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教育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美国学校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是总的来说,美国学校教育其实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自由。
虽然美国国内媒体对美国教育体系给予了高度的称赞,但在教学质量上,美国与中、日等国家的教育都有所不如。
首先,美国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全面素质教育”,除了学科知识以外,美国的学校还会在其他方面进行培养,比如本科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要求,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成功,更是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美国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老师并不是单纯的课堂指导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在美国,老师的职责也包括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技巧的培养。
美国学校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再次,美国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
美国学校认为道德品质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方面的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而在中国,学校教育很少涉及到德育的内容,更多地是以纯知识传授为目的,这也是我们在批判中国教育制度时所提到的致命弱点。
此外,美国学校教育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学科,也需要注重至关重要的技能:协作、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国际视野等。
美国学校教育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通过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考核体系。
而这样的考核体系也使得学生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给予学生极大信心的原因。
总之,美国学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道德品质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形式。
与中国学校教育相比,美国学校教育更为注重学生发展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这也是导致美国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美国教育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大学的学生成长服务及启示

定等 内容 的教学安排在上课第一天就发给学生 , 并 录人学校 的教学资源库 , 在学校 网页上公 开 , 为 成 学 生学 习 的指南 。这让 学生对 所 学 习的课 程有 一个 大概的了解 , 并进一步强化 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的 观念 , 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 真 听取 学生 反馈 的意见 。美 国高 校把 学 3认 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 通过发挥学生 的作用 , 对教师 教 学 效果 进 行 评 议 , 馈 评 议 结 果 , 反 以此 来 评 估 教 师的教学质量 , 改进教学工作 , 为学生学业进步服 务或提供帮助。如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每学期都 要组织学生对老师的两 门课进行评估 , 评估 的项 目 有: 是否提供 了准确 、 清晰的信息 ; 提供 的作业和课 堂活 动对 理 解专 业 是否 有 帮 助 ; 否充 分 准 备 了 每 是 堂课 ; 你 了解 职业 、 业 是否 有 帮 助 ; 对 行 课业 是 否 有 助 于 提 高 你 的 思 考 能 力 ; 提 出 问题 、 决 问题 在 解 上是否适合 ;办公时间是否在办公 方面 的服务 、 ( ) 1 重视 大 学生 道德 教 育 和培 养 。培养 有 独 立
思考 的公 民, 提高社会责任心 的公 民, 培养 学生的 职业 能力是 美 国高校 的三 项基 本任 务 。据 加卅I1 #立 大学长滩分校王俊教授介绍 : 国高校设有 “ 民 美 公 责任” “ 国宪法” 、美 课程 , 是必修课 , 不及格不能毕
校要 求相统 一 等方 面构 建我 国高校 学生成 才服务 体 系。 关键 词 : 国大学 ; 才服务 ; 美 成 借鉴 启 示
一
、
美 国大 学全程 化 、 全员化 的 学生成 才服 务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

美国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话题,因为美国教育对全世界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制度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校和教育制度美国学校教育基本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小学(Elementary School),中学(Middle School)和高中(High School)。
教育制度以州为单位,不同州的教育标准和学科设置可能不同,但大体上都是相似的。
在美国,学生从小学一直学到高中毕业,约12年的学制,因此,美国教育非常重视持续教育。
很多大学都设有2025教育计划(2025 Initiative)来鼓励大专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二:教学方法美国学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全民教育哲学发展(Progressive Education)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指导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理念。
举个例子,老师会鼓励学生课后做些“研究”,然后就课本内容展开辩论,决定要不要让优秀的学生跳年级的问题。
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尤其是中小学。
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种活动和竞赛,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和竞争的气氛,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课程设置美国学校的教育改革历来都是非常激进的,因此,美国学校的课程设计和设置都是非常灵活和自由的。
举个例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选修广泛建筑学、法律或者电影艺术等,从而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然而,在科学、数学和历史等课程方面,州教育部门还是会制定一些固定教材,考试内容也是比较规范化的。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不至于因为课程设置自由度太高而导致教育混乱和水平不均衡。
中美教育差异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中美教育在制度、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中美教育差异,并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某高中交换学习一年。
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以下是他在美国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
二、中美教育差异案例1. 课程设置在中国,高中课程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需参加高考,课程内容较为固定。
而美国高中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小明在美国学习期间,发现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案例一:中国高中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辅。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而在美国,课程设置更为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案例二:美国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如编程、机器人、辩论等。
小明在美国选修了编程课程,发现这门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实践。
而在中国,这类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2. 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美国,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小明在美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案例一:在中国,教师讲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完成大量的习题。
而在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明在美国课堂上,经常与同学进行激烈的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案例二:美国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小明在国内学习时,很少主动提问,而在美国,他学会了质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3. 评价体系在中国,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而在美国,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等。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转换来的。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
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
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培养质疑能力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到自主汲取知识的技能,有思辨的想法,从而能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其来说才是更好的教育。
学习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时间、课程进度、课程考试统一进行,填鸭式向学生灌输死板而枯燥的知识,造成学生只会呆板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名词解释高瞻课程

名词解释高瞻课程篇一:高瞻课程 (High Scope) 是一种旨在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和社交发展的一系列课程,由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开发,旨在为 2-8 岁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
高瞻课程采用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如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并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高瞻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高瞻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学习,并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通过高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如沟通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瞻课程是一种旨在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和社交发展的一系列课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学习,并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篇二:高瞻课程 (HighScope) 是一种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早期教育课程。
该课程成立于 1972 年,由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开发而成,旨在为2 岁至 7 岁的儿童提供早期教育课程。
高瞻课程强调儿童发展的全面性,注重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包括认知、社交情感、身体和创造性等方面。
该课程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教育方法,包括游戏、探究、互动、反思等,旨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信心。
高瞻课程的特点包括:1. 综合性:高瞻课程注重儿童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还注重儿童的身体、社交情感、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2. 探究性:高瞻课程鼓励儿童通过探究来学习,儿童在课程中会主动探索、实验、反思,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
3. 互动性:高瞻课程注重儿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儿童在互动中学习、交流、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4. 创新性:高瞻课程注重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课程中通过各种创意游戏、探究活动等,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国不同学校教育方式

美国不同学校教育方式美国教育系统是世界上最发达和多样化的教育系统之一。
尽管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但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
以下展示美国不同学校教育方式的几个特点和优点。
小学教育在美国小学教育中,教育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
视野开阔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也是教育的两个核心目标。
小学学生通常上课时间比较短,一周只有五天。
每天的课程大致包括阅读、数学、科学、社会研究、艺术和体育活动。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技能,以此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小学生通常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在课堂外投入大量的时间。
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教育在美国初中教育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出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教育包括数学、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学、艺术和体育活动。
初中学生通常需要在每个学期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包括科目的测试和项目作业。
与小学不同,初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考试和对课程进度的跟踪。
获得好成绩往往需要他们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
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是教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他们在高中和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更容易适应新的学术要求。
高中教育在美国高中教育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准备就业或进入大学。
高中学生需要每天上八个小时的课,包括语言艺术、数学、社会学、科学、法律、政治、语言学和其他选修课程。
高中学习更加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生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解决课程和项目作业。
高中学生通常需要参加学术竞赛、夏令营和社区服务项目,以增强自己在其他领域的能力。
大学教育在许多国家,大学教育是一项为少数特定年龄群体服务的知识学问。
在美国,大学教育是一个向所有年龄的个人开放的各种学科的知识集合。
美国的大学教育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上大学,但大学教育却是很多人成才的必要途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渊源、框架体系及教师角色

一、理论渊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指导和引导整个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思想之一。
基础教育方面,自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7世纪初提出班级授课制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萌芽并逐渐起到主导作用,而赫尔巴特的“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基础,从“三中心”的内容可以看到,其核心是教师,要通过教师将课堂、教材等联系起来。
高等教育方面,古典大学以及教学型、应用型大学中,都强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加之盛行于一定时期的教授治校等理念的出现,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以教师为中心”也是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更新,从基础教育领域看,美国哲学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但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教育理念,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时,在大会报告和专题演讲中,首次提出教育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与会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被称为教育史上著名的“罗杰斯挑战”。
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教育究竟应该以谁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渊源、框架体系及教师角色惠霞(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观的转变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
梳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渊源,能够准确勾勒出这一理念的构成要件,即学习主动性、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主要构成要素,而明晰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知识观
大多数美国教师会认为: ---现实是认知者头脑的反映。知识是学习者根据
自己先前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所决定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 ---教育应该创造一个环境使每个人积极地参与并
根据他们个人对世界的理解。 ---积极地参与可以激活学习者头脑中的不活跃的
课堂教学模式 (续)
• 案例教学模式(case study):演示与讨论:案例教学 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目前,在大学课堂教学中 广泛获得采纳。
• 模拟教学模式:模拟课堂,比如表演专业,和法学专 业。
• 实践教学模式:美国大学重视学生的实践,强调课堂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有以下主要表现形式: 课堂实验、独立项目研究。
• 网络教学模式:网络互动。
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 在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基础。
• 因此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程大纲的设计 ,或学生学习测评都遵循这一原则。
学生学习测评方式
• 比如,课程考试:笔者的经历,大四课 程:考试的时间,方式的个性化。
• 但是为了使学生学的好,该课又分成25 人的小班,小班由助教指导。授课方式 是教授每周讲一次,3小时,助教每周与 25人学习小组见一次面,2小时辅导。
课程目录与课堂教学
• 在美国的大学中,大学课程目录都是全 校统一编码。课程难度通过编码体现。 比如,大一的课程为1000号,大四的课 程为4000号。硕博课程为5000号以上, 8000号为硕士论文写作,9000号以上为 博士论文写作,也称作独立学习( independent study)1000号为大学课,而 独立学习是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一对一指 导。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美 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自我介绍
• 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富布莱特新世纪学 者,从事全球高等教育发趋势研究。
• 在多所美国大学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 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夏 威夷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佛芒特大学 ,匹斯堡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等。
• 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美国高等教育治理 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有深入的研 究。
美国教师知识观与课堂教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什么是知识?
(我们都认为我们知道什么是知识,实际上不一定,因为理解是个人的)
客观知识与建构知识 (比如) ---客观知识:
客观世界是真实的,有结构的,并能够以模式化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 ---知识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存在于人的认识之外。 ---学习者的任务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并试图获得对客观世界的共同理解。
康奈尔大学亚洲美国研究为例: AAS—Asian American Studies
• AAS 110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Studies • • AAS 2010 - Race, Gender, and the Internet • • AAS 2041 - [Asian American Communities] • • AAS 2100 - South Asian Diaspora • • AAS 213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History • • AAS 2620 -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 • AAS 3030 - Asians in the Americas: A Comparative
• 课程考试方式的多样性: 小组报告,闭 卷考试,开卷考试,或课堂答辩等形形 式。
学生成长与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 入学的第一年,多为基础理论课。美国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 ,但是知识基础差,因此一年级的教学 多采取传统的讲授式,辅以课后讨论, 比如,笔者在康奈尔大学上过的“普通 心理学”就是一个有2000多人的大课。
• AAS 4550 - Race and the Uni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sity
• AAS 4790 - Ethnic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 AAS 4950 - Independent Study • AAS 4970 - [Jim Crow and Exclusion-Era America] • AAS 7479 - Ethnic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Perspective • AAS 3470 - [Asian American Women's History] • AAS 4310 - Mind, Self, and Emotion
• AAS 4530 - [Twentieth Century Women Writers of Color in the Americas]
中后两年制的)多为公立。
• 不同类型的大学,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 同,课题教学模式也不同。比如,本人 参观过的密西根社区学院(网络教学是 该学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四年制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 多采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种类及特点
• 课堂教学模式: • 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制)。某些基础
系统分类与课堂教学
•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课堂教学的共性与 差异:研究型大学,(美国顶尖的私立 和公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因学生的年 级而异 (培养领袖人才)
• 教学研究型大学 (多为州立高等教育系 统),以职业教育为主,实践性知识)
• 四年制的教学型大学 (多为私立的) • 社区学院 (有高中后四年制的,也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