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出血模型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p75NTR表达及其与凋亡的时相性研究

【 摘要 】 目的
系。方法
通过大 鼠脑 出血模型 , 探讨 脑 出血 后不 同时期 p 7 5 N T R的变化 规律及 与 细胞 凋亡 的关
血测 血肿周 围凋亡 细胞 的 比例 , p 7 5 N T R的蛋 白表达 水平 。结果
围6 h即可见细胞凋亡 , 7 2 h达高峰 , 1 0 d 仍 可见较高 比例 的凋亡细胞 , 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统计 学差异 ( P<
0 . O 1 ) 。实验组及对 照组 均可检测 出 p 7 5 N T R蛋 白和 R N A表达 , 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 比较 有显著统 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尤以7 2 h为著 ( P: 0 . 0 0 0 ) 。发现 除 6 h组 外 , 其余 各组 的 p 7 5 N T R的 R N A表 达水平与 凋亡 比例
呈正 相关 ( P< 0 . 0 0 1 ) 。结论 大 鼠脑 出血模 型中血肿周 围组织 p 7 5 N T R蛋 白和 R N A表 达水平增 加 , 且与 凋 亡规 律一 致 , 2 4 h后 R N A表达与细胞 凋亡 正相 关。
me a s ur e d . Re s ul t s Ce l l u l a r a p o p t o s i s wa s o b s e r v e d 6 h o u r s a f t e r I CH a n d r e a c h e d p e a k a t 7 2- h o ur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a s s h o w n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ro g u p s( P<0 . 0 5 ) ,e s p e c i a l l y a t 7 2 - h o u r( P<0 . 0 0 1 ) .
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改良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研究其出血后认知、行为学改变,基底动脉变化探讨枕大池穿刺二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实际可行性。
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只)、实验组(n=60只)。
实验组又分别划分为出血后12 h、24 h、48 h、3 d、5 d 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各12只大鼠。
造模后,通过水迷宫试验观察各时相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认知、行为学改变,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脑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实验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可见有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弥漫分布于蛛网膜下腔。
结论:枕大池穿刺二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法建立模型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改变明显。
大鼠基底动脉痉挛明显,模型复制成功。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目前对于该病早期的高死亡率知之甚少,因此动物实验成为研究的重要方法。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发病机制相似的动物模型来研究SAH 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采用枕大池穿刺二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通过研究其出血后认知、行为学改变,探讨模型的可靠性,以期提供简单、可靠的SAH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Otsuji等[6]1994年对Endo的模型进行改良,第二次注血时改用氧合血红蛋白代替全血,发现动物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使SAH的模型更加完善。
刘承基等[7-8]亦发现,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与动脉破裂后血液成分进入蛛网膜下腔有关,血液对血管的长时间浸泡导致血管调节功能紊乱,血管收缩功能增强,同时舒张功能出现障碍,诱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干组织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干组织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摘要】目的探讨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干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Wistar大鼠SAH模型。
应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和RT��PCR方法分别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谷氨酸受体在脑干的变化。
结果①超声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枕大池注血大鼠第1天基底动脉血流加快,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血流速度下降,第21天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大鼠出现了脑血管痉挛(CVS)。
②RT��PCR 结果显示SAH模型组术后第1、7天脑干组织中 mGluR��4 和 mGluR6 mRNA的表达率均比对照组下降,第14、21天差别不显著。
结论大鼠SAH的急性期出现了CVS,mGluR��4 和 mGluR6 可能参与了大鼠SAH急性期CVS的形成。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后,由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微循环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等因素,造成较高的患者神经功能伤残率和病死率〔1〕。
造成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的主要原因是谷氨酸在细胞外间隙的聚积。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mGluR)作为突触前谷氨酸自身受体,能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这种作用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也可以非Ca2+ 依赖性方式如激活突触前K+通道来实现〔2〕。
目前尚未见CVS与mGluR的有关报道。
本研究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SAH模型,观察SAH后发生CVS时脑干组织mGluR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与CVS发生机制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与模型的制备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3〕制备大鼠SAH模型: 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20)g,雌雄各半,由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 ;SAH后第1、7、14、21天处死组(每组8只)。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和脑水肿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和脑水肿影响刘秋庭;涂鄂文;李军凤;吴军【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28)3【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和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新途径.方法 135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15只,120只经过手术制成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模型中40只不做任何处理为脑出血组,40只在造模后6小时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kg治疗为阿托伐他汀A组,40只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治疗为阿托伐他汀B组.每组各30只分别检测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5天和7天(每时点5只)MMP-9积分光密度值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组剩余的10只分别在术后3天和7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各组MMP-9积分光密度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组升高的峰值均在手术后48小时,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24小时、72小时、5天和7天,阿托伐他汀B组MMP-9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阿托伐他汀A组和阿托伐他汀B组MMP-9积分光密度分别为手术后24小时(1.43±0.14) au×104、(1.27±0.11) au×104、(1.11±0.10) au×104;手术后72小时(1.48±0.14) au×104、(1.38±0.11)au×104、(1.23±0.12) au×104;术后5天(1.11±0.12) au×104、(0.94±0.08) au×104、(0.88±0.11) au×104;手术后7天(0.97±0.13) au×104、(0.82±0.11) au×104、(0.67±0.07) au×104(P<0.05或<0.01).术后7天,各组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阿托伐他汀B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脑含水量均明显减少(P<0.01);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脑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高峰是在手术后72小时,阿托伐他汀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峰在手术后48小时.阿托伐他汀B 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峰在手术后24小时.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MMP-9水平,减轻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降低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0 mg/kg阿托伐他汀比5 mg/kg更有效.%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trovastain and its influence to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rat,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nd try to find a new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35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med-operation group (n = 15), 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 ( n =120); from cerebral hemorrhage model group,40 rats were without any treatment for 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 40 rats in the models after 6 hours given intragastrically atorvastatin 5 mg/kg treatment for atorvastatin group A,40 rats only to atorvastatin therapy for 10 mg/ kg atorvastatin group B. 30 rats from each group( 5 rats in a time point) were observed in MMP-9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changes and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during 12 h, 24 h, 48 h, 72 h, 5 days,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remained 10 rats from each group were used only after operation 3 days and 7 days in determination of cerebral water content. Results MMP-9 integral optical densities in different groups showed first increase, then decrease trend, the increase peaks of three groups occurred in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ime points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 P <0. 05 or <0.01) ; after operation for 24 hours, 72 hours, 5 days and 7 days, MMP-9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in atorvastat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 in cerebral hemorrhagegroup,atorvastatin group A and atorvastatin group B, MMP-9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was in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1. 43 ± 0. 14) au × 104 , ( 1.27 ± 0. 11) au × 104 , ( 1. 11 ± 0. 10) au × 104 ; in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 ( 1. 48 ± 0. 14) au × 104 , (1. 38 ± 0. 11) au × 104 , (1. 23 ± 0. 12) au × 10± ; in 5 days after operation (1. 11 + 0. 12) au×l04 ,(0. 94 ± 0.08) au×l04 ,(0. 88 ± 0. 11) au×l04 ;(0. 97 ± 0. 13) au×l04 ;in 7 days after operat ion ( 0. 97 + 0.13) au× 104 ,(0. 82 ± 0. 11) au × 104 , (0. 67 ±0. 07) au × 104( P <0. 05 or <0. 01). 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brain water contents of al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atorvastatin group B compar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less decrease in cerebral water contents( P <0. 01) ;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s from all groups showed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but in 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reached its peak in 72 hours after operation,but in atorvastatin group A,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peaked at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and in atorvastatin group B,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peaked at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suggested atrovastatins can reduce MMP-9 level, atrovastatins may reduce the damage of blood-brain barrier,suppress brain water content,improve the neurologic deficits. The treatment with atrovasatin can protect neural function. Atorvastatin 10 mg/k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dose 5 mg/kg.【总页数】4页(P298-301)【作者】刘秋庭;涂鄂文;李军凤;吴军【作者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7;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芬戈莫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J], 邹维;李卓2.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效应 [J], 王玲;唐涛;罗杰坤;邢之华;杨期东;黄菊芳;齐勇;刘小娟3.小檗碱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和血肿周围脑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J], 郭银玲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J], 李国辉;王耀辉5.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 [J], 赵辉;李传玲;王庆广;崔桂云;张艺潆;陆军;沈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

【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i t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e c t o f T i a n h u a n g G r a n u l e o n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n j u r y b a s e d o n
血 模 型 大 鼠脑 损 伤 的 干 预 作 用 。 方 法 选 用 健 康 雄 性 Wi s t a r 大 鼠, 随机 分 为 模 型组 、 中药 组 、 西药组、 中西 药
组 和 盐 水 组 。 制作 脑 缺 血 大 鼠模 型 , 对 造 模 成 功 大 鼠除模 型组 只 常 规 进 食 水外 , 其 余 各 组 按 人 与 动物 等效 剂
量, 分别给予 中药( 田黄 冲剂 ) 、 西药 ( 环磷酰胺 ) 、 中西 药 和 生 理 盐 水 灌 胃 ; 并 于 大 鼠清 醒 后 0 h ( 即刻 ) 、 6 h 、 2 4 h 、 4 8 h和 7 2 h 5个 时 间 段 进 行行 为学 观 察 和 神 经 功 能评 分 ; 后 断 头 取 脑 测 定 炎 性 细 胞 因子 I L 一 1 , I L 一 6和
【 关键词 】 田黄 冲剂 脑出血
模 型大 鼠
炎性细胞因子
I n t e r v e n i t o n Ef f e c t o f Ti a n h u a n g Gr a n u l e o n I n l f a mm a t o r y Cy t o k i n e s i n Ra t s wi t h Ce r e b r a l He mo r r h a g e
HtrA2 mRNA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N c ru ,u at t er r e o hg ahg u ea ds ew s i icn y nr sd ( < .5 ,sei - Ai e hgop b tf rn aee ah m r aei ec opo rt i a g f at ce e P 0o ) epc l na e ir bl r n r p e d s ni l i a a
分 ;TP R法检 测 H r2I N R .C t R A表达水平。结果 A n
各 组均有 Hr2 m N t R A表 达 , 脑 出血后各 组手术侧表 达明显增加 A 但
大 鼠脑 出血 后 Hr2 t A
( < .5 , 其 是 3 P 00 )尤 d组 , 脑 含 水 量呈 正 相 关 ; 与 而脑 含 水 量 与神 经 功 能 缺 失评 分 呈 负相 关 。 结论 水肿 的过 程 , 导 或加 重 了神 经 元 的 凋 亡及 脑 水 肿 。 诱
lg ,a h u S c u n 6 6 O C i e e l z o , i a 4 O O, h n _ h a
I bt c] O j t e o nei t t ehn mo Hr2ir rn eo h eMe os Eeld i dm l s at A r b cv ei T vs a e cai t t a m r a . t d v y id a i t eh m g s f A n ab i h r g h n ve e
・
12 ・ 20
四川 医学 2 1 9月第 3 0 0年 l卷( 9期) S h a 第 i unMei l ora,0 0 V13 ,o9 c dc un 2 1 ,o. 1N . aJ l
● 基础 与 实验 研 究 ●
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的影响刘昊; 杜嘉; 冯培培; 阮晨; 张伟波; 朱仲华; 周驰; 李新伟【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9(029)010【总页数】5页(P789-792,后插2)【关键词】大鼠; 脑出血; 针刺; 行为学评分; 自噬; p62; Beclin-1【作者】刘昊; 杜嘉; 冯培培; 阮晨; 张伟波; 朱仲华; 周驰; 李新伟【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杭州310000;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卒中亚型,每年占全球脑卒中的10%~15%[1]。
幸存患者多因血肿引起神经元死亡,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2]。
随着对ICH 脑损伤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防治脑损伤、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已成为ICH 机理研究和探索治疗方法的重要突破点。
ICH后细胞死亡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3]。
研究表明,血肿周边组织细胞中存在大量自噬小体结构,证实脑出血可以诱导自噬的激活[4]。
自噬的激活很可能是细胞为了清除胞质中受损的细胞器和有害物质而发生的自我保护机制[5]。
本研究通过建立自体血ICH 大鼠模型,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技术,以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 为切入点,探究针刺对ICH 大鼠脑组织自噬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1.1 动物本研究所有研究流程遵循科技部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相关规定,符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委员会标准(编号:XMSB20180007)。
80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250~300g)购置于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浙)2014-0001。
一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最新文档

一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常见综合征,不仅可引起血管痉挛[1],而且还可以引起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甚至导致慢性脑积水的发生[2],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相关研究较少。
柔脑膜是蛛网膜和软脑膜的合称,两者之间隔以蛛网膜下腔并以小梁相联系[3]。
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成年大鼠SAH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AH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18只SD雄性成年大鼠,体重(200±10)g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部提供)。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Masson三色盒(珠海贝索生物技术XX公司),异戊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XX公司提供),液氮、甲基纤维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病理科提供),手术显微镜及显微手术器械(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脑立体定位仪(Narishge,Japan)1.3 方法1.3.1 动物模型的制作:术前禁食24 h,自来水饲养。
用10%水合氯醛300mg/kg经右侧腹腔注射麻醉后,头颈部备皮及左侧腹股沟区备皮。
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切开左侧腹股沟区皮肤,找到左侧股静脉并置管备用;取俯卧位使用立体定位仪固定大鼠,颈部稍屈。
常规消毒铺巾,参照Konczalla方法[4],在显微镜下沿头颈部交界处作一长约3~4 mm的纵切口,暴露环枕筋膜,先用0.45号注射针头(针尖需较钝)固定在立体定位仪纵臂上,垂直穿刺枕大池,抽出清亮脑脊液0.1 ml后,从原股静脉置管处抽0.2 ml新鲜血缓慢注入枕大池,注射完后留针5 min,拔针后用医用耳脑胶封闭针眼,缝合切口。
青霉素腹腔注射抗炎,头低位放置30 min。
术后24 h再次以同样的方法注射0.2 ml股静脉血。
生理盐水组操作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但两次注射均以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
1.3.2 取材:腹腔麻醉下灌注固定,室温下保存30 min后断头仔细咬除颅骨取出硬膜及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