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药剂学案例教学论文
药剂学专业实验论文

药剂学专业实验论文班级:药剂101班姓名:xxx学号:复方双黄连胶囊的研制摘要:目的:掌握常用的中药提取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湿法制粒的方法和技术;掌握胶囊剂项下的质量检查项目和检查方法及药效学研究方法;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崩解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方法:水煎法、回流提取法、微博辅助提取法等方法提取金银花、连翘和黄芩,湿法制粒制备胶囊,薄层鉴别法进行胶囊剂鉴别,使用崩解仪测定胶囊的崩解时限,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用小鼠耳肿胀模型进行双黄连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结果:制备得到了复方双黄连胶囊60粒,胶囊质量符合要求,制备的胶囊具有抗炎作用。
结论:通过以上制备方法完全可以制备出合格的复方双黄连胶囊,该胶囊具抗炎作用,且药量越大,抗炎效果越好。
关键词:复方双黄连,水煎提取法,湿法制粒,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效学Preparation of 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Abstract:objective To master the commonly used extrac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master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wet granulation; to master the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apsules and pharmacodynamic research methods; to maste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and the use of Disintegration apparatus and Uv spect rophotometry..Methods Chinese medicine –Jinyinhua、Lianqiao and Huangqing were extracted using the method of decocting.The capsules were prepared by wetgranulating.and identified using the method of TLC identification.The disintegration time of the capsules was examed using Disintegration apparatus. The content of Huangqingan in 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dual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ry.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dynamics of 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model of mouse ear inflammation.Results We got forty 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 that conform to the quality criterion and hav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Conclusion We can prepare 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 that conform to the quality criterion with the methods above.These capsules hav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besides,the greater dose ,the bette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it has. Keywords:compound Shuanghuanglian capsules,the method of decocting , wet granulation , identification, examination , content determination , pharmacodynamics综述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探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及策略

为提高药剂学教学的效果 ,我院使用案例教
学方 法 , 效果 较好 , 现报告 如 下 : 1资料 与 方法
解实际的案例 , 并对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解阿
g r o u p, wi t h he t a v e r a g e P< 0 . 0 5 . T h e e f e c t o f t h e u s e o f c a s e t e a c h i n g me t h d o i n p h a r ma c y t e a c h i n g i s b e R e r , a n d t h e me t h o d wo r t h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ZHANG Yu a n y u a n
( C h a n g z h o u Me d i c a l H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S h o o l , He b e i C a n g z h o u 0 6 1 0 o 0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i s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e c t o f t h e me t h o d o f u s i n g c a s e t e a c h i n g i n t h e p r ce o s s o f he t t e a c h i n g o f
时的教 学效果进行 比较 , 对 比结果 。 案例教学组 学生的平均成绩 高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使 用案例教 学方法在药剂学教
药剂学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了解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 复杂药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药剂学?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药物的基本知识,为药剂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药剂学,阐述其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介绍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药物制剂、辅料、处方等。
2.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 讲解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展示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药剂学实验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实验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规范。
3.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报告撰写1.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药剂学相关教材,加深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
2. 完成课后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学生反思: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范文药剂学实验: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过程。
PBL教学法的药剂学论文

PBL教学法的药剂学论文1基于网络PBL教学法的概述1、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网络PBL教学法是“以中药药剂学问题为向导”,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操作灵活、多项互动、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高效等多种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快速地获取知识。
不仅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资源,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耗时长、投入精力大、获取信息不全面的缺陷。
基于网络PBL教学法与实际紧密结合,提供逼真的问题情境,而中药药剂学大多数问题都与实践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接触过多种制剂,如颗粒剂、糖浆剂、片剂、丸剂等。
但使用时可能会存在很多疑问,如相同药物为何制成不同剂型,糖浆剂与颗粒剂作用效果有何差异,中药注射剂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等。
学生带着生活中遇到的疑问去学习,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2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学生;②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分析问题,组织答案。
(2)课堂交流: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补充。
(3)课后总结:小组互相评价反思,记录新知识,教师点评。
2、2课堂交流基于网络PBL教学法在课堂具体实施时,各小组学生利用各种形式报告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总结的知识点(可采用口头讲述、图片影像展示等方式),最后利用本组制作的课件给大家讲授。
教师引导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理清本章知识脉络及对重、难点的理解。
对于课程中的制药操作流程,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使其理解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
例如注射剂灌封,教师可按顺序展示灌封操作照片,或以视频形式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注射剂灌封操作及要求[8]。
如此一来,学生对相关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教育论文.doc

以学生为主体,将要学习的内容与问题挂钩,使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作为引导者,任务是设计出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相互协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启发,在于“设疑”、“质疑”、“解疑”。
提出的问题要来源于学科的应用;质疑是学生对问题的怀疑,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解疑即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PBL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让他们掌握知识,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2 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2.1 提出问题问题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是运用PBL教学法的关键。
问题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引导性。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派生出来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章节为例,可以“欣弗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先介绍“欣弗事件”的过程:欣弗为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商品名,是一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2006年青海、广西、浙江等省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某药业公司生产的该药物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泻、呕吐、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导致多人死亡。
由此引出问题:患者注射欣弗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死亡?欣弗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在哪里?如何保证灭菌制剂的安全?如此设疑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2 分析问题对精心准备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学生引入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思考。
如教师围绕“欣弗事件”,给出鉴定结果:该公司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私自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的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
经检验,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模板(10篇)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模板(10篇)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的要求及能力,参照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学会如何使用药品标准、检品取样的方法、检品的前处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检查(常规、杂质、微生物)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等。
(2)职业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所学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方法对中药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及做好仪器的维护;会配制各种常用的试剂、缓冲液;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判断;正确填写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
(3)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依法检验”的思想,培养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与实施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从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入手,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依托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制剂形态不同而具体检验项目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方式的进行性设计,均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药剂学教学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了解药剂学的最新发展动态;(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剂学的常用剂型;3.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5.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期;6. 药物制剂的合理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药剂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药剂学的应用领域。
2. 讲授新课(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药剂学的常用剂型;(3)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4)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5)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期;(6)药物制剂的合理应用。
3. 实验教学(1)指导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的制备实验;(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药剂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药剂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剂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课后习题;5. 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药学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陈军蔡宝昌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9)摘要对药荆学教学实践中所运用到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介绍该种方法的关键环节、运用形式、具体实例、存在问题及对策。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当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药剂学是医药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药剂学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科的不同,在药剂学教学中案例的涵义可能更加广泛,包括与药剂学相关的各种实例。
知识结构及学习状态,在与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中了解社会及临床的需求,并可得到许多鲜活的事例用于教学。
教育事业是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有用人才的社会使命感,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坚持因材施教的措施,开创教学创新和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1]涂明华,杨耀防,姚果原等.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医学教育[J].2000,18(1):13—15.[2]刘慰华,徐晓燕,高允生等.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医学教育[J].2004,4(2):冁47.[3]廖端芳,高治平,黄红林等.浅论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医学教育EJ].2005,6(12):18.20.OnTeachingforIndividualNeedsinPharmacologyPresentationLILing(DepartmentofBasicMedicineCourses,NanyangMedicalCollege,Nanyang473003,China)Abstract:Pharmacologyisamajorcourseinthemedicalsch001.Pha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案例教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014年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阶段。
其中2014年药剂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013年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随机抽取两阶段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学生入选标准:完成药剂学学习,缺课时间在4课时以下,既往没有接受过药剂学学习。
对照阶段100名,男54名,女46名,年龄平均为21.01±0.55岁;实验阶段100名,男57名,女43名,年龄平均为21.64±0.86岁;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阶段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阶段使用积极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时,可以将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了解两种药物的区别,并有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讲解不同剂型时,可以着重分析抗生素静脉滴注、抗生素肌肉注射与抗生素口服几种药物的特点,并比较其优势,如口服药物患者的依从性更高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最低分
为0分。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学效果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案例教学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案例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的优势主要在于:首先,此教学方法能够与实际相联系,避免了药剂教学中的枯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其次,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些尴尬,即书本的内容无法与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相匹配,这样就导致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没有办法很好的在日后工作中应用,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现阶段药剂学的发展,并了解其重要性,从案例中分析出药剂学的重要性和重点。
此外,这种方法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主动了解现阶段的药剂学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学生学习成绩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说明了案例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论文
1案例选择
中医皮肤病隶属于中医外科学。
就108课时的中医外科学而言,皮肤病一般只占24课时,课时较西医皮肤性病课程更是少之又少。
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皮肤章节达到31节,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无法面面俱到。
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病,具有中医药诊治特色的疾病着重讲解,譬如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痤疮等,而性传播疾病则是另立选修课模式,学生根据兴趣选择。
讲解的疾病就力图讲透彻、讲清晰,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专科临床思维的训练。
课程中的病案都是来源于临床诊治的真实患者,譬如住院的带状疱疹病人。
一方面可以掌握详实的信息,对于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皮损及舌苔的照片都有第一手资料;其次因为有自我参与的诊疗经过,对病情变化及用药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选择的病案也有层次之分,以临床典型的病案进行启发教学,对于非经典表现的则归属于某一疾病的病情演变或其他分型中,不作为主要讲解。
2案例教学的模式
案例式教学的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式展开。
在进行具体疾病讲解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
病例首先以文字的方式告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中医刻诊和专科检查;其次以多媒体展示皮损图片和舌苔表现;最后提供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这属于提出问题阶段。
下一步进行分析问题,首先进行主证和次证分析以形成对病机的归纳,进而
判定中医证型;其次阐释该病的西医学认识,并通过对专科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分析,提出中西医诊断。
在提出诊断后则进入解决问题阶段,就本病例讲解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并向学生展示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变化情况,以让学生有一个动态观察病情演变的过程。
最后对本病的其他表现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两方面。
一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二是强化专科的中医临证思维。
皮肤病的直观性,使得基于皮损形态学的理解尤其重要,教学中根据皮损图片进行专科检查分析时,我们要求学生参与,进行分组讨论与回答。
首先区分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然后根据皮损的颜色、大小、厚薄、部位、症状等逐层剖析,并对每一幅图片配以详细的注释,将直观图片和理论文字两方面结合,以加强对疾病皮损的认识。
专科中医思维的培养不足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软肋,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传统教学按照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的程式进行理论灌输,其知识系统性更强,但和中医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
象思维法是中医病机认识论的思维基础,临证时采用“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等具体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皮肤科尤其强调局部辨证,这一点较其他各科更为突出,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这也提示我们要注重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统一的原则。
譬如我们以“右胁肋部水疱疼痛3天”为主诉的患者案例进行教学。
资料展示后进行主证分析,局部疼痛提示火毒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右胁肋部灼热、水疱成簇乃是肝经所循之处,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泻,湿邪与郁热
蒸于肌肤而成。
综观主证,审证求因,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性则当从郁、从火、从湿入手。
次证分析患者胁肋灼热胀痛乃因肝经布两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心烦为肝经郁火,上扰心神而成;口苦为火邪内郁,肝气不舒,肝胆之气被抑;咽干、便干、溲赤乃邪热化火灼伤营血所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亦符合肝经湿热之判断。
至此可归纳病机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而化火,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
以上可以体现出中医审证求因的细化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医辨治思维的体系。
4案例教学的成效与挑战
与传统授课方式比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共同参与探讨让学生对皮肤科的典型病例加深了理解和掌握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亦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前期需要有临床案例的积累和选择;备课必须充分;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授课秩序的把握、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临床实习,但其类似于传统中医师承模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中医思维的形成,是中医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