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第四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2020年高考历史第四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2020年高考历史第四部分  第十二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济南市一中高三动员考)16世纪初,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葡萄牙人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

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

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

C.葡萄牙人主导了早期殖民扩张

D.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宗教冲突并不是他们反对葡萄牙人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地中海沿岸国家与葡萄牙在印度洋的矛盾,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导致经济利益矛盾,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

2.(自拟)下列图示内容引发的历史事件()

A.是人类挑战自然的第一次伟大壮举

B.使麦哲伦发现了一块新的美洲大陆

C.始于1492年8月哥伦布横穿大西洋

D.说明历史事件与物质基础互为因果

答案 D

解析从图示中信息可知其引发的历史事件应是新航路开辟。人类挑战自然的第一次伟大壮举说法夸大,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故A项错误;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始于1487年迪亚士的航行,C项错误;图示信息显示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物质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促进了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3.(2019·云南昆明摸底)17世纪英格兰诗人约翰·克利夫兰曾写道:“英格兰是个完美的世界!又拥有了东、西印度!请修改您的地图吧: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

B.工业革命加速英国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答案 A

解析“英格兰……又拥有了东、西印度!……纽卡斯尔(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当时英格兰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鲁”表明英国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到亚洲和美洲,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拓展,A项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项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4.(2019·洛阳期中)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 B

解析“葡萄牙商人变得……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固化了封建力量;由“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可知,这推动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葡萄牙没有实现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和地理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

5.(2018·天津十二区县二模)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体现在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和农产品的商品化,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体现的是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的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武夷茶售价的变化不足以表明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C项错误;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扩大,故出现了茶叶大量销入荷兰、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故D项正确。

6.(2018·哈尔滨市期末)(在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的正面写道:“……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材料反映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B.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交流

D.受到所经地区的普遍抵制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以推论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单纯根据材料中一个地区的抵制无法说明麦哲伦的船队受到了普遍抵制,排除D项。

7.(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可知,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这有利于英国的资本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航海条例》,危害了荷兰的商业利益,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故D 项错误。

8.(2019·山东济宁月考)“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由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已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D项正确。

9.(2019·河北邢台月考)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答案 D

解析18世纪,英国逐渐掌握欧洲商业霸权,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与材料反映的现象相符,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俄国的商品结构,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荷兰造船业的状况,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10.(2018·江苏海门一模)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B.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残酷剥削

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美洲白银……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出资本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不

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白银的流通问题,不能说明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故B项错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故C项错误;白银在美洲、欧洲、亚洲之间流通,说明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

11.(2018·徐州考前模拟检测)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葡并未将流入的金银用于扩大生产,而是挥霍享受,并未巩固国力,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依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地主势力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地位上升,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因为大量金银进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故D项错误。

12.(2018·浙江名校联考)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

答案 B

解析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可知蒙氏重视金银财富的积累,认为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强,故B项正确。根据“金钱总是主要的”可知蒙氏重视金钱财富,这与重农抑商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宁夏银川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

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

的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成因。

答案(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2)同:都是以海上交往为主;所到之处涉及亚洲;存在商业方面的交流。异:涉及的范围,西汉海上丝绸之路范围局限于亚洲、非洲、欧洲,新航路涉及全球;方式上,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伴随的是和平交流,新航路开辟则和殖民扩张相结合。(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成因:对外交往的目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政府的对外政策不同。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从官府作用、航程范围等角度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交流渠道和程度的影响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从对外交流途径、涉及地区和领域等方面来分析相同点;不同点从涉及范围、交流方式等方面来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中西方对外交往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程度、政府的对外政策等来说明。

14.(2018·天津河西区三模)大国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铁矿。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航海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

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或许荷兰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国家。英国人亦然。

——北京大学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迅速衰落的内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原因:首先,西班牙经济落后,是原料输出国;其次,殖民扩张的财富导致西班牙国内物价飞涨,工业品价格昂贵,不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西班牙大量购买西北欧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自身未能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2)不认同(或认同)。不认同的理由: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因此衰落。(认同的理由:与英法等国相比,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6世纪时,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的输出品几乎全是原料”“大批金银财宝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导致其工业产品过于昂贵,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帝国……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等信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是否认同,属于开放型的论述题,认同或者反对都是可以的,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理由,不认同的理由:荷兰商业发达,缺乏强大的工业资本,因此衰落;认同的理由:与英法等国相比,荷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缺乏。

脱口秀数学回家作业 教师版

脱口秀数学回家作业(一) 1. 64-63+62+61-60+59+58-57+56+…+5+4-3+2+1 【解析】原式=(64-63+62)+(61-60+59)+(58-57+56)+…+(4-3+2)+1 = 63+60+57+…+3+1 =(3+63)×21÷2+1 = 693+1 =694 2. 2009+2005+2001+…+1-2007-2003-1999-…-3 【解析】原式=(2009-2007)+(2005-2003)+(2001-1999)+…+(5-3)+1 = 2+2+2+…+2+1 = 502×2+1 = 1005 3. 9999×7777+3333×6666 【解析】原式= 9999×7777+3333×3×2222 = 9999×7777+9999×2222 = 9999×9999 = 9999×10000-9999 = 99980001 4. 201×891÷111+201×73÷37 【解析】201×891÷111+201×73÷37 = 201×(891÷111+73÷37) = 201×(297÷37+73÷37) = 201×[(297+73)÷37] = 201×(370÷37) = 201×10 = 2010 5. 17×47+47×19+19×6+6×34 【解析】原式= 47×36+6×53 = 47×30+47×6+6×53 = 1410+600 = 2010

6.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析】原式= 380×7+9+7+3+5+4+6+8 = 2660+42 = 2702 7. 如果a△b表示(a-2)×b,例如:3△4=(3-2)×4=4。那么当(a△2)△3=18时,a等于()? 【解析】两重运算,逆推得括号的结果是8,再利用新运算得a=6。 8. (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77 【解析】原式= 111111×(1+2+3+4+5+6)÷77 = 111111×21÷7÷11 = 333333÷11=30303 9. 1994×1994-1993×1995 【解析】两个部分的积中没有相同的因数,但我们可以把1995分拆成1994+1,这样就可以把1993×1995分成两部分的积相加,即1993×1994+1993×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计算简便。 解:原式= 1994×1994-1993×(1994+1) =(1994-1993)×1994-1993 = 1994-1993 = 1 10. (1+10+25)×(10+25+50)-(1+10+25+50)×(10+25) 【解析】令a = 1+10+25,b = 10+25 则原式可转化为a×(b+50)-(a+50)×b = ab+50a-ab-50b =50(a-b)(a,b分别用原式代入) =50×[(1+10+25)-(10+25)] =50×1 = 50 11. 父亲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为84岁,12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两个儿子的年龄和,父亲现在多少岁? 【解析】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84岁,12年后的年龄和是84+12×3=120(岁)那时父亲120÷2=60(岁),父亲现在60-12=48(岁) 12. 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2014高考历史备考资料 联系热点 切入情境

关注热点,情境切入 ————用好热点,提高备考效率对比2012和2013年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两年都强调“命题 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从近几年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看,命题人常会通过政治家、学者言论、图表漫画、社会“花絮”等多种形式,由现实进入历史,铺设新情境,让考生审准题意,凭借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这有助于培养选拔创新型人才。因而,后期复习时,要关注“新材料”、“新情境”,以考纲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为载体,把握相关联系,为临界高考的考生增添正能量。以下是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关于热点的运用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仁探讨,不知是否适当,恳请批评指正! 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特别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更要选准热点,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选准热点,有效备考 1、选择那些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三农”问题、台湾问题、和谐社会等。这些问题既是长效热点,又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也给考试测量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一些将历史阶段特征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相结合的题目。非选择题例5选自去年的全国新课标卷,要求考生对“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历史模式作出评析。此题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而且还对学生内心中的爱国主义和理性的观念进行了一次显性的考查,是一道将三维教学目标与历史主干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的成功范例。 2、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创新精神、深化改革等。一些关于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精神等都要格外关注。新课改后,历史考试有一个基本原则:重视考一些“渐变式”的史实,而不是那些“突变式”的史实,因为这些渐变式的史实对人类的发展更有借鉴意义。

回家作业1

“第一章 有理数”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说明:本测试卷需考查你的基本运算能力,不含复杂繁琐的运算,故不能使用计算器。若使用计算器者,从总分中扣除20分计算得分。 一、速算填空:(本大题共20小题,共10分,但每错一题扣1 分,直到扣完为止。) (1)、___)9()6(=-++ , (2)、___ )9()6(=--+, (3)、___)9()6(=-?+, (4)、___ )14()56(=-÷-, (5)、___4716=-, (6)、___46=+-, (7)、____ )3(3=-, (8)、____)2(4=-, (9)、___24=-, (10)、____) 1(2008=-, (11)、____)2(3=--, (12)、___565=--, (13)、___2 131=-, (14)、___)103()65(=-?-, (15)、___8325.0=÷-, (16)、__5.04=, (17)、___55=+-, (18)、___1020=--, (19)、___)1.6()9.5(=---, (20)、__ )13(0)56()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节约10吨水记作+10吨,那么浪费8吨水记作 。 2、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最小的非负数是 。 3、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 4、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5、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 。 6、比较大小:218- 7 3- 7、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km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8、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006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9、若0)4(32 =-+-y x ,则___=-y x 。 10、绝对值小于2007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一个数加上-12得-5,则这个数是( ) A 、17 B 、7 C 、-17 D 、-7 2、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3(--与3-- B 、23-与2)3(- C 、100-与2)10(- D 、3)2(-与32- 3、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0,它们的商是( ) A 、0 B 、2 C 、1 D 、-1 4、数轴上的点A 、B 、C 、D 分别表示数a 、b 、c 、d ,已知A 在B 的右侧,C 在B 的左侧,D 在B 、C 之间,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

Unit 3 英语回家作业

Unit 3 In My House Class:____________ Name: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 Part 1. Listen and choose ( )1. A. There is a bed. B. There are two sinks. ( )2. A. It’s in the living room. B. They are in the living room. ( )3. A. There are two chairs. B. They are in the kitchen. Part 2. Listen and write 1.There are two 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living room. 2.What is near the door? Oh, it’s a 3.____________________a toy is on the bed. 4.The ___________________ is near the sink. 5.There ________two____________ in the bedroom. Part 3. Read and write 1.There is a 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bedroom. 2.– Where ___________the sinks? –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kitchen. 3.Your _______________ (brother) homework is on the bed. 4.– Where is the DVD player? -__________________ on the table. 5.There are five ________________ in the dining room. Part 4. Read and order. 1.is, a, there, refrigerat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s, in, Emily’s, it,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re, keys, my, w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历史三大热点论述题预测

热点一【民族主义】 1.梁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并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答案】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3分)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 2.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答案】:既反对固守传统文化又反对完全西化;尊重传统文化;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建立新文化系统并力求对人类产生有益影响。 3.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答案】发展之处:反思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广泛的阶级和阶层具有民族觉醒意识。评述要点: 分值背景影响 1—4分能写出下列要点中的3个及以上,给2分。 要点举例如:一战;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等。 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增强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 文化的认同与振兴)。(2分) 5—7分能对上述要点进行阐释,只要涉及3个及以 上的点,给4分。如一战动摇了知识分子对 西方文化的信心;一战中国外交失败;一战 后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兴起;十月革命的精神 鼓舞;民主共和政体的困境;民族工业经历 了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片 面认识等。 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增强 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文化 的认同与振兴);(2分)但也 有过高评价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片 面化倾向。(1分) 4.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答案】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5.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2) Word版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2) 1、据学者研究发现: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仲缩的社会分层系统,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变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2、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表明代议制( ) 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 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 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3、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 )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4、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 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 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5、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往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 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 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 6、1871年完成统一后,鉴于本国立足未稳,为避免引起周边列强的忌惮而遭围攻,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见( ) A.周边列强强烈反对德国实现统一 B.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重大使命 C.德国力图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D.只有均衡态势才能实现国际和平 7、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8、孙中山指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据此可知( ) A.太平天国未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C.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 D.孙中山从根本上否定太平天国

五下第一单元复习课 回家作业

五下第一单元复习课回家作业 一、填空题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轻的容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4.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大小()。 5.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 6.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7.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 8.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 10.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6、轮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三、选择题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A、铁块 B、木块 C、橡皮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铜块 B、塑料泡沫 C、硬币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A、物体的重量 B、物体的颜色 C、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7、下面的()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 、往水里加盐 B 、水倒掉一些C、水里加纯净水

如何辅导孩子做回家作业

如何辅导孩子做回家作业: 1.帮助孩子端正做作业的态度 首先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做家庭作业的责任感,让孩子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每天的家庭作业,而且做到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明白每天按时按质完成家庭作业是作为学生应尽的职责,就像老师每天上班都要尽心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样,作为家长,也应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掌握好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巩固知识和 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千方百计提高孩子做家庭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好老师,也是影响决定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激发人们对参加某项活动或者做好某件事情的欲望,做作业拖拉学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自觉性较差。因此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存在着在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对于这类孩子出现的不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作为父母的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办法改变孩子对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状态,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3.要教育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作业 有些孩子写作业时根本没有专心投入,学习习惯差: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玩小东西;还有的孩子习惯于几个人凑在一起边摆谈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想当然的做作业,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在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孩子,比如““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东西”,“还有多少没有做好?”等等。 4.要合理安排作业 作为父母应当教会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完成每天的作业,我个人认为:学校老师布臵的作业,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尽量不要带回家做;放学回家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当

2015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必修、选修全汇总)

2015年高考周年热点(尾数为4,5,6)(中国古代史 ----1840年) 尾数为4 政治史 1、1234年,金被蒙古灭亡; 2、1074年,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被迫辞职。 3、1384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 从顾问; 4、1644年,明朝灭亡; 经济史 1、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2、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 文化史 1、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2、前104年,董仲舒逝世; 3、1084年,李清照诞辰; 尾数为5 政治史1、前475年,战国开始; 2、25年,东汉开始; 3、755年,八年安史之乱开始; 4、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 5、1125年,辽被金宋夹攻灭亡 经济史 1、485年,北魏开始均田制; 文化史 1、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1085年,北宋程颢逝世; 3、1695年,浙江余姚人、梨洲先生黄宗羲逝 世; 尾数为6 政治史 1、前1046年,西周建立; 2、前476年,春秋结束; 3、前386年,齐国田和取代姜氏,姜齐变为田 齐; 4、前246年,秦始皇(前246—前210年, 在位36年)登基; 5、266年,曹魏灭亡,西晋建立; 6、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 7、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8、976年,宋太祖逝世; 9、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 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10、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1、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金”为“清” 经济史 1、1426年,明代宣德年间(1426--35)的青花瓷为珍品; 文化史 1、前376年,墨子逝世; 2、前286年,庄子逝世; 3、前156年,汉武帝即位; 4、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 秋》为“五经”,并设立“博士”; 5、686年,唐朝画圣吴道子诞辰; 6、846年,唐朝白居易逝世; 7、1316年,元代编订《授时历》郭守敬逝世; 2015年高考周年热点(尾数为4,5,6)(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今天) 1

最新高考历史热点问题精品版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精品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热点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取消农业税,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知识链接:我国是农业大国,历史上,各朝都重视对农具的创制和改进,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桔槔、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等。 此外,历朝还通过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等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促进农业的发展。 1. 土地政策的调整。调整的整体趋势和动机是:缓和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矛盾,以北魏实行、隋唐沿用的均田制为标志,各朝代开始重视满足农民对土地占有和使用的愿望,实现了农民和土地的结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 赋役制度的调整。主要的趋势是:简化征收手续和种类,逐渐废除丁税、杂税和户税,突出田亩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从两汉的“编户齐民”到北魏的租调制、隋唐的租庸调制、两税法和明清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地丁银”的制度,从而逐渐废除了人头税,简化了征收的种类和手续,将税收逐渐摊入田亩中,依据田亩数进行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松弛了他们对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同时,货币地租的出现和人口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二、提倡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方面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是党和政府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成果。这一时事热点与历史学科联系的均是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也极具教育意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域。 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发展,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明清时期传统科技总结,近代科技难以产生的原因和影响。(3)近现代中国学习西方科技及其相对滞后的原因和影响。(4)建国后,党和政府为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及其突出成就。(5)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6)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关系。 三、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以至于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树立了一个负责的大国形象。 一年来,我们稳定地发展同大国的关系,推进周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参与多边外交,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

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含解析

第4练社会转型 限时:60分钟总分:88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河北保定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答案 D 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不是反映流通,排除C项。 2.(2019重庆调研)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 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 A.棉纺织业逐渐没落 B.社会消费行为趋同 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 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答案 C 根据材料“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选C项。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非商业资本投资情况,排除D项。3.(2019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日升昌票号( )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 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 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复习】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回家作业1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说明:本测试卷需考查你的基本运算能力,不含复杂繁琐的运算,故不能使用计算器。若使用计算器者,从总分中扣除20分计算得分。 一、速算填空:(本大题共20小题,共10分,但每错一题扣1 分,直到扣完为止。) (1)、___)9()6(=-++ , (2)、___ )9()6(=--+, (3)、___)9()6(=-?+, (4)、___ )14()56(=-÷-, (5)、___4716=-, (6)、___46=+-, (7)、____ )3(3=-, (8)、____)2(4=-, (9)、___24=-, (10)、____) 1(2008=-, (11)、____)2(3=--, (12)、___565=--, (13)、___2 131=-, (14)、___)103()65(=-?-, (15)、___8325.0=÷-, (16)、____5.04=, (17)、___55=+-, (18)、___1020=--, (19)、___)1.6()9.5(=---, (20)、__ )13(0)56()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节约10吨水记作+10吨,那么浪费8吨水记作 。 2、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最小的非负数是 。 3、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 4、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5、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 。 6、比较大小:218- 7 3- 7、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km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8、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006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9、若0)4(32 =-+-y x ,则___=-y x 。 10、绝对值小于2007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一个数加上-12得-5,则这个数是( ) A 、17 B 、7 C 、-17 D 、-7 2、下列各对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3(--与3-- B 、23-与2)3(- C 、100-与2)10(- D 、3)2(-与32- 3、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0,它们的商是( ) A 、0 B 、2 C 、1 D 、-1 4、数轴上的点A 、B 、C 、D 分别表示数a 、b 、c 、d ,已知A 在B 的右侧,C 在B 的左侧,D 在B 、C 之间,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专练(1)(含答案)

高考热点专练(一) 一、选择题 1.2014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7周年,苏联解体23周年。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这种观点是() 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 答案 A 解析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可知考查的是文明史观。 2.《全球通史》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以下能体现作者指导思想的是() A.主张以全球史观研究历史 B.否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C.尊重和平等对待各国政治 D.研究与推进经济全球化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全球史观”,作者主张以“全球史观”指导研究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且材料本身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故B、C、D三项错误。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多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 答案 A 解析1500年以前,世界相对隔绝,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故选A。 4.有人在采访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历史十大热点周年事件解读

解读:2018年高考十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 (也可供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参考) 周年事件1:1487—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1498年达迦马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基础知识回顾:写出上图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的航海家及其主要航海贡献。 ?该事件涉及重要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 ⑴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社会动力:对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增加,社会上兴起“寻金热” ③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商路; ④精神动力:天主教会鼓励到东方去传播天主教。 ⑵条件:①科学发展,地圆学说兴起; 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

2.经过: 3.影响 ⑴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⑵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开辟新航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贸易市场,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加,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⑶殖民掠夺之路:西欧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洲和非洲人民及美洲印第安人带来空前浩劫,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被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⑷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⑸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形成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考真题展示: 1、(2014?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完成作业,才能回家

禁语:完成作业,才能回家 雷店镇程咀小学:邓小华 话说教师要为人师表,我也积极效仿,努力做个德才兼备、受人尊重的优秀教师。由于对学生期望较高,有时难免无意中因自己说话或做事不当,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心灵。有这样一件事令我深感愧疚且记忆犹新。 二年级时,我班有个很秀气、文静的女生,平时她跟我比较亲近,喜欢围着我转,引起了我的注意。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不仅写字慢,而且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堂的知识根本没掌握好,因此一到做练习题时,往往最后一个交。平时为了让他提高书写速度,课内外我教她握笔,在她身边监督她。当她屡教屡没长进时,我总是耐心和她沟通,好让她明白:做事既要讲究效率又要注重质量。平时假期作业多半布置要她回家抄课文,我检查。在我用心良苦地教导下,似乎有起色了。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不仅事与愿违而且她好像有意躲着我。 总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了让她掌握好每课知识,做练习尽量快点。上课时当我发现她思想开小差,总是想方设法让她注意力集中,认真学习,尽量以激励的语言为主。一旦我视线偏离她的时候,也许是物极必反吧,她又故伎重演了,好像在和我对着干,仍旧是上课躲着我去玩她的。次数多了以后我心里渐渐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并非是彻底地放弃。 有量变必有质变。因共班老师生病去住院,那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几乎都是我上课。因学生年龄小,人又多,喉咙又不舒服,又太疲劳,那天下午我准备抄练习做。第一节课前,我就交待下午的安排,为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还强调过要在第二节课内完成,并给速度慢的人提了醒。说完就开始抄练习题,大多数同学都认真抄题,连下课都在教室抄题、做题。第二节下课时,大多数的作业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每天回家作业

9月18日数学回家作业 1.小状元第4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 3,书本第12页第5题,与家长一起做。做好后让孩子读一读书上的四句话并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其它:事项一:今天下发《口算 估算 速算》和《数学聪明本》,请家长在封面上分别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学号。 事项二:从今天起,孩子每做完一项作业后,家长过目后,请家长在作业上签名,注意字体端正,规范,给孩子一个榜样。 事项三:此作业内容我打印后会下发给孩子们,家长协助孩子贴在《数学聪明本》上,孩子所有作业完成后,请家长在《数学聪明本》上签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问题或疑问,可以在《数学聪明本》上留言!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19日数学回家作业 1.《口算估算速算》以后简称《口算》,第4、5页。 2.在数字本上写3,4各两行。注意4书写的规范。 3,书本第12页第4题,(不需要画和连,只需要孩子说)把这个“说一说”的语音发在数学微信群上。 家长事项一:孩子每项作业完成后再相应本子上签名。 个别孩子没有准备好《数学聪明本》,或者《数学才明本》不规范,请家长为孩子准备符合要求的聪明本。 9月20日数学回家作业 1. 《作业本》第6页。(第一题课堂上已说过,让孩子说给家长听就可。其余题目家长与孩子一起读题后,再让孩子做,要求孩子用手指逐字点着题目中的文字) 2、书写数字“4”三行。 3、聪明题。(直接做在下面的纸上。家长与孩子一起读题,要求孩子用手指点着题目中的文字) 填空。 1、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历史解读】 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