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d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

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s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

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

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

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

标;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t

h g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

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章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

织密切相关。

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

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

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

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3.近代教育的转向

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

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

代大学理念。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

《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

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

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汉代太学的董仲舒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

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

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

第三章高等学校的智能

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

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

2.科学研究

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

3.社会服务

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

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

三、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属于普及化教育阶段。

四、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两种模式

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第四章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

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三、高校教师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

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时代性命题知识等)

2.条件性知识

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

主要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

1.设计教学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5.教育教学机智;

6.反思评价的能力;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8.创新能力。

五、高校教师专业情意

1.专业理想;

2.专业情操;

3.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

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

3.个人经历;

4.自我更新。

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八、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

1.专业学习;

2.专家引领;

3.同伴互助;

4.个人反思。

九、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十、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十一、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十二、大学生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

4.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5.思想价值取

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十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十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

2.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3.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

十五、高校师生间的关系

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

十六、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性”

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

第五章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校传输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二、三种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2.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阻止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三、高校课程的类型

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四、高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课程方案的设计;

2.课程目标的确定;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五、我国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

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

六、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取向(趋势)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第六章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行的特点;

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三、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教育性

四、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教学准备阶段;

2.实施调控阶段;

3.反馈评价阶段;

4.反思总结阶段

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行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

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七、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

1.知识呈现的策略;

2.信息沟通的策略;

3.巩固知识策略;

4.组织管理策略

第七章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评价者、评价对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评价标准与方法

二、教学评价的目的

管理性目的、发展性目的

三、评价的功能

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学功能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按评价的目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的表达: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五、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日常测验、期末考查和考试、

六、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

教师评价的方法: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评教、教师的自我评价

七、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

第八章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备课的步骤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二、备课的内容

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自己

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学反思

三、教案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课题、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授

课时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作业要求及课后反思。

四、说课

说课:授课老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

的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说课的作用: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

体备课的开展;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课的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的原则:理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特色

性原则。

说课的内容:说教材、教学对象;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作

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

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

五、教师口语

教师口语的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板书的作用

1.板书能体现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

2.能解释教材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的效果;

3.能强化直观形象,引起学生兴趣,便于集中注意,巩固记忆;

4.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地图,便于学生对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5.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6.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七、板书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板书的类型: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八、教态

教态的特点:辅助性、直观性、情境性、差异性

运用教态的要求: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

九、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3.提高借鉴作用;4.相互协调作用。

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

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检测性评课

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尊重教者的原则;

详略得当的原则。

十、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主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挥。

2.生动: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却不是毫无章法。

3.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开心。

4.有效:有效是课堂评价的根本指标,完成预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

感目标等。

十一、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目标

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否明确、科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等。

2.评教学设计

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

法的引导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3.评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

到了提高。

4.评教师素质

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

十二、评课的注意事项

1.切忌套话连篇;

2.切记评课声音单一;

3.切记角色凝固;

4.切忌自我本位;

5.切忌面面俱到。

第九章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

一、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3.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

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是分段分布实施的

2010年目标: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高等学校科研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基地,形成高等学校全方位多层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2020年目标: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基地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造就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和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形成高等学校全面支撑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新局面。

三、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

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

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

四、高校科研的类型

1.从与生产的关系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

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划分:现象型研究、试验型研究

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划分:小规模研究、中规模研究、大规模研究

4.按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

5.按资金来源:纵向研究、横向研究

6.按研究层次:宏观、中观、微观

7.按项目内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8.按项目的资金资助程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

五、高校科研的价值所在

意义性、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普适性

六、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

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章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实践验证

二、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

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三、高校科研的方法

1.观察研究法;

2.实验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

四、实验研究法的分类

1.按观察状态分: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2.按观察手段分: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

3.按观察结果分:量的观察法、质的观察法

4.按观察时空分:时间观察法、场合观察法

5.按观察记录分:事件记录观察法、范畴记录观察法

6.按观察身份分:参与式观察法、非参与式观察法

五、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

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

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

六、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的成长

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地学术态度;

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

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

七、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

2.执着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

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

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

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八、科研选题的原则

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九、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

1862年,《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2.专家服务。

大学社会服务的特点:学术性、层次性、伦理性、有限性

二、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

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

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咨询;

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

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

7.利用学校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器械等,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

务。

现代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三、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1.文化政治服务;

2.社会经济服务;

3.教育培训服务

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

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第十二章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

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

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职能。

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

①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②坚持集体参与和个别参与相结合;

③坚持高起点原则

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2020年编辑)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精品文档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

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六、选择题(P30)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 律的科学。(第一章,第1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 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 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 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 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 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 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 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 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 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 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页)?学习和研究高度教育学,旨在揭示高度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度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力量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23页)?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专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他的知识品德、 学识技能、管理才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工作者 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加强教师修养的重要性。?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专业,也是事业和职业。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专业精 神和事业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的基本点就是 热爱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 会与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 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学 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担负起育人 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不断加强、提高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 随着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学识素养,首先是文化素养,即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知识。知识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