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常见适应症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常见适应症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疗效。
它们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本文将介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常见适应症及其应用。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2.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这类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4. 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5. 骨关节感染骨关节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感染,对于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和促进骨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6. 腹部感染腹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腹部感染,对于控制感染和消除炎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总之,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与其他药物一样,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用药研究,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我们来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不良反应等。
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与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感染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较多,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长期或过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也容易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用药方式以及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用药研究,以减少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临床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及时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导致不良反应。
临床医生也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避免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
对于具有较高过敏风险的患者,可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进行皮肤试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监管,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高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应用简介

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应用简介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许多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头孢菌素的分类头孢菌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世代。
目前已经发展出四代头孢菌素。
1.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等。
这些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特别适用于治疗耐药性较低的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其抗菌谱较窄,因此在治疗复杂感染时的应用受到限制。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等。
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对某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尤其对某些肠道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第二代头孢菌素还对一些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覆盖范围。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尤其对某些耐药性较高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第三代头孢菌素还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能够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4. 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吡肟、头孢米诺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在抗菌谱上进一步扩展,对某些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感染具有更好的疗效。
此外,第四代头孢菌素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β-内酰胺酶的降解,因此在治疗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头孢菌素的应用头孢菌素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
以下是头孢菌素在临床中常见的应用领域:1. 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轻至中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第二代头孢菌素常被用于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第三代头孢菌素则是首选药物之一。
2. 尿路感染头孢菌素也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例如,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被广泛使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头孢菌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类药物。
第一部分:头孢菌素药物概述头孢菌素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可以分为多个代表性的类别,如头孢菌素I代、头孢菌素II代、头孢菌素III代和头孢菌素IV代等。
第二部分:头孢菌素药物的作用机制头孢菌素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它们能够与细菌细胞壁的靶点酶(也称为“靶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重建。
这导致细菌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第三部分:头孢菌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头孢菌素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临床应用指南,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根据各组织和部门的指南,表明头孢菌素药物的应用需考虑以下因素:1. 感染类型和位置:不同类型和部位的感染对头孢菌素药物的敏感性和选择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头孢菌素类别和具体药物。
2. 细菌耐药性: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
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时,医生需要了解当地和患者感染的细菌耐药情况,以确保所选药物对目标细菌具有效性。
3. 患者特征和病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以及过敏史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选择。
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时,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特征和病史,并相应地调整用药方案。
第四部分: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策略虽然头孢菌素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风险。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为了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几点措施应被采取:1. 避免过度使用:头孢菌素药物的过度使用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头孢菌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头孢菌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
它的广泛应用源于其良好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成为治疗多种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头孢菌素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头孢菌素的分类头孢菌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可分为多个代表性类别,如头孢菌素C、头孢菌素M、头孢菌素P等。
其中,头孢菌素C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头孢菌素M类药物则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头孢菌素P类则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二、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头孢菌素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能够与细菌的靶点——酶β-内酰胺酶结合,抑制其对细菌细胞壁的降解作用,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头孢菌素还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等,增强其抗菌活性。
三、头孢菌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临床研究表明,头孢菌素对于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于耐药菌株的治疗效果显著。
此外,头孢菌素还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等不同途径使用,便于患者的治疗选择。
然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是耐药性的产生。
由于头孢菌素的长期使用,一些细菌逐渐产生了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是毒副作用的出现。
尽管头孢菌素的毒副作用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在使用时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
一方面,他们通过合理使用头孢菌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研发新一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以提高其抗菌活性和耐药性。
头孢菌素药物的创新治疗应用

头孢菌素药物的创新治疗应用近年来,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头孢菌素药物的研发和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扩大了其治疗应用领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将探讨头孢菌素药物的创新治疗应用,从头孢菌素药物的特点、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头孢菌素药物的特点头孢菌素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特点在于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包括对某些耐药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此外,头孢菌素药物具有良好的耐药性,抗药性较低,可以在临床上长期应用。
这些特点使头孢菌素药物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
二、头孢菌素药物的临床应用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与其他抗生素相比,头孢菌素药物在治疗感染时的优势在于其广谱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抗药性,可以覆盖多种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多种耐药菌。
因此,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上通常被作为首选药物来治疗感染疾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头孢菌素药物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例如,头孢菌素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手术感染。
在手术前,患者常常会接受头孢菌素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以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另外,头孢菌素药物还可以通过注射给药的方式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疾病。
它们可以直接通过血管进入病灶,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治疗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病症非常有效。
三、头孢菌素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了进一步优化头孢菌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抗药性的发展,许多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头孢菌素药物的创新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通过化学修饰,改变头孢菌素药物的分子结构,增加其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利用头孢菌素药物作为载体,将其他药物结合到其分子中,实现联合治疗的效果。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头孢菌素药物的抗菌活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起来,头孢菌素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一、简介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广谱抗菌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分类、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等。
二、药物分类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根据它们所具有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包括:1、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青霉素等;2、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莫匹罗、头孢克肟等;3、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匹罗等;4、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等。
三、临床应用1、上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 常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克肟等。
- 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需考虑过敏风险,避免过度使用。
2、下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 常用药物:头孢呋辛、头孢拉定等。
- 注意事项:对于严重感染病例,需联合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3、泌尿道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泌尿道感染。
- 常用药物:头孢噻肟、头孢替钠等。
- 注意事项: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调整。
4、皮肤软组织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等皮肤软组织感染。
- 常用药物:头孢泊肟、头孢丙烯等。
- 注意事项:用药前需考虑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受性。
5、外伤感染:头孢菌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骨髓炎等。
- 常用药物:头孢替安等。
- 注意事项: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清创等。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说明书;2、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测试报告;3、临床研究数据摘要。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宽谱抗菌作用:指药物对多种细菌产生抗菌作用的能力。
2、存储条件:指药物储存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3、药物剂量:指使用药物的数量。
4、肝肾功能:指肝脏和肾脏的正常功能与代谢能力。
5、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指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
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作用机制头孢菌素的作用机制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似,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具体来说,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的死亡。
头孢菌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横向肽链的形成: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即横向肽链的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横向肽链是由多肽链交联而成的,头孢菌素通过抑制肽链交联酶的活性,阻断了横向肽链的形成,使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
2. 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头孢菌素还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使其变得脆弱易碎。
细菌细胞壁的稳定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头孢菌素的作用使细菌细胞壁受到破坏,导致细菌的死亡。
3.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头孢菌素还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的活性,进一步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头孢菌素的作用使得这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二、临床应用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部感染等。
其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注射:头孢菌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以便迅速达到治疗浓度。
对于严重感染、重症患者或手术后的感染预防,静脉注射头孢菌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2. 口服给药:对于轻度或中度感染,头孢菌素也可以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口服头孢菌素的优点是方便患者自行使用,减少了对医院资源的占用。
3. 配伍应用:头孢菌素可以与其他抗生素药物进行配伍应用,以增强抗菌效果。
例如,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在各科室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几乎在每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有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主要为二联和三联,二联的现象多于三联。
结论从分析结果来看,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监督,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抗生素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标签:临床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应用
头孢类菌素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较强的抗菌作用,给药后,患者能够快速吸收,用药方式也比较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在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1]。
但在应用此种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地方,不但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副作用出现。
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对其中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门诊处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内科170张,口腔科130张,妇产科180张,儿科110张,急诊科120张,耳鼻喉科90张,对用药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方法
应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处方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素类名称、使用剂量、总用药量、联合用药情况、规格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800张处方中,共有150张含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总使用率为18.75%。
2.1 分析各科室中使用头孢类菌素类药物的情况
在各科室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
见表1。
2.2 分析不同年龄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情况
头孢菌素类药物几乎在每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有使用。
见表2。
2.3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情况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主要为二联和三联,二联的现象多于三联。
见表3。
3 讨论
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随着药品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市面上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日渐增多,如果临床上在使用时对药物认识不全面,会导致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出现,不但会增长耐药性,而且会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出现,从而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降低医疗效率及治疗[2]。
因此,需要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管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院各个科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第一代与第三代,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格兰阴性菌的作用不强,但对格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格兰阳性菌的作用比第一代弱,但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格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较强。
在表1中,可以明确看到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在我院的应用比较广泛。
头孢氨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一种,属于半合成药物,耐酸,患者口服时,吸收较为良好,即使是在空腹的情况下,吸收率也能达到90%左右,因此,在对轻度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头孢氨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
头孢噻肟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一种,属于半合成药物,生物利用率可达97%左右,给药后,在体内的分布较广,被广泛应用到各部位感染的质量中,而且当脑膜出现炎症时,能够透入血脑屏障,也被应用到中枢感染的治疗中[3]。
另外,头孢噻肟广谱、高效、耐酶,而且价格比较低廉,在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的负担,在我院临床上的使用量较大。
头孢素菌素类药物具有较低的药毒性,使用时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对胎儿、母体产生影响,在各个年龄段均有使用,本次研究的表二表明了这一点。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排泄主要经过肾脏,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该慎用,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药物积蓄在患者体内,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中,本院头孢菌素类与其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主要为二联与三联,且二联较多,这与了临床感染治疗中以二联用药为主,无需应用三联以上药物治疗的观点相符合。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方面较为合理,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这需要继续保持,也需要继续加大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的监督力度,以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减少因头孢菌类药物应用不合理引发的不良反应,使临床治疗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晓平.头孢类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3):609.
[2] 杨建立.头孢类抗菌素药物的新进展和临床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3):35-36.
[3] 贾文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3,(11):214-125.
[4] 陈雅萍.2011年至2012年我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