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芳-《说文解字》导读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疏讲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疏讲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疏讲《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疏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文解字》,又称《言说文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文字史书,也是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重要基础书籍,有“五百四十部疏讲”之说。

它是中国古代汉文字书的代表作,由中国古代语言学家黄士衡撰写,其内容以“说”为主,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一、《说文解字》的历史渊源《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字史书,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说文解字》是黄士衡在春秋战国时期完成的,他把当时已流传下来的文字,根据当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整理和梳理,形成了以“说”为主体的《说文解字》。

二、《说文解字》的思想内容《说文解字》总共有五百四十部疏讲,以“说”为主题,总共分为十七个分册。

在《说文解字》中,黄士衡以“说”的方式,对汉字的形体、含义、书写、语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他以“形声”的方式,将汉字的形体和声音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汉字的形体和声音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三、《说文解字》的重要性《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汉文字书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重要基础书籍,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

它对于中国古代汉文字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作品,而且对当今也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文字,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内涵。

四、《说文解字》在当今的意义《说文解字》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作品,而且对当今也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文字,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内涵。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探究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内涵,并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它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当代语言和文化,并能够为当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第6讲说文解字

第6讲说文解字

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通行于秦 代。秦统一天下后,命李斯统 一文字,这就是小篆。形体偏 长,匀圆齐整,由大篆演变而 成。
刻符
刻符,主要用于符信,字体为篆书。这类篆体因系 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 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鸟虫书
鸟虫书,亦称“虫书”、“鸟虫 篆”。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 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 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
《汉合阳令曹全碑》
。 。



。 。。 。 。。
。 。。

。 。
。 。

【象形】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用字形摹写事物的形状特征。或整体外形 (日、月);或最具特征性的部分(牛、羊);或 外部轮廓及相关者(眉、果)。一般标为“象形” 或“象某某形”。
这种书体,笔画作(或附加)鸟、 虫形,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 辨识颇难。多见于兵器,少数见 于容器、玺印等。
汉代玺印中的“鸟虫书”
摹印·缪篆
摹印,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 书体,亦称“摹印篆”。本用于 玺印,后亦用于一般印章。段玉 裁称摹印“即新莽之繆篆也。”
字形饶有隶意,即由小篆的圆匀 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 义,故名。
秦书八体
大篆 小篆 刻符 虫书 摹印 署书 殳书 隶书
大篆
也称籀文。因其著录于字书 《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 文志》:“《史籀》十五篇, 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 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 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 大篆的主要资料。
二、选文简介

说文解字导读国学

说文解字导读国学

说文解字导读国学说文解字导读国学《说文解字导读》是张舜徽编著,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的书籍。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说文解字导读国学,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说文解字导读》内容提要本书为《国学大讲堂》丛书中的一种,《国学大讲堂》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国学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本书即为《说文解字》导读分册。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介绍说明中国古代文字的基础书籍,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舜徽先生简明扼要地分五部分对其进行了全面讲解。

《说文解字导读》作者简介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

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

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说文解字导读》本书目录第一部分首先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一、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字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文字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字书四、古代字书的源流和体例五、如何理解古人提出的“六书”第二部分全面了解《说文》的具体内容一、《说文》之学的源流和功用二、《说文》的版本三、《说文》的字数四、《说文》的解说五、《说文》的部首第三部分用分类的方法去研究《说文》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第四部分循双声的原理去贯穿《说文》一、理解双声的重要作用二、通过双声联系到许多字群三、探求语言文字发展的轨迹四、熟练掌握切语上字的声位第五部分研究《说文解字》的重要书籍一、研究《说文》的基本读物二、研究《说文》的辅助书籍内容简介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说文解字导读》课件

《说文解字导读》课件

thr信用* chip chip挤 ECAIT:强制 on
01
02
商城 business business chip唬沂E咔戎IM1 vanCA
chipIT integrCAIT on on Chase on揪After MI Chase揪
CA:I
In B results梢
缺 CA creditis:攀升,掷 the蝴蝶.何
05
《说文解字》在现代的应用
语言学研究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汉字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辞典编纂
现代的汉语辞典在编写过程中,常常引用《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解释,以提供准确的语义信息和历史背景。
历史文献解读
古代文献中的生僻字和古词语,常常可以在《说文解字》中找到解释,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总结词
04
《说文解字》中的文化解读
通过对相关汉字的解读,展现了古代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特征,如父权制、婚姻中的门第观念等。
家庭与婚姻
通过对表示农具、农作物等汉字的分析,揭示了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
农业与生产
通过对表示兵器、防御工事等汉字的解析,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形态,同时也强调了和平思想在汉字中的体现。
战争与和平
数学与测量
通过对表示数量、度量衡等汉字的分析,展现了古代数学和测量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古人对现实世界的精确把握。
天文与历法
通过对表示天体、方位等汉字的解读,展现了古代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的科技水平,揭示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认识。
医学与养生
通过对表示人体器官、疾病、药材等汉字的解析,揭示了古代医学和养生思想的独特之处,展现了古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

【读后感】《说文解字导读》_16173

【读后感】《说文解字导读》_16173

《说文解字导读》读书笔记《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而张舜徽的《说文解字导读》比较理论系统地解释了《说文解字》一书,让我们更能理解《说文解字》的精髓。

读了《说文解字导读》一书,我了解了中国的文字史。

文字的划分说法繁多,难以采一。

靠谱的分类,觉得应大体分为古文(广义)和今文。

广义的古文指篆书,今文指隶楷。

篆文特点是笔画多呈弧形和蝌蚪形,而今文则横平竖直,弯折处成角。

篆书又可分为古篆大篆小篆。

甲骨文和早期金文(钟鼎文)属于古篆,周朝中晚期的竹简文字属大篆,又称周篆。

而“孔子书六经,左太明叙春秋,皆以古文”中提到的古文为狭义的古文,即春秋时篆文,且称古文大篆。

西周宣王(公园前800年前后)太史籀曾著文15篇,世称籀文,且称籀文大篆。

汉代人们不知甲骨文体的存在,许慎所得古文字应限于西周籀文大篆和东周古文大篆。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律异法,车异规,言异声,字异形,楚齐秦等国文字已各显特色。

秦统一后,简改秦大篆以成小篆。

不久,又因文字使用需要,出现更为简易符号化的隶书,更便于书写识认,得到了秦始皇的强力推行。

随着秦朝焚烧经书,涤除旧典,古文就此湮灭。

隶书便成一统,成今文之先河。

后世的篆文仅为一门书法艺术,已非流行文字。

就像《说文解字》前言说的一样:“这些,乍一听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就会获得一种顿悟的释然。

”我也颇有这样的感觉。

每当直接告诉你意思时,你总不禁愕然。

然而,每当文后的介绍文字让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在古老的文章里自由穿梭;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彻底认识汉字;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各种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在了解汉字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保护汉字的重要性。

现在,由于电脑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习惯用电脑打印汉字,鼠标加键盘替代传统笔墨纸砚的趋势日益显现。

与《说文》相关的论文索引

与《说文》相关的论文索引

《说文解字》的论文索引[转帖]《说文解字》的论文索引--------------------------------------------------------------------------------朱骏声与《说文通训定声》房建昌辞书研究 1984.2古文字形体讹变对《说文解字》的影响董琨中国语文 1991.2论段玉裁对《说文》形声字的改说刘成德兰州大学学报 1991.2简析《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谢栋元辽宁教育学员学学报 1991.4《说文》省声研究何九盈语文研究 1991.4更好地进行许慎与“说文学”研究候志英河南日报 1991.9二元对立格局中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品格的确认宋珂君明清小说研究(南京) 2 002.3古代小说文化的几个矛盾统一层面刘书成,傅满仓甘肃高师学报(兰州) 20 03.1说文与释名声训比较研究林尹第一届汉学研究会议论文 1980年《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宋永培第42-4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谢栋元第3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释名》的校释李茂康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3《说文》系统的字书郭成韬语文战线 1980.5《说文》的声训(上)康泰吉安师专学报(社科) 1982.1《说文》对辞书编纂法的贡献洪笃仁辞书研究 1982.1略谈《说文解字》的优缺点罗汝忠广西民族师院学报(社科) 1982.2从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谈辞书编纂陆宗达辞书研究 1982.3我怎样研究《说文解字》罗君惕辞书研究 1982.5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其评价问题傅鉴明成都大学学报(社科) 1983.1 《说文解字》漫谈王释非安徽高校图书馆 1983.1《说文解字》赵克勤电大文科园地 1983.3《说文解字》的“读若”杨剑桥辞书研究 1983.3略谈许慎鹤他的《说文解字》宋举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 1983.3一字源流奠万哗——试论《说文段注》在训诂方面的成就鲍善淳安徽师大学报(哲社) 1983.3《说文解字》的义界谈承熹辞书研究北京图书馆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初探(日)阿辻哲次著.侯印林译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4.1从《说文·叙》段注看段玉裁研究语言的几个观点苏新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84.1从《说文解字注》看段玉裁在语言研究上的历史观点王小莘广西大学学报(哲社) 1984.1探幽烛隐,考镜源流——试论《说文解字注》一大特点及其应用王海根广西大学学报(哲社) 1984.1探幽烛隐,考镜源流——试论《说文解字注》一大特点及其应用王海根河南师大学报(社科) 1984.2《说文解字注》的“混言”和“析言”邹酆辞书研究 1984.2浅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农事名物考证张波中国农史 1984.2《说文解字注》勘误张生汉等研究生学报(华中师院学报) 1984.3成都影印本《说文段注》的圈点错误葛信益语文研究 1984.4《说文》补订五则孙雍长湖南师院学报(哲社) 1984.4论《说文段注》因声求义李先华河南大学学报(哲社) 1984.5《说文解字注》勘误(续)张生汉等研究生学报(华中师院学报) 1985.1 谈王船山《说文广义》书后何泽翰船山学报 1985.1《说文》部首以音相次例金小春杭州大学学报(哲社) 1985.13《说文》引诗考异翟金平许昌师专学报(社科) 1985.2《说文解字》省声字初探尹靖天津师专学报(社科) 1985.2《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音义关系研究之一颜亨福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1 985.2论许慎《说文解字》的语言文字学观点苏宝容等文科教学 1985.2《说文》部首条例探徐得仁宁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 1985.3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与《说文解字注》——兼及段氏校改《说文》文字的缘由经本植四川大学学报(哲社) 1985.3许慎及其《说文解字》的历史贡献潘采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1985.3崇祯算命与《说文解字》文生陕西图书馆 1989.4从《说文解字》索解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期仓林忠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8.1徐铉兄弟《校定说文序》评析李奇瑞九江师专学报(哲社) 1990.1大徐本《说文》小篆或体初探张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1990.1《说文》新附考异——观《正续一切经音义》后王彩琴许昌师专学报(哲社) 1 990.1读《说文解字注》杂记一则马固钢湘潭大学学报(社科) 1990.1《说文解字》对方言习俗的应用李万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1990.2 试论《说文解字》的逻辑思想于逻辑方法叶正渤汉中师院学报(哲社) 1990.3《说文》部首性质探讨关树法辽宁大学学报(《说文》兼用三家《诗》凡例说略李先华安徽师大学报(哲社) 1990.4顾野王《玉篇》对许慎《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路广正文史哲 1990.4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纪念《说文解字》成书11981990年董希谦河南大学学报(哲社) 1990.5王筠《说文释例》述评张其昀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 从《说文解字注》看段玉裁对文字学的理论贡献李奇瑞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再说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王开国.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王维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 8.《说文解字》中同声源字“省声”的初步分析万业馨南京大学学报 1983,3 总结·辨正·拓展——读《说文解字注研究》段观宋不详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2《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俗赵小刚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5.23《说文段注》与汉语词汇研究郭在贻社会科学战线 1978.3总结·辨正·拓展——读《说文解字注研究》段观宋不详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2《说文解字》与篆书艺术孙稚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70年代出上的竹简帛书对《说文解字》研究之贡献陈徽治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1《说文)声训十则姚炳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州) 2003.1“据形系联”、“杂而不越”:《说文》部首间相互系联方式试析陈平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1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卞仁海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3.2 《说文解字》“同意”考赖积船,丁志丛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2 《说文)学的回顾与前瞻张标,陈春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2 编目作者(译者)出版地出处及页码《说文解字》新附字初探郭慧汉字文化(京) 2003.2古殳考究:兼及《说文》中心词隐含机制阐释朱维德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2郑珍《说文新附考》初探杨瑞芳汉字文化(京) 2003.2“道可道,非常道”:试论“俗说文解字”的若干问题季素彩汉字文化(京) 2 003.2略论楚文字与小篆的关系:兼论依《说文》部首编著的古文字编的体例李守奎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吉林) 2003.2《六书故》引唐本《说文》“械”篆试析卢凤鹏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2《说文解字》蕴涵的中国饮食文化:《说文》汉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三黄宇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2《说文解字》新证五则连劭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2《玉篇残卷》等五种材料引《说文》研究杨秀思河北科乳房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石家庄) 2003.2专题:章黄学派③何似擎杯听《说文》:师从颖明夫子追记吴永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2看《说文解字》中的一组同训词于洁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3五种陈刻大徐本《说文》文字互异同举例田泉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 20 03.35.汉字文化观批判——简论许慎《说文解字》的文化观周永琴汉字文化(京) 2003.3从《说文解字·女部》看许慎的妇女观刘艳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南宁) 2 003.3《说文》“省声字”中的非形声字严和来南方文物(南昌) 2003.3《说文解字》的训释与双音合成词的内部语义关系王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石家庄) 2003.4对《说文解字》重文的再认识及其价值黄宇鸿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南宁) 2 003.4说文》指事字构字理据分析安秀荣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4《说文》形声字“读若”注音条例考王卯根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 2003.4说文解字》“女”部字所反映的古代文化缑新华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 03.5试谈《说文》段注的语源研究张青松语文学刊(呼和浩特) 2003.5从《说文解字注》看段玉裁的连绵词观赵铮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武汉) 2 003.5试沦《说文》段注对训治方法的贡献郭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成都) 2003.8《说文》崇殷商之举证谭世宝学术研究(广州) 2003.9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毛疏松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 2003.l《说文》所反映的上古婚制赵小刚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1 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李峰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0.1《说文解字·序》存疑举要熊柱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鲁迅与《说文解字札记》章念驰文物天地 1988.6试论《说文》段注的哲学思想马景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2试论《说文解字》一大特点及其应用王海根河南师大学报 1981.6《文选》李注引《说文》笺董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0期) 1937-3-12 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李峰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0.1李善《文选》注引说文考李达良联合书院学报第4期 1965年《说文解字·序》存疑举要熊柱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文选》李善注所引《说文解字》1~3 小林靖幸文薮1 2 3 1975~1976 《文选》李善注引说文考 / 韩国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1982-2-1浅析《文选》李善注引《说文》之被释字张文霞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 03.01试论《说文》段注的哲学思想马景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2 《说文解字》与篆书艺术孙稚雏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3试论《说文解字》中的“从某、某省声”吴东平武师孝感分院学报 1982.2 说文的声训(下)康泰吉安师专学报 1983.1一字源流奠万哗(试论《说文段注》在训诂方面的成就)鲍善淳安徽师大学报 1 983.3《说文解字》中同声源字“省声”的初步分析万业馨南京大学学报 1983.3 《说文》段“注”校释群书索引序例,附《古文尚书撰异》校释群书索引余行达阿坎师专教学与研究 1983.5《说文解字》部首和《新华字典》部首的渊源关系郡一昆明师专学报 1983.1 -2——《说文解字诂林》述论左民安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1987年2期《说文解字》的作用不可低估易国杰南通师专学报(社科) 1987年2期《说文约注》训释方法梳耙——《说文解字约注》读札之二孙国华研究生学报(华中师大) 1987年2期 20世纪《说文》声韵与词汇研究——20世纪《说文》研究之三熊茂松.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6.2《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王维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读《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徐时仪贵州文史丛刊 2003.1《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徐道彬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浅析《说文解字注》建立汉语同义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刘智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01 论《说文》的方言研究华学诚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20世纪《说文》声韵与词汇研究——20世纪《说文》研究之三黎千驹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6《说文解字》释义与《老子》用字辩证法撷阐冯宽平青海师专学报 2001.03 《说文》“耒员”“芳”考证熊茂松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9,01中英文双语版《〈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出版发行大学出版大学出版 1 999,02《说文段注》“义同”字类型论考钟明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 99,02论《说文解字》“以义说形”──兼评现代汉字识字教学张燕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说文》“耒员”“芳”考证熊茂松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9,01中英文双语版《〈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出版发行大学出版大学出版 1 999,02《说文段注》“义同”字类型论考钟明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 99,02《说文解字·序》存疑举要熊柱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说文》的释义方式浅析罗会同呼兰师专学报 2000,02《说文解字》形声字甲骨文源字考──论形声字的形成途径江学旺古汉语研究 2000,02《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叶斌古汉语研究 2000,03《说文》汉字体系研究的新创获──评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与中国上古史》余延汉字文化 2000,03中国古文字学和《说文》的科学研究——兼论《〈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新途径及学术贡献濮茅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说文解字注》句读识误杨宝忠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读《说文解字》玉部字胡绍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论《说文解字》——并论汉字之功能杨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 00,05《说文》转注含义之探析黄海波学术论坛 2000,06《说文解字·序》存疑举要熊柱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说文》的释义方式浅析罗会同呼兰师专学报 2000,02《说文解字》形声字甲骨文源字考──论形声字的形成途径江学旺古汉语研究 2000,02《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叶斌古汉语研究 2000,03《说文》汉字体系研究的新创获──评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与中国上古史》余延汉字文化 2000,03中国古文字学和《说文》的科学研究——兼论《〈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研究的新途径及学术贡献濮茅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说文解字注》句读识误杨宝忠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读《说文解字》玉部字胡绍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论《说文解字》——并论汉字之功能杨向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 00,05《说文》转注含义之探析黄海波学术论坛 2000,06试论王筠对汉字学的贡献──读王筠《说文释例》陈淑梅古汉语研究 2001,0 1章太炎的《说文》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万献初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1,01 “说文学”的集大成巨著——马叙伦先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浅介彭望苏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说文段注》据求本字本义校改例杨光荣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说文解字》释义与《老子》用字辩证法撷阐冯宽平青海师专学报 2001,03 段玉裁与他的《说文解字注》──评段玉裁的治学方法吴昕江西社会科学 20 01,06《〈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出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建立与许慎《说文解字》的地位和影响邓文彬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8《说文解字》中“先古籀后篆”研究尹彰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01,06论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说文解字》“禾、黍、来、麦”部的农业剖析游修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20世纪《说文》声韵与词汇研究——20世纪《说文》研究之三黎千驹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6《说文解字》声训释例刘作清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说文释例》对汉语文字学理论构建的贡献李传书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试论王筠对汉字学的贡献──读王筠《说文释例》陈淑梅古汉语研究 2001,0 1章太炎的《说文》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万献初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1,01 “说文学”的集大成巨著——马叙伦先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浅介彭望苏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说文段注》据求本字本义校改例杨光荣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说文解字》释义与《老子》用字辩证法撷阐冯宽平青海师专学报 2001,03 段玉裁与他的《说文解字注》──评段玉裁的治学方法吴昕江西社会科学 20 01,06《〈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出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建立与许慎《说文解字》的地位和影响邓文彬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8《说文解字》中“先古籀后篆”研究尹彰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01,06论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说文解字》“禾、黍、来、麦”部的农业剖析游修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20世纪《说文》声韵与词汇研究——20世纪《说文》研究之三黎千驹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6《说文解字》声训释例刘作清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说文释例》对汉语文字学理论构建的贡献李传书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说文解字》新证四则连劭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01从《说文》中的从得声之字的音读、义训看形声字声符的兼义作用姚炳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顾野王之《说文》研究索隐姚永铭古汉语研究 2002,01《说文》误释探源王应龙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01《说文解字》象形发微赵伯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说文解字》新证四则连劭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01从《说文》中的从得声之字的音读、义训看形声字声符的兼义作用姚炳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顾野王之《说文》研究索隐姚永铭古汉语研究 2002,01《说文》误释探源王应龙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01《说文解字》象形发微赵伯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说文解字》声训的几种形式崔枢华古汉语研究 1998,03汉《说文解字》畜病记载考注冯洪钱农业考古 1998,03《说文解字》“虦”下段注之管见陈殿玺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1998,03六书阐要──重读《说文解字·序》李代祥汉字文化 1998,04从《说文解字》索解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期仓林忠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 98,05鲁迅与《说文解字》崔石岗图书馆论坛 1998,05“说文解字”田由甲申!重庆社会 1998,12从《说文解字》索解中国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期仓林忠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推介一部颇具学术功力的专著——读《说文解字注研究》何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自《说文解字注》“双声”条例分析段氏上古音声类观王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说文解字》马部字的文化蕴涵白振有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1《说文解字》的训释方式与文化底蕴赖积船,魏湘云汉字文化 1999,01《说文解字》的同义词及其辨析钟明立贵州文史丛刊 1999,01谈《说文解字》中的“读若”王立外交学院学报 1999,02英语词语与《说文解字》在释义上的契合万献初咸宁师专学报 1999,02总结·辨正·拓展——读《说文解字注研究》段观宋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999,02中英文双语版《〈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出版发行复旦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 1999,02《说文解字·艸部》命名举隅朱疆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1999,02论《说文解字》“以义说形”──兼评现代汉字识字教学张燕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说文解字》与汉语音韵研究宋均芬汉字文化 1999,03基于超文本环境的《说文解字》知识库的建立宋继华,王宁语言文字应用 199 9,03《说文解字》新证王贵元古汉语研究 1999,03《说文解字》概念逻辑思想简析陈枫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9,04《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解字》党怀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99,0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述评张其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6 《说文解字》版本考述王贵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06《说文解字·序》存疑举要熊柱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李峰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0,01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说文解字〉论纲》序何九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说文段注》的同源词研究陆忠发古汉语研究 1994,03《说文》段注“浑言”、“析言”在汉语词义研究中的意义马景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说文解字·水部》补校杨永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1《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吕朋林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0,03 《说文》中的荆州方言词邵则遂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1989.1《说文》帮我备好课李秀坤学汉语 1996.09章太炎的《说文》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万献初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1.01 《说文》意义体系与成体系的中国上古史宋永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说文》亦声字说略任胜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许慎与儒学断想 ─—从《说文》训释“人”“仁”谈起李弘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谈谈《说文》言部几个字的义训董莲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02十五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董莲池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03徐锴对《说文》释义的阐发与补正古敬恒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说文》中的“否定训释法”杨荣祥古汉语研究 1994,03《说文》与现代汉字李义琳贵州文史丛刊 1994,04大徐本《说文·糸部》失校证诂常兴华,常耀华平顶山师专学报 1994,04 《说文》所反映的古代葬俗赵小刚古汉语研究 1994,04《说文》“亼”字说解申许王永强古汉语研究 1994,04《说文》“诸,辩也”试解董莲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05《说文》所反映的古代商贸进程赵小刚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5 《说文解字》与儒家传统──文化背景与汉字阐释论例黄德宽,常森江淮论坛 1994,06《说文解字》订补孙雍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6《说文解字》叙述析形论议赵伯义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1995,02从《说文》看杜林的训诂思想卢凤鹏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 2《说文》重文的简化与繁化林清书龙岩师专学报 1995,02说文古文新证李天虹江汉考古 1995,02读《说文段注改篆评议》黄树先古汉语研究 1995,02《说文解字》徐铉所注“俗字”浅析侯尤峰古汉语研究 1995,02论《说文》中单个词的词义系统宋永培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3《说文解字注》拾遗王克让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说文解字》研究的现代意义李国英古汉语研究 1995,04论《说文解字》的文化意义庞子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5读《说文》段注札记二则栗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05《说文系传》阐释引申义条例古敬恒辞书研究 1995,06《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不详语文建设 1995,08《说文》段注申许法举例肖兴古汉语研究 1995,S1《说文》连篆读述评许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说文》引《书》的词义分析钱宗武怀化师专学报 1996,04《说文》的左与右郭焰坤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6,04《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论略梁光华贵州文史丛刊 1996,05《说文解字》俗字笺议吉仕梅语言研究 1996,02论陆宗达、王宁的《说文》意义之学宋永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96,03论汉字的两度成熟──兼论《说文解字》在汉字史上的地位何丹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5《说文解字》中俗体字的产生与发展罗会同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96,03《说文解字》注文模式(一)李宗晟克山师专学报 1996,03《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冯玉涛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 《说文解字》注文模式例探(一)李宗晟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 3《说文》所见古代动物图腾事象赵小刚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 《说文解字》重文未叠字字表不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2《说文》“诤”之误训“止”说胡说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6,01《说文》部首今读新订并说明(上)冯蒸汉字文化 1996,04读《说文解字》第一部叶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从远古文字看《说文》荆贵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说文解字注》中的同源字研究侯尤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1《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齐元涛古汉语研究 1996,01 《说文解字》研究的新成果──《<说文解字>导读》评介高云海辞书研究 1 996,02《说文解字》系统论申小龙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说文解字注》简评高万林图书馆建设 1996,02《说文》段注求证本义的方法马景仑古汉语研究 1996,03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何毓玲古汉语研究 1996,03《说文》篆文校正刍议詹鄞鑫古汉语研究 1996,03。

最新《说文解字》导读课件ppt课件

最新《说文解字》导读课件ppt课件

❖ 《说文》所列的正篆有9353个,但这并不完 全,徐铉校订《说文》时,发现有些作为偏
旁的字反不见正文,便肯定为《说文》阙载,
遂为补录,谓之“新修”,如“昭、志、件、 借、剔、笑、迓”等共19个字,但事实上并 不止此数,如浏从刘声而无刘,稀从希声而
无希,油从由声而无由。此外,徐铉又在 《说文》后新增402个字,谓为“新附”,然 徐氏所补,仍不全备。
• 3、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 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 自尊与被人尊重 ,都是快 乐的。
【学习内容】
•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 A、知耻,是自尊的重要变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 B、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 象的维护,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
❖ 博问通人,引用了孔子、董仲舒、刘歆、刘 向、郑众、司马相如、贾逵、扬雄、卫宏、 班固、徐巡、京房等人的说法,如:
❖ 贞,卜问也。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 所说。
❖ 阙如。“君子於所不知,盖阙如也。”书中 之阙,或阙形、或阙音、或阙义。如:叚, 借也。阙。
第三节
《说文》段注解说举例 “育,养子使作善也。”段注:“不从子而从倒
子,正谓不善也,可使作善也。” “辩,治也。” 段注:“治者理也,谓治狱也。
会意。” “封,爵诸侯之土也。” 段注:“邦之言封也,
古邦封通用。” 段玉裁误注之例:“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段注:“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豢豕之生子最 多,故人居聚处借用其字。”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

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 6、虚荣心是一种追求 表面上荣耀、光彩 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 名利 作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序《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对汉文字进行整理、归纳、释读的专著,作者是东汉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扉页许慎在《说文》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汉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

并根据汉文字的字形,首创部首检字法,创立540个部首,并以部首作为纲领,也可以理解为骨架,将《说文》编撰而成,统摄9353个单字。

《说文解字》部首之一创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两种造字方法为早(初)期文字的形成阶段,以'象形造字法’为主;随后两种造字方法为文字发展应用阶段产生的造字法,以'形声造字法’为主;最后两种是文字使用过程中的变通方法。

《说文解字》部首之二“文字”二字在最初定义上并不同:'文’为'纹路、线条、轮廓’,指的是:汉文字最早的成字方式-象形,其源自人们根据自己眼睛对外在事物形体轮廓的观察印象而作出的形象摹画,类似绘画中的'素描’-把事物的轮廓形状简笔画下来,此一部分后来多成为部首。

所以,早期的汉文字具有描绘所述物体形象轮廓的特点,这也是中国汉字被称为'象形字’及'书画同源’的缘由。

汉字发展、细化时以部首为基础衍生出“会意字’、'形声字’,这种'会意字’、'形声字为“字’-从“宀-房屋’,从'子-婴儿’,意即:类似于人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化到在房屋建筑内繁衍生息,有'衍生、后起’的意思。

因此,了解部首的源起及演变过程、规律,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和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种造字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具备共同点:'象形’与'形声’,都有一个'形’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它集先秦两汉文字、声音、训诂之大成,是研习经学的钤键。

同时,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十分独特。

此书不仅为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重要材料,而且时至今日,它在规范整理汉字、联系汉语词汇、解读传统文化、示范字典编纂及开展国际汉语教育等方面都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lective 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uowenjiezi" is an immortal masterpiec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nguistics, which is the key to study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its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is also very unique. It not only provides a lot of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cient social life, but also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standardizing Chinese characters, connecting Chinese vocabulary, interpre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l dictionary compilation and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拟开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春季学期。

由于课程属于导读性质,因此在章节安排上既要尽可能地全面丰富、深入浅出,同时也要避免重点不突出、与后续课程无衔接。

本课程主要拟从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编纂体例、叙表部首、研究大家、价值局限与现代功用等方面加以介绍,其中叙表和部首是研读的重点。

前者是全书的总纲,许慎关于汉字的基本观点等都见于其中,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研究学术论文。

后者是《说文解字》的首创,它使得一盘散沙的汉字变得井然有序,而且影响至今。

至于其他方面,将在具体讲解时加以贯穿。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修读其他课程比如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
史、文字与文明等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拟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叙表的精读全面了解《说文解字》的成书背景和汉代之前文字发展的历史状况,深刻体会汉字据形构义的特点与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通过《说文解字》部首的共时历时考察,联系甲骨文等古汉字字形掌握其本原及早期发展演变,并且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其价值地位和缺点局限;通过阅读清代及近现代研究大家关于《说文解字》的学术论著和相关观点,分析体味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特点与传统,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小组研讨、平时作业完成、课程论文写作和后续课程学习中。

三、学习要求
1.最低学习要求
(1)课前:提前预习并熟悉相关内容,学会各种查检资料的方法,带着疑问进入课堂;(2)课中: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专心听讲,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小组研讨,领会《说文解字》一书的博大精深,并积极为相关课题的解决出谋划策;(3)课后:及时整理复习所学内容,认真临摹记诵相关字形,主动地、有目的地扩大文献阅读的范围,并在其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理论部分地分析与解决问题,高质量地、或独立或合作地完成相应作业。

2.进一步学习指导
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外,还可以就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参考书目为:(1)工具书部分: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刘钊《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董莲池《新金文编》(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版)、徐在国《战国文字编》(线装书局2007年版)、王辉《秦文字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等;(2)通论专题部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王筠《说文释例》(中华书局1987年版)与《说文解字句读》(中华书局1988年版)、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中华书局2015年版)、黄天树《说文解字通论》(北大出版社2014年版)、李宗焜《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中西书局2015年版)、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宋永培《说文解字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版)、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等;(3)研究集成部分:董莲池主编《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古代卷)》(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和《说文解字研究
文献集成(现当代卷)》(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2014年版)、蔡信发《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说文>论著专题研究》(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等。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中华书局1998年版
3.王筠《说文释例》,中华书局1987年版
4.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中华书局2015年版
5.黄天树《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7.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8.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10.
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新证》,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11.李宗焜《唐写本说文解字辑存》,中西书局2015年版 12.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王贵元《说文解字校笺》,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14.张标《20世纪“说文学”流派考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
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