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内容导读:【别名异名】釜下土(《肘后方》),灶心土(《本草纲目》),灶中黄土(《金匮要略》)。

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及氧化铁等,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

【拉丁用名】Terra Flava Usta.【别名异名】釜下土(《肘后方》),灶心土(《本草纲目》),灶中黄土(《金匮要略》)。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及氧化铁等,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

药理作用1.止呕:本品内服后对胃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而达止呕作用。

2.收敛止血:本品外用撤布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

具收敛止血作用。

加工炮制取原材料,去除焦黑部分及杂质。

性味归经【性味】辛,微温。

入脾、胃、肝三经。

功效主治1.温中止血:伏龙肝性温,入脾经,可以温脾阳,而散虚寒。

脾居中焦,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五脏六腑之血,全依靠脾的统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

”若患病日久,素体虚弱,内伤脾阳,或由暴伐脾阳,使脾阳不足,阳虚而生寒,呈虚寒之证,脾不摄血,血液溢出,而出现吐血、衄血、尿血、大便下血,以及崩漏带下,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不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证。

《血证论。

便血》云:“此症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

”而本品湿脾阳,散虚寒,脾阳得温,其统摄之权可复,诸血可止,为温中止血之良药。

《名医别录》说:“伏龙肝味辛,微温。

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医圣仲景以本药为君,制以黄土汤,治“下血,先便后血”,意在用伏龙肝之温脾阳之功,治脾阳不足之虚寒出血之证,使脾有所摄,血有所留。

故伏龙肝对于四肢不温,血色黯淡,便血者为先便后血等为特点的中焦脾阳不足的虚寒之证出血,用之皆有效,温补脾阳而止血。

2.和胃止呕:本品辛散温补,入脾、胃经,脾胃居中焦,相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升则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降可使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因过食生冷,用药过寒,以及久病失养,或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所致,中阳不振,脾胃不足,升降失调,而出现的饮食不节则易呕吐,或劳倦困惫后,作眩晕呕吐;或妊娠之后,冲脉气盛,以及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等,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浊阴不降,而致呕吐之证。

伏龙肝散_医统卷八十五_方剂树

伏龙肝散_医统卷八十五_方剂树

伏龙肝散_医统卷八十五_方剂树
伏龙肝散_医统卷八十五_方剂树 (1)
1.原方 (2)
1.1.组成: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百草霜(即锅底灰)、白芷各等分。

(2)
1.2.功效:产妇横逆,子死腹中。

(2)
1.3.来源:《医统》卷八十五。

(2)
2.利窍催生散 (2)
2.1.加:滑石、甘草 (2)
2.2.组成:白芷1两,滑石2两,伏龙肝1两,甘草1两,百草霜1两。

(2)
2.3.功效:产难胞阻,脉浮数者。

(3)
2.4.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九 (3)
3.催生散 (3)
3.1.加:滑石、甘草 (3)
3.2.组成:白芷、伏龙肝、百草霜、滑石各等分,甘草减半。

(3)
3.3.功效:难产并胞衣不下。

(3)
3.4.来源:《回春》卷六 (3)
1.原方
1.1.组成: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百草霜(即锅底灰)、白芷各等分。

1.2.功效:产妇横逆,子死腹中。

1.3.来源:《医统》卷八十五。

2.利窍催生散
2.1.加:滑石、甘草
2.2.组成:白芷1两,滑石2两,伏龙肝1两,甘草1两,百草霜1两。

2.3.功效:产难胞阻,脉浮数者。

2.4.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九
3.催生散
3.1.加:滑石、甘草
3.2.组成:白芷、伏龙肝、百草霜、滑石各等分,甘草减半。

3.3.功效:难产并胞衣不下。

3.4.来源:《回春》卷六。

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伏龙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

那么,你对伏龙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
伏龙散,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药用价值很丰富的中药方剂吧。

那么,你对伏龙散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吗?它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话,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炭火烧红,水飞,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研末。

人乳调敷。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伏龙肝9克炒黄柏9克上片0.6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主治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赤肿,由头而下,延及全身。

【用法用量】用鸡子清调搽。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通过小编介绍的伏龙散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伏龙散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伏龙散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生活常识分享。

子芩伏龙肝散_鸡峰卷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子芩伏龙肝散_鸡峰卷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子芩伏龙肝散_鸡峰卷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子芩伏龙肝散_鸡峰卷十八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2)1.1.组成:甘草1两,芎1两,伏龙肝1两,子芩、赤芍药。

(2)1.2.功效:血淋。

(2)1.3.来源:《鸡峰》卷十八。

(2)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2.相似度60%:伏龙肝饮 (2)2.1.组成:甘草1两,川芎1两,伏龙肝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3)2.2.原方对照:甘草1两,芎1两,伏龙肝1两,子芩、赤芍药。

(3)2.3.加:川芎、黄芩 (3)2.4.减:芎、子芩 (3)2.5.功效:血淋。

(3)2.6.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3)3.相似度50%:子芩散 (3)3.1.组成:子芩1两,干葛3分,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石膏2两。

(3)3.2.原方对照:甘草1两,芎1两,伏龙肝1两,子芩、赤芍药。

(3)3.3.加:干葛、柴胡、石膏 (3)3.4.减:芎、伏龙肝 (3)3.5.功效:胃实热,口舌干燥,头痛烦躁。

(3)3.6.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3)4.相似度50%:子芩散 (3)4.1.组成:子芩1两,知母3分,女萎3分,黄柏半两(微炙,锉),甘草半两(炙微赤),赤芍药半两。

(3)4.2.原方对照:甘草1两,芎1两,伏龙肝1两,子芩、赤芍药。

(3)4.3.加:知母、女萎、黄柏 (3)4.4.减:芎、伏龙肝 (3)4.5.功效:小儿热痢,腹痛,壮热心烦,不欲饮食,四肢瘦弱。

(4)4.6.来源:《圣惠》卷九十三。

(4)1.原方1.1.组成:甘草1两,芎1两,伏龙肝1两,子芩、赤芍药。

1.2.功效:血淋。

1.3.来源:《鸡峰》卷十八。

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相似度60%:伏龙肝饮2.1.组成:甘草1两,川芎1两,伏龙肝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

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

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

龙肝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母气欲绝。

【用法用量】熟水调下;童便调尤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
【处方】灶心土(经10年以上者)。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壅肿,鼻衄下血,夜啼脐湿,火丹赤游肿,汤火熟油疮等;热甚吐血。

【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法,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频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九
【处方】伏龙肝半两,铅丹半两,牡蛎半两。

【制法】上为散,再同研细。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陈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最后提醒下龙肝散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常识分享。

中药伏龙肝功效与作用

中药伏龙肝功效与作用

中药伏龙肝功效与作用伏龙肝,又称为“柴胡饮”,是一味具有祛瘀、排毒、解毒功效的中药。

它主要由伏龙草、赤芍、当归、赤芦草、木瓜草、白术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经过科学研究证实,伏龙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调理人体肝脏功能、改善疾病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一、祛瘀作用伏龙肝具有很强的祛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痛经等都与血瘀有关。

伏龙肝中的伏龙草和木瓜草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消除瘀血,改善相关症状。

此外,伏龙草还具有溶解血栓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排毒作用伏龙肝具有良好的排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毒素,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承担着清除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的重要任务。

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摄入过多的毒素和化学物质,肝脏容易受到损伤。

伏龙肝中的赤芍、柴胡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加速毒素的代谢和排出,从而清除体内的毒素。

三、解毒作用伏龙肝具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有关。

伏龙肝中的当归、木瓜草等草药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复制,加强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调理肝脏功能伏龙肝具有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达到保护肝脏、预防肝病的目的。

长期生活在高压力和不良饮食习惯下,肝脏容易受到损伤,导致肝脏功能减弱。

伏龙肝中的白术具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可以调整肝脏的功能状态,增加肝脏的抵抗力,提高肝脏对各种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

五、改善疾病症状伏龙肝具有显著的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可以减轻疼痛、消肿、止血等症状。

伏龙肝中的赤芦草和木瓜草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伏龙肝中的当归具有补血止血的作用,可以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砖治百病

砖治百病

砖治百病1砖治百病师父前几年在城市里面的山上居住,住的房子是自己盖的,都是就地取材。

很多原因导致经常搬家,搬一次就要重新盖房子。

能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也不心疼,说不定哪天师父又从垃圾堆里捡来了。

那年暑假住到山上,恰巧赶上师父移灶,师父专门交代把里面的灶心土抠出来用。

我吃过午饭就过去拆灶台。

一个小小的灶台,能拆出很多药材。

老式灶台图片/来自网络先把师父放在灶台上微火熏烤了几个月的皂角收走,这种皂角香酥甘脆,没有了原本的烈性,用来合制内服的丸散最好了。

师父那里做饭全是从山里面捡来的柴火,园林局有时候防止过高的树木影响碰到高压线而砍到碗口粗细甚至更粗的树,师父都想办法弄到家中劈碎,当然这些活全是我们做的。

柴火烧完后剩下的炉底灰,不是难得之物,有时候也少不了它,但不用专门收集,随时都能掏出来。

釜脐墨图片/来自网络锅底经长年的烧烤,上面也生了很多黑灰,这个叫釜脐墨,需要用硬东西抢掉。

这个釜脐墨跟百草霜其实不是一回事。

百草霜也是烟灰所结,长得像黑棉絮,极其轻,微风就会吹走,故而名霜。

而锅底粘的色黑质重,故名为墨。

百草霜一般多长在烟囱内,长久了就会堵塞烟囱。

农家碰到灶中柴火不旺或者烟气倒灌的时候,就知道烟囱堵了,要疏通一下。

这个疏通也不用拆烟囱,搞点水灌进去就行了,一瓢水就可以把百草霜压出一条烟道。

灶心土图片/来自网络除了这几样药之外,还有一样,碰到了一定要收起来,就是灶心土。

老祖宗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厨房有灶王爷管着,炉灶也有专门的神仙,叫伏龙,因此灶心土也叫伏龙肝。

这种土经过烈火多年的锻炼,颜色变得焦黄中微微带有红色。

灶心土图片/来自网络更有烧了十多年的灶台中拆出来的灶心土,变成紫瓷之质,更是上品,只有在老房子里才能找到。

在师父那里学艺的时候,只要是药,不管是刚采的还是加工好的,还有制作出来的膏丹丸散,几乎都要亲自尝试。

刚抠出来的灶心土岂能放过,于是就咬了一口。

这个土吃到嘴里面是香的,跟烤地瓜烤馒头烤肉等等的那种火香味是一样的,不像一般的泥巴都是一股子土腥味。

伏龙肝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功效与作用伏龙肝是一种中药材,也称为地龙、薯蓣,并有“天地涯垂慈母”的美称。

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不仅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伏龙肝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伏龙肝可以活血,排除体内的瘀血,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因为伏龙肝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消散,从而改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此外,伏龙肝还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其次,伏龙肝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中医认为,伏龙肝可以滋养阴血,补益肾脏。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伏龙肝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比如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改善肾脏问题,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伏龙肝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功效。

中医认为,伏龙肝中的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的症状和扩散。

同时,伏龙肝还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受损。

这对长期使用计算机、电视以及生活中接触辐射较多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此外,伏龙肝还有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伏龙肝中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受伤部位的康复。

因此,使用伏龙肝可以加快创口愈合,修复烧伤、糜烂、溃疡等皮肤损伤,并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除此之外,伏龙肝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此外,伏龙肝还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等。

然而,伏龙肝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首先,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伏龙肝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影响。

其次,不能过量使用伏龙肝,以免引起不适或中毒。

最后,对伏龙肝过敏或有慢性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伏龙肝。

综上所述,伏龙肝具有活血化瘀、滋阴补肾、抗炎抗氧化、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龙肝散的功效与作用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那么大家知道伏龙肝散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干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干姜(炮),各三分;川芎三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枣三个,擘破,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伏龙肝30克生地黄18克芎藭3克桂心9克细辛0.5克白芷干姜芍药吴茱萸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处方】伏龙肝30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石脂30克芎藭22.5克桂心15克当归22.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60克艾叶60克(微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干姜22.5克(炮裂,锉)【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枣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处方】伏龙肝15克白矾(煅过)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生)各7.5克【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如茶点服,吐出涎,立效,未吐,更进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处方】伏龙肝、朱砂、山药、麝香。

【功能主治】客忤惊啼不止。

【用法用量】上为末。

薄荷汤调服。

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灯心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四○一【处方】伏龙肝5升,人参1两,麝香2两,生姜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

【用法用量】以水1大斗煮土,取2升,下药,煎取1升半;更别研伏龙肝1鸡子许,并麝香纳汤中,搅令匀,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处方】芎穷1两,生地黄1分,阿胶8钱(炙),当归1两,续断1分,地榆、刺蓟根1两,伏龙肝7钱,青竹茹8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不止,或结作片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1日5次,不拘时候。

后服补药。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处方】伏龙肝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少小诸种丹毒。

【用法用量】以鸡子白和敷之,日3次。

【摘录】《三因》卷十六【处方】鲫鱼1枚(如大者,腹下开少许,去肠,不去鳞用),头发(约实)1弹子大,伏龙肝1钱,巴豆1枚(去壳)。

【制法】上将头发等3味入在鱼腹中,用甘草1寸塞鱼口内,盛在瓦器中固济,炭火烧红,无烟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小儿头疮不愈者。

【用法用量】油调涂之。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处方】附子1两,续断1两,人参1两,干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伏龙肝2两,赤石脂2两,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断,胞内积有虚冷,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四引《十便良方》【别名】伏龙散棕榈不以多少(烧灰,火燃急以盆盖,阴令火住)、伏龙肝(于锅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烟尽)、屋梁上尘(悬长者,如无,以灶头虚空中者,炒令烟尽,于净地出大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碾和令停,人龙脑、麝香各少许。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久患不愈,肌瘦黄瘁,多困乏力。

【用法用量】伏龙散(《博济》卷四)。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火土之性而生燥,燥则足以培土;梁上尘得土气之飞扬而上升,升则土气不陷而湿不生;棕榈为止涩之用;脑、麝少入,取其能散。

然于久病尪悴之人,恐非补剂不可。

【临床应用】崩漏:一亲戚妇人年45,经年病崩漏不止,面黄肌瘦,发黄枯槁,语言无力,服诸药不效。

延仆诊之,六脉微和。

问服何药,当归、川芎涩血诸品、丹药,服之皆不效。

仆遂合博济方伏龙肝散.兼白矾丸服之,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圣惠》【处方】多年恶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血,泻血,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块如拳大,水2碗,煎1碗,澄清服。

白粥补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处方】伏龙肝1两,蒲黄(炒,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以下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处方】伏龙肝、石燕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研令极细。

【功能主治】催生,下死胎。

主【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当归汤调下。

加鸡子清1个尤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处方】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芎穷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白芷半两,细辛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吐血,心胸气逆,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放温,频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处方】伏龙肝1两,当归1两(锉,微炒),龙骨3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蒲黄3分,艾叶半两(微炒),熟干地黄1两,牛角(角思)半两(炙黄焦),芎穷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处方】伏龙肝1两(细研),麒麟竭半两,棕榈2两(烧灰),地榆1两(锉),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禹余粮2两(烧,醋淬7遍)。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腹脐搯撮疼痛,或时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别名】黄土酒【处方】伏龙肝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语,腰背着床不得。

【用法用量】黄土酒(《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处方】伏龙肝1两,赤石脂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烧为粉),乌贼鱼骨1两(烧灰),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桂心1两,白术1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漏下,或愈或剧,身体羸瘦,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处方】生地黄汁6合,刺蓟汁6合,生麦门冬汁6合,伏龙肝(末)。

【功能主治】妇人鼻衄。

【用法用量】上件药,暖3味汁,调下伏龙肝末1钱。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九【处方】伏龙肝1两,桂心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白芷1两,芎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生干地黄4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别研为末)。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呕血不止,胸膈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入阿胶末1钱,搅匀,每于食后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处方】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青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温温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时气,令子不落。

【用法用量】水调涂脐下,干时易之,疾愈乃止。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处方】伏龙肝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芎穷3分,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艾叶2两(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干姜3分(地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不时,脐腹冷痛,四肢无力,令人黄瘦,口干虚烦不食,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处方】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芎穷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芷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细辛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心烦头闷。

【用法用量】方中阿胶,《普济方》作鹿角胶。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鬼魇不寤。

【用法用量】吹鼻中。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处方】赤伏龙肝。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物不出,上攻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温酒调下。

泻出恶物立止。

【摘录】《济明纲目》卷十一【处方】伏龙肝、赤石脂、余粮、当归、熟地、川断、附子、艾炭、侧柏叶。

【功能主治】崩中。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保胎。

主【用法用量】和井底泥调,敷脐上。

【摘录】《竹林女科》卷二【处方】伏龙肝1两,鳖头骨5钱,百药煎2钱半。

【制法】上药焙,研为末。

【功能主治】阴证脱肛。

【用法用量】方中百药煎,《幼科指掌》作"白芍药"。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处方】伏龙肝末3钱,炒黄柏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鬼火丹。

【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搽。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处方】灶心黄土1钱,雄黄5分,麝少许。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捏作饼子,如钱样。

【功能主治】客忤白虎证。

【用法用量】四围出囟2分,安在自囟门上,取艾作小炷径,炙3壮。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处方】灶心黄土2两(研),鸡子1枚。

【制法】和水少许,调匀。

【功能主治】客忤,惊啼壮热。

【用法用量】涂五心及顶门。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处方】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百草霜(即锅底灰)、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妇横逆,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童便各半调服。

不下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处方】伏龙肝、朱砂、山药、麝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客忤惊啼不止。

【用法用量】薄荷汤调服。

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灯心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四○一【处方】伏龙肝1把,交道中土1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小儿夜啼不止。

【用法用量】水和少许,饮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处方】伏龙肝1两,生干地黄1两,柏叶1两,茜根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1两(炙微赤,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