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氮的循环同步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上册氮的循环同步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上册氮的循环同步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及其氧化物

课时达标

1(原创)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原因是两原子间的结合比较牢固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

3.(原创)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工业上合成氨

B.雷雨天氮气被氧化为氮的氧化物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由氨制备碳酸氢铵或硫酸铵

4.(原创)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与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5.(变式)N2与其他单质化合,一般需要高温,有时还需要高压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常压下就与N2化和生成氮化锂,其原因可能是①此反应过程可能吸收能量②此反应过程可能释放能量③此反应中可能氮分子不必先分解为原子④此反应中氮分子可能先分解为原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变式)下列对氮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

B.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

C.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7(变式)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

B.a/2b

C.a/(a+2b)

D.a/2(a+b)

8.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从某种角度上讲可将CO2、SO3、P2O5、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他们同属于一类的是()

A.NO2

B.NO

C.N2O5

D.CO

9(选用)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剂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思维升华

10.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

体积变为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2

C.N2O D.N2O4

11(原创)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在足量的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和H4,其中高度关系是( )

A. H2>H3>H1>H4

B.H3>H2>H1>H4

C.H1=H2=H3=H4

D.H1>H2>H3>H4

12.(原创)把3体积的NO2气体,依次通过下列3个分别装有①

NaHCO3饱和溶液②浓硫酸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的气体应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体积NO

B.两体积NO2和0.5体积O2

C.2体积O2

D.0.25体积O2

13.(选用) 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该氧化物跟氨气反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NO

B. N2O3

C. NO2

D.

N2O5

14.(变式) 有一瓶无色混和气体,是由HCl、O2、NH3、NO、CO2、N2中的某些气体组成。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又明显减小;③最后,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由此可见,原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NH3 可与H2SO4 反应而被吸收,而干燥时与CO2 不反应)。

创新探究

15.雷雨天气,雷鸣电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假设某次雷电放出能量约为1.5×107kJ。在闪电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已知1mol氧气和1mol氮气化合时要吸收180.74kJ的能量,闪电时有1/1000的能量用于这一反应。回答:

(1)此次闪电所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有多大?

(2)此次雷雨闪电的生成物相当于给土壤施了多少尿素化肥

[CO(NH2)2]?

(3)雷雨中常会有微量的HNO3为农作物所利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HNO3形成过程

附:答案

课时达标

1B本题主要考查氮气的性质,氮气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能与氢气反应;在与氢气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氮元素被还原。

2.D 仿生固氮是人工固氮

3. D 氮气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由氨制备碳酸氢铵或硫酸铵是化合态的氮之间的转化。

4. B NO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为NO2,NO2是红棕色气体。

5. C N2稳定的原因是氮原子之间的结合比较牢固,若氮分子不分解为原子就能反应,则反应就会容易许多;反应若释放能量,也利于反应的发生。

6. D 氮的氧化物中NO2是红棕色气体;除N2O和NO难溶于水外,其它氮的氧化物都可溶于水;除N2O3、N2O5是酸性氧化物外,其

它氮的氧化物都不是酸性氧化物;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

7.C 由原子守恒知:n(N)= a mol, n(O)= a mol+2 b mol;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2b)。

8 C CO2、SO3、P2O5、Cl2O7这四种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失去水所剩余的部分,与酸中相应化合价相同。而所列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只有N2O5与对应的硝酸中氮的化合价相同,其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9. 6NO+ 4NH3 5N2+6H2O

NO NH3 2:3

由反应物、反应条件及生成物书写方程式,关键是方程式的配平。配平时可利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升降化合价总数相等,先计算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再用观察法调平。

思维升华

10.A 根据2NxO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反应后气体体积是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A正确

11.A ①NO不与水反应,设原有NO和NO2各3体积,则由反应

3NO2+H2O=2HNO3+NO知,3体积的NO2与水反应后,变为1体积NO,此时剩余气体的总体积与原来气体的体积比为4:6,即水上升到试管的(1- = );②由反应4NO2+O2+2H2O=4HNO3可知等体积的NO2和O2混合于水时,反应后O2有剩余,若两者皆为4体积则剩余3体积O2,与原来总体积的比为3:8,即水上升

到试管的(1- = );③N2不溶于水,HCl溶于水,则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一半,即水上升到试管的;④NO和N2都不溶于水,即水上升高度为0。

12.D 3体积的NO2气体通入NaHCO3饱和溶液中生成2体积CO2和1体积NO;生成的气体通入浓硫酸是被干燥;2体积CO2和1体积NO通入Na2O2,生成1体积的NO2和0.5体积O2;用排水法收集1体积NO2和0.5体积O2时,发生反应:

4NO2 +O2 +2H2O=4HNO3,反应后还剩0.25体积O2。

14.A 设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反应方程式为

4yNH3+6NxOy=5yN2+6yH2O,由质量守恒得关系式:4y+6x=10y,即x=y,A正确。

12. NH3 CO2 NO ;O2 HCl;N2

混和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能与硫酸反应的气体或溶于浓硫酸的气体,混合气体中只有NH3,能被硫酸吸收,因而一定含有NH3,不含与NH3反应的气体,即不含HCl;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又明显减小,说明含有与碱石灰反应的气体,即含有CO2;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NO,不含O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气体是N2。创新探究

13.(1)166mol (2)4.98kg

(3)N2+O2 2N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1)依题意可知,闪电放出的能量为1.5×107kJ,1mol O2与1mol

N2化合生成2mol NO并吸收180.74kJ能量,因此,此次闪电生成的NO物质的量:

=166mol。

(2)由于2mol NO能生成lmol CO(NH2)2(氮原子守恒),则尿素的总物质的量为166 mol×1/2,尿素的总质量m=4.98kg。此次雷雨闪电相当于给土壤施了4.98kg化肥。

(3)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NO 与氧气反应转化成NO2,NO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3,生成的HNO3随雨浇入土壤,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土壤从空气中吸收养分,使庄稼受益。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 B. Na可保存在煤油中 C. 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 D. 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Ag+、Cl-、CO32— B. Na+、Mg2+、Cl-、SO42— C. Fe3+、K+、SO42—、OH- D. Fe2+、H+、SO42-、NO3— 3.配制100 mL 1 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A. 选择容积100 mL的容量瓶 B. 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 转移NaCl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 D. 定容时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加热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B. 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 C. 用双氧水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 D. 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K2SO4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物质性质对应关系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Na2CO3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B. 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NO具有还原性 C. 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 新制的Fe(OH)2遇氧气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具有还原性 6.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H+、HCO3-、NO3- B. Mg2+、OH-、SO42-、NO3- C. K+、Fe3+、SO42-、NO3- D. Na+、H+、Cl-、OH- 7.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均属于盐 B.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C.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 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8.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氮的循环教学导案及习题设计

氮的循环教案及习题设计

————————————————————————————————作者:————————————————————————————————日期: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课前学案【旧知回顾】 元素的游离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化合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总结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状态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氮气 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稳 定结构,要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 2、氮的 自然 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_把空 高能固氮 人工 化学固氮:反应的方程式仿生

高一化学模拟练习题2(氮的循环) (1)

高一化学模拟练习题2(氮的循环) 1.下列试剂①浓氨水②氯水③硝酸银④浓硝酸⑤浓盐酸其中必须用棕色瓶装的是() A.全部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 B.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 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骗人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5.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是() A. N2 B. NO C. NO2 D. NH3 6.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 ..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7.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晶体②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只能跟碱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草木灰混合施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④8.城市粪便的排放,化肥的使用,会使地下水中含氮量增高,其中对人体有害的含氮污染物主要形态是() A. NO3- B. NO2- C. NH4+ D. 有机氮 9.往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振荡后,余下金属m2 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为()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10.能表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的事实是() A. Na2CO3遇浓硝酸放出CO2气体 B. Cu(OH)2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浓硝酸 C. Fe在冷浓硝酸中呈钝态 D. 分别沾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两支玻璃棒相靠近产生白烟 11.a mol Cu与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 3 HNO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mol B. b/4 mol C. 2a/3 mol D. 2a mol 12. 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烧碱刚好把 3 NH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 BaCl2.则原溶液中c(NO3-)(单位:1 L mol- ?)为() A. a c2 b- B. a c4 b 2- C. a c b 2- D. a2 c2 b- 13.将盛满NO2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浓度为(设试管内溶液没有逸出)() A. 0.036mol·L-1 B. 0.018mol·L-1 C. 0.033mol·L-1 D. 0.045mol·L-1 14. 3.2 g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 所含H+为a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 3 为() A.(0.2+a)mol B.(0.1+a) mol C.(0.05+a) mol D.a mol 15.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 B.①< 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 1 -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2014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精品练习10-氮的循环解读

第10讲 氮的循环 基础热身 1.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N 2与O 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 B .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 .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 -1 D .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3.[2012·莱芜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凡是铵盐均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氨气 B .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 固体,铜粉溶解 C .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不能恢复原色 D .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4.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C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 B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 C .NH 3通入AgNO 3溶液中 D .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 能力提升 6.[2012·东北六校联考] 向21.6 g Fe 粉和Cu 粉的混合物中加入1 L 1 mol/L HNO 3,充分反应,放出NO 气体且金属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中c (NO -3)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A .0.45 mol/L B .0.6 mol/L C .0.75 mol/L D .0.9 mol/L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3.2 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放电2NO ?与氧气:N2+O2===== ?与氢气:N2+3H22NH3 ?与镁:N2+3Mg点燃Mg3N2 3.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 ?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 4、氮的固定 (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 分类: ?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 ?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

三、氮的氧化物: 1 2. 注意事项: ?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 (1)物理性质 ?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 ?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 (2) 相互转换 ?NO→NO2:2NO+O2====2NO2 ?NO2→NO:3NO2+ H2O====2HNO3 + NO (3)影响 ?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 1.物理性质 (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化学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3 课时。本节课为第3 课时,教学重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认识到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4)通过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预测、分析和证明,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HNO3 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氮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氮的循环第 3 课时》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主题一、硝酸 II 研讨改进和实施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发展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水平 I 复习和预习 模型认知 诊断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IV 问题解决和展示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真实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交流, 在线展示改进后方案并相互评价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价值认 识水平 III 概括反思和提炼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讨论、汇报对含 氮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发展对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思路水平

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环境水利学 形成性考核册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分校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使用说明 本考核册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水利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与《环境水利学》教材(许士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使用。 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和调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反馈学习信息,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保证。 “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紧密联系水利水电建设实际,同时由于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建设坚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课程相关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另外,环境水利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除了水利工程技术,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开放式教育是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业余学习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本形成性考核册的编写,考虑到学员的能力和环境,贯彻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介绍学科最新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计分作业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全部课程要求完成4次计分作业,分别对应于文字教材的1~2章、3~4章、5~6章和7~8章。学员应按照教学进度及时完成各次计分作业。每次计分作业满分为100分,由教师按照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评定分数,并按4次作业的分数计算学员的计分作业总成绩。因各次作业量不同,应按4次作业的加权平均分数计算总成绩(即形成性考核成绩),计算公式为: 形成性考核成绩 = 计分作业总成绩 = 第1次作业分数╳0.2 + 第2次作业分数╳0.3 + 第3次作业分数╳0.3 + 第4次作业分数╳0.2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单元测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必修一专项训练 一、氮的循环 1.下列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A、N2和O2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NO B、某金属有机物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C、在一定的条件下使N2和和H2反应生成NH3 D、NO生成NO2 2.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高温下氮气遇空气生成NO2 B.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CO2 C.NO与空气生成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4+ 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3 C、NH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2共热生成NO2 D、NO、NO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3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氮的循环。 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 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工业合成氨 B.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 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6.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是 A. N2 B. NO C. NO2 D. NH3 7.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晶体②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只能跟碱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草木灰混合施用,⑥铵盐都能与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上海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上海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 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别硝石( KNO 3 )和朴消( Na 2 SO 4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运用了硝石的 A. 焰色反应________ B. 氧化性________ C. 还原性________ D. 不稳定性 2. 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________ B. 植物吸收氮肥属于氮的固定 C. 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________ D. 尿素属于铵态氮肥 3. 某元素 X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XH 3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不可能 是 A. HXO 3 B. H 2 XO 4 C. H 3 XO 4 D. H 4 X 2 O 7 4. 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 SO 2 B. H 2 S C. HBr D. NH 3 5. 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含 H + 的溶液________ 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 的溶液 D. c(OH - )

7.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 铜与硝酸反应________ B. 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 C.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________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8. 下列混合物用加热的方法可分离的是() A.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________ B. 碘和氯化铵 C. 氯化铵和氯化钠________ D. 氯化铵和碳酸氢钠 9.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 NH 4 + ,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 A. NaOH 溶液________ B. 稀硫酸________ C. 浓盐酸________ D. 红色石蕊试纸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NO 2 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亚硝酸酸酐 11.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合成许多硫 - 氮化合物,其中一种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SN B. 该物质熔、沸点较低 C. 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D. 该物质与化合物 S 2 N 2 互为同素异形体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 N 2 (g) 和 O 2 (g) 反应生成 NO(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章第二讲 氮的循环 专题

氮及其化合物 化学辅导第九周资料 辅导老师__________辅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 .硝酸能与Na 2CO 3反应,但不生成CO 2 C .硝酸可与Na 2S 反应制得H 2S 气体 D .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 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1 mol Cu 和足量稀HNO 3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pH =1的溶液中,Fe 2+、NO -3、SO 2-4、Na + 不能大量共存 D .铁溶于稀HNO 3,溶液变黄,发生离子反应为3Fe +8H ++2NO -3===3Fe 2++2NO↑ +4H 2O 3.铵盐是一类重要的氮的化合物,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NH 4+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 B .NH 4+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C .0.1 L 3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等于0.6N A D .硫酸铵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而氯化铵中只含有离子键 4.把3体积NO 2气体依次通过①饱和NaHCO 3溶液;①浓硫酸;①Na 2O 2后(假设每一步的 反应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 ( )。 A .1体积NO B .1体积NO 2和12 体积O 2 C.14体积O 2 D.13 体积NO 5.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8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同步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2节氮的循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正确答案) 1. 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点钠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新加入的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硝酸盐 D. 磷酸盐 2. 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H2、O2、N2 B. O2、NO、NO2 C. H2、N2、NH3 D. NH3、HCl、NO2 3.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4. 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C. H2O D. CO2 5. 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和 O2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 1/4 B. 3/4 C. 1/8 D. 3/8 6. 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H2SO3与稀HNO3反应 B. 铁和热的浓HNO3 C. Ag 和稀硝酸共热 D. F e(O H)3和稀HNO3 7. 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金属bg ,则() A. a 可能等于b B. a 一定等于b C. a 可能小于b D. a 一定大于b 8.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9.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分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10.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时,还原产物是() A. NO2 B. NO C. N2O D. N2 二、填空题 11. 有一瓶无色混和气体,是由HCl、O2、NH3、NO、CO2、N2中的某些气体组成。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又明显减小; ③最后,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由此可见,原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

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试卷合集5套┃济宁市名校2022届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均符合C n H2n的两种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不饱和键 D.石油的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混合物 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可在田间焚烧秸秆 B.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 C.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可作包装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4.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与H2O发生加成反应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是食醋的主要成分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主要的反应是() A.氧化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聚合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管什么反应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可逆反应A(g)B(g)+C(g),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对达到平衡的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若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7.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NH4+ + 5O22NO2- + 6H+ + N2O + 5H2O)

3182高一化学氮的循环测试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知识回顾] 1、氮气及氮的固定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为色味溶于水的气体。 由于氮分子结构,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写出并熟记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 ①N2和O2 , ②N2和H2 ③N2和Mg 3Mg + N2 点燃Mg3N2。 2)可逆反应指 3)氮的固定是指,简称。 (即:N2氮的化合物) 固氮: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固氮: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________ 合成氨: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固氮 固氮 2、NO和NO2主要性质 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则对应的氧化物为 等。 1)NO 物理性质:色溶于水的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化学性质:NO + O2 == 现象: 用途:传递神经信息的,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NO2 物理性质:NO2为色有气味,溶于水的气体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化学性质:NO2 + H2O ==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

农业上俗语“雷雨肥庄稼”指什么?(用方程式及适当文字说明)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NH3) 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 + H2O [思考] ①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②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 。(2)氨与酸反应 NH3 +HCl == NH3 + HNO3 == 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3)氨的催化氧化 NH3 + O2催化剂 △ 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2)铵盐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 为)、氮肥——尿素[CO(NH2)2] 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受热容易分解。NH4Cl △ ; NH4HCO3△ ; ②与碱反应 NH4Cl + NaOH △ 铵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铵盐与碱液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氨气的收集方法: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实用文档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氨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实用文档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实用文档

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单元精品试卷 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 生物 A卷 学生版

【单元试卷】 【新高考】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单元精品试卷 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 物 (A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大肠杆菌 B .田螺 C .小球藻 D .草鱼 2.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B .蓝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某些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 D .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 4.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 .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 .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 .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5.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 .在食物链中,捕食者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其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 .设计生态农业时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6.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 .当蛇灭绝后,鹰和狐的竞争关系会加剧 C .鼠数量减少会使蛇的数量下降比例最小 D .鼠和蛇、蛇和鹰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D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9.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0.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种形式,如下图所示: 此卷只装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