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病害分析及其防治技术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高边坡作为路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高边坡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本文将从高边坡的病害种类和防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高边坡的病害种类1.坡面破坏:高边坡的坡面破坏是指由于土质松软、降雨冲刷等原因导致坡面出现开裂、坍塌的现象。
这种病害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2.坡体滑动:坡体滑动是指由于坡体内部土质松软,或者受到外部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整个坡体产生滑动,使路基发生变形或破坏。
3.坡脚侵蚀:坡脚侵蚀是指由于降雨冲刷、水流冲刷等因素导致坡脚部分土壤被侵蚀,进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4.松散坡体:松散坡体是指由于高边坡内部土质过于松散,无法承受坡面上部的荷载而发生坍塌的情况。
这种病害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会给公路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高边坡的防护措施1.植草防护:植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高边坡防护方法。
在高边坡上部适当种植草木,能够有效减缓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增强高边坡的稳定性。
2.加固处理:对于出现坡面破坏或者松散坡体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钢丝网加固、喷浆加固等,以提高高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3.排水设施: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高边坡的冲刷和侵蚀,从而减小高边坡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4.监测预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高边坡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预防事故的发生。
5.定期维护:对于已建成的公路高边坡,定期进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清理排水设施,修复已经出现的病害,可以有效延长高边坡的使用寿命。
公路路基高边坡病害的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安全和正常运行。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高边坡进行定期维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公路路基高边坡是指公路沿线的土质边坡,在道路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边坡经受着各种外力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影响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
对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及防护措施进行简析,有助于加强对该问题的认识,有效避免和减少边坡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
一、常见的公路路基高边坡病害(一)坡面塌泥坡面塌泥是指边坡上表土的自然松动或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坠落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地势陡峭、土壤结构松散、水土流失等。
坡面塌泥对路面和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二)滑坡滑坡是指边坡土体在外部作用力下突然向下滑动或滚动的现象,造成严重危害。
滑坡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地震、大雨、施工作业等因素。
滑坡对公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塌方塌方是指边坡上部的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下倾斜或垮塌的现象。
塌方通常因土质不坚固、过度开挖、水土流失等原因引起。
塌方会造成路基沉降、路面破损等问题,对公路使用安全造成影响。
(四)侵蚀侵蚀是指水流对边坡表土的冲刷和破坏。
反复的水冲刷会导致边坡表面失稳、松动,最终造成塌方或滑坡。
侵蚀还会影响路面排水畅通,加剧边坡病害的发生。
(一)合理设计在公路建设初期,应根据地质、水文等条件,合理设计边坡的坡度和高度,减少边坡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边坡支护结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二)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边坡病害的路段,应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包括草坪植被、挡墙加固、护坡工程等,提高边坡的抗冲刷和抗滑移能力。
(三)排水设施边坡的病害往往与水流有关,因此建设排水设施非常重要。
包括排水沟、护坡排水管等,保持边坡表土的干燥和稳定,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四)定期检查公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路基高边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尤其是在雨季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五)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减少随意破坏边坡的行为。
边坡的病害分析及防治建议

边坡的病害分析及防治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进展,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山区大路建设的进一步加快,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掩盖层,导致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产生严峻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严峻失衡,甚至造成山体滑塌、滑坡及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边坡的防护是工程建设中不行逾越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状况的防护措施又是工程建设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边坡的分类及其危害“边坡”是指地球表面一切具有临空面的地质体。
边坡的种类,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按人工改造程度,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与工程的关系,分为工程边坡和非工程边坡;按边坡的稳定性分为稳定边坡、可能失稳边坡和失稳边坡等。
在山区大路建设过程中,不行避开地要大量开挖和填筑路基,形成大量的人工边坡。
这些人工边坡在其形成过程中,岩土体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随着改造过程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应力集中等效应。
有的边坡经过自身调整而稳定,形成稳定边坡;有的经过应力调整,不能达到平衡,而失稳发生倒塌、滑坡,形成失稳边坡。
对失稳的大路边坡,我们必需经过肯定的工程措施,使其成为稳定边坡。
二、边坡的病害分为以下3类1.滑坡。
滑坡是斜坡的部分岩土体自然向下移动而形成。
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横向张性裂隙发育状。
推移式滑坡是上部岩土挤压下部岩土体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多见于有积累体分布的斜坡地段。
在大路建设中,如因设计或施工不当,转变了原来斜坡的平衡状态,则可能引发工程新滑坡或工程复活古滑坡。
2.倒塌。
所谓倒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突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动,最终堆落在山脚。
它有突发性,危害较大。
3.剥落。
边坡表层受风化,在冲刷和重力作用下,不断沿斜坡滚落。
三、山区大路建设中常见滑坡机理分析自然边坡蠕变松动岩体发育深度大,是工程边坡变形的敏感部位。
公路边坡病害与防治

可获得部分木材.增加收益。
浆砌片石
路基边坡缓于1:1的土质或岩石
层和不同位置的边坡.以达到最佳防护
和经济效果。 在选择防护类型是时要充分了解
低流速,消弱波浪的冲击,防止和减少
水流对路基或沿岸的;中刷。 在靠近路基一侧的河滩上.把树
边坡。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坡面
流速大于1.8/s时.植草不足以抵抗因 雨水、雪水冲刷而发生泥流,拉沟与 小型溜坍或有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层边 坡.周期性浸水地段,均可采用浆砌 片石护坡。
公路边坡病害与防治
文/蔡慧
常见路基边坡的病害分析
由于路基边坡大面积裸露于空 气中,长期受自然因素的强烈作用. 常发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浸水后 温度增大.强度降低;岩性差的岩
于45),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在胀 缩、震动及水的浸蚀与冲刷作用下. 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落。如果落下 的岩块较大.以单个或多块落下.这 种碎落现象可称为落石或坠落。落石 的石块较大.降落速度极快,所产生 的冲击力,可使路基结构物遭到破 坏,亦会威胁到行车安全,有时还会 引起其他病害同时发生。
件为限:河床比较宽阔.主流比较固
定,有明显的浅滩处。流速小于1.8m/ S.波高小于0.4m。水流方向与路线接 近平行的地段,并不受主流冲刷。防护 的坡面有季节性的浸水,但有流冰情况 时不宜采用。
片状从边坡上剥落下来.而且老的脱落 后,新的又不断产生。这种破坏现象. 对于填土不均匀和易溶盐含量大的土 层.以及泥灰岩、泥质页岩,绿泥岩等 松软岩层而言.较易发生。路堑边坡剥 落的碎屑.堆积在坡脚下.堵塞边沟.
橡胶在沥青中发生了变化:当橡胶被充 分溶胀而未裂解时.它既能以单独的相 存在.又可以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因
路基边坡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⑤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必须做好地面排水设施。
(3)防治滑坡的主要措施有
①在滑坡体外设置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水;根据地下水流向设置盲沟、隧洞,截断和引出地下水;在滑坡体内设置树枝状排水沟、渗水沟和竖井等排出内部积水;严密阻塞夯实裂缝,滑坡表面植树种草,以防止地表水下渗,加快地下水蒸发。
路基边坡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摘要:通过对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边坡防护的解决方案,为公路边坡稳定提供借鉴的办法。
关键词:路基;边坡;病害;防护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路网正在逐步形成,路网的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公路正处于超龄运营,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逐渐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规划与决策研究也就提上日程。
②修建单级或多级重力式挡墙。近年来,锚杆式挡墙和抗滑桩也日渐广泛采用。锚杆式挡墙由钢筋混凝土板面和水平式倾斜的锚杆组成。抗滑桩有钢筋混凝土挖孔桩、钻孔桩和打入桩等。抗滑桩呈排状组合,布置方法有密排式、间隔式、承台联接式等。
(4)防治坡面冲刷的主要措施有
1、土工合成材料边坡防护主要有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和网格固定撒种等三种形式。
(3)坡面冲刷是是分化的岩层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层。残积层的颗粒组成以细砂、中砂、粗砂为主,含少量粘土颗粒。这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物抗冲刷能力很差,易形成密集的鸡爪状冲沟,中下部冲刷形成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遭到破坏。
(4)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
公路边坡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公路边坡常见病害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长,而现阶段的状况还远没有满足发展的需要。
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很多公路边坡的处理往往对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本文有必要对公路边坡治理这一课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公路边坡常见病害治理措施1、山区公路边坡常见的病害分析山区公路边坡必须力求稳定,否则轻者可使行车不畅,降低车速,重者可阻塞交通,甚至断绝交通。
因此边坡只有在稳定条件下,加以美化、绿化,进一步作出景观设计,才会产生多种效益。
公路边坡常见的病害,在深路堑中高边坡失稳而发生的滑塌或崩坍,在高路堤处因压实不足而产生的滑移与沉陷。
查其病因有的属于勘察工作疏忽,将路线布设在滑坡体或岩堆上,致使在建设期甚至到运营期发生病害;有的属于对不可绕避的病害工点处理不力,有的是在深挖方处未对路堑与隧道或在高填方处未对路堤与桥梁进行认真论证与比较,有的则属于施工不慎,如采用大爆破或防护工程不利在原本稳定的边坡上而产生新的滑动与崩塌。
上述这些事例在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比较多见。
2、公路边坡病害治理的原则凡是在山区公路高陡边坡处的病害,如果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理,以治早治好为原则。
尤其当评估其发展影响时,更应该采取根治的方案,决不可存有侥幸的心理。
因此山区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只要发生大的病害,往往会形成灾害,必须给予重视,要增加安全稳定系数,加大力度,采取积极、稳妥而又安全的措施进行治理。
在公路新线勘察设计时,对路基设计,尤其是在高路堤、陡坡路段和深路堑处,要不同一般路基,应进行精心设计。
因为事先进行防范比事后治理要省事、省钱,如采用合理边坡坡率和边坡形式,设置合适的防护工程,注意防水和排水,临河路堤要防河渠水的冲刷与浸泡,总之使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当对失稳边坡进行治理时,要事先作好缜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布置一些工程地质勘探点,采取岩土、水样进行必需的试验,以了解病害发生的机理,作出正确的评价,采取对症下药方案,作出正确的设计。
各类高边坡病害治理要点

各类高边坡病害治理要点资料来源:筑龙岩土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高边坡是将地质体的一部分改造成为人为工程设施,因此其稳定性取决于边坡所在地质体的地质条件与人为改造的程度。
高边坡病害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只要认真细致地把地质和工程有机结合,是可以防止其变形破坏的。
本文为知名滑坡防治专家王恭先总结的高边坡病害及其防治对策,供大家学习。
一、高边坡病害多发原因1.前期地质勘察不足,漏判了古老滑坡和不良地质地段,造成开挖后老滑坡复活和新生滑坡。
2.高边坡数量多,高度大,又缺少一坡一图的地质资料,设计缺乏针对性。
3.高边坡失稳性的预测评价方法不完善,特别是对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和设计参数欠准确,常常造成加固力度不足,施工后发生变形。
4.施工方法不科学,不按开挖一级、加固一级施工,大药量爆破等,造成边坡长期暴露,变形由小变大,甚至失稳破坏。
•南昆铁路八渡车站滑坡渝宜高速公路奉节挖断村滑坡元磨高速公路K259边坡徽杭高速公路K76边坡滑坡山西长晋高速K31顺层岩石滑坡金丽温高速公路K95滑坡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K304滑坡青海挡墙挖基造成滑坡而断道二、高边坡病害的防治对策(一)高边坡设计的特点1.高边坡设计是预测性设计,也是风险性设计;2.高边坡设计应以详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每一个边坡单独设计;3.高边坡是预加固设计,要求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二)高边坡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1.人地和谐,预防为主;2.减少边坡高度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坡形、坡率与加固、排水设计相结合,固脚强腰;4.预加固与环境保护;5.动态设计,信息化科学施工。
(三)变形类型和变形范围的判定变形深度和类型表(四)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必须把工程地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与力学平衡计算有机结合,前者决定变形性质、破坏模式和边界条件,后者决定开挖后的松驰范围和稳定系数。
工程地质评价:1.地貌形态演变过程分析;2.地质条件对比分析;3.作用因素分析;4.变形形迹分析。
公路边坡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公路边坡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一、公路边坡病害边坡病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崩塌、滑坡、错落和坍塌等四种类型。
其不同类型的病害,虽然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破坏特征却大相径庭。
(一)边坡崩塌病害大量的岩土从高的陡斜坡上,以垂直的、高速的方式向下崩落,一旦碰撞到地面,便发生翻滚、跳跃,完整岩体顿时破碎成碎石,成堆状形态,堆落在边坡下面。
(二)边坡滑坡病害位于斜坡上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由于种种原因改变了坡体内一定部位的软弱带(或面)中应力状态,或因水和其他物理化学作用降低其强度,或因振动或其他作用破坏其结构,当应力大于自身强度时则产生剪切破坏,其上岩土失去稳定,从而导致整体或分几大块向前滑动。
(三)边坡错落病害在突出(或具有带状平台)的坡体内,如果底部有一层松软而破碎的岩土组成有一定的厚度,且向外缓倾或向山缓倾的软弱垫层,产生以软弱垫层压缩为主而微向临空移动的现象称为错落。
(四)边坡坍塌病害边坡体一定范围的岩土,由于雨雪水和上层滞水等活动,或由于受振动、侧向卸荷、坡面加载或四季时干时湿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雨季中或融雪后受湿的岩土自重增大,且强度降低,使岩土的结合密实度变化,其密实度不能支持旱季中斜坡的陡度而塌坡,塌至与其相适应的坡率为止的一种变形现象。
二、公路边坡病害治理原则对于高陡边坡的病害,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处理。
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只要发生大的病害,往往就会形成病害,因此必须增加边坡的稳定系数,采取积极稳妥的防治措施,做好维护工作。
一般遇到公路边坡病害的治理工作,都需要精心进行设计,并在事先做好防范工作。
设置合适的边坡防护工程,注意防水和排水,最重要的是对河堤以及河渠水的冲刷与浸泡做好监控管理工作,总之使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病害的地方,需要做好测绘工作,布置一些试验病害机理工作,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症下药,有的还应依据病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治理,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公路边坡病害治理针对不同的边坡病害状况,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进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病害分析及其防治技术
摘要:公路边坡工程的安全稳定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及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公路边坡工程的破坏形式及病害类型,并对公路边坡工程采用的防治技术进行归类分析。
关键词:公路边坡工程;破坏形式;病害类型;防治技术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公路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高等级公路。
受地质构造、岩体风化、路基挖方及桥梁施工对山体开挖的影响,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下降,常常出现滑坡、崩塌、剥落等工程病害,严重时甚至会制约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公路边坡防治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水文地形条件、地质及材料来源等情况,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公路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运营后的行车安全,同时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化公路的效果。
一、公路边坡病害的分类
1、滑坡
滑坡是路基山坡土体或岩体由于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活动的影响使其结构逐渐失去支撑力,在自重的作用下,整体沿着一定软弱面向下滑动。
滑坡按其引起滑动的力学特性来区分,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是下部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2、崩塌
所谓崩塌是整体岩土块脱离母体,突然从较陡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并顺斜坡猛烈翻转、跳跃,最后堆落在山脚。
其具有突发性,危害较大。
3、剥落
剥落是指公路边坡坡面裸露的岩体受岩石物理风化和水理的作用逐渐演变成碎屑物质剥离底层岩面而不断沿着边坡坠落的病害现象。
风化剥落是较为常见的公路边坡病害类型,硬质岩一般剥落较为缓慢,而软质岩剥落相对严重。
公路边坡坡面剥落通常对公路安全影响不大,但长期风化剥落会造成边坡岩体破坏,最终会使上部硬质岩体形成危岩。
二、公路边坡防治技术
公路边坡在雨水、风、冰冻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经常发生变形
和破坏,产生各种工程病害,常见的主要处理措施有:
1、清除滑坡体
对无向上或向两侧发展趋势的小型滑坡,可考虑将整个滑坡体挖除;用某些导滑工程,将滑坡的滑动方向改变,使其不危害工程建设。
2、治理地表水
在滑坡体周围作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范围内;在滑坡范围内修筑合理的排水设施,将地表水排出滑坡体范围,同时应注意排水设施的防渗,防止排水设施渗漏。
3、治理地下水
加强滑坡范围外的截水沟,切断其补给来源;针对出露的泉水和湿地等,做排水沟或渗沟,将水引出滑坡体外;滑坡体前缘,常因坡体内的地下水活动而松软、潮湿,引起坡体坍塌滑动,为此可作渗沟疏干,或作小盲沟,起到支撑和疏干作用。
4、上部减重和下部反压
上部减重:对推移式滑坡,在上部主滑地段减重,能够起到根治滑坡的效果。
而对其它性质的滑坡,在主滑地段减重也能起到减小下滑力的作用,减重一般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稳定的岩体,不致因减重而引起滑坡向上和两侧发展而产生后患的情况。
下部反压:在滑坡的抗滑段和滑坡体外前缘堆填土石加重,通过增大抗滑力来稳定滑坡。
但需注意只能在抗滑段加重反压,不能填于主滑地段,而且填方时,必须做好地下排水工程,不能因填土堵塞原有地下水出口,造成后患。
减重与反压相结合:对于某些滑坡可根据计算分析成果,确定需减小的下滑力的大小,在其上部减重的同时并在下部反压。
5、抗滑工程
抗滑挡土墙:工程建设中有重力挡土墙、加筋挡土墙、锚杆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土钉墙、桩板墙等,一般常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挡土墙一般设置于滑体的前缘,如滑坡为多级滑动,当总推力太大,在坡脚一级支挡工作量太大时,可分级支挡。
抗滑桩: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撑结构物,它穿过滑体在滑床的一定深度处锚固,从而起到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它作为治理滑坡的有效工程措施,在世界各国滑坡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程实践表明,抗滑桩能安
全、迅速、经济地解决一些较困难的工程问题,适用于深层滑坡和各类非塑性流滑坡,对缺乏石料的地区和处理正在活动的滑坡更为适宜。
根据桩的位置及桩前滑坡体的稳定情况:抗滑桩可分为悬臂式和全埋式两种。
土钉支护技术:目前,一般认为土钉支护机理是以新奥法理论为基础,在土钉体作用下,把潜在滑裂面之前主动区的复合土体视为具有支撑能力的稳定土体,以阻止土体侧向位移,支撑未加筋土体的侧压力,保证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即认为经过加筋的土体形成了类似重力式挡土墙的结构。
预应力锚固结构:岩体和土层的锚固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
岩土锚固能充分发挥岩土能量,调用和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并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坡面圬工防护
边坡坡面圬工防护指采用水泥砂浆、石料和混凝土材料等在坡面修筑护面墙、喷射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坡等工程防护措施,其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护面墙:护面墙是为了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层的坡面,免受大气降水及风化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修建的圬工设施。
护面墙除自重外,不承受墙后土压力和其他荷载。
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岩石或土质坡面,可与挡土墙或护面墙结合使用,以防护不同岩层和不同位置的坡面。
喷射混凝土防护:对于稳定的表层弱风化的岩质坡面通常采取喷射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坡面防护,以达到避免坡面冲刷破坏,稳固坡面的作用。
挂网锚喷防护:对危险边坡进行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
挂网前先对坡面凹凸不平的岩面砌石找平,然后喷射一层10cm厚的C20混凝土。
控制喷射厚度,用锚杆做标记,将锚杆外露长度与即将喷射的厚度相协调,预先测量钢筋网与喷射面的距离,再考虑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预制板:在缺乏块、片石材料的地区,可用混凝土预制板防护边坡。
混凝土预制板通常采用C15混凝土预制成边长不小于1m,厚度不小于6cm的不同大小的方块,板内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板上预留整齐排列的孔眼。
三、工程实例
以某路段右侧路堑边坡碎落病害的综合处治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路基病害治理。
该段右侧路堑边坡为砾石土质,成分比例为卵石34.2%、砾石41.6%、砂粒9.3%,密实状态,无胶结,未见有地下水渗出。
边坡整体稳定,由于边坡较陡,病害主要表现为碎落和小型掉块。
坡顶森林植被茂盛。
根据病害特征和自然环境条件,拟定重力式挡土墙加削坡及移线设桥加原路回填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重力式挡土墙加削坡方案:在边坡坡脚设置3~6米高度挡土墙,其上按1:0.75削坡后,采用铺挂铁丝网植草绿化防护。
该方案占用坡顶林地最大宽度为8米。
移线设桥加原路回填方案:将整个路基宽度左移,原路基宽度按1:1.5回填,植灌木绿化防护。
因路线外移横坡较陡,需设置2座中桥长155米。
对两个方案工程数量、费用的估算及比较,重力式挡土墙加削坡方案削除坡顶部分宽度,但对坡顶较好的高大树木无破坏,与移线设桥加原路回填方案相比,尽管高大的挡土墙结构与路容景观不协调,由于工程造价要节省得多,因此作为推荐方案。
结束语
公路边坡工程的稳定性事关公路建设的成败与安全,对整个公路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起着重要制约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工程建设的投资及效益。
本文从公路建设中边坡工程出现的问题出发,对公路边坡工程的破坏形式及病害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公路边坡工程采用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涛.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处治措施浅析[J].华东公路,2012,(1):12-15.
[2]李志英.影响公路边坡稳定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北方交通,2012,(3):77-79.
[3]谢正武.公路边坡病害治理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