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
张英强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撷要

究, 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验 方 简介
1 . 1 自拟痛 风外 洗方 组成 : 伸筋 草 、 路 路通 、 黄柏 、
土茯苓各 6 0 g , 黄芩 、 白鲜皮 、 地肤子各 3 0 g 。其中 伸筋 草舒 筋 活络 , 祛风湿 , 路路 通 祛 风 活络 , 利水 ,
风, 痛风性 肾病。治疗先 后予双氯芬酸钠 7 5 m g , p o , q d , 塞来 昔 布 0 . 2 g , p o , q d止 痛 , 别 嘌 呤 醇
0 . 1 g , p o , b i d , 抑 制尿 酸合 成 , 治疗后 患者 疼痛 未见
于湿热痹阻型 , 临床 症状见 跖趾 、 踝、 膝 等处单个 或多个肢体关 节疼痛 , 痛处 红肿灼 热 , 疼 痛剧烈 ,
饮, 痰多 , 纳可 , 眠差 , 大便调 , 小便黄。查体 : 右踝
关 节红 肿 , 活动受 限 , 双下 肢散 在红 色斑疹 , 余 无特 殊 。心 电图检 查示 : 窦性 心律 , 心 电轴 左 偏 。血 常 规示 : 中性粒 细胞 0 . 7 6 3, 淋 巴细胞 0 . 9 6 , 单核 细 胞 0 . 1 2 5 。生 化检 查 示 : 前 白蛋 白 1 6 9 m g / L, 胱 抑 素
尿, 随着病 程 进 展 , 出 现 持 续 性 蛋 白尿 , 肾浓 缩 功 能 受损 明显 , 出现夜尿增 多 、 等渗尿 , 晚 期 可 出 现
例 1 : 庄某 , 男, 6 7岁 , 2 0 1 2年 1 2月 2 6 日初
诊。
高血压 、 氦质血症等 肾功能 不全表现 。该病 尚无
慢性痛风性肾病中医辨治

慢性痛风性肾病中医辨治
毛黎明;朱彩凤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9)006
【摘要】痛风性肾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明确的病名记载,但从其主要临床症状来看,应属于中医学“痹证、石淋、水肿、虚劳、溺毒、关格”等病证的范畴。
笔者临床体会,中医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有很好的特色和优势,今归纳诊治六法予以介绍,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毛黎明;朱彩凤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杭
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辨治探讨 [J], 林斌
2.从《金匮要略》论述慢性乙肝重度病例的中医辨治胡国栋老中医学术传承 [J], 许方沥
3.中医辨治痛风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J], 杨秀飞;黄传兵;徐慧敏;王文静
4.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治精要——名老中医谭新华临证经验 [J], 袁振仪;周青;朱伟;
尹勇;何宜荣;谭新华
5.痛风性肾病中医辨治浅述 [J], 林志帅;鲁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的效果分析

【 e od K yw rs】 t dt nl hn s e in ; iny i aepi -guy ehoah r ioa C iee dc e kde s s;r y n tn prp ty a i m i de mm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 肾病 ,是 由于体内嘌呤代 谢紊乱 , 血尿酸升高 , 使尿酸沉积于肾脏所致的疾病。近年 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 饮食结构的变化 , 该病发病 率
加制 首乌 、 桑椹 、 枸杞 等 ; 皮肤瘙痒 明显者加蝉衣 、 石榴皮 。
每 日 1 , 煮 2次 , 取药 液 4 0 , 2次煎服 。治疗 剂 煎 共 0 mL 分
l 周后评定疗效 。 2 两组患者服药期 问均不使用和采取其他
影 响 尿 酸 的药 物 和 措 施 。 比 较 治 疗 前 后 血 尿 酸 (A , 酐 U )肌
1g 玉米须 1g 甘草 5 。加味法 : 5, 5, g 关节红肿明显加 忍冬藤 、 络石 藤 ; 恶心 呕吐明显者加苏叶 、 黄连 、 姜竹 茹 、 枇杷叶 ; 尿 血加 白茅根 、 珀粉 ; 白尿明显 加六月 雪 、 樱子 、 盆 琥 蛋 金 覆
也随之呈 升趋势 。西 医治疗虽然疗效 比较确切 ,但易复
大便 过稀 , 对照组有 4 例出现不同程度 的恶心 、 胃肠不适等反应 , 自 好转 , 均 行 未发现其他严重不 良反应 。结论采用本方治疗 原发性痛风性 肾病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 降低蛋 白尿 、 促进毒物排 泄的作用 , 且无不 良反应 , 具有一定 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 关键词 】 中药 ; 肾病 ; 原发性痛风性 。病 肾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1年 1月 第 3 01 2 卷 第2 3期
金痛风治疗-草固肾汤

金草固肾汤方法一:干金草(干乌金草,带叶、无叶都可以)30克,炙黄芪20克,炒党参(生党参亦可)20克,煨葛根30克,枸杞子15克,熟牛蒡20克。
陶质或玻璃质器皿,纯净水没过药材2厘米,武火煮沸后,文火熬15分钟,一副药可熬两次。
30天一个疗程,一般需要三个疗程。
方法二:干金草,又名干乌金草(带叶、无叶都可以)6克,炙黄芪6克,炒党参(生党参亦可)6克,煨葛根6克,枸杞子6克,熟牛蒡6克。
金草固肾汤以代谢调节为入手点,清肝减脂,升举阳气,固肾生精。
有平肝阳,补肾气,减体重,助生育,降肌酐、改善肾功能的功效。
对尿酸,血压,血糖和血脂有一定调节的作用。
需要注意体格消瘦,低血糖,低血压者慎用此方,另外妇女经期禁用。
上面两种剂量的使用方法,第一种是完全不使用降酸药的情况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方剂的有效率没有西药高,以非布司他作为参照:常规剂量(40毫克/天)非布司他,服药30天后血尿酸浓度达标率(360微摩尔/升)可达到60%,此方剂3个月内达标率大概30%,但是80%的患者血尿酸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二种使用方法是搭配降酸药,起到纠正代谢功能紊乱的辅助作用,可代茶饮长期使用。
干金草(干乌金草):1、养心安神。
干金草归心经,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2、平肝阳。
干金草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肝硬化的发生,能够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3、降血压。
干金草有扩张血管的功效,改善血管弹性达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熟牛蒡:1、熟牛蒡是生牛蒡经烘干发酵制成。
有调节代谢,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效。
2、熟牛蒡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抑制心血管疾病。
其中富含的牛蒡甙和木脂素类似物具有抗肾病变,抑制尿蛋白排泄,治疗尿液泡沫,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3、能够加快体内盐的代谢,促进胆固醇的排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和预防胆囊结石有良好的效果。
煨葛根:1、调节血糖。
高尿酸与痛风肾病:中西医结合的控制策略

高尿酸与痛风肾病:中西医结合的控制策略一、引言高尿酸与痛风肾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在控制高尿酸和痛风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高尿酸和痛风肾病的病因、症状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健康问题。
二、高尿酸与痛风肾病的基础知识2.1 高尿酸的形成高尿酸是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嘌呤代谢产生。
嘌呤是一种存在于食物中的化合物,它在体内分解成尿酸。
高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嘌呤摄入过多、尿酸排泄减少或两者的组合。
高尿酸的形成是痛风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2.2 痛风肾病的病因痛风肾病是痛风病程中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高尿酸水平持续升高的情况下。
高尿酸结晶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中沉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痛风肾病的发展与遗传、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和其他因素有关。
2.3 痛风肾病的症状痛风肾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炎症以及肾脏损害。
患者可能会经历急性痛风发作,表现为突然的关节疼痛,特别是大脚趾关节。
长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当的痛风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3.1 西医治疗方法3.1.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控制高尿酸和痛风肾病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各种药物被用于不同的治疗阶段和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急性痛风发作的控制,以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
长期控制高尿酸的药物包括别嘌醇和丙戊酸,它们能够减少尿酸的合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
3.1.2 饮食控制西医强调饮食对高尿酸和痛风的影响。
患者通常会受到饮食建议,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限制红肉、酒精和咖啡的摄取,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此外,适量的低脂、高纤维饮食也有助于维持体重和降低尿酸水平。
3.1.3 药物监测与调整高尿酸和痛风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定期监测尿酸水平,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西医医生将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的用量,以确保尿酸水平处于合适的范围。
清热利湿补肾法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

8 . 4.
Cl c l ou na ne eM e i i 0 1 V OL () i a r l Chi s d cne2 1 ni J of 3
.
—
—
NO.8 1
长 期 治 疗 期 间 保 持 疗 效 。突 然 停 止 缬 沙 坦 治 疗 ,不 引 起 高 血 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结
论
天欣 泰血栓 心脉 宁联合 缬沙坦 在高 血压性 缺血 性脑卒 中 的二级预防 中确能 降低复发率 , 且用药 安全 、长效、服用方便 、
不 良反 应 轻 微 、价 格 便 宜 等 优 点 ,但 因 观 察 病 例 不 多 ,时 问 不 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作者简介 :
谢振 东 ,本科 ,主治 医 师。
善血管 内皮 细胞 ,消除心脑血管病 发生的始 动环 节;具有钙通 道 阻滞作用 ,抗动脉硬化 、稳定 易损斑块 ,恢复血管 弹性 。天 编号 :E 10 13 修回:2 1-92 ) 1 9 6 1( 0 1 。0 0
清 热 利 湿 补 肾 法 为 主 治 疗 痛 风 , 肾 病 陡
引起 咳嗽。耐受 良好 ,病人 的依从 性好 。在本研 究中,两 组患
者 均 未 出 现 心 绞 痛 、心衰 及 肾 功 能 无 恶 化 ,表 明缬 沙 坦 对 潜 在 的 、 未 发 作 的 冠 心 病 及 肾功 能不 全 均 有 保 护 的 作用 。
天欣血 栓心脉 宁是 我 国第 一个针 对 二级预 防进行 二次研 究开发的现代中药 ,由』 芎、丹参、水 蛭、体外 培育 牛黄 ( t I 国 家 一类 新药) 、麝香 ( 国家一类新药 ) 、毛冬 青、槐花 、人参茎 叶皂苷 、冰 片、蟾酥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 ,芳香 开窍 ,降脂抗 凝 的作用 。临床药理试验表 明,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从 改善血 液 、血管病变两方面在缺血性脑 卒中二级预防中起作用 。改善 血液病 变主要是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 浆脂质过氧化物 ,抑制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痛风性肾病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一种肾脏损害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本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首先,我们使用数据挖掘方法来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
以中药方剂为研究对象,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中药方剂中常见的成药组合主要包括桑叶、菊花、生地黄、杜仲等药物。
这些药物有助于调节尿酸代谢,改善肾脏功能,从而发挥了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中药方剂中常出现的用药规律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的治疗思路,这与痛风性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吻合。
其次,我们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挖掘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药物治疗机制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揭示中药方剂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我们选取与痛风性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数据库筛选和文献综述,收集了多个可能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相关的靶点。
然后,我们使用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了中药方剂的网络模型。
通过分析网络模型,我们发现桑叶、菊花、生地黄、杜仲等药物可能通过调节尿酸代谢相关的靶点,如XOD、URAT1等,来达到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综合作用机制。
我们发现中药方剂中的桑叶、菊花、生地黄等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综合调节痛风性肾病的多个病理过程,包括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减轻肾脏炎症等,从而发挥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我们对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痛风是血尿酸增加引起的组织被破坏损伤的一种疾病,临床一般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不断持续发作,痛风石的形成,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关节变形,功能障碍,比如关节疼痛,而且有时候还是长期、连续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导致痛风的原因有哪些?痛风实际上就是一种人体内慢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由于先天性的嘌呤代谢障碍,如多基因遗传、嘌呤代谢酶缺陷,慢性肾病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者尿酸排泄减少,在人体内形成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由于产生的尿酸过多,肾脏排泄和肠道分解代谢无法正常运作,尿酸代谢出现紊乱,导致尿酸盐沉积在机体关节组织当中,最终导致关节组织出现慢性炎症。
痛风的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隙期和慢性关节炎期。
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群体,通常患上痛风后很难得到治愈,且该病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患上了痛风怎么办呢?别着急,下面我将介绍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二、治疗痛风的方法有哪些?1、中医治疗痛风的药物方法从中医角度讲,痛风可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针对这三种类型,中医有不同的用药。
笔者在此一一列举,供读者参考。
1.1湿热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医认为该种症状应当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具体药方为: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萆、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1.2寒湿痹阻型: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中医认为该种症状应当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具体药方为: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关键词】痛风性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随着现代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肾脏病越来越多。
据统计,所有年龄阶段痛风患病率为0.84%1,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损害者占41%2;尸检显示,90%痛风患者有肾损害,其中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3。
据欧美移植中心报道,终末期肾衰竭由痛风引起者占0.6%~1.0%4。
由于该病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表现隐匿,不易引起重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常常已到肾损害期,极大危害着患者的健康。
因此,如何防治早期痛风肾损害,延缓痛风性肾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众多医家运用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
为此,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根据临床症状,痛风性肾病属中医“痛风痹证”、“厉节病”、“虚劳”、“腰痛”等范畴。
其病因复杂,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年老体虚,或因饮食不节,导致脾肾亏虚,气化失常,气血运行无力,形成血瘀,蒸腾气化失司,水湿
内停,则湿浊内生,浊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肾府,则见肾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肥美而多肥。
”说明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是痛风性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
毛氏等5认为,本病正虚邪实,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滞,聚于肾络,日久化热,耗气伤血,致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水湿、痰浊、瘀血瘀滞脏腑、经络,形成脾肾亏虚、气虚血凝、痰浊瘀互结为主要病理机制,故提出以清热泄浊为治则。
张氏6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患者体胖少动,且喜食热肥甘,或嗜酒太过,因发病之初症状并不明显,故不重视,等到就诊时往往延误太久,常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生痰,蕴久化热,痰热蕴结,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致湿、热、痰、瘀邪交结,穷必及肾,致肾失分清泌浊,肾络瘀阻而变生百病,故强调湿热内蕴、痰瘀阻络是病机关键。
赵氏等7认为,痛风病一旦发展到肾病阶段,其病机已不再以湿浊痰凝热毒为主,而是发展为脾肾阳虚,故主张以温肾化毒和络为治则。
2 实验研究研究显示,
淫羊藿、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秦艽能增加尿酸排泄,秦艽还可增加尿酸的溶解;泽兰、当归可抑制尿酸合成8。
黄氏等9发现,威草胶囊能明显改善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的一般症状、血尿酸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肾组织内尿酸盐沉积物减少,说明威草胶囊能改善痛风性肾病。
另有研究显示,秦皮、车前草、大黄、苍术可促尿酸从肾排除,大黄能促尿酸从大便排出体外;百合、山慈菇等具有类秋水仙碱样作用,可抑制白细胞趋化性,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木香、茯苓皮等行气利水药可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尿量,排出尿尿酸,降低血尿酸10。
3 临床研究 3.1 分型论治罗氏等11将45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亏虚、湿热痹阻型,脾肾气虚、痰瘀阻络型,脾肾阳衰、湿浊壅盛型,分别予以六味地黄丸合宣痹汤、益肾汤合桃红饮、肾衰汤内服治疗,并配合灌肠方,水煎取汁250 ml,每晚睡前高位保留灌肠1 h。
结果总有效率为86.7%,且显效率较高(40%)。
刘云海12将该病辨证分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