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华知名企业看跨国公司薪酬体系及其本土化

从在华知名企业看跨国公司薪酬体系及其本土化
从在华知名企业看跨国公司薪酬体系及其本土化

309《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总第516期

一、引言随着新一轮的世界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吸引着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纷至沓来。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我国设立了投资公司。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跨国公司已经由国际化、本土化发展到国际化的本土化阶段。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跨国公司都具有不同的、明显的特征。尽管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数量众多,但实际经营状况与它们最初的预想相差很远。究其原因,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尤其是薪酬体系本土化做的不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二、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是以跨国兼并和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位;二是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突破传统的国家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价值链”层面的深化,通过产权性和非产权性联系,把发展中国家那些具有突出比较优势和竞争潜力的企业与生产环节整合进其全球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跨国经营和国际化是世界级大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是大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国际化可以使企业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资本、技术和经验达到最大化。跨国公司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产品。三、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80年代末,伴随着国际化浪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多来自母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色彩,结果受到了东道国的排斥和限制。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跨国公司积极倡导无国界限制和“无国籍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跨国公司更明确提出了“本土化”发展战略。可以说,“本土化”战略是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经营战略的延续与发展。只不过是这种延续与发展,更多的是来自企业内部机制的积极转换,是跨国公司积极做适应性转变的一种重要表现。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跨国公司每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市场,都会将其全部或部分产品、技术、资金、管理提供和服务于当地市场,同时他们也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本土化的原因概括起来说主要有:第一,降低成本,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的最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其在当地市场生产成本和制作成本低的优势来降低成本;第二,本土化可以解决市场准入问题。本土化使产品更具亲和力,使东道国人们心理上更易于接受,并迅速占领东道国市场;本土化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享受“国民待遇”,还能够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第三,跨国公司可以将其夕阳技术、过剩资本投入发展中国家,赢取全球经济链条上的增值。四、松下、诺基亚、索尼等知名跨国公司的薪酬案例案例1:松下电器打破年功序列制,改革从工资开始90年代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管理经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工资结构分为四部分:年龄工资、岗位工资、能力贡献工资以及职务工资。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职工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年来形成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2001年由于松下出现了80多年来的首次全社亏损,迫使松下开始反思管理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则进行了更为大

胆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松下电器具有80多年历史的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取消了年龄工资和能力贡献工资,在保留岗位工资和职务工资的同时,加大奖励力度,转变工资支付观念,注重个人能力和贡献。在过去,能力贡献工资是相对固定的,无论工作业绩好坏,最终根据职工的评价结果,工资都会有所上升,只不过评价高的员工的工资调整的多一点,评价低的员工调整的少一点。经过改革之后,完成工作被评价为及格的,工资不升不降;完成工作业绩优秀的,工资增长幅度加大;工作业绩差的,工资下降;评价低到一定程度,调整工作岗位或辞退。通过改革,改变了员工关于奖金是工资的滞后支付的观念,提高了公司的业绩。

案例2:索尼加强绩效考核,推动“把中国作为全球发展引擎”战略的实施自从索尼确定“把中国作为全球发展引擎”战略后,索尼(中国)又进一步加强了绩效考核的力度。在SONY内部,采用的是5P评价系统来全面评估员工的业绩。5P是指个人(Person)、职位(Position)、过去(Past)、现在(Present)、潜力(Potential)。索尼对所有的指标进行量化,对于很难量化的指标则采取了回答问题的方式,然后转化为量化结果。索尼(中国)的绩效考核采用的是年度考核制。每年年末索尼人力资源部门都会将评价的标准向

员工公布,每个员工首先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然后上司会与下属谈话。首先,对下属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完成个人评价后,人力资源部门还要对团队进行评估。整个评估系统周而复始,今年的评估完成后,实际上明年的目标也就设定好了。案例3:诺基亚北京公司的薪酬体系—本土化和人性化的完美结合诺基亚认为,优秀的薪酬体系,不但要求企业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更要在行业内企业间表现出良好的竞争力。为确保自己的薪酬体系具备行业内竞争力而又不会带

从在华知名企业看跨国公司薪酬体系及其本土化

[摘 要] 跨国公司已经由国际化、本土化发展到国际化的本土化阶段。发展的中国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本土化。本文通过在华知名跨国公司的薪酬体系案例,得出了启示和借鉴。[关键词] 跨国公司 薪酬体系 国际化 本土化

赵 静 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 张应语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310

《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总第516期

来过高的运营成本,诺基亚在薪酬体系中引入了比较率(Comparative Rate)—诺基亚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行业同层次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为了让比较基数能保持客观性和及时性,诺基亚每年都会拨出一定的经费,让专业的第3方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这些客观数据,再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薪酬水平作适当调整,务求每一个岗位的比较率都能保持在1~1.2的区间内。

诺基亚启动了名为IIP(Invest in People 人力投资)的项目:每年要和员工完成2次高质量的交谈,一方面要对员工的业务表现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们特长在哪里,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以及某一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应接受的培训。通过IIP项目,员工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诺基亚是希望员工获得高绩效而拿到高薪酬,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员工达到这个目标。另外,诺基亚将巴雷特法则(80-20法则)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推崇重要员工管理理论(Key Staff Manage-ment Theory)。诺基亚的薪酬比较率随级别升高而递增,级别越高的员工,其薪酬就越有行业竞争力,让高层次人员的稳定性有很好地保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另外,诺基亚北京公司薪酬体系中的现金福利中,有一个排满中国节日的福利发放表:春节600元/人,元旦200元/人,元宵节100元/人,中秋节200元/人,国庆节300元/人,员工生日400元/人。现金福利项目,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对中国员工的尊重,使员工们“受尊重、被确定”的组织认同需求得到满足。

案例4:IBM的高绩效薪酬文化

IBM公司的工资与福利是由众多的现金工资与福利项目组合而成,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达到奖励进步、督促平庸的目的,并将这种管理发展成为高绩效文化。

IBM采用严谨的薪资调查方法,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工资变化情况,调整工资结构,以保证工资和福利在本行业中保持竞争力。IBM有完整的职位评价系统,对内部不同工种及不同工作的系统分类及级别化,级别不同工资水平就不同,充分体现按贡献取酬的精神。

但在IBM决定工资涨幅的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PBC。每年初,IBM的每位员工同他的直属经理制定一个几经修改、切合实际的一年期的“军令状”。年终,直属经理根据分配给他的打分权利,对每一位下属从三个方面进行打分:第一是致胜(Win),胜利是第一位的,首先你必须完成在PBC里面制定的计划;第二是执行(Executive),执行是一个过程量,它反映了员工的素质;第三是团队精神(Team),IBM采用的是非常成熟的矩阵结构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应成为第一意识。最后,根据个人得分情况决定下年度的工资增长幅度。IBM在奖励优秀员工的同时,也是在履行高绩效的薪酬文化。

五、启示与借鉴

1.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最根本也是最深刻的本土化,薪酬体系本土化又是人力资源本土化的核心

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管理文化的多元化,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运行,带来了企业人力资源多元化的融合和冲突。美国学者威廉?大内从文化差异这个角度进行分析,推导出一个结论:各国不同的文化因素有力地影响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策略。因此,面对全球化的经营,跨国公司无法使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必须实

现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在跨文化

管理中,对于形成跨文化沟通和谐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在人力资源本土化的各项内容中,薪酬体系的本土化又是其核心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薪酬体系本土化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损失,降低经营成本。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在风俗习惯、价值标准、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采用薪酬本土化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因文化上的差异而引起的各种隔阂。其次 ,薪酬体系本土化就是将先进的薪酬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管理经验进行完美融合,既能从总体上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又能避免出现外企优秀经验移植到中国企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再次,本土化薪酬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增强子公司所在国和人民对公司的信任感。本土化的薪酬能够使人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使个人价值观、使命感同组织精神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2.跨国公司应注重薪酬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融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薪酬体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交相辉映。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的薪酬体系一方面与母公司的薪酬体系一脉相承,继承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另一方面,薪酬体系又与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与所在地区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激励因素密切联系。

跨国公司母公司大都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但这一些是植根于母公司所在国的文化与经济土壤之中,在进行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母公司所在国与东道国之间在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一味生搬硬套原有的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本土化的改进。薪酬体系本土化将先进的薪酬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管理经验进行完美融合,既能从总体上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又能避免出现外企优秀经验移植到中国企业水土不服现象。

从本质上来讲,跨国公司是从国际化到本土化,再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本土化。其本土化的最终目的是支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3.薪酬体系的设计应统筹兼顾薪酬的三种公平性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讲,薪酬管理应该遵循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等原则,其中公平性又是各项原则的统领,是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所谓薪酬公平性是指员工对于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和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的感知及看法。薪酬的公平性又分为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所谓外部公平,就是公司的整体薪酬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整体薪酬水平和薪酬实践趋势。所谓内部公平,就是公司内部的职位与职位之间的等级必须保持相对公平。所谓个人公平,就是指员工薪酬的一部分应该与公司、部门或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体现绩效文化。

从在华知名跨国公司来看,他们的薪酬体系基本上做到了三种公平的统一。从外部公平性讲,他们大多提供较为丰厚的薪酬福利,在本地区、同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工作的士气,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现

311《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下旬刊)总第516期

在的跨国公司已经改变了原先的“高工资”、“高福利”,而是通过专业咨询公司的调查,然后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因为如果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就会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高于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会削减。在内部公平性方面,跨国公司大多通过对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相对价值的多少进行评价、对比,从而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薪酬标准。目前在华的日资企业中,他们大多采取的是以年功序列工资制为基础的基本工资制。而在欧美企业中,比较流行的是利用要素比较法、要素计点法等管理工具,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公司的薪酬等级系列。在个人公平性方面,跨国公司大多采取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的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因为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相对来讲,欧美企业在内部公平性和个人公平性方面做得要比日资企业好,因此他们的离职率低,员工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4.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得以抬头。发达国家在不违反WTO原则下,利用技术、环保、卫生、劳动许可等壁垒对本国市场进行保护。而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也利用给予本国企业优惠来保护自身利益,甚至是不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这一形势,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中国的企业纷纷“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战略。

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大多是“整体移师海外”,海外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由国内人员担任,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增加了海外公司的管理成本,也使企业难以融入当地文化,影响了海外生存能力。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公司外,我国绝大部分跨国经营公司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经营,从而制约着我国跨国公司业务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应该顺应本土化经营已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必然,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人、财、物等多方面资源,特别是做好人力资源及其薪酬体系的本土化,最终实现企业从中国企业向本土企业的转变,真正成为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姜荣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08

[2]叶向峰 李 剑 张 玲: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3]胡宏峻: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赵景华:企业管理国际比较[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5]加里?德斯勒 刘 昕 吴雯芳译:[M].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应语 赵 静 黎小平:薪酬体系的公平性及实现途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2

[7]单国云:跨国经营战略中的关键课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5,01

[8]王晓红 陈 红;我国制造业的外商投资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01

[9]冯昭奎:“世界工厂”的变迁. 新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动态[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一、引言

由于职业前景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成年人将商务培训和语言培训纳入到了自己的议事日程中。今天的人们非常忙碌,因此,如何在学习手段和培训辅导中以学员为中心,尊重学员现有知识和时间局限性,使得学员学习更有动力,效果更好,混合型学习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

二、混合型学习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是在技术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迈出的最新的一步。它由最初的ILT(教师主导的训练)时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于框架式、计算机的训练发展到1980年~1990年间的地面卫星接收的远程学习、基于PC,CD-ROM,“CBT”阶段,再到1998年至今的第一代基于网络培训、网络学习时代直至2002年到今天的Blended Learning时代。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就是把网络课程同面授课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在线内容的随时随地、按自己节奏学习的优势,同时结合同教师口语交流的机会的一种新型授课方式。它包括多种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如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授课,在线学习,在岗培训活动,等等。

三、混合型学习的优势

混合型学习模式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其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理论上,面对面的学习和远程学习这两种方法可以优势互补。在传统的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小组陈述、角色扮演和案例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和互动。在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音视频等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提供多种大脑通道(brain channels),图形也可以帮助理解复杂的概念,也可通过网络实现交互。相比而言,E-Learning具有个性化、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但是由于在线学习时学习者处于孤立的环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传统的课堂学习却能避免这一尴尬,因此把二者相结合的B-learning,则不仅具备E-Learning在

混合型学习——语言和企业商务培训的新手段

杨辉明 桂林医学院大外部

[摘 要] 混合型学习融传统的面授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一体,将教员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将其应用到企业和语言培训中,不仅能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因,还能促进其商务沟通技能的发展,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和投资回报。

[关键词] 混合型学习 语言培训 手段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4449354.html,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作者:刘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0年第08期 [摘要] 为了适应各国的不同状况,跨国公司在实行全球化战略的同时提出了本土化战略,实行本土化战略是实行全球化战略的保障和手段。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此中国要因势利导,尤其对消极影响采取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本土化对策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校基金“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部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编 号:BSQD0832 1、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表现 1.1人才本土化 通常所说的人才本土化是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第一步,现实中很多跨国公司通过设立“培训中心”、“企业大学”等形式来推进人才本土化。第二是聘请当地的管理人员。现在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优先雇用本地的管理人员。现实中,很多跨国公司主要倾向于雇佣美籍华人和有海外留 学背景的华人精英担当从事中国投资的高级管理人员。 著名的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即是这方面的典范。这两家公司时特别注重从高校中直接选聘,而且,在众多中国大学生心目中,这两家大型的跨国公司是理想的工作单位。这两家公司每年都直接从国内名牌大学中聘用优秀毕业生到公司工作。另外一个例子是肯德基,它一直坚持 做到员工100%的本地化而且对企业员工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 1.2研发本土化 综观在华的全球500强企业,都拥有一个共同点,即趋向于中国建立研发基地,雇佣利用中国本土研究人员,由于这些研发人员更熟悉中国市场、消费心理,往往开发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目的是使产品开发能好的融合于市场营销中国,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启示

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2-05-21T10:11:35.53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上)供稿作者:张莎莎 [导读]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跨国经营已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 张莎莎(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C9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跨国经营已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为了解决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的交叉文化(cross-culture)问题,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将就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情况以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影响,分析该战略实施对我国政府及企业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文化差异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市场,一切都是世界的。跨国公司作为实现国际化投资、经营和管理的组织载体和国际市场行为主体,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已达6.3万多家,年销售额14万亿美元,控制了全球50%的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相应地,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比非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更复杂,面临的选择也更多元化。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实行人才本土化成为了跨国经营中的必然选择。人才本土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机构中由当地人才替代外方人员的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的来华投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这些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经历了人才本土化的过程,由初期的员工由国外派来到现在几乎就成了清一色的中国员工。调查显示,在华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的人员,本地化程度平均超过了90%,如:诺基亚在中国有员工近4000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0%以上,沃尔玛在中国的16000多员工中99%来自当地。而在一些跨国公司的管理层,也大都换上了中国面孔,如:可口可乐、惠普、爱立信等大型在华跨国公司,上至总裁,下至部门经理,大都换成了中国人。本地员工正逐步济身外企高管,中国人才已经成为在华外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差异是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根本原因。日本管理学家威廉.大为认为:“每种文化都赋予人民以互不相同的特殊环境,因此,虽然同样的行为原理对于不同的文化是适用的,但由于当地情况的差别而形成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可能使其具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文化差异在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是不容回避的。跨国公司实行人才本土化,有利于树立“当地企业”的形象,符合东道国民族倾向和政治需求,能够减轻政治压力与民族敏感性,也有助于跨国公司同当地顾客、政府、雇员、当地工会等建立融合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在本土化过程中,给跨国公司和东道主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亦是如此。 就总体而言,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给中国增加了就业机会,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人才本土化的推行,不仅带来中国就业量的增加,而且促进了中国就业质的变化。一方面,相对于中国本土企业,在华跨国公司就业人员一般享有较好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常具有自己的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标准,这些标准一般高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标准,即使在发达国家投资,这类标准至少也不会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由于跨国公司的示范作用和竞争的需要,中国本土企业可能因此对工作条件进行改善,有助于中国整体工作环境的优化;再者,在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日渐认识到国民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对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重视教育,追加教育投资,并实施一些适应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的培训计划,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就业质量。 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人才本土化也为中国培养了高级人才,促进中国人才开发。跨国公司为其中国雇员提供学习与培训机会,为中国教育培训等人才开发项目提供支持。跨国公司在中国启用当地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客观上使这些人有机会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他们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掌握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熟悉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此外,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也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和技术转移,通常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当然,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政策也对中国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主要是人才的争夺。这造成了中国本土企业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现象又造成了成本的损失,降低中国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破坏了中国企业的凝聚力。 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人才本土化策略,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有如下启示: 1.在中国人才方面的启示:对中国人才状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一策略的实行,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人才的需求上升,能否在中国募集到足量合适的人才,已关系到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关系到能否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将其作为改善投资条件、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内容,从而增强自己的区位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同时中国也要清醒地看到,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策略及其具体措施,从表层看,相对推动了中国相关领域的改革和进步,但其战略主旨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从中国整个人才体制层面,要注意始终掌握开放的主动权,把跨国公司的影响尽量限制在技术层面,谨防出现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变化而导致中国人才教育、培训、流动体制改革受阻甚至挫折,树立中国人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意识。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状况来看,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二是要完善技术创新环境。 2.对中国企业的启示:相比而言,中国本土企业与外国跨国企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实力上,而且最重要的是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在跨国公司强大的争夺人才的攻势下,中国企业不仅缺乏优厚的薪金,更主要的是缺少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目前,面对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中国本土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借鉴外企的人才战略,改革人才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启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设立分公司。于是这些国内企业理所当然地应当权衡人才本土化的利与弊,从其他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中吸取经验,同时也要明白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人才本土化的特殊性,具体如下:一是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缺乏,二是发达国家人才成本较高,三是分布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华侨华裔众多,这是一项宝贵的人力资源。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人才本土化可运用以下策略:其一,“借船下海”。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始终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特别是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交往,东西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的运行中反映出来,甚至形成文化冲突。同时,在中国企业尚未培养出足够的合格人才之前,国际化经营不能停顿下来,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借船下海”。在境外购买企业的股份,保留原有的管理班底,也不失为解决人才匮乏的良策;其二,与国际接轨。当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人才本土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在人才的开发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前跨国公司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先后发布施行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电信、民航、银行、保险、以及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上市公司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向外商转让、qfii等多项法规,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信心。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的投资步伐,跨国公司新投资和增资项目大量增多,去年1-11月,经国家计委(或报经国务院)审批的大中型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逾120亿美元。一批由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化工、能源、汽车、电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相继签约和开工建设,银行、保险、商业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日趋活跃,新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加,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呈现良性发展势头。一、新的趋势和特点相比入世前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在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加工制造业中,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如电子通信制造业,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0.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5.1%,比1997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7.1%.该行业国际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家在华投资设立了130多个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汽车行业中,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资,宝马、现代设立了新的合资项目,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本田计划在广州合资建立出口轿车基地。石油及石化行业中,西气东输、上海联合异氰酸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等,均为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数十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聚集的区域,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2、随着入世后我国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2002年1-9月,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实际外资金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约占我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4.部分地区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势头更加强劲,上海1-10月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增长了97%.表明入世后境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日益活跃,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力初步显现。2002年以来,金融、商业领域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商业分销领域,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7家,其中连锁企业16家,原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新设分店7家;银行领域,至9月底国内已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47家,其中45家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最近美国新侨投资参股深发展银行超过18%的股份;保险领域,继去年11月英国标准人寿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后,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设立的营业性机构约50家,近期汇丰集团出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保险10%的股份;证券领域,德国安联公司己获批准,率先在北京组建了合资证券管理公司。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一些跨国公司已准备多年,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也是今后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之一。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市场,纷纷来华投资,而中国的综合优势使众多跨国公司增强了“扎根”中国的信心,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推行全面的本地化经营策略。他们不仅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生产其产品,而且将全球经营网络中几个核心部分都向中国进行转移,在生产、研发、管理、采购、品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本地化的进程。1、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但是,从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确保市场份额等长期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仍纷纷将制造业的生产重心向我国转移,将中国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制造基地。如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bp公司等都已经开始实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弊端

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路径选择的决定因素 经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 但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本土 化经营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 1. 跨国公司保持垄断优势和决策灵活性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跨国公司保持核心优势的垄断地位和决策的灵活性尤为 重要,因为跨国公司核心技术持续的内部化会导致企业决策灵活性的丧失,使得大量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锁定( Lo cked In)在自己非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域, 造成跨国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浪潮中专业化分工优势的下降。所以,跨国公司利用网络管理技术将非核心竞争优势领域的生产实施本土化,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将生产通过“合同生产”( Contr act Manufacture) 等方式分包给当地企业生产,将自己的全部资源用于核心竞争优势领域,如R&D 或市场营销等方面, 从而维持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垄断地位,保持决策的灵活性。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合同生产”大都来源于发达国家,当然也有一些“合同生产”来源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等。 2. 跨国公司具体的投资动机和战略。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本土化策略的实施还受投资动机 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以东道国内部市场为动机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比出口为动机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本土化的程度高,而且东道国企业与以内部市场为投资动机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较容易,因为这类跨国公司对本土化生产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要求相对较低,跨国公司这种本土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企业熟知本地消费偏好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以出口为导向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经营程度较低,它们对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作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一部分的海外分支机构尤为如此,但是这类以出口为导向的海外投资一旦与当地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一级供应关系, 当地企业就会立即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建立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和供应基地, 迅速提高生产设计能力, 更新生产技术,扩大产品出口。 3. 跨国公司技术的垄断程度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首先, 本土化经营战略受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影响。对成熟技术、非所有权技术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倾向于外部化生产,即本土化生产,就近采购,这样可以从许多供应商中选择有利于自己成本最小化的企业, 减少非垄断技术生产的投资;而跨国公司对自己领先的具有垄断优势的技术则倾向于内部化生产,仅选择有限的东道国企业保持生产原料供应。其次,本土化战略还受跨国公司对市场反应程度的影响,对市场价格变化和工资差异敏感的跨国公司, 其本土化经营程度较低, 往往都是自由选址( Fo ot loose)的企业,一般不愿意对当地供应商进行技术更新投资;而对技术创新和市场产品质量敏感的跨国公司其本土化经营程度相对来说较高,它们注重投资的长期性和战略性。 4.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功能、建立时间、进入方式及规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自主权力的大小及建立时间的长短对本土化经营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说来,自主权力越大、设立的时间越长的海外分支机构本土化经营程度较高,与当地企业的关系越紧密;其次,海外分支机构进入的方式也影响本土化经营的程度,在相同的条件下, 通过兼并收购进入东道国的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其本土化经营程度明显比“绿地投资”要高,而且更富有效率; 再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规模对经营本土化也有影响,规模较大的海外分支机构比规模小的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经营程度高。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院系:经管系 专业:国际贸易 班级:1班 学号:B09040124 提交日期:2012 年 5 月23 日 姓名茹雪学年论文成绩

跨国公司对华营销策略分析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低位日益突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已经占到了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额的23%,税收的18%和出口额的48%,外资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9.6%上升至2000年的32.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95年仅为20亿美元,2000年增至410亿美元,同期的我国整体的出口规模也从260亿美元迅速增至2490亿美元;初级产品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降至2000年的12%,二同期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则从3%增至22%。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不足9%增值2001年的48%,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增长更为迅速,从1996年的59%增至2000年的81%。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部分高科技行业出口增长的支柱。这些高技术行业包括电子元器件行业、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和移动电话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资料显示,在2001年中国吸引了47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比起2000年上升了15%。较低的劳动成本,加入WTO以及迅速发展的本地消费者市场是中国成为了亚洲最有吸引力的地方。A.T.Kearney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能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地方。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纷纷登陆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这些新增加的投资,许多是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商已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跨国公司对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的各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了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

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

浅析跨国公司本土化

摘要: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跨国公司看重中国的潜在市场和在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纷纷在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以及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并浅析了在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进程。 关键字:跨国公司本土化全球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的成熟,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布局中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是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没有中国战略就不能形成其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大力实施本土化策略,以适应中国特点。 1.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在于: 第一: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地利用生产要素。从投资者来看,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足资本、先进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本土化”战略可以把产品生产转移到要素价格较本国低的地方去,生产出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 第二: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使跨国公司的外销市场受到威胁,而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可以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第三:可能得到东道国政策的支持。如果跨国公司生产要素的输出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一致,或者“本土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并适应了东道国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那么,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开拓东道国的市场,而且还会受到东道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护 第四:克服文化的差异。文化对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的顾客偏好,这样需要不同的产品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 2.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 2.1 关系本土化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产品营销渠道。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问已由单纯的利益关系上升为品牌共创、成功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外国企业要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解决营销手段的适地性,就离不开对中国市场消费文化的了解和把握。这为其实现市场营销策略本土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研究开发的本土化 在研究和开发方面,跨国公司不仅把世界先进技术带入中国,而且十分重视与中国的研发机构和人员加强合作,积极推进技术研发的本地化,本土化作为跨国公司解决异国环境障碍的利益衔接核心,已经成为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的一个普遍战略。 3.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无论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都是一个企业进入不同社会、市场环境中对自身的适应性调节;一个企业的本土化是其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球化离不开本土化,本土化实质上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没有本土化就难以全球化,强烈的本土化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许多理论表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实现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融合。 跨国公司是生产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它们在其全球战略的驱动下,组建全球生产网络,为其全球市场服务。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呢? 首先,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决不只是简单的面子工程。本土化是跨国公司适应东道国环境、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竞争手段。 其次,尽管本土化是为跨国公司自身利益服务的,但在客观效果上,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自身竞争优势与当地比较优势相结合,是一种双赢发展。 第三,跨国公司在本土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具有全球意义,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经验可能用于其他市场,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最后,本土化作为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公司整体战略中。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

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原因 上个世纪初期以来,欧美跨国公司纷纷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东道国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生产产品,向其他国家销售的同时,也就地销售,这就产生了本土化战略的萌芽.随着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制定和实施本土化战略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本土化战略.所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主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主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名列前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200多家来华投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竞争加剧和满足东道国的要求以建立良好关系,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实施多种形式本土化战略,具体包括:技术研发本土化,产品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原料采购本土化,销售渠道本土化等. 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有多种原因,主要体现有: 1消费者需求的压力.许多经营领域具有很强的国别或地区特性,它们必须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需要一个当地化的战略. 2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跨国公司能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大原因在于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往往把是否在中国实行人员,企业文化,物料,营销等本土化,作为判断跨国公司是否对中国有利的一个标准. 3融入当地民族文化.跨国公司为实现经营全球化,势必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国公司融入当地社会带来很大的障碍.实行经营本土化,利用当地人力资源,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差异,避免激烈的文化冲突,实现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促进管理变革的实施. 4降低综合性生产成本.跨国公司在当地实行经营本土化,能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减少总成本,提高总效益,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5适应企业市场环境的需要.跨国公司进入别国后,面临的市场环境跟自己的东道国不一样,消费者的人文环境和消费观,政府的法律制度和倾向,地理自然条件的差异,原材料的供应,市场替代者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跨国企业只有适应这些不同的环境才可以更好的生存进而盈利. 近年来,国内的海尔,海信等知名集团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竞争力日渐提升.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薄弱,再加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从国外其他优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找出规律,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重视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调研。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先导.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注重对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他们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强大的市场信息和需求调查,从中辨别和发现市场机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就要求跨国企业与对当地市场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2009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FDI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由于其规模巨大,对东道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外在的影响,因此,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有其必要性。 FDI外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又加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FDI带来了总就业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的就业的挤出。FDI对其他方面,如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已为利用FDI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并且FDI已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新形势,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跨国公司及其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中国的自立发展作为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为此,从对外的引资政策和国内的配套政策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国外直接投资,产业安全,外部效应,引资政策

The Status Atation, Impact of Factors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FDI-induced externalit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ies and tak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mere capital existence of magnitude can also cause immense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macro economy,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DI externalities on domestic macro economy. Consider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DI trends, the articl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FDI in China’s economy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China should set up new FDI strategy focusing on fostering local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dustry safe, Externalities, FDI strategy

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 品牌:索尼 危机性质:产品质量 危机指数:6 案例描述: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12月16日,索尼开始改变口径,宣布即日起所有涉案6款相机全线撤柜、停止销售,以待送交国家数码相机质检中心作进一步的检验,并公开承认“企业标准文件中出现与索尼实际产品性能不符的情况”,并就此向消费者道歉。 12月19日,索尼第三次发表声明,强调向杭州相关检测部门提交的企业标准数据与数码相机本身被检测出来实际性能不完全一致,导致相关产品被判定为检测不合格,是生产厂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属于内部管理问题。再次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承诺受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然而,开通的退货电话却迟迟不能够打通。即使开始办理退货的相机的消费者,却遭遇了“打白条”的尴尬。

案例点评: 索尼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中,一方面是整个公司在巨亏的压力下面临着出井伸之退位、外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CEO之后,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寻找方向的问题,其次,则是12月22日北京市统计局通报经济普查数据,并曝光部分违规企业,索尼赫然在榜:经查,索尼中国公司在“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瞒报598万元,在“商品销售总额”指标瞒报18亿元! 看来,索尼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如何从危机中全面突围则是摆在索尼人面前最为紧要的任务。以老大自居,天下唯我独尊,将政府部门、媒体不放在眼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就索尼问题相机方面的拙劣表现来看,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索尼人对自身问题严重性的认知程度,何以突围? 索尼必须迅速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强化危机管理的力度,彰显其管理的艺术性和成熟度,针对政府、消费者、公众,以坦诚、负责任、近距离地作系列性的沟通和交流,以消除读者对索尼企业、索尼品牌和产品的重重疑虑和信心。如果信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索尼后续的工作的开展,设置诸多的障碍。

浅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浅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随着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激发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而且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特别是许多大的跨国公司也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对于国外公司而言,面临着如何在中国进行营销的本土化策略。 一、国外公司大量进入中国 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的程度日益加深和不断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的投资 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截至2003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其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达400家。而在过去两年间,11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迁到北京,25家迁往上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了。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当时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7.1%。到了2002年,已经达到33.4%。也就是说,中国1/3的工业产值是外资企业创造的[1]。随着中国对外商投资的法律、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和完善,外商投资的行业、地域和自由度将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显然是会进入中国。中国在世界经济一统化大潮中,不仅融入其中,而且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中外企业共同争取的庞大市场。 二、国外公司本土化的原因 跨国公司之所以实施本土化经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个: 1、消费者需求的压力。许多经营领域具有很强的国别或地区特性,它们必须满足多种 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需要一个当地化的战略。如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内容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各个国家都要采用本土的文字。一家著名的美国公司曾沿用在美国成功的经验,在日本推销制作糕点的原料,结果损失数百万美元。原因是当时日本家庭与美国家庭有一个最大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