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分类号:I

学校代码:11460

学号:10200343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所在院(系):行知学院

学生姓名:张婷

指导教师:李槟副教授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三年十二月至二○一四年五月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张婷

日期:

目录

一、摘要 (4)

二、引言 (5)

三、知识分子形象分类 (5)

㈠思想开明的激进者 (6)

㈡温文尔雅的谦抑者 (7)

㈢唯唯诺诺的怕事者 (8)

㈣有另类追求的出国者 (9)

四、结语 (9)

五、参考文献 (10)

六、注释 (10)

七、致谢 (11)

八、文献综述 (12)

论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在当代活跃的女作家中,谌容是比较重要的一位。她不描写个人恩怨和人事纷争,也很少在女性世界里抒发情感,而是专注于现实人生,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她最为关心的莫不过是知识分子问题。谌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出她对知识分子人格的理性思考和殷切关怀。本文通过阅读她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来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独特的意义,展现出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和感情波澜,同时也加深对谌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谌容;知识分子;理性思考

Abstract:ChenRong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in the contemporary active women writers.she doesn’t describe personal and personnel disputes,and seldom express emotion in the women’s world,,but focus on the real life,the reaction current social problems.She is most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intellectuals.ChenRong created a series of image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novels.expresses her rational thinking of the the personality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care and concern.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reading her story of intellectuals,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unique characters,showing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the time and emotion,but also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ChenRong intellectuals fictions.

Key words: ChenRong; intellectuals; rational thinking

引言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也是当代活跃的女作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她具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尤其是对社会问题,她有其独特的敏感性,娴熟的讽刺笔法对该现象作出犀利的反映。在她的小说中,被公认为在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要数知识分子题材,谌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在这类作品中得到更为集中的体现。她的作品主要是写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我研读的是谌容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分析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加深对谌容知识分子系列小说的理解,同时也对知识分子的人格作出理性思考。

一、思想开明的激进者

《真真假假》中的吴天湘就是这种类型。在外国文学研究这一行,吴天湘年轻的时候,就以思想敏锐、论证严密而著名。这部书讲的是一个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一次别别扭扭的学习。是因为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研究人员许明辉写了一篇客观的评价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文章,受到了省委赵部长简单化的点名批评,因此就有了这场以整顿思想为目的的学习。作家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一群心有余悸的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出一幅幅微妙的知识分子心态图。对待这次学习,大家都不想发言。因为他们觉得发言事小,但如果一不留神说错话就会被人抓住小辫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必须发言,大家的发言就变成了言不由衷的检讨,借题发挥的战场,漫无边际的闲扯,听得让人觉着无趣,使这次会开的毫无意义。然而只有吴天湘不能容忍这“真真假假自古皆然”的俗套,不愿以适度的变通、无伤大雅的圆滑,顺顺利利地通过这次学习。他讨厌虚与委蛇的敷衍,正直率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看法,显示了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本色。其余的有结结巴巴要“自我整风”、“自己搞自己的运动”的张维;有在学术方面严谨,但一遇压力就言不由衷检查的许明辉;有用幽默来掩盖自己内心不满的朱盛;有成熟稳重,喜欢慢条斯理讲笑话的沈志业;有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不在乎的秦童童。吴天湘在一旁专心专意地攥着自己的雕花烟斗,吞云吐雾,当他听到许明辉讲自己的文章把西方现代派文学笼统地介绍过来,又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是很不恰当的。他先是一惊,之后又继续抽烟,表情比较冷漠。

他深知许明辉的无奈,因为这次的会就是为许明辉的自我检讨而开的,老许不表态,这次学习就不能结束。听到朱盛说这次会上大家都表了态,发言也比较热烈,基本是符合要求的,吴天湘不由发出“有多少真话呢?”的感叹。大家对于说假话不以为然的态度令吴天湘直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发言的前一个晚上,吴天湘在靠椅上闭目养神,“他那长脸上颧骨高

耸,双唇紧闭,额上的皱纹犹如刀刻,显得那么疲倦和苍老。”这个细致的外貌描写,可以鲜明地看出文革带给这位文人志士的摧残,皱纹如刀刻一般,那是代表面容有多么的苍老憔悴,双唇紧闭表示着吴天湘在沉思,一幅思绪繁重的样子。“只有那握在手中的烟斗仍飘出缕缕轻烟,散发着一种特有香味。”与之前他在思索的沉重画面作出对比,“只有”这个词更加深层次间接反映吴天湘在文革中所遭受的迫害。他回想自己二十年前被打成右派时的情景,妻离子散,家庭破裂,总之窘迫的境况不堪回首,这就是当时他向党委直抒己见的后果。如今母亲对于现在安居的生活还抱有一丝忐忑,感觉像做梦一样,认为这幸福生活总有一天会消失不见,对此心有余悸。

旁人觉得真真假假,以真为主,以假为辅,这个方法并为不可,但吴天湘不甘心,他认为中国人吃说假话的亏已经够多了。假汇报、假积极、假揭发、假交代…坑害了很多人,也毁坏了很多家庭。时至今日,“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才是最好的处世哲学,可这样不能端正党风,净化社会风气。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怎能用谎言去敷衍,怎能不讲真话?于是他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愿听逆耳之言,不作违心之论。”吴天湘在会上直言力争,但是距离群众敢说真话、领导愿意听真话,在生活中完全杜绝蒙蔽真理、误党误国的局面还很远。揭示了新时期社会生活中仍然笼罩着文革阴影,文革带给人们的伤害还历历在目,人们不敢再多言语,免得又被扣上一顶莫须有的“帽子”。

吴天湘是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而齐文文则是一名当事人。她是《献上一束夜来香》中的女主人公,面若桃花,秀发如云,明目皓齿,体型苗条,是一个美人儿。她看事物既有单纯热情的一面,又有尖锐的一面。她是一个富有理想女性色彩的大学生。性格上自立自强,不畏强势,为了自己而生活。她的穿着趣味,一反世俗的言谈举止,思想开明,俨然是时代先锋。

文章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大学生与小公务员之间本来没事但被人云亦云成绯闻的故事。《献上一束夜来香》中的沈处长,一直贪图齐文文的美色,正愁没有机会下手,刚巧发生了送花事件,就立即找她谈话,想在谈话期间能占点齐文文便宜,于是,他便伸手想拍齐文文的肩膀,她避开了。“小齐,我找你来,无非是提醒意思嘛!你年轻,人又长得漂亮……”“漂亮怎么啦!爹妈给的,碍着谁啦?”齐文文“腾”地站了起来,两眼冒火,“漂亮就得给人议论,给人拍肩膀?”“你,嗐,你别误会,说女孩子长得漂亮,难免……”“难免出问题,对不对?你就直说了吧,长得漂亮的姑娘都要当婊子!”“哎呀,你怎么说这种脏字,这就不好了嘛……”“脏字?有的人心里的‘字’儿才脏呢!”这段对话生动地呈现出一个很有个性的齐文文,像一个呛人的小辣椒直言不讳。虽然几句短短的对话,却将人物的性格展现无遗,体现出她是个典型的现代女性。沈处长找齐文文谈话,实则有自己的目的。齐文文发现后很不留余地地拆穿了他,字字句句咄咄逼人,让沈处长无地自容,想朝她发火却又说不出口。齐文文对他这样的人根本没放在眼里,言谈中透露着对男性主义的蔑视,她渴望平等自由的生活,追求人格的独立。梭罗曾说过:“构成一个人生命特殊性的,并不是他对于本能的顺从,而是他对于本能的反抗。”齐文文的独特性在于她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沈处长一直都在试图打破她的和谐,可没有得逞。齐文文也曾伤心地哭过,但这不是痛恨的眼泪,她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过后悔,她只是觉得这些事情太莫名其妙,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这个桃色绯闻确实影响到了她,但她的心灵是健康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她依旧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她对于李寿川的境况也表示了同情,最终仍无视赵处长的“有意提醒”,毅然捧着夜来香走进李寿川的病房去看望他。虽说文革阴影依旧存在,但其中也不乏有理性主义者直言不讳,这些人的思想开明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也代表迎来了新一代人的曙光。理性主义者有着热情的内心和敏捷的思维,不畏权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温文尔雅的谦抑者

《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是当代文学画廊里不可多得的一个形象。《人到中年》是谌容的代表作,是一部思想深邃的优秀文学作品,是作家在生活中发现的一朵带泪的鲜花。它之所以能够跻身少数优秀作品之列,是因为它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充分的典型意义。陆文婷是当代中年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令人感到熟悉的、富于人情的人物形象。她兢兢业业工作数年可依然是个住院医生,月工资仅五十六块五角,住的是十二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她身兼医生、妻子、母亲三个角色,长期超负荷运转。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一个医生的履职上,一丝不苟、不骄不躁、不计名利、忠于职守……,尽到了一名医生应该尽到的责任。她不求闻达,默默地忘我工作,做着不为人知的牺牲。她的献身精神,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挚爱,她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悄悄地为苍穹的美丽发挥自己的能量。

陆文婷第一次与秦波会面时,秦波的目光就一直上下打量着陆文婷,脸上流露出一种明显的疑虑、不安和失望,那种不信任的目光“好像两支冷箭一样至今还插在她背上。”但因为这类事情多了,陆文婷也就习以为常了。秦波对她的挑剔和轻侮,换了别人,十有八九会当面顶撞,即使不说出口,也会怒形于色,或者过后愤愤不平,。相反她能够“心平似镜,一如往常。”“她素来是从容的,沉静的。想让陆文婷大夫生气,在眼科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由于有求于人,秦波对陆大夫的态度也迅速变得和蔼起来,目光变得温和,还拿出一个橘子递过来。她前后不同的反映烘托出陆文婷的不卑不亢,起到了不可缺少的反衬作用,可以看出陆大夫优秀的个人修养和其本身隐忍的性格。

温柔、宽容、轻声细语是陆文婷个性特点,她总以她独有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态度。陆文婷是党培养的一名新型知识分子,她把全部精力和美好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他们的贡献和生活、工作条件不相称的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而显露出来。这些在多年来形成的歧视、漠视知识分子的“左”的空气中被看得很平淡。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一代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爱护,在生活上、社会地位上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地位。

《散淡的人》中的杨子丰同样也是这个类型。他是著名的莎士比亚专家、诗人、作家,学识渊博。他很喜欢喝酒,自称为“酒仙”。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杨子丰不如此,他觉得喝酒是一种享受,甚至还开玩笑说“如果将来政策再放宽一点,允许成立中国饮酒协会,你们选举我当会长,我是绝不会推辞的。”他很喜欢侃侃而谈,特点就是专和博兼有之,田惠中称他是他们那一辈人中的佼佼者。杨子丰为了党的利益甘愿从事党外工作且放弃了入党机会,如今入党追求形式化,他不喜欢这种形式的入党,因为这需要不停找上级谈话,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什么事不管符不符合事实都要说同意,同时更要积极靠拢组织,虚心接受批评。杨子丰觉得这太过虚伪,所以才迟迟没有入党。他说“入党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要堂堂正正地入党的大门,绝不说违心的话,绝不给党抹黑。”他身上有一种坚持真理的拗劲,他像一缕春风吹进人们心田,乐观向上,是迷茫的人们在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慰藉。他的新思想让人觉得很入木三分,他的散淡值得很多人学习。他不求索取,淡泊名利,认为一切都是浮云,一直抱着“活着就要入党”的信念,一生都在追随党而入不了党的尴尬遭遇并未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面对这种情况,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来调侃自己:“人过花甲未入党,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文革那个疯狂的岁月中,由于打倒右派的强烈呼号,很多无辜人士也被进行批斗,杨子丰就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红卫兵的质问,他敢于大胆反抗,被批斗为“资产阶级反学术权威专家”,也丝毫不影响他坚持真理的决心。在此次朋友聚会的最后,他发出:“我不要童年,不要青春,我愿意一生下来就是老年…”的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杨子丰对待往事的一种豁

达态度。这一生为党奉献了很多,如今对待未入党的现状,坦然处之,对名利的虚名不甚在乎,彰显出他不求索取、淡泊明志的心性。

粉碎四人帮后,知识分子的处境较之以前会好很多,但国家对其的重视并非像口中所说的惠及所有知识分子,仍有知识分子默默付出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陆文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医学事业上,默默无闻数十载依旧是个住院医,杨子丰不顾危险从事地下党工作,任务成功后党并未给他实质性的奖励(入党)。因此呼吁国家要重视知识分子,他们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国家的光明未来需要他们去创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唯唯诺诺的怕事者

《献上一束夜来香》中的李寿川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对主人公李寿川作了漫画式的描写,李寿川堪称墨守成规、唯唯诺诺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在单位听从上司指令,在家听老婆下指令,自古以来读书人都讲究修身养性,似乎做什么都要按照指令做事,对什么都无是非,平平庸庸的,他以卑微奴性降到人格之下,脆弱的性格不能承受任何外来压力。《献上一束夜来香》讲的就是李寿川这个“中国小公务员”。他终于下定决心,花钱买了束夜来香,碰巧被同单位美丽的大学生齐文文看中拿了过去,因此这个送花事件一传十,十传百,被渲染成一件桃色绯闻,后来酿成了一场悲剧。这么一出几乎不算事的事居然葬送了李寿川的一生,最后默默地死在医院里。太荒诞离奇的故事居然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在这巨大的反差中作者完成了对知识分子身上弱性的批判。

李寿川与世无争,安分守己,却敌不住单位同事朱喜芬和领导沈处长的言语围攻,本来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强的李寿川更加不堪重负,想找领导解释这次送花事件,可他懦弱的性格让他一紧张把想说出口的解释变成了自我检讨,令人同情,这种检讨是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历史残留,凡是从极左时代过来的人,相信估计都似曾相识,说明了明哲并非能保身。在他的生活中,是没有也不应该有鲜花的。难怪他之前买夜来香内心的踌躇纠结,买了一束寄托他童年快乐的夜来香并未让他轻松下来,反而更加不安,像做了错事一样,为怎么处理手中的夜来香而发愁,可见平时他无欲无求,机械麻木的生活经不起一点点的波动。他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陈旧的思想和方式给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同时也给迂腐脆弱的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发出知识分子应该自救的呼声。在新时代,解放思想和培养知识分子刚性人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谌容以其冷静的笔触,揭示了知识分子现实存在的尴尬处境,在批判现实政治阴影和不良积习的历史遗留之外,又深刻剖析了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对其弱性存在进行了无情否定。

《散淡的人》中的陈中雅属于投机者,他是专攻英国文学的教授,虽然六十开外,但他却是一身年轻人的打扮,鼻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上身是一件时兴的意大利秋装,下身是一条灯芯绒紧腿裤子,脚上是一双厚底旅游鞋。那光光的脑袋、明亮的镜片、上装闪闪的金属扣子,使他通体发光,不同凡响。“说到入党的经验,我只有一点感受……那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团面,让人家去揉”,他是揉面说的代表人物,杨子丰的话说的很在理,陈中雅的揉面说就是套用老人家的语法,不是给这个阶级揉,就是给那个阶级揉,给那些高明的面包师揉,揉出各种美味面包,供人美餐,也不枉此生。陈中雅唯唯诺诺,别人一加紧追问他就犹豫不决,他说自己一听到同学们辩论国事,就当和事佬,要不就干脆躲开,怕辩论,怕斗争。当田惠中说他害怕斗争又参加共产党,为人不老实时,他就满脸通红地忙辩解说自己有的怕有的不怕,之所以入党就是因为他介于怕跟不怕之间,陈中雅其实在入党以前为了能够出国留学,因此加入了国民党才获得出国名额,所以说他是一个投机者,总会在适当时候做出些不适当的举动,人们也都说他胆小怕事,遇事唯唯诺诺,胆怯不前。

陈中雅虽说是一个党员,但并未做过什么实质性的对党有贡献的事情。这个名额的得来

是经历过很多次的自我检讨换来的,以此看出国家入党程序的机械麻木化,一点没有实至名归的成分存在。加入党是为了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而不是一味赞美国家领导的英明以及一系列没有原则的附和,更深层次就是知识分子性格的软弱性导致的,怕事维诺,遇到打击不是想到勇敢面对,而是退缩停滞不前,这个值得知识分子深深反省。

四、有另类追求的出国者

姜亚芬、赵学尧夫妇是《人到中年》中的人物,作者在他们身上虽然着墨不多,但他们的形象还是很引人注目。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处境,说明了一个现象:党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阳光未能及时照射到他们身上。姜亚芬夫妻二人经过一番彻骨的考量,不得不流亡国外。“可能就一去不回了”,这是刘学尧说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学尧作出轻松的样子。”既是“作出”,可见他内心的郁结深重。姜亚芬在临走前留给陆文婷的长信中就特别点出了这点,“老刘坐在那边的沙发长椅上发呆”。两人的内心戏繁多,去留是他们的心结。

他们毕竟不是陆文婷,出身经历和性格与陆文婷并不完全一样,不能说他们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感情,但和陆文婷相比,自然境界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他们不会像陆文婷一样任劳任怨地工作和生活。对此陆文婷很了解,所以在告别宴会上,她虽然依依不舍,却只委婉地说了一句:“不能不走吗?”,并未深入劝说,充分表现了她对他们夫妇出国既理解和同情又不赞成的复杂心理状态。

姜亚芬是陆文婷二十余年的好朋友,从她和陆文婷一同来到眼科,从她的恋爱婚姻到文革中挨批,从饭桌前的议论到机场陆文婷的书信,这个人物的爱国心就已经很明显了,谁也不会认为她的出国意味着背叛,但是当姜亚芬转身登上舷梯时,却出人意料地“向人们轻轻招手”表示,她还要归来。她不将出国的安排早一点让她的好友知道,一是怕陆文婷劝阻她,二是怕自己动摇,这里表明了她知道自己与陆文婷的差别,同时也承认了她内心的矛盾。她写了一封两千五百字的长信来表达自己对出国这一决定的看法,“一想到足踏在祖国土地上只

有六十分钟了,我忍不住泪水……我们是不该走的,我们的国家正在开始一个新的时代,我

们没有理由逃避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其实这些话姜亚芬自己是知道的,也是陆文婷同样想对他说,却没有说出口。在信中她又写到他们还是会回来的,但这归期是谁都不能预料的。是等到“四化”的阳光照耀祖国大地百花齐放的时候吗?这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同时也反映了他们逃避了一场艰苦历史的战斗。

在姜亚芬夫妇身上,一方面看到了我国急需大批知识分子和部分知识分子外流的尖锐矛盾,勇敢地直接诉诸艺术形象来大声疾呼;另一方面,面对“知识外流”,束手无策,连挽留他们的呼喊也是轻微无力的。

姜亚芬夫妇出走的原因,就是因为十年浩劫的旧账在他们心头纠缠不清。由于“海外关系”,文革时曾遭受了打击和挫折,所以他们难以相信这个曾经给他们带来不幸的祖国会给他们幸福,会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刘学尧毫不含糊地说:“光明什么时候能照到我家门前?什么时候才能照到我女儿身上?”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幸福和把自己在祖国所受不公平遭遇的解脱希望寄托在加拿大,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相信在那里,政治上、经济上、物质上都会比国内强,不然他们是不会离开祖国的。

结语

谌容这几部小说塑造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构成了谌容独特的小说世界。这些形象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本文通过阅读她的

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将人物形象分为以下四类:思想开明的激进者;温文尔雅的谦抑者;唯唯诺诺的怕事者;有另类追求的出国者。并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独特的意义,以加深对作品的理性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展现出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多舛命运和感情波澜,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的有力依据。谌容的知识分子小说作品,那跃动在文本中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作者积极有为的理性精神,对当下主流文学也是一次理性洗礼。

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发现,塑造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知识分子形象,以此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敬仰,引起大众对知识分子的关注。以上介绍谌容80、90年代小说中的四类人物构成了改革开放时期,那个特殊时代的一幅知识分子的多面图画,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火任.《谌容研究专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

[2]曾镇南.《评谌容的中短篇小说》[J].《当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05)P151-174-

[3]徐淑贤.《守望现实主义文学园地—论谌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4]徐淑贤.《呼唤知识分子的刚性人格—谌容作品的人物形象解析》[N].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1 期.

[5]刘莹.《人间悲喜剧中的问题与无奈—从人到中年等作品浅析谌容的社会问题小说》[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26卷第9期.

[6]刘念波.《反思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7]杨永明.《精英的出局—论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N].山西师大学报.2011年7月第38卷第4期.

[8]曾利君.《试论谌容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N].川东高刊.1955年10月第5卷第4期.

[9]刘纳.《谌容小说面面观》[N].文学自由谈.1987年06期.

[10]水天戈.《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曲--〈散淡的人〉读后随笔》[N].小说评论.1985年06期.

致谢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来的学习经历,面对现在的收获,我感到无限欣慰。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淳淳教诲,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此,我向热心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论文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专业上的问题,有的是论文格式上的问题,一直得到李槟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使我的论文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他敏捷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终生难忘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再一次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为学生营造的浓郁学术氛围,以及学习、生活上的无私帮助!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

想要说的感谢话有很多,要感谢所有的人,感谢所有文学院的老师们,你们毫无保留的教授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知识视野,你们辛勤的工作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支持。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文献综述

(一)前言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具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在她所写的小说中,公认为在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要数知识分子题材,她最执着也最为关心同时也是写得最成功的同样是关于这个问题,谌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在这类作品中得到更为集中的体现。其中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阅读她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独特的意义,以加深对作品的理性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展现出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命运和感情波澜,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当时人情的有力依据。谌容的知识分子小说作品,那跃动在文本中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作者积极为人生的理性精神,对当下消解崇高的主流文学也是一次理性的洗礼。

(二)主题

在当代女作家中,谌容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不描写个人恩怨、人事纷争,甚至很少在女性的世界中留连沉迷,而是专注于勾勒纷繁多样的现实人生,反映广阔多样的社会生活。

一位作家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目和重视,在艺术上总有他不同于别人的独特之处。胡德培将这种现象称为“谌容现象”,并从谌容对待现实的态度、揭示生活的方式、艺术表现的独异者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谌容的创作数量虽不算多,但其作品的独特光彩,却一篇又一篇地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映。胡德培认为作为一位有独特艺术追求的作家,谌容的可贵在于,当思想解放的曙光来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能够相当自觉地从头脑中清除创作起步时那个政治动乱的荒唐年代的影响,勇敢地突破极左思潮和教条主义对艺术强加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上很快地来了个巨大的进步和变化,创作的步伐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谌容近几年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功,那决不是偶然的。

她最执着于也最为关心同时也是写得最成功的莫过于“知识分子问题”。曾利君指出谌容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个问题,始终热情地、密切地关注现实,并一直在反映广博而又繁复的现实生活的创作道路上迈步,与她自身的经历不无关系。由于长期身处逆境,饱尝世态炎凉、人生的孤独及生活的艰辛,谌容走上创作道路后一直能够毫不畏缩地直面现实人生,且特别敏感于现实生活的重压和严酷。她笔下的知识分子小说一般不着力于苦难的呈示和历史的反

思,而通过知识分子的命运处境凸显出许多现实性很强的社会问题。其中描写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不管自身的命运处境如何艰辛和尴尬,都始终能够忍辱负重,追求理想,保持一份可贵的人格情操,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坚持真理,乐于自我牺牲。谌容也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她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命运,所以,她会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情结”。

此外徐淑贤、刘莹、吴建洛等人都对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徐淑贤通过对陆文婷、李寿川、杨子丰等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尖锐地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关于知识分子付出和回报的强烈对比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对作品理性深度的理解。她认为谌容的小说作品,无论是对历史的反思、现实的批判还是对人之存在的智性探索,作者始终保持清醒独立的启蒙精神和冷静深邃的思考品格,以其冷静的为人生者的姿态,揭示了知识分子现实存在的尴尬处境,在批判现实政治阴影和不良积习的历史遗留之外,又深刻剖析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同时发出了知识分子应当自我救赎,解放思想和性格的呼声。认为知识分子必须勇于打破精神枷锁,摆脱旧时代政治的阴影,才有望成就自己健康、刚性的人格。

刘莹在《人间悲喜剧中的问题与无奈—从人到中年等作品浅析谌容的社会问题小说》中写道谌容对于自己写的小说中揭露的各方面并非只是表面的提出,更多地采取了细腻深刻的笔法加以阐述。谈到知识分子问题,用具体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严峻的事实,并发出真诚的呼声:尊重知识,尊重人权和人性,实施有效的社会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吴建洛指出谌容对人物无意识心理的有力揭示,使作品超越了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通过对《献上一束夜来香》中知识分子的描写,他对作品的理解有了另外一个解读,从关注知识分子问题到重点透视人的文化心理,认为提高人的文化心理素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于谌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的看法各有道理,谌容的生平坎坷,对于现实问题的了解有其独特的敏感性,加上也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因此感触颇深。研究者们并不只从知识分子的尴尬境遇和悲惨命运来阐释这个问题,更加深层次地从知识分子自身的性格悲剧着手,重点放在对人物心灵的探索上,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知识分子问题,体现出作家严肃的理性批判精神。对于现实的思考,谌容比其他作家似乎更多了一种忧患意识,通过读这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加深对谌容小说世界再认识。这些人物构成了改革开放时期,那个特殊时代的一幅知识分子的多面图画,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题型归纳】 1、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2、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 4、分析探究人物某一行动的原因或者某一行动的内涵 5、品析人物的作用或者探究人物的地位 【规律解析】 (一)、第一类试题——人物心理情感 1出题方式: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方法思路:步骤:先整体把握主题及人物(这是理解细节的基础);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性描写,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揣摩解答;切入点:找关键性描写,在文一般体现为,语言、神态、动作、细节、心理活动等描写。 3答题范式:比较简单,对应题干中的具体问法即可。一般为:本句划线或加点文字(用XX手法、生动地或充分地等)表现了(或刻画了)等某某心理。 4典型题目:(2010广东)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说学情 透过考练,学生们在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当中呈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知道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正面描写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中环境烘托、情节烘托、周围人物衬托等方面信息捕捉不够敏锐,另外,能理解形象特征,但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答题不够规范。 三、说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四、说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五、说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不断更新的玄幻、言情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 3.行动描写(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二)侧面描写:(1)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五、反思:我们解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这类题,最大的失分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 1.概述情节; 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说课稿 长岭一中王春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能把这次讲课的机会给我,虽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困惑和煎熬,但自己也得到锻炼和成长。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在试讲过程中得到了张校长、王校长和王月琴老师的指点,尤其是王老师为我的这节课花费了不少心思,在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组的几位老师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我对大家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简单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课标。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能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提升自己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有意让学生多了解小说选段以外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法。从教学流程来看,我先从学生以前接触的小说作品中筛选出经典的形象,让学生复习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描写人物方法的作用,起到学法引领的作用。

具体流程﹙一﹚,分析闰土、胡屠户等几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运用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然后阶段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然后向学生明确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以《探监》一课为例,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互助学习的习惯。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承担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环环相扣的,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寻小说人物的性格,进一步领会小说题目《复活》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引领学生阅读的目的。这四个问题是这样设计:A组,语言描写。问题探究:两位主人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从玛丝洛娃的语言描写中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 B组,神态描写。问题探究:文中写到了玛丝洛娃的三次微笑,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C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大段描写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挣扎? D组,玛丝洛娃的心理描写。阅读这段心理描写,你觉得聂赫留朵夫在其心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三﹚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两位主人公精彩的描写,领悟到托翁作品的博大精深。作者精彩独到的人物描写得益于对生活认真的观察,对人生独特的思索,更来源于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据说作者对玛丝洛娃的一次肖像描写,就先后修改了20次。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学会把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 (一)出示历年考题 概括人物形象 【09安徽】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7分) 【10安徽】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11安徽】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11广东】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11山东】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变式①简析、分析、赏析人物形象 【09浙江】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10江苏】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10全新】(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1辽宁】(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变式②概括、简析、分析、人物性格 【09辽宁】(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10山东】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11全新】(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四、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生做练习——《有一种爱像海绵》见导学案 (二)归纳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3410012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题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之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一、高考典题感知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看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 93080106 学 生 姓 名 李相美 指导教师姓名沈庆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指导教师单位现代文学研究所 2012 年 4 月 10 日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李相美日期: 2012年 5 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论文(是、否)保密论文。 保密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李相美日期: 2012年 5 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简介 (1) 2.论述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 (2) 2.1《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2) 2.2《第一炉香》中梁太太的人物形象 (3) 2.3《连环套》中霓喜的人物形象 (4) 3.论述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 (5) 3.1《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形象 (5) 3.2《花凋》中川嫦的人物形象 (6) 4.论述试图命运挣扎的抗争者 (7) 4.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 (7) 4.2《半生缘》中顾曼桢的人物形象 (8) 5.结语 (9)

浅谈张爱玲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大都以沪港洋场为背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绎着堕落及繁华。张爱玲以“参差对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她们或甘做欲望的奴隶;或是人性扭曲的舞女;或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驱动下进行着反抗和挣扎,同时,张爱玲也以少有的暖色调为我们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女性健康“完人”形象。张爱玲透过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人生悲哀,而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本文就从她的几部经典作品出发去分析张爱玲所塑造的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 引言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张爱玲,中国上海大都市的女人,她犹如一缕轻烟般飘渺,又如一袭旗袍般华丽,在这位女人笔下,诞生了许多堪称传奇的女性,不同于沈从文自然的女儿“翠翠”,更不同于金庸的神仙姐姐“小龙女”,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称不上是完美,甚至是丑陋苍凉,如梦魇般的,却让你切身感受到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苍凉,即使你想抽身逃离,但她们梦魇般的经历牢牢缠绕着你,使得你铭记难忘,刻骨铭心。 美国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曾评价说:“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儿、泡特、韦尔蒂、麦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⑴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女性写作相对于新文学来说是别致的,是私人性的话语,她站在女性的独特立场,用精细的笔触,灵动的笔墨抒写着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生存价值及生存现状,给与我们无与伦比的美感体验。她的笔下有四类女性人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黄金枷锁下的奴隶;二是人性扭曲的风尘舞女;三是敢与社会对抗的新女性;四是健康的“完人”形象。作家通过这四类女性人物的刻画,表达了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冷静思考和高度自觉。 一、黄金枷锁下的“奴隶”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同时,七巧也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哥哥为了省下一笔嫁妆钱,将妹妹七巧送进了大富户的瘫痪少爷的新房里,于是,在金钱的陷害下,七巧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被禁锢在了高墙深院内,也因着身份的卑微而受尽家人的嘲弄和白眼,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悲哀的,悲哀的是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有着健康正常的强烈的情欲,但丈夫却是一个残废,因此她正常的情欲受到压抑,被困在了情欲的枷锁里,也正因为这而让她的悲剧蒙上了一层阴暗丑陋的面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唏嘘,悲叹的惨剧。所以,七巧的悲剧不仅在于她是金钱的受害者,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也是一个小女人,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的,她大胆追求过三爷季泽。但三爷却因着她的狼籍名声而不敢沾染。因此,在幸福丧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终于,夫死公亡,她熬到了头,分到一笔遗产。这黄金是用青春的欢乐作为惨痛的抵押品换来的,就这样,载着黄金镣铐的人性被腐蚀扭曲。为了保住这卖身的黄金,七巧在“爱情”被时光消磨变成灰烬,只剩下空白强烈的欲望时,也宁可在性压抑中煎熬,揭露三爷季泽骗钱的目的,赶走所爱季泽的挑逗,而更可怕的是她扭曲到要扼杀一切美满的姻缘,只要是在她的控制范围内。曹七巧完全是一个变态的恶毒的母亲。她年轻时在婆家受到了人格的侮辱,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爱情和婚姻,导致她人性严重的扭曲,见不得别人的幸福,连自己的儿女也不例外。所以当她的一双儿女长大后,他们的幸福刺激了她内心的隐痛,于是失去理智,把自己的不幸迁怒于儿女:她嫉妒儿子、媳妇的亲热,千方百计的破坏他们的婚姻,最终将媳妇虐待致死;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角色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角色 [摘要]:在张爱玲所刻意营造的凄迷惝浸的小说世界里,形形色色的市井男女上演着他们各自的传奇,在流连辗转一声喟叹之后,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索。张爱玲在体验生活、洞察社会、品味人生之后,在她笔下,隐藏在社会或人生外部现实之下的内容现实和内心得以浮出水面。张爱玲作品中男性都是丑陋不堪的。本文从张爱玲具体的作品出发,对男性的角色形象进行分类,概括出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压抑、变态等特点,挖掘了张爱玲小说男性角色形象创作的根源;以及张爱玲的家庭,特别是她父亲对其作品男性角色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张爱玲、男性形象、自私、压抑、家庭影响。 谈到张爱玲,我们都知道她是一位独特、带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大上海,张爱玲红极一时,那是个属于她的时代。张爱玲的小说华丽苍凉,犹如徽州古宅中的高深天井,终日不见阳光,窒息、压抑。欣赏完她的作品,的确让人感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鲁迅小说有多篇是以“我”的口吻叙述的,而张爱玲则始终使用第三人称,她用冷静的笔调娓娓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始终迷漫着一种令人低徊不已的悲凉气氛.不论是嘲弄、讽刺还是调笑,都只是这悲凉的点缀和铺设而已。小说多以女性为女人公,故事多为悲哀或痛苦的过程和结局。她用华丽的词藻深入地描写了人性的扭曲、压抑,这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身上达到了极致。女性在张爱玲笔下尚且如此,男性更是一无是处。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多是封建上流社会中的遗老和遗少,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荒凉的、令人窒息的夹缝里,深受封建社会落后文化传统熏染,沾染了一系列不良习气。 一、张爱玲小说中男性的分类

试论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现代性

试论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现代性 郭珊珊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浑厚的悲剧色彩,她塑造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以及现代人在外部世界倾轧下的悲剧命运。这种现代意识,使得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形象;现代性;人性;悲剧 在40年代寒冷萧条、沉沉喑哑的沦陷区文坛上,张爱玲的小说曾经掀起一股奇异而强劲的旋风。因而在当时近乎死水一潭的文艺评论界和理论界也造成了强烈的震荡,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它的余漪直到现在还持久不绝。纵观以往的研究,人们多把重心放在了艺术技巧、形式创新等文本表层结构的探求上,而对于其小说人物形象的现代性方面,则强调不够或挖掘不深。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一种真正深刻的现代意识:现代人的孤独、苦闷、焦灼、异化、精神家园的荒芜与危机。此外,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隐含着深沉的悲剧性,他们身上体现了现代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一 如果严格地只允许用两个字来包容张爱玲的创作,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人性,五四以来,作家的笔锋多指向人类的心灵,挖掘人类共有情绪、感受,沈从文竭力表现人性善的一面,张爱玲在人物塑造上的现代化贡献主要体现在:着力表现人性的恶毒,毫不避讳地正面揭露古老腐朽文化对人性的削蚀,敏于捕捉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蒙上的尘埃,她端详着人性沦丧者扭曲、畸形的千样百态,用犀利的手术刀剖析着人的灵魂,写出了人性深处的复杂性、矛盾性、斗争性、变动性。正是从这种现代非理性主义的角度,她打开了一个阴森黑暗、真实可怖的心理世界,让我们洞见了理性的人在异化的迷途中如何去挣扎、去抗争、去毁灭。 张爱玲说“写斗争,写壮烈,虽给人‘兴奋’,给人‘力’,但没有美,‘缺乏人性’,也不能给人启示,写出来也不能成为好作品。”①她笔下的人物暴露出了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兽欲、生物性、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的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便是赤赤裸裸的虚伪,“爬满了虱子”。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血姑娘,振保爱她,“她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的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像大得不可想像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选了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人”,在善的外衣下裹着恶的本质。张爱玲用嘲讽的笔调冷冷地掀开了这个“大好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人格萎缩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花凋》中郑先生一副“标准上海青年绅士”,“不承认民国,自民国纪元起就没长过岁数——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他“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养了一大群孩子,“全家不断吃零食,做汽车看电影,孩子蛀了牙却没钱补,孩子在学校买不起钢笔头”。女儿川娥生病,不愿“把钱扔到水里”,不给女儿看病,使其“一寸寸死去”。却在女儿死后,花钱在其坟头添了个大理石的天使,碑上撰制了新式的行述:“…川娥是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爱父母…无限的爱,…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

张爱玲《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小说处于雅俗共存的风格,大胆的说话与叙事方式,接近西方文化,见解独到,简洁而凝练的话语,直接,戟中要害,讽刺性辛辣。《半生缘》是张爱玲以30、4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苍凉凄美的爱情故事,她奖海派小说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她的才华出众,聪颖早慧,是中国女性作家不可复制的传奇,可以说是再无第二人。她创造了文学界的历史,她的海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而一个里程碑,她为大家开了泸港洋场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她笔下的许多的女性都是很典型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作品的主人公。女性作家写女人,把人物的性情刻写得淋漓尽致,一个敏感的女人(身世有关),悲观的看世,伤感大胆的笔触,描写了很多女性,如:曹七巧、白流苏、许小寒等等,顾曼桢是《半生缘》中的一个描写和刻画最为丰满的一个女主人公,她是上海都市的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形象的缩影,张爱玲以悲剧的意识和自身的经历结合的一种反应,描写一个新女性的独立路上的摸索突围的过程,造就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当中还反射了张爱玲的自身缩影,她难以告别的童年阴影,主要意义是对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旧遗,国弱民苦的讽刺。 一:30、40年代上海都市新型男女的爱情故事(悲剧) 一、太多的不和谐 《半生缘》以30、40年代的上海为故事的背景,创造了一个灰暗的空间,描写了一个苍凉凄楚的爱情故事,张爱玲1943年在上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夜成名,轰动一时,在张爱玲眼中当时的上海充满了不和谐,如“生命是一件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上海,香港,租界,到处是满清时封建的残余劣根,老式的满清家庭,都市发展起来的底层小市民的各种命运,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上海背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乱世才让张爱玲有横空出世的机会和大展身手的舞台,加上她可怜的身世,后期所受的教育有关,她抓住了机会,成为了上海轰动一时的文坛新星。《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半生缘》是描写了沈世均和顾曼桢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也是爱情故事的线索,《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一个出身可怜,父亲早亡,有母亲带领的单亲的家庭,缺少了父亲的家庭失去了支柱,这时,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挺身而出充当父亲支撑家庭的角色,天生劳动能力低下后天的独立生存能力缺陷的女性明显的处于社会的下风,无奈之下,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舍弃了原本应该得到和豫瑾的美好爱情,可是偏偏这时顾家的老爷子死了,注定了顾曼璐要走上做舞女的路,这还不算坏到底,顾曼桢和沈世均都是当时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正是有朝气,有活力的精力充沛的人生时期的年轻人,受过教育,这样的恋情发展应该是美好的。可是,无巧不成书,几经波折,顾曼桢被自己的秦姐姐设计被自己的姐夫祝鸿才那禽兽强奸了,其中顾曼桢在被困在屋子里脊有反应到张爱玲自身小时候在家所遭受父亲的囚禁有关,张爱玲的父亲娶了后母后,对于张爱玲的折磨可是不少,张爱玲多少从自身生活中得到一些体会和反应,特别是被囚禁的时候看着那铁窗的描写,张爱玲想过真想有一个炸弹,把这个家给炸了,哪怕是同归于尽也好。这对于张爱玲无疑是个难以告别的阴影。在文章中多少都有她对于自己的影子的反射,和顾曼璐所遭受祝鸿才的嫌弃后的怨恨,和她与胡兰成的故事有些相似。文章中最后那沈世均也动摇了自己对顾曼桢的信任和对他们之间爱情的信念,张爱玲偏偏就不把他们的恋情写得美满,、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