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 优质课教案_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 优质课教案_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总复习》 优质课教案_1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借助折纸、画图、测量等活动直观的探索过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性质和判定,本章教材主要是对这些结论进行理论的证明,而前面的探索过程和方法又为本章证明提供了铺垫,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定理证明思路。本章前几节课中,学生又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些都为探究“中点四边形”做了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该命题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并初步体会了获得猜想后还应予以证明的意义,感受到了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辨证关系,并且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推理证明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中点四边形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特殊平行四边形(3)》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中的“图形与证明”,因而务必服务于推理与论证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再次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熟练运用学过的各种特殊四边形的识别及性质对中点四边形进行识别,并能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证明,进一步发展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③通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任意四边形等凸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以及引申至凹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探求过程,引导学生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④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使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发现数学中蕴涵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问题引入;第二环节:猜想结论;第三环节:分组探究,验证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 活动内容:

图3-6-1 图3-6-2 图3-6-3

问题:

1.如图,在ΔABC 中,EF 为ΔABC 的中位线,

①若∠BEF=30°,则∠A= . ②若EF=8cm, 则AC= .

2.在AC 的下方找一点D,做CD 和AD 的中点G 、H,问EF 和GH 有怎样的关系?EH 和FG 呢?

3.四边形EFGH 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活动目的:

通过问题串,复习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探索新命题“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活动的实际效果:

老师在提问时选择了平时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回答得很流畅,这种低起点的问题引入,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课件的运用,直观形象,也分解了难点。 第二环节:猜想结论 活动内容:

问题:如果四边形ABCD 变为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EFGH 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活动目的:

C

F D C

F D

在一个开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的实际效果:

有的学生猜测还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猜测是正方形,有的学生猜测是矩形,有的学生猜测是菱形,甚至有的学生猜测是梯形。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达成一致的结论: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而非梯形。于是老师顺势提出问题“会不会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从结论来探索有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四边形ABCD可以为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原四边形可以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甚至还有学生回答为梯形和直角梯形。于是老师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此环节的设置引发了学生对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思考,学生们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完善,气氛热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之前所学的特殊四边形进行回顾。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再一次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环节:分组探究,验证结论

活动内容1:

学生以数学小组的形式,在众多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梯形和直角梯形)中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活动目的:

由学生非常熟悉的、常见的特殊四边形得到结论,为后面的知识形成作好铺垫,并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思想、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各种特殊四边形的识别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人人参与、积极进行探究和交流,通过类比和转化共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猜想和验证,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验证的过程更加严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A D

E

G

H

A D

E

G

H

图3-6-4 图3-6-5 图3-6-6 图3-6-7

图3-6-8 图3-6-9 图3-6-10

得出结论:

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走入学生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研究第2个甚至更多个图形,使以上7个图形的结论能够顺利得出,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结论后,老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观察中点四边形的边和角的变化情况,体会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验证同学们归纳的结论的正确性,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活动内容2:

问题:1.矩形和等腰梯形是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为什么中点四边形都由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

2.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

3.你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

4.你从哪儿得到的启发?

5.你能用你的发现解释其它的图形变化吗?例如:原四边形为菱形,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

活动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前2个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回忆特殊四边形的

性质与判定定理,第3、4个问题帮助学生揭示变化的原因:矩形和等腰梯形的对角线有相同的性质“对角线相等”,而且其它中点四边形的变换也和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系。有了前4问的铺设,第5个问题可以通过类比的思想解决;同时让学生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活动的实际效果: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中点四边形”再次提出问题串,是对上一活动的拓展。通过问题串的解答,使学生对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更加明了。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归纳总结。

概括出规律: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

(1) 若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菱形; (2) 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矩形; (3) 若对角线既相等,又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4) 若对角线既不相等,又不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图3-6-11 图3-6-12 图3-6-13 图3-6-14 这里让学生通过归纳,学会把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教学过程贵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会学”,既学法指导。这里正是渗透了这种思想。老师再次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观察中点四边形的边和角的变化情况,体会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验证同学们归纳的结论的正确性,给予学生们直观的感受。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

活动内容1:(图形发散练习)

利用几何画板,拖动A 点使四边形ABCD 的图形变化进行研究。

图3-6-15 图3-6-16 图3-6-17 图3-6-18

活动目的:

用动画的形式让同学们观察四边形的不断变化过程中,中点四边形的变化情况,体会变化中存在的不变的几何关系:图中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处在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静态图形只是动态图形在变化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题目的设置上,采用逐步递进的策略,其中图3-6-15是ABCD为凸四边形,图3-6-16是AB、 AD在同一线段上,图3-6-17是ABCD为凹四边形,图3-6-18是ABCD为扭曲四边形。活动的实际效果: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完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师生共同探索,得到结论:当ABCD是上面的图形时,四边形EFGH 仍为平行四边形。特别是图3-6-18,学生理解有困难,老师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即四边形EFGH可以看作四边形ADBC的边AD、BC的中点和对角线AB、CD的中点的四边形,这样就解决了问题。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再一次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活动内容2:(应用拓展练习)

1.四四四ABCD四四AC=6,BD=8,且AC四BD,

四四四四四四四ABCD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A1B1C1D1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A1B1C1D1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A2B2 C2D2……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A n B n C n D n。

四1四四四四四四四A1B1C1D1四四四四

四2四四四四四四A1B1C1D1四四四四A2B2C2D2四四四四

四3四四四四四四A n B n C n D n四四四四

四4四四四四四A5B5C5D5四四四。

2. 如图,矩形ABCD的长为4,宽为3,连续取三次中点后的最小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图3-6-19

活动目的: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计算是一类重要的应用,而教材中没出现计算应用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编写了这样2道计算类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计算和证明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又因为探索规律类的题目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希望把命题向一般化、规律化拓展,同时想借助此题目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图形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的实际效果:

由于教师所教的2个班,一个是双语班,一个是普通班,2个班的学生无论是基础,还是成绩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为双语班的学生展示的是练习1,为普通班的学生展示的是练习2,同时教师考虑到普通班有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又把练习2进行了以下的拓展:

(1)若上题连续取n次中点后的最小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为多少呢?

(2)若上题改为菱形,边长为4,连续取n次中点后的最小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为多少呢?

(3)若上题改为正方形,边长为4,连续取n次中点后的最小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为多少呢?

(4)若以上题目改为求连续取n次中点后的最小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周长为多少呢?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平日的因材施教,学生们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有多么困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

2、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结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比如:有的学生说: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对角线有关;有的学生说: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类比、转化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我要把这些运用到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了数学的美,我更加喜欢数学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 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旋转或轴对称四四四四四四四

2. P91“做一做”,还可以变式图形(向正方形外内作等边三角形)。

图3-6-20 图3-6-21

四、教学反思

1、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新教材中,课本只是一个载体,因此,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个载体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不拘泥于教材,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新课标的观念,水到渠成,效果非常好。 2、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容量

本节课容量较大,但由于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情境,通过图形的变换,使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并且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地探索、归纳、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D

C

B

A

C

D

X

B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 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

棱;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 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配套K1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导语:我们时常在数学的奇妙天地中去体味数学,学习数学,开垦数学。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

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 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 ) (2)如果 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是______. 图 1 图 2 图3 例3 (切线)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09绍兴)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 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 11 2 C . 4 D .52 图4 图5 图6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 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 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 32cm π -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 例 1 (2011广州)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 AB 、AD 上,且 AE=AF 。 求证:△ACE ≌△ACF A D F E

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教案

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教案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 函数图象的性质,数学教案-函数学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 、ymdl1.gsp、ymdl2.gsp。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 c:sketchhstx2.gsp) ①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在绘图板内画一直线,并用文本工具给直线上的两个空心点加上标签A和B;

③用“选择工具”选中直线后,点击“度量”菜单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并回答问题: (1)用鼠标拖动直线进行平移,k和b中哪个变,哪个不变? (2)当直线通过原点时,b为多少?此时函数又叫什么函数? (3)拖动点A,使直线绕点B旋转,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k 之间的关系? 1、打开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有哪些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1、在前面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简单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 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修改意见 一、复习与回顾 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 解:解这个方程; 5. 答:检验并答话. 二、应用与探究 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 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

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三、课堂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四、小结与归纳 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分别是什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7~9年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就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就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就是点,它就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就是线,分为直线与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就是面,分为平面与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就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瞧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瞧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瞧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 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 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与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就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就是1与-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瞧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 ≥0;若|a|=-a,则a ≤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 ba ab = 乘法结合律 )()(bc a c ab =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c ab c b a +=+)(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就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就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就是“+”,把括号与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就是“﹣”,把括号与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①通过问题情境复习旧知,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②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问题3: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10 = +y x,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10 = +y x与y x=同时满足时,存在解的唯一性的过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铺垫。 问题4: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同学们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希望大家能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条件。 【设计意图】 ①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③通过此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操作形式】 ①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小组汇报;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③教师备用: 10101010 ,,, 6223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 ???? 。 巩固概念 请在下列方程中选出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2 23,4,2,3,10 x y x y x y x y z -====++=。 问题5: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

3、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训练(旋转、平移、折叠)

压轴题几何专项训练(三) ——有关旋转、平移、折叠问题 (旋转)1、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110AOB BOC α∠=∠=,.将 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 (1)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 (2)当150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O 110 α

(旋转)2、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 和DEC 重合放置,其中∠C =90°, ∠B =∠E =30°. (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 ,使△DEC 绕点C 旋转,当点D 恰好落在AB 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 与A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设△BDC 的面积为S 1,△AEC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猜想论证 当△DEC 绕点C 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 1与S 2的数量关系仍 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和△AEC 中BC 、CE 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 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 =60°,点D 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 =CD =4,DE //AB 交BC 于点E (如 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BDE DCF S S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 的长. A (D ) B (E ) C 图 1 图 2 图3 图4

(平移)3、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 ACB =90o,AC =8,BC =6.沿斜边AB 的中线CD 把这张纸片剪成△AC 1D 1和△BC 2D 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 1D 1沿直线D 2B (AB )方向平移(点A 、D 1、D 2、B 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D 1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C 1D 1与BC 2交于点E ,AC 1与C 2D 2、BC 2分别交于点F 、P . (1)当△AC 1D 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D 1E 与D 2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D 2D 1为x ,△AC 1D 1和△BC 2D 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 ,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纸片面积的1 4 ?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1]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1、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探究数学建模的基本规律。 2、挖掘教材,探索教材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2)、隐性目标 1、初步学会用建模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3、学会以教材为本编拟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材料:黄瓜、FLASH软件、小刀、多媒体各项设备。 2、知识:初中数学八年级部分几何、代数相关知识;环保、城建等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的素材。 教学难点: 现实问题到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加工、分析处理过程。 教学原则: “三主”原则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启发发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模化(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言 今天的课是一堂 数学活动的研究课。 学生认真伶听。 为创设教学 情境做伏 笔。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上 好这堂研究课? 你们怎样用所学的知 识确定我们班的陈雪 琴同学现在的位置? 讲述两类方法:坐标 确定和方向角确定。 多媒体演示。 学生以学习合 作小组进行讨 论并确定方案。 学生回答 学生看 鼓动学生 激活学生 带学生进入 教学情境 了解数学文 化的价值 课题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探究

实验材料准备:黄瓜三根、 刀三把、一个有地砖 或墙砖的场地、 一个七人的学习 小组。 实验要求:每小组将 黄瓜分成七份。(一组 在教室内,另二组就 在教室外) 媒体演示:点击 三个小组实际 操作,并先代表 陈述分配方案; 其它学生在堂 内设计分配方 案。 学生看、想 激发兴趣; 培养实践能 力、语言表 答能力、学 生之间的协 作能力。 了解身边的 数学。 讲授数学建模:对一个现实问题从数学的视角经过信息分析、加工、抽象处理,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关系、规律或空间形式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分析、加工、抽象 例题:C岛在A岛北偏东50度方向,B岛在A岛北偏东80度方向,C岛在B岛北偏西40度方向,求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角∠ACB的度数 答疑: 小结: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打印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方向看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怎么不够用了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水位的变化 8.有理数的乘法 9.有理数的除法 10.有理数的乘方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计算器的使用 回顾与思考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字母能表示什么 2.代数式 3.代数式求值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探索规律 回顾与思考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的度量与表示 4.角的比较 5.平行 6.垂直 7.有趣的七巧板

8.图案设计 回顾与思考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你今年几岁了 2.解方程 3.日历中的方程 4.我变胖了 5.打折销售 6.“希望工程”义演 7.能追上小明吗 8.教育储蓄 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1.100万有多大 2.科学记数法 3.扇形统计图 4.月球上有水吗 5.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第七章可能性 1.一定摸到红球吗 2.转盘游戏 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回顾与思考 制成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3.同底数幂的乘法 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5.同底数幂的除法 6.整式的乘法 7.平方差公式 8.完全平方公式 9.整流器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台球桌面上的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回顾与思考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认识百万分之一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世界新生儿图 回顾与思考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 第四章概率 1.游戏公平吗 2.摸到红球的概率 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第五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图案设计 4.全等三角形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 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车下滑的时间 2.变化中的三角形 3.温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回顾与思考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5.镜子改变了什么 6.镶边与剪纸 回顾与思考

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 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突出产生方法的需要; 教学的重点: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的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想一想: 在我们班,如果你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呢? 2.班级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作出决策. 下面是一张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见课本) 3.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说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下图(见课本),并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全世界共有几大洲?哪个洲面积最大? (2)哪两个洲的面积之和最接近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一半?(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4)从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5)从图中你能知道地球陆地总面积是多少吗? 2.议一议: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3.想一想: 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见课本): (1)如果用这个圆代表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你们班级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呢? (3)如果用整个圆代表9公顷的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的稻田? 4.议一议: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一个为20%,一个为50%)? 5.学一学: 扇形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在扇形统计图中,若告诉你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你能求出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吗? 三、小结: (1)统计图的特点: ①圆代表总体; 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③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全册)

课时教案第一周星期一第 1 节 课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 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压轴题系列专题练习(含答案)

图3 E D B A 图2 E D B A 图1E D C B A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上)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系列1 1、如图,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一动点,且AB =AC ,DA =DE ,∠BAC =∠ADE =α. ⑴如图1,当α=60°时,∠BCE = ; ⑵如图2,当α=90°时,试判断∠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请指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求出其值,并给出证明; (图1) (图2) (图3) ⑶如图3,当α=120°时,则∠BCE = ;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BC ⊥AB 交x 轴于C 。①求△ABC 的面积。如图2,②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E ,连结EA .求直线EA 的解析式. ③点E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AE =30°,上一动点,是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写出其最小值,并加以说明.

3. 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 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 (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 (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课题数学知识擂台赛 活动目的 1.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史料,体会数学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形式 全班分四个队,进行擂台比赛. 活动准备 收集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谜语,与数字有关的成语,趣味数学问题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主持人: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曾为作业忙碌过,也曾为考试焦虑过.我们尝受过学习的艰辛,也享受过学习的乐趣.今天,我们来举行一次数学知识的擂台赛.下面宣布组织办法和比赛规则: 1.全班分四个队,每队选四人当攻擂手,其余为助擂手.攻擂手答错后,助擂手可更正补充.

2.竞赛题分抢答题和必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攻擂手答错,若助擂手及时更正则不扣分,否则要扣分. 现在请各队的攻擂手上台,我们特邀请老师为比赛作指导和评述.二、活动进行 主持人:第一轮比赛为抢答题,由攻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20分. 1.小时候我们唱过一首儿歌:“123,321,1234567,7654321.”这四个数的和是 ( ) 2.3个人吃3个苹果要3分钟,100个人吃100个苹果要______分钟. ( ) 3.数学谜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 ) 4.小时候,妈妈叫我解一道题:“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只脚地上站,问木马、板凳各是多少?”(注:木马两条腿.) (每题抢答后,由主持人裁判并解说.下同.)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二轮比赛,仍为抢答题,由助擂手抢答,时限30秒,每题10分. 1.1052=( ). 2.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数学家推算出一个数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000年,被日本数学家称为“祖率”,请问什么是祖率?这位数学家是谁? (老师:在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这是祖冲之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赏的重要标志.)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7-9年级教材目录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探寻神奇的幻方★关注人口老龄化★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整式的乘法 5 平方差公式 6 完全平方公式 7 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特征 4 用尺规作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三章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轴对称 1 轴对称现象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 简单轴对称图形 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1 感受可能性 2 频率的稳定性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七巧板 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勾股定理

初中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内容解析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反映了多边形的要素之一----“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多边形的基本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推广和深化,它源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包含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多边形外角和公式、四边形及正多边形的有关角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是从具体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研究出发,逐步深入地提出一般的问题(如:(1)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的原因是什么?(2)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吗?(3)你能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吗?),进而获得一般结论,并加以推理论证。这个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同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与证明都涉及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化归过程,即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个过程体现了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基本单元的化归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过程及简单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在探究中体会化归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通过梯度练习,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在学案的启发引领下,从对具体的特殊四边形内角和的研究出发,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逐步探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和,并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过程中,感悟所蕴含的化归思想。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之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北师大版初三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2 2 点P (1 (2 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