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生产场所1

6 设施和设备1

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2

8 生产过程控制2

9 管理要求3

10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3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规范由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胡靖、弯杨、蒋丽琼、王永红、陈旭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和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以高粱、大米、玉米等粮谷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酿制工艺(固态发酵法白酒)进行生产加工的白酒小作坊。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酒小作坊

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法生产销售白酒的个体生产经营者。

总则

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厂房、设施设备、过程控制等条件,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不得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生产场所

环境卫生要求

生产场所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生产场所周围不得有妨碍食品卫生的污染源。

生活场所与生产场所应有效隔离,不能在生产场所内吃、住;不得饲养畜、禽及其他动物。

生产场所要求

地面应坚硬、宽敞、平坦、排水良好,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

墙面、隔断、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

生产场所应满足固态发酵法制酒条件下配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的工艺技术要求。窖、池、缸、箱等发酵容器应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生产场所内应根据生产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包括:

a)晾堂操作区;

b)发酵区;

c)馏酒区。

馏酒区域应保持清洁,无积水。

如有基酒暂存区域的,应划分固定区域,该区域应通风良好,便于清洁。

设施和设备

供水设施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供水设施中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污水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排放的相关规定。

酒糟存放设施应便于存放和清理。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供气系统,供气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应设置洗手设施和供洗手用的清洗剂等。

白酒小作坊应具备基本的生产设备,包括:

a)原料处理设备;

b)蒸煮设备;

c)摊凉设备;

d)糖化发酵设备(窖、池、缸、罐等);

e)蒸馏设备(甑、甑桶、甑锅);

f)贮酒设备(池、缸、罐等);

g)灌装工具;

h)计量设备(流量计、磅、秤等);

i)检测设备(温度计、酒度计等)。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采购的粮谷类原料应符合GB2715、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毒、有害物以及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供水设施中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采购的食品原料和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应商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索取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索取有关购销凭证或记录其来源,做到原料可追溯。

采购与酒体直接接触的材料或物料时,应有易迁移的醇溶性有害成分含量检测报告,如重金属、领苯二甲酸酯等。

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不得添加药品或只允许在保健品中使用的中药材;不允许使用食用酒精勾调;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及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生产过程控制

基本工艺流程

白酒基本生产流程为:

关键控制环节为:配料、发酵、贮存、勾兑调味。

配料

生产酒的原料,生产前应经过检验筛选、除杂,不应使用变质、受污染的原料。

原料配比应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应作书面记录。

发酵、蒸馏

酿酒过程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对发酵过程关键指标进行有效监控,防止发酵异常或遭受污染。

酿酒的发酵窖、池、缸、桶以及设备、工器具应根据特定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清理,去除不应有的残留物后,方可进行白酒发酵。

白酒蒸馏应量质摘酒,并采取适当的蒸馏排杂措施,产品应符合GB2757卫生要求。

原酒贮存

半成品、原酒的贮存条件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和消防要求。

原酒贮存过程中应做好原酒信息的详细记录。

原酒贮存场所应经常清理查看,保持安全。整洁。

过滤、勾兑调味

滤酒设备、工器具、管道应保持清洁。

勾兑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白酒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质量安全问题:

a)感官质量缺陷:如色泽、香气、口味、风格等与产品标识不服;

b)酒精度与包装标识不符;

c)固形物超标;

d)甲醇、氰化物等指标超标。

管理要求

食品安全责任要求

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并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备案证、营业执照、健康证明、食品安全承诺书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牌。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应当建立进货(含来料加工)、加工、检验、销售、食品召回和销毁记录台账,台帐内容应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定要求,相关票据和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一年。

应有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小作坊经营者应主动配合食品监督行政部门开展抽样检测工作,鼓励小作坊经营者开展产品自检。

制定并落实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加工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健康、加工过程、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废弃物等卫生管理要求。

生产卫生管理

生产及经营场所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新;地面、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生产场所内不应带入和存放个人生活用品。

酒糟放置场所应与生产场所隔离,应防止虫害孳生。

生产、包装、贮存等设备及工器具等应定期清洁消毒。

废弃物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妥善处理,并应做好相关记录。

人员卫生管理

应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止污染。

工作期间不应有抽烟、饮食、饮酒或其他有碍操作的行为。

应保持个人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外露饰物。

在食品加工操作时应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头发应置于帽内。

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卫生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标签

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销售的食品提供产品名称、生产地址、生产者、生产日期等必要的信息,以使消费者能够正确地处理、食用、贮存其产品。

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明确标注产品的销售范围。

包装、运输、贮存

应使用食品用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材料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对食品造成污染。

运输食品时,应轻拿轻放,不应与有腐蚀、有毒、有害的物品一起放置。

原辅料应存储于独立库房中,面积应满足生产实际需要,清洁干燥、平整,有防潮、防虫、防鼠措施,堆垛底应离地、离墙不小于10cm。

贮存成品的场所应保持整洁卫生,场所内不得存放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物品;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贮存的食品不受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方案】2020最新白酒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方案

方案计划范本 【计划方案】2020最新白酒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方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由蝼蚁大树搜集整理,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1 / 3

为了规范白酒小作坊管理,严厉打击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白酒、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我区白酒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创建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督促白酒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取缔无证无照、证照不全的白酒加工黑窝点,严厉打击卫生条件差、使用食用酒精勾调、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规范白酒小作坊生产和日常管理行为,切实提高白酒产品质量。 二、整治内容 (一)整治对象:全区所有白酒小作坊。 (二)整治重点:督促白酒小作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用食用酒精勾调白酒、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统一日常监管内容,督促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生产。 三、整治步骤 全区白酒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从20xx年4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一5月31日)。安排部署白酒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摸清辖区内白酒小作坊的基本情况,完善白酒小作坊监管档案,各各乡镇(街办)监管所与各白酒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整治实施阶段(6月1日-10月30日)。对白酒小作坊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基本卫生条件考核。各白酒小作坊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xx)、《省白酒小作坊生产经营规范(试行)》和《市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规范》要求整改,取得白酒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考核合格证。依法从重查处使 【本资料由蝼蚁大树搜集整理,欢迎广大同仁惠存!】 2 / 3

2020白酒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方案

2020白酒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方案 为了规范白酒小作坊管理,严厉打击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白酒、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我区白酒质量安全,全力推进创建全国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督促白酒小作坊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取缔无证无照、证照不全的白酒加工黑窝点,严厉打击卫生条件差、使用食用酒精勾调、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规范白酒小作坊生产和日常管理行为,切实提高白酒产品质量。 二、整治内容 (一)整治对象:全区所有白酒小作坊。 (二)整治重点:督促白酒小作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用食用酒精勾调白酒、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统一日常监管内容,督促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生产。 三、整治步骤 全区白酒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从20xx年4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一5月31日)。安排部署白酒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摸清辖区内白酒小作坊的基本情况,完善白酒小作坊监管档案,各各乡镇(街办)监管所与各白酒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整治实施阶段(6月1日-10月30日)。对白酒小作坊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基本卫生条件考核。各白酒小作坊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xx)、《省白酒小作坊生产经营规范(试行)》和《市食品小作坊监督管理规范》要求整改,取得白酒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考核合格证。依法从重查处使用食用酒精勾调、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取缔卫生条件差、无证无照、证照不全的白酒加工黑窝点,并在相关媒体公开曝光。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各地在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白酒小作坊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区局将对各单位开展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区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向志祥同志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冯定林同志为副组长,局办公室、食品生产监管股、执法大队等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食品生产监管股。各监管所要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履行监管责任,开展白酒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整治情况,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二)强化媒体宣传,营造整治氛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发挥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报道专项整治行动和监管动态,曝光白酒小作坊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白酒小作坊守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广泛宣传普及食品质量安全常识,动员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人员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产品的质量,结 合个人卫生管理规程,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包括生产车间的全体人员、以及其他进入车间的人员包括工程部设备 维修人员、质管部、生产技术部、研发部等相关人员。 三、责任人: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车间负责人、生产部、质管部等 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四、内容: 1、原则:任何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2、个人卫生基本要求: 2.1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勤剪指甲、理发剃须、勤洗头。 2.2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 2.3不得化妆;手部不得涂护肤用品;不得使用香水。 2.4男员工不得留长胡须。 2.5进入车间不得佩戴任何首饰。 2.6不得将任何食品如香烟、茶叶、饮料、水果等带入生产区包括饮水区域。2.7不得在生产区使用手机。 2.8不得将手机带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前将手机放到指定的地点。 2.9不得将其他私人物品带入生产区。 2.10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不得使用含有挥发性气味的物品。 2.11不得在生产区吃食品。 2.12上班期间不得吸烟。 2.13各岗位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串岗,岗位尽可能固定,避免经常调动 3、进出一般生产区的要求

3.1按照“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的程序进行换鞋、洗手等后进入。3.2不得穿戴工作服离开生产区。 3.3工作服至少按照“工作服洗涤操作规程”进行更换、洗涤。 3.4外来人员未经培训进入或不按要求进入需及时制止 4、进出洁净区的要求 4.1按照“洁净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的程序进行换鞋、洗手、更衣、消毒等后进入。 4.2不得穿戴工作服离开生产区。 4.3工作服至少按照“工作服洗涤操作规程”进行更换、洗涤。 4.4外来人员未经培训进入或不按要求进入应及时制止。 5、人员卫生监控 5.1至少每周安排一次由车间管理人员对进入车间人员的个人卫生、更衣柜等进行检查。 5.2每月由质管部不定期对在洁净区作业人员(包括现场QA、维修人员)的手进 行消毒后的抽样检查。重点检查消毒后手部微生物残留情况。 5.3每月对手部微生物残留抽检不低于3次。洁净区操作人员每人每月至少抽检 1次,但不限于一次。 5.4连续两次手部抽检不合格的人员调离岗位,待岗交由行政部处理(手检标准 为:每只手细菌总数不得过300cfu/只,大肠菌群及致病菌不得检出) 6、相关联关系 6.1产品质量微生物项目合格与否与相关联岗位人员以及车间管理人员、现场QA 等人员相关联。 6.2相关联产品包括浸膏、干粉、制粒颗粒、粉碎后产品、总混后成品、素片、 包衣片、填充后胶囊、内包装后产品。 6.3相关联工序包括前处理提取浓缩、干燥(包括喷雾、真空、冷冻干燥等)、 粉碎、混合、沸腾制粒、喷雾制粒、压片、包衣、胶囊填充、内包装(颗粒、片剂、胶囊、干粉)等工序。 五、责任:实行奖励与处罚并存在的双螺旋考核机制。 1、处罚: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人员,按照下列标准处理。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

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

【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 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1.2.1.3.6、入池发酵 a、先将池底用黄粘土铺8-10公分,铺底的黄粘土用80%的酱香黄水和20%的酱香酒尾与50kg大曲粉混匀,泼在黄土上,光脚踩实、踏平,在撒5kg大曲粉、1公分厚稻壳,【如用酱香黄水建池更好】。 b、堆积后入池前,对堆积粮渣的表面用约80kg的纯净水泼撒,扬凉降温28-33℃入池【注:扬凉时须使用吹风机吹】。 1.2.1.3.7、封窖发酵 将粮渣入满后摊平盖席,将席上面撒一薄层稻壳,然后将活柔的封顶泥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时,季克良对茅台酒即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的微生物环境茅台型酒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白酒的作用尤为重要。纵观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许多的品牌,这也使得中国的白酒业欣欣向荣。 行业背景: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呈现迂回态势,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为323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5年为349万吨,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吨,创下了15.80%这样罕见的高幅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吨,201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大约850万吨,四川两百多万吨,大约占1/4强。2010年五粮液销售400多个亿,茅台110多个亿,洋河70多个亿,郎酒58个亿,泸州老窖54个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白酒业是处于一种群雄混战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做激烈竞争。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品牌中。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五年来,白酒的产量逐年递增,增幅也越来越大。 2005-2010年白酒产量 349.34 397.08493.9 569.34706.93 990.960 200 400600 8001000 12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产量产量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企业继续他们的主导地位,排名前50的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占据着行业总额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占有率达总利润的80%。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行业内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产业的竞争大大超越了现有参与者的范围。顾客、供应商、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均为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依具体情况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其重要性。 下面,我们小组将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中国的白酒业进行分析。 (一)白酒行业内的竞争 白酒行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其行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高端歧义化严重,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现今白酒行业的经济特征日益突出。市场规模庞大;竞争角逐范围凸显区域性(但只限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仍是全国性竞争);竞争厂商数量多,但大部分相对规模较小;而购买者数量也很是庞大;产供销模式下,前向整合及后向整合的普遍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另外该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其产品生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 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及口罩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许化妆。 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 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 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洗手液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 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和高跟鞋。 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 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

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 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 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 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他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和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 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 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 三、生产区及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门垃圾袋或垃圾筒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定期清理。 3、生产环境尽可能保持干燥清爽,生产车间、灌装间、消毒间等生产重地门窗密封严密。 4、生产区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区内送凤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等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 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

陕西省白酒小作坊操作规范

陕西省白酒小作坊操作规范(试行) 1.依据及范围 1.1为了进一步规范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依据《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制定本指导规范。 1.2本指导规范适用于以大米、玉米、高粱等粮谷类及其副产品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加工白酒的小作坊。 2.基本工艺流程 原辅料处理→配料→蒸煮→糖化发酵(加入酒曲)→蒸馏→贮存→勾调(加浆或加水降度)→灌装(散装) 产品主要风险点在原辅料处理、制曲、糖化发酵和勾调环节。 3.主要设备器具 3.1有完好的筛选设备、破碎设备(需要破碎时)、清洗浸泡设备(需要清洗浸泡时)、蒸煮设备、发酵设备、蒸馏设备、贮存设备、灌装设备(需定量灌装时)、检测设备(酒精度计等)、计量称重设备及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3.2所有接触或可能接触白酒的设施、设备、工器具、容器等,必须使用无毒无害、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要求,不得使用盛装化学物质的容器。流酒

冷却设施应采用食品用不锈钢等材质。贮酒容器不得使用镀锌和塑料制品,推荐使用陶罐(坛)及食品用不锈钢。 3.3设备容器应保持清洁,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 3.4应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加工场所 4.1加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加工区的污水、废弃物要及时清除,并符合有关排放的要求。 4.2加工场所布局合理,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原辅料贮存、原料处理、制酒、贮酒、灌装等场所,并与生活场所有效隔离,加工场所不得饲养家畜、家禽,并配备防蝇、防虫、防鼠、防尘、防火、防爆等设施。 4.3加工区墙壁表面光洁,无脱落,并符合相关要求;门窗应采用防锈、易清洗的密封框架;蒸馏间或蒸馏设备上方应设置排风、换气设施。 4.4自制酒曲应独立设置曲房,储存酒曲应设置独立库房,并满足温度、湿度等条件。 4.5加工区布局合理,符合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要求,便于清洗。原料存放区、酒糟存放区要远离火源。采用地锅蒸酒的,地锅火门和贮煤场地应设置在加工场所外。 4.6加工区的照明设施应安装防护罩,并配备必要的通风、防火设施。酒库、包装间、成品库应使用防爆开关和灯具,并有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个人卫生管理制度,使公司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2范围:公司所有与生产有关的人员 3责任人:企管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质量部负责人 4内容: 4.1一般生产区每一年体验一次。 4.2体检项目一般包括:肝功能、胸透、大便常规、皮肤科、视力(色盲)等项目。 特殊要求另行规定。 4.3直接接触药物的操作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如皮癣、灰指甲等),否 则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4.4操作人员(包括维修等其他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工作服进入生产区,并不得 穿离本区域。 4.5有洁净级别的区域,操作人员不得化妆、留长发、带饰物、手表,并经常洗澡、 更衣、剪指甲、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设备维护保养 福建省XX食品有限公司 1.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生产设备能正常使用,满足生产所需,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为满足生产所需的所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相关文件 QP4.9—1 《生产计划和工序控制》 QP4.11—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管理生产设备,制定预防性的检修计划和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及检修作业指导书。 4.2车间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对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并执行周期检修计划。 5.程序 5.1设备的管理 生产部应建立〔设备台帐〕。对重要设备,如锅炉、杀菌锅、封口机、预煮机、分级机、真空泵等应制定必要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指导书,形成较完备的设备档案。

5.2预防性维修计划 5.2.1为保持设备的性能和正常使用寿命,预防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对主要设备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定期停机实施检修保养。因此,生产部应制定〔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5.2.2 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维修计划及相应的检修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并将检修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记录〕中,记录应保存在生产部,以利于监督。 5.3日常维护保养 5.3.1 设备操作人员应依据生产部制定的有关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将保养情况记录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中。 5.3.2 在产季开始前,都应对设备进行保养调试,确保设备在生产中正常运行,保养调试记录在〔设备检修记录〕中。 5.4设备运行故障的检修 5.4.1当设备运行时发生故障,设备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进行抢修。 5.4.2 若设备一时无法检修恢复运行,设备操作人员应报告生产部,组织有关人员共同检修。同时,报告车间主任对生产进行调度安排,避免造成产品的积压。 5.4.3 故障排除后,设备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故障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故障排除后设备的运行情况详细记录在〔设备检修记录〕中。 5.5备品配件的管理 储运部根据库存配件量,通知生产部,由生产部根据设备检修需要,提出配件采购申请,经总经理审批,交供应科办理。 6.相关表格、记录

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加时间温度教学文稿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一配料一蒸煮一糖化发酵一蒸馏一贮存一勾调一灌装一成品 (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 (一)关键控制环节: 1、配料 2、发酵 3、贮存 4、勾调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感官质量缺陷:如色泽、香气、口味、风格等与产品标识不符; 2.酒精度 与包装标识不符;3.固形物超标;4.卫生指标超标:如甲醇、杂醇油超标。 (三)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白酒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步骤要领和要求: 本操作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主要控制生产过程中:原料及生产设备选 择的使用、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1.0 原辅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原辅材料由质检科及化验室检 验人员对原料检验后,方可入库。 1.1.a .购进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机物料等物资必须进行质量检验,验证是否 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1.1. b.到货后,首先,由保管员验收数量,并按《产品标识管理程序》要求检查其标识的完整性,放待检区,保存其产品合格证等证明材料。 1.1. c.保管员通知质检员检查外观质量,填写检查记录,无误后填写请验单,通知质技部(化验室)。 1.1.d.化验员按《抽样管理制度》到现场抽样检验,并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及时把检验报告送交到采购部、生产部、有关车间及经理。 1.1.e.原辅料、包装材料经检验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对供货方进行重新评价。 1.1.f.原辅料、包装材料在库贮存期间各自的规定复验期进行定期复验,复 验时按上面(b.c.d.e条)进行。 1.2水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生产用水的水质一定要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3.1原料处理要求:A、原料的除杂,用振动筛去原料中杂物,用吸式去石要除石,用永磁滚筒除铁。 1.3.2原料的粉碎,采用锤式、辊式等按照不同产品工艺要求所需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度有差异。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 2.0配料 将酒醅、粮谷、糠、麸曲(或大曲、小曲、糖化酶)、酵母(或干酵母)等按一定比例掺拌均匀。(大碴40% 二碴30% 三碴30% 配料是生产工艺的重要基础,根据原料品种和气温条件,通过合理配料、即粮醅比、粮糠比、粮曲比、粮酵比,给曲子、酒母的活动安排良好的条件。 配料要求: (1)原辅材料不用发霉变质的,配比应视季节和气候变化来调整,是否合理主要表现为入池淀粉浓度。 (2)配料时粮醅比、粮糠比、粮曲比、粮酵比。 (3)操作要稳、准、严、细。 配料主要设备:扬机、刮板机。 3.0 发酵发酵过程主要工艺控制点

行业分析-白酒行业-证券投资

1.行业分析 1.1 白酒行业概述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工艺独特,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白酒是指以富含淀粉质的粮谷如高粱、大米等原料,以中国酒曲即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个别酒种为半固态或液态)发酵,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贮存和勾调而制成的蒸馏酒。如:茅台酒、五粮液、汾酒、西凤酒、洋河大曲等。 1.2白酒行业现状 1.2.1行业总体情况 我国酿酒工业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0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60.26亿元,5年增长246.14%。其中,2004年,白酒业利润总额为58.66亿元,2009年白酒业利润总额则达到234.89亿元,增长超过300%,占酒类行业的65%。白酒业5年来收入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领先整个酒类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3.47%,领先行业的25.09%;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为46.67%,领先行业的36.26%。 上市公司2012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14家白酒类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807.5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净利润297.6亿元,同比增长88.65%。其中,行业净利润最高者是茅台,为109.38亿元。二三线酒企同样凶猛。沱牌舍得(25.18,-0.23,-0.91%)和老白干酒(32.00,-0.13,-0.40%)三季度净利分别大增98.39%和209.21%,酒鬼酒 (47.58,0.00,0.00%)净利同比大幅增长685.28%,山西汾酒(36.47,-0.23,-0.63%)净利增幅更是高达83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白酒行业总体发展良好,当然也要看到库存较大是白酒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 1.2.2 行业结构 在白酒行业结构来看,高、中、低端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其中,高端酒的比例较小,约为20%,但在行业内赢利性最强,约占50%多;中端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约为35%;低端酒的比例最大,但是利润却是最小。 高端市场可以使白酒企业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利润空间广阔,并且也符合产业升级与产品升级态势。但是,对企业产品品质、品牌资产等方面要求较高。并且,这是全国性品牌所高度聚焦市场。高端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潜力正在逐步释放。 中端市场主要是全国性品牌与区域性知名品牌所聚焦的重点。中端酒市场品牌呈区域性聚集,市场份额主要聚集在区域性品牌。未来,全国性品牌不会放弃中端酒市场,会在重点市场(大中城市市场)与区域性品牌进行对决,并且这是长期战略。

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卫生法》与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 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 许化妆。 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 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 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肥皂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 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水线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与高跟鞋。 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

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 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 生产车间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 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她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与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 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 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 三、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门垃圾袋或垃圾筒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定期清理。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作业 题目: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研究 年级:2009级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任课老师:吕周洋 组员:吴蓉肖笑颖王婷王忠会徐继尧徐永新 2010年6月27日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 1.白酒分类概述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1)酱香型: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具有酱香特点的蒸馏酒。采用高温制曲,二次投料,堆积发酵的生产工艺,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勾兑、陈贮而成。其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完美,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酱香型白酒以国酒茅台为代表,又称茅型。 (2)清香型: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3)浓香型(大曲香型):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

白酒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2 5 生产场所2 6 设施和设备3 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4 8 生产过程控制5 9 管理要求6 10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7 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小作坊生产卫生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生产场所、设施和设备、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和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以高粱、大米、玉米等粮谷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酿制工艺(固态发酵法白酒)进行生产加工的白酒小作坊。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2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白酒小作坊 是指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无预包装或简易包装,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法生产销售白酒的个体生产经营者。 总则 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中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厂房、设施设备、过程控制等条件,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不得生产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生产场所 环境卫生要求 生产场所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着污染的区域,生产场所周围不得有妨碍食品卫生的污染源。 生活场所与生产场所应有效隔离,不能在生产场所内吃、住;不得饲养畜、禽及其他动物。

车间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人员健康、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加强对员工健康、个人卫生的控制,以防止因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 二、范围:参与产品生产、配送人员及其他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人员。 三、员工健康管理 1、公司人力资源部须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每年组织进行1次健康教育培训。 2、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培训,要特别强调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生病或受伤、或是与传染病患者(如肠道疾病、肝炎疾病等)有接触,都必须立即通知生产主管人员(尤其是他们尚无症状时,更应注意向主管人员汇报),培训结果记录存档。 四、员工个人卫生控制 1、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新进厂员工要集中进行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培训和考核效果要记录。 2、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3、员工上班时,统一着长裤,禁止穿九分裤、七分裤、五分裤等;;禁止涂口红、化妆、喷香水、涂指甲油、佩戴任何饰品、手表等; 4、生产区域内禁止吸烟、吃东西、嬉戏、跑步或追逐打闹。 5、员工进入车间时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物品,在预进间内换工作鞋、换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应穿戴整齐,头发不得露在衣帽外面。 6、工作人员手部应经常保持清洁,并于进入加工场所前、上卫生间后或手部受污染时,须即刻洗手消毒。 6.1洗手消毒程序: A:清水冲洗→洗手液搓洗→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10秒→清水冲洗→烘干 B:清水冲洗→洗手液搓洗→清水冲洗→烘干→75%酒精喷洒搓洗消毒

6.2员工手部应经常保持清洁,在生产过程中的有以下情况时,必须对手进行清洁消毒:a:去洗手间后; b;处理废物后; c:离开工作区域或进行与生产无关的工作后,重返岗位前; d:接触产品前; e:接触到身体其它未清洁部分或不洁净物品后; f:开工前进入车间及连续工作2小时; g: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员工必须在每1小时内进行洗手、消毒。 7、进入车间前,鞋靴底部要在鞋消毒垫浸泡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 8、主管、领班在生产前应检查员工卫生状况:衣帽、口罩、工鞋是否按规范佩戴、穿着,头发是否外露等;手部卫生是否达标,指甲不得超过0.5mm长;是否有人带伤上岗;是否有人患病上岗等。 9、生产过程中接触成品的操作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套要完整、无破损、不透水,当手被污染后必须按上述洗手消毒程序重新洗手消毒。在工作过程,包装人员必须每2小时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成品再加工人员因工艺操作原因,要接触裸露成品的,必须每1小时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一次。 10、生产期间不允许接听电话(主管、领班除外),如有特殊需要,需请示上级领导后,到生产区域外接听,接听后需先洗手消毒才可再进行生产加工。 11、工作人员的个人衣物及物品要放置更衣室,不得带入加工间;也不得穿戴工作服到加工区域外的地方,并在工作期间工作服的口袋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 12、员工上卫生间时,必须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帽、工作鞋等,不得将工作服、帽、工作鞋穿进卫生间。上完卫生间后须将双手清洗和消毒。

甘肃白酒小作坊操作指导规范试行

附件2: 甘肃省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 1.依据及范围 1.1为了进一步规范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依据《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管理条例》,制定本指导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以粮谷为主要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贮存、勾调制成的白酒。 1.3白酒小作坊仅允许固态法发酵。 2.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配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调配。 3. 食品生产销售和贮存场所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经营等场所,保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整洁。至少有原辅料粉碎(预处理)间、蒸料发酵间、原酒贮存勾兑间、灌装间、洗瓶间、外包装间、成品间、包材库等;酒库、包装车间、成品库应使用防爆开关和灯具,并装有安全防护罩。 4设备工具和容器

4.1用锅炉加热的,锅炉应符合相关规定,应有独立的锅炉房。锅炉所用燃料符合环保要求。 4.2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应当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存放、运输。 4.3应有原料粉碎设备(粉碎机);蒸馏设备:蒸酒机(甑、甑桶、甑锅);发酵设备:窖、池、缸、罐等;贮酒设备:池、缸、罐、酒海等;灌装设备:洗瓶机、灌装机等。 5. 加工场所 5.1远离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及污染源的地区,与开放式厕所、化粪池、污水池、家禽家畜圈(舍)、垃圾场(站)等污染源直线距离应在25米以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场所和周围区域内害虫滋生。 5.2有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场所面积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布局符合工艺流程要求,避免交叉污染。 5.3加工区墙壁表面光洁,无脱落,并符合相关要求;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房顶应无尘;门窗应采用防锈、易清洗的密封框架。 5.4加工区布局合理,符合生产加工流程要求,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加工区的污水、废弃物要及时清除。 5.5加工区的照明设施应安装防护罩,应配备必要的通风设施。蒸制场所应安装强制排气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