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内容标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安排:

课时1 学习《测量长度》(课本P1、2,例1)

课时2 学习《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课时3 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课本P4、5,练习一相应的习题)

课时4 学习《认识线段》(课本P6、7,练习一相应的习题)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内容标准: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安排:

课时5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本P8、9、10)

课时6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本P11、12,例3)

课时7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课本P13、14练习二)

课时8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课时9 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课本P18、19,例2、3)

课时10 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本P20、21,练习三)

课时11 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课本P23,例4)

课时12 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课本P24、25,练习四)

课时13学习《连加、连减》(课本P26、27,例1、2)

课时14 学习《加、减混合》(课本P28,例3)

课时15 学习《加减法估算》(课本P29,例4)

课时16学习《加、减混合(练习课)》(课本P30、31、32)

课时17学习《整理与复习》(课本P33)

课时18学习《我长高了》(课本P36、37)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