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变阻器导学案12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导学案12
九年级物理变阻器导学案12

16.4 变阻器

【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

原因

3、正确使用变阻器,并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变阻器

【学习重点】变阻器的作用及其使用。

【学习难点】1.能分析、判断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及电流变化

2、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变阻器

【知识链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导入新课】

1、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是哪些?

2、在上面因素中你认为最容易改变电阻大小因素是_____,你猜想的依据____________。【探究新知】

一、教师展示

认真听音乐,比较声音的变化,小组讨论:声音大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想做做

如右图仔细观察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灯泡的亮度为什么变化?

(2)灯泡变亮时铅笔芯连入长度怎样改变?

(3)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怎样改变?

(4)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

三、变阻器

1、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 。

3、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__________ 。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思考以下问题:

A、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

为什么要刮去?

B、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C、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D、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2)实验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A、提出问题

第1页共3页

第2页 共3页 ①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②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③根据你选择的连接方法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④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根据图

16.4-2回答)

小组讨论并展示,最后完成下列内容: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______种,接线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______种,______、______。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______。

B 、实验探究

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探究怎样用滑动变

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来改变连入电 路中的______,改变灯泡的______,从而改变电路中的______。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Ω 2A ”的字样这两个数据分别表示 ____ 和

(5)小组相互讨论,归纳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C 、练习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按课本70页(1)、(2)操作。

四、变阻器的应用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变阻器的种类:

(1)滑动变阻器

(2)电位器

① 电位器,如:

②数字电位器,如: ,其优点是:

【达标练习】

1、如图:滑动变阻器有A 、B 、C 、D 四个接线柱,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A 和D 两接线柱时要想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减小,滑片应向 端移动。

(2)如果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则应使用接线柱________。

(3)如果使用 或 时,则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

路中总电阻均不发生变化。

2、如右图是收音机上调节音量的旋钮,

若接线片A 、B 接入电路 ,则顺时针 旋转旋钮触片时,音量将变_______。 3、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

A

A

C

D M N S

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

流表示数减小,则M、N应与滑动变阻器

上的哪两个接线柱相连,请你画线代替导线

连好电路。

【学案整理】

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接入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而引起电流的变化,关键在于找到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下接线柱”,若滑片远离“下接线柱”时,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通过电路中电流变小;若滑片靠近“下接线柱”时,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通

过电路中电流变大。

反之,若要根据电流的变化来判断接哪个接线柱,则利用逆向思维即可。

第3页共3页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初三物理电压 电阻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物理电压电阻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电压电阻选择题 1.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彩电的电功率约为200W B. 写字台台面的面积约为200cm2 C. 洗浴用水的水温约70℃ D. 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A 【解析】【解答】A、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约0.8A,电功率在P=UI=220V×0.8A=176W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写字台的长度在 1.5m、宽度在80cm=0.8m左右,台面的面积大约为S=ab=1.5m×0.8m=1.2m2.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6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值在2千欧-20兆欧范围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流表示数突然减小但不为零。用电压表检测,当电压表接a、b两点时,电压表有示数;接b、c两点时,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是() A. 开关S接触不良 B. ac导线断路 C. R1断路 D. R2断路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闭合,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开关S闭合一段时间后,电流表示数突然减小,则电路故障为某处断路: 当电压表接a、b两点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a到电源的负极与b到电源的正极之间是接通的; 当电压表接b、c两点时,电压表无示数,说明c到电源的负极与b到电源的正极之间是断开的。 由上知a到电源的负极、b到电源的正极之间是接通的,Ac间导线出现了断路。

九年级物理14.2变阻器教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花果山中学课堂教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刘桂林审核人授课人 课题 : 14.2 变阻器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能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2、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的变化。 3、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学习重、难点: 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如何引起电流的变化。学会正确使用变阻器。【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B.通过导体的电流变大,导体的电阻也变大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D.一般情况下,导体都有电阻 2、小明在研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在不同时刻测量了一段锰铜合 金线的电阻,其电阻与时间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与时刻t2相比较,时刻 t1的温度较(选填“高”、“低”和“一样高”). 3、A、B、C、D四根导线,其中A、B、C是铅线,D是镍铬合金线.A、B 粗细相同,A比B短,B、C长度一样,B比C粗,D、C长短粗细都一样, 则四根导线按其电阻阻值大小的排列顺序是() A.RA>RB>RC>RD B.RD>RC>RB>RA C.RD>RA>RB>RC D.RC>RB>RA>RD 4、如下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之间接入硬 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在观察到 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 ) A.硬币或橡皮 B.铅笔芯或硬币 C.橡皮和塑料尺D.塑料尺或铅笔 二、新课学习 1、活动14.3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 2、介绍三种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和电位器 3、活动14.4 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书本P59图14—7) (2)滑动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3)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最新九年级物理滑动变阻器练习题

最新九年级物理滑动变阻器练习题 1、电阻用字母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50K Ω= M Ω= Ω. 2、(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有关、无关)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3)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也 (相同、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就越 ;导体越短,电阻就越 .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粗,电阻就越 ;导体越细,电阻就越 .对于大多数的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就越 . 3、(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 . (2)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是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有 和 . (4)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连接方法是 ;在闭合开关前,先要将滑动变阻器 . (5)一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2A ”的字样,它表示的意思是 . (6)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可以变阻的连接方法有 ;如果想让滑片P 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则能够采用的连接方法有 . 4、小李家的灯泡的灯丝烧断了,他把开关断开后,把灯泡摇了一摇,灯丝就 被重新接上了,但使用时发现灯比原来亮了许多,这是因为灯丝接上后 . 5、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移动滑片P ,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小明同学想测量一个电路中灯的电流和电压,请把各元件连接起来.并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7、如右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柱 . 8、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连接电路时要注意: 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 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和 . 9、如图1所示,若开关S 、S 1闭合,S 2断开,能发光的灯是 ,电

初三物理变阻器知识点解析

初三物理变阻器知识点解析 变阻器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流的大小。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初三物理《变阻器》的知识点解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般的变阻器用电阻较大的导线(电阻线)和可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构成。 作用:1、限制电流,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电压 的分配。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中常用器件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一般是熔点高,电阻大的镍铬合金,电阻杆一般是电阻小的金属,所以电阻丝越长,电阻越大,电阻杆越短,电阻越小。电阻丝外面涂着绝缘层,绕在绝缘管上,它的两端连在A、B两个接线柱上。滑 片P通过金属杆和接线柱C相连,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A、C两个接线柱间电阻丝的长度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 路中电阻的大小。一般的变阻器用电阻较大的导线和可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组成。 滑动变阻器构造:1.接线柱 2.滑片 3. 线圈4.金属

杆 5.瓷筒。原理:金属杆电阻小,电流顺着划片从金属丝流 过从而改变了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也改变了电阻的大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筒上,大部分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为镍铬合金丝,电阻丝外面涂有绝缘层。 电阻箱 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地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起到连续改变电流大小的作用,但不能准确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如果需要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的阻值,就要用电阻箱。所以,电阻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的并且能够显示出电阻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它与滑动变阻器比较,滑动变阻器不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但它可以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但阻值变化是不连续的。 电阻箱的使用 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调节旋盘就能得到 0~nx(n个x,n为旋钮的个数)欧之间的任意阻值。各旋盘对 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盘上标出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分压是和分流相对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动态电路分析专题》导学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动态电路分析专题》导学案 动态电路------由于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路中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电路 动态电路类型 一、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 [例1]如图,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 分析方法 第一步:判断电路的类型(连接方式) 第二步:判断各电表测量的物理量 第三步:动态分析 [变式训练1] 如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例2]如图,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A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变式训练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A)安培表示数变大,灯变暗(B)安培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伏特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例3]如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1表、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表示数都增大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C、两表示数都减小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二、开关通断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 [例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K闭合,则安培表的示数将______,伏特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V

A S 2 S 1 S L R 0 R 1 P a b [变式]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当开关S 闭合时( ) A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C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灯的亮度不变 D .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暗 综合练习 [练习1]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2A ”,电流表的量程 为“0~0.6A ”,小灯泡上标有“6V ”字样。若开关S 、S 1 、S 2都闭合,当滑片P 在b 端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5.28W ,则定值电阻R 0为 Ω;若开关S 闭合,S 1 、S 2都断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R 1增大到3R 1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21,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变化了2.7W ,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 W 。(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路元件安全) [练习2]如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8V ,灯泡L 标有“9V 4.5W ”字样,电压 表的量程为0~15V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滑动变阻器R 标有“100Ω 1A ”字样,当只闭合开关S 1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不计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1)定值电阻R 0的阻值; (2)只闭合开关S 2,电压表示数为12.6V ,电流表的示数; (3)只闭合开关S 2,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情况 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范围。 图16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6.4变阻器导学案含解析人教版.docx

第4节变阻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能够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中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3.知道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 【学习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预习】 1、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2、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作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进而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它应该与被控电路串联。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变阻器 实验: 1.用小刀把铅笔剖开,照右上图连接电路,金属夹导线在铅笔芯上移动,当两金属夹之间距离变远时,接入电路中的导体变长(长或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大或小),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小 (大或小),因此灯泡变暗 (亮或暗)。 2.通过改变接入导体的长度,能很方便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活动二:滑动变阻器 1.认识滑动变阻器 (1).观察:滑动变阻器,它有缠绕在绝缘管上的电阻线,外面涂有绝缘漆,它的两端连接在两个接线柱上。支架上方有个比较粗.的金属杆,电阻很小,金属杆两端有接线柱。金属杆与电阻丝通过滑片相连。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的。变

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2).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0.5A”字样,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开关闭合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最大处,这样做是为了使电路中的电流不会太大,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变阻器的使用 ⑴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①为什么与滑片接触处的电阻丝的绝缘层被刮去?为了把上端的接线柱通过滑片和下面的 电阻线以及接线柱接入电路 ②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下端的A 、B接线柱之间 ③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上端的C、D接线柱之间 ④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一上一下” 的接线柱之间 ⑤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远离线段接线柱方向时 ⑵连接滑动变阻器 要使滑动变阻器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用电器串 (串或并)联。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实物图电路图 (1)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要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控制电流大小,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上”、“两下”

初三物理滑动变阻器练习题

关于电阻(滑动变阻器)的练习 1、电阻用字母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50KΩ= MΩ= Ω。 2、(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它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无关)(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3)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不同,导体的电阻也 (相同、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就越;导体越短,电阻就越。在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粗,电阻就越;导体越细,电阻就越。对于大多数的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就越。 3、(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2)滑动变阻器的示意图是;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有 和。 (4)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连接方法是;在闭合开关前,先要将滑动变阻器。(5)一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2A”的字样,它表示的意思是。

(6)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可以 变阻的连接方法 有;如果想让滑片P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则能够采用的连接方法 有。 4、小李家的灯泡的灯丝烧断了,他把开关断开后,把灯泡摇了一摇,灯丝就被重新接上了,但使用时发现灯比原来亮了许多,这是因为灯丝接上 后。 5、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小明同学想测量一个电路中灯的电流和电压,请把各元件连接起来。并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7、如右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 连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 时电灯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 柱。 8、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连接电路时要注意: 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端;

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导学目标】 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认识小灯泡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 3、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课堂导学】 1、伏安法测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器材: (4)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5)实验电路 按左边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6)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的位置。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 ③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小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④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⑤滑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略大于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亮度; ⑥断开开关,结束实验。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灯泡的亮度1 2 3 (8)分析论证:当U实〉U额时, P实 P额; 当U实〈U额时, P实P额; 当U实= U额时, P实 P额。 2、实验过程中能将电压调到比1.2U额更高吗?最后需要求电功率的平均值吗?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们发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与的实验电路图相似,实验过程也很相似。 2.实验时发现,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和亮度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小灯泡的亮度不是由决定而是由它的决定(选填“额定功率”或“实际功率”)。 【课后练习】 3.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是6V的蓄电池,小灯泡铭牌上标有“3.8V”字样,其额定功率约为1W。 (1)请在图中的圆圈内正确填入电表符号,使实验电路图完整。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4)若滑片向右移动时,发现小灯泡变暗,但电压表示数却变大,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5)小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你帮助小华计算完成表格中的空格并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次数电压表示数U/A 电流表示数I/A 电功率P/W 小灯泡亮度 1 3 0.2 2 较亮 2 3.8 0.26 正常发光 3 4.5 0.3 很亮 ①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 A,额定功率是 w。 ②实验中,把小灯泡两端电压从3V调到3.8V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端移动(就上面的电路图而言,选填“左”或“右”),眼睛要盯住表的指针看; ③为顺利完成实验,应选滑动变阻器。(甲滑动变阻器规格为“8Ω 1A”、乙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5Ω 0.5A”); ④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其亮度之间的关系是; ⑤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小灯泡的电阻在变大,原因是。 (6)某同学发现电压表大量程(0~15V)坏了,小量程(0~3V)还可用,利用原有器材如何实验,请设计电路图,并简单描述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7.1 《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初三物理电阻练习题

初三物理电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 B、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C.滑动变阻器起到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的作用 D.应连好电路后,再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2、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D.保护电路 3、如图电路,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灯泡电阻的实验中,为使电流表示数减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A.向左移 动; B.向右移动; C.向左向右移动都可以;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一个白炽灯泡,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比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大10倍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两次测量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 B.两次测量灯丝温度不同 C.两次测量通过灯丝的电流不同 D.两次测量室内的温度不同 5、阻值都为10Ω的两个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 A.5Ω; B.10Ω; C.20Ω; D.40Ω. 6、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没有必要的是: A.连接电路之前,先断开开关; B.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接,开关应靠近电源的正极; C.在无法估计被测值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选用较大的量程; D.不能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压 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 暗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8、在测电阻实验,如图6中a、b电表分别表示〔〕 A.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B.a 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C.a、b都是电压表 D.a、b都是电流表 9、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有问题的是() A.连接线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B.连接线路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C.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 D.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的反方向偏移电压表正常此时断开电路将电池的正负极对调 10、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 是()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D.保护电路 11、一只100的电阻与一只1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 A.等于1 B.小于1 C.等于101 D.大于1,小于100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A.灯泡L亮度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 B.灯泡L亮度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 C.灯泡L亮度不变,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13、关于公式R=,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14、粗细相同的两根铝导线,长度关系是L1>L2,串联接入电路后,其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A.I1>I2,U1<U2 B.I1<I2,U1>U2 C.I1=I2,U1>U2 D.I1=I2,U1<U2 15、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0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小到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A.2.0A B.0.25A C.3.0A D.0.50A 二、填空题 16、把电阻R1=5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6.4变阻器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16.4变阻器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学习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是,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二、课堂导学: 1 1、情境导入:让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改变电源电压。你有什么办法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2、出示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演示课本上的6.4—1,引入到滑动变阻器。 2、学生观察实际滑动变阻器,认识它的结构。 3、实验探究:分别将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看哪种接法能改变灯 泡的亮度。 实验的结论是:联时能改变灯的亮度。 4、实验探究以下的问题: (1)分别将这几种接法接入电路,探究出可行的正确接法: (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a.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入电路。 b.滑动变阻器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定值电阻。 c.滑动变阻器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 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e.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f.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5、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 三、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 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滑动变阻器的选择(解析版)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一.解答题(共5小题) 1.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B(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C(选填序号); A.10Ω0.5A B.20Ω1A C.50Ω2A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电压;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电阻R处有断路.

= 2.在完成“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后,小明产生疑问: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变化时,它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为此,他找来了下列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一定值电阻,三个规格分别为“5Ω,1A”、“30Ω,1A”和“35Ω,0.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6V).

(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小明选择的规格是“30Ω,1A”的滑动变阻器.(2)根据题意,正确完成剩余部分连线,并使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小. (3)分析表中的数据,写出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随它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是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先随它接入电路电阻的减小是先增大,后减小. (4)以其中一组数据为例,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9Ω.(结果取整数) (5)小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不转,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的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R'=≈

初三物理学案

初三物理学案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本节课,你需要知道的)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1.音调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观察并仔细听,得出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_________,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如,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频率相当于次/秒)请同学们记住: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我们需要了解的: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Hz。人们把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教师演示课本上39页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四、同步习题 了解一下: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1.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2.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__音调越低. 4.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__有关系. 5.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6.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四、反馈习题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而载着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否采了蜜,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不同. D.飞行的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 B.音调逐渐降低. C.响度逐渐降低. 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鸟语、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辨别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仔细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一下吧。六.作业 请完成《配套练习册》P32,1—4。

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发学生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重点: 1、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 1、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题 1什么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查询有关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3参考教学目标试着制作滑动变阻器 二、教学程序 1: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和探索了一个严重课题《电阻》。 请同学们回答: (1)什么叫电阻?电阻的单位是什么?(2)导体的电阻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通过实验,同时利用一些网上的资源去探索和研究本章另外的一个课题《变阻器》。 2:指导自学、讨论答疑、启发释疑、进行新课 (1):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出示台灯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 演示2:出示收音机调节收音机的音量的变化。 实验完毕请学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听到什么现象? 生:调节旋钮时,台灯和收音机的亮度和音量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刚才我给同学们演示的是两个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两个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台灯和收音机是采用什么方法使其亮度和音量发生变化的?(学生思考) 师:为了解决给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演示实验出示自制的“直线式变阻器”,移动导线夹改变灯泡的亮度。

九年级物理上册 变阻器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辅导科目 物理 年级 授课教师 班型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铭牌的含义; 2. 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3. 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 4. 使用电阻箱运用替代法间接测量用电器的电阻。 重、 难 考 点 1.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内容 一、电阻箱 旋钮式电阻箱: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9个1000Ω、9个100Ω、9个10Ω、9 个1Ω的电阻器串联组成,只要调节面板上的4个旋钮,便可得到从0~9999Ω 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整数值.读数时,把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盘上 标记的倍数.图所示AB间的电阻值为______Ω. 二、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即滑动变阻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应将变阻器______联入电路中,选择__________的接线方法将变阻 器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若将滑动变阻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相当___________;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在接通电路前,应将金属滑片____________的位置,这样做的 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06讲: 变阻器 图 2

例1、如图所示是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四种不同的接法,那么,在这四种接法中,哪一种具有这样的功能:当金属 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路中的灯光变暗() 例2、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法,对改变电阻的作用一样吗?为什么? 例3、在做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实验时: ⑴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阻值________ 的位置. ⑵要求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且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流表示数变大,画 出电路图,标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好. ⑶实验时,若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泡的亮度都不变且较暗,则原因可能是 P A P B P C P D PP AB CD P P AB CD 甲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