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30042.html,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作者:岳景贵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7期

1.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思想品德是一门很注重人文素养的学科,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传统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书本回归实际成为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的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时,我详细地向同学们阐述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向同学们讲解礼仪使用的场合,在平时的生活里应该学会尊重他人,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个概念。我并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而是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身边的人表达自己对礼仪的见解,比如对老师、对学生和对家长。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挖掘了思想品德知识的实用性,一步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积极性,这对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要注意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回归实际,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有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知识来引导实践的开展,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奠定发展基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既要设计好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内容和方法,又要掂量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给。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解决了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效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变万化,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备课时务必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设计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教学设计过程考虑多方面,如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