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

禅悟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生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大部分人一辈子劳劳碌碌都是为了追逐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第二种就是更上一等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它已经超越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贪恋。而是希望能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能够发挥出来,能够在各个领域之中有建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能够留下自己的,但是还有烦恼,还有生死的烦恼。 第三种更上一层楼的灵性生活得解脱。像那些开悟的禅师一样,任何时候都是快乐无忧的。因此,放下回归当下本自具足的智慧就是佛。你不要认为说的那个禅师的境界很难达到,其实我们领悟了禅的智慧,真的肯放下,当下即是。不要因为外部自我而淹没内部自我,要有弹性的生命。 降服自己的心是一切安乐的泉源,不降服自己的心,就会有烦恼和痛苦。 禅悟人生的行为体系呢?遇到任何事情你都要保持欢喜心,为什么?因为起烦恼心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反而让我们失去善行,反而让内心失去了宁静。如果这个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改变他呢?失火了就去救火呀。 我们也必须要能够消除招来苦难的心念,这些苦难和痛苦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都是自招的。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是消除招感苦难的心念,并且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禅的智慧,佛的智慧。 降服自心是一切安乐的泉源,正如《金刚经》所说“三心不可得”,我们能够无忧无惧的活在当下,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

从自己所有的念头解脱出来,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多困住,而不是尝试着去消除他们,这样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欢喜自在。 日本有个铁眼禅师发愿要刻印《大藏经》,经过了十年之久,筹足了资金不巧日本发生了水灾,带来了很多的饥荒。他就把印经的钱全部去救济灾民。第二次他又不屈不挠的筹钱印经,又遭遇了传染病的流行,他又把钱全部用来救助病苦。然后又开始重新筹集资金,经过三次才终于把这部经书印成。所以现在很多日本人还会告诫弟子们说:“铁眼禅师其实是刻了三套大藏经,前两套虽然没有形状,但比第三套更加的殊胜和庄严。 学禅的人要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个“空”并不是漠视人生的一切,而是一种不执著的心。铁眼禅师深知法界平等不二的妙理,如果对人没有真实的慈悲,那么刻印经书也只是流于形式。 禅悟人生的哲理体系就包括了佛性本体论,也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也包含了禅的认识论,也就是无念、无相、无住;也包含了禅的实践论,也就是即心成智、顿悟成佛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树立信仰的内核,他包括了哲理体系、行为体系和目标体系。哲理体系是见地;行为体系是行持;目标体系是果位。

高中语文 人生的三重境界作文素材

人生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

内训师修炼的三重境界

内训师修炼的三重境界 一般而言,企业内训师要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师者”,需要三重境界的修炼。即,企业讲师、企业教练和企业牧师。第一重境界:做一个优秀的企业讲师(Training) 企业讲师训练是企业内训师实现从讲师到牧师跨越的起点 和基础。企业讲师更多的任务是培训(Training),而培训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讲师对学员进行知识、方法等内容的传授与训练,以使学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事)。 因此,企业讲师主要以传递知识,讲授方法和技术为主。一般由公司从业务骨干中选拔培养,讲授自己的专业或专业的相关领域。通常的修炼课程是TTT(Training to trainer),侧重于讲师演讲与呈现技巧、授课方法、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训练。 企业讲师是企业内训师队伍中的核心骨干力量。根据凯洛格内部讲师的胜任能力模型,内部讲师又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 其中,初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侧重于讲师的演讲能力和呈现技巧,以重点讲授知识、技能等类课程为主。如,产品知识、商务礼仪、现场(5S)管理等。 中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则侧重于讲师感染力塑造、课程设计、课程开发与二次开发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以重点讲授企业文化、管理技能、素质训练等类课程为主,并能够对外部

课程或公司标准化课程重新解构后进行二次开发,以内化为更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有效课程。 高级讲师的核心能力要求是讲师的魅力塑造与思维拓展能 力的提升与训练。高级讲师以重点讲授思维拓展、管理方法等类课程为主。更重要的是,能够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带领学员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研讨和训练。 第二重境界:从企业讲师(Training)到企业教练(Coaching)什么是企业教练?何谓“教练技术(Coaching Technology)”? 教练的提法最早由英文Coach翻译过来,Coach在英文里是马车的意思,马车不能告诉当事人去哪里?但当事人可以告诉马车你要去哪里,马车可以协助你到那里。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教练就是通过与学员(被教练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协助学员订立目标,激励学员在工作业绩和日常生活中都力争最佳,将学员优点发挥到高峰,并获得非凡成就,而不是将焦点集中在修改缺点上。教练技术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即,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学员的心态,使对方洞悉自己,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其目的是有效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内部讲师要修炼的第二重境界。 要实现从企业讲师到企业教练的转变,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

秘书的三种境界

秘书的三种境界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成才"三境界"有过这样的描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境说"较好的概括了秘书成长的三个历程,囊括了秘书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境:慎 初涉秘书工作,找准定位是关键。办公室作为全局事务中枢,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协调各方,服务全局,其职能辅助政务,办理业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决定了工作的从属性、辅助性、政治性、全局性和承接性。作为秘书人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要做到"三慎": 一要慎行。一言蔽之,办公室能参谋,却不能"干政"。诚然,参与领导决策前的准备,决策中的服务,决策后的落实是办公室的份内之责,但不请示、不汇报,不经领导同意,擅自处理领导职能的工作,随意扩散领导言论,借领导名义办个人事务等行为是绝不允许的。因此,作为秘书人员,一定要找准角色定位,做到参谋不决策,分忧不分权,自尊不自大,到位不越位。 二要慎思。精虑无失,深谋无虞。办公室工作同样如此,作为秘书人员,应结合工作实际,充分领会办公室工作的精髓和要领: "同磁共振、谋大办小、合纵连横","同磁共振",即办公室秘书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绝对服从领导的安排,有大局意识,有参谋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全局,与领导同频共振,谋发展之策,求务实之效。"谋大办小"即谋全局,出大策,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脚踏实地,于平凡中孕育伟大,于朴实中见证神奇。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综合协调是"合纵连横"的宗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沟通协调,获取处理多方信息,保畅达,抓督查,辅助决策的最终落实。 三要慎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因在领导身边工作而目中无人、盛气凌人,无论在人前人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谦虚谨慎,务实低调,洁身端行,耐得住生活上的清苦,顶得住金钱上的诱惑,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吃得起苦,慎权、慎欲、慎微,进而真正做到慎独。 第二境:炼 办公室工作肩负信息、督查、调研、参谋、协调、服务等多项职能,事务繁多,包罗万象,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是无法做好的。 一要在被动中寻求主动。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从属性和被动性,稍有不慎,容易形成被动应付的局面。但为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往往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在主动服务中体现价值、有所作为。主动服务,宜早,宜少,宜透。宜早主要体现在办文及办会上,力求想在领导之先,谋在领导之前。首先要有"诗堪入画方为妙"的办文能力,公文写作是苦差,也是难事,要做到行云流水,流畅通达,就要动手早,勤动脑,勤于读,勤于写,把公文写作当成必修课,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总结,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会妙笔生花。办会同样如此,会务工作涉及到会前准备、会间调度、会后整理等众多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需要办公室提前介入,保证充裕的准备时间,扎扎实实做好筹备工作。宜少主要表现在参谋作用的发挥上。即提建议宜精不宜多,要提到点子上,参到关键处。宜透,指领会上级意图要透,把握领导意图要准,落实领导决策耍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把得准。 二要在全面中突出重点。首先要突出服务重点,办公室"三服务"宗旨中首要在于为领导服务,为领导服务重点在于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办公室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主要领导的角度,多想事,多办事,办大事,办实事,为领导分忧,

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

知行合一的三种境界(改版) 知行合一这个词语在很多语境里经常地被说到或提起,可人们在生活中,事业中要把“知行合一”落地却望而生畏。究其原因是因为要想做到太难,这需要对人的三种素质的境界有要求,即一个人的思想、意愿和行为的境界在什么层次上。 第一,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或思想,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改变任何的结果就必须改变和拓宽自己的信念,因为信念才是一个生命的源头,也就是说信念是范畴,而行为及结果是内容,在我们的世界里永远是范畴决定内容,也就是说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比如说我们看不见空气,但它却决定这我们的生命。这意味着人要想取得更大的人生成果就必须提升思想的境界,那就是思维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固化是我们信念的最大障碍,所有的障碍都来自于你以为、你认为、你想等等,这也就是我们传统说的野路子,时代变了,属于时代的英雄也会时代的结束而结束,不要总拿老眼光看待新环境、新问题,我们的思想必须要跟上这个快速发展了时代,否则我们那些可怜的所谓的经验往往会成为的我们的绊脚石。我们的代价来自于已知的世界,而真正的思想是让人进步的,而不是迎合的,让你舒服的往往会害死你,因为所有的学习和成功都是对不舒服的挑战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才能让我们进步,让我们强大。 第二,是一个人意愿的境界。当时中国足球能走上世界杯,时任总教练

的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几乎所有的行为的执行力都取决于态度,我们常说,心理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我们的意愿就是我们的心理对这件事情的渴望程度,这种渴望绝对不是嘴上说的,很多人活着都是活在了嘴上,我想怎样,我将来要怎样,却从来没有为他嘴上说的目标和理想去匹配强烈的百分之百意愿。我们之所以没有行动力,那是因为我们意愿上对目标和理想的渴望只是停留在空想上。当做的时候,我们心里充满了疑惑、恐惧、不安全、害怕,这些负能量都是来自于意愿度不高,或者说目标感不强,或者再难听一点就是根本没有目标。因为只要是人他都会幻想和空想,真正成功的人他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然后自己才做到的。所以大家记住,相信相信的力量,只有相信自己才会生发出强烈的意愿,有了百分之百的意愿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方法和工具,才会全力以赴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所以,看看你的意愿在什么层次上,这也就是一个人只有定层次之后,才能成为什么层次的人,如果说你现在想成功,那么你必须匹配成功人士的思想及意愿, 第三,是行为即行动的境界。在谈到行动境界的时候,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看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满马云先生说过,一流的方案、三流的执行等于三流的方案。三流的方案、一流的执行等于一流的方案。所以大家全力以赴的同时行动必须要高效,高效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与目标有关,和目标没关的都是干扰。我们还要提醒自己的是,必须要注意行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心如磐石而行如流水。心不如磐石不能坚定,行不如流水则不能曲达。因为成功永远都不是直达列车,它会有很多挫折,很多困难,而人尽管有百分之百意愿度,做事上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看远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看远就是说凡事要看远。一个人应怀有宽阔的心胸,有长远的目标,不断前进,看万物,穷千里。你看历史上杰出人物,都是怀有宏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为眼前小利斤斤计较,不为眼前小事而牵绊了心情,平淡之心,看远的境界。看远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但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自己的远期目标,不会为一点点小事而计较,影响了前行的心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远,就是说凡事要往远处看,凡事要看远。这样,就会很充实度过每一天,日积月累,就会有进步。 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看透哲学上说,从表象看实质,从现象看本质。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而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独特的眼光。有些人看事情,只看事情的表现,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常常纠结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里,不能自拔。影响了决策,影响了生活的向前。而另外一些人,常常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这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悟性。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常常有过人的才智,过人的智慧。他们往往会成为军事家,外交家,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大事。

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透,比看远更深了一层,但又基于看远这一境界之上。 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这是大智慧。可以将功名利禄置身度外,将世间的所有看淡,人生经过沉淀和历练之后,或许才能到达这一境界。看淡,或金钱,或名利,都抛之度外。这是何等气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数十载,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超然物外。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而这三重境界,是不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呢少年时,看远,有梦想有追求有追求目标。中年时,经历了酸甜苦辣后,更有了看透的智慧。老年时,饱经风霜,看淡了一切。所以,人生有三重境界:看远,看透,看淡。用孔子对人生的总结来参禅,你会觉得思路非常清晰: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而立” 这是人生中一个有担待的阶段,懂得责任,有理想和抱负,却又常常为现实的困难所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这样一种壮志未酬,惆怅和悲壮的思想境界。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四十不惑” 这一人生阶段,已经不再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世间万物已经参透看破,山不再是山,水也不再是水,遥远的梦想已经不再重要,脚踏实地去追求和享受生命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做事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做事情的境界。 做事情的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 用手做事情是指:按规矩做事,按要求做事,按程序做事,只要按部就班,没偏差地执行就好。只有简单的目的:把事情做完,不考虑做事的效果如何;不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即不考虑工作效率、工作效益问题。做事过程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因循守旧,依样画葫芦,机械式地工作;做事结果只求把事情做完而不论做事的快慢、对错、好坏。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可言,所谓“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落后,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样的人生,注定只能平平淡淡,难成大事。 做事情的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 一个人做事情能够用脑想问题、做事情,相对于用手做事情而言算是前进了一大步。用脑做事情能够事前先分析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做得更快?做事过程中,不但要懂得怎样做,还要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能把事情做完,而且能把事情做对。做事的过程中善于用脑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并善于总结处理事情的经验,进而改善做事的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做得对、做得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情的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 人品比产品更重要,专心比专业更重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用心做事情是做事情的最高境界。用心做事讲的是一种:认真做事的态度,工作能积极主动,把工作的过程当成一种享受。用心做事情,才能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用心做事情,追求的不仅是把事情做完,而且要把事情做对,最为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也就是说:用心做事情不但讲究工作效率,更是注重工作效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唯有用心做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真正用心去做,你才会用心去想,不断改进做事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用心做事情,才能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努力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用心做事情,我们才能如古人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不断的检讨自己:哪些做的还不够?哪些做的还不好?哪些做得还不到位?那些想得不够全面?哪方面需要改善?如此我们才能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每天才能有所进步,进而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用心做事情,我们才能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对企业负责。只要用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很多事情做不成,并不是事情难做,而在于我们认不认真去做,努不努力去做,用不用心去做。有道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总而言之,用心做事情要做到:对待企业要有忠心;对待工作要有热心、恒心、专心;对待同事要有爱心。只要我们都用心做事情,企业方可持续、和谐、快速发展。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5人10人喜欢喜欢2012-01-15 06:22:23 马蹄达达(内敛)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三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 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一位通才,不仅跨越古今而成名,也是中西文化而自铸伟 可谓全才,配得上“国学大师”之名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他能横穿词海纵跨年代把先人的词解到如此境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折服和感叹。若非曾经“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又怎能“为伊憔悴”而“衣带渐宽”呢?如非“终不悔”地苦苦追索,又怎能见得“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呢? 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笔者认为,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种境界出处注释: 《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列为"古今成大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第一重境界:“无” 此时的“无”,是真正的“无”,无产阶层,创业者面临的是“一片荒无”的景象,无资金,无订单,无优势,无人气,无管理……就象大多数初涉职场的“草根”,无房,无车,无钱的“三无青年”。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创业初期真是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无限惆怅与感慨。 创业初期,企业在创业初期最大的挑战就是“预防企业倒闭的风险”,根不谈不上管理,也请不起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团队的创建更是难上加难。销售、技术、财务、生产、质量、物流、人事等都由创业者(老板)自己担任,甚至集总经理、基层干部、采购员、业务员、杂工等多种职位于一身,真可谓是“能者多劳,劳而无功,事倍功半”,顾此失彼,压力重重,蹒跚学步,负重前行。 对于一个优秀的创业者来说明,在外在物质真“无”的阶段,优秀的创业者的精神世界是最富有的,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勇于创新的技术,废寝忘食的工作,耐得住寂寞与清贫,远离繁华与喧嚣。 第二重境界:“有” 此时的“有”,是真“有”。经过几年甚至更多长时间的打拼,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如日中天,有订单,有资金,有技术,

有人气,有管理…..总之,当初期盼已久的梦想基本实现。 企业在第二重境界“有”的核心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有些企业表象上看似“有”,实则还是停留在真“无”的第一重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无”的状态: 1、无明确的工作目标; 2、无严谨的工作计划; 3、无系统的运作流程; 4、无具体的管理标准。 工作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绩效指标/KPI指标)。 工作计划:年度经营规划,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日计划(日排程)。 运作流程:企业运营的价值连接流程(输入与输出),运营流程,生产运作流程,质量管控流程,物流体系流程,人力资源模块流程,产品开发流程等等。 管理标准:员工手册,管理规定,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等等。 有管无理:为管理而管理,企业管理流于形式,企业内部资源(人、财、物等)没有有效利用,企业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 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真可谓包罗万象,汗牛充栋,智者见智,仁者见人仁。 有些人认为,管理的越规范,企业就死得更快;还有些人认为,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一直以来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是国际大公司还是国内民营企业,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是服务型企业。在企业界,我们时常通过报刊媒体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宏伟的蓝图、激奋的愿景、庞大的规划、创新的思路最终没能很好地得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出现重大偏差。因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组织执行力。 而做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境界、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直接关乎所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可以讲起到生死攸关的关键作用。因为中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有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价值,其能否很好的领悟领会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意图,并转化和分解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最后有效组织实施达成,就是其执行力强弱好坏的最终表现。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第三,把事情做圆满。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是要求最高。把事情做圆满,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能够基于现实的状况和条件,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锁定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如同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国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50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一不恐惧、二不怯战,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长矛猛刺,把长矛都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把佩剑都砍断了,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最后斯巴达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唤醒了世人,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王石称“万科要成

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2012-12-20 11:54: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写作知识|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考作文的三种思想境界 从具体要求来看,高考作文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但如果就思想水平而言,高考作文应有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是上阶:把准题意。读懂题目,看清要求,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进而吃准题目,准确理解题意,即进入第一境界。如果是雾里看花,看不真切;迷迷糊糊,糊里糊涂;看不透题目,吃不准 题意,那就说明没有进入第一境界。 比如下列高考作文模拟题:初生牛犊不畏虎,可成年牛却怕虎,为什么会这样?是否必然这样?不怕虎与怕虎孰好孰坏?涉世的深浅与勇气究竟是什么关系?请以“涉世深浅与勇气有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于这样一个文题,如果光谈涉世,或光谈勇气,就是不谈涉世与勇气,不谈二者关系,那就与第一境界无缘。如果只是讲涉世浅、勇气大,牛犊勇、非真勇,那也末必就真正进入了第一境界。而要想真正进入第一境界,就必须准确把握涉世与勇气的关系:即二者的关系是变化的、发展的,井非那么绝对、那么简单。因为牛犊初生,不知虎为何物,有多厉害。它的不怕虎,纯粹是一种无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勇气,更谈不上有什么真勇和大勇。但随着牛犊的长大,历经各种磨炼,倒真能磨出一些勇气,甚至炼成真勇和大勇。如此说来,牛犊涉世与勇气的关系,起初是毫无关系,后来倒有点像增函数关系;不过,没有增函数那么规则,该是一种曲折的上升。而成年牛怕虎,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至少说在程度上有很大区别。刚成年的牛,应该说还有一些勇气,估计还敢跟老虎争斗;只有随着涉世的加深,成年牛历经磨难,饱尝虎威,勇气越来越少,以致趋向于零。由此看来,成年牛与牛犊正好相反,该是一种减函数关系,只是这种关系也不那么标准,当是一种迂回的下降;且下降的终点是零。 第二境界是登堂:拓展题意。不管怎么说,第一境界再深刻,也还是就事论事。所以,要想进入第二境界,就必须深入开拓挖掘。可以横向拓宽:由物到人,由近及远;也可以纵向拓深:由古到今,或由外到内; 还可以纵横挖掘: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 仍以上例为例,要想进入第二境界,就必须深入拓展涉世与勇气的关系。即由牛谈到人,由论牛到论人。年轻人如同初生牛犊,刚出茅庐,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勇于登山,但不知山有多高;敢于漫游,却不知路有多长;不畏下海,但不知海有多深。所以,他们的勇气中盲目的因素太多,鲁莽的成分太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长,海有多深;逐渐勇于面对,笑对挫折,直面灾难。由真勇到全勇,由大智到大勇。而中年人如同成年牛,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往往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勇气特大,锐不可挡。此时的他们,可谓有智有勇,智勇双全。但随着涉世的加深,逐渐畏首畏尾,顾虑重重;逐渐前怕狼,后怕虎;逐渐经验有余,勇气不足;越到后来,就越没有勇气了。所以,如果将前后联系起来,人的涉世与勇气的关系就似乎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只是这条抛物线先曲线上升、然后迂曲下降。虽说人牛相似,但人又不止于此。换句话说,涉世浅,末必就只有盲目鲁莽,没有真正勇气;因为有时涉世不深,反倒能勇往直前,具有真勇、全勇,甚至是大勇。而涉世深,也末必就勇气越来越小,以致趋向于零。有时却正好相反,涉世越深,勇气越大,且是大智大勇。这样说来,人的涉世与勇气的关系,总体上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但又不全然如此。 第三境界是入室:深化题意。虽说进入第二境界,题意己相当深刻;但并非是题意的终极,尚有深化的余地。所以,应当在第二境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层;进而,升华题意,进入第三境界。 再以上例为例,要想进入第三境界,就要辩证看待涉世与勇气的关系。从总体上讲,二者之间是抛物线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末必个个如此。就具体人来说,当是或然关系,而不是必然关系;该是因人而异,而不是一成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在涉世未深时,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要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被浮云遮望眼。要努力克制自己,不断调节情绪;千万不要逞-时之勇,发一时之愤,使一时之气;去说大话,唱高调,吹大牛;去犯傻气,说傻话,干傻事。要学会用脑、用智,使自己变成真勇、全勇和大勇。而在涉世渐深时,要勇于

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乃国学大师王国维总结自己人生三境界。 二、人生四种大智慧 1、因果法则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可能有收获是因果法则。看似简单,可人们做事似乎只重结果,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播的种子与方法错了,怎会收获理想的果实?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懂得并运用因果法则,物质富裕、身心健康就会变得容易。 2、心有定力 由于意识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变化的,所以,对待周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变化,从现象上就会以平和心接受。本着凡事内求的原则,以内省心探究其源,不论顺逆,皆是成长之因。心有定力,就会有生命圆满的力量!心有定力的具体体现是能够做到放下过去,珍惜现在发展未来,心灵即刻得到解脱,即是活在当下的快乐。相反若是活在过去,不满现在,只希望未来之人,则是缺少智慧的人,烦恼不断。心有定力就会清楚:只有“现在”才是你唯一能真正拥有和掌握的!若把握的不好,“现在”就可能变成不幸的“过去”;若把握得好,“现在”就会造就美好的未来。 3、中庸思想 不是骑在墙上,是两条腿走路;不是折中调和,是不走极端;是辩证处事,而非偏激待人。“中”是做事准,恰到好处;“庸”是做事狠,坚定不移。“中”是智慧,“庸”是勇气,“中庸”之人是智勇双全之士! 4、道法自然 道是规律;法是效仿,依据;自然是规律的本源,宇宙运行的原则。做人做事应该求的就是个“道”——自然。做人的“道”体现的是真诚、平等、清净、精进;做事的“道”体现的是

班主任工作的三种境界

班主任工作的三种境界 刘焱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总体来说,班主任工作真可谓繁琐、复杂、辛苦和艰难,且反复性极强。虽然如此,只要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真正的付出心血,认真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改进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一定能够做好。从历史经验上看,做好班主任工作大致要经过三种境界——死盯死守,不离左右;以心换心,亲同手足;把握方向,挥洒自如——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来谈谈死盯死守,不离左右。大凡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体时,没有哪一个不想把班里的各项工作尽快地出色地做好。但由于师生之间彼此不了解不熟悉的客观障碍的存在,便妨碍了这一愿望的实现。那么,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尽快的详尽地了解班情,争取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工作,在你了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和了解你——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老师就应该做到“五勤”: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即,勤思考,对班里的大事小情,总是做到心中有数,正如成语所说的——未雨绸缪。这样,该想的事提前都想到了,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它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及时妥当地解决发生了的和发生着的一切问题。眼勤就是说要多观察,观察班里学习、纪律、环境卫生、两操一课、日常生活诸方面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而看出成绩,更要看出不足——这同样是随时解决班内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嘴勤,则是指经常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要以为老生常谈是坏事。对于中学生来说,坚持经常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完全必要的。这种说服教育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利用班会时间面向集体讲座,

又可以与个人单独交流,还可以注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向学生灌输。事实证明这种反复讲讲反复的措施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作为班主任,光是讲话是不行的,你必须得动手。经常地与学生一道做些什么,只要是班务工作,不管事情大小,我们只要放下架子,亲自与学生一起做,诸如学生值日时,班主任也亲自擦一擦黑板啦,学生办板报,班主任亲自写几个字啦等等,都直接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觉得你与他们是一家人。这对班级的初级管理有着特殊的意义。腿勤,就是要把班级体时刻放在心上,把班级当作家,要经常光顾,千万不可有“班里不会有啥事”的侥幸心理。只有经常出现在班里,不管是自习,晚自习,还是课余时间,对减少纪律较差同学的犯错率,对提高学习涣散同学的时间利用率是大有益处的。 接班伊始,只要做到了这“五勤”,就真正把“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落实在了行动上,就为“带好一个班级体”的愿望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当然,这种死盯死守,不离左右的做法是要班主任克服许多困难,付出许多心血的,正如古人所言“为伊消得人憔悴”看似一个很“笨”的做法,但这是管好班级体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是被许多老师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班主任,一旦很快掌握了班情,及时、可靠地掌握了班级的领导权,那么,班级管理的第二种境界-----以心换心,亲同手足就离之不远了。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既然班主任把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当然就不只把班主任当作管理他们的班主任,还会把你看成他前进的引路人,看成成长路上的朋友,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畅谈他的思想,亮出他们的一切。 到了这个时候,学习差的同学可以求你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行为差的同学可以求得您的检查与监督,甚至有的同学,把个人的隐私,家庭的秘密都愿向你亮相,他们这是把你当作了一个最可信赖的师长兼朋友。当然,这个时候,班主任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方法,

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提升思想境界

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提升思想境界 从政者要有良好的心态,于自修处求自强,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进退留转、升迁奖惩。关键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第一,要正确对待组织。在对待组织安排问题上。 一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 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都是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培养、教育、选拔、使用的结果,我们政治上所有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党给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多想常想自己对党组织、对这个地方、对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贡献了些什么,少想不想党组织和这个地方这个单位还欠自己什么。 有一句政治格言讲得好:只有对不起组织的个人,没有对不起个人的组织。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千部都要对党组织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勤奋工作,用感恩的心报答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用感恩的心报答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要以理解之心对待组织。 党组织是怎样酝酿人事方案的,这是不少干部经常关心和议论的一个话题。 党委人事方案的形成除了必须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实施外,有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必须面对和处理好的。 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每个干部所在岗位和单位都是一个局部。党委在选人用人时必然要关注每个局部,分析每个局部,评估每个干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最终要把局部综合起来,从全局来统筹、比较、遴选、摆放干部,因此就常常会出现某一个干部从局部选择看很可能安排,但在全局范围综合平衡中又被放了下来。这就是全局统筹与局部选择的不同结果。从全局看,够条件的人选就更多了,必须好中选优,强中选最。 二是干部个性和岗位要求的关系。也就是人岗相宜、人岗相适的问题,是把干部的个人所长和岗位的特性所需结合起来,做到甩人所长。每个干部都是有个性有特点的,每个岗位也是有它特定要求的,不是任何一个干部都适合任何一个岗位,干部有差异性,岗位也有差异性,哪个干部用到哪个岗位,不仅要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优秀不优秀,还要考虑干部的个性、气质、专业与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不是相适应。有时二个干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以提拔使用,但是出缺的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和这个干部的特点不相适应,组织上就要选择更适合这个岗位的干部。这样做才叫不乱点“鸳鸯谱”。 三是职位资源少和优秀干部多的关系。领导职位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而且整体上是宝塔形的,底下基数大,上面空间小,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而我们的干部队伍总量是庞大的,优秀干部也是很多的,可每次使用和最终使用的只能是少数。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必然使很多优秀干部都在一定的时期内稳定在现在的岗位上。 四是干部使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我们说的必然性是从一般来说、总体来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是玫瑰总是要开花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干部总是会得到使用的。但具体到优秀干部个体,什么时候、什么岗位使用,带有偶然性,这就是干部任用的机遇问题。优秀干部常有而机遇不常有,好干部很多但机遇不是很多。这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矛盾。干部对提拔使用的期望值与组织上所能提供职位职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矛盾,认清了这些关系、这些难处、这些矛盾,我们的心态就应该平静下来,情绪就应该稳定下来,就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牢骚。 我们经常讲干部成长靠什么?主要是靠“三个人”:一是靠党组织,党组织是法人;二是靠众人,众人是群众;三是靠自己,就是你本人。 党管干部是前提,群众拥护是基础,关键在你自身的努力。三要以信任之心对待组织。首先,任何组织都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集体领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