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工程试验中电缆直流电阻计算

在电力工程试验中电缆直流电阻计算
在电力工程试验中电缆直流电阻计算

电缆直流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您好!电线、电缆每1千米的直流电阻计算公式:每1千米的直流电阻=电阻系数×1000÷截面积(平方毫米)·欧/1000米电阻系数:其中当温度T=20℃时,铜的电阻系数为0.0175欧·平方毫米/米铝的电阻系数为0.0283欧·平方毫米/米其中当温度T=75℃时,铜的电阻系数为0.0217欧·平方毫米/米铝的电阻系数为0.0346欧·平方毫米/米注意不论是单根或是多根都是以总截面积为计。例如以1.5平方毫米铜芯线(环境温度为20℃)计算: 0.0175×1000÷1.5≈11.667(欧/1000米)

绝缘铜电线最大直流电阻计算方法

20度时铜导体直流电阻=17.241/实际截面积单位:欧/km t度时铜导体直流电阻=(17.241/实际截面积)*(1+0.00393*(t-20))* 1.012*1.007 若为铝芯,17.241换为28.264,0.00393换为0.004 03 求出的是单位长度电阻,有多长再乘即可注:20度时最大电阻可查GB3956-1997,有国标就尊重国标

直流电动机: 4.0.2 测量励磁绕组和电枢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 4.0.7 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交流电动机: 1 额定电压为 1000V 以下,常温下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额定电压为 1000V及以上,折算至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值,定子绕组不应低于1MΩ/KV,转子绕组不应低于0.5MΩ/ KV。此外还应考虑温度对绝缘电阻值的影响。

直流电阻和20℃电阻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

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3)说明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OO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下表是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 1.6 × 10-8 (5)铂 1.0 × 10-7 (9)康铜 5.0 ×10-7 (2)铜 1.7 × 10-8 (6) 铁 1.0 × 10-7 (10)镍铬合金 1.0 × 10-6 (3)铝 2.9 × 10-8 (7)汞 9.6 × 10-7 (11)铁铬铝合金1.4 × 10-6 (4)钨 5.3 × 10-8 (8)锰铜 4.4 × 10-7 (12) 铝镍铁合金1.6 × 10-6 (13)石墨(8~13)×10-6 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

体的电阻率极大.锗,硅,硒,氧化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

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semiconductors). 总结:常态下(由表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依次是银,铜,铝,这三种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被用来作为导线等,其中铜用的最为广,几乎现在的导线都是铜

铝合金电缆直流电阻检测

铝合金电缆在直流电阻检测时的误判 0.6/1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在国内市场上已初步得到了认可。产品应用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和安装有关的上游和下游的新问题。各地质监部门、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对建筑市场上的铝合金电缆进行了产品抽检。导体直流电阻检测是电缆电气性能的指标检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铝合金电缆的直流电阻检测以哪个标准为合格指标,检测方法与常用铜缆相比有何区别,按照常规方法检测是否会出现误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的主要特点是在电工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同时通过工艺调整,使得铝合金导体的机械性能大幅提高,避免纯铝导体的伸长率低、抗蠕变性能差、柔韧性差的问题,增加电缆系统的连接可靠性。另外,保持铝合金的电气性能与电工铝导体持平,在61%IACS以上。 铝合金电导体的直流电阻考核指标可参考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中实心导体或绞合导体的直流电阻值。 1997年版的电缆导体标准中虽然也允许铝或铝合金线作为导体材料之一,但并没有指明铝合金导体的直流电阻值。2008年新版标准中,除保留铝合金线作为导体材料外,还将铝合金导体的直流电阻值等同铝导体,这样给评判铝合金导体的电气性能提供了依据。

很多电缆质检机构的试验室多年来检测的绝大多数样品均为 240mm2以下的铜缆,常取试样1.3米,一批试样全部剥除两端头绝缘和保护隔离层,导体两端处于松散状态,电流引入采用QJ-57 双臂电桥螺栓传动的合抱型夹具(与试验人员的用力大小有直接影响、进而对测量结果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大截面铝合金电缆本身的特点,两端暴露在空气中会很快生成致密的高电阻的氧化膜,影响测试电流在导体中均匀流过,采用常规铜缆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反映真实值。继续采用习惯做法来检测大截面铝合金电缆产生的误差会非常大,常常导致严重的误判发生。 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铝合金导体在空气中会迅速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虽然能防止氧气对下面的铝金属继续氧化起到保护作用,但其本身的电阻非常高,对于10A至50A厚的Al2O3膜的范围为106~107欧姆。氧化膜造成连接夹具与被测试样的接 触电阻增加;同时,由于这层氧化膜的隔绝作用,测量电流并未沿导体的所有截面均匀流过,而是沿单线成螺旋状流动,而且处于外层单线电流密度大于内层单线电流密度的状态,两个间距1米的电位电极测得其间导体的电压差要大于电流密度均匀的电压差,所以最终的测量值会高于实际值。 反观铜电缆的直流电阻测量,虽然铜的氧化膜不具有钝化功能,随着时间延续,氧气会继续对氧化膜下面的铜进行氧化腐蚀。但铜的氧化物膜电阻(通常是Cu2O)在10A至50 A厚时为0.01~0.1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 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 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

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项目很多。主要包括常规的绝缘特性试验,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以及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等。在《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测量绕组直流电阻这一项目仅次于色谱分析排在第二位,可见其重要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能有效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分接开关接触是否良好,引出线及绕组有无折断、关联支路是否正确、层间有无短路等缺陷。正常的变压器三相直流电阻基本平衡,差值最大不超过三项平均值的2%或4%。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这些情况综合来看无非就是两大方面,一是不平衡,二是测不准。华天电力从原理出发给出这些特殊情况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1.概述 测量直流电阻无非两种方法:一是电压降法,二是电桥法。对一般导体而言两种方法均可快速测量出数据,但是,由于变压器绕组的引线结构各不相同;导线质量、连接情况、分接位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绕组本身还是一个大的电感,所以实际测量中会出现许多特殊情况,下面就两大方面具体分析: 2.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原因之一:引线电阻的差异 中小型变压器的引线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由附图可见,各线绕组的引线长短不同,因此各项绕组直流电阻值就不同;有可能导致其不平衡率超标。 防止措施: 为消除引线差异的影响采取下列措施:

(1)在保证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距离的情况下,尽量增大附压套管间的距离,使a、c相的引线短,因而引线电阻减小。这样可以使三项引线电阻尽量接近。 (2)适当增加a、c相首尾引线铜排(铝排)的厚度或宽度。如能保证各相的引线长度和截面之比近似相等,则三相电阻值也近似相等。 (3)适当减小b相极引线的截面。在保证引线允许截流量的条件下,适当减小b相引线截面使三相引线电阻近似相等,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4)寻找中性点引线的合适焊点。对a、b、c三相末端连接铜(铝)排,用仪器找出三相电阻相平衡的点,然后将中性点引出线焊在此点上。 (5)在最长引线的绕组末端连接线上并联铜板(如图1ZY引线之间)以减少其引线电阻。 (6)将三个线圈中电阻值最大的线圈套在b相,这样可以弥补b相引线短的影响。 (7)对上述方法,在实际中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原因之二:导线质量 实测证明,有的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偏大,有的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导线的铜和银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限额。有时即使采用合格的导线,但由于导线截面尺寸偏差不同,也可以导致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 原因之三:连接不紧。 测试实践表明,引线与套管导杆或分接开关之间连接不紧都可能导致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 综合上述所写说明,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数据分析时要考虑全面,特别是对异常数据的分析,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原理。认真、冷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摘要: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截面积;电流;温度 引言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本文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浅谈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魏晓东 (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南京市,210028) [摘要]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是变压器主要参数之一,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能有效反映绕组匝间短路、绕组断股、分接开关接触状态以及导线电阻的差异和接头接触不良等缺陷故障,也是判断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调压开关档位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及规范要求,对影响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准确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方法注意事项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试验项目,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中试验次序排在变压器试验项目的第二位。规程规定它是变压器大修时、无载开关调级后、变压器出口短路后和1~3年1次等必试项目,在变压器的所有试验项目中是一项较为方便而有效的考核绕组纵绝缘和电流回路连接状况的试验,它能够反映绕组匝间短路、绕组断股、分接开关接触状态以及导线电阻的差异和接头接触不良等缺陷故障,也是判断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调压开关档位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一直被认为是考查变压器纵绝缘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是判断电流回路连接状况的唯一办法。 1.直流电阻测量方法 1.1.中、小型变压器的测量方法 在中、小型变压器的实际测量中,大多采用直流电桥法。双臂电桥的测量步骤如下:测量前,首先调节电桥检流计机械零位旋钮,置检流计指针于零位。接通测量仪器电源,具有放大器的检流计应操作调节电桥电气零位旋钮,置检流计于零位。接入被测电阻时,双臂电桥的电压桩头要靠近被测电阻,电流桩头要接在电压桩头的上面。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线圈的电阻值,将电桥倍率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非被测线圈短路并接地,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充电,待充足电后按下检流计开关,

导体结构及直流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 Resistance of Conductor (摘自DINVDE0295, IEC60228和HD383) 铜导体普通线(?/km)铜导体镀锡线(?/km)焊接电缆(?/km) 标称截面积 mm2Class 1 and 2 Class 5 and 6 Class 1 and 2Class 5 and 6 铜导体普通线铜导体镀锡线 0.05 -~380 -~392 -- 0.08 -~237 -~244 -- 0.11 -~170 -~175 -- 0.126 -~150 -~155 -- 0.14 -~134 -~138 -- 0.22 -~96 -~99 -- 0.25 -~76 -~79 -- 0.34 -~53 -~56 -- 36.7 40.1 -- 39.0 0.5 36.0 26.7 -- 24.8 26.0 0.75 24.5 18.2 20.0 -- 19.5 1.0 18.1 12.2 13.7 -- 13.3 1.5 1 2.1 7.56 8.21 -- 7.98 2.5 7.41 4.70 5.09 -- 4.95 4.0 4.61 3.39 -- 3.11 3.30 6.0 3.08 1.84 1.95 -- 1.91 10.0 1.83 1.16 1.24 1.16 1.19 16.0 1.15 1.21 0.734 0.795 0.758 0.780 25.0 0.727 0.780 0.529 0.565 0.536 0.552 0.554 35.0 0.524 0.391 0.393 0.379 0.390 50.0 0.387 0.386 0.270 0.277 0.268 0.276 0.272 70.0 0.268 0.195 0.210 0.198 0.204 95.0 0.193 0.206 120.0 0.153 0.161 0.154 0.164 0.155 0.159 150.0 0.124 0.129 0.126 0.132 0.125 0.129 185.0 0.0991 0.106 0.100 0.108 0.102 0.105 240.0 0.0754 0.0801 0.0762 0.0817 -- 0.0641 0.0607 0.0654 -- 300.0 0.0601 0.0486 0.0475 0.0494 -- 400.0 0.0470 这些数据摘自DIN VDE0295(等效于国际标准IEC60228和HD383),按照截面积0.5mm2开始,每束导体 的单线直径不允许超过列出的最大值(参考DIN VDE0295),因此要求导线的最大电阻不允许超过在20℃成 束导体的最大电阻值。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与分析判断 1 测试周期与意义 《规程》中规定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在大修时、无励磁分接开关变换分接头后,经出口短路和1-3年1次等必试项目。通过直阻测量,可以检查引线的焊接或连接质量、绕组有无匝间短路或开路以及分接开关的接触是否良好等情况。 2 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2.1 测试方法 a)使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b)试验原理接线图(参照各直流电阻测试仪试验接线) 2.2 一般性试验步骤 1)变压器各绕组短路接地充分放电。 2)记录变压器编号、铭牌等相关参数。 例1、某台变压器型号为OSFPSZ-120000/220,表明这是一台自耦、三相、风冷、__________________、三绕组、有载调压、额定容量为120000kVA、额定电压为220kV的________线圈(绕组)电力变压器。 3)测量并记录上层油温及环境温度和湿度。 4)将测量设备或仪表通过测试线与被测绕组有效连接,开始测量。 5)直阻显示测量数据后,一般应继续等待2-3min,进一步确认数据稳定后 方可记录,对大容量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尤其要如此(避免凑数现象)。 6)测试完毕应使用测量设备或仪表上的“放电”或“复位”键对被测绕组 充分放电。 7)在更改接线或拆线前,还应用接地线人为放电。 2.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或方法) 1)按公式R2= R1(T+t2)/ (T+t1)将测量值换算到同一温度(式中R1、R2分

别为在温度

t1、t2下的电阻值,t1可取为交接试验时的变压器绕组温度;T为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235,铝导线取225)。 2) 1.6MV A以上的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 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项平均值的1%。 3) 1.6MV A及以上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 差别一般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4)各相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不应有明 显差别。 5)三相不平衡率是判断的重要标准,各种标准、规程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 定。交接时与出厂时比较三相不平衡率应无明显变化,否则即使小于规定值也不能简单判断为合格。 2.4 注意事项 1)测量一般应在油温稳定后进行。只有油温稳定后,油温才能等同绕组温 度,测量结果才不会因温度差异而引起温度换算误差。 2)根据变压器绕组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测试电流。 3)对于大型变压器测量时充电过程很长,应予足够的重视,可考虑使用去 磁法或助磁法。 4)应注意在测量后对被测绕组充分放电。 5)测试时非被试绕组应处于自然状态,不应短路。 2.5 典型的直流电阻测试仪面版及操作流程

从检验到项目 电缆基本性能测试全解析

1、检验方式 例行试验:是制造厂对全部成品电缆进行的实验。其目的是检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以便发现制造过程中的偶然性的缺陷。它是非破坏性的实验,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时间。和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检测等。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家定期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特别是对一种新产品在定型成批生产之前,或对一种产品的结构、材料和主要工艺有了变更而可能影响电缆的性能时进行的试验。通过型式试验:可检验该产品能否满足运行的要求,并可与老产品进行比较。如绝缘和护套的热老化性能、电力电缆长期稳定性试验等。 验收试验:是电缆安装敷设后对电缆进行的验收试验,以便检查安装质量,发现施工中可能生的损伤。如安装后的耐压试验等。 2.试验项目 2.1导线直流电阻的测试 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主要传输电能或电信号。导线的电阻是其电气性能的主要指标,在交流电压作用时线芯电阻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面比直流电压作用时大,但在电眼频率为50Hz 时两者相差很小,现在标准规定那个均只能要求检测线芯的直流电阻或电阻率是否超过标准中的规定的值,通过此项的检查可以发现生产工艺中的某些缺陷:如导线断裂或其中部分单线断裂;导线截面不符合标准;产品的长度不正确等。对电力电缆,还可检查其是否会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运行中允许载流量。 对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有单臂直流电阻法和双臂直流电桥法,后者的准确度较前者高一些。测试步骤也较前者复杂。 2.2 绝缘电阻的测试 绝缘电阻式反映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与该产品的耐电强度,介质损耗,以及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逐渐劣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通信电缆,线间绝缘电阻过低还会增大回路衰减、回路间的串音及在导电线芯上进行远距离供电泄露等,因此都要求绝缘电阻应高于规定值。 测定绝缘电阻可以发现工艺中的缺陷,如绝缘干燥不透或护套损伤受潮;绝缘受到污染和有导电杂质混入;各种原因引起的绝缘层开裂等。在电线、电缆的运行中,经常要检测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以此作为是否能够继续安全运行的主要依据。 目前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除了用欧姆计(摇表)外,常用的有检流计比较法高阻计法(电压——电流法)。 2.3电容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原理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原理 发布时间:10-10-08 来源:点击量:1739 字段选择:大中小直流电阻的测量,是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匝间短路;分接开关位置是否良好及其实际位置与指示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松动;并股线并绕的绕组有无断股等。 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在大修、预试和改变分接开关位置后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也是故障后的重要检查项目。 因此,该项试验必须精心操作,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规程规定,16 0kVA以上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16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测得的相间差比以前相应部位测得的相间差比较其变化也不应大于2%。 当直流电阻测得的阻值超标时: ①要首考虑有无测量误差(如外引线是否有连接,试验引线是否过长或太细,接触是否良好、电桥内电池电压足不足等)。 ②直流电阻阻值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必须换算至同一温度(一般以20℃为准,R20=(T+20)/(T+t),T铜=235)进行对比、且一般以上层油温为依据。

③目前使用的三相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采用Y形接线,阻值超标时,也可按下列公式[RA=(RAB+RAC-RBC)/2,RB=(RAB+RBC-RAC)/2,RC(RB C+RAC-RAB)/2],以便找出缺陷相。 ④分接开关接触不良,造成阻值偏高较为普遍,如开关不清洁电镀脱落、弹簧压力不足,受力不均、以及过电压时触点有积碳等,都将会造成阻值偏高。这时,应将分接开关盖打开,往返转动几次,一般可消除。 经以上检查处理后仍超标时,说明内部故障,很有可能是绕组与引线虚焊、脱焊、断线等,或层间短路,或绕组烧毁。现场无法处理,需送检修房进行吊芯大修。

助磁法直流电阻测试仪

助磁法直流电阻测试仪 一、概述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是变压器制造中半成品、成品出厂试验、安装、交接试验及电力部门预防性试验的必测项目,能有效发现变压器线圈的选材、焊接、连接部位松动、缺股、断线等制造缺陷和运行后存在的隐患。为了满足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量的需要,华胜公司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研制了新一代FS系列直流电阻测试仪。该仪器采用全新第三代电源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电流大等特点。整机由单片机控制,自动完成自检、数据处理、显示等功能,具有自动放电和放电指示功能。仪器测试精度高,操作简便,可实现变压器直流电阻的快速测量。 二、安全措施 1、使用本仪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本手册。 2、仪器的操作者应具备一般电气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常识。 3、本仪器户内、户外均可使用,但应避免雨淋、腐蚀气体、尘埃过浓、高温、

阳光直射等场所使用。 4、本仪表属高精密仪表,应避免剧烈振动。 5、对本仪器的维修、维护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6、测试完毕后一定要等放电报警声停止后再关闭电源,拆除测试线。 7、测量无载调压变压器,一定要等放电报警音停止后,再切换变压器档位。 8、在测试过程中,禁止拆卸和移动测试夹和供电线路。 三、性能特点 1、本仪器输出电流大(最大可以输出40A),充电电压高(可以输出50V)。 2、测量范围宽(0Ω-40KΩ),能测量变压器、互感器等所有感性直流电阻。 3、本机具备自动助磁功能,针对铁芯五柱低压角接YND11大容量变压器 绕组的测试,采用高低压串激磁的方法进行测试,仪器内部按选定选相自动连接绕组,可实现低压绕组快速准确的测量。能满足变压器温升试验对时间的要求,双通道以及选相测量,三种温升定时取值模式,实时采样,打印输出,使温升试验成为一件简单方便的事情。 4、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音响放电报警,指示清晰,可靠性强减少误操作。 5、彩色大屏幕,触控操作,简单方便,显示数据清晰易读。 6、仪器带有万年历、100组常规数据存储、4次温升试验数据存储,常规模式 温度自动换算等功能,关机不丢失数据。并且设有“U盘”接口方便导出温升数据以供查阅及生成温升曲线。 7、本仪器设有RS485通讯接口,配合上位机操控软件,实现远距离控制测量。 8、本仪器设有自动去磁功能,减少变压器剩磁,避免合闸困难。 9、本机具有输入误接AC380V电源保护报警功能,减少误操作对仪器的损害。 10、本机具有适用温度宽、精度高、防震、抗干扰、稳定性高、携带方便等 特点。 四、技术指标: 输出电压:50V 输出电流:40A、20A、10A、3A、1A、15 mA 测试范围:0Ω——1Ω(40A)

关于铜铝导线电阻

关于铜铝导线电阻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3)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OO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下表是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1.6 × 10-8 (5)铂1.0 × 10-7 (9)康铜 5.0 × 10-7 (2)铜1.7 × 10-8 (6) 铁 1.0 × 10-7 (10)镍铬合金1.0 × 10-6 (3)铝2.9 × 10-8 (7)汞9.6 × 10-7 (11)铁铬铝合金1.4 × 10-6 (4)钨5.3 × 10-8 (8)锰铜4.4 × 10-7 (12) 铝镍铁合金1.6 × 10-6 (13)石墨(8~13)×10-6 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

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锗,硅,硒,氧化 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总结:常态下(由表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依次是银,铜,铝,这三种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被用来作为导线等,其中铜用的最为广,几乎现在的导线都是铜的(精密仪器,特殊场合除外)铝线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已被淘汰.银导电性能最好但由于成本高很少被采用,只有在高要求场合才被使用,如精密仪器,高频震荡器,航天等...顺便说下金,在某些场合仪器上触点也有用金的,那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采用,并不是因为其电阻率小所至. 如果把各种材料制成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的导线,在20℃时测量它们的电阻(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则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按铜、铝、钨、铁、锰铜、镍铬合金的顺序,电阻率依次增大。 铝导线的电阻率是铜导线的1.5倍多,它的电阻率ρ=0.0294Ωmm2/m,铜的电阻率 ρ=0.01851 Ω·mm2/m,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铜包铝漆包线的直流电阻率约为纯铜线的1.5倍,阻值相同时,铜包铝线重量约为纯铜线的1/2;根据“趋肤效应”计算,在5MHZ以上高频时,电阻率与纯铜线相同; ρ铜=1.5*ρ铝ρ铝=0.0294Ωmm2/mρ铝=0.01851 Ω·mm2/m R=p*l/s(p—电阻率查表求;l—电阻长度;s—与电流垂直的电阻截面面积) 导线规格 常用的有: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平方毫米。 不常用的有:0.5、0.75、300、400、500平方毫米等。

技术贴: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资料

信号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 一、综合测试 各种信号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各项测试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作为竣工验收时重要的原始记录。各主要电气特性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的要求。 表3-1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1、用兆欧表测试绝缘可按:R x=0.001×L×R m计算。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 m-仪表测量值(MΩ) R x-换算到每千米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2、电缆如经暴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对于工程中所采用的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其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普通信号电缆绝缘测试 信号电缆绝缘测试包括下列内容: 1、芯线间绝缘电阻测试 将电缆两端的芯线互相分开,测试端剥去约20㎜外皮。用500V兆欧表一线与芯线1连接,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手摇把,另一线依次与其他各芯线接触。与芯线2刚一接触时,兆欧表指针会向零偏转,但很快又回升,稳定在实际绝缘值处。指针稳定后,可读出芯线1与芯线2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另一线离开芯线2与芯线3接触,测出芯线1与芯线3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用同样方法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将兆欧表一线换成与芯线2连接,另一线依次与芯线3之后的各线相碰,可分别测出芯线2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并用依次测出其他芯线之间绝缘电阻值。 测试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还有另一种方法:兆欧表一线于芯线1连接,其他各芯线并联后与另一线连接,只需摇动一次即可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测出芯线1的绝缘电阻值之后,从并联芯线中抽芯线2,同样方法测出其与其他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测到某芯线与其他各芯线间绝缘电阻为零或低于标准时,再分开并联芯线逐一接触,以查明与其中的某一芯线绝缘不良。 2、芯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尚未敷入地下的电缆芯线与地之间绝缘时,兆欧表接地端子的表棒与电缆的铠装钢带连接(聚氯乙烯外护套型电缆需待敷设后方测试芯线对地绝缘),摇动摇把,线路端子另一表棒分别与每一芯线接触一次,即可测出芯线与地之间的绝缘。也可将全部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标签: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横截面积;电流;温度 1 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 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 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电线电缆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卡具型式等。基本技术路线是减小绞合导体中因单线表面状况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每根单线中的分布电流均匀,以提高测量准确度。截取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1m,一边卡具之间的距离是1m,两个卡具20cm,所以我们一般取样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的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3599260.html,/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的方法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试验中既简便又重要的一个试验项目。测量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可以检查出绕组内部导线接头的焊接质量、引线与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电压分接开关各个分接位置及引线与套管的接触是否良好、并联支路连接是否正确、变压器载流部分有无短路情况以及绕组有无短路现象;另外,在变压器短路试验和温升试验中,为提供准确的绕组电阻值,也需要进行直流电阻的测量。因此,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是变压器试验的主要项目。交接试验标准规定为必做项目;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变压器运行1-3年后、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变换分接位置后、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检修后和大修后及必要时,都必须做此项试验。 一般系统的测量方法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为电流电压法,其原理是在被测绕组中,通以适当大小的直流电流,然后测量绕组中的电流和绕组两端的电压降,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算出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时,所用仪表应不低于0.5级,电流表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应选用较高内阻的表,引线要有足够的截面。测量电感量较大的绕组时,还需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绕组通过的电流应限制在绕组额定电流的百分之二十以内。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测出准确值。因为每相绕组可以等效成电阻和电感的串联电路,在接通电源后,电感中电流从零逐渐增加到电源电压,然后逐渐下降到稳态值,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过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电路的时间常数t=L/R。由于变压器铁芯的磁导率很高,L值大大增加,而线圈的直流电阻数值又很小,因此时间常数t值很大。一般来说,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经过时间大约T=3~5倍时间常数,电流才能达到稳态值,即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测出直流电阻的准确值。

断路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FS-5A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一、产品简介: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试验中一个重要的试验项目。它可以检查出绕组内部导线的焊接质量,引线与绕线的焊接质量,绕线所用导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分接 开关、引线与套管等载流体的接触是否良好,三 相电阻是否平衡等。然而变压器绕组呈感性,特 别是大容量的变压器电感很大,由传统的直流电 阻测量方法存在测量数据不稳定、测试时间长、 操作复杂和安全性不高的缺点。 根据不同类型变压器,华胜公司自主开发了 充电电流从1~60安培FS系列产品,能满足我 国现阶段所有类型变压器的直流电阻测量,符合 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直流电阻测试仪通用 技术条件DL/T 845.3-2004》要求。 二、性能特点: FS-5A智能直流电阻测量仪是直流双臂电桥和单臂电桥的换代产品,具有测量速度快,稳定性好精度高,数字显示直观,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是测量各种电阻尤其是大电感设备直流电阻的理想仪器。 由于产品是利用高准确度、高稳定度的直流恒定电流通过被测电阻,并用四位半DVM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来确定电阻值的。因此,在测量大电感设备的直电阻时能快速建立测量电流,使测试时间大大缩短。这种测量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测量电力变压绕组等大电感设备直流电阻速度最快的一种方法,仪器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技术指标: 1、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电源: AC:220V ±10% 50Hz ±1% 环境温度: 0~40℃ 相对湿度: <90%RH 2、测量范围: 1μΩ~2KΩ共六挡 20mΩ挡: 0~19.999mΩ 200mΩ挡: 0~199.99mΩ 2Ω挡: 0~1.9999Ω 20Ω挡: 0~19.999Ω 200Ω挡: 0~199.99Ω 2kΩ挡: 0~1999.9Ω 3、测试仪器工作电流: 20mΩ~200mΩ:5A 2Ω挡:1A 20Ω挡:0.1A 200Ω挡:0.01A 2kΩ挡:1mA 4、测量准确度:±(0.2%RX+0.02%RM) 式中:RX为读数;RM为该挡满量程读数; 5、分辨率:1μΩ 6、显示方式:四位半数字显示 7、尺寸、重量: 体积:360×320×245 重量:6 kg 四、工作原理 本产品的电路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浅析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浅析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是电线电缆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目前大多采用双臂直流电桥进行测试,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设备及测试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浅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标签:电线电缆低电阻测试 1 试样夹持存在的问题 双臂电桥用于测量1欧姆以下的低值或超低值电阻。GB/T 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3.4条规定:对于四端测量夹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然而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桥夹具的电位电极和电流电极通常都是用绝缘材料连为一体,固定于底座上,无法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截面试样测量的需要。这种夹具只能满足于对断面周长的1.5倍在两电极间距范围之内的试样进行准确测量,导体截面积超过这一范围的试样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例如:假设夹具电位接点与电流接点间距为60mm,那么它所对应的所能准确测量的导体断面周长最大为40mm,由此推算所得导体截面积约为127mm2。即用此夹具来测量截面积为127mm2以上的导体电阻时准确性不能保证。 另外,当夹具夹持一些截面不规整的导体,尤其如大截面绞合成型导体,这种导体截面通常为扇形、弧形或三角形。当夹持时会出现电流接点夹头接触良好,而电位接点夹头接触不良的情况,甚至当电流接点夹头已经加紧,而电位接点夹头却还难以与导体接触,那么无法正常测量。当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之后,夹具也会磨损、变形,仍然会导致上述情况。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改进方法。将导体夹具上电流接点夹头与电位接点夹头间距设计为可调,测量人员通常测量长度为1m的导体的电阻,那么导体夹具上电位接点夹头可固定为1m,而将电流接点夹头设计为可在底座上自由移动的结构,并将底座适当加长。这样就可以满足“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那么,如何解决电位接点夹头与导体不能良好接触的问题呢?也很容易实现:可将夹具上电流接点夹头与电位接点夹头设计为独立夹紧与松开的结构。这样不仅能保证电流接点夹头与电位接点夹头同时与导体紧密接触,还可解决因长期使用夹头磨损、变形而不能夹紧的问题。 2 温度对测量的影响 众所周知,温度对导体的电阻影响显著。GB/T 3048-2007中规定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温度范围,当温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测试人员经常会人为改变环境温度,一般会在试验环境中使用空调来调节。那么在使用空调的时候经常会发

常用导体电阻偏心度计算方法

各规格导体外径及线材偏心度计算 偏心度=最小厚度/平均厚度*100% 芯线平均厚度=(芯线外径-导体绞合外径)/2 绞合外径见上表。 外被平均厚度=(外被外径-屏蔽外径)/2 USB2.0编织线材屏蔽外径=芯线平均外径*2.3+0.1+4*编织丝单根外径 USB2.0缠绕线材屏蔽外径=芯线平均外径*23+0.1+2*缠绕丝单根外径 USB2.0铝箔线材屏蔽外径=芯线平均外径*2.3+0.1 导体规格 (AWG) 单支导体20℃ MAX. 绞合导体20℃ MAX. 我司常用导体 Ω/Kft Ω/Km Ω/Kft Ω/Km 规格 Ω/Kft Ω/Km 绞合外径 32 171.78 563.49 171.70 580.85 7/0.08 156.1 512.1 0.244mm 30 110.09 361.13 114.40 376.96 7/0.10 99.88 327.7 0.305mm 28 69.32 227.39 72.00 237.25 7/0.127 61.94 203.2 0.388mm 19/0.075 65.43 214.6 0.378mm 26 43.53 142.79 45.20 148.94 7/0.16 39.03 128 0.489mm 17/0.10 41.15 135 0.476mm 19/0.10 36.79 120.7 0.503mm 19/0.105 33.37 109.5 0.528mm 30/0.08 36.64 120 0.506mm 30/0.075 41.48 136 0.474mm 24 27.25 89.39 28.30 93.25 7/0.20 24.99 81.99 0.611mm 30/0.10 23.32 76.5 0.632mm 34/0.10 20.56 67.45 0.673mm 41/0.08 26.68 87.47 0.591mm 22 16.50 54.30 16.70 55.00 7/0.254 15.48 50.8 0.776mm 21 13.00 42.70 13.30 43.60 7/0.27 13.7 44.97 0.825mm 20 10.30 33.90 10.50 34.60 7/0.31 10.4 34.12 0.947mm 19 8.21 26.90 8.37 27.50 18 6.52 21.40 6.64 21.80 17 5.15 16.90 5.27 17.20 16 4.10 13.50 4.18 13.70

电线电缆用导体直流电阻不合格的因素

电线电缆用导体直流电阻不合格的因素 六是线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紧压线芯)等。解决的方法:成品直流电阻的水平,即越接近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直流电阻值越好,但由于目前,我们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设备状况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所以,一般的成品电阻余量都在 3~5%,有的余量达10%,这样材料耗用很大,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我们目前的水平控制在1~3%的电阻余量是可行的。降低材料的消耗是我们的长期目标。第一,电阻的测量,可采用在线电阻测量法,即在绞合电缆的导体时,就测量导体的直流电阻,(仪器可换算成20℃时直流电阻值),这样我们就可以预先设定电阻值,余量大时可调整线芯的截面,余量小时可加大导线截面,这样就不会造成在成品时才发现直流电阻值不合格,而造成损失。第二,最小截面的设定法,对紧压线芯最小截面的设定,按下式进行。S压=ρ20K1K2K3R20 mm2式中,S压紧压线芯称重最小截面,mm ρ20金属材料20℃时的电阻率,Ωmm2/mR20标准中规定的成品最大直流电阻值,Ω/KmK1平均绞入系数,一般来讲,紧压系数节距比较小可取1、01 50、91,K2可选用1、02、塑力缆用扇形紧压线芯,紧压系数为0、8 51、012。架空绝缘用紧压一般为0、8

11、012。K3成缆系数,一般为1、006—1、008第三,工艺线路定位法,也就是说:杆料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固定,拉制设备及工艺固定,退火设备及工艺固定,绞线、压型工艺及工艺准备固定,一旦工艺试成功后,稳定性很高,全部在控制范围内,一旦成品直流电阻出现波动,原因分析比较容易,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当然影响成品电阻的原因还有不少,紧压线芯结构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波动(主要由于测量不准所致),线芯变色、测量误差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摸索和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