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 审批: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 学习内容祖父的园子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学习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1.课前可以搜集和阅读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读有

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读一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

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知识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

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教学过程

导学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个性修改

设问导学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

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

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

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

1.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

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

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

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

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

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

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

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

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

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

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

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

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

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

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

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

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

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

“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

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

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

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

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

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

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

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

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

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

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

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

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

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

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

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

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

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

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

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

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

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

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

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

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

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

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

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

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

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

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张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张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

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

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

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

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

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

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

“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

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

来读读看,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

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

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

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

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

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

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

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

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

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

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了,就像()似的。

( )愿意()就()。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

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张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

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

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

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

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蚂蚱蹦了,

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谷穗黄了,就像约好

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

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李子树愿意结几

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

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

会不会这样说?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桌同学小

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

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

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

自由的。

师: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你说说看?

生3: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

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学们?如果说“样样

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

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

师: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教师巡视点拨: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好!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还有吗?

生:睡觉。

师: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我想听

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玩蚂蚱。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

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

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觉。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

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

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不少同学

举手)

生: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铲祖父也没关系吗?(学生哈哈大笑)

师: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做粮食。

师: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没。

师: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几

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数一数。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

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

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

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

可以做。

师:你的意思是。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

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

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

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

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

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祖父(),我就()。

师:谁接着说?

生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

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

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

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

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

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

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

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

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

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

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师范读后,问: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想!

达标检测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院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2.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样样都有

心中园一切自由

梦中园光芒四射

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文本阅读的引领责任,这个引领,本质上是使学

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绚丽,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度和独特。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平白易懂,在初步备课的时候,看到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易归纳。我就想到了版块是的教学思路。将课文内同

分为三个部分:“昆虫的乐园”“我的乐园”。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

只要读上两边就能感受到。课文的价值难道仅止于此吗?我想应该“再

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要走到学生的前面,走到学生无法

抵达的地方,随时随地拉他们一把,这需要“细读”,这种细读,不能

仅仅解释为“细致的读”。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的读。

“细读”还应该是教师的情感思想,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审美情趣等

的全面介入,这种阅读,其最大的价值就是见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到了“昆虫的东园”。语言优美,我在引导

学生欣赏美文的同时,想到学生的生活环境。“再走一步”让学生说说

自家的园子。因为让学生描述的是他们每天见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

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共鸣,我在此时,有借助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

结果学生描述的“我家的园子”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但是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

能力,跟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新课标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8课时 设计者: 背景 本组教材围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专题安排的课文。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使学困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本单元的学习困难不是很大。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收获。阅读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习作中学生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但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关注和引导。 目标 (一)通过自学,同桌互助,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美观书写生字,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二)通过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领悟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材的。 (三)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通过观察、阅读、调查、访谈积累习作素材;具体明确地写记实作文;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小练笔等进行学习。 3.课外资源: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访问父母等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积极参加学校及

最新人教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 导学案

词语盘点(第八组)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读读写写”里的12个词语和9个成语。 2、学会认识、理解“读读记记”里的22个词语与9个成语并掌握其用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记词语 2、难点:掌握词语用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请大家读一读第八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词语,他们一定会丰富我们每个同学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二、自学体验: 1、把词语读准确。 2、用笔画出你最爱读错或写错的词语。 3、在小字本上写写这些词语。 4、对于不懂的词语,动手查一查工具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的情况,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容易记错的词语以及认记词语的好方法。 四、归纳提升 1、老师提出对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的识记要求。 2、学生读记词语。 3、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应接()()()()一笑花团()()()紫()红 耐人寻()()()交叉()()自如()()有礼

熟视()()含情()()大饱()()()()起舞 冲()()阵手忙()()目不()()()头()脑 2、解释下列词语并掌握其用法。 尴尬: 渗透: 聆听: 湛蓝: 操纵自如: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熟视无睹: 六、反思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八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语交际,并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书面表达。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习时数:四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谈话导入,引出话题:让学生回顾单元主题,激发对交流话题的兴趣。 二、自学体验: 1、默读提示语,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聊聊热门话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重点)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知识链接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进士,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称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自主学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秦( ) 邸( ) 熏( ) 汴( ) 杭( ) 泰( ) 抵( ) 墨( ) 咔( ) 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 合作探究 一、学习《出塞》体会唐代的军旅生活。 1.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以下字音:还(huán) 将(jiàng) 教(jiào) 2.查阅注释,理解诗意。(温馨提示:关,边关。还,回家。首句时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3.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同一明月下的战士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 4.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学习《示儿》感受诗人深厚赤诚的爱国之情。 1.反复吟诵古诗,感知诗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空:。但:。九州:。 诗句的意思: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è xiū sè lǐ mào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导学案精

1.古诗三首导学案 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 (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 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 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

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 金戈铁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四时田园杂兴(xìnɡ)(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ɡ)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 各当家:未解:供: 傍:桑阴: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小学五年级语文1古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1.古诗三首 (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正确书写四个字“昼、耘、桑、晓”。 2能正确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古诗学习四步法:释题意、知诗人、明诗意、悟诗 学习流程 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 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 四时田园杂兴(xìnɡ)(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ɡ)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 各当家:未解:供: 傍:桑阴: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6·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的意境。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勇闯知识岛:(自主探究) 探究点一:从第一·二句你读出了什么?从第三·四句你又读懂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绘农家夏日繁忙的劳动生活,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对天真纯朴、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探究点二: 自读,边读边想:从小孩学种瓜,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的语文导学案.doc

课题: 1、春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自学要求的含义和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4 自然段。自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一、给每个生字组词。 二、我能根据描述写词语。 1. 欢欢喜喜的样子。() 2. 形容声音圆润柔美。() 3. 比喻姿态优美。() 4.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自学内容三、本文共分为几个部分,作者描绘了几幅春图? 四、请你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标记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摘抄 2-3 句) 信息反馈

课题: 2、风筝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自学要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表演。 自学方法 一、下列词语全是形容人物神情的一项是()。 A. 寂寞憔悴可鄙恍然大悟 B. 惊惶宽恕肃杀恍然大悟 C.傲然寂寞憔悴惊惶 D.傲然诀别荡漾惊惶 二、联系上下文,写出句中词语的意思。 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 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伶仃:憔悴: 2.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 地站在小屋里。 自学内容 傲然:绝望: 三、给每个生字组词。 四、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诉作者回忆在故乡的二月,孩子们 的情景。主要写“我”风筝,不准放风筝, 并且弟弟的风筝,从此,我陷入了与之 中。 信息反馈

课题: 3、遍地黄金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要求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自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一、我能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油菜花这么快就越好了似( si shi )的,一夜工夫全 黄了。 2.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 tiao diao )而不起眼。 3.像穿了薄( bo bao )绸衫儿的小天使似的。 4.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 jin jin )的黄金。 二、我能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组近义词和三组反义 词。 明净忧郁单调隐晦轻盈丰富 清淡纯净忧愁浓郁阴暗笨拙 近义词: 自学内容 反义词: 三、给每个生字组词。 四、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我”在一次后,心情。 偶然看到油菜花,被它们,充满生机,充满 的杨子所感染,让我重新变得,变得的事情。 信息反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 目录 第一单元: 第一课:龙的传人…………………………………………………………………………11 ~ 17

第二课:大人们这样说……………………………………………………………………18 ~ 22 第三课:叶公好龙…………………………………………………………………………22 ~ 26 第四课:语文天地…………………………………………………………………………27 ~ 38 第二单元: 第一课:神奇的书…………………………………………………………………………38 ~ 49 第二课:忆读书……………………………………………………………………………42 ~ 48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48 ~ 53 第四课:语文天地…………………………………………………………………………53 ~ 60 第三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60 ~ 67 第二课:牛和鹅……………………………………………………………………………68 ~ 72 第三课:语文天地…………………………………………………………………………73 ~ 83 第四单元: 第一课:用目光倾听………………………………………………………………………84 ~ 88 第二课:信任………………………………………………………………………………88 ~ 96 第三课:修鞋姑娘…………………………………………………………………………97 ~105 第四课:语文天地…………………………………………………………………………105~122 第五单元: 第一课:凡卡………………………………………………………………………………123~127 第二课:种子的梦…………………………………………………………………………127~132 第三课:语文天地…………………………………………………………………………133~140 第六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141~144 第二课:幸福在哪里………………………………………………………………………144~148 第三课:劳动的开端………………………………………………………………………149~153 第四课:语文天地…………………………………………………………………………153~162 第七单元: 第一课:囚歌………………………………………………………………………………162~166 第二课:晏子使楚…………………………………………………………………………167~173 第三课:为了他的尊严……………………………………………………………………174~179 第四课:语文天地…………………………………………………………………………180~188 第八单元: 第一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188~195 第二课:奇异的激光………………………………………………………………………195~200 第三课:灯光………………………………………………………………………………201~206 第四课:语文天地…………………………………………………………………………207~212 第九单元: 第一课:西门豹治邺………………………………………………………………………213~217 第二课:活见鬼……………………………………………………………………………217~221 第三课:语文天地…………………………………………………………………………222~229 第十单元: 第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230~236 第二课:少年旅行队………………………………………………………………………236~243 第三课:语文天地…………………………………………………………………………243~248 《神奇的书》 教学基本建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8《威尼斯的小艇》 导学案

18威尼斯的小艇导学案设计

------------------------------------------------------ ------------------------------------------------------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课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上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1、白鹭(一)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散文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情境导入: 1 、揭示课题后播放PPT:夕阳西下,美 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 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一头栽 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白鹭的美呢?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词,为生字注 音,难读的读音,多读几遍,难写的生字,多书 空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 词语的意思。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 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 顺的地方。 提示读音:“ 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 “嗜” 是翘舌音,声母是“ Sh”;“喙”读“hui ”。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 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要读 出喜爱的意韵来,其他同学评。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指 名板演。 2、教师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按课后要求 3,练读课文,达到背诵;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 学 语 文 五 年 级 上 册 导 学 案 执教者:解国强 夹河镇黑虎小学 二零一一年九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qiè dǔ cháo cai wū 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马红艳审核人:班级:姓名: 课题: 1 . 《爷爷的压岁钱》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并能熟练的组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我要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 之间真挚的亲情。 【生字预习】 ▲组词:枚()坛()掀()泄()骗() 懒()粮()恍()嚼()番() 贫()懒()茧()攒()坷() 屉() 我发现(多音字): ▲与同学们交流我发现的一些好词好句。 ▲课堂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 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2.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 么做? 3.爷爷为什么不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我去“量”去“扒”去 “掀”呢?这又让你想到什么? 【领悟提高】 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具体说一说爷爷对母鸡、土地和我的希望是什么? 【课后拓展】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描写身边一个你熟悉的人。 教师反思:

主备人:马红艳审核人:班级:姓名: 课题: 2 . 《花边饺子》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熟练的组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3.我会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的写作方法。 【生字预习】 ▲组词:饺()沾()适()资()荒() 码()捣()捏()济()尝() 筷()享()糖()馅()拮() 煞() 我发现(多音字): ▲与同学们交流我发现的一些好词好句。 ▲课堂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 讨论课文写了几件事?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 2. 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很喜欢包饺子?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是不 是随时都可以吃到饺子? 3. 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侯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从哪些 语句中感受出来的? 4.小时侯妈妈为“我”包花边饺子?“我”长大了又为妈妈包花边饺 子?这花边饺子里面包的到底是什么? 【领悟提高】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慈母情深》、《妈妈喜欢吃鱼头》,用一段话写下读后的感受,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写一些。 教师反思:

最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a xiū sa lǐ mào cuì sa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 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