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民族民间音乐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7月民族民间音乐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7月民族民间音乐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课程代码:0072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流行于我国宁夏、青海、甘肃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_____________。

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_____________号子。

3.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4.京韵大鼓刘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其代表曲目是_____________。

5.越剧的唱腔是_____________结构。

6.我国戏曲音乐高腔的唱腔是_____________结构。

7.古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于我国_____________省。

8.琵琶大约于公元4世纪由_____________传入我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四川民歌《跟着太阳一路来》的曲式结构属于我国民间的()

A.赶五句

B.四句体

C.联八句

D.两句半

2.东北民歌《摇篮曲》是小调中_____的变体。()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琴书类说唱音乐使用的主要伴奏乐器为()

A.二胡

B.琵琶

C.扬琴

D.三弦

4.下列曲种中属于牌子曲类的是()

A.四川清音

B.四川扬琴

C.四川车灯

D.四川金钱板

5.下列剧种中不属于梆子腔的是()

A.豫剧

B.晋剧

1

C.评剧

D.秦腔

6.越剧的曲调源于浙江的一种叫_____的说唱音乐。()

A.落地唱书

B.莲花落

C.评弹

D.绍兴平湖调

7.唢呐是从_____传入我国的。()

A.印度

B.波斯

C.伊朗

D.土耳其

8.管子在我国古代称为()

A.筚篥

B.箜篌

C.横吹

D.尺八

9.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中产生于江西弋阳的是()

A.昆腔

B.高腔

C.皮黄腔

D.梆子腔

10.古琴的琴徽数量是_____个。()

A.10

B.11

C.12

D.13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阿里郎》是我国朝鲜族的民歌。()

2.平腔山歌是指节奏规整、结构短小、音域较窄、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用一字一音,

用真声歌唱的山歌。()

3.《秋景》是河南坠子的代表曲目。()

4.渔鼓是道情类说唱音乐使用的主要伴奏乐器。()

5.湖南花鼓戏的主要唱腔是正调。()

6.西皮腔、二黄腔唱腔结构都属于曲牌体。()

7.我国传统曲笛主要用于昆曲伴奏。()

8.唢呐属于哨嘴气鸣乐器。()

2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此谱例选自哪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请简要介绍其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2.此谱例选自哪首二胡曲,请简要介绍其作者、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3.此谱例选自哪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作者是谁?根据哪首民间乐曲使用什么手法改编而

成?

3

4.此谱例选自哪首笛子曲,用哪种笛子演奏?是哪位笛子演奏家的代表曲目?请简要介绍其

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大歌

2.陈遇乾

3.板腔体

4.汤显祖

5.《十面埋伏》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山歌的艺术特点。

2.弹词类说唱音乐及其艺术特征。

3.我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4.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类型。

4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2020年4月民族民间音乐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课程代码:00727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信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和_________,高亢奔放、深沉质朴。 2.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_________、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3.用人力运输物件时唱的号子是_________。 4.苏州弹词影响最大的三家是_________、俞调和马调。 5.京韵大鼓的_________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结构。 6._________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 7.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_________结构的戏曲声腔。 8.皮黄腔是_________和二黄腔的合称。 9._________是我国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又称南胡,嗡子等。 10.古琴的演奏形式有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 A.劳动与生活 B.游戏 C.模仿 D.巫术 12.人们在野外放牧时唱的山歌是() A.田秧山歌 B.一般山歌 C.农业号子 D.放马山歌 13.京韵大鼓的韵辙属于______的十三个韵部。() A.南方语系 B.汉藏语系 C.北方语系 D.阿尔泰语系 14.天津时调主要唱_______,先后唱过[靠山调]、[拉哈调]、[鸳鸯调]等。() A.南方民歌 B.北方民歌 C.东北民歌 D.天津民歌 1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 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 民间歌曲 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 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 说唱音乐 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戏曲音乐 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 远古、奴隶社会前期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西周 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

也 秦汉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明清时期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近现代时期 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中国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借助口头传唱二、乡土性 也可称为地方性或地域性,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方言语音等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 三、即兴性 中国民间音乐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形成了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四、流传变异性 同一支民间基本曲调在不同地区流传时,会因为当地的方言语音、审美特点等而在演唱风格、表现功能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五、人民性 广大人民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民间音乐不同的风格体裁表达出来,受众面是最广的、最大的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一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2.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3.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4.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5.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6.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7.“南山截竹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中的“觱栗”是_______古称。( ) A.管 B.笛 C.笙 D.箫 8.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9.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10.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弹词 2.曲牌体 3.诗赞系

4.广东音乐 5.皮黄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_______、宗教音乐等。 2.青海省每年在农历四、五、六月间常有举行_______的习俗。 3.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和琵琶。 4.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是_______。 5.《中花六板》是_______八大传统曲目之一。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汉族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时调三种基本体裁。( ) 2.《谁说女子不如男》采用的是板腔体结构。( ) 3.《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长调。( ) 4.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可分为标名性和标意性两类。( ) 5.鼓词的唱词体系大部分为乐曲系。( ) 6.《对花》出自黄梅正本戏《打猪草》。( ) 7.我国早期的器乐多为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 8.黄梅戏原是安徽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 ) 五、默写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写出下列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主要段落和主题;五线谱、简谱兼可,歌词不作要求。) 1.默写浙江乐清山歌《对鸟》的主要段落。 2.默写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梅花”主题。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民间音乐的文化特性和价值。 2.简述戏曲音乐的组成。 民族民间音乐试题二

民族音乐教学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4995333.html, 民族音乐教学艺术 作者:吴婷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0期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多聆听、多体验,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能量,提高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让学生在民族艺术的音乐殿堂中,陶冶情操、提高美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实现民族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艺术瑰宝;陶冶情操 我国民族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也应该结合教材来实施民族音乐方面的教育,帮助小学生走进民族音乐,了解民族艺术,激发他们心中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时,可以拓展一些有关该民族风俗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以音乐为主线展开多方面的认知和探索,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藏族歌曲教学艺术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音乐课本中就有与藏族相关的一些作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藏族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师在课前搜集与藏族有关的一些知识,从民族风情到艺术风格,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藏族文化,培养学生心中对藏族音乐的喜爱,实现民族艺术的有效传承。 例如,在学习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教师在课堂中就融入了民族风情的介绍,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聆听及视频观看中,全面了解藏族文化,提高對音乐的鉴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藏族的相关文化知识做了全面的搜集工作,将与之相关的内容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制作成课件,供学生课堂学习时使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范围,让他们全面了解藏族这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艺术,以便更好地去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为歌曲的演唱做铺垫。学生在生动的课件中了解到藏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感知藏族音乐的优美辽阔、曲调悠扬,为歌曲的情感演唱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课本中藏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藏族的文化,从音乐曲风到民族风情对西藏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让学生爱上藏族音乐、藏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傣族舞蹈教学艺术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资料-音乐师范专用-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8.鼓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又称“鼓书”、“大鼓书”、“鼓儿词”,意为“击鼓说唱书目言词”。这是指说唱者兼用鼓、板击奏乐器击节,另配少量丝弦乐器和小型击奏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传说的一类曲艺曲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民族民间音乐考试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考期末考试 音乐教育 专业 民族民间音乐 考核试题 课程代码:00727 考核方式: 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 A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流行于我国内蒙西部地区的山歌在当地被称为 。 2. 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属于我国劳动号子中的 号子。 3. 鼓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 ,弹词类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我国_______。 4. 四川清音的唱腔按艺人习惯分为 和 两种。 5. 梆子腔的唱腔属于 结构。 6. 京剧是以 腔为主要唱腔的剧种。 7. 传统笛子按演奏风格不同分为 和 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36分) 1. 河北民歌《放风筝》是小调中_______的母体。( ) 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2.《蓝花花》是下列哪个歌种的代表曲目?( ) A.山曲 B.花儿 C.信天游 D.爬山调 3.下列曲种中属于杂曲类的是( )。 A. 河南坠子 B.四川扬琴 C.天津时调 4.《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_______《小白菜》、《青阳传》等。( ) A.河南民歌 B.河北民歌 C.山西民歌 D.山东民歌 5. 浙江海宁的《车水号子》是( ) A.农事号子 B.工程号子 C.船渔号子 D.作坊号子 6. 川剧《思凡》是_______的传统曲目。( ) A.昆腔 B.梆子腔 C.高腔 D.皮黄腔 7.周代乐器的八音分类中,磬、编磬等打击乐器分在_______类。( ) A.金 B.石 C.土 D.匏 8.浙江乐清山歌《对鸟》是一首_______山歌。 ( ) A.二句头 B.三句头 C.五句头 D.四句头 9.京韵大鼓《林冲发配》是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刘宝全 B.小彩舞 C.白云鹏 D.良小楼 10. 二胡曲《光明行》的曲式结构是( ) A.变奏 B.复三部 C.回旋 D.单三部 11. 建国后对苏州弹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 ) A.袁雪芬 B.常香玉 C.徐丽仙 D.马如飞 12. 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A.鲜花调 B.采茶调 C.爬山调 D.跑旱船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弹词 2.曲牌体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音乐研究文集》,彭永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民歌新论》,冯志莲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 《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乔建中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中国同宗民歌》,冯光钰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歌》,周青青,人民音乐出版社。 《土地与歌》,乔建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 《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周勤如,《音乐中国》(美国英文季刊)。 《草原Χ黄河:我心底的情节》,赵宋光. 《何谓‘民歌’》,杜亚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民间歌手》,张君仁,《中国音乐》2004年第1期。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刘跃华,《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民族音乐的几个问题》——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侗族拦路歌的收集与研究报告》,方暨申。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及其形式美特征》,张贵华《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试论传统小调歌曲》,路行,学习民间歌曲笔记之一。 《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栾桂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中国曲艺志》辽宁卷,宫钦科、耿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中国曲艺志》江苏卷,王鸿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曲艺志》山东卷,张军等,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年。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中国曲艺史》,蔡源莉吴文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曲艺概论》,姜昆、戴宏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国乐今说》,乔建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咏叹百年》,乔建中,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 《音乐与传播》,冯光钰,华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 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 b(汤应曾), c(张雄)3《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 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中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在美国攻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在论文答辩会 上被一位美国教授抢白:你们哪里有自己的民族音乐,你们的音乐早就被西方归化了.相信任何一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中国人,都会深切的感到坐立不安.因为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以中国身份进入这个大平台的不是交响乐、钢琴曲,蓝调音乐,而应该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音乐,因为有这样一句人人皆知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曾几何时,谭盾的《卧虎藏龙》配乐,马友友的《丝绸之路》等取材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歌精髓带到了西方的音乐殿堂,十二乐坊在日本乃至亚洲受到了追捧,甚至2004年刀朗的神奇走红,近来连续15周登上排行榜的蒙古风味的创作歌曲《吉祥三宝》无一不再次证明了中国民族音乐强大的艺术感召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可是就在这种力量激励和感动着我的时候,身边的种种现象却又强烈的震撼着我、刺痛着我,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现象一:大凡校内文艺汇演或比赛,学生99%演唱的都是时下的流行歌曲,并伴以矫揉造作的舞姿。 现象二:大凡课上欣赏一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时,总有人挤眉弄眼,表现出无法接受的样子 现象三:大凡《二泉映月》响起时,总有一部分人在这旷世绝响中无动于衷 现象四: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次课堂上,我让一位男生唱一首中国民歌,他居然用一种很蔑视的样子唱了几句,还窃笑,似乎觉得唱这种歌很丢脸,当时,我的爱国热情被激的一塌糊涂,义愤填膺,我告诉他: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能蔑视它。但是我能责骂他吗,不,不能!因为他也是受害者,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它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个中原因很多。 原因一:由于上个世纪经济的原因,导致文化上也有了崇洋媚外的弱势心理。 原因二: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学生无暇顾及音乐,由于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使他们对音乐能让人受益无穷的认识严重缺乏,殊不知,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途径:一是体育,二是音乐。 原因三:在当前多元化的文化潮流中,到处充满了模仿与拷贝,而中学生求新求异模仿的年龄特征,使他们盲目的追随着流行,不分好坏、没有是非价值曲向。 原因四:虽然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应该看到,民族音乐特别是传统的民族音乐的陈述方式、结构逻辑和审美取向于今天已有了一定的时空差距,而学生生活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里,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以及此年龄段学生有限的文化层次和尚不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拿学生的话来说:“那是奶奶听的歌”。 现象和原因是客观成在的,然而,音乐教师应有清醒的头脑,优秀的民族音乐所描绘的深远意境和博大情怀,对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性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仔细观察了发现:喜爱或能接受民族音乐的学生的精神面貌都不错,而不爱甚至讨厌民族音乐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比较颓废、散漫、自以为是、不求上进等。我深深的感到艺术教育真的是灵魂的教育,音乐教师责任重大。如何解决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呢?这就需要教学中以“在创新中学音乐”为原则,在音乐中学创新”为目的,以激“趣”为突破口,以激“情”为中心点,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 在多年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各位老师参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中国古典音乐

从阿炳的《二泉映月》到中国古典音乐 一、《二泉映月》之于阿炳 一直来都不太关注古典音乐,客观原因是因为从小接触流行音乐长大,很难对高高在上的所谓古典音乐产生兴趣。而现在我又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沏上了一杯清茶,打开小台灯,听着老师推荐的这首《二泉映月》,体会着阿炳与生活和自我的抗争。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包涵着他坚强不屈的意志,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凄凉中透露着人情冷暖,悲切里反映世事兴衰。虽相比阿炳尚显年幼,我亦深深地感受到了其灵魂深处的呐喊:人生在世,苦亦何多,怨亦何在?几多哀愁,江水东流。这才对古典音乐有了浅显的认识——好的音乐,是让人告别颓废、恢复信心、意气风发、才思泉涌最纯净的圣水,洗涤灵魂,沁养道德,绝对称得上“高雅”二字!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二胡曲目中的名作,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苦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有过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阿炳来说,给予他战胜苦难的勇气的是音乐。当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时,拉起了动人的曲子,他看到的是二泉美丽的景色,看到了惠山葱翠的树木,看到了师父操劳的背影,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予了他感知和回想世界的媒介。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而音乐正是他表达爱和渴望的最好工具。当我感到疲倦时,听着这首《二泉映月》,我感到了欣慰,因为我的耳朵里面不止只有悲伤,更有了爱,他告诉我即使眼下什么也看不到,我亦并不孤独。 音乐能够缔造灵魂,是心灵的写真和绿洲。卖艺求生是坦荡的,音乐是阿炳谋生的工具,也是唯一值得寄托的心和魂,因为音乐保持着他作为人那在漆黑世界里仍能洞察一切的判断力。在阿炳的心中,有此足够,不再需要呼喊,不再需要狂奔和叫嚣,只需有一种静若山泉的流淌,和着这普通又神秘的力量,持续扩散、源源不息。 二、《二泉映月》之于现代人

民间音乐练习及答案

填空题: 1我国民间音乐主要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大类别。 2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3号子又称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为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在劳动号子中,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领唱者是劳动的指挥者。 4号子根据劳动方式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 5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可以分为 一般山歌、 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6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宁夏及甘肃东部、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部等地区。 7山曲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唱词一般为七字句,节拍以二拍为主,常用五声或六声徵调式和商调式,歌唱时真、假声相结合。 8花儿又称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以“令”相称,每一个都是一种曲调,总共有上百种。花儿音域宽,旋律起伏大,常有连续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 9小调又称为小曲、俗曲等,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 10孟姜女调又叫“春调”、“梳妆台”、“十杯酒”、“思凡”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 11蒙古族民歌属于中国音乐体系,多使用五声音阶,并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 12朝鲜族民歌有农谣、抒情谣、风俗谣、童谣、长歌等五种体裁。朝鲜族称节奏为“长短”,不仅表明节奏类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乐曲的速度和性质。 13多声部民歌织体结构有轮唱式,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相结合式,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相结合式,以及和声对位式五类。 14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三大体系。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孙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我国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

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 CC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 ( ) A.马头琴弦子舞呼麦 B.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 C.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 D.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 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 A.郎朗 B.李云迪 C.孙颖迪 D.邹翔 4.他演奏的曲目是 ( ) A.《黄河》 B.《蓝色狂想曲》 C.《东方红》 D.《翻身的日子》 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 A.民族音乐 B.古典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