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概论

名词:

1、理想适度人口:按适度消费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本国国土资源可以承载的相对稳定

人口。

2、区域经济集团化:指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或互补性,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议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管理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

3、PPM标准:是指产品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标准

4、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和张贴在产品包装上的图形,用以标明该产品不但质量合格,而

且在生产、消费处置过程中,也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

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环保无关的贸易障碍

6、石油危机:当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称之为

“石油危机”

7、初级产品:泛指人类能够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或通过人工的培植和养殖,乃至自身的繁

殖,不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产品。

8、制成品:也称工业制成品,是指以农产品或矿产品为原料,运用现代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程序和标准进行加工制造,与原材料相比无论是外观形态、性质和效用都发生了实质改变的产品

9、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是指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之间的移动。

10、国际海上运输:是指以海洋为通道,以船舶为运载工具,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

之间运送货物的人类活动

11、经济腹地:能给这个港口提供货源的地域范围。

12、国际陆上货物运输:是在两国领土相连,并有铁路、公路、管道相通的条件下进行的,

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其中以铁路运输运量最大

13、大陆桥运输:是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

-陆-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14、自由经济区:一国的领土部分,在这份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

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15、自由贸易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方相互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

使商品在各个成员方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16、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区别于以前

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新型经济

简答

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自然因素、交通因素、政治和历史因素、经济因素

人口老龄化:1)使政府负担加重,2)人口老龄化往往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发生矛盾,3)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使得发展中国家企图通过刺激内需矛盾以加快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

地理大发现:所谓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年至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月50日到达印度。三是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出发,横渡大西洋,最终达到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四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至1522年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1、15世纪末西欧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危机是促成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2、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为了卯足奢侈生活的需要,商人为了日益增多的商品交换,都需要大量的黄金和白银。3、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为地理大发现准备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1、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2、地理大发现后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

3、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4、地理大发现使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地理优势:1、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多样2、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3、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1、经济迅速增长2、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不断增加3、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地位持续上升4、积极扩大国内投资和利用外资5、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构成不断优化6、金融实力大增强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1、亚太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2、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紧密性或非紧密性的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和地区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5、美国把其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太平洋沿岸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面临的挑战:1、亚太地区中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尚待完善,一时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缺乏抗风险能力2、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3、面临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4、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虽然为亚太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少机遇,但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完全破除,因此经济一体化的绝大多数成果往往为发达国家所侵占,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反而日益扩大。

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背景:1、避免战争,维护自身安全2、恢复战争创伤,重建经济的需要3、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动力4、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5、区域经济集团化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6、区域经济集团化石各国原有地缘经贸关系的向外扩展7、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原料出口国,为了发对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不得不联合起来,以保护本国资源,加快经济发展8、欧共体和OPEC成立后取得的成就,对推动一体化的进程起了表率作用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分类:优惠的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1、有利影响:有利于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使整个世界贸易出现快速增长;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和提高了集团及其成员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的力量;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动辄以“制裁”相威胁,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弱小国家的图谋2、不利影响: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与集团外贸易往来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不利;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欧盟东扩面临的挑战:1、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因此面临着一个艰难的磨合期2、欧盟财政预算中的收入和支出分配,难以令全体成员国满意3、新老成员国利益差距的拉开,使欧盟一体化的基础可能发生动摇4、新老成员国在决策机构表决的分配上存

在矛盾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1、贸易影响环境,A、有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使经济得到增长,又要保护环境,但因为资金问题而顾此失彼;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利用国外的某些资源,可以缓解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的矛盾,使我国的资源得到适当的保护盒更新,有利于生态平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减少向环境中排放废物的数量,从而减轻污染4、在环境管理系统、检测系统和污染控制系统方面,直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更能直接提高我国的环保水平5、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农作物或牲畜的产量,并且废料再利用,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平衡B、不利影响:面临着发达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途径,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的危险;发展中国家自身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污染扩散的危险3、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就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捕捞水产品,采摘珍稀植物和捕猎珍贵动物,从而导致本国资源的急剧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某些工程项目和技术设备时,过分在意价格而忽略了长期的环境危害;国际贸易运输中频繁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常常造成石油等污染物质的泄露,大面积地污染海域及沿海地区,造成了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发展中国家对出入境的人和物缺乏卫生检疫,致使某些危害动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病虫害和疾病得以扩散和蔓延2、环境影响贸易,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国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保护环境的立法也日益严格;大气、水源、土壤、海洋污染的加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中的环境成本,另一方面使出口产品质量下降,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厄尔尼诺现象使世界水旱灾害频生,导致工农业减产,商品价格随之发生剧烈的波动,影响了对外贸易;大气、粉尘、噪音、水源污染的加剧,是旅游景点的环境日益恶化,不利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疫病的流行不但对人类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旅游业和出口受到限制;绿色环境壁垒,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也促使企业加快开发“绿色食品”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关税及市场准入规则、绿色包装制度、绿色补贴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虚假性、不平衡性、隐蔽性、广泛性

中东石油储藏和生产的特点:1、油田规模单井产量高2、地质条件好,埋藏浅,多数油井可自喷3、分布集中,离海近,运输方便4、开采条件好,成本低5、质量好,含蜡少,多为中轻质原油

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1、供需平衡被破坏及供需平衡不确定2、美元贬值3、市场对石油的投机炒作

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1、农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2、农产品贸易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3、农产品贸易的商品构成日益多样化4、粮食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5、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6、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虽因年份不同、供需状况不同时有波动,但与工业制成品相比,却呈下降趋势7、跨国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8、与农产品贸易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检疫的国际公约日益完善,对保护农业生产和人的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的特点:1、工业制成品的种类越来越多2、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的空间分布由集中走向分散3、制成品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超过初级产品4、跨国公司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5、其生产从产业部门分工走向产业内部分工,促进贸易的增长6、世界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钢铁生产的特点:1、战前产量有限,生产相对集中;战后产量迅速增长,生产走向多元化2、钢铁生产的重心由欧美向亚洲转移3、钢铁工业的区位从传统的靠近煤、铁等原料产区,开始向沿海港口和大的消费区转移4、冶金技术的进步是推动钢铁产量剧增,品种优化,成本降低的关键

汽车发展历程:汽车技术的初步发展:19c-20c初;汽车工业形成时期:20c初;提高汽车适用性,托管汽车应用领域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高生产集中度,形成战略性产业时期:二战后到20c70s;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生产经营趋向全球全球化时期:20c70s到现在。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因素:1、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决定因素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3、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影响交通运输4、地形、气候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影响交通运输投资规模、线路走向、密度高低和经营管理国际海上运输的优点:运量大、通过能力大、运费低、对货物适应性强

影响海上运输的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因素2、洋流和浮冰3、海底礁石和山脉

管道运输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不间断、成本低、安全可靠、管理方便

为实现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韩国采取了下列措施:1、以产业政策为核心,促进经济增长2、推进结构改革3、实施地区发展战略,扩大增长的基础

自由经济区的分类:1、地理位置分类法:A、港口型自由贸易区B、机场型自由贸易区C、内陆边境口岸型自由贸易区2、功能分类法:A、自由港B、自由贸易区C、出口加工区D、科学工业园区

自由经济区的特征:1、“国境之内,关境之外”即都是东道国政府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建立的一个特殊经济区域2、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三大功能3、向投资者提供了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法规制度上的种种优惠

世界自由经济区对贸易的影响:1、提供方便条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3、发挥各种功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自由贸易区对设区国经济的影响:1、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和本国的发展2、自由经济区的建立,加强了设区国同外部世界的交往,不仅从中吸收了外国资金。还学到了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技术。3、增加就业机会

二战后日本经济所以能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国际环境:1、美国的支持和援助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国际市场原料和能源供应充足、价格低廉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本引进新技术和建立新产业,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各国降低关税和取消某些非关税壁垒,为日本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宽松的市场;国内环境:1、投资率高,设备更新速度快2、国防开支少,全国的财力物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3、重视教育,努力提高人才的素质4、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5、实行低工资制,降低了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6、大力紧缩政府行政费用支出,厉行节约,奖励储蓄7、充分利用岛国的优势

当前日本经济新特点:1、经济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日本经济具有继续稳定增长的潜力3、低增长、通货紧缩、地区差距和老龄化将成为日本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

日本汽车由弱到强的原因:1、鼓励竞争促进发展2、政府协调3、积极开发技术4、培植汽车文化,适应客观条件

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何区别:1、韩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化工业路线,并且在70年代追求扩大经济规模,导致韩国国际收支恶化和外债膨胀,最终引发了的金融危机。2、台湾则选择平衡发展的路线,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因此台湾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顺差,不断增加外汇,与韩国大量外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1、选择了多元化经济模式。在发展出口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家用电器等制造业,他们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为了出口2、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成为香港经济支柱3、炼油、电子、金融,造船,旅游则成为新加坡的经济支柱。

比较“亚洲四小龙”在经贸发展上的相同之处1、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2、积极利用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A、充分利用本国优良资源B、外部世界环境比较有利C、实行正确经济政策D、政府积极作用)

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①增长速度快②出口扩张迅速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

对四小龙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因素: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⑤西方价值观影响

印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滞后、农村贫困、经济发展过热

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起步早2、实行鼓励软件发展的政策3、政府部门起协调促进作用,不干涉各公司的具体业务4、人才优势5、跨国公司的合作6、大财团纷纷投资德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1、出口的大幅增长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2、企业获利强劲,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3、设备投资的上升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4、建筑业平稳发展,不再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5、推行多年改革的结果,特别是内部福利制度改革6、世界经济总体好转,带动了德国机械工业等重工业出口的增长,是德国经济重新开始恢复生机

德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德国是全球主要外贸强国之一2、欧盟市场尤其是欧元区是主要进出口市场3、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4、多种措施促进德国企业出口5、政府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国经济发展特点:1、工农业高度发达2、垄断资本日趋集中3、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的主要表现:1、国民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持续下降2、综合国力大大下降3、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日益贫困化4、强行推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非但没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英格兰硅谷成功吸引外资的原因:1、有传统的电子制造业2、有迅速可利用的熟练劳动力3、教育水平高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5、政府的扶持6、环境优美,有生产集成电路所需的纯净水

造成当时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的主要原因:1、国际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造成宏观失控,经济秩序混乱2、私有化不但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已经私有化的企业绝大多数效率低下3、一次性全面放开物价,导致恶性通货膨胀4、长期实行过渡严厉的货币财政紧缩政策,大大恶化了企业再生产条件5、结构改革政策不当,产业结构日益失衡6、不顾客观条件,过早、过度地实行外贸自由化和开放金融市场,沉重地打击了民族经济,并引发了多次金融危机

俄罗斯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高通货膨胀率2、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原料的生产与出口3、农产品依赖进口4、贫富差距突出5、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局限性

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1、人口问题是人口持续下降2、原因是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措施:降低死亡率、吸纳外来移民、提高出生率、提高养老待遇

美国所处的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1、由于大西洋的保护,远离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为欧洲国家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2、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国力相对较弱,美国不需要防范,且成为美国进口原材料和输出商品的理想场所3、分利用两大洋的便利条件,联系世界两大经济中心,促进本国的东西部的经济发展.

美国人口的特点:1、典型的移民国家2、人口分布不均3、城市人口比例高4、人口构成变化显著

当前美国经济的基本特征:1、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2、资本和生产的垄断和集中不断加强3、产业结构日趋高级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和传统的制造业不断下降4、知识经济时代到来5、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增加,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确保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经济发展存在的隐忧,经济衰退加深美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1、对外贸易地位起伏不定2、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日益削弱3、进口商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4、美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5、贸易方向上不平衡6、外贸逆差急剧扩大

对外贸易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出口贸易为美国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市场2、美国对外贸易为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3、对外贸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4、通过对外增加出口,为国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缓解了国内失业危机5、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日用消费品6、对外贸易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

美中经贸往来的成果是:1、商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经济互补,互惠互利3、投资和科技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4、双边经贸往来日益走向法制化,为减少或避免贸易摩擦提供了有利条件

巴西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1、大力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2、实行外向型经济政策,大力开展国际贸易3、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农业的平均增长,这既吸收了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国内失业的压力,又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创汇,为工业积累了资金

填空与列举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印尼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巴西

2、我国沿海航线可以分为哪两大航区?各以什么港口为中心?

①以上海大道为中心的北方航区

②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区

3、我国目前最大的集装箱吞吐港:上海我国目前最大的煤炭出口港:秦皇岛港我国目前最大的航空港:北京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口岸:满洲里我国目前最大的公路口岸:深圳湾口岸我国台湾最大的科学工业园区设在:新竹科技园区韩国最著名的两个出口加工区分别设在:马山,益山

4、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港—曼谷———泰国

世界最大的咖啡出口港---圣佩德罗———科特迪瓦

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港---拉斯塔努拉———沙特阿拉伯世界最大的两个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加拿大世界最大的两个汽车出口国:日本,美国世界上三大飞机生产国:美国,欧盟(德国),俄罗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美国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德国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世界上最大的黄袍佛国:泰国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印度尼西亚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国家:菲律宾

5、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哪些地区: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离岛

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哪些地区: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6、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在:长江,珠江三角洲

其中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的是长江三角洲

7、三大宗教:1、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2、伊斯兰教3、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

8、世界各国中人口1亿以上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9、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

10、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11、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2、( 世贸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3、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极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 欧洲)和( 欧亚大陆)、( 亚洲太平洋地区)、( 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4、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 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

15、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

16、世界石油的储藏:波斯湾地区、伊拉克,马拉开波湖沿岸,坎佩湾沿岸近海大陆架上,北海地区,俄罗斯的苏尔古特地区、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几内亚湾沿岸,美国墨西哥沿岸,加拿大中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

17、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1、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2、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型农业3、亚热带地中海型农业4、热带种植园农业5、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6、单一的捕鱼、养鹿、狩猎农业7、城郊型农业

18、世界工业产品的生产地带: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亚太工业带

19、海上运输通道: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白令海峡、基尔运河

海上货物必备的四要素:船、货、港、线

20、世界主要航线:1北大西洋航线2、苏伊士运河航线3、好望角航线4、北太平洋航线、5波斯湾至远东、欧洲、北美航线6、巴拿马运河航线

21、世界海上运输最繁忙的航线:马六甲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巴拿马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北大西洋航线、北太平洋航线

22、世界著名自由港:香港、新加坡、巴拿马的科隆、百慕大群岛、巴哈马

23、世界主要港口:太平洋沿岸港口、大西洋沿岸港口、印度洋沿岸港口、北冰洋沿岸港口

24、世界著名港口:上海港、神户港、新加坡港、香港维多利亚港、纽约港、鹿特丹港、汉堡港、马赛港、伦敦港、高雄港

25、三条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

26、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港口: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千叶、神户(最大港)

27、日本四大工业区:东京区(东京—横滨)、大阪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区、九州北部区

28、印度主要城市与港口:新德里、孟买(港)、加尔各答、钦奈、海德拉巴、班加罗尔(科学城)

29、德国汽车生产中心:斯图加特(奔驰)、沃尔夫斯堡(大众)、科隆、慕尼黑(宝马)、汉诺威、曼海姆

30、德国主要河流:莱茵河、多瑙河

31、德国主要城市与港口:柏林(港)、汉堡(港)、不莱梅(港)、威廉港、波恩、慕尼黑(啤酒之都)

32、法国主要城市与贸易港:巴黎、马赛(港)、勒阿佛尔(港)、敦刻尔克(军港和渔港)鲁昂(外港)

33、法国主要河流:塞纳河、罗纳河

34、英国主要河流:塞文河、泰晤士河

35、英国主要城市与海港:伦敦(港)、利物浦(港)、格拉斯哥(港)南安普顿(港)、伯明翰、曼切斯特

36、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小的四个国家:图瓦卢、瑙鲁、摩纳哥、梵蒂冈- 0.44

37、海陆兼备的国家:中,美,法,俄,加,巴西,印度,法,德等

38、岛屿国家:日,英,印尼,菲律宾,塞浦路斯,马其他,冰岛,古巴,新西兰...

39、内陆国.:蒙古,赞比亚,哈萨克,乌兹别克,中非,乍得

40、金砖四国:中,印,巴,俄。

41、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日本东京、墨西哥城、美国纽约、印度孟买和巴西圣保罗。其他15座大城市的排名依次为:新德里、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雅加达、上海、达卡、洛杉矶、卡拉奇、里约热内卢、大阪-神户、开罗、拉各斯、北京、马尼拉和莫斯科。

42、OPEC组织有11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

43、大宗海运货流:石油、铁矿石、煤炭、粮食、铝土矿、磷酸盐

44、世界石油运输航线:(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2)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远东航线(3)波斯湾—苏伊土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

在欧洲形成了以佛兰德尔、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为中心的区域贸易中心。

温带高度化、集约化农业: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亚热带和热带季风农业:水稻、茶叶、黄麻、油菜籽,亚热带地中海农业:葡萄、柑橘、油橄榄、椰枣、无花果;热带种植农业:橡胶、油棕、椰子、咖啡、可可;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单一的捕鱼、养鹿、狩猎冬夜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勇于开拓进取,面向市场经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经济理论,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去向及工作范围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能运用英语和电子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贸公司企业的业务工作,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业务代办,涉外运输企业的业务工作等。 适应岗位: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三)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从统一招生考试中招收高中程度学生,在校学习3年。 (四)毕业生素质要求

(一)主干课程名称 1、国际贸易原理 54学时 2、电子商务 72学时 3、市场营销 90学时 4、国际贸易实务 72学时 5、国际结算 54学时 6、国际金融 72学时 7、国际商务 54学时 8、外贸制单业务 36学时实训36学时

9、外贸英语函电(英文) 72学时 10、WTO概论 54学时 (二)课程名称、要求及学时数 1、体育 学时:108学时 学分:6学分 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 学时:18学时 学分:1学分 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熟悉与专业有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具有依法办事、严格遵纪守法的素质与能力。 3、经济应用文写作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应用写作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能较好地独立撰写常用应用文,把握不同的格式和要求,为胜任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政治经济学 学时:90学时 学分:5学分 要求: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5、计算机文化基础 学时:90 其中实践54学时 学分:5学分 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功能。熟悉DOS、WINDOWS操作系统、英汉文输入及文字编辑,学会制作电子报表,了解常用软件安装技能。 6、大学英语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大纲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无论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过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三,实践应用任务。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教学任务】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也要了解世界主要产品及国家的国际贸易地理概况。 教学方法:目前以讲授法为主,今后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讲授侧重启发式教学,讲求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课程代码:030411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适应专业: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 教材:于志达,何云魁.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参考书:李泉斌.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第一节海洋运输 第二节集装箱运输 第三节铁路运输 第四节大陆桥运输 第五节航空、公路、河道和管道运输 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 第一节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有关国际贸易研究论文范文

有关国际贸易研究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性质和目的,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本科国际贸易 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本科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 革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推动着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贸往来的密切和深化,我国的外贸人才在从事对外经贸交往工作中必然需要掌握和运用世界经贸地理知识。 因此,我国各高校的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对这一门课 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在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外贸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性质和目的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必要的先修课程为国际经济学、后续课程有世界经济概论等。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 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规 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当前我国高校本科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更新速度难以跟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速度。 现有的国际贸易地理教材出版时间距课程授课时间往往具有一定的时间差,但是国际 经济贸易格局确实瞬息万变的,其动态性特征直接导致多数的教材内容出现陈旧和过时等 现象。学生学习陈旧的教材内容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根本无法将之用于实践。因此, 教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师只有将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 需求的有用之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学科,但是我国部分高校本科国际贸易 地理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失。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知识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有待改进。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相应课程内容应该是丰富 有趣的。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方面,且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

国际贸易地理概论

名词: 1、理想适度人口:按适度消费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本国国土资源可以承载的相对稳定 人口。 2、区域经济集团化:指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或互补性,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似性,通过政府间签订条约或协定,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议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管理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 3、PPM标准:是指产品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标准 4、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和张贴在产品包装上的图形,用以标明该产品不但质量合格,而 且在生产、消费处置过程中,也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 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与环保无关的贸易障碍 6、石油危机:当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称之为 “石油危机” 7、初级产品:泛指人类能够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或通过人工的培植和养殖,乃至自身的繁 殖,不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产品。 8、制成品:也称工业制成品,是指以农产品或矿产品为原料,运用现代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程序和标准进行加工制造,与原材料相比无论是外观形态、性质和效用都发生了实质改变的产品 9、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是指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之间的移动。 10、国际海上运输:是指以海洋为通道,以船舶为运载工具,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 之间运送货物的人类活动 11、经济腹地:能给这个港口提供货源的地域范围。 12、国际陆上货物运输:是在两国领土相连,并有铁路、公路、管道相通的条件下进行的, 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三种运输方式,其中以铁路运输运量最大 13、大陆桥运输:是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 -陆-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14、自由经济区:一国的领土部分,在这份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 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15、自由贸易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方相互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 使商品在各个成员方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16、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区别于以前 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新型经济 简答 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自然因素、交通因素、政治和历史因素、经济因素 人口老龄化:1)使政府负担加重,2)人口老龄化往往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发生矛盾,3)由于人口老龄化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使得发展中国家企图通过刺激内需矛盾以加快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 地理大发现:所谓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年至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月50日到达印度。三是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出发,横渡大西洋,最终达到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四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至1522年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

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 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它应我国 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 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 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 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 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 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 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 (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 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 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 展趋势等; (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 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 (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 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 (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 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 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 《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 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 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 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 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 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 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教材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 1.总论包括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世界贸

最好就业的经济类十大专业

最好就业的经济类十大专业 专业介绍: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就业方向:经济学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适合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也适合自主创业。如果具有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则就业层次相对较高。另外,名校经济学专业有较高的升研率和出国深造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又能在保险、金融、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从事风险分析和科学精算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实用回归分析、抽样调查技术、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证券期货投资技术分析、统计软件、国民经济核算等。 培养目标:国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等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的应用;国民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转轨中的国民经济运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地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等。 就业方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宜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金融证券投资机构、大中型企事业的管理部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房地产公司、股份公司及各类投资管理机构从事管理、咨询、经纪人和分析师等工作,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国际贸易地理法国(二)

引言概述: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法国在国际贸易地理中的地位和发展,以及其在经济、贸易和地理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法国的贸易模式、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等因素,揭示法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和地缘经济优势。 正文内容: 一、地理位置 法国位于欧洲西南部,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接壤,南部与西班牙和安道尔相邻,西北部与英国隔海相望,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和德国接壤。这使得法国成为连接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的重要枢纽,同时也使得法国成为了欧洲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在地理位置的影响下,法国得以连接欧洲的东西和南北贸易路线,成为欧洲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法国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尤其是北部的勒阿弗尔和上诺曼底地区的港口,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贸易的重要港口。 二、贸易模式 法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国之一,其贸易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和高度开放的特点。法国以工业制品和农产品的出口为主,并且在

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中拥有竞争优势。法国还注重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其贸易模式增添了多元性。 在贸易模式中,法国注重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合作,特别是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法国也积极与亚洲、北美和拉美等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贸联系,推动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全球化。 三、资源禀赋 法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优势之一。法国在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和高技术领域等方面均有独特的资源禀赋。 法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法国的农产品以葡萄酒、乳制品、肉类和农产品加工品为主,享有盛誉于全球。法国的农业发展不仅保护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国在制造业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法国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机械设备、化工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其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2021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排名

2021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几所,中国哪些本科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业实力最强?下面是全国最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排名,欢迎阅读。 在最新公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排名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好的 排名第一的大学是,排名第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 注:“学校数”表示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一共有多少所。以上数据比 较权威,可信度较高。 点击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外贸英语、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地理、国 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外贸会计、电子商务概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节。 就业率指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中,94%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5%的 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5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发展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29%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 发展前景指数为6.32,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上。 工作舒适度 40%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14%的毕业 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6.64,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70490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学分:2 学时:32 (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 建议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贸易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无论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过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三,实践应用任务。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建议实验(上机)项目及学时分配 无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理论、政策及应用性课程。随着教学和研究的逐步积累,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运用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为提高同学积极性与主动性,采用小组课后作业,课堂演示评比等方法,加强学生协作、表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占比20~30%,而期末成绩占比70~80%。平时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出勤及课堂提问或表现、课后练习、案例/专题小组讨论等;期末考核主要为笔试((闭卷),也可考虑采用专题论文或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新编国际贸易地理》,袁志彦主编,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主要参考书目 [1].《国际贸易地理概论》,何云魁、于志达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国际贸易地理》,赵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国际商务专业是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而新兴的商法结合的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且熟悉电子商务运作的应用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人才。我校自2007年开始本专业的招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主管部门、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咨询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和外贸综合操作能力,能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制作单证,同时具备相应的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贸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等实务性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依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和法学的学科优势,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商务谈判技巧、营销和组织管理技能。 4、熟悉有关国际商务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以及我国的涉外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经济分析工具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意志品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5年。 总学时:1768学时。 总学分:110.5学分。其中必修课86.5学分(通识必修课23.5学分,专业必修课43学分,实践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22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选修课6学分);素质拓展2学分。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毕业条件者,方能毕业。 六、专业核心课程 1.管理学原理3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