评价因此而可能带来的成本信息失实。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产品的多样性。如果产品高度多样化,那么为了减少成本动因而将成本归集中心合并以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成本信息的精确性。例如,修改了某种产品的设计后,就会经常订购新部件,但如果对全部采购成本只使用一个成本动因,产品的成本就会低估。

②汇总作业的相对成本。即每项归集成本中心的成本相对总归集成本的大小,影响着成本的正确性。如果某项作业仅代表了很小一部分总归集成本,那么用与之不相关的成本动因分配该部分成本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就无关紧要。相反,如果某项作业成本在总归集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那么就只能用引起该部分成本的成本动因来进行分配,按其他的动因来分配将会导致成本的严重失真。

③数量多样性。即产品生产的批别大小变化,也会对成本信息造成影响。因为对作业的需求,由此而带来的间接计入成本与批别大小,并不与产出的数量相关。这样,如果一种产品按不同的批别生产却不相应地改变其成本动因,则也会造成成本分配的歪曲。例如,一种产品生产每批所需材料都要进行专门运送,有100件产品按每批10件的10批生产,另有100件按每批50件的2批生产,其材料运送次数相差较大,若使用“供应商定单数”(假设一张定单可定购100件产品所需材料)作为分配基础,显然会影响着各批成本的正确性。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根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成本。其成本核算程序如下:

1.建立作业中心(或成本库)。通过分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验收入库全过程所发生的各项作业,区分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判断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消除非增值作业,确认产品生产的各项作业;然后根据重要性原则将同质的作业确认为作业中心(或成本库),作业中心(或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成本动因来解释其成本变动的同质成本集合体。例如,一个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动力费用、检验费用等受不同的成本驱动因素影响,应分别设置不同的作业中心进行归集。作业中心不一定与企业的传统职能部门相一致,一项作业可能是跨部门进行的,而一个部门也可能完成若干项作业。

2.计算各项作业成本。确定资源动因,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按作业项目记录和归集费

用,将归集起来的可追溯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计算各个作业中心的资源耗用量,确定各项作业成本。

3.分配作业成本。确定作业动因,根据各产品所消耗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4.计算各产品成本。将各产品在各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分别汇总,计算出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如图17— 1 所示

作业中心成本动因率产品

图17—1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由部件1和部件2各一个组成,乙产品由部件3和部件4各一件组成。甲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进行不间断的大量大批生产,乙产品则按客户定单进行小批量生产。该企业对产品所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甲、乙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分别为4000元、8000元,直接人工费用分别为2000元、3000元,对间接制造费用则分设作业中心进行归集,然后再按作业动因进行分配,企业共设材料处理、起动准备、设备维修、机器加工和质量检验等五个作业中心。2005年6月该企业各作业中心资源耗费及成本动因资料见表17—1所示。

表17—1 各项作业资源耗费及成本动因

各产品作业成本动因数量见表17—2所示。

表17—2 作业成本动因数量

作业成本计算表见表17—3所示。

表17—3 作业成本计算表

表17—3中,各作业中心分配率的计算过程如下:材料处理中心分配率=5800÷58=100

起动准备中心分配率=5200÷26=200

设备修理中心分配率=4000÷400=10

机器加工中心分配率=8500÷8500=1

质量检验中心分配率=2000÷100=20

企业产品成本汇总表见表17—4所示。

表17—4 产品成本汇总表

表17—4中:

甲产品制造费用9600=4100+5500

乙产品制造费用15900=7000+8900

若按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单一分配标准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则甲、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25500÷8500=3(元/小时)

甲产品负担=(2000+3000)×3=15000元

乙产品负担=(2000+1500)×3=10500元

两种计算方法分配制造费用结果的比较见表17—5所示。

从表中计算可以看出,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为9600元,比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结果少5400元,而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为15900元,比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结果多5400元,甲产品少负担数恰恰是乙产品多负担数;作业成本法下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比甲产品多,而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比乙产品多。显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以机器小时作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忽视了各种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不同所引起的作业量的差异,尽管乙产品是按客户定单组织加工的,生产工艺较复杂,但由于甲产品所用机器工时比乙产品多,故所负担的制造费用也比乙产品多,而实际上制造费用中许多费用的发生与机器小时无关,如全部按机器小时分配,势必造成甲产品多负担制造费用,高估总成本,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而作业成本法充分考虑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采用多标准分配,因而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各种产品的成本信息,为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

第四节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1.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间接费用的归集按照部门进行,为确保所有制造费用部门化,不得不进行主观的分配与再分配,而事实上只有一部分成本与之有密切关系,因此,势必影响到使用单一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的正确性。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象是作业,它是根据作业而非部门归集费用,因此按照作业而确定的成本库数量大大多于按部门而形成的成本库数量,建立了产品成本、作业成本、动因成本三维成本核算模式,一方面使成本归集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成本分配的精确。

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主要是通过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再分配,将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而在作业成本法下,通过建立作业中心,首先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在有关作业间进行分配,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照各产品耗用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3.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间接费用以人工工时或机器小时作为分配标准;而作业成本法下,改变了将间接计入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中去的标准,分配标准不仅仅是指与产品产量有关的标准,而且包括了所有驱动作业成本产生的成本动因,这是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计算方法的一大特点。这样,成本动因会随着成本库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成本库和成本动因之间建立起了对应的关系,且使用较多的成本动因率,可以更紧密地结合制造费用发生的原因,进而有可能将成本按照其实际消耗情况予以分配。

4.作业成本法使许多间接计入费用直接化

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是导致成本产生的真正原因,在这种前提下,就使得传统方法下被认为无法直接分配到产品中去的一部分费用,如动力、监督、机器准备等费用,通过确认并归属到单独的成本作业库中,从而可以像直接计入费用一样直接归属到各特定产品中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业成本法使间接计入费用直接化了。

5.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具决策相关性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长处是易于取得决策用的未来成本信息。在长期决策和战略方面,传统概念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已变得界限不明显,而作业成本法认为:许多制造费用传统地被分类为固定成本(如采购、调度和起动准备等),它们虽然并不与产量关联,但与那些导致它们发生的作业关联。这些类型的成本受管理决策的影响,决策变动了驱动它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通过选取成本动因,清晰地将这些制造费用和基础的资源消耗作业联系起来,指明了影响成本动因的决策又如何对成本起作用。这样,管理者可较直接了解制造费用成本的细节,找出不增加产量或浪费资源的作业,更清晰地明确制造费用成本形成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的进行过程成本控制。同时,作业成本法也为定价决策、生产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等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影响着作业成本法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下,需要确定作业中心,明确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因而需要大量的详细的信息资料,而企业内部各有关方面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是作业成本法在实务中应用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人员可能出于自身利益上的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在怀疑信息资料将被用于评价工作实绩,收紧预算或消除某些人力资源时,情况更为严重。采用任何会计核算方法都会遇到报告不实的问题,但由于作业成本法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受到信息来源可靠性的制约更大。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成本资料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一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和任意性,会导致不同的会计结果,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2.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较高

作业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为改

进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标准,要有效地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制度,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加强对有关人员作业成本知识的培训,同时,作业成本计算法要求采用大量的分配基础,但每一种分配基础的使用都要求计量各种产品所占的份额,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往往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管理者只有在确信作业成本法花费合理的成本能有效的改善整个组织的决策时,才会重视并愿意采用。

3.作业成本法不能排除成本计算中的主观性

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的目的是更全面、合理地将企业的作业成本分配到消耗这些作业的产品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作业中心的合理划分,以及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正确确定为基础。而实际上,企业的作业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将形形色色的作业进行分解?如何正确区分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建立多少作业中心更合适?成本动因如何选择?成本动因数量如何衡量?等等,难免带有决策人员的主观性和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这也为管理当局操纵成本提供了可能,进而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

虽然作业成本法存在以上缺陷和不足,但由于该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更准确,更具有决策有用性,企业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势头,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一直在寻求更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阎达五教授很早就建议把间接费用分摊标准的选择及其对决策的影响作为重点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能性,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阻碍了作业成本法推广。

三、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适用条件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方法,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对于企业规模小、产品范围窄、间接费用低、作业类型不稳定的企业,则不宜采用。概括起来,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繁多

首先,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实行劳动分工和机器设备的专业化,从而大大提高工人和机器设备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原材料和活劳动的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使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大规模生产,引起企业大规模的材料采购和大量产品销售,使得单位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大大降低,大量生产也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品负担的研究开发费用和一般的管理费用。一般来讲,大规模企业比较小规模企业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具备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条件。

其次,若企业或企业的某一个车间只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最终都由该种产品来负担,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几种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从这一点上看,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其结果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在产品种类繁多,各种产品耗用作业量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先将制造费用按作业中心归集,然后根据个产品耗用作业量的不同比例向产品进行分配,才能使计算的产品成本比较正确,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产品成本构成中,制造费用比重大。

作业成本计算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制造费用传统分配方法的不合理而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的比重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且这些费用与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的直接相关性大大降低,它们并不随着产品生产工时的增减而增减,这时如果再采用传统的生产工时比例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然造成成本计算的不正确,进而影响决策的效果。当然,如果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应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对产品成本正确性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就没有必要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

3.产品工艺过程复杂,作业环节多。

在企业或企业的某一个车间生产产品的结构、工艺制造过程复杂,所要经过的工序、作业环节较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考虑各种产品耗用不同作业的比例,统一采用一个标准分配,使成本资料严重扭曲,无法解决成本正确性的问题。而作业成本会计按照成本动因进行费用的分配,使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成本比重大大增加,而按照人为标准分配于某种产品成本的比重大大减少。在各产品工艺过程复杂,作业环节多,各产品耗用不同作业的比例也各不相同的条件下,充分体现出了其优越性。

4.各种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层次不同。

指各种产品所运用的作业不相同,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各种产品生产准备时间长短的差别;各种产品机器加工时间长短的差别;各种产品质量检验次数多少的差别;各种产品设计复杂程度不同的差别;各种产品所耗材料数量的差别等等。若对这些存在较大差异的产品采用统一的单一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必然会出现不公平。只有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才能保证成本计算的公平合理。不难想象,如果各种产品的技术服务程度大致相同,不管采用单一标准,还是多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其对各产品成本正确性的影响都将是微乎其微的。

5.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较为繁琐的成本计算系统,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除了按各种产品归集费用,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以外,还要以各作业中心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成本,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明显增加,程序复杂了,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同时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要求也提高了,如果完全靠手工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手段——电子计算机来进行,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可靠、及时。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2.什么是作业?作业可以分为那几类?

3.什么是作业链和价值链?为什么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

4.什么是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如何分类?

5.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6.简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7.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8.比较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含答案

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习题:第十一章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账实核对属于内部控制方式中的( )。 A.授权控制 B.财产保护控制 C.职务分离控制 D.预算控制 2.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3.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 A.市场价格 B.协商价格 C.双重价格 D成本价格 4.利用两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

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5.财务控制中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指的是( )。 A.侦查性控制 B.预防性控制 C.补偿性控制 D.指导性控制 6.甲利润中心常年向乙利润中心提供劳务。假定今年使用的内部结算价格比去年有所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 )。 A.乙中心取得了更多的内部利润

B.甲中心因此而减少了内部利润 C.业的总利润有所增加 D.企业的总利润没有变化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中心特征的有( )。 A.拥有决策权 B.一般为独立的法人 C.处于责任中心的最高层 D.只需要对投资效果负责,不需要对成本负责 8.能够明确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有利于经营决策的内部转移价格是( )。 A.标准成本

作业成本法计算案例

1、什么是作业? 材料订购——材料检验——生产准备——发放材料——材料切割——车床加工——铣床加工——刨床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质量检验——包装——车间管理 2、作业分类 (1)批次作业。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品的作业,例如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序的运输、成批采购和检验等。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2)产品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 (3)生产维持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例如工厂保安、维修、行政管理、保险、财产税等。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作业成本法举例 A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有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 产品品种夹克西服合计 型号夹克1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本月批次8 10 6 4 2 每批产量100 100 100 100 100 产量 每批直接人工3300 3400 3500 4400 4200 直接人工总成本 每批直接材料成本6200 6300 6400 7000 8000 直接材料总成本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 项目金额 生产准别、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作业成本)84000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作业成本)54000 西服产品线成本66000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成本)10800 制造费用合计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成本会计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1.分类法产品成本的计算 某企业大量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使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似,因而归为一类(A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为:(1)原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以乙产品为标准产品);(2)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甲产品270元、乙产品300元、丙产品450元;工时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10小时、乙产品12小时、丙产品15小时;本月的产量为:甲产品1000件、乙产品1200件、丙产品500件。本月A类产品成本明细表如下: 要求:(1)编制原材料费用系数分配表 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2)采用分类法分配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

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表 解: 1. 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类内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原材料分配率=900600÷ 2850=316 人工费分配率=111650÷31900= 制造费用分配率=175450÷31900= 2.变动成本法的成本计算 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价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000元,全部是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2)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三年的营业利润。 解:(1) (2) 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收入-变)-固=边际贡献-固 第一年营业利润=6000×(10-4)-(6000+24000)=6000(元) 第二年 =6000×(10-4)-(6000+24000)=6000(元) 第三年 =6000×(10-4)-(6000+24000)=6000(元) 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毛利-期间成本 第一年营业利润=6000×(10-8)-6000 =6000(元) 第二年...............=6000×(10-7)-6000=12000(元) 第三年 =6000×10-(2000×7+4000×10)-6000=0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第13章 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 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公司位于墨尔本,是工程零件制造商,它是唯一生产这种零件的澳大利亚厂商,近年来受到海外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莫科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它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财务控制员的前一家工作单位是位于墨尔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由于那家公司的高层对于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不能认同,它在那家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失败了。 这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莫科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莫科公司早在五年之前就开始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投资,包括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这导致莫科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顾客获得好处,也没有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许多客户转向从国外供应商进货,虽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用莫科公司的产品。 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但客户还是慢慢地向海外供应商流失。公司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只是他们很清楚,目前的会计系统存在不足。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价格之类正确的决策。 他们从一个前高层经理那里了解到作业成本法,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任何经验,既不知道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建立一个作业成本法系统,但是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解决莫科公司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个方案。后来,财务控制员被指定为专门在莫科公司导入作业成本法的负责人。接受到这项任务后,财务控制员建立了一个包括他自己、一个制造部门的工程师和一个成本会计师的项目组,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作业成本法项目小组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交流。工程师和财务控制员都全职参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工作,成本会计师大约把2/3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项目上。 该小组为全企业建立了25个成本库,并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成本动因达成一致。一些认定的成本动因包括如下内容: ①机床调试的频率(这包括编程数控机床); ②制造订单数量(这是很多作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从报价到送货的很多作业); ③采购订单数量,这是采购部门工作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作业成本法练习题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的观念和基础,将成本计算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转变为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 2.作业是一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作业按受益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按是否增产品或服务价值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中所处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选择.成本动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分析题 1.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是单一数量分配基准,作业成本计算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准。 分析: 2.作业链通常就是价值链。 分析: 3.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分析; 4.产品质量检查属于增值作业。 分析: 5.作业成本计算法是资源—作业—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法是资源—成本—产品。 分析: 6.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并按照作业类别设置成本项目。 分析: 7.作业成本法能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 分析: 三、单项选择题 1.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是以()为中心。 A产品 B作业 C费用 D资源 2.下列属于增值作业的是() A原材料储存作业 B原材料等待作业 C包装作业 D质量检查作业 3.()是作业成本的核心内容 A作业 B产品 C资源 D成本动因 4.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技术含量较高、生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单位成本与使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相比,要() A高B低C两者一样 5.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对象为() A资源B作业中心C费用D最终产品 四、多项选择题 1.作业按受益范围通常分为() A单位作业B批制作业C产品作业D过程作业 2.成本动因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成本计量 B成本动因与所耗资源成本的相关程度C成本库D成本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用量B最终产品产产出量决定着作业量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CMA P1(2015)考前冲刺习题及答案-4成本管理

第四章成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相关范围内,当产量降低时,下面哪一种成本保持不变?()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平均成本。 C、单位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总额。 2、速达酒店是一家快捷连锁酒店。下列属于选项中,属于酒店的半变动的经营成本的是()。 A、水电费。 B、广告宣传费用。 C、酒店前台的工资。 D、向顾客确认订房时所花费的电话费。 3、生产办公桌所用的螺丝钉和胶水成本最有可能计入下列哪一项成本?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4、丁公司去年的会计资料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丁公司去年的会计资料 此外,公司这一年还遭受暴雨带来的水灾损失55400元,但公司未对水灾保险。请问去年公司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是多少元?() A、产品成本为470200元,期间费用为1828000元。 B、产品成本为995000元,期间费用为1303200元。

C、产品成本为1312200元,期间费用为986000元。 D、产品成本为1367600元,期间费用为930600元。 5、下列选项中,不是正常成本法的优点的是()。 A、更加及时地计算批次和产品成本。 B、更加精确地计算批次和产品成本。 C、使得本期内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金额变得稳定。 D、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把制造费用分配至批次或者产品的方法。 6、甲公司的部分预算数据如下:直接人工总小时250000小时,直接成本20000000元,间接人工总小时50000小时,与间接人工相关的成本总额10000000元,不与人工相关的间接成本总额14000000元。若使用正常成本法计量产品成本,则间接成本分配比率是()。 A、40元。 B、56元。 C、80元。 D、96元。 7、乙公司生产三种衬衫,在折叠和打包部门采用经营成本法,以每一类型衬衫所需要的折叠和打包的标准时间为基数,把成本分至每个产品。三种类型衬衫折叠和打包的标准时间分别为:A衬衫40秒/件,B衬衫40秒/件,C衬衫20秒/件。公司在6月份产销A衬衫50000件,B衬衫30000件,C衬衫20000件。如果6月份折叠和打包车间发生的费用为156400元,则每件A衬衫的折叠和打包成本应该是多少元?() A、1.0426元。 B、1.2512元。 C、1.5640元。 D、1.7378元。 8、下面哪一项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的最好理由?() A、长期而言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 B、变动成本法是所得税列报所容许的方法。 C、和生产特定产量相比固定制造费用和产能更相关。 D、和吸收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往往导致更高的经营利润。 9、如果一家制造公司采用吸收成本法计算存货成本,则下列各项成本中,哪些项目应该计入存货成本?() A、只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B、只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固定制造费用。 C、只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以及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 D、只包括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第11章 作业成本法(参考答案)

第11 章作业成本法 计算题 某公司成功地生产和销售两种打印机。假设该公司两种产品的财务和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作业、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如下表所示: 两种产品的实际作业量如下表所示: 要求: (1)采用传统(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2)采用作业成本法,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参考答案 (1)直接人工小时合计=25,000+75,000=100,000(工时) 间接成本分配率=20,000,000/100,000=200(元/小时) 分配给豪华型的间接成本=200×25,000=5,000,000(元) 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台) 分配给普通型的间接成本=200×75,000=15,000,000(元) 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15,000,000/15,000 =1,000(元/台)

(2)每一作业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率 普通型(15,000台) 盈利分析: 案例分析 某出版社出版两种版本的美食食谱:平装本和精装本。该出版社采用机器小时分配制造

费用。这两种版本美食食谱的制造费用包括能量成本200,000元和质量检验成本30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过去,该出版社一直采用机器小时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 (1)运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2)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3)根据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得出什么不同的结论? 参考答案 (1)运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单位机器小时分配率:(200,000+300,000)元/50,000小时=10(元/小时) 精装本分配的制造费用:10元/小时×42,500小时=425,000(元) 平装本分配的制造费用:10元/小时×7,500小时=75,000(元) 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2)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各种美食食谱的成本及其利润 计算作业分配率如下表所示: 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如下表所示:

第十一章配送成本管理章试题

物流成本管理(第11章)试题 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配送成本费用总额是由各个环节的总成本组成的。即 A、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B、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C、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D、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分拣费用包括()。 A、分拣人工费用 B、分拣设备费用 C、配送运输费用 D、配装材料费用 E、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4、配装直接费用包括()。 A、按规定支付的配装作业工人的标准工资、奖金、津贴。 B、按规定的工资总额和提取标准计提的配装作业工人职工福利费。 C、配装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包装纸、箱、塑料等 D、配装过程中耗用的辅助材料,如标志、标签等 E、配装工人的劳保用品费等 5、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B、库存决策不合理 C、配送价格不合理 D、送货中的不合理运输 E、用户要求不合理 6、配送成本控制对策 A、混合策略 B、差异化策略 C、合并策略 D、延迟策略 E、标准化策略 7、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特点是

A、可以快速的建立、应用 B、容易更新和维护 C、可直接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获取所需数据 D、通过直接的观察可以确定模型估计的单位时间是否合理 E、显性的描述资源能力,并突出空闲的资源能力以辅助管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8、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活动的备货、储存、分拣、配货、配装、送货、送达服务及配送加工等环节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9、配送营运间接费用 配送营运间接费用是指不能直接计入配送各类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如配送各环节间接从事配送活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以及配送各环节发生的水电费、折旧费等费用。 四、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0、订单处理环节有5名员工,每月实际提供资源能力43880min;A、B两种产品按订 单的单次作业时间算式及当月订单次数计算的作业消耗时间分别为22000min和 21000min,合计为42600 min;每月订单环节发生的A、B产品的共同费用估计为39492元(数据来自于订单环节资源库)。 要求计算: (1)计算订单环节的单位时间成本 (2)A产品分摊额 (3)B产品分摊额 (4)由于时间未被有效利用造成的共同费用成本损失 解: (1)订单环节的单位时间成本: 39492÷43880=0.90(元/min) (2)A产品分摊额为: 0.90×22000=19800(元) (3)B产品分摊额为: 0.90×21000=18900(元) (4)由于时间未被有效利用造成的共同费用成本损失为: 39492―(19800+18900)=792(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1、配送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