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民事法律行为 答案分析
民法学-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习题分析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行为的范围大于民事法律行为,两者在形式逻辑上是包容概念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1)民事行为可以是合法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不合法的民事行为,如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效力不确定的民事行为;(2)民事行为不一定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而民事法律行为是具备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的民事行为,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
四、法条分析题
这是对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的规定。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不同于无效民事行为,它自成立之时起产生法律效力,对当事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在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行为被撤销之前仍然有效,而一旦被撤销就无效,而且无效具有溯及力,即溯及到行为开始之日起无效。这时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就产生与无效民事行为一样的效力与后果。
使用时一次付清房款,即为该房屋买卖关系所附的条件,只有该条件成就,双方的买卖关系才能成立。而李某经王某多次催促仍未完工,其没有按照、约定的附条件去履行自己的义务,无论有何理由,其行为都致使所附条件一直没有成就,从而双方的买卖房屋行为因条件不成立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王某有权另购他房,解除同李某的买卖关系。因此,王某与李某的房屋买卖行为没有生效,李某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其无权要求王某购买其房屋。
3,[详解]答案D。合同法对民法通则关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作了修改,基于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认定应依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的,才无效,其他因欺诈和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则是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合同法和民法通则都规定,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
民法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民法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根据民法总则,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法律行为?A. 甲向乙借款B. 甲向乙赠与C. 甲向乙出售物品D. 甲向乙提供劳务答案:ABCD解析:根据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借款、赠与、出售物品和提供劳务等。
2. 以下哪项是无效的民事行为?A. 甲乙双方自愿签订的买卖合同B. 甲乙双方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C. 甲乙双方因欺诈签订的合同D. 甲乙双方因胁迫签订的合同答案:C解析:根据民法总则,因欺诈、胁迫等行为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3. 根据民法总则,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知识产权D. 所有上述权利答案:D解析: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等。
4.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A. 停止侵害B. 排除妨碍C. 消除危险D. 赔偿损失答案:C解析: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和赔偿损失等,其中消除危险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5. 根据民法总则,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所有上述主体答案:D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6. 以下哪项是民法中规定的代理行为?A. 甲委托乙购买物品B. 甲委托乙出售自己的房产C. 甲委托乙处理自己的债务D. 所有上述行为答案:D解析:代理行为包括委托购买物品、出售房产和处理债务等。
7. 根据民法总则,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情形?A. 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B. 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 行为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D. 行为人超越代理权限答案:A解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8. 以下哪项是民法中规定的合同解除的条件?A. 合同双方协商一致B. 合同一方违约C. 合同一方行使解除权D. 所有上述条件答案:D解析: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合同一方违约以及合同一方行使解除权。
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民法案例一,合同纠纷。
案情描述,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期为一年,租金每月2000元。
租赁期内,甲方未按时支付租金,乙方多次催促未果,最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并责令甲方支付违约金。
问题分析,本案中,甲方未按时支付租金,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能实现,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乙方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是合法的。
答案,乙方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的判决是合法有效的。
甲方应按法院判决履行解除合同并支付违约金的义务。
民法案例二,侵权责任。
案情描述,小明在公共场所不慎将咖啡洒在了路人小王的衣服上,导致小王的衣服被烫伤。
小王要求小明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小明拒绝赔偿并表示此事纯属意外。
问题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因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小明在公共场所不慎将咖啡洒在他人身上,导致他人受伤,属于过错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答案,小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小王的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
他的行为构成侵权,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以上两个案例分析了民法中的合同纠纷和侵权责任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分析和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民法的相关知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民法案例分析题法律行为(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原告甲与被告乙于2021年6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其位于某市的一套房产以人民币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
合同中约定,乙应在签订合同后10日内支付首付50万元,余款150万元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支付。
同时,合同中明确指出,房屋买卖过程中涉及的税费由买方乙承担。
2021年6月10日,乙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首付50万元。
然而,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乙发现该房屋存在以下问题:1. 房屋产权证上登记的产权人为甲的父亲,甲仅为房屋的共同共有人,未取得甲父亲的同意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2. 房屋存在拖欠物业费、水电费等问题,累计欠款达2万元。
由于上述问题,乙拒绝支付余款,并要求甲承担相应责任。
甲则认为,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余款,构成违约,要求乙支付违约金。
双方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甲与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2. 甲是否应承担房屋产权问题带来的责任?3. 甲是否应承担房屋拖欠物业费、水电费的责任?4. 乙是否应支付违约金?三、法律分析1. 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甲作为房屋的共同共有人,未取得甲父亲同意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行为构成无权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以外,该合同有效。
在本案中,乙在签订合同时并未知道甲未取得甲父亲同意的情况,因此,甲与乙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97条的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本案中,甲未取得甲父亲同意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行为构成无权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因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受让人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开2023年春季《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三试题及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三)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民事法律行为是法律事件的一种类型,它是行为人有意识进行的活动B.民事法律行为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是民事主体实现个人自由的重要手段C.民事法律行为须是积极作为D.单方的意思表示无法成立民事法律行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根据成立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民事主体的数量不同,可以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与多方民事法律行为B.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是否支付一定的财产,可以将民事法律行为划分为有偿民事法律行为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C.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存在原因,可以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行为D.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必须采用特定形式要求的不同,可以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3.下列情形中,一定成立意思表示的有(C)。
A.甲素有梦呓习惯,一日甲在宿舍梦呓道:“祝乙生日快乐!我刚买的游戏机,就当作生日礼物赠与乙!”舍友乙听到,并表示同意B.乙生日临近,甲在备忘录记下:“4月2日,将游戏机赠送给乙。
”乙无意间正好看到此内容C.甲欲将名下房屋出租给乙,但误将汽车买卖合同当作房屋租赁合同邮寄签字邮寄给乙。
D.父亲甲向女儿乙许诺:“若你这次期末考试考得好,我就送你一个大礼物!”4.关于意思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对于真意保留,当相对人知道表意人有保留时,意思表示不成立B.出于对相对人合理信赖的保护,当相对人不知表意人为戏谑表示时,戏谑表示有效C.虚伪表示不当然导致被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D.甲欲向女友乙求婚,购买钻戒一枚,后甲发现乙早已与他人结婚,由于在意思表示中发生了错误,甲可主张撤销该法律行为5.滥用代理权不包括以下哪种情形(B)?A.自己代理B.复代理C.双方代理D.恶意代理6.关于法定代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法定代理权的发生基于法律直接规定B.法定代理仅适用于被代理人为未成年人的情况C.法定代理可以保障与被代理人发生交易的第三人的交易安全D.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代理消灭7.关于表见代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民事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乙公司支付相应货款。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将货物交付给乙公司,但乙公司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催要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乙公司是否应当支付甲公司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三、案例分析(一)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符合合同的定义,双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二)合同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交付给乙公司,已经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而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三)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支付货款,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四)逾期付款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本案中,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作为违约责任的体现。
四、答案(一)乙公司应当支付甲公司货款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因此,乙公司应当向甲公司支付货款。
(二)乙公司应当支付逾期付款利息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作为违约责任的体现。
五、总结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乙公司应当支付甲公司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练习题及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练习题及答案2010-05-11 【】【】点击554次专利代理人考试《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C.发现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2.李明12岁,智力超常,已经写就三部小说出版,非常畅销。
后李明发现东风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一部并大规模发行,告诉其父,其父告出版社侵权,出版社则主张李明根本就是一小孩,不存在版权问题。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点: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A.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写作属于其行为能力范围B.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取得版权C.写作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依法有效D.写作属于事实行为,与行为能力无关3.下列内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是:()考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C.行为内容不违法D.行为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5.李某为参加求职面试,特地去商场订做高级西服一套。
后因笔试成绩太差,未被允许参加面试,则其订制西服的活动()考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A.有效B.重大误解,可变更C.重大误解,可撤销D.因目的落空而无效6.根据我国法律,法律行为的默示方式包括:考点:法律行为的默示方式A.以其言词而非书面进行意思表示B.特定情况下,以其不作为进行意思表示C.仅限于以作为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D.以其书面而非文字进行意思表示7.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
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
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考点: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的效力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C.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要求的是()。
民事法律案例分析答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货物应在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内交付,乙公司应在货物交付后10日内向甲公司开具发票。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支付了货款。
然而,乙公司在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未能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
甲公司多次催促乙公司履行合同,但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甲公司无奈之下,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如果乙公司构成违约,甲公司应如何主张权利?三、案例分析1. 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在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已经构成违约。
2. 如果乙公司构成违约,甲公司应如何主张权利?(1)要求乙公司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即按照约定交付货物。
(2)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
(3)要求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乙公司的违约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损失,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在约定的交付期限内履行交付货物的义务,已经构成违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民事法律行为》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观点是正确的()。
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C.发现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答案:A解析: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B、C、D项是事实行为,即非表意行为,故排除。
2.李明12岁,智力超常,已经写就三部小说出版,非常畅销。
后李明发现东风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一部并大规模发行,告诉其父,其父告出版社侵权,出版社则主张李明根本就是一小孩,不存在版权问题。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写作属于其行为能力范围B.李明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取得版权C.写作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依法有效D.写作属于事实行为,与行为能力无关答案:D解析:写作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的效力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不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3.下列内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是:()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C.行为内容不违法D.行为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答案:C解析:《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故选项A 中的正确表述应当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选项B中的正确表述为“意思表示真实”,而非“有意思表示”;选项D则不是所有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的有效条件。
5.李某为参加求职面试,特地去商场订做高级西服一套。
后因笔试成绩太差,未被允许参加面试,则其订制西服的活动()A.有效B.重大误解,可变更C.重大误解,可撤销D.因目的落空而无效答案:A解析:该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主体资格合格,行为动机不影响该行为的生效。
6.根据我国法律,法律行为的默示方式包括:A.以其言词而非书面进行意思表示B.特定情况下,以其不作为进行意思表示C.仅限于以作为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D.以其书面而非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答案:B解析:明示即以书面或言词进行意思表示,默示则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但不作为的默示以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以及习惯为前提。
7.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
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范围并无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
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C.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解析A解析:依《合同法解释》第10条,当事人超越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原则上并不因为当事人越权而无效,但违反了以下经营范围而订立的合同是无效的:(1)限制经营的;(2)特许经营的;(3)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
本案中,装修公司超越经营范围销售木地板、厨卫用具,不违反禁止、限制、特许经营规定,应认定为有效。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要求的是()。
A.将来发生的事实B.不确定的事实C.合法的事实D.法律规定的事实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对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要求的把握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是:应是不确定的事实;应是未发生的事实;应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应是合法的事实。
法律规定的事实条件,不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
故本题选项为D。
9.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钢铁买卖合同,约定:如果钢铁2000年7月市场价格高于3千元/吨,或低于2千5百元/吨,则合同不再履行;如在2千5百元/吨至3千元/吨之间,则应于2000年8月交货。
此合同为:()A.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 B.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C.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D.无效民事行为答案:B解析:既然为“合同不再履行”,说明合同已经生效,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10.甲、乙约定,如果今年9月甲去美国留学,甲将把他的三居室以优惠价格租给乙。
该法律行为是:(A.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C.附终期的法律行为 D.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答案:D解析:所附的是不确定的事实,且为生效条件。
11.当事人约定:“甲的儿子如果从外地调回”,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
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是()A.肯定解除条件 B.肯定延缓条件 C.否定解除条件 D.否定延缓条件答案:A解析:解除条件的效力指所附条件成就时,民事法律行为就失去效力。
肯定解除条件就是用肯定语言所附的解除条件。
12.李某将房屋租给张某使用,双方约定张某应在李某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北京后的十天内腾出房屋。
这一协议属于:()。
A.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B.附停止条件的合同C.延缓期限的合同 D.附解除期限的合同答案:A解析:A项正确,因为双方在合同中附有一个发生与不发生不确定的事实,来决定合同效力的丧失。
B项错误,停止条件又称为生效条件,这与当事人的本意不符,当事人的本意在在何种情况下消灭合同的效力。
C项错误,延缓期限又称为生效期限,理由与第(2)项相同。
题干所说合同是附条件的合同,不是附期限的合同。
期限必然届至,而李某的儿子是否能考上大学是不确定的事实。
13.下列哪些行为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A.甲商店误将3000元的商品标价1000元卖给顾客乙B.甲公司与乙约定在运输途中对乙的人身伤害概不负责C.甲公司董事长以公司的名义为另一名董事的个人债务提供担保D.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可撤销法律行为,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14.皮包公司甲没有履约能力,但它却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则该合同符合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性质?()A.采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B.超越经营范围的合同C.违反国家法律的合同D.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答案:A解析:《合同法》第9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甲为皮包公司,无履约能力,即无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它不符合作为合同当事人的条件。
在无履约能力的情况下,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该合同很显然属于采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
15.甲、乙两人运一批货物到某地销售,到达后适逢甲患重病,急需钱入院治疗。
乙无法筹措到住院的钱,而货物也一时难于销售,丙得悉甲、乙情况后,向乙表示愿意以低价全部购买,乙为替甲治疗,不得不接受了丙提出的价格,将全部货物卖给丙,造成重大损失。
该合同属于下列哪种合同?()A.无效的合同B.可变更的合同或可撤销的合同C.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合同D.未成立的合同答案:B解析:《民通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
题中,乙为了给甲治病,被迫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损害自己利益,满足丙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要求,属于乘人之危的情形,因而是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16、某电器商行明知彩色电视机有质量问题,但在销售时故意不加说明,顾客甲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彩电。
该行为属于()。
A、受欺诈的行为B、显失公平的行为C、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答案:A17、甲公司董事长张某与乙汽车制造厂订立一份汽车买卖合同,价格50万元。
乙厂如约运汽车至甲公司所在地时,甲公司其他董事及股东以公司内部规定,因公司规模较小,每名董事对外所签订合同,如标的额超过20万元的,应经董事会讨论决定,而张某擅自订立购车合同乃属违反公司内部规定的行为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并拒绝收货拒付货款。
乙厂对甲公司内部规定并不知晓。
则张某所订合同,其效力如何?()A、有效B、无效C、效力未定D、可撤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点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超越其职权行为的效力问题。
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其职权行为对外仍然产生效力,公司对其约定不得对抗第三人。
18.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的有()A.王某基于重大误解而与李某订立的买卖合同B.12岁小学生小芳与当代商城签订的购买一台价值9000元电脑的合同C.刘某以欺诈手段与马某订立的买卖钢材的合同D.8岁小学生小刘与某公司签订的接受5000元赠与的合同.答案:B解析:效力未定合同,包括欠缺行为能力的合同,欠缺处分权的合同,欠缺代理权的合同和欠缺同意权的合同。
19.甲将其电脑借给乙使用,乙却将该电脑卖给丙。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乙丙之间买卖电脑的合同效力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无效 B.有效C.效力待定 D.可变更或撤销答案:C解析:本题涉及效力未定的合同问题。
本题中,乙将电脑卖给丙,可能是以甲的名义卖给丙,也可能是以自己的名义卖给丙。
如果是以甲的名义卖给丙,依《合同法》第48条规定,构成缺乏代理权的效力未定的合同;如果是以自己的名义卖给丙,依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构成无权处分的效力未定的合同。
不论是依第48条,还是依第51条规定,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C。
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C.公证形式 D.默示形式答案:ABCD解析:《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依法理,其他形式自然包括公证形式和默示形式。
2.下列民事行为中,哪些不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A.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C.误将赝品作为真品出卖的行为D.与他人合伙开设赌场的行为答案:ABD解析:选项A、B、D的行为均属于内容违法的民事法律行为,A行为侵犯了他人利益,B、D行为违反了法律;选项C的行为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即重大误解行为。
3.构成民法上的欺诈,须具备()。
A.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B.欺诈人有欺诈的行为C.受欺诈人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D.受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答案:A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故而ABCD项均正确。
4.下列哪些选项为重大误解行为?()A.甲不知女友已与他人结婚而购买订婚钻戒B.乙误真画为膺画而贱售之C.丙承揽粉刷他人围墙,因估算坪数错误,报价偏低D.丁误认某人为地震救命恩人而赠与五千元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重大误解。
《民法通则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