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心得
内外并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

形 团块 , 硬 , 深部无 粘连 , 质 与 表面有 多个瘘 口, 呈蜂 窝状 溃疡 面 。肉芽组 织 色 暗红 , 稀 薄 淡 黄液 体渗 有
出 , 间皮 肤 有 散 在 斑 片 状 暗红 区 , 压 时 有 波 动 其 按
作, 形成 窦 道 , 久难 愈 , 身炎 症反 应 较轻 。有 人 经 全 提 出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可 能 是 一 种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作者 在 临 证 中 , 据 本 病 反 复 发 作 、 绵 难 根 缠
于3 5岁左右 的妇 女 , 家 报 告 发 病 率 从 14 % ~ 各 .1
5 3 % 不 等 。 其 特 点 是 多 在 非 哺 乳 期 或 非 妊 娠 .6
期发 病 , 常有 乳 头 凹 陷或 溢 液 。初 起 肿 块 多位 于 乳 晕部 , 化脓 溃 破 后 脓 液 中有 脂 质 样 物 质 , 反 复 发 易
辨 证为 痰湿 凝 滞 。治 以利 湿 化痰 , 活血 散 结 。方用
柴胡 1 , 参 1 , 贝 母 1 , 蛎 3 , 0g玄 5g 浙 5g 牡 0 g 当归 1 , 芎 1 , 2g 川 2g 赤芍 1 , 2g 蒲公英 1 , 5g 金银花 1 , 5g 茯苓 1 , 0g 白术 1 , 山 甲 1 , 刺 2 , 芪 0g穿 0g皂 0g 黄 2 , 草 6g 0 g甘 。瘘 口外 用 九一 丹拔 毒 , 3W后 , 乳 左 红 肿消退 , 块 缩 小 。1个 月 后 , 留 两 处 瘘 口不 肿 仅
病案 1 患者 , ,6岁 , : 女 3 因左 乳 肿 胀 , 痛 4个 隐 月来 诊 。检 查左乳 饱胀 隆起 , 头 凹 陷约 1 3 乳 头 乳 /.
腺体 质地 较 硬 , 缘 不 明显 , 压 痛 (+) 钼钯 x 边 深 。 线 摄片示 : 左乳 腺体致 密 , 体后 间隙密度 不均 。彩 腺 超提示 左乳房腺 体后 广泛液性 暗 区 , 挤压 后有波 动 。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

发病年龄段 为 2 O ~4 5岁 的妇 女 。当女 性 受到 诸 如 工作 紧
张、 情绪激 动不 定以及 一些 慢性 疾病 等外 界 因素刺激 时 , 很 容易导致本来应该 复原乳 腺增 生组 织产 生无 法 复原或 复原 不全的情况 , 时间久 了就容易形成 乳腺增生 疾病 。乳腺 增生
[ 7 ] 曹威巍. 乳腺增生病 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 J ] . 北京教育学 院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1 2 , 1 ( 2 ) : 2 5 - 2 6 .
很容 易被 损伤 , 致使 生湿 聚痰 , 而痰湿 的黏 滞性 时 间久 了就
会互结 , 使 经络 受 阻 出现乳 腺 增 生疾 病 。三 是 劳倦 内伤方 面, 房事 及劳力 过度 , 使元 气受损 , 容易 出现 肾脏 问题 , 肾是 人体重要藏精 之脏依靠后天的脾 胃所 养 , 一 旦劳伤 日久伤 到
医学 理 论与 卖足 董 2 0 1 4年第 2 7 卷第 2 o 期
Vo 1 . 2 7 , No . 2 0 , Oc t 2 0 1 4 J Med T h e or &P r ac 圈
2 7 4 9
治疗组 与对照组在治疗后 , 疗 效有显著差异 ( P <O . 0 5 )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患者 疗 效 比 较 [ ” ( ) ]
3 讨 论
络血液且具有止痛 的效果 ; 当归是 甘辛 温性 中药 , 能够在 补 血的 同时起到活血 的作 用 ; 漏 芦属 于苦寒 性 中药 , 不仅 能清 热解毒 , 也能消除体 内郁结之气 , 使 乳腺 内部 脉络气息 畅通 ;
乳腺 增生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乳 房疾病 , 主要指乳腺 上 皮和纤维 组织增生 。乳腺 增生 与 内分泌激 素失 调有 很大 关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与观察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与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参考组患者接受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显著更高,复发率10.0%明显更低,住院天数(16.4±3.5)d同样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过程中,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根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浆细胞乳腺炎;疗效引言:近年来,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该病症在全部乳腺良性疾病中大约占比为4.1%-5.5%之间。
该病症在非哺乳期女性中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是男性也有一定的可能性,甚至在国外的相关报道中出现了儿童病例。
该病症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而应发的乳腺炎[1]。
就该病症的临床治疗状况来看,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容易持续误诊的情况,而且单签主要采用的西医疗法,治疗以后复发率高,且效果也并不是十分显著。
我院近年来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
全部患者均已经经过病理确诊,明确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且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的非哺乳期女性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
参考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54岁,平均年龄为(36.1±4.8)岁,其中27例患者有生育史。
研究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53岁,平均年龄为(36.4±5.1)岁,其中28例患者有生育史。
浅谈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心得

浅谈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心得摘要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心得。
通过对68例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得出了一些结论和经验,包括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以及针对病情的细致护理等。
引言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炎,主要特征是乳腺肿胀、发红、疼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疗,但效果往往不佳。
中医认为,乳腺炎与气滞血瘀有关,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消除滞气和血瘀,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就是通过对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方法在本次治疗中,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患者的乳腺进行检查,确认病情后,根据病情轻重和周围症状等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中药治疗方面,我们选择了栀子花、红花、川芎、川贝、益母草等中药,针对不同的病情给予适当的中药治疗。
在西医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疗。
同时,我们也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护理,包括乳腺按摩、热敷等。
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其中,62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达到91%。
6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部分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
讨论通过对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经验总结,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对于轻度乳腺炎患者,我们采用了中药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而对于重度乳腺炎患者,我们采用了西药和细致的护理,效果也不错。
2.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可以取得优异的疗效。
中药能够消除气滞和血瘀,西药能够杀菌和止痛,两者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细致的护理对缓解乳腺炎患者的症状也有重要作用。
比如乳腺按摩和热敷等护理方法,能够帮助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体会

回顾性分析 的方法进行分析讨 论。结果 : 6 O例 患者进 行象 限切除 、 肿 块切除 , 占8 8 . 3 %; 8例患 者进行 单纯 性乳 房切 除 , 占1 1 . 7 %。彩超 检查 的误诊率 为 6 2 %, 钼靶检查误诊率 为 2 5 . 1 %, 彩超检查 和铝靶 检查联合 的误 诊率 为 1 5 %。结 论 : 临床诊断浆细胞 性乳腺炎较难 , 钼靶 检查和彩超检查均 可提 高确诊率 , 手术 治疗 可有效地治疗 浆细胞性 乳腺 炎。 [ 关键词 ] 浆细胞 性乳腺 炎 ; 诊断 ; 治疗
大咯血的临床评价 [ J ] . 介 入放射学杂志 , 2 0 0 8 , 1 7 ( 1 0 ) : 7 3 7 .
6 8例 浆 细胞 性 乳腺 炎 临床 体 会
陈家驹 , 刘 [ 摘 谊 ( 四川省宜宾市康复医院 , 四川 宜宾 6 4 4 0 0 2 )
要] 目的 : 关 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 I l 缶 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探讨 。方法 : 对6 8例 浆细胞性 乳腺炎患者 的临床资料采用
远 到近逐次栓 塞时 , 注入 P V A要 在透视 下缓 慢进 行 , 并 间隙 性 推注 , 以免过度 栓塞 造成 反流 引起误栓 。在用 明胶 海绵栓
塞支气管 动脉主干 时 , 动作要 轻柔 , 压力不 能突然 过高 , 严 防
导管后 撤 , 以免 出现误栓 。8例出现轻度胸痛 、 发热现象 , 对症
弹、 反流 , 免 除 了 不 必 要 的 连带 栓 塞及 误 栓 。
[ 3 ] 顾俊鹏 , 顾
( 1 1 ) : 9 5 2 .
朋, 迪 力木 拉提 ・巴吾 尔 , 等. 大咯血 的介
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 因素分析 [ J ] . 介入放 射学 杂志 , 2 0 1 2, 2 1 [ 4 ] 王 超, 吕永兴 , 邹英华.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82例诊治体会

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 易误诊误治 ,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病灶切 除术( 括受累的导管及 导管下 的区段切 除) 包 。
关键词 : 浆细胞性乳腺炎; 诊断方法; 外科治疗
、
。
’
中 图分 类号 :65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764( 1) —440 R5. 8 A 10—98 01 401—3 2 o
乳术后乳房缺损 3 例分析 【. 0 J 肿瘤学杂志, 0 , ( : 1 . 】 2 91 3 2 9 0 5)
( 稿 :00 1 - 0 修 回 :0 卜 0 — 6 收 21-0 2 21 4 2 )
乳房成形术的应用 , 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 特别 源自( 责任编辑张 瑾)
浆 细胞性乳腺炎 8 例诊治体会 2
对于一些乳房较小而肿瘤相对偏大的病人 , 以更 可 广泛地切除乳腺组织 , 同时给予病人 良好 的乳房美
容效果 。
参考文献 :
养 。( 仔细止血 , 4 ) 防止术后血肿形成。( 肌瓣适 当 5 )
塑形 , 注意恢复乳房的 自然形态 。肌瓣缝合于四周 乳腺组织 , 以防肌瓣 回缩 。 国外学者早在 9 年代就开展 了背阔肌肌瓣修 0
郭 强 赵 宏耀 ,
摘要 目的 : 探讨浆细 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科治疗 外 原则。 方法 : 2 对8 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附50例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附50例分析)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诊断为乳癌,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误诊率为58%。
结果:本组均经手术治愈,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患者。
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常表现为肿块乳头回缩、溢液,术前较难明确诊断,需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标签: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手术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无菌性炎症,炎细胞以浆细胞为主,常表现为乳头凹陷或溢液、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与乳腺癌等疾病难于鉴别。
现将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50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23~54岁,平均39.5岁;未婚2例,已婚48例,其中未育5例。
单侧发病49例,双侧发病1例。
28例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肿块形状不规则,大小约2.0~9.0 cm,边界不清,质地稍硬,活动性较差。
5例肿块较大者可见橘皮外观,20例局部疼痛,4例局部红肿和疼痛,经抗炎后红肿、疼痛减轻或消失,但肿块仍存在。
16例有脓肿形成,其中,10例反复溃破形成漏管,1例形成多发性漏管,多象限病变,乳腺明显变形。
6例表现为乳头溢液,溢液为血性、淡黄色浆液性或混浊液。
本组12例伴有乳头凹陷,7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本组患者无中性粒细胞升高,均行彩超检查示低回声实性包块。
10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炎细胞,2例可见浆细胞,均未见肿瘤细胞。
6例行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2例可见红细胞,4例可见炎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均未见肿瘤细胞。
2例行浓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本组未行钼靶摄片检查。
全部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6例单纯乳头溢液者行病变导管楔行切除术,28例无痛性肿块及2例经抗炎后肿块仍存在者,行包括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肿块切除术。
57例浆细胞乳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体会

1 . 2 . 3 手术后期 中药 调理 : 柴胡 、 郁金、 赤芍、 当归 、 夏枯 草、
浙贝 、 瓜蒌 、 蒲公英 、 炮 甲、 王 不 留行 等 随 症 加 减 。
2 结果
5 7例 患 者 经 过 治 疗 后 , 一期痊 愈 5 1例 ( 8 9 . 5 ) ; 2例 再 次复发 , 二次手术治疗痊愈 ( 3 . 5 ) ; 1 例 因 复 发 慢 性 炎 症 面 积 广泛 , 再次行单纯全乳腺切 除而愈( 1 . 7 5 ) 。 以上 患 者 术 后 3 6月 随 访 均 无 异 常 。 另外 3 例 患者因复发转他院就诊治疗 。
乳腺炎” ; P a y n e则 称 此 病 为 “ 闭 塞性 乳 腺 炎” ; 1 9 5 6年 Ha a — g e n s e n和 S t o u t 根据其病理特点称为“ 乳 腺 导 管 扩 张症 ” , 认 为
次手术患者手术 中快速 切片 诊断 均为 : 浆细 胞乳 腺炎 。排除
~
浆 细 胞 浸 润 仅 是 本 病 后 期 的一 种 炎 症 反 应 , 其 始 发 病 变 及 其 病理特征是以乳腺 导管扩 张为 其基本 病变 , 从 而 阐 明 了 本 病 的本 质 , 并 得 到 大 家 公 认 。近 来 有 学 者 认 为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不是乳腺导管扩张 症的必 然过 程 ,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有 其 特 征 性的形态和临床表现 , 而将其作 为乳腺炎 的一种特殊 类型_ 1 ] 。 本 病 治 疗 相 对 比较 棘 手 , 易 复 发 且 部 分 病 人 误 诊 为 乳 腺 癌 行 单纯乳腺切除 , 严 重 影 响 女 性 患 者 身 体 健 康 及 心 理 健 康 。 本 院 甲乳 外 科 对 5 7例 患 者 采 取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 效 果 显著 ,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心得【摘要】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内服中药,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 68 例患者位于乳晕区者46例,位于周围乳腺组织者22例;其中乳房肿块49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1例,伴脓肿形成8例;其中单纯乳头溢液者6例,瘘管形成2例。
伴乳头凹陷者32例,1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较高,病程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s,pcm)是疾病发展的某一阶段镜下可见扩张导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乳
腺良性疾病,多见于经产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另外可有乳房疼痛,乳头内陷和局部皮肤粘连甚至橘皮样改变。
国内外已有研究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与自身免疫性有关[1],治疗上至今仍没有统一认识。
此病在文献中有多个名称,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性乳腺炎、导管周围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
从病理发展过程看,这些命名只是反映了该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经中西医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8例,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38岁(25岁~51岁),左侧36例,右侧30例,双侧2例。
病程1个月至2年。
肿
块直径1.5~9 cm,抗炎治疗缩小者63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1例,伴脓肿形成8例, 1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1例乳头渗液,1例切口愈合不佳经保守治疗而愈,仅2例伴局部红肿热痛、有小脓栓溢出、窦道形成。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另外可有乳房疼痛、乳头内陷和局部皮肤粘连甚至橘皮样改变。
根据临床过程分为三期:急性期表现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但常无发热和血象增高,一般抗感染治疗常难奏效,诊断较为容易;亚急性期表现为乳腺炎性肿块;慢性期表现为肿块或乳管瘘,前者容易与乳腺癌想混淆。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2.1.1 气滞热壅证患者主要表现乳汁郁积,皮色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便秘;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家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家当归、赤芍、桃仁等。
2.1.2 热度炽盛证患者表现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伴有壮热,全身症状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味。
热甚者,家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家天花粉、鲜芦根等。
2.1.3 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脓水不断,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消除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毒热不退,饮
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四妙汤加味。
2.2 外治法
2.2.1 初起乳汁郁滞,乳房肿痛,可用热敷家热敷按摩,以疏通乳络。
先轻揪乳头数次,用五指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2.2 脓肿形成期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以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刀尖宜向上轻挑,便于掌握切口的大小、深浅及方向,避免手术刀向下切割太过,导致切口过深、过大;切口应选择脓肿稍低的位置,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
如果脓肿位于乳晕处,可沿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
如果为乳房深部脓肿,则应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切开脓腔,引流脓液。
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并外敷金黄膏。
2.2.3 溃后切口或针吸排脓后,用八二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
待脓净仅有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收口。
2.3 其他疗法
2.3.1 抗感染治疗严重感染,局部或全身症状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术明显增高,继续发展有可能并发脓毒败血症时,应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2.3.2 应用退乳药物不宜做常规治疗,只有当感染较重或脓肿
已经形成时才予以回乳。
口服溴隐亭每日2.5~5 mg,口服2~5周。
或口服己烯雌酚1~2 mg,3次/d,连服2~3 d。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名为粉刺性乳痈,是由热毒浸入乳房而发生的阳证。
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本病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因乳头破碎,内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乳汁郁积;或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热;或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西医认为本病与厌氧菌感染[4]等相关,急性期予抗生素治疗,肿块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
中医治疗结合西医技术,可大大提高治愈率,但中医辨证治疗能为手术创造良好时机,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爱莉,任旋磊,梁栋,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治分析.中医药学刊,2006,24(10):1793—1794.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