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学习过程:强调意义学习
•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 时, 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 意义学习 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 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 中, 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 自 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 提出自己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学 习进程; 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 罗杰斯还用“自发 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 (1) 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 的。(2) 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 3) 它产生学生不同的 行为和态度。(4) 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 评价。
四
评价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摒弃传统的“ 教师中心论”,实行“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 2 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 转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完整的人”); • 3 从仅仅重视教学的结果, 转为偏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 4 从教师的绝对权威的传授转为师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 • 5 从评价模式的单一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学生的自主 评价)。
•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具体为: 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坚信任何学习者都有适应学习的基 本需要;必须坚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是能够发展自己的 潜能,并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必须以学习者作为活 动及全过程的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 价值观;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创造一种情 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一 人物简介、生平及主要著作
•
浅谈国外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浅谈国外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陈天才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大菉镇中心小学 (广西防城港市 538026)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提升。
美国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以此来强化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英国则主要是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教育中心,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度;而法国则是将母语教育作为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
各个国家的教育中心存在不同,那么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如果仅仅从其课堂教育重心来看,我国以及国外的教育差距还是存在的。
下面,本文就国外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做出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国外学生;课前预习工作;自主学习能力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其对于学生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强大的人才供给,以此来确保自身意识形态完整,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
国外学生与国内学生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其教育水平以及教学模式更加先进,因此学生的学习工作也更加轻松高效,国外学校普遍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过程,而并非是在课程之中,其先进的教育条件以及跳跃式的教学手段使得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力。
本文主要基于英国、美国以及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简单探讨了外国学生的课前预习模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作用。
1 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的美国——美国学校下的学生预习方法美国作为位列于世界顶端的发达国家,其教育水平极高,主要教育手段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意识,以深化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核心要素,这一内容贯穿于美国的教育体系之中,不管是课堂教育还是亦或是课下教育都深深围绕这一观念。
在美国教育体系下,很少会出现“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一般采用的教学手段都是学生自主讨论。
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就极为重要,如果学生的预习工作出现问题,那么其后续学习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学生必须花费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这是保证其后续学习有所依托的前提条件。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美国学校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是总的来说,美国学校教育其实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自由。
虽然美国国内媒体对美国教育体系给予了高度的称赞,但在教学质量上,美国与中、日等国家的教育都有所不如。
首先,美国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全面素质教育”,除了学科知识以外,美国的学校还会在其他方面进行培养,比如本科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要求,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成功,更是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美国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老师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指导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美国,老师的职责也包括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技巧的培养。
美国学校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再次,美国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
美国学校认为道德品质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而在中国,学校教育很少涉及到德育的内容,更多地是以纯知识传授为目的,这也是我们在批判中国教育制度时所提到的致命弱点。
此外,美国学校教育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学科,也需要注重至关重要的技能:协作、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国际视野等。
美国学校教育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通过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考核体系。
而这样的考核体系也使得学生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给予学生极大信心的原因。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道德品质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形式。
与中国学校教育相比,美国学校教育更为注重学生发展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这也是导致美国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美国教育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大学的学生成长服务及启示

定等 内容 的教学安排在上课第一天就发给学生 , 并 录人学校 的教学资源库 , 在学校 网页上公 开 , 为 成 学 生学 习 的指南 。这让 学生对 所 学 习的课 程有 一个 大概的了解 , 并进一步强化 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的 观念 , 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 真 听取 学生 反馈 的意见 。美 国高 校把 学 3认 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 通过发挥学生 的作用 , 对教师 教 学 效果 进 行 评 议 , 馈 评 议 结 果 , 反 以此 来 评 估 教 师的教学质量 , 改进教学工作 , 为学生学业进步服 务或提供帮助。如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每学期都 要组织学生对老师的两 门课进行评估 , 评估 的项 目 有: 是否提供 了准确 、 清晰的信息 ; 提供 的作业和课 堂活 动对 理 解专 业 是否 有 帮 助 ; 否充 分 准 备 了 每 是 堂课 ; 你 了解 职业 、 业 是否 有 帮 助 ; 对 行 课业 是 否 有 助 于 提 高 你 的 思 考 能 力 ; 提 出 问题 、 决 问题 在 解 上是否适合 ;办公时间是否在办公 方面 的服务 、 ( ) 1 重视 大 学生 道德 教 育 和培 养 。培养 有 独 立
思考 的公 民, 提高社会责任心 的公 民, 培养 学生的 职业 能力是 美 国高校 的三 项基 本任 务 。据 加卅I1 #立 大学长滩分校王俊教授介绍 : 国高校设有 “ 民 美 公 责任” “ 国宪法” 、美 课程 , 是必修课 , 不及格不能毕
校要 求相统 一 等方 面构 建我 国高校 学生成 才服务 体 系。 关键 词 : 国大学 ; 才服务 ; 美 成 借鉴 启 示
一
、
美 国大 学全程 化 、 全员化 的 学生成 才服 务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校园建筑的差异。
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
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
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
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
②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
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
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
这种敞开的建筑布局与中国的院墙文化相反,体现了美国人对外开放、内部封闭的居住文化心理。
“教”与“学”的差异。
中国大学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上教师只是把提前备好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全盘而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依然以提问、背诵、作业为主,学生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差。
另外,大学生学术能力也比较差。
可以说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了一群考试的“高手”,而非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
美国高等教育非常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极具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念。
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空间,如通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等。
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平等,上课气氛自由轻松,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而且学生的任何发言都会受到鼓励。
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个案讨论、小型辩论赛、论文中期发表报告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中美教育在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中美教育差异,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某高中交换学习一年。
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他在美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二、中美教育差异案例1. 课程设置在中国,高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需参加高考,课程内容较为固定。
而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小明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案例一:中国高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辅。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而在美国,课程设置更为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案例二: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辩论等。
小明在美国选修了编程课程,发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而在中国,这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小明在美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案例一:在中国,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完成大量的习题。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明在美国课堂上,经常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案例二: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很少主动提问,而在美国,他学会了质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评价体系在中国,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在美国,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等。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四种教学方法一、LBL 教学法LBL 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 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 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
是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
其基本做法、相关条件要求、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教案讲稿要求、备课预讲试讲做法等,都有成熟的定型的范式。
(一) LBL 教学法的优点1. 节省教学资源。
LBL 教学法采取大班教学, 通常是一名教师, 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这有效地节省了教学人力资源, 符合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情况。
2. 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LBL 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 使教师可以对教授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 既能准确、快速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低。
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其授课质量、课堂气氛等主要靠教师个人把握,因此,教师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所授知识深入浅出,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4. 现代技术丰富了LBL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数院校早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板书, 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 互联网又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病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授课时可以图文并茂,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LBL 教学法的缺限1.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讲课中注重知识量的传播,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 有人称其为“灌输式” 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转换来的。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
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
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培养质疑能力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到自主汲取知识的技能,有思辨的想法,从而能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其来说才是更好的教育。
学习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时间、课程进度、课程考试统一进行,填鸭式向学生灌输死板而枯燥的知识,造成学生只会呆板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 在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基础。 • 因此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程大纲的设计 ,或学生学习测评都遵循这一原则。
学生学习测评方式
• 比如,课程考试:笔者的经历,大四课 程:考试的时间,方式的个性化。 • 课程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小组报告,闭 卷考试,开卷考试,或课堂答辩等形形 式。
建构知识观
大多数美国教师会认为: ---现实是认知者头脑的反映。知识是学习者根据 自己先前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所决定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 ---教育应该创造一个环境使每个人积极地参与并 根据他们个人对世界的理解。 ---积极地参与可以激活学习者头脑中的不活跃的 知识(inert knowledge)(个体知识:事实知识,智 慧知识和非活跃知识) ---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同化或顺应新的学习。
•
• AAS 4530 - [Twentieth Century Women Writers of Color in the Americas] • AAS 4550 - Race and the University • AAS 4790 - Ethnic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 AAS 4950 - Independent Study • AAS 4970 - [Jim Crow and Exclusion-Era America] • AAS 7479 - Ethnic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 交流的形式: ---非语言符号交流:微笑、点头、皱眉、 耸肩、手势或做怪相等。 ---语言符号交流。 • 单向交流:---通常是权威性的。 • 双向交流:平等地位. (我拿钱买教育) ---也受参与者年龄、性别、地位的影响。
大纲设计与新课程的开设
• 在美国的大学中,新课程一般是在前一 学年编入课程目录,教师要开始新课要 提前一年提出申请。然后向全校学生开 放,在第二年,看学生先课情况,决定 新课程开还是不开,一般要有10人选课, 才能开一门新课。无论是一年级的本科 课程还是四年级的毕业班课程都是如此。 • 比如笔者的经历。
课堂讨论与课程
• 在面对有经验的学生,教师要时刻保持 开放的形态,接受学生的质疑,并提出 学生可以接受的观点或指导,在美国大 学的课堂中讨论是常态,
课堂教学与教材
• 个性化教学:任何一门课都没有统一规 定的教材。课程教材与阅读的内容多根 据教师的个体知识结构和个体教师认为 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而定的, 教师享有 充分的教学自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在学期末, 学校统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该项调查 是教务部门统一进行,并要求老师回避, • 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态度,形式,课程阅 读的量,教师的知识面,和课堂讨论等 多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评价的使用
• 在假期或新学期开始,授课教师会受到 教务部门发来的评价表。 • 如果问题严重,教师要认真反思。 • 评估结果进入教师晋升记录。
知识观不同,教学方法不同
•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被动学习 •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 • 谈谈你学习过程认为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 , 你应该如何做? ---两者各有所长。 ---但教师作为传授者和引导者,其角色是不同的,学生 作为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学习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大课的课堂环境
桌椅的摆放的随意性:见图。
课堂教学环境(小课堂)
桌椅可移动的课堂
美国的学生特征与课堂教学
• • • • • 大学生的年龄之间的差异。 学生社会经验丰富。 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性。 独立性强,很少能接受教师一言堂。 在社区学院,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有 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在职读书,即使在本 科阶段。 • 在研究型大学中,许多学生也是每周工 作20小时。
大纲设计与课程要求
• 2003年,本人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讲学时, 亲历了该大学本科教学的课程设计: • 课程大纲包括的内容:课堂教学模式, 每一节课的内容,阅读文献,要解决的 问题,课程要求和课程给成绩的方式. • 一般情况下,上课40%,课堂讨论20%, 课程论文或考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绩40% 或60%。
课堂教学环境大课堂 (汪琼)
康奈尔大学亚洲美国研究为例: AAS—Asian American Studies
• • • • • • AAS 110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Studies AAS 2010 - Race, Gender, and the Internet • AAS 2041 - [Asian American Communities] • AAS 2100 - South Asian Diaspora • AAS 213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History AAS 262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 • AAS 3030 - Asians in the America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AAS 3470 - [Asian American Women's History] • AAS 4310 - Mind, Self, and Emotion •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马万华
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hma@
自我介绍
• 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富布莱特新世纪学 者,从事全球高等教育发趋势研究。 • 在多所美国大学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 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夏 威夷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佛芒特大学 ,匹斯堡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等。 • 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美国高等教育治理 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有深入的研 究。
教师要终生学习
谢谢大家
系统分类与课堂教学
•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课堂教学的共性与 差异:研究型大学,(美国顶尖的私立 和公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因学生的年 级而异 (培养领袖人才) • 教学研究型大学 (多为州立高等教育系 统),以职业教育为主,实践性知识) • 四年制的教学型大学 (多为私立的) • 社区学院 (有高中后四年制的,也有高 中后两年制的)多为公立。
• 不同类型的大学,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 同,课题教学模式也不同。比如,本人 参观过的密西根社区学院(网络教学是 该学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四年制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 多采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种类及特点
• 课堂教学模式: • 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制)。某些基础 课程(包括演讲课)仍采取教师讲解为主的所谓“满堂 灌”形式。大课堂,课后小组讨论。 •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开放型课堂,是指在课 堂中学生是主体对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seminar), 教师多以一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思想为基础。
学生成长与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 入学的第一年,多为基础理论课。美国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 ,但是知识基础差,因此一年级的教学 多采取传统的讲授式,辅以课后讨论, 比如,笔者在康奈尔大学上过的“普通 心理学”就是一个有2000多人的大课。 • 但是为了使学生学的好,该课又分成25 人的小班,小班由助教指导。授课方式 是教授每周讲一次,3小时,助教每周与 25人学习小组见一次面,2小时辅导。
美国的教师们会认为:
• 注重知识的建构(construction),而不是重建 (reconstruction) • 强调情景依赖式(context-dependent)的知识建构。 • 现实是复杂的,应多视角的展示现实(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of reality) • 向学生提供真实地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 支持学习中的合作而不是竞争 •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美国教师知识观与课堂教学
**
从认识论的角度:什么是知识?
(我们都认为我们知道什么是知识,实际上不一定,因为理解是个人的)
客观知识与建构知识 (比如) ---客观知识: 客观世界是真实的,有结构的,并能够以模式化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 ---知识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存在于人的认识之外。 ---学习者的任务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并试图获得对客观世界的共同理解。
课堂教学模式 (续)
• 案例教学模式(case study):演示与讨论:案例教学 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目前,在大学课堂教学中 广泛获得采纳。 • 模拟教学模式:模拟课堂,比如表演专业,和法学专 业。 • 实践教学模式:美国大学重视学生的实践,强调课堂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以下主要表现形式: 课堂实验、独立项目研究。 • 网络教学模式:网络互动。
课程目录与课堂教学
• 在美国的大学中,大学课程目录都是全 校统一编码。课程难度通过编码体现。 比如,大一的课程为1000号,大四的课 程为4000号。硕博课程为5000号以上, 8000号为硕士论文写作,9000号以上为 博士论文写作,也称作独立学习( independent study)1000号为大学课,而 独立学习是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一对一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