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和缺氧。
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水肿、心动过速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核心,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瓣膜置换和心脏移植。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血管扩张剂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体内液体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硝酸酯类药物和ACE抑制剂。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ACE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扩张末梢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脏后负荷。
利尿剂是常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液体负荷,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外周血管阻力。
利尿剂主要分为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两类,根据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利尿剂。
但是使用利尿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和低镁等并发症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作用,减轻交感神经的兴奋,减缓心率,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但是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逐渐增加,以及患者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洋地黄类药物是提高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
然而,洋地黄类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中毒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辅助治疗也是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置换病变的心脏瓣膜可以修复血流的正常通道,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是将心脏健康的病人的心脏移植给心力衰竭患者,以取代其功能不良的心脏。
老年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老年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老年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老年心衰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首先,药物治疗是老年心衰的首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
利尿剂能够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症状;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则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负荷,洋地黄类药物则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手术治疗也是老年心衰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合并症较多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心脏移植术等手术治疗。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非药物治疗也是老年心衰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限制盐分摄入、控制饮水量、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锻炼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每一位老年心衰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
184名房颤快室率患者行AVN消融 LVEF46±18%,心功能2-3级 随机植入双室起搏和右室起搏 随访6个月 结果:相对于右室起搏,双室起搏 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EF,降低死亡率
*
绝对禁忌证 1.全身活动性感染病灶 2.恶性肿瘤 3.肺、肾、肝及脑功能衰竭 4.全身性疾患,生存时间短5.MPAP>8kPa 6.全肺阻力>8Wood单位 7.不服从治疗或滥用毒品者 8.HIV抗体阳性者 9.精神病或心理障碍者
相对禁忌证 年龄>60岁 肺梗塞 活动性胃溃疡 糖尿病(I型) 全肺阻力为5-7Wood单位 周围血管病或无症状的脑血管病 精神和心理状态不稳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 活动性心肌炎及巨细胞性心肌炎
晚期难治性CHF的诊断标准
晚期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占约10%以上
*
国内现状 最早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 最成功1992年哈医大二院 累计100余例,存活最长>12年
一、心脏移植
1964年美国:黑猩猩 →人原位心脏移植 1967年南非:人→ 人,同种原位心脏移植 2001年全球总数>5万,存活率1年79%,10年48%
在标准强化内科药物治疗后,仍然有显著心功能不全,运动耐量严重下降,病情进行性恶化的一种临床状态 晚期难治性心力衰竭(CHF)应该结合非药物治疗
晚期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
*
标准强化药物治疗 >3个月 静息 LVEF< 30% 心功能 3-4级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峰值氧耗 <14ml/kg·min 血去甲肾上腺素 >900pg/ml 三尖瓣返流 >2.5ml/s(提示肺动脉高压) 非ACEI治疗患者血钠 <130mmol/L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ACEI和ARB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移植术等。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修复或更换瓣膜,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脏移植术是一种极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
3.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通过规律的运动来增强心肌功能,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合理的饮食管理也对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限制盐分摄入,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此外,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总之,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药物的规律使用,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共同抗击心力衰竭,重拾健康生活。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新型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在心衰治疗中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 用于制造人工心脏瓣膜 、心肌补片等。未来, 随着新型生物材料的研 发和应用,将为心衰治
疗提供更多选择。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 广泛。未来,这些技术 有望在心衰的早期诊断 、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 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3
心理干预与辅导
心理咨询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倾听、理解和共情,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增强自我认知
引导患者认识自身情绪、思维和行 为模式,促进自我成长和改变。
应对压力策略
教授患者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如 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 。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
纠正错误认知
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对心衰和自 身健康的错误认知,建立积极、
02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
01
02
03
控制钠盐摄入
减少食盐和高钠食品的摄 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和降 低心脏负担。
控制液体摄入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适 量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 加重心脏负担。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保证身体营 养需求。
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氧气疗法介绍
长期家庭氧疗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 率。
间歇性氧疗
对于急性心衰患者,间歇性氧疗可以迅速缓解缺氧症状,改善心 功能。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
无创通气技术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具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发生率高,预后差,长期以来,对心力衰竭(HF)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
然而,药物治疗作用有限,尤其是对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左右室或左室内收缩不同步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0%进展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目前评价左右室或左室内收缩不同步的最简便方法有心脏超声和心电图,其中最敏感为QRS宽度,表现为QRS 波时限>120 ms,提示可能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
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分别为房室失同步收缩导致等容收缩时间延长,相应的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室间、室内失同步收缩;相对于左室,右室和室间隔先激动,最后是左室;左室收缩延迟和收缩末期二尖瓣返流,最终导致每博输出量减少。
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又称为双心室起搏/除颤治疗(Biventricular Pacing)心力衰竭,其可通过房室间协调、心室内机械运动再协调、心室间电学上的再协调,来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及心室内的同步激动,减轻二尖瓣反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
多个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CRT 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现将中国关于CRT 的更新要点做一概述。
结合近年国内临床的研究进展,《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对HF 非药物治疗部分做了补充及更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对CRT 适应证既有扩展,又有限制。
在心功能方面标准放宽,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扩大至Ⅱ级,射血分数(EF)≤35%。
但在QRS 时程及形态方面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尤其是LBBB 和QRS 的时程。
同时要求应进行3 ~6个月遵循指南的标准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效果差,才考虑CRT 治疗。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治疗人群,特别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2014中 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完整版

2014中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完整版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规范心力衰竭的治疗,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2014 年我国发布了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介绍。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和分类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 49%)。
此外,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时间、速度,可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慢性心力衰竭则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
二、心力衰竭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体征包括肺部啰音、心脏扩大、奔马律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利钠肽(如B 型利钠肽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的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常用的方法,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大小、心室壁厚度、LVEF 等。
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在特定情况下也有助于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心力衰竭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治疗应针对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进行,同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患者管理等。
四、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1、利尿剂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
通过增加尿量,减轻水肿和淤血,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和预期是什么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和预期是什么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其治疗目标和预期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治疗心力衰竭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症状,让患者能够过上相对正常和舒适的生活。
比如,减轻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不适,使患者能够进行日常活动,如步行、爬楼梯等,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或气短。
改善生活质量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这意味着帮助患者减少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和社会负担。
心力衰竭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抑郁,影响其社交和家庭生活。
通过治疗,要让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
预防病情恶化也是关键目标之一。
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往往会逐渐进展,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心脏功能会越来越差。
通过治疗,要延缓甚至阻止心脏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减少住院次数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长期治疗的目标还包括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通过综合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让患者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与家人和朋友相伴。
为了实现这些治疗目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非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重构,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减轻心脏的负担。
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利尿剂也是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减轻水肿,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但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低钾、低钠等问题。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还会用到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rvik人工心脏
AbioCor永久型人工心脏 是真正的全埋藏式人工的心脏替代物,约重2磅
心功能恶化
心脏失同步的后果(二)
Vesnarinone 研究1 (VEST 研究 分析)
100%
90%
• 纽约心功能 II-IV级病人
QRS Duration (msec)
<90
90-120
Cumulative Survival
• 电子扫描了 3,654 ECG
80%
120-170
• QRS波最宽的病人群比QRS
心衰流行病学(三)
• 顽固性心衰的预后恶劣 Framingham的资料表明5年死亡率
–男性75%,平均存活3.2年 –女性62%,平均存活5.4年
• 心力衰竭 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 心力衰竭 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第一部分 泵衰竭
方法
1.全人工心脏 2.心脏移植 3.左室辅助装置 4.背阔肌心脏成型术 5.左室减容术 6.机械心室复形装置 7.细胞移植治疗心衰 8.双室同步起搏
左室减容术(一)
又称巴迪斯塔手术(Batista),为巴西医师 Batista首创,主要方法为切除左室部分肌肉, 使扩张的左室容积缩小,又称左室部分切除 术(Partial Left Ventriculectomy)
左室减容术(二)
•疗 效
–右室舒张末径83mm下降到58mm –EF值15.7%上升32.7%(23.78.8%) –术后心功能恢复I级达57%
全人工心脏(三)
AbioCor永久型人工心脏 1、内置锂电池,供电20min。
外置电池:经皮肤为内置电 池充电; 2、不再有任何导线与体内相 通,病人活动自由度加大, 可以沐浴,可以游泳。 3、体积偏大:50%男,18%女 能接受 4、费用高:7.5~10万美元, 累计100万。
心脏移植(一)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与心力衰竭
• 大约50%的心衰患者死于突发的心律 失常
• NYHA III-IV级患者的不明原因晕厥 对心脏性猝死有预测作用
• 左室射血分数低下增加心脏性猝死的 危险性
循证医学证据(一)
64%
12% 24%
59%
26% 15%
33%
56%
NYHA Class II n = 103
CRT治疗心衰的机制(一)
改善室内同步
CRT
改善房室同步
改善室间同步
CRT治疗心衰的机制(二)
• 改善左心室内同步性
– 更强的搏动力,提高了每搏输出量,降低了收 缩末期容积
– 减轻室内分流和二尖瓣返流
CRT治疗心衰的机制(三)
• 改善左右心室同步性
– 同步收缩射血量增加 – 特别是左室射血功能
心脏辅助装置(一)
• 可单独替代右室或左室或双室功能的各 种人工血泵。
– 辅助右室:右房引出,泵入主肺动脉 – 辅助左室:左房、左室心尖部引出, 泵入主动脉
心脏辅助装置(二)
• 应用
–心外科术后 –慢性心衰心脏移植过度 –AMI后等
• 并发症:发生率 30%~90%
–血栓栓塞10%~50% –感染
波最窄的病人群,相对性
70%
170-220
风险增加五倍!
>22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Days in Trial
心脏失同步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定义
• 是以房室同步,双心室起搏为主要目 的的治疗方案
• 使心室间、心室内和房室获得同步 • 是最佳药物治疗的补充
是服装模特?还是 顽固性心衰?
背阔肌成形术(一)
• 手术方式
–游离心衰病人背阔肌,并进入左胸腔 –用背阔肌包裹左室、右室 –植入特殊同步触发起搏器
• 治疗机制
–包裹心脏肌肉的捆扎作用阻止心脏过度扩张 –包裹肌肉的收缩期主动收缩增强了心脏泵血 –促进心肌的血管新生和血液供应
背阔肌成形术(二)
背阔肌与心肌的同步需 要特殊起搏器触发
Ⅰ类适应证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缺血性或非缺血性
–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依旧NYHA III/不必卧床的IV级 –窦性心律 –LVEF≤35%心脏不同步 –LVEDD≥55mm –QRS≥120ms伴有心脏运动不同步
Ⅱa 类适应证
–充分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好转至Ⅱ级,并符合Ⅰ类适应 证其他条件
–慢性房颤患者,符合Ⅰ类适应证的其他条件可行CRT治 疗,部分患者结合房室结消融以保证有效夺获双心室
主要的里程碑式试验(三)
• CARE-HF 研究(2005年)
CRT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 –降低全因死亡或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的联合终点
达37% –降低全因死亡率达36% – 显著减少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以上益处是在标准药物治疗之外额外获得的 –CRT治疗应当在此类患者中常规运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心血管病 死亡人数
猝死人数
猝死率%
MERIT-HF 3991 362 331 221 58.2
CIBIS-II
2467 384 280 131 34.1
CARVEDILOL(U.S.) 1094 53
53
27 50.9
RALES
1663 710 640 192 27
循证医学证据(三)
% SCD Victims
• 逆转左室重构
– 减少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 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临床参数
– 提高生活质量 – 增加六分钟步行时间 – 改善 NYHA 功能级别
CRT 使心脏缩小
植入后3天
心脏明显缩小
植入后3个月
如何获得心脏再同步
• 目标:房室同步双室 起搏
• 通过CS经静脉途径到 达左室
• 后备心外膜途径
心脏失同步的流行病学(二)
• 心衰患者中心脏失同步的发生率 LBBB在心衰患者很常见
–正常:8% –LV功能不正常:24% –中重度心衰:38%
心脏失同步的后果(一)
• 房室不同步——“不合适”的AV间期—— 心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
• 室间不同步——室间隔矛盾收缩——每搏 心输出量下降
• 室内不同步——二尖瓣返流——有效心排 量下降
• 1967年2月南非的Barnard医师
在南非首都开普敦成功完成了
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
移植术,虽然术后病人仅存活
了 18 天 而 死 于 肺 部 感 染 , 但 这
一创举令全世界瞩目和震撼,
其开创了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
的新纪元,对终末期心衰的概
念提出了挑战。
1967.02.12. Louis Washkansky , 57 岁
全人工心脏(一)
• 全人工心脏是能够支持肺循环与体循环的人 工心脏装置,植于病人的心包腔内,植入方 式与心脏移植术相似。
• 结构精密,控制系统完备,两个心室排出量 平衡,生理需要时可改变心排出量。
全人工心脏(二)
• 1982年Jarvik人工心脏的首次应用,绝大多数用 于过度等待心脏移植,4例Jarvik-7-100型作为永 久型循环替代,最长存活620天。
• 临床效果:心衰犬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令人鼓舞
– 术后患者LVEF值增加,心功能改善,双室容积减小。 – 心肌收缩功能改善,心肌细胞肌浆网吸收钙的功能提高。 – 最令人兴奋的是防止心室继续扩张时,心肌的生化紊乱状态得到
纠正。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一)
细胞移植治疗心衰的本质
• 移植来的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形成 新的具有心肌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细胞
心脏移植(二)
• 目前在不少国家,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 全球已有近10万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术的成 功率达95%以上,术后5年的生存率76%以上,最 长存活者已达30余年,心脏移植术后的病人甚至 还能参加马拉松比赛。
心脏移植(三)
• 我国心脏移植手术于1978年4月做了首例,是一位38岁、 风心病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术后109天死于排斥反应,上 海瑞金医院张世泽医师执刀做的这一例成为亚洲第一例心 脏移植术。近几年国内已有数十家单位开展了这一手术, 手术成功率达80%,1年生存率96%,国内心脏移植术后 最长存活者已达11年。
• MIRALCE试验(2002年) CRT组
–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运 动平板时间、EF均有明显提高
–住院和治疗心衰的静脉用药减少
主要的里程碑式试验(二)
• COMPANION 研究(2004年)
对于中度至重度左室功能不全,NYHA III 或IV级, QRS波增宽,且给予理想药物治疗的患者 – CRT 或 CRT-D 可降低死亡率+住院事件 – CRT-D 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 2/3的疗效归功于CRT
• 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1.5%~2%
–美国大约有450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心衰流行病学(二)
• 50%的心衰患者合并3个或更多的疾病 • 心衰患者平均服药达6种 • 40岁以后心衰发病风险增加1到5倍 • 高龄患者不断增加 • NYHA Ⅲ~Ⅳ级患者年死亡率30%~40%,
仅次于恶性黑色素瘤和小细胞肺癌
RA电极 导线
LV电极 导线
RV 电极 导线
CRT治疗心衰的三步曲
2005.5
总死亡率下降
2002 Ⅰ (CRT+AV优化+VV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