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氰化物检测方法

总氰化物检测方法
总氰化物检测方法

BCK盐

1.准确称取m(g)样品,融于200ml蒸馏水中,移入500ml的蒸馏瓶中(若氰化物含量

高,可少取样品),加数粒玻璃珠。

2.往接收瓶内加入10ml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接收液。

3.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的出口,下端插入接收瓶的吸收液中,检查连接部位,使其严

密。

4.将10ml10%EDTA二钠溶液加入蒸馏瓶内。

5.迅速加入10ml磷酸,但样品碱度大时可适当多加磷酸,使pH小于2,立即连接好装置,

打开冷凝水,打开加热器由低档逐渐升高加热蒸馏。

6.接收瓶内溶液接近7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瓶,用水

稀释至标线,此馏出液待测定总氰化物。

7.取100ml馏出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11。

8.加入3~5滴试银灵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为止,记

下读数v,同时做空白。

9.计算方法:x=c×(v-v0)×52.04×1000/m

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测定试样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v0---------空白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m----------样品质量,g

复合肥中CN检测方法

10.准确称取m(g)样品,用200ml蒸馏水分多次将样品加入500ml的凯氏瓶中(若氰化

物含量高,可少取样品),加数粒玻璃珠。

11.往接收瓶内加入10ml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接收液。

12.将10ml10%EDTA二钠溶液加入蒸馏瓶内。

13.迅速加入10ml磷酸,但样品碱度大时可适当多加磷酸,使pH小于2,立即连接好装置,

打开冷凝水,打开加热器由低档逐渐升高加热蒸馏。

14.接收瓶内溶液接近7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瓶,此馏

出液待测定总氰化物。

15.馏出液倒入锥形瓶中,调节pH>11。

16.加入3~5滴试银灵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为止,记

下读数v,同时做空白。

17.计算方法:x=c×(v-v0)×52.04×1000/m

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测定试样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v0---------空白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m----------样品质量,g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氰化物的检测方法三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二木薯二包装饮用水二矿泉水中氰化物的检测,第二法和第三法适用于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二粮食二木薯二包装饮用水二矿泉水中氰化物的检测三 第一法分光光度法 2原理 木薯粉二包装饮用水和矿泉水中的氰化物在酸性条件下蒸馏出的氰氢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在p H=7.0条件下,馏出液用氯胺T将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啉酮作用,生成蓝色染料,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三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在碱性条件下加热除去高沸点有机物,然后在p H=7.0条件下,用氯胺T将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啉酮作用,生成蓝色染料,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三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三级水三 3.1试剂 3.1.1甲基橙(C14H14O3N3S N a):指示剂三 3.1.2酚酞(C20H14O4):指示剂三 3.1.3酒石酸(C4H6O6)三 3.1.4氢氧化钠(N a O H)三 3.1.5磷酸二氢钾(K H2P O4)三 3.1.6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三 3.1.7乙酸(C2H4O2)三 3.1.8异烟酸(C6H5O2N)三 3.1.9吡唑啉酮(C10H10N2O)三 3.1.10氯胺T(C7H7S O2N C l N a四3H2O):保存于干燥器中三 3.1.11无水乙醇(C2H6O)三 3.1.12乙酸锌(C4H6O4Z n)三 3.2试剂配制 3.2.1甲基橙指示剂(0.5g/L):称取50m g甲基橙,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 L三

二十三水中氰化物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水中氰化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水样预蒸馏操作。 2.用比色法测定废水中氰化物。 二﹑实验原理 水样加入硝酸锌和酒石酸,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预蒸馏,可蒸馏出简单氰和部分络合氰,流出液以1%氢氧化钠吸收。在中性条件下,水样中氰离子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其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生成戊烯二醛衍生物,再与吡唑啉酮进行缩合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比色测氰含量。 三﹑实验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500mL全玻蒸馏器及连接导管 3.接收瓶(100mL容量瓶) 4.50mL酸式滴定管 5.250mL锥形瓶 6.50mL比色管 四﹑实验试剂 1.15%酒石酸溶液:取15g酒石酸(H 2C 4 H 4 O 6 )溶于100mL水中。 2.0.1% ﹑1%﹑2%氢氧化钠溶液。 3.0.05%甲基橙指示剂。 4.10%硝酸锌溶液:取10g硝酸锌[Zn(NO 3) 2 ·6H 2 O]溶于100mL水中。 5.0.02%试银灵指示剂:称取0.02g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溶于100mL丙酮中。 6.铬酸钾指示剂:称取10g铬酸钾溶于少量水中,徐徐加入硝酸银溶液至产生微红色沉淀,放置过夜,过滤。用水稀释至100mL。 7.氯化纳标准溶液:称取0.1169g氯化纳(优级纯,预先经400--500℃灼烧至产生爆裂声后,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储存)用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溶液浓度为0.0200mol/L。 8.硝酸银标准溶液: ⑴AgNO 3 标液的配制:称取0.33g硝酸银溶于水中,稀释至 100mL。储于棕色试剂瓶中,待标定。

⑵AgNO 3标液的标定: ① 吸取10.0mL 氯化纳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50mL 水,同 时另取一锥形瓶加入60mL 水做空白实验。 ②向溶液中加入4滴铬酸钾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不断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由黄色变成砖红色为止,记下读数,平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V 1,同样滴定空白溶液,取其平均值V 2。 2 10.10)/(V V C L mol -?= 硝酸银溶液浓度 式中:C —氯化纳标液浓度(0.0200mol/L ); V 1—滴定氯化纳标液所用硝酸银标液体积,mL ; V 2—滴定空白溶液时所用硝酸银标液体积,mL ; 9.磷酸盐缓冲溶液(pH 为7):称取34.0g 磷酸二氢钾和35.5g 磷酸氢二纳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 。 10.1%氯胺T 溶液:称取0.5g 氯胺T 溶于水,稀释至50mL ,摇匀,储于棕色瓶中。使用时配制(如置于冰箱中可保存3—7天)。 11.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 异烟酸用液配制:称取1.5g 异烟酸,溶于24mL 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mL 。 吡唑啉酮溶液配制:称取0.25g 吡唑啉酮(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溶于20mL N-二甲基甲酰胺中。 将异烟酸溶液与吡唑啉酮溶液按5:1(体积比)混合。临用前配制。 12.氰化钾标准溶液: ⑴氰化钾储备液的配制及其标定: 配制:称取0.25g 氰化钾(剧毒物!),用0.1%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储于聚乙烯瓶中。 标定:吸取10.0mL 氰化钾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水和1mL 2%氢氧化钠溶液,再加2—8滴试银灵指示剂,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刚变为橙色为止,记录消耗硝酸银溶液的毫升数。平行测定两次,取平均值V 1。 同时取60mL 水,操作同上,做空白实验。取平均值V 2。 计算: 204.5)()/,(21?-?=-V V C ml mg CN 氰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 式中:C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1—滴定氰化钾标液时消耗硝酸银标液的体积,mL ; V 2—滴定空白时消耗硝酸银标液的体积,mL ;

总氰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作业指导书 警告: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操作时应氨规定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检测后的残渣残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参考标准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 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 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测定下限为0.016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3定义 3.1总氰化物 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但不包括钴氰络合物。3.2 易释放氰化物 在pH=4介质中,硝酸锌存在下,加热蒸馏,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锌氰络合物,不包括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铜氰络合物、镍氢络合物、钴氰络合物。 4原理 4.1蒸馏原理 4.1.1总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钠,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和EDTA络合能力比和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1.2 易释放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络合氰化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2 反应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和异烟

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和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和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4.1分光光度计; 4.225ml具塞比色管; 4.3500ml全玻璃蒸馏器; 4.4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5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5.1磷酸(H3PO4):1.69g/ml 5.2氢氧化钠(NaOH)溶液:1g/L、10g/L、20g/L。 5.3EDTA二钠溶液(100g/L)称取10.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于水,稀释定容至100ml,摇匀。 5.4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5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5.6硫酸溶液:1+5 5.7亚硫酸钠(Na2SO3):1.26%溶液(m/V) 5.8氨基磺酸(NH2SO3H) 5.9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5.10氯胺T:10g/L溶液 临用前,称取1.0g氯胺T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注:氯胺T发生结块不易溶解,可致显色无法进行,必要时需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浓度,氯胺T固体试剂应保存在干燥器中,以免受潮分

海水氰化物的测定

FHZDZHS0041 海水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巴比土酸分光光度法 F-HZ-DZ-HS-0041 海水—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巴比土酸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大洋、近岸、河口和沿岸排污口水体中氰化物的测定。 检出限:0.3μg/L-CN-。 2 原理 蒸馏出的氰化物在弱酸性(pH4.5)条件下,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后者使吡啶开环,生成戊烯二醛,再与巴比土酸反应,产生红-蓝色染料,在波长579nm处,测定吸光度。 干扰测定的物质主要有氧化剂、硫化物、高浓度的碳酸盐和糖类等。干扰物质的检测与消除干扰方法见第6.1条。脂肪酸不干扰本法的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作说明,本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或等效纯水。 3.1 丙酮(CH3COCH3)。 3.2 无水乙醇(CH3CH2OH)。 3.3 氢氧化钠溶液,2g/L 3.4 氢氧化钠溶液,0.01g/L:取5mL氢氧化钠溶液(2g/L)稀释至1000mL。 3.5 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C(KH2PO4)=1.0mol/L:称取136g磷酸二氢钾(KH2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mL(pH 4.4~4.7),盛于棕色试剂瓶中。 3.6 氯胺T溶液,10g/L:称取1g氯胺T (CH3C6H4SO2NClNa·3H2O)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低温避光保存,有效期一周。 注∶须经常检查氯胺T是否失效,检查方法如下: 取配成的氯胺T若干毫升,加入邻甲联苯胺,若呈血红色,则游离氯(Cl2)含量充足,如呈淡黄色,则游离氯(Cl2)不足,应重新配制。 3.7 吡啶-巴比土酸溶液:称取6g巴比土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L吡啶[C5H5N,ρ0.978g/mL],6mL盐酸(ρ1.19g/mL),剧烈振荡至固体消失,如不溶解,可置于45℃水浴中加热,直至溶解。加水至刻度,摇匀。冰箱中保存,有效期一周。若溶液出现浑浊,须重新配制。 3.8 乙酸锌溶液,100g/L:称取50g乙酸锌[Zn(CH3COO)2]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3.9 酒石酸溶液,200 g/L:称取100g酒石酸[HOOC(CHOH)2COOH]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3.10 氯化钠标准溶液,0.0192mol/L:取氯化钠(NaCl,优级纯)于瓷坩埚中,于450℃高温炉中灼烧至无爆裂声,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1221g氯化钠,加水溶解,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11 硝酸银标准溶液 称取3.76g硝酸银,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此溶液每周标定一次。 标定:

土壤中总氰化物检测方法

土壤中總氰化物檢測方法 NIEA S411.60B 一、方法概要 於酸性條件下,土壤中氰化物在迴流蒸餾過程中反應成氫化氰(Hydrogen cyanide)後釋出,以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後,可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測定氰化物濃度。 在比色法中,吸收溶液於pH<8時,氰離子與氯胺-T(Chloramine-T)反應轉換成氯化氰(CNCl),續與異菸鹼酸(4-pyridine carboxylic acid)及1,3-二甲基巴比妥酸 (1,3-dimethylbarbituric acid)反應產生有色錯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6 nm處測其吸光度;在滴定法中,以硝酸銀溶液滴定吸收溶液中之氰離子,形成可溶之Ag(CN)2- 錯離子,使用對銀離子敏感之二甲胺基苯叉羅丹寧(5-(4-dimethylamino benzylidene) rhodanine)指示劑,達滴定終點時,溶液由黃色轉為橙紅色。 二、適用範圍 (一) 本方法適用於未經風乾研磨處理之土壤、底泥等類似基質中總氰化物之檢測。 (二) 比色法適用於田間含水土壤中總氰化物含量0.5~50 mg/kg之樣品檢測;滴定法適用於田 間含水土壤中總氰化物含量大於50 mg/kg之樣品檢測,若吸收液呈現混濁或有顏色時,稀釋後視需要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檢測。 (三) 本實驗之樣品及廢液屬氰系急毒性物質,相關安全措施及應注意事項如註1。 三、干擾 二價錫及銅的鹽類可以抑制硫化物的干擾及促進氰化物錯合物的分解。 四、設備及材料 (一) 蒸餾設備(含抽氣裝置):如圖一或具相同功能之設備。 (二) 分光光度計:使用波長606 nm,附1 cm光徑之樣品槽。 (三) 分析天平:精秤至0.1 mg。 (四) 滴定管:最小刻度0.05 mL。 (五) 磁石、電磁攪拌器。

分析化验 分析规程 氰化物的测定

氰化物的测定 方法一硝酸银滴定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CN-含量在0.25~100mg/L间含氰污水中CN-的测定。 2 分析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的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配合物(如锌氰配合物)均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吸收液中的氰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银氰配离子[Ag(CN)2-]。过量的银离子与试银灵指示液反应,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指示终点的到来。 3 试剂和仪器 3.1 试剂 3.1.1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 = 0.01mol/L。(临用前配制) 3.1.2 150g/L酒石酸溶液。 称取15g酒石酸,溶于水后,稀释至100 mL。(有效期六个月) 3.1.3 0.5g/L甲基橙指示液。 称取0.05g甲基橙,溶于70℃的水中,冷却,稀释至100mL。(有效期六个月) 3.1.4 100g/L硝酸锌[Zn(NO3)2·6H2O]溶液。 称取10g硝酸锌[Zn(NO3)2·6H2O],溶于水后,稀释至100 mL。(有效期六个月) 3.1.5 20g/L或40g/L NaOH吸收液。 称取20g氢氧化钠(AR),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mL,浓度为20g/L NaOH 吸收液。(有效期六个月) 称取40g氢氧化钠(AR),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mL,浓度为40g/L NaOH 吸收液。(有效期六个月)

3.1.6 试银灵指示液 称取0.02g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溶于100mL 丙酮中,贮于棕色瓶中,置于暗处,有效期一个月。 3.2 仪器 3.2.1 500mL 蒸馏烧瓶。 3.2.2 蛇形或球形冷凝管。 3.2.3 可调电炉(600W或800W)。 3.2.4 250mL 锥形瓶(用作吸收瓶)。 3.2.5 1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 4 操作步骤 4.1 氰化氢(HCN)的蒸出和吸收 4.1.1 量取过滤后水样200mL,移入500mL 蒸馏烧瓶中(若氰化物含量较高。可酌量少取,加水稀释至200mL),加数粒玻璃珠。 4.1.2 往吸收瓶(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 20g/L 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 4.1.3 将蒸馏烧瓶、冷凝管、吸收瓶和接引管依次连接,并使接引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检查各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4.1.4 从蒸馏烧瓶顶端加入10mL 硝酸锌溶液,7~8滴甲基橙指示剂,迅速加入5mL 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使瓶内溶液保持红色,打开冷却水,以2~4 mL/min馏出液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4.1.5,当吸收瓶内溶液体积接近100mL 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洗冷凝管和馏出液导管后,取下锥形瓶,用水稀释至100mL 标线处。此即水样的碱性馏出液A。 4.2 空白蒸馏及吸收 按4.1.1~4.1.5操作,用试验用水(200mL)代替样品进行空白试验,得到空白试验流出液B。 4.3 样品测定 4.3.1 于100mL 水样的碱性流出液A中加入0.2mL 试银灵指示剂,摇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即为终点,计录用量

三种白酒中微量氰化物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摘要:研究和分析了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三种测定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方法,比较了三种方法测定的线性相关性、方法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所建立的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较稳定,线性相关性较好,操作简单,结果精准,适用于白酒企业大量样品中微量氰化物的日常检测。 氰化物是指带有氰离子(CN-)或氰基(-CN)的化合物,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速称山奈或山埃。白酒中的氰化物是由含有氰糖苷的原料在发酵过程中水解产生的,其中氢氰酸(HCN)的毒性较强,最低致死量为0.05g。目前,白酒中氰化物的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荧光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于蒸馏酒中氰化物的测定,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为GB/T 5009.48中的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但是,在实际样品测定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在加入显色剂后,很多样品出现浑浊现象,甚至某些样品显黄绿色、黄色,引起测定结果不准确或者是无法测定,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改进方法,采用强碱固定白酒中的氰化物,以异烟酸-巴比妥酸为显色剂对白酒中的氰化物进行测定。在采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白酒中氰化物时,发现直接对白酒稀释过滤后进样分析不可行,稀释10倍样品中目标物峰面积与稀释20倍样品中目标物峰面积不成倍数关系,针对离子色谱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了碱固定法和硫酸回流法对白酒样品进行前处理。针对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我们还研究了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并对比分析了所建立的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和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测定相同白酒样品中的氰化物来考察这些方法的稳定性、准确性、实用性,以为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仪器 水浴锅;CARY300紫外分光光度计;戴安3000离子色谱仪;安捷伦7890气相色谱仪(带自动顶空进样器);水浴锅;全玻蒸馏器;电炉 1.1.2 标准溶液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 (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2503g分析纯氰化钾溶于100mL水中,则此溶液1mL 相当1mg的CN—标准贮备液。(空烧杯:45.5675g,总重:45.8178g)(2)取标准贮备液2.5mL,用250mL容量瓶定容到100mL,此为标准中间液。 (3)取标准中间液2.5mL,用25mL比色管稀释成25mL溶液,此为标准使用液。 (4)分别取标准适用液0、0.3、1、2、3、4、5mL于25mL比色管中。 (5)加少量蒸馏水,加入1~2滴醋酸酸化,加饱和溴水1~2滴呈现黄色不退,摇匀静置10分钟。 (6)加数滴0.5%硫酸肼至黄色褪去再加过量一滴,摇匀,加3mL吡啶联苯胺溶液,定容至10mL,摇匀,静置15分钟。 (7)于520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原理:溶液中的CN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氰,再与吡啶联苯胺反应生成不同色度的紫红色染料,在520纳米处有最大吸光度。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毫克每升。测定上限为10毫克每升。 主要试剂及仪器: 冰醋酸:3:7 溴水:先加入小量溴素,再加入水即可 硫酸肼溶液:0.5% 吡啶联苯胺溶液(显色剂)(60ml配置方法):取0.5克联苯胺容于10ml浓度为2%盐酸中并加热,后取50ML浓度为60%的吡啶溶液 氰根标准溶液:取0.2503g分析纯氰化钾溶于100mL水中,则此溶液1mL相当1mg 的CN-标准溶液。 25mL具塞比色管、721比色分光光度计 步骤: (1)取过滤后水样1~5mL于25mL比色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加入1~2滴醋酸酸化,加饱和溴水1~2滴呈现黄色不退,摇匀静置10分钟。 (2)加数滴0.5%硫酸肼至黄色褪去再加过量一滴,摇匀,加3mL吡啶联苯胺溶液,定容至10mL,摇匀,静置15分钟。

固废中氰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一.方法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处理后的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在波长638nm处测量吸光度。 二.方法的适用范围 取样100 mL时的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4mg/L,适用于固体废物中氰化物的监测。在本方法选定的仪器及前处理条件下,未发现有干扰测定的物质。 三.仪器 1. 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 2. 恒温水浴装置,控温精度±1℃。 3. 250ml锥形瓶。 4. 25ml具塞比色管。 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本标准均使用经检定为A级的玻璃量器。 四.试剂 1.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1g/L:称取1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塑料容器中。 2.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10g/L:称取1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塑料容器中。 3.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20g/L: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塑料容器中。 4.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 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定容至1000ml,摇匀。 5. 氯胺T溶液ρ(C7H7ClNNaO2S·3H2O)=10g/L:称取1.0g氯胺T溶于水,稀释定容至100ml,摇匀,贮于棕色瓶中,用时现配。 注:氯胺T发生结块不易溶解,可致显色无法进行,必要时需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浓度。氯胺T固体试剂应注意保管条件以免迅速分解失效,勿受潮,最好冷藏。 6.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 6.1 异烟酸溶液:称取1.5g异烟酸(C6H6NO2,iso-nicotinic acid)溶于25ml 氢氧化钠溶液(3),加水稀释定容至100ml。 6.2 吡唑啉酮溶液:称取0.25g吡唑啉酮(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 C10H10ON2,3-methy-1-phenyl-5-pyrazolone)溶于20mlN,N-二甲基甲酰胺[HCON(CH3)2,N,N-dimethyl formamide]。 6.3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 将吡唑啉酮溶液(6.2)和异烟酸溶液(6.1)按1:5混合,用时现配。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样本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 操作规程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2引用标准 GB7486-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 3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与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 4.2 25ml具塞比色管; 4.3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4.4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5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 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5.1 磷酸(H3PO4):1.69g/ml 5.2 氢氧化钠(NaOH): 0.1%、1%、2%、4%溶液(m/V) 5.3 EDTA二钠:10%溶液(m/V) 5.4 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5 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 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5.6 硫酸溶液:1+5 5.7 亚硫酸钠(Na2SO3): 1.26%溶液(m/V) 5.8 氨基磺酸(NH2SO3H) 5.9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5.10 氯胺T:1%(m/V)溶液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最低检出浓度为/L;测定上限为/L。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2引用标准 GB7486-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 3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与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分光光度计; 25ml具塞比色管;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 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磷酸(H3PO4):1.69g/ml 氢氧化钠(NaOH):%、1%、2%、4%溶液(m/V) EDTA二钠:10%溶液(m/V) 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硫酸溶液:1+5 亚硫酸钠(Na2SO3):%溶液(m/V) 氨基磺酸(NH2SO3H)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氯胺T:1%(m/V)溶液 临用前,称取1.0 g氯胺T(C7H7ClNNaO2S· 3H2O)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 5.11.1 异烟酸溶液 称取1.5g异烟酸(C6H6NO2)溶于24ml 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ml。 5.11.2 吡唑啉酮溶液 称取0.25g吡唑啉酮(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C10H10N2)溶于20mlN,N-二甲基甲酰胺[HCON(CH3)2]。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氰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精)

第7期化学世界 #397#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氰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顾宗理 (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 上海200031 摘要:根据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6(JJF1059-1999 对水质总氰化物含量测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分别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 再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 并取k =2(置信概率95% 得出扩展不确定度。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合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氰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的分析。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评定; 水质总氰化物含量中图分类号:O 657. 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11 07-0397-04 Evaluation of U ncertaint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T otal Cyanide in Water by Spectrophotomet ry GU Zong -li (S hangh ai L ig ht I ndu stry Resear ch Institute Co. , L td A nalytica l Te sting Center , S hangh ai200031, China Abstract:The uncer taint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 f co ntent o f total cy anide in w ater by spectrophotometry w as studied based on 5Evaluatio n and Expressio n of Uncertainty M easurem ent 6(JJF1059-1999 . T he combined uncertainty w as obtained by combining all standard uncertainty, then the expanded uncertainty w as calculated by using a coverage facto r k =2, giving a level of confidence of approx im ately 95%.This method is appropriate to be used in the uncertainty ev alu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to tal cyanide in w ater by spectropho to metr y.

白酒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探讨

白酒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探讨 随着今年出现的白酒中氰化物超标的事件的出现,白酒中氰化物的检测成为各大酒厂和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的改进和探讨。在本方法的实验中相关性系数=0.9998,回收率93%-110%。 标签:白酒氰化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概述 食品安全是国家和公众近年来普遍关注的问题,氰化物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剧毒化合物。因此氰化物是酒类的一项重要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由于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以木薯和木薯类粮食酿造的酒,因它们含有氰苷类在生产过程中会水解生产氢氰酸。虽然大部分氢氰酸在原料蒸煮时可挥发,但有少量部分残留在酒中。因为氰化物剧毒,所以我国在相应的国标GB2757-1981[1]中规定了白酒中的限量。我国规定了以木薯为原料的酒中氰化物的含量≤5mg/l,以代用品为原料的酒中氰化物的含量2mg/l。 国标GB5009.48-2003[2]规定了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中由于对化学试剂的用量和浓度有明确的限制,在调节溶液的PH值只有0.8ml的量,这样在做实验的会很容易超出10ml。同时在实验中样品中加入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干扰测定样品中氰化物的浓度。经过查找相关的资料知道干扰物质是醛、高级醇等物质。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實验方法 2.2.1 样品的前处理 如果白酒样品浑浊或有色按照文献[2]进行脱色,取2ml的滤出液于10ml的具塞比色管中,加氢氧化钠(2g/l)至5ml,然后放置10分钟。 正常的白酒样品直接吸取1ml于10ml的具塞比色管中,加氢氧化钠(2g/l)至5ml,然后放置10分钟。 2.2.2 氰化物标准样管的制作 用移液枪吸取1.0ml于50ml的容量瓶中,加2g/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100ml,充分混匀。然后分别用移液枪吸取其溶液0ml、0.5ml、1.0ml、1.5ml、2.0ml、2.5ml 于10ml的比色管中,然后加2g/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5ml,充分混匀。 2.2.3 溶液的PH值的调节 于样品管和标准管中分别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然后加入乙酸(1+6)调至红色褪去,后用氢氧化钠溶液(20g/l)调至进红色。 2.2.4 显色和测定 然后加入2 ml磷酸盐缓冲溶液(如果室温低于20℃即放入25℃-30℃水浴中10min),再用移液枪加入0.2ml氯胺T溶液(10g/l),摇匀放置3min,加入2.0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30℃放置30min,取出(如果样品出现白色的浑浊现象,就利用5ml的一次性针筒注射器和直径13mm孔径0.22μm的一次性针筒过滤器对氰化物的标样和样品全部过滤)后用1cm石英比色皿以空白标准试样调节零点,后于波长638nm处测5中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与空白溶液的绝对吸光度。仪器将自动绘制标准曲线。最后测量样品

总氰化物测定方法

总氰化物 GB7486--87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pH小于2的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锌氰络合物、铁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等),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预处理 1.方法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Na2-EDTA,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能力比与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来,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仪器 (1)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2)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3)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 仪器装置。

试剂 (1) 磷酸:ρ=1.69g/m1。 (2) 1%(m/V)氢氧化钠溶液。 (3) 10%(m/V)Na2—EDTA溶液。 (4) 乙酸铅试纸:称取5g三水合乙酸铅溶于水中,稀释到100ml。 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 碘化钾—淀粉试纸: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 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到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 中密塞保存。 (6) l十5硫酸溶液。 (7) 1.26%(m/V)亚硫酸钠溶液。 (8) 氨基磺酸。 (9) 4%(m/V)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 1.氰化氢的释放和吸收 (1) 量取200m1样品,移入500m1蒸馏瓶中(若氰化物含量高,可 酌量少取,加水稀释至200ml),加数粒玻璃珠。 (2) 往接收容器内,加入10m1 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 (3) 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的出口,下端插入接收容器的吸收液 中,检查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的改进

白酒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的改进 氰化物是酒类的一项重要安全检测指标。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氰化物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的改进和探讨。此方法中由于酒样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产生混浊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经过利用真空泵对其进行抽滤即可消除影响。经过此法酒中氰化物测定其准确度很好。 标签:白酒氰化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真空泵 1 概述 氰化物是一种有害物质,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是原料(如木薯、代用品、豆类及其它果核或混入一些野生植物)中含有的氰苷类在发酵生产过程中水解产生的氢氰酸[1]。氢氰酸(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2]。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能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导致人体呼吸停止而死亡[3]。因此,氰化物是酒类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虽然大部分氢氰酸在酿造过程中可以挥发,但是在酒中仍然会有微量残留。国家标准《蒸馏酒及配制酒的卫生标准》GB2757[4]中明确规定,白酒中以木薯为原料的酒中氰化物的含量≤5mg/l,以代用品为原料的酒中氰化物的含量2mg/l。虽然目前市售众多白酒中标识其原料多为粮食类,其氰化物含量相对较低,但为了保证引用酒的安全,加强对这一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原理氰化物在酸性溶液中蒸出后被吸收于碱性溶液中,在中性(PH7.0)缓冲溶液中,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后者与异烟酸反应并水解生成戊烯二醛,再与吡唑啉酮生成稳定的淡粉红色化合物,在波长638nm下测定吸光值。 2.2 仪器TU-1901普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移液枪20-200ul 移液枪100-1000ul HH-6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 震荡器 HP-01真空泵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真空检测管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真空检测管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安全问题频发,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体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快速准确的测定水体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含量,快速给出解决方案非常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氰化物的优劣。 关键词:水质氰化物电子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法 [1]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因该基团具有和卤素类似的化学性质,常被称为拟卤素。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俗称山奈,在英文中称为cyanide,由cyan(青色,蓝紫色)衍生而来,是指包含有氰根离子(CN-)的无机盐,可认为是氢氰酸(HCN)的盐,常见的有氰化钾和氰化钠,它们多有剧毒,故而为世人熟知。职业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在高浓度下也能通过皮肤吸收;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为主,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工业中使用氰化物很广泛。如从事电镀、洗注、油漆、染料、橡胶等行业人员接触机会较多。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氢氰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氢氰酸。氰化物进入人体后析出氰离子,CN 主要跟细胞色素P450中的金属离子结合,从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链中起到的传递电子能力,进而使中毒者迅速死亡。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在1987年颁布实施了水质氰化物的测定方法,并于2009年修订实施了《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为了满足水质应急检测,并在2013年实施了《水质氰化物等测定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现将上述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1、检出限:分光光度法三种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异烟酸-巴比妥酸风光光度法最低检出限0.001mg/L,测定下限0.004mg/L,测定上限为0.45 mg/L;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009 mg/L,对测定上限和下限没有指出。[2][3] 2、样品采集保存:分光光度法由于要带回实验室分析,需要添加固定剂,不能及时测定还需要冷藏,而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现场就可以测定,方便快捷。 3、样品制备:分光光度法水样需要蒸馏处理,费时费力且浪费水;而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只需要调整PH值。 4、干扰和消除:分光光度法水样中亚硝酸离子干扰时,可在蒸馏前加氨基磺酸排除干扰,硫化物干扰时可加碳酸镉或者碳酸铅排除干扰,油干扰时可萃取排除干扰;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硫化物和氨氮浓度低于30mg/L不干扰。 5、溶液配制:分光光度法需要标准溶液,试验过程中需用到有剧毒物质,氰化物容易挥发,不安全。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只需要一个在保质期内的真空检测管就可以了,安全可靠。

水中氰化物检测方法-分光光度计法

水中氰化物檢測方法-分光光度計法 NIEAW410.51A 一、方法概要 經酸化之水樣被加熱蒸餾時,氰離子反應成氰化氫(HCN)後,從溶液中經氣滌(Purging)方式被吸收於氫氧化鈉溶液中,在pH值小於8的情況下,氰離子會與氯胺T(Chloramine-T)反應形成氯化氰(CNCl,毒性氣體,應避免吸入人體),且不會再進一步水解成CNO-,若續在此反應溶液中加入吡啶-丙二醯脲(Pyridine barbituric acid)試劑即可產生紫色產物,使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578 nm處測其吸光度,即可求得水樣中氰化物之濃度。 二、適用範圍 本方法適用於飲用水、地面水體、地下水體及放流水中氰化物之 三、干擾 (一)水樣貯存及檢測過程中,氧化劑會分解大部分之氰化物。在每1 L水樣中添加0.1 g(必要時可重複添加)亞砷酸鈉(NaAsO2) 或添加0.1 g之硫代硫酸鈉(Na2S2O3,不可過量),可除去本項 干擾。(註1) (二)水樣蒸餾時,硫化物會隨氰化物一起蒸餾出來而造成干擾。於氫氧化鈉吸收液中添加醋酸鉛(Pb(C2H3O2)2),可克服低濃度硫 離子之干擾;當硫離子濃度太高時,則應改用碳酸鉛(PbCO3), 以避免降低吸收液之pH值。醋酸鉛或碳酸鉛的使用量因水樣而

異,添加後須確認水樣不含硫離子,否則水樣中應再添加醋酸 鉛或碳酸鉛。(註2) (三)水樣若含高濃度碳酸鹽,在水樣前處理加酸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而干擾水樣之蒸餾;此外,二氧化碳也可能顯著降 低吸收液中氫氧化鈉之含量。於水樣中徐徐加入氫氧化鈣 (Ca(OH)2),同時攪拌之,使水樣pH值上升至12至12.5 之 間,俟沈澱完全後,將上澄液倒入樣品瓶中,作為檢測氰化物 之用,可排除本項干擾。 (四)水樣中之醛類(Adehydes)會使氰化物轉變為氰醇(Cyanohydrin),並於水樣蒸餾過程中續轉變為腈類化合物 (Nitrile),當水樣中醛類濃度大於0.5 mg/L時,其所造成的干 擾更為顯著。若於每100 mL水樣中添加2 mL之3.5 % 乙二胺(Ethylenediamine,NH2CH2CH2NH2)溶液,可去除濃度在50 μ g/mL以下之醛類干擾。(註3) (五)水樣中若含葡萄糖(Glucose)及其他糖類(Sugars)會造成分析上之干擾,尤其是水樣呈高pH值時。於每100 mL水樣中添加2 mL之 3.5 %乙二胺溶液,可除去此項干擾。 (六)在水樣蒸餾過程中,水樣中之亞硝酸鹽(Nitrite)可能會與有機物物質反應形成氰化氫,同時水樣中之硝酸鹽(Nitrate)亦可能還原為亞硝酸鹽,而造成上述干擾。為避免亞硝酸鹽之干擾, 可於水樣蒸餾時添加2 g 胺磺酸(Sulfamic acid)。 (七)在水樣蒸餾過程中,含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s)可能會分解而釋出S、H2S或SO2,吸收液中的SO2會形成亞硫酸鈉(Na2SO3)而消耗添加於吸收液中之氯胺T。(註4)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 水中氰化物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两种。简单氰化物包括碱金属(钠、钾、铵)的盐类(碱金属氰化物)和其它金属的盐类(金属氢化物)。在碱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中,氰基以CN-和HCN分子的形式存在,二者之比取决于PH。大多数天然水体中,HCN占优势。在简单的金属氰化物的溶液中,氰基也可能以稳定度不等的各种金属氰化物的络合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络合氰化物有多种分子式,但碱金属—金属氰化物通常用A y M (CN)X来表示。式中A代表碱金属,M代表重金属(低价和高价铁离子、镉、铜、镍、锌、银、钴或其他),y代表金属原子的数目,x代表氰基的数目,每个溶解的碱金属—金属络合氰化物,最初离解都产生一个络合阴离子,即M(CN)X y-根。其离解程度,要由几个因素而定,同时释放出CN-离子,最后形成HCN。 HCN分子对水生生物有很大的毒性。锌氰、镉氰络合物在非常稀的溶液中几乎全部高解,这种溶液在天然水体正常的pH下,对鱼类有剧毒。虽然络合离子比HCN的毒性要小很多,然而含有铜和银氰络合阴离子的稀释液,对鱼类的剧毒性,方要是由未离解离子的毒性造成的。铁氰络合离子非常稳定,没有明显的毒性。但是在稀溶液中,经阳光直接照射,容易发生迅速的光解作用,产生有毒的HCN。

在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化物的工业废水中时,可产生氯化氢(CNCI),它是一种溶解有限,但毒性很大的气体,其毒性超过去时同等浓厚的氰氰化物。在碱性时,CNCI水解为氰酸盐离子(CNO-),其毒性不大,但经酸化,CNO-分解为氨,分子氨和金属—氨络合物的毒性都很大。 硫化氰酸盐(CNS-)本身对水生生物没有多大毒性。但经氯化会产生有毒的CNCI,因而需要先预测定CNS-)。 氰化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小金矿的开采、冶炼、电镀、有机化工、选矿、炼焦、造气、化肥等工业排放废水。氰化物可能以HCN、CN-和络合氰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小金矿的不规范化管理,我国时有发生NaCN泄露污染事故。 1、方法选择 水中氰化物物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硝酸银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和电极法。滴定法适用于含高浓度的水样,电极法具有较大的测定范围,但由于电极法本身的不稳定性,目前较少使用。由于吡啶本身的恶臭气味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目前也使用较少。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是易于推广应用的方法。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水样后,必须立即加氢氧化钠固定,一般每升水样加入0.5g 固体氢氧化钠。当水样酸度较高时,则酌量加固体氧化钠的加入量,使样品的pH﹥12,并将样品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