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医案三则

合集下载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

欧阳卫权先生经方治疗皮肤病医案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

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

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

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

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

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

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

今晨体温即复正常。

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

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

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

有高血压、肺心病史。

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

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

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

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

名医名方朱仁康皮肤瘙痒症医案皮肤瘙痒症[例一] 庹××, 女,72岁, 简易病历, 初诊日期:1974年10月21日。

主诉:周身皮肤瘙痒已四个月。

现病史:四个月来全身皮肤瘙痒甚剧,尤以夜间加重,彻夜少眠。

曾服凉血清热, 祛风除湿之剂, 未见减轻。

大便干秘, 五日一行。

检查:全身皮肤干燥松弛,可见搔痕,细薄鳞屑, 血痂累累。

脉弦滑。

舌质紫,苔光。

中医诊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证属:老年血虚阴伤,皮肤失养, 风胜则燥, 风动则痒。

治则:养血润燥,活血去风。

药用: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30克元参9克麦冬9克丹皮9克红花9克荆芥9克白蒺藜9克麻仁9克甘草6克六剂, 水煎服。

二诊:(10月31日) 药后皮肤瘙痒明显好转,晚间已能入眠。

脉弦, 苔净。

继服前方,六剂。

三诊:(11月16日) 药后瘙痒曾已减轻,近日又较痒重, 搔后并起小红疙瘩,大便又干。

脉弦滑。

舌紫苔光,中心薄黄。

宗前方出入。

方拟:当归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元参9克荆芥9克白蒺藜9克丹皮9克麻仁9克甘草9克六剂, 水煎服。

四诊:(75年1月9日) 皮肤瘙痒已轻,胸、腹、腰围、后背沿感刺痒。

脉弦,舌光剥, 中薄黄。

嘱继续服10月21日初诊方, 六剂。

1975年5月追踪回信, 称病已痊愈。

[例二] 秘××, 女, 62岁, 门诊病历, 初诊日期:1975年2月5日。

主诉:上半身皮肤瘙痒五个月。

现病史:五个月来胸、背、上肢皮肤瘙痒颇剧, 夜间尤甚,抓至出血仍不解痒,夜不能寐,胃纳呆滞,精神萎靡, 二便如常。

检查:上肢及胸背皮肤干燥,搔痕血痂累累,稍见溢水。

脉弦滑。

舌苔白腻。

中医诊断:血风疮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证属:脾经蕴湿,外受于风。

治则:健脾除湿,疏风止痒。

药用:荆芥9克防风6克羌活6克白芷6克陈皮9克茯苓皮9克银花9克甘草6克五剂, 水煎服。

二诊:(2月11日) 药前方五剂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纳仍不馨,食后腹胀,脸面微肿,证属脾失健运, 脾湿蕴滞。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三)

中医医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血、润燥、祛风法治愈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病案:吴某,男,64岁。

初诊:1989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近四年皮肤瘙痒逐年加重,痒无定时,始发于左颈部,渐波及背部,瘙痒无度,经久不愈。

近一个月因工作紧张劳累,睡眠不好,皮损渐扩大泛发全身,瘙痒难忍甚至彻夜难眠。

诊查:左颈侧有8cm×4cm大片状肥厚皮损,表面粗糙,皮脊皮沟著明,局部色较深并可见散在抓痕血痂。

躯干及四肢伸侧多片同样皮损,抓痕血痂明显。

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

辨证:老年患者,素体虚弱,心脾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处方:当归10g 川芎10g 二芍各10g 首乌藤30g 鸡血藤15g 刺蒺藜30g 红花10g 苦参15g 防风10g 浮萍10g 白鲜皮30g 全蝎6g外用雄黄解毒散与百部酒混匀外搽。

二诊:服上方药7剂,瘙痒明显减轻,惟睡眠仍差。

诊查见1抓痕明显减少。

前方去防风、浮萍,加珍珠母30g、炒枣仁15g。

三诊:继服上方药7剂,基本不痒,睡眠明显改善。

诊查皮肤已无明显抓痕。

继服药14剂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语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风癣、干癣、摄领疮、牛皮癣等,意指此病干燥不流水,厚者犹如牛项之皮,厚而又坚,因常发于颈侧受衣领摩擦有关,故而得名。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而用当归、川芎、赤白芍养血润肤;以首乌藤、珍珠母、炒枣仁养血益心安神而止痒;再以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润燥;防风、白鲜皮、浮萍、全蝎驱风润肤止痒。

以上诸药共奏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故而收到良好效果,使四年不愈之顽疾不足一个月即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613-614,张志礼医案。

张志礼,1930年生,山西原平人,主任医师、研究员。

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曾长期跟随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临床应诊,做其助手二十余年,学术思想上深得赵氏真传。

皮肤病治疗案例分享

皮肤病治疗案例分享

皮肤病治疗案例分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皮肤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

它们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皮肤病治疗的案例,希望能给正在遭受皮肤病困扰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希望和启发。

案例一:湿疹患者小李,是一位 25 岁的上班族。

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以及饮食不规律,他患上了湿疹。

起初,湿疹只是在他的手臂上出现了一些小红疹,伴有轻微的瘙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红疹蔓延到了他的背部、腿部,瘙痒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

小李曾尝试过自行购买一些药膏涂抹,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他来到了医院皮肤科就诊。

医生在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生活习惯以及症状后,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建议小李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其次,医生给他开了一些外用的糖皮质激素药膏,以减轻炎症和瘙痒症状。

同时,还搭配了口服的抗组胺药物,帮助缓解过敏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李的湿疹症状明显减轻。

红疹逐渐消退,瘙痒感也大大缓解。

但医生提醒他,湿疹容易复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

案例二:痤疮小王是一名18 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他,脸上长满了痤疮。

这让原本性格开朗的他变得自卑、内向,甚至不敢与人交流。

小王的痤疮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和脓疱,分布在额头、脸颊和下巴等部位。

他也曾用过一些祛痘产品,但效果不佳。

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了皮肤科寻求专业的治疗。

医生在对小王进行检查后,认为他的痤疮主要是由于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皮脂腺分泌旺盛以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他的情况,医生首先为他进行了面部清洁,去除了多余的油脂和角质。

然后,给他开具了外用的维 A 酸类药物,用于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减少皮脂分泌。

同时,还配合使用了抗生素类药膏,以控制炎症。

此外,医生还建议小王要注意面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脸 2-3 次,但不要过度清洁。

倪海厦老师治皮肤病医案

倪海厦老师治皮肤病医案

倪海厦老师治皮肤病医案倪海厦老师治皮肤病医案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20080414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048 H,CY 女 26, 中等 20080414来诊原因:皮痒红疹, 且干裂脱皮-->冬天比夏天严重白发多, 22岁才开始发现问诊:1. 不易出汗2. 月经时28天, 时32天3. 双足冷4. 口渴有热饮5. 胃口尚好6. 小便正常7. 晚上最痒,白天还好8. 睡时身热脉诊:望诊:1、舌诊:淡黄湿2、眼诊:诊断:此人表汗未透针灸处方: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筑宾 ->皮痒五针(效果奇佳) 中药处方:麻黄二钱杏仁三钱薏仁五钱炙甘草三钱 ->麻杏薏甘汤石膏一两知母五钱 ->白虎病人希望减轻体重何首乌三钱 ->治发白连翘三钱银花二钱赤小豆五钱 ->合麻黄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意拾付 9碗煮3碗 Bf B,S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062 L,J 女 42 4/24/08来诊原因:牛皮癣, 20岁迄今, 因重感冒发烧之后发生,吃西药压制后好转, 之后从头皮起皮癣.问诊:1﹜很少痒,空气干燥时较痒2﹜不易出汗, 呼吸很短,跑会喘3﹜胃口好4﹜大便每日行5﹜口渴无, 逼自己喝水6﹜月经不正常, 提前来, 21-23天,天数5天左右7﹜怕冷8﹜双足冰脉诊:浮数望诊:1、舌诊:淡白红2、眼诊:诊断:毛孔不开, 肺津不伸针灸处方:中药处方:麻黄3钱, 杏仁3钱, 薏仁5钱, 炙甘草3钱,?麻杏苡甘汤,开毛孔,补肺津,去皮下旧的湿蝉蜕5分(另包)?蜕皮癣14付 6碗煮2碗 BF B.S.解说:此女之皮肤病起于感冒时汗出不彻,故用麻杏苡甘汤把陈旧的津液推出,并补上新的津液即可。

麻黄宣肺,薏苡仁去陈旧的津液(湿),杏仁补上新的肺津。

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094 P,K 女 43 瘦 4/1/2008来诊原因:已前频尿好了,近来又发生,一日约二十次,有口渴且皮又很干,皮易裂(病患自认为湿很重,自觉一直在发炎毒素很重)耳朵痒,眼睛痒,落发,肌肉酸痛,肩背肌肉偶而酸痛, 似乎对很多东西吃喝都会过敏。

全国名老中医治皮肤病经验名家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治皮肤病经验名家医案

全国名老中医治皮肤病经验名家医案欧阳恒,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四十余年,主要擅长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经验丰富,临证思路独特,方药配伍精妙,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本期介绍欧老治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慢性荨麻疹经验。

1.白癜风:李某某,女,38岁,2005年11月4 日初诊。

额部发白斑4年余,并渐行扩散。

患者诉四年前发现额面小片白色斑点,继则成片扩展,并渐渐泛发及胸背等处,尚无明显痛恙,注射过补骨脂素3个月。

检查:头、面、颈项、胸背上肢出现淡白色斑,分别约(3x2)厘米或(4x3)厘米大小不一,部分境界欠清。

舌质淡,薄白苔,脉细缓。

西医诊断:白癜风,中医诊断:白驳风,辨证:气血不和,肝。

野不足。

治法:调和气血,滋益肝肾。

方选紫铜消白方:铜绿0.1克,紫丹参、紫背浮萍、稀莶草、紫河车、核桃各15克,紫草、紫苏、红花、郁金各10克,鸡血藤25克。

煎服日一剂。

同时嘱患者饮食疗法:将黑豆、黑芝麻、核桃各30克,黑枣10枚,路路通7个。

先将路路通洗净,煎水滤液,再将其他纳入滤液中共煮熟烂,适加冰糖或胡椒调味,每天一料,30天1疗程。

11月17日二诊:药完无反应,继续原方煎服。

11月29日三诊:额面近发际缘白斑见(3~5)处芝麻片样色素沉着之皮岛,部分白斑边缘色素增深,守方10付交药剂科,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12月9日四诊:额面白斑基本消失,胸、背部白斑淡化,守方不变,服至3个月1疗程。

2年追访,白斑全部消失,无复发。

按:在案例中拟调和气血滋益肝肾的紫铜消自方;在调和人身气血,滋益肝肾的治则下,多选用黑色、紫色或紫红色药物,以其药色反其皮损之色,组方独特。

诸药配伍,一则取其“赤入血”,另则意欲以药之“黑”反其皮损之“白”,滋益肝肾,“以黑反白”而不腻滞。

其药多取紫色而直引入血,及里达表,是为取类比象之意。

一方二用,内外合治,治疗与妆色于一体,共奏消白还肤色之效。

针灸治疗皮肤病,医案简选

针灸治疗皮肤病,医案简选

针灸治疗皮肤病,医案简选一、玫瑰糠疹医案取穴:天枢、关元、中脘、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治疗前的照片治疗六次而痊愈。

二、脱发医案取穴:患处平刺、双内关、双阴陵泉、双太溪、脱发处梅花针扣刺治疗前治疗照片治疗后照片三、围刺治疗带状疱疹案例一治疗前治疗后。

案例二治疗前治疗后案例三治疗前治疗三次后关于带状疱疹得治疗,中医和西医都可以治疗。

从目前来看,多数患者首先就诊于西医的皮肤科,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甲钴胺、维生素)等,治疗周期一般在1到2周,以疱疹消失为治愈标准。

很多患者经治疗后疱疹消除,但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神经痛,影响生活质量,迁延数日,甚至伴随终生,非常痛苦!而张老师通过精确的辨证论治,巧妙的运用中医针灸、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收到显著的疗效,跟随张老师三年发现,患者在治疗后轻者一到两次、重者三到五次即可痊愈,而且这三年未曾发现一例复发和遗留后遗症的,非常之神奇!而且患者的诊疗费用在200到500左右,比西医费用减少数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这也是针灸在本病治疗中的优势所在!同时我们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以发病一到两天为最佳,也就是说带状疱疹针灸介入时期越早,疗效越好。

如遇不明原因神经性疼痛,痛处固定,而现代医学未能检测出原因的,警惕疱疹出现的可能,同时也可参照带状疱疹得治法给予痛点扣刺放血治疗!就在前几天有位患者,颈椎病,ct显示颈椎间盘突出、增生,症状是颈部、肩部疼痛、右侧胸部神经性疼痛,痛处固定。

针灸两次后颈肩部诸症减轻,唯有胸部疼痛仍在,给与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次日出现疱疹,如逗大,疱疹开始外发,我们治疗肩痛的同时给与针灸、放血拔罐一到两次后,疱疹开始结痂消失,疼痛消失,等于把疱疹消失在萌芽状态!所以,关于本病针灸介入时期越早越好!声明:本文所有医案均是張争昌教授临床医案,由我负责临床收集、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说明出处,尊重原创、和作者。

皮肤病治疗案例

皮肤病治疗案例

皮肤病治疗案例
以下是三个皮肤病治疗案例:
案例一:
小李,一位 23 岁的年轻姑娘,一直被面部痤疮所困扰。

她脸上的痤疮数量多达 50 余颗,红红的痘痘让她变得很不自信,甚至都不敢抬头与人对视。

经过详细的诊断和专业的治疗,仅仅 3 个月的时间,她脸上的痤疮减少了 80%,只剩下零星几颗,而且皮肤状态也明显改善,现在的她变得开朗自信,重新找回了美丽与自信。

案例二:
老王,一个 45 岁的中年男子,深受湿疹折磨多年。

他身上的湿疹面积曾经达到了身体表面积的 30%左右,瘙痒难耐让他苦不堪言。

后来,他接受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持续治疗半年后,湿疹面积缩小到了 5%以下,瘙痒症状也几乎完全消失。

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案例三:
小张,一个 10 岁的小男孩,患上了白癜风。

刚开始,白斑的面积有 3 平方厘米左右,这让小张和他的家人非常担心。

经过一年多的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白斑面积缩小到了 0.5 平方厘米以内,肤色逐渐恢复正常。

小张又可以和小伙伴们自由自在地玩耍了。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皮肤病虽然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但只要及
时进行专业的治疗,很多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治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 日 1剂 ,水 煎 温 服 ,早 晚 各 1次 。药 后 疱 疹 无 新 发 ,疼 痛 明显缓 解 ,余 证 渐 消 ,原方 续 服 7剂 。药 后 疹消 痛 止 。去 清 热 解 毒 之 味 ,酌 加 益 气 养 血 扶 正 之
品 ,再 服 7剂 ,告 愈 。
其 支 者 ,从 缺 盆 上 颈 ,贯 颊 ” 。故 酌 加 升 麻 入 面 部 ,
子参 、陈 皮 、甘 草健 脾 以助 运化 。诸 药 合 用 ,药 证合
拍 ,故取 良效 。 案 2 :王某 ,女 ,3 1岁 。2 0 1 1 年 8月 1 6日初 诊 。
支 者 … … 属 胆 ,循 胁 里 ;其 直 者 ,从 缺 盆 下 腋 ,循 胸 ,过季 胁 ” 。该 患病起 左胁 下 ,乃肝 胆 经 所 循 之 处 ,
颇 深 。笔者 在 临证治 疗皮 肤 科 疾病 时 多 受启 发 ,每获 良效 。现举 病案 三则 如下 。 案 1 :詹 某 ,女 ,2 9岁 。2 0 1 1 年 4月 1 9日初 诊 。
湿 ,乃 生 痤 痱 …” ・ 劳 汗 当 风 ,寒 薄 为 鼓 ,郁 乃 痤 。 ”
的论述 ,此证 为风湿 郁 于肌 肤 ,失 于 发 散 。故 拟 祛 风 除湿 之法 。方 中薄 荷 、荆 芥 、 防风 、藿 香 具有 辛 温 发 汗兼 祛湿 之功 效 。考虑 到本 案患 者 疹发 于后 背 ,乃 太 阳膀 胱经 所循 之 处 , 《 灵枢 ・ 经脉》有 “ 膀胱足太 阳
和 营卫 。风灭 湿 除 ,气 血调 和则 病愈 。 案 3 :刘 某 ,男 ,4 9岁 。2 0 1 1年 1 O月 2 i 日初 诊 。患者 2天前发 现左 胁皮 疹 ,呈 带状 分 布 ,灼 痛 难 忍 。诊见 :左 胁下 皮 疹 前 至腹 中线 ,后 至腋 后 线 ,色 暗红 ,无 脓 疱 及 破 溃 ,伴 口苦 、纳 差 、便 于 、尿 赤 、 烦 躁 。舌 红 、苔 黄 腻 ,脉 滑 数 无 力 。证 属 肝 胆 湿 热 , 治拟清 泄肝 胆湿热 。以龙 胆 泻 肝 汤加 减 ,处 方 :龙 胆
结合 其舌 苔 、脉象 及症 状 ,属 肝 胆湿 热 之 证 ,故 拟 龙 胆 泻肝汤 加减 。方 中龙 胆 草 、柴 胡人 肝 胆 经 ,疏 肝 利 胆 清热 ,且 柴 胡 具 有 引 经 药 的作 用 ,引 诸 药 入 肝 胆 经 ;黄芩 、忍冬藤 、地 丁草 清 热解 毒 ;车前 子 、泽 泻 清 利湿 热 ,川楝 子 、延胡索 止 痛 ,且 具 有 疏 理肝 胆 之
泽泻 、J I l 楝 子 、丹 皮 、赤 芍 各 l O g ,黄 芪 1 5 g 。7剂 。
者诊 发 于面部 ,面部 为 阳 明 经循 行 部 位 , 《 灵 枢 ・经 脉 》 中有 “ 胃足 阳 明 之 脉 … …循 颐 后 下 廉 ,出 大 迎 ,
循 颊车 ,上 耳前 ,过 客主人 ” ;“ 大 肠 手 阳 明之 脉 … …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1 3 年 5 月第 4 8卷 第 5期
【 医 案 医话 】
皮 肤 病 医案 三则
严 海 君
浙江 省杭 州市 江干 区彭埠 镇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7
关 键 词 皮 肤 病 经 络 医案
近 来 ,重 读 《 黄 帝 内经 》 ,深 感 此 乃 “ 医 家 之 宗” ,字字珠 玑 ,尤 其 是 《 灵 枢 》 中 的经 络 理 论 感 受
引诸药 上行 于 面 ,清 阳 明之 热 。生地 、丹皮 、赤 芍清 血分之 热 ,当归 、白芍取 “ 血行 风 自灭 ”之 意 ,苦参 止痒 、石菖 蒲辛 开助 药力 ;患 者 素 脾 胃虚 弱 ,酌 加太
按 :根据 《 灵枢 ・ 经 脉 》有 “ 肝 足厥 阴之 脉 ……
属 肝 ,络 胆 ,上 贯 隔 ,布 胁 肋 ” ,“ 胆 足 少 阳 之 脉 ,其
生地 、当 归 各 2 0 g ,炒 白 芍 、丹 皮 各 1 2 g ,大 力 子 、
赤芍 、蝉 衣 、苦参 ‘ 、石 菖 蒲 、陈 皮 各 l O g ,荆 芥 、升
麻 、甘 草各 6 g 。7剂 。每 日 1剂 ,水 煎温 服 ,早 晚 各
1次 。服药 后 ,皮疹 渐消 ,诸症 转安 。
患者 于 3日前暑 热 汗 出 ,洗 澡 后 于 空调 下 乘 凉 ,后 发 现背 部 出后 无
水 流 出。舌红 、苔 薄 ,脉 细 。证 属风 湿 蕴 于 肌表 。治 拟祛 风 除 湿 。处 方 :川 I 芎 l O g , 当归 2 0 g ,赤 芍 、炒
按 :本案 患者 辨其 诸 症及 舌 苔 脉 象 ,一派 风 热 之 象兼 有 热人血 分之 虞 ,故 拟 祛风 清 热 为 主 。处 方 中荆
芥 、大 力子 、蝉衣 主 人肺 经 ,具 有 疏 解 风热 之效 。患
草 、栀 子 、 黄 芩 、 当 归 各 9 g ,忍 冬 藤 、 地 丁 草 各 3 0 g ,柴胡 、甘 草各 6 g ,生 地 1 2 g ,延 胡 索 、车前 子 、
因 出游 涂 抹 油 彩 后 过 敏 1日。诊 见 :发 时 面 部 红 肿 ,
皮疹 色鲜 红 ,就 诊 时红肿 已消 ,色 鲜 红 。平 素 脾 胃素
之脉 … …循肩髀 内 ,夹脊 ,抵 腰 中 ;其 支 者从 腰 中下
夹 脊 ,贯 臀 ” 。故 方 中 加 入 羌 活 。羌 活 归 入 太 阳 经 , 作 为引 经 药 ,使 药 力 直 达 病 所 。鸡 血 藤 、 当归 、赤
虚 ,纳差 , 口干不 欲饮 ,夜寐 尚安 ,大 小便 正 常 。舌 红 、苔薄 ,脉 弦细 。证 属 风 热郁 敝 ,脾 胃虚弱 。治 拟
祛风 清热 凉 血 ,兼 以 健 脾 和 胃。处 方 :太 子 参 3 0 g ,
芍 、川芎 补血 活 血 ,行 血 除风 ; 白芍 、桂 枝 、甘 草 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