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扩招背景下

合集下载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生选择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院校。

然而,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需求、专业选择、竞争压力等角度进行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一、就业市场需求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不断更新换代,就业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代表,其在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具备巨大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二、专业选择在研究生阶段,专业选择对毕业后的就业影响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信息技术、金融、工程、教育等专业是目前就业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领域。

因此,选择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后往往能够轻松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

而一些传统专业如文学、哲学等就业竞争较激烈,很多毕业生需要转行或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竞争压力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了就业竞争的激烈。

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竞争压力更加明显。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研究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求职准备也是战胜竞争的重要因素。

四、就业机会来源对于研究生来说,除了普通的就业市场,还有其他多种渠道可以获得就业机会。

例如,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对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习、交流等方式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此外,一些创业家也愿意招聘研究生,看重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进一步深造与留学对于一部分研究生来说,他们并不着急毕业后立即就业,而是选择进一步深造或留学。

进一步深造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将来在学术界或者高端科研岗位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留学则可以让研究生接触到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背景,拓宽就业的国际机会。

综上所述,研究生就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市场需求、专业选择和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校的就业指导部f鬻系统地给学生开设就业方面的有关讲座课程将就业指导这碗以前只有大四毕业生才吃的快餐变成高校学生人人疙常常吃的家常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形势芷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择监观掌握必要的应聘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在应聘时能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增加被聘的几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NANCHANG COLUEGE OF EDUCAT! ON 第23卷第4期V01.23 No.4 2008
专业、课褪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大学生择北期望与社会需豢的矛盾。对此问题,可以从毕业搬、政府、高校、社
会 四个 层丽 加以 解决 。
关键 调:高校 扩招攀娥 囊就业对 策
孛爱分类号:G459
文簸标谖码:A
文章编毒: l 瀚8一贷配( 2008) 04— 0031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随罄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 学生就业率却在不断地降低,大学生豇艋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政府、社会、还熄家庭、学生都感 鹫了就业赘场形势薛严峻,大学生普遍感粥我王作难,我壤想工作更难。大学生就业阕题越来越成为社会 关注的热点闻题。
牧骧瑟裳:猢8一辨一13
作者篱夯:黄海( 1980一) 。隽,江苏盐城入,敬苏技 术辉范学院谤舞辍学院助教,毅 窝释壤学蘸士。 罴玉蜂( 1977一) ,辫,江苏镇江人,波苏技术师范学院学嫩处讲师。 熊威( 1980一) ,粥。湖北荆州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高教所教研员,激育 学硕士。
32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 校 扩 招 背景 下 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 原囚及对策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海吴玉峰熊威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江苏常州21300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

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

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

浅析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摘要:国家和社会在进步,进步的原因之一是良性竞争的结果。

对于研究生来说竞争的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难度的增加,就业选择性减少的就业趋势。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生就业形势和特点,总结出单进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一、前言随着我国诸多教育政策的不断推出与执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生源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为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扩招。

上到国家政府,下至广大学子都在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政策。

然而随着研究生生源的充足,社会所提供的相应岗位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人数的需求。

当供给不断地大于需求,对于工作岗位的竞争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变得也不是那么的顺利了,除了社会工作岗位供应不足外,对于研究生自身来说对于就业的认知和判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来说,专业不同就业的难易程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竞争也就更复杂更激烈。

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就业的因素越来越多等诸多方面的就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及其特点2.1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对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本文从社会宏观方面进行把握,本文将从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和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2.1.1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随着高校的毕业研究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市场对于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地增加。

市场提供的与研究生学历匹配的职位非常有限,那么在这多对少的供需关系现实面前,研究生这个群体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都大幅度增加,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呈现非常紧张的趋势。

2.1.2研究生的就业流向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流向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奔向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这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多的公司入驻,有较好的福利保障,对于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很多人愿意来到这样的一线城市谋求更好地发展。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随着硕 士研究 生大 规模 的扩招 ,其就业 问题 也
子 信息类 、临床 医学 、护理学 、环 境工程 、生 物制
不断 凸现 出来 。研 究生 就业 问题不但 关 系到毕业 生 自我 价值 的实现 ,也 关系到高 等教育 良性 发展和社 会的 稳定 与和谐 。解决 毕业生 的就业 问题 成为 当下 迫切 的事情 ,本 文对硕 士研究 生就业 难 问题 进行 深 层 次 分析 ,旨在 为 问题 的解 决提 出适切 的建议 。
些 国家把研究 生教 育看作 是学术 研究 教育 ,而一 些 国家则 把研究 生教 育看作 是职业 进修教 育 。我 国研
究生教育 过 去定义 为学术 研究教 育 ,在研 究生课程 设置方 面偏 重于学 术研究 类型 的课程 ,毕业 生多 面 向科研 院所和 教学机 构 。 由于硕 士生 招生规 模不 断

药 、市场 营销 、建筑 类 、工业 自动 化 、机 械设 计及 制造 、机 电一体 化 、汽车 制造与维 修 、专业机 械制 造 工艺 与设备 等专 业的人 员 。 3 . 毕 业生择业 观念 存在偏 差 硕士研究生相对本 科生 、专科生而言 , 普遍存在 就业 期望值 过高 ,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形 势。首先 , 体 现在 毕业生对就业 的区域选择上 。据调查 , 毕业生对 工作地 点的期望依次为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苏 州, 而 中西部贫 困地 区则 问津者少 。 毕业生 涌入东部 沿海 地 区 ,加剧 了竞争 陛,增 加了就业难度 。其 次, 体现在 毕业生对薪酬上 的期望值上 。据调 查 , 4 2 %的 硕 士对 薪水的期望是 3 0 0 0 - 5 0 0 0 元, 4 0 %的人期望值 为5 0 0 0 -8 0 0 0元 。而据 中华英 才网的薪 资调 查统计 结果显示 ,最 近几年 内硕士 的平均 月薪 是 3 6 6 8 元。 可见 ,毕业 生的薪 资期望 值 跟现实 存在 较大差 距 。

二元经济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困境审视

二元经济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困境审视

二元经济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困境审视在我国社会二元经济背景下,由于工作机会与研究生规模、质量和要求等诸多方面的不对称,研究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困难。

本文对目前研究生就业困境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提出了消解困境的路径建议。

[标签]二元经济研究生就业困境由于就业机会与研究生规模、质量和要求等诸多方面的不对称,研究生就业渐入困境。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得研究生毕业数量急剧增加,而用人机构增编有限,特别是研究生比较看好的岗位不增反降。

从就业率上看,截至2006年6月,全国116所高校历年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5.6%以上,说明研究生总体不存在就业困境。

而从学科来看,文艺、体育、医药、文秘、管理等专业硕士生考博率一直处于相对高位,就业率中出国、留学、灵活就业等所占比重较大。

广东省2007年12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在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就业率排在最末位,低于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说明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差异明显;从就业领域看,研究生就业一般倾向于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更青睐博士,硕士生就业尴尬频现;从就业流向看,由于二元经济造成的城乡资源的巨大差异,使得研究生就业流向愈加不平衡,有些学生宁愿退出就业市场也不愿到基层就业,乡镇企业几乎无人问津。

(二)困境渐深的表征1.就业率逐渐走低。

近年来,江苏省硕士生就业率一直在滑坡。

相较上一年度,2004—2006年分别下降了0.47、0.66、1.29个百分点;笔者对所在学校研究生就业率纵向比较发现,2004年以来,各专业研究生就业率年均递减0.69个百分点。

这种与招生规模递增相左的数据表明研究生就业困境日益加剧。

2.工作满意度下降。

据对河北省11所高校200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调查显示,50.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24.3%的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发展、薪酬、待遇、环境等方面表示不尽如人意。

而对2001届毕业生相同问题调查显示,比较满意以上的达87.4%,说明近年研究生在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无奈地选择了降低期望标准。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需要从社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

社会应深化改革,优化就业市场体系;培养单位应以社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加强教育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则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就业;对策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高素质人才的供需结构,这种供需结构的变动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相关调研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上不如博士、下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奇怪现象。

因此,有效地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了社会、培养单位及研究生个人的关心的共同课题。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从近两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就业呈现出如下趋势:(一)就业率逐渐降低2006年,《南京日报》曾报道江苏省研究生就业率继续走低,硕士研究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 2004届江苏全省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比上届下降了0. 47个百分点; 2005届比2004届下降了0. 66个百分点。

(二)就业优势在不断削弱近两年硕士研究生平均供需比率逐年下降。

以浙江大学为例,毕业硕士研究生平均供需比从2001 年的1∶25. 7下降到2002年的1∶13. 7,再降至2003年的1∶4. 7。

全国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三)薪酬期望值不断降低2006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普遍降低了对薪酬的期望,在2005年末农展馆的“2006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表示,其月薪底线是3 000元,如果工作稳定、福利好, 2 000多元也可以接受。

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持有这样想法的毕业研究生的数量同样是很大的。

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问题解析

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问题解析

定数量 的学术型研究 生培养数 量 的前提 下 , 实用型 专业
研究生 的培养应该 占据 一个较 大的 比例 , 这样 才能更 好地
贴近市场 、 贴近社 会。 2 . 研究生培养 中导师指导的缺 陷 研究生 的连 年持 续扩 招导 致在 校研 究生 的数 量 迅速 增加 , 而研究生 导师 的数 量却 增加 有 限, 这 就 出现 了一个 导 师从 带几 个研 究 生到 带一群 研究 生 的转变 。导师 本身
这是导致很 多 研究 生 无 法满 足 社会 需 要 的另 一个 原 因。 研究生 的数量越来越多 , 研究 生的就业 方 向越来 越趋 向多 元化 , 这就需 要学 校改 变单 一 的研究 生培 养类 型 , 在保 证

等专业 供不应求 , 计算 机 、 财会专业供 需基本持 平 , 文科和 社会科 学类专业 明显供 大于 求 , 但 总体 而言 , 研究 生 的就 业 已经面临着 严 峻的挑 战 , 即使 是重 点 大学 , 其部 分 冷 门 专业毕业生就业亦不易 。 研究生就 业 群体 中 , 女研 究 生 就 业 现状 让 人 更 为担 忧, 在 就业 市场 中针对 女研 究 生 的就业 歧视 尤为 严 重 , 这 与女研究生 的就业年 龄 、 国家的女性 生育 政策等诸 多 因素 有关 , 如一些就业单位宁愿 要一个 普通 的男研究 生也不 愿
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研 究生 ; 就 业; 困难
中 图分 类 号 : C , 6 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8 8 4 ( 2 0 1 3 ) 1 1— 0 0 6 1 — 0 3

研 究 生就 业现状
对人才 的需求为 目标 , 而是根 据本校 本专业 的师资力 量和 经济效益来衡量 , 研 究生培养 眼光 向 内而不是 瞄准广 阔的

浅析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以南通大学为例

浅析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以南通大学为例

浅析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对策——以南通大学为例作者:张晓卫,张华,仲荣慧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6期作者简介:张晓卫(1980—),女,江苏南通人。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张华(1980—),男,江苏南通人。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仲荣慧(1977—),女,江苏南通人。

南通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关注,考研已成为了继高考之后第二次“重生”的救命稻草,逐渐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甚至有部分人士还提出“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建议。

大规模招生在给国家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的同时,也给硕士研究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竞争,加之数量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培养质量,于是出现了硕士研究生“高投入、低产出”的就业困难现象。

一、工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生源质量的下滑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顶端的逐步上移使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出现拥挤性特征。

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我国共授予硕士学位71841人,招生人数达到124767人,呈现高速递增的态势。

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中,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对物质资源条件的依赖性大,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的稀缺状况将会更加突出。

以南通大学机械专业为例,近两年调剂人数占录取总人数的百分比的75%~85%。

这种情况导致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素质相较本科阶段有所下滑,培养的难度也在加大,每年都会有导师因研究生难培养而抱怨不已。

现在就业单位的门槛又高,一般研究所或名企对非“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的简历都会拒之门外,地方院校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二)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管理的欠缺培养和指导硕士研究生是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但如今个别导师忙于开公司、争创收,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导师把研究生当做科研劳力,很多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忙于从事财务报销、批改作业、端茶送水等与学业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 对研究 生需 求 相对 较 少 , 对 于 用 人 单 位 而 言 选 择 的 范 嗣和机会较 广 , 导致 了规模上 的供需差 。
1 . 2 多 项 限 制 导 致 研 究 生 就 业 市 场 壁 垒 研 究 生 扩 招 的 态 势 导 致 了 一 定 意 义 上 的 研 究 生 竞 争 优 势 的下 降 , 限制条件增加, 导 致 研 究 生 的 就 业 市 场 形 成 壁
N O. 09, 201 3
பைடு நூலகம்
现 代商 贸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9期
研 究 生 就 业 问题 探 讨
— —
扩 招 背 景 下
徐 佳 吉 祥
( 上海 工程技 术 大学 , 上海 2 0 0 3 3 5 )
使 得 研究 生的 就业 心 大幅增加 , 研 究生 毕业生人 数逐 年递 增 , 在 新 的 形 势 下 给 研 对 研究 生就业缺 乏 系统 的 职 业 培训 , 态 、 就 业 技 巧 上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问题 。 究 生 的就 业 工 作 造 成 了 很 大 的 压 力 ,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的 形
摘 要 : 随 着研 宄 生 教 育 规 模 的 扩 大 和 研 究 生 毕 业 人 数 的 增 加 , 研 究 生就 业 形 势 不 容 乐观 。 分 析 了 在 研 究 生 扩 招 背 景 下 就 业 工 作 的 困境 , 对影响研 究生就 业的主要 因素如政 府 、 学校 、 用人 单位 、 个人 等 方面进 行 了原 因分析 , 提 出 了应 对 新 形
校的 限制上 , 不少 用人单 位在 招聘 研 究生 时 以“ 9 8 5 ” 、 “ 2 1 1 ” 基 础 类 的 就 业 岗 位 上 更 加 愿 意 偏 向 人 力 成 本 较 低 的 本 科 生 。在 户 籍 的 限 制 上 , 发 达 地 区 的 就 业 单 位 在 户 籍 上 的 要 求 也 使 得 研 究 生 毕 业 生 就 业 机 会 的 丧 失 。 在 性 别 的 限 制 上, 女 性 的 研 究 生 的就 业 能 力 低 于 男 性 的 研 究 生 。
现 在 规 模 上 。研 究 生 大 量 扩 招 的 结 果 , 自然 在 总 量 上 使 得 益相 关主体 的角度对研 究生 的就业 工作进 行分析 。
市场 上人才 供给 大大增加 ,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但 是 相 应 地 用 人 2 . 1 作 为 调 控 主体 的 政 府 对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的 影 响
喻 。近几年 来 , 我 国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招 生 人 数 和 录 取 人 数 均
1 . 5 研 究生职业 规划意识 较差 , 缺 乏 系 统 的 职 业 培 训

方 面研 究 生 毕 业 生 在 学 校 接 受 教 育 时 间 较 长 , 忽 略
了对 自身 职业 规 划 的 考 虑 。 另 一 方 面 导 师 对 研 究 生 的 带 教 往 往 以科 研 学 术 为 单 位 的 指 导 方 向 , 作 为 培 养 主 体 的 学 校
势 也 呈 现 了多 样 的 问 题 。 1 . 1 高 就 业 人 力 供 给 与低 就 业 市 场 需 求 之 间的 矛 盾
2 影响 研究 生就 业 的主 要 影 响因素 分 析
出 现 以上 种 种 的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中 的 问 题 , 究 其 重 要
应 当从 政府 、 学校、 用 人 单位 、 研 究生 自身等 利 高 就 业 人 力 供 给 与 低 就 业 市 场 需 求 之 间 的 矛 盾 主 要 体 的影 响因素 ,
目前 的高 等 教 育 体 系 中 , 研究 生培 养 还 是长期 受 到“ 重 学 术
轻专业 学位” 理念 的影 响 , 培养 出来 的研 究 生 竞 争优 造 成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就 业 形 势 越 来 越 严 峻 。 我 国 的 研 究 生 作 学 位 , 只懂 学 术 不 懂 实 践 没 有 经 验 。在 这 样 的 供 需 矛 盾 为社会精 英群 体 , 现 如 今 也 不 得 不 面 对 难 以 择 业 的 尴 尬 窘 势 不 足 , 境 因此 如何解 决研 究生就 业压 力成 为政 府 、 高校、 用 人 单 下 , 高质量人 才需 求 与低 水 平 人 才供 给造 成 了 研究 生 就业
2 . 2 作 为 培 养 主 体 的 学 校 对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的 影 响 作 为 培 养 主 体 的 学 校 是 影 响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的 重 要 因
垒 。这 些 限 制 条 件 主 要 体 现 在 学 校 限 制 、 专 业 限制 、 户 籍 限 制、 性 别 限 制 等 方 面 。从 历 年 研 究 生 就 业 的 情 况 来 看 , 在 学
势开展研 究生就业 的主要措 施 。
关键词 : 扩招; 研 究生 ; 就 业
中图分 类号 : G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0 9 — 0 1 4 2 — 0 1
随着 高校招 生 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 不 稳 定 的 经 济 形 势 都
作为调控 主体 的政 府 , 在 教 育 工 作 上 的 公 平 与 效 率 的 责 任 也 应 当体 现 在 研 究 生 培 养 的 成 果 上 , 在 研 究 生 教 育 规
模 的过快 发展 的同 时 , 放 任 了对 研 究 生 培 养教 育 质 量 的监 督 和管理 , 研究 生教育 的地位 的下 降 。
位、 研究生 个人 亟待共 同面对 的问题 。 市场 中的结构 性失业 。
1 扩 招 背 景 下 研 究 生 就 业 工 作 困境
在2 0 1 3年 年 初 北 京 的 一 场 研 究 生 专 场 招 聘 会 上 , 4 . 3 万名 应届研 究生 共 同竞 争 t . 8万 个 岗 位 , 就 业 形 势 不 言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