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控费模式研究.pdf

基本医疗保险控费模式研究.pdf
基本医疗保险控费模式研究.pdf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数额巨大的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不仅影响了医保基金安全、加大了基金管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参保群众负担,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控制相关医疗费用过度增长迫在眉睫。

1基本医保相关医疗费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医保基金支出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208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422亿元,增加了近6倍。与此同时,医保收入虽然也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医保收入的增长速度则更低(见表1)。除少数年份外,基金结余率下降明显,从长远来看,医保基金可能面临当期收不抵支甚至“穿底”的风险。医保基金的收支失衡恰恰与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过快密切相关。2017年与2008年相比,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由14535.4亿元增长到51598.8亿元,远远超出同期经济发展速度;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4.83%提高到2017年的6.20%。导致基本医保相关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客观原因而言,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和保障平逐渐提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力成本逐年提升、医疗技术稳步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但总体而言,这些因素大多数属于可控和可接受范围内的合理因素,并非是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各种人为主观因素才是导致医保相关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幕后黑手”。主观因素大致包括:不合规医疗、过度医疗、医保欺诈和基金滥用等。其中,不合规医疗包括挂床住院、医疗机构违规加价销售药品和耗材、重复收费等;过度医疗包括小病大治、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使用医用耗材等;医保欺诈包括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定点医疗机构骗取套取医保基金等;基金滥用则包括挪用医保基金对外借款、扩大使用范围(将医保基金用于其他社保支出)、套取现金或将医保基金用于购买日用品等。这些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可谓触目惊心。以医保欺诈为例,2017年1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医疗保险审计结果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全国医保基金涉及违法违规多达189件,涉案金额高达15.78亿元。

2医保控费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医疗费用发展态势,近年来,国内逐步形成了基于知识库的智能控费、药品福利管理(PharmacyBenefitManagement,PBM)控费、DRG控费、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控费等多种医保控费模式。四种控费模式各有优缺点(见表2),如能进一步优化,对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和参保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社会医疗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等,必然大有裨益。2.1基于知识库的智能控费。基于知识库的智能控费模式,是指在建立核心知识库(如临床知识库、药学知识库、政策法规知识库、医保知识库、医药标准知识库等)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医保智能审核监控系统,利用自动分析算法,对定点医疗机构不符合诊疗常规和临床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用药行为以及不符合报销标准的医疗费用和支付行为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形成事前提示、事中预警和事后审核的医保全流程智能化监控。2015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经办规程》,要求用两年时间在全国推开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2016年底该监控模式全面实施以来,目前已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1.1优点在智能控费模式下,医保经办机构对医保费用进行全面、精准、高效的智能审核与监控,如若发现不合规单据,系统会自动提示该单据需人工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极大提高了医保经办机构的医保费用管理效率,而且依托该模式积累的基础数据和统一的费用核算标准,势必为将来实现医保费用第三方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该模式还可掌握每个患者的就诊信息和医生的诊疗服务信息,从而建立完备的医护人员和参保人员信息库,为将来完善医保信用体系奠定基础。2.1.2缺点第一,核心知识库的构建有一定难度。核心知识库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临床手术、诊疗行为、药品使用、检验检测、健康护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而且随着政策法规和临床知识的不断变化,核心知识库的内容也必须随时做出相应调整。第二,审核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受实际情况千变万化的影响,标准化审核模式有时可能导致审核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审核结果无法做到一步到位,当遇到不确定的审核结果时,最终还是要人工确认。第三,审核成本难以确定。该控费模式必须建立在医保智能审核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硬件设施而言,医保经办机构都不具备开发、维护该系统的能力,必须借助第三方机构。这就意味着医保经办机构必须对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升级进行投入,势必会增加监控审核成本的不确定性。此外,该模式虽然能审核药品支出等主要费用,但对于整体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则显得力不从心。2.2PBM控费。PBM控费又称“医疗福利管理控费”,是一种专业化第三方控费模式。该控费模式基于业务范围涉及非常广泛(如药品目录管理、处方赔付、药品评价和健康管理)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药品福利管理公司,对患者就诊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审核药品处方,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服务机构或保险机构等签订合同,对整个医疗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和引导,从而有效监督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药品福利管理作为医保控费的重要模式,最早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该控费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这些企业大致来自三大领域:医药流通领域,如瑞康药业、嘉事堂等;医疗IT领域,如海虹控股、万达信息、卫宁软件等;健康保险领域,如平安保险、人保健康等[1]。2.2.1优点。其一,能有效减轻政府职能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负担。由于其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医疗服务全流程,包括药品目录管理、药房管理、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邮购服务、药品使用评价、处理处方赔付申请、各种疾病的初级管理、医疗检查监督、报销管理以及为医院提供各种增值

服务等[1],因此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相关机构的管理压力,节省其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成本;同时,依托药品福利管理机构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还能有效提高控费效率。其二,能有效控制药品价格,破解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我国药品流通环节错综复杂,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要经历多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药品价格虚高。而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对药品流通环节的全程参与,使其在药价控制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排他性优势,能有效破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药品价格虚高。2.2.2缺点。首先,受人才、技术和制度的约束,成立药品福利管理机构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不仅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而且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运用模式,相关机构的赢利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药品福利管理机构控费能力的发挥。其次,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及健康管理体制不完善、不成熟,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在缺乏谈判话语权和议价能力的情况下,控费能力及其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再次,该模式的建立及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大量与医药、健康及保险相关的基础数据的获取上,但我国目前无论是医疗机构之间、还是保险机构之间,亦或是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之间,其数据与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十分严重。不兼容、不共享的信息系统势必给药品福利管理机构获取基础数据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2.3DRG控费。DRG控费主要应用于住院患者付费领域,医疗费用的支付不是以医院投入的设备和医生投入的时间为依据,而是以医院的产出为衡量标准。放眼全球,DRG支付方式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可以全面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最为典型的控费模式[2]。2.3.1优点。(1)对监管机构而言,通过DRG支付方式不仅能使医院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有助于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激励医院和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2)对医保经办机构而言,DRG支付方式有利于宏观预测和控制医疗费用,还能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对医疗机构而言,DRG支付方式客观上要求其增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意识,加强对医疗服务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4)对患者而言,DRG控费模式下,医疗服务更透明、卫生资源利用更科学、卫生服务更有效,患者能享受到更公平合理的医疗服务。2.3.2缺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控费方式,构建DRG支付方式的前期,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做好基础研究、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病案首页等工作,会增加医院的工作量和经营成本。同时,DRG支付方式可能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该风险可能来源于诊疗服务项目所导致的成本增加,也可能来源于服务数量变化所导致的经营成本提高[3]。另外,对外部因素的过度依赖可能使DRG支付方式的构建陷入困境。此外,DRG支付方式下医疗收费虽然更精准透明,但未必能真正反映医疗费用的客观事实。2.4AI控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AI技术引入医保控费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AI控费模式对弥补现有控费方式的短板、构建完备的医保控费体系、促进医保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AI控费就是利用AI关键技术和特有功能,模仿人脑机制对与医疗服务行为及社保医疗费用支付相关的海量数据进行自动读取和采集分类,形成基于CNN、DNN等多种神经网络及算法的训练库;以训练库为依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全面研究和智能分析,探寻数据背后隐含的医疗行为与医保支付规律,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提供创新方法与途径[4]。2.4.1优点。AI技术的优点,一是智能化水平高。与其他控费模式相比,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在于,依托人脑机制,不仅具有执行命令的能力,还有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能有效提高医保智能审核和监控效率,辅助医保管理部门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二是计算速度快。人工智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海量的医保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从而为医保控费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便捷。有些人工智能设备(如智能可穿戴设备)可随身携带,能做到及时、准确、无限地为参保人提供必要的健康管理咨询、形成海量的健康管理数据、跟踪参保人健康管理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其身心健康[5,6]。2.4.2缺点。

AI技术的缺点,主要体现为对数据尤其是高质量医保数据的依赖性太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基本医保(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人,定点医疗机构数万家,医保数据呈现出数据量大、涉及范围广、临床信息丰富的特点。随着人工智能由“弱智能”向“强智能”的深度发展,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全面、及时、完整的医保数据会直接影响AI控费的效果。然而,受医保统筹层次偏低、数据标准化建设滞后、网络技术欠发达、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医保数据呈现碎片化和孤岛化的特点,各地参保人员信息、缴费信息、支付待遇、医保目录、疾病分类、治疗程序、药品分类和药品编码等数据的完整性差、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人工智能对相关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进而影响了AI控费的效果。

3讨论

四种控费模式各有其特色与优势,但同时都存在不足。为提升各控费模式的功能与效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3.1构建多部门联动控费机制。有效控制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单方行为,而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多部门通力合作。特别需要卫生与健康部门、医保监管与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等群策群力,同时也需要第三方控费机构和技术开发部门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医保控费机制。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性同时也是基础性问题,就是要打破医保数据壁垒、提升医保数据质量,构建一体化、标准化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构建多部门通力合作的医保控费机制奠定基础。3.2建立多元化医保控费体系。单纯依托某一种控费模式,其效果有局限性。要打造智能控费、PBM控费、DRG控费、AI控费衔接互助、优劣互补的多元化医保控费体系,形成政府、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机构的整体合力,从而切实保护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3.3推进医保控费立法。医保控费事关国计民生,不能马虎了事

。各部门要强化对医保控费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医保控费立法,强化药品生产、流通、定价及医疗服务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从法律的角度严厉打击小病大治、挂床、骗保、虚开发票、招标行为弄虚作假等助推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违规行为;同时还要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各部门、各机构、各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3.4加强复合型医保控费人才培养无论是制度的构建、政策的实施,还是技术的升级、软件的开发,都离不开人才。当前我国医保控费人才严重欠缺,既精通医学和信息科技,又熟悉医保及药品生产流通政策的相关复合型人才较少,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健全,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与日益增长的控费需求相距甚远。为此,医保监管与经办部门有必要从基本医保的长远发展出发,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以满足医保控费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者:吴海波 刘统银 朱文芝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读书笔记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读书笔记 我要分享的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此书用“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概念把个人商业模式分为9个模块,用“画布”的方法做个人的规划。书的理念很新颖,值得大家去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商业模式----它指的是一个组织在财务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事实上你完全可以把自己视为只有一个人参与经营的企业,个人的商业模式便是你应该通过哪种方式来调动全部才智天赋,以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这张图,就是个人商业模式画布,我先介绍一下这套思维系统。 按照定义,商业模式就是一个组织在财务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现有的商业模式,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的客户是谁?2、客户需要我们完成那些工作?商业模式思维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帮助你认识和描述“客

户”和“工作内容”这两个关键要素。更准确地说,它能让你认识到怎样才能帮助客户完成其需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你才会发现工作中多赚钱和获得满足感的方式。 个人商业模式的九大组成模块:客户群体、价值服务、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 1.核心资源:就是我们自己。你的核心资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我是谁,具体来说包括兴趣(职业满足感的动力)、技能(后天习得的能力)、个性(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我拥有什么,具体来说包括你的知识、经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形无形的资源和资产。你的兴趣是指那些能让你感到兴奋的事物,这一点或许是你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兴趣是催生职业满足感的动力。 你可以试着描述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情商高、勤奋刻苦、性格开朗等。 2. 客户群体,即“我能帮助谁”。作为个体,你的客户和客户群包括企业内部依靠你的帮助来完成任务的人。你是老板,上司或其他向你支付报酬的人,都属于这一类。(比如:销售煤炭方面,帮助客户按时完成装船) 3. 关键业务:即我要做什么,这取决于你的核心资源。也就是说,“我是谁”必然影响着“我要做什么”。它指为客户实施的基本的体力或脑力活动。描述这个模块时,你可以想想日常工作中常做的事情。 4. 价值服务,即“我该怎样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这个模块是思考个人职业时最重要的概念。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客户请我完成什么工作?完成这些工作会给客户带来什么?举个例

商业模式画布(商业模式新生代)复习过程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 商业模式像一个战略蓝图,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结构,流程和系统来实现它。 商业模式画布的九个构造块: (一)CS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s) 企业或机构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客户分类群体。 客户群体现为独立的客户细分群体(根据产品、服务、收益性、渠道、需求……,进行划分群体)。 客户细分群体存在类型:大众市场、利基市场、区融化市场、多元化市场、多边平台或多边市场。 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 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二)VP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s) 通过价值主张来解决客户难题和满足客户要求。 价值主张用来描述为特定客户细分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与服务。 有些价值主张是创新,表现为一个全新的或破坏性的提供物(产品或服务),也有些可能与现存市场提供物类似,只是增加了功能与特性。 我们该向客户传递什么样的价值? 我们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那一类难题? 我们正在满足那些客户需求? 我们正在提供给客户细分群体哪些系列的产品和服务?

价值可以是定量的(如价格、服务速度)或定性的(如设计、客户体验)。 简要要素:新颖、性能、定制性、“把事情做好”(帮助客户把某些事情做好简单地创造价值)、设计、品牌/身份地位、价格、成本削减、风险抑制、可达性(提供以前接触不道德客户)、便利性、可用性……。 (三)CH渠道通路(Channels) 通过沟通、分销和销售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渠道通路的功能: 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客户中的认知。 帮助客户评估公司价值主张。 协助客户购买特定的产品与服务。 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提供售后客户支持。 通过哪些渠道可以接触我们的客户细分群体? 我们现在如何接触他们? 我们的渠道如何整合? 哪些渠道最有效? 哪些渠道成本效益最好? 如何把我们的渠道与客户的例行程序进行整合? 渠道类型: 直接渠道:销售队伍、在线销售。 非直接取到:自有店铺、合作伙伴店铺、批发商。 自有渠道:销售队伍、在线销售、自有店铺。 合作伙伴渠道:合作伙伴店铺、批发商。 渠道具有五个不同阶段,每个渠道都经历部分或全部阶段。 渠道阶段: 1.认识:我们如何在客户中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认知? 2.评估:我们如何帮助客户评估公司价值主张? 3.购买:我们如何协助客户购买特定产品的价值主张? 4.传递:我们如何把价值主张传递给客户? 5.售后:我们如何提供售后支持? (四)CR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 在每一个客户细分市场建立和维系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深刻滴影响着全面的客户体验。 我们每个客户细分群体希望我们与之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 那些关系我们已经建立了?

商业模式新生代 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 个人篇

商业模式新生代 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个人篇 Business Model You:a one-page method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 作者(美)蒂姆·克拉克(Tim Clark),(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比利时)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蒂姆?克拉克(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译者:毕崇毅 蒂姆?克拉克是BusinessModelYou网站个人商业模式运动发起人。作为一位教师/培训师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曾有过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商业收购活动成功和失败经验),克拉克写作编辑过五本关于企业经营、商业模式和个人开发的作品,其中包括国际畅销书《商业模式新生代》。他拥有商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在东京筑波大学做访问教授。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是一位企业家、演讲师,也是全球畅销书《商业模式新生代》的第一作者(此书合著作者为伊夫?皮尼厄教授,另外有来自45个国家的470位共同开发者)。亚历山大经常为财富500强客户演讲,在沃顿商学院、斯坦福、伯克利、西班牙那瓦拉商学院、瑞士IMD商学院等著名高校担任过客座教授。他拥有洛桑高等商学院博士学位,是Strategyzr软件公司以及致力于消除艾滋病和疟疾的非营利组织The Constellation的联合创始人。 伊夫?皮尼厄博士自1984年以来一直在路易斯安那大学担任管理信息系统教授,他曾在乔治亚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访问教授。伊夫是学术期刊《信息管理系统》(Systèmes d'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主编,和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合著有国际畅销作品《商业模式新生代》。他拥有比利时纳穆尔大学博士学位。 目录 来自43个国家的真实的重塑者: 客户经理55 广告主管61 知名博主182 商业教练188 职业咨询顾问112 计算机程序员102 电脑工程师225 医生45 博士研究生62 遛狗师68 编辑157 工程师47 企业家123 执行助理59 财务调查员219

模式识别 习题集

模式识别习题Part 1

CH1 1.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a pattern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giv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each module. CH2 2. Bayesian Classifier (a) What is the decision rule of the Bayesian classifier? (b) Which independency assumption is used for naive Bayes and how does this affect the decision rule? (c) Show the optimality of the Bayesian classifier. 3. Vessel diseases are a growing problem in the western world. Now, there is a software that can classify a diseased person as actually diseased with 99% reliability. However, it may happen in 2% of the cases that a healthy person is mistakenly classified as diseas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sease is apparent in one out of 100 patients.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a patient is actually diseased if the system classifies a disease? 4. 分别写出在以下两种情况 1) P (x|w 1)=P (x|w 2) 2) P (w 1)=P (w 2) 下的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pp.43 2.4) 5. 若λ11=λ22=0,λ12=λ21 ,证明此时最小最大决策面是来自两类的错误率相等。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pp.43 2.7) 6. 二维正态分布,μ1=(?1,0)T ,μ2=(1,0)T ,Σ1=Σ2=Ι,P (ω1)=P (ω2)。试写 出对数似然比决策规则。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pp.45 2.23) 7. 在习题6中若Σ1≠Σ2,Σ1=[1 12 1 21 ],Σ2=[ 1? 12 ?1 2 1 ],写出负对数似然比决策规则。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pp.45 2.24)

费孝通《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答案(二)

费孝通《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答案(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离开了家乡—— 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

自动化学科浅谈(第二版)—席裕庚

自动化学科浅谈(第二版) ----- 席裕庚教授 ----- 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性质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一级学科,它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制导·导航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五个二级学科组成。 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其方法论基础的,因此它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实现有目的行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控制科学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意义,工程控制论固然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富有成果的分支,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控制科学也在广泛的非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如人口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等都是控制论原理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发展。控制科学的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而这些概念和方法,正是哲学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原理的具体化。可以说,控制科学与其它技术学科相比较,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就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这是控制学科值得自豪之处,但也往往是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原因。 控制工程是控制论一般原理在工程系统中的具体体现,这种工程系统包括各类传统和先进的制造系统、电力系统、核工程系统、航天航空航海系统等,控制在这些工程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还促成了相应专业领域内独立的工程控制学科。由于控制原理和方法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今天的工程控制系统已广泛地延伸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分支,如各类农业、建筑、物流、环境工程。控制工程作为控制科学原理的具体实现,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因此必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和工艺背景,从宏观上讲,控制系统只是整个工程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要实现工程系统既定的目标,如保证工艺条件、优化资源、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抗御干扰等,它是关键的部分。从微观上讲,控制系统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好的控制思想和方法,而且要与传感技术、执行机构紧密结合,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控制工程从来就不是控制学科的专利,它应该也必须在与各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李梅)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 李梅 《商业模式新生代》主要由7大部分组成:画布——用来描述、分析、设计商业模式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式样——基于领先商业思想家理念的商业模式式样;设计——帮助你设计商业模式的技术方法;战略——通过商业模式视角重新解毒的战略;流程——一套帮你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流程;展望——于商业模式的未来展望;后记。 一、画布 在画布部分,作者阐述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提出商业模式的9大构造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这9个构造块覆盖商业的4个主要方面:客户、提供物(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 1.客户细分构造块用来描绘一个企业想要接触和服务的不同人群或组织。客户是任何商业模式的核心,赢得客户,便是商业模式的成功。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大众市场、利基市场、区隔化市场、多元化市场、多变平台或多边市场。 2.价值主张构造块用来描绘为特定客户细分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它具有以下要素: 新颖——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从未感受和体验过的全新需

求; 性能——改善产品和服务性能是传统意义上创造价值的普遍方法; 定制化——以满足个别客户或客户细分群体的特定需求来创造价值; 把事情做好——可通过帮客户把某些事情做好而简单地创造价值 设计——、产品因优秀的设计脱颖而出 品牌/身份地位——客户可以通过使用和显示某一特定品牌而发现价值 价格——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质化的价值满足价格敏感客户细分群体 成本消减——帮助客户削减成本是创造价值的重要方法 风险抑制——帮助客户抑制风险也可以创造客户价值 可达性——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以前接触不到的客户 便利性——、使事情更方便或易于使用可以创造可观的价值 3.渠道沟通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是如何沟通、接触器客户细分而传递其价值主张。企业组织可以选择通过自有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或两者混合来接触客户。 4.客户关系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企业制胜的一大法宝。客户关系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个人助理

我看费孝通及其《乡土中国》(一)

我看费孝通及其《乡土中国》(一) 引言 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这些学界前辈毕路蓝缕,在曲折艰难中将社会学研究推向了发展的繁荣时期,不仅使其在中国扎下深厚的学术根基,而且形成了世界所瞩目的中国社会学派。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读过无论哪一种费孝通传记的人,心中总是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其实费孝通和传统社会下的乡土中国不是完全契合的。虽然出生在名家辈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苏杭之地,但是费孝通所受的教育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塾之学,而是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思想的新式学校。从启蒙院开始,一直到燕京大学,清华研究院,虽然也讲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所有的教育也无一例外的带有西方的色彩。 能有如此的学习经历大概还是和他的家庭有关,因为他的父亲费璞安当年曾作为政府所派的公费留学生东渡日本,专门攻读教育专业,学成回国后即开办了新学。他的母亲杨纫兰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也是

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了西式教育的知识女性之一。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使费孝通接受了严格而又规范的系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之后负笈英伦的求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他可以毫不费力的接受西方的思想,但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得他与农村社会在生活上是脱离的。这种脱离,并不是不常见的特殊现象,而是近代中国一种带有时代意义的演变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城市化的文化改造过程——从农村到城市,通过接受西方的思想脱离传统的农村社会。⑴但是与其他留学国外的学生不同,费孝通内心中并没有因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就完全排斥中国的文化。在很多留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落后,因而不愿意回国,或者是对中国的情况不加了解就否定,甚至不讲中文的时候,费孝通仍然是对中国文化保有一种乡土情结,这似乎也是得益于他所受的新式教育。正如美国教授阿古什(A.D.Arkush)在《费孝通传》里面写的那样: 费孝通与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他从感情上并不否定中国文化。他是在不背弃他小时所受的传统教育的情况下,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获得西方知识的。他的父亲留学日本意味着,是父亲而不是他的儿子们代表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代,费孝通不像其他人那样,与旧脑筋的父辈们在感情上格格不入。他不属于参加“五四”运动的一代,但他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反封建思想。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更是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

模式识别作业人脸识别

1引言 模式识别就是机器识别,计算机识别或者机器自动识别,目的在于让机器自动识别事物,如手写数字的识别,智能交通管理信号的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模式识别这个学科的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做人类能做的事情,具备人类所具有的对各种事物与现象进行分析,描述与判断的部分能力。模式识别是直观的,无所不在。人与动物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对计算机来说实现模式识别是非常困难的。让机器能够识别,分类需要研究识别的方法。而模式识别可以概括为两个类型,一个是直接形象的,例如图片,相片,图案,字符图案等;另外的就是无知觉形象而只有数据或信号的波形,如语音,声音,心电图,地震波等。人脸识别是目前模式识别领域中被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它在安全领域以及经济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就是采集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人脸图像中获取有效的识别信息, 用来进行人脸及身份鉴别的一门技术。 2算法介绍 2.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经典的特征维数压缩算法。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综合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在多特征的研究中,往往由于特征个数太多,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使问题复杂。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PCA是最简单的以特征量分析多元统计分布的方法。如果一个多元数据集能够在一个高维数据空间坐标系中被显现出来,那么PCA就能够提供一幅比较低维度的图像,这幅图像即为在讯息最多的点上原对象的一个‘投影’。这样就可以利用少量的主成分使得数据的维度降低了。2.2奇异值分解 设A是一秩为r的n r ?维矩阵,则存在两个正交矩 阵: 011 [,,]n r r U u u u? - =∈? ,T U U I =; 01 [,1,,]r r r V v v v? - =∈? ,T V V I =;以及对角阵:011 [,,,]r r r diagλλλ? - Λ=∈? ,且 011r λλλ - ≥≥≥ 满足 1 2T A U V =Λ,其中:() 0,1,,1 i i r λ=- 为矩阵T AA和T A A的非零特征值, i u和 i v分别为T AA和T A A对应于 i λ的特征向量。上述分解成为矩阵A的奇异 A的奇异值。这种分解方法可以通过计算较低维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而间接求出较高维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因此,奇异值分解可以用于解决特征维数比样本数目多的情况下的PCA算法。 2.3基于PCA算法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 一个m×n 的二维脸部图片将其按列首位相连,可以看成是m×n 的一个一维向量。ORL 人脸 数据库中每张人脸图片大小是92×112,它可以看 成是一个10304 维的向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10304 维空间中一点。图片映射到这个巨大的空间后,由 于人脸的构造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因此可以用一个 相应的低维子空间来表示。我们把这个子空间叫做 “脸空间”。PCA 的主要思想就是找到能够最好地 说明图片在图片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的那些向量,这 些向量能够定义“脸空间”。每个向量的长度为m ×n,描述一张m×n 的图片,并且是原始脸部图片 的一个线性组合,称为“特征脸”。对于一副m×n 的人脸图像,将其每列相连构成一个大小为D=m×n 维的列向量。D 就是人脸图像的维数,也即是图像 空间的维数。设N 是训练样本的数目;表示第j 幅 人脸图像形成的人脸向量;为训练样本的平均图像向量,则所需样本的协方差矩阵为: ()() 1 N T r j j j S x u x u = =-- ∑ 2013年《模式识别》课程论文 《模式识别》课程论文人脸识别 姓名 摘要: 本文在MATLAB环境下,取ORL人脸数据库的部分人脸样本集,基于PCA方法提取人脸特征,形成特征脸空间,然后将每个人脸样本投影到该空间得到一投影系数向量,该投影系数向量在一个低维空间表述了一个人脸样本,这样就得到了训练样本集。同时将另一部分ORL人脸数据库的人脸作同样处理得到测试样本集。然后,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判据进行人脸图像的匹配识别。 关键词: PCA 人脸识别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第一次让我思考了中国现在社会结构,社会现象的成因。以前从没有想到要追根溯源过,也从没想过这些问题的背后,竟有如此深层次的或简单或复杂的原因。 在费孝通先生的笔下,中国人的特性是和土地分不开的。是的,中国作为千年的农业大国,无论如今城市化发展如何汹涌,中国人的基因里永远有一句话被传承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见,那时的中国,对土地对上天,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崇拜。我认为,从一点就能体现出来,就是人们见面时的打招呼的方式。西方国家尤其沿海,需要看上天的脸色,决定是否出海,于是他们搭讪的方式就形成了“今天天气怎么样”,而中国,同样是要看上天的脸色,却总结出了“今天吃了么”这样的句子。“吃”字一出,就让人联想到食物,而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土地。所以,在中国人心中,土地是衣食父母,相比于上天,土地在人们心中更为重要,再加上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也让中国人留下了些许潜意识,向上天祈求只能是心灵上的慰藉,真的想要生存下去,要靠自己的双手,上天可以决定这年收成好不好,而土地和双手可以决定今年是不是有收成。在中国,一片土地就像是一位母亲,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一个乡村,一个镇,年代久了,每个围绕在土地上的人,多少沾些亲带些故。每个人彼此熟悉,每个人守一小片土地,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人们就安于这样的现状,不愿意改变,于是家族式的社会就产生了。 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称为家属。如陈氏家族、王氏家族等。提到家族,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所谓的.中国人的丑陋一面,费先生在书中说,“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就是‘私’”所谓政府的“贪污无能”;所谓企业的“经营不善”都是这“私”的毛病在作祟。当家族的一个人“发迹了”,那么以这个人为中心的恨不得祖宗八代有关系的都成了亲戚;倘若他落魄了,这个家,可能也就缩小成了三口之家。私心、崇尚权力、为自己能得到的那些好处不遗余力的争取,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此体现出来。而让这种劣根持续生长的正是中国人世世代代从传承下来的中国式社会结构——家。不过,中国除了私,还有一点特色,就是值得称赞的孝。所谓百善孝为先,虽然乡土中国的私心很重,但是并不能掩盖中华传统美德,从土地发展起来,一家族为基本结构的社会,并不存在过多的法制。虽然历朝历代都有门有公堂,但乡土中国的人们通常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除了法律还有什么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呢,就是那“传统美德”了。中国人信奉宗教的不多,大多信仰儒家,“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古老中国的礼治。 如今,随着中国越来越快的发展,追求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国际上的法制社会看上去的完全公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中国终于由孔儒教诲的礼治社会渐渐转型为时的法治社会,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也就此开始出现。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礼治与法治的冲突就可从这其中的一个字体现出来——信。在传统中国人脑海里,信,不仅是美德,还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我们可以轻轻“言而无信”这四个字说出口时的感觉,透露的是何种失望、厌恶与气愤,这就是中国人对信得感觉。乡土的中国人合作一件事的事后凭的就是相互

试谈商业模式新生代

上期本刊介绍了6种商业模式设计方法中的前3种:客户洞察、创意构思和可视思考,本期我们继续介绍后3种商业模式设计方法:原型制作、故事讲述和情景推测。这些来自设计领域的技术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你设计更好、更具创意的商业模式。 方法4原型制作(Prototyping) 原型制作的价值 对于开发创新的全新商业模式来说,原型制作与可视思考一样,可以让概念变得更形象具体,并能促进新创意的探索。我们把原型看成未来潜在的商业模式实例(原型作为用于达到讨论、调查或者验证概念目标的工具)。商业模式原型可以用商业模式画布简单素描成完全经过深思熟虑的概念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模拟了新业务财务运作的电子表格形

式。 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不必把商业模式原型看成像是某个真正商业模式草图。相反,原型是一个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不同的方向——那些我们的商业模式应该尝试选择的方向。如果我们增加另一个客户细分群体会对商业模式意味着什么?消除高成本资源将是怎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免费赠送一些产品或服务,并且用一些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替代现在的收入来源又将会意味着什么? 不同程度的原型 商业模式的原型既可以是画在餐桌上的草图,也可以是具体到细节的商业模式画布,还可以是一种可以实地测试的成型商业模式。原型制作不仅与勾绘商业模式想法有关,也与真正实现这个构想有关。原型制作通过添加和移除每个模型的相关元素,来探索新的、可能是荒谬的、甚至不可能的构想。你还可以用不同层次的原型做试验。 一种新的咨询(业务)商业模式 约翰?萨瑟兰是一家中等规模全球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CEO,这家公司为企业提供战略和组织问题上的建议。约翰正在寻找一种全新的、来自外界的审视其公司的视角,因为他相信需要重新展望他的生意了。 约翰创建他的公司已有20 多年的历史,现在全球拥有210 名员工。他们直接和麦肯锡、贝恩和罗兰贝格竞争。真正困扰约翰的是那些战略咨询同行们在市场内的坏名声,而且越来越多的客户觉得普遍的按时或者基于项目的结算方式已经过时了。 这样的评论警示了约翰,左思右想后,他的结论是,这个坏名声是由过时的商业模式引起的,他现在想转变自己公司的做法。约翰瞄准了过去按时和项目交付计费的模式,但是他还不是十分确信该如何做。请帮助约翰,给他提供些关于咨询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洞见。 餐巾素描 概括和抛出一个粗略的想法绘制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画布。使用关键元素描述这个想法。 ?概括想法 ?包含价值主张 ?包含主要的收入来源 1 详细绘制画布 画出每个商业模式元素。 ?绘制一个完整的画布

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经典摘要 序:《乡土中国》可以说是一部贯穿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流露出作者渊博的知识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10页: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 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18页:所谓学就是在出生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做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 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27页: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结构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 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 性的社会圈子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30页: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网 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 中发生意义。 42页: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局中养成的性格。44页: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46页: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探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

求。。。。。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 是不断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 结果。 54页: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58页:法治秩序的建立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 结构和思想观念还得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 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 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生了。 74页: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立契约时,个人有选择的自 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 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 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却 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 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中国社会所缺的。 77页: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恐、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 84页: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计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这些经验多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 运。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会

周二晚主题为《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的读书分享会再次降临在回音公园概念书店。在德福巷这样的地方,做这样的事情,那种感觉相当疯狂。 第一次听到书名的时候,觉得很疯狂,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个人商业模式”相关的就是这本书,百度,谷歌很多地方没有对于个人商业模式的解释,个人认为这个作者很牛。能在这样的时代能找到盲点。 或许是因为书名的原因,吸引来了很多职业的朋友,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等等,很多新朋友在一起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深藏一个渴望,一个随着年华老去逐渐变成悲伤的渴望。我们每个人的渴望都与众不同,因为它正是长久以来我们希望把自己塑造成的模样。只有当我们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时,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和价值。”乔治·金德 这是《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书中的一段引用文字,让人读来黯然神伤,同时也希望有一种智慧,能让我们读懂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有一种行动,能让我们按自己期望的方式完美绽放。 或许我们很多人读过很多工具类的书,我们尚且把他当做一本工具书去阅读,而工具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有系统的人完善自己的系统,没有系统的人逐渐尝试建立自己的系统。个人商业模式就是系统,也是一种结构化思维的模型。或许正是由于开始买书买错了,买的是企业版的,对比之后发现个人的商业模式画布是企业的基础,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商业模式搞明白,分析清楚,创业,做产品、做项目、开公司都是没有问题的。只可惜,我们很多人不了解自己。 书的理念很新颖,值得大家去参考和借鉴,当我们把自己视为一个人参与经营的企业,个人的商业模式便是你应该通过哪种方式来调动全部才智天赋,以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下面的图,就是商业模式画布,我们先了解一下这套思维系统。 1.核心资源是我们自己,包括兴趣(职业满足感的动力)、技能(后天 习得的能力)、个性(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费孝通《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土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社会中,地缘基于血缘,并与血缘密不可分。“生死于斯”的地域固定了人和地的因缘。 B.以血缘关系构建的群体,人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集居,因为养活群体的土地需要不断扩大。

读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关键词: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化自觉 引言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这些学界前辈毕路蓝缕,在曲折艰难中将社会学研究推向了发展的繁荣时期,不仅使其在中国扎下深厚的学术根基,而且形成了世界所瞩目的中国社会学派。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费孝通与“乡土中国”情结 读过无论哪一种费孝通传记的人,心中总是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其实费孝通和传统社会下的乡土中国不是完全契合的。虽然出生在名家辈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苏杭之地,但是费孝通所受的教育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塾之学,而是接受了一部分西方思想的新式学校。从启蒙院开始,一直到燕京大学,清华研究院,虽然也讲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但是所有的教育也无一例外的带有西方的色彩。能有如此的学习经历大概还是和他的家庭有关,因为他的父亲费璞安当年曾作为政府所派的公费留学生东渡日本,专门攻读教育专业,学成回国后即开办了新学。他的母亲杨纫兰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了西式教育的知识女性之一。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使费孝通接受了严格而又规范的系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之后负笈英伦的求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他可以毫不费力的接受西方的思想,但是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得他与农村社会在生活上是脱离的。这种脱离,并不是不常见的特殊现象,而是近代中国一种带有时代意义的演变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城市化的文化改造过程——从农村到城市,通过接受西方的思想脱离传统的农村社会。⑴但是与其他留学国外的学生不同,费孝通内心中并没有因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就完全排斥中国的文化。在很多留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落后,因而不愿意回国,或者是对中国的情况不加了解就否定,甚至不讲中文的时候,费孝通仍然是对中国文化保有一种乡土情结,这似乎也是得益于他所受的新式教育。正如美国教授阿古什(a.d. arkush)在《费孝通传》里面写的那样:费孝通与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他从感情上并不否定中国文化。他是在不背弃他小时所受的传统教育的情况下,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获得西方知识的。他的父亲留学日本意味着,是父亲而不是他的儿子们代表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代,费孝通不像其他人那样,与旧脑筋的父辈们在感情上格格不入。他不属于参加“五四”运动的一代,但他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反封建思想。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更是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此等的精辟见地,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恐怕是很难抒发出来。⑵从后来的研究者们对《乡土中国》的评价来看,费孝通的观点是到位的。有的研究者甚至将他对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分析,和鲁迅先生著作中对中国人的剖析相类比,认为是相当的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在著作问世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有借鉴价值。⑶而《乡土中国》也因为其自身的价值,成为了一个概念,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特质。⑷也正是因为他的代表性,随后出现了各种以乡土中国为标志的研究类书籍,乃至是《新乡土中国》这样的著作。由此可以看出,乡土中国的情结是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体验。虽然有人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拒绝这种情结,但是应当承认这种情结是传统文化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集体意识存在,并不会因为少数人的意识缺失和丢弃从而不复存在,而是将一直通过民族的血脉传承下去。费孝通正是看到了或者说是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情结的力量,从而在社会学层面试图进行解析。这大抵应当是《乡土中国》里个人情感的显露。

费孝通《乡土中国》赏析 详细

费孝通《乡土中国》赏析 费老离开尘世已有经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东方赤子·大家丛书”中曾有《费孝通卷》,卷中有《乡土中国》。书的封面印有费老的头像,雍容富态,宛若活佛。记得第一次从图书馆借来此书时,塑封的书皮已是纸膜两开,鼓皱纵横,足见阅者甚众。 依然记得初次的阅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根本就没有我预想中读名著的那种惬意。《乡土中国》中的第一篇《乡土本色》,让我找不着感觉。文章一开始就是: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的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开门见山,突兀其来,已让我猝不及防。接着的叙述我感到了一种不畅:“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一句中用了两个“上”字不说,而且“社会”用了“长出”来表述,且加了“曾”来限定。这段让我头疼的文字后,正想看这“很特殊的社会”特殊在哪儿,不料文章按下不表,笔锋一转,“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并说“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然后娓娓叙述乡下人的土气、泥土、种地和“向土里讨生活的传统”。由种地而农业,“农业和游牧业或工业不同”,由于“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侯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读到这里,我的感觉是在看一篇散文或者随笔,这与我几乎成型的对学术论文的看法相去甚远。该文随后论及并提出一个在学界影响很大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又以社会学为据将社会两分为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后,进而指出,“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