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yhp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6章汽车舒适性

通过大量的震动试验表明,人体对不同方向的震动存在差异, 对上下震动忍耐性最强,其次是前后震动,对左右震动最敏感。 人体上下震动的共振点大约在4Hz~8Hz,水平震动的共振点大 约在1Hz~2Hz。如果在共振点上加振,人的抗振能力会严重下 降,氧气消耗量剧增,能量代谢加快。 研究汽车行驶平顺性实际上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避 免汽车这个“震动系统”的“共振”现象;二是使“震动系统” 输出的震动频率避开人体敏感的范围,震动加速度不超过人体 所能承受的强度。
5.非悬架质量
非悬架质量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其 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力。 质量越小,冲击力越小,反之将加大。非悬架 质量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常用非悬架质量与 悬架质量之比m/M来评价,此比值轿车一般在 10.5%~14.5%之间,以小些为好。
6.1.4 汽车平顺性的试验
后按下式算出各部分固有频率: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
f0
2
1 T
车轮部分固有频率
f1
1 2
1
T'
由车身和车轮部分的衰减率 A1 A2、 ' A'1 A' 2
按下式求出阻尼比 、 '
1
1 4 2 ln 2
'
1
1
4 2 ln2
'
(3)汽车震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在实际随机输入的路面上或在电液震动台上,给车轮 0.5~30Hz范围的震动输入,记录车轴、车身、座垫上各 测点的震动响应;然后由数据统计分析仪处理,按车轴/ 输入、车身/车轴、坐垫/车身可相应得到车轮、悬架、座 垫各环节的频率响应函数。其幅频特性的峰值所在频率 即为各环节的固有频率,峰值幅值可用于近似求出各环 节的阻尼比
5.非悬架质量
非悬架质量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其 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传递到车身上的冲击力。 质量越小,冲击力越小,反之将加大。非悬架 质量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常用非悬架质量与 悬架质量之比m/M来评价,此比值轿车一般在 10.5%~14.5%之间,以小些为好。
6.1.4 汽车平顺性的试验
后按下式算出各部分固有频率: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
f0
2
1 T
车轮部分固有频率
f1
1 2
1
T'
由车身和车轮部分的衰减率 A1 A2、 ' A'1 A' 2
按下式求出阻尼比 、 '
1
1 4 2 ln 2
'
1
1
4 2 ln2
'
(3)汽车震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在实际随机输入的路面上或在电液震动台上,给车轮 0.5~30Hz范围的震动输入,记录车轴、车身、座垫上各 测点的震动响应;然后由数据统计分析仪处理,按车轴/ 输入、车身/车轴、坐垫/车身可相应得到车轮、悬架、座 垫各环节的频率响应函数。其幅频特性的峰值所在频率 即为各环节的固有频率,峰值幅值可用于近似求出各环 节的阻尼比
8章-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解析PPT课件

(二)风窗洗涤器的检修
风窗洗涤器的故障大都是因输液系统而引起,
1)目测储液罐内的液体存储量,检 查熔断器和线路连接是否良好。
2)打开洗涤器开关,同时观察 电动机。如果洗涤泵工作但不喷 液,检查泵内有无堵塞,去除泵 体内的任何异物;如果没有堵塞, 需更换洗涤泵。
3)如果洗涤泵不运转,用电压表或试灯检查开关闭合时 洗涤泵电动机上有无电压。若有电压,用欧姆表检查搭铁 回路,若搭铁回路良好,需更换洗涤泵。
为避免因惯性而停止位置产生偏差,在铜环内圆 周上增加一块凸起,在到达停止位置之前,它将 触点7与8接通,使电刷B1→刮水器开关→触点 5→触点3→B3,使电枢短路,起到了制动作用, 以确保刮水片停止位置准确。此时电动机相当于 一个发电机。
3、间歇式挂水器
汽车在小雨或雾天行驶时,若仍按上述刮水速度刮 水,风窗上的微量水分和灰尘会形成一层发粘的表 面,不能将风窗玻璃刮拭干净,却使玻璃模糊不清。 为此现代汽车.刮水器都装有电子间歇控制系统, 使刮水器能按照一定的、周期停止和刮水,即每动 作一次停止2~1 2 s,以使驾驶员获得更好的视线。 按照间歇时间是否可调分为可调节型和不可调节型。
三、电动刮水器的检修
1)电动机常见故障为换向器及电刷烧蚀,可根据具体 情况修理或更换
2)刮水片停位不准一般是自动停位调整不当所致。若刮 水片可停在任意位置,应检查停位刮水片是否接触不良、 停位凸轮是否窜位,停位触点臂、凸块是否磨损以及触 点是否烧蚀等。
3)刮水片停位失灵,大多是由于刮水片接触不好或烧蚀 而引起。关掉开关后,若刮水片到达下限后又摆起几次时, 应检查短路触点的接触情况及各搭铁线是否松脱。
1)在挡风玻璃上利用橡皮的吸附作用,并涂以甘油, 将镍铬丝紧贴在挡风玻璃的内面,通电加热,耗电量 30-50W。
汽车安全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ESP车身稳定系统
监控车辆动态,自动调整发动机输出和刹车 力,保持车辆稳定。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通过摄像头检测车辆是否偏离车道,提醒周 边行人或车辆保障安全。
被动安全技术
01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4
安全气囊系统
在碰撞时迅速充气,减轻对 乘员的冲击。
三点式安全带
提供全身保护,减少碰撞时 的伤害。
安全玻璃
在发生事故时不易破碎,保 护乘客安全。
当前汽车安全技术面临的挑战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 、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等。
02
汽车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通过控制刹车防止轮胎抱死,提高紧急制动 时的稳定性。
预碰撞安全系统
通过传感器检测可能的碰撞,自动采取紧急 制动或避让措施。
,增加事故风险。
掌握车辆控制
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 需要掌握车辆的控制,
如刹车和转向等。
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检查受伤情况
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检查自 己和其他乘客是否受伤,如有
需要立即就医。
报警并等待警察
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 等待警察的到来。
记录事故情况
在事故发生后,应记录事故的 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天气情况、道路状况等 。
警示标志
在停车时,应放置警示标志,提 醒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05
汽车安全事故应对措施
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保持冷静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 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
慌失措。
正确使用安全带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课件

客舱安全性能
安全带
使用安全带能有效保护乘坐者, 并减少碰撞时的冲击力。
气囊
气囊系统在发生碰撞时能提供额 外的保护,减轻乘坐者受伤的可 能性。
头枕
头枕能够减少颈部和头部受伤的 风险,确保乘坐者在碰撞时处于 更安全的姿势。
驾驶行为的安全性
1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容易导致驾驶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 PPT课件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是确保驾驶过程中乘客和车辆安全的关键因素。本课件将 介绍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以及各个方面的要素。
简介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是指车辆在日常行驶过程中保持乘坐者和车辆本身的安全的能力。它涉及到诸多机械结构、 动态性能以及驾驶行为方面的要素。
机械结构的安全性
轮胎
胎面和气压对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刹车
制动系统以及ABS系统的良好工作会大幅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车辆动态性能的安全性
1 方向盘
可靠的方向盘系统能确保 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性。
2 悬挂
良好的悬挂系统能够保持 车辆在不平路面上的平稳 行驶。
3 车身稳定性
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对于转 弯和急刹车等情况下的安 全性至关重要。
2 酒后驾驶
酒后驾驶会严重损害驾驶者的反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和判断力,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3 安全驾驶技巧
掌握安全驾驶的技巧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总结
汽车行驶安全性能对于驾驶过程中的乘客和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要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需要考虑到机 械结构、车辆动态性能、客舱安全性能以及驾驶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通过关注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驾驶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保障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

二、事故的原因
人 车速过高 汽车
员 错误的使用道路 缺陷
的
安全距离不够
故障
错
误 错误的优先行驶权 天气
行
错误的转变
原因
为
酒后驾驶
照明不良 轮胎不良 制动不良
雨雪天气 大雾天气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三、事故的预防
目标 引导 参数
视野干 扰参数
障碍物 干扰参数
发动机
ESP
支承力干 扰参数
驱动力 制动力 控制参数
制动器
支承力干 扰参数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四、道路交通的危险状况
突然出现障碍物 路况突然变化
躲避或制动
失控(滑移)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六、行驶性能的判断
汽车的稳定性
汽车的可操控性
汽车的可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七、行驶方式
不变的环道行驶 汽车固有的转向性
过渡行驶
在弯道制动、 负荷变化反应
汽车的机动性
汽车的转向性、行驶 稳定性和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汽车
外部安全性
变形特性 车身外形
人
被动安全性
内部安全性
乘员室配备 安全带拉回系统
转向柱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人 车速过高 汽车
员 错误的使用道路 缺陷
的
安全距离不够
故障
错
误 错误的优先行驶权 天气
行
错误的转变
原因
为
酒后驾驶
照明不良 轮胎不良 制动不良
雨雪天气 大雾天气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三、事故的预防
目标 引导 参数
视野干 扰参数
障碍物 干扰参数
发动机
ESP
支承力干 扰参数
驱动力 制动力 控制参数
制动器
支承力干 扰参数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四、道路交通的危险状况
突然出现障碍物 路况突然变化
躲避或制动
失控(滑移)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六、行驶性能的判断
汽车的稳定性
汽车的可操控性
汽车的可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七、行驶方式
不变的环道行驶 汽车固有的转向性
过渡行驶
在弯道制动、 负荷变化反应
汽车的机动性
汽车的转向性、行驶 稳定性和制动性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汽车
外部安全性
变形特性 车身外形
人
被动安全性
内部安全性
乘员室配备 安全带拉回系统
转向柱
Safety,Comfort and Convenience Systems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系统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yhp

6644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自由转动
车轮制动
6655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66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88
33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制动时在不稳定范围,继续增加滑 转率,附着系数就变小。车轮就容 易抱死。(ABS可防止汽车落入不 稳定范围)
• 在加速时,过大的驱动力矩导致一 个或所有的驱动轮快速转动并滑转。 (ASR可防止汽车落入不稳定范围)
33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八、横向和侧向力 • 侧向力 • 使车轮侧向移动。 • 横向偏移(侧偏) • 侧向移动的速度和纵向移动的速度
44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4)轮胎状况 • 5)制动状态 • 6)制动衰减 • ABS、ASR、ESP在最大的传动范
围对汽车行驶状况进行控制。
44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六节 汽车横向动力学 • 一、在侧向风时的行驶性能 • 压力作用点 • 位置与车身和气流夹角有关。 • 一般位于汽车前部,越接近汽车重
滚动摩擦力 • 2、横向力:转向力、离心力、
侧向风力。
22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四、轮胎上的各种作用力 • 1、圆周力FU (纵向力) • 驱动力和转动力产生 • 2、轮胎支承力FN(法向力) • 轮胎垂直于地面的力。 • 最大支承力是在平坦的路面上。 • 支承力在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上
的分布呈梯形压力分布。
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88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二、判断汽车稳定性的公认的方法
• 1、不变的环道行驶
• 能达到的最大横向加速度。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自由转动
车轮制动
6655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66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6688
33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制动时在不稳定范围,继续增加滑 转率,附着系数就变小。车轮就容 易抱死。(ABS可防止汽车落入不 稳定范围)
• 在加速时,过大的驱动力矩导致一 个或所有的驱动轮快速转动并滑转。 (ASR可防止汽车落入不稳定范围)
33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八、横向和侧向力 • 侧向力 • 使车轮侧向移动。 • 横向偏移(侧偏) • 侧向移动的速度和纵向移动的速度
44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4)轮胎状况 • 5)制动状态 • 6)制动衰减 • ABS、ASR、ESP在最大的传动范
围对汽车行驶状况进行控制。
44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六节 汽车横向动力学 • 一、在侧向风时的行驶性能 • 压力作用点 • 位置与车身和气流夹角有关。 • 一般位于汽车前部,越接近汽车重
滚动摩擦力 • 2、横向力:转向力、离心力、
侧向风力。
22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四、轮胎上的各种作用力 • 1、圆周力FU (纵向力) • 驱动力和转动力产生 • 2、轮胎支承力FN(法向力) • 轮胎垂直于地面的力。 • 最大支承力是在平坦的路面上。 • 支承力在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上
的分布呈梯形压力分布。
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88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二、判断汽车稳定性的公认的方法
• 1、不变的环道行驶
• 能达到的最大横向加速度。
汽车性能与使用8汽车的舒适性.ppt

5 )悬挂质量
汽车的悬挂质量由车身、车架及其上的总成所构 成。悬挂质量由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 轮相连。
减少公共汽车和载货汽车的悬挂质量,车身振动 的低频和加速度增加,会大大降低行驶平顺性。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持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应 采用等挠度悬架,使悬架刚度随悬挂质量的减 小而减小。
8.1.3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头寒足热”; 3)前后座位温差要小,特别是后排座位
脚部,应有充足的热风流通。 夏季制冷时则要求尽可能保持上下身相
同的温度。
一、声学基础知识 8.4噪声
8.4.1声压级
人耳的听阈(基准声压):声压是 2×10-5Pa;
人耳的痛阈:声压为20Pa
声压级=20lg
声压 2 ×10-5
8.4.6汽车噪声特性
1.汽车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轮 胎噪声、车身噪声、喇叭噪声以及特种车辆的 警报噪声等
2.车内噪声主要是由于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在运 行中引起的车身振动和车身的孔缝透声而形成 的。
3.车外噪声
(1) 行驶车速
(2) 载质量
(3) 技术状况
发动机的噪声
6) 非悬挂质量
车轮、车轴构成非悬挂质量。车轮再经过具有一
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路面上。
减小非悬挂质量可降低车身的振动频率,增高车 轮的振动频率。这样就使低频共振与高频共振 区域的振动减小,而将高频共振移向更高的行 驶速度,对行驶平顺性有利。
常用非悬挂质量与悬挂质量之比评价非悬挂质量 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比值越小,行驶平顺性 越好。对于现代轿车=10.5~14.5%,可以保
1/3 倍频 带分 别评 价法
1/3 倍频 带分 别评 价法
汽车的悬挂质量由车身、车架及其上的总成所构 成。悬挂质量由减振器和悬架弹簧与车轴、车 轮相连。
减少公共汽车和载货汽车的悬挂质量,车身振动 的低频和加速度增加,会大大降低行驶平顺性。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持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应 采用等挠度悬架,使悬架刚度随悬挂质量的减 小而减小。
8.1.3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
“头寒足热”; 3)前后座位温差要小,特别是后排座位
脚部,应有充足的热风流通。 夏季制冷时则要求尽可能保持上下身相
同的温度。
一、声学基础知识 8.4噪声
8.4.1声压级
人耳的听阈(基准声压):声压是 2×10-5Pa;
人耳的痛阈:声压为20Pa
声压级=20lg
声压 2 ×10-5
8.4.6汽车噪声特性
1.汽车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轮 胎噪声、车身噪声、喇叭噪声以及特种车辆的 警报噪声等
2.车内噪声主要是由于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在运 行中引起的车身振动和车身的孔缝透声而形成 的。
3.车外噪声
(1) 行驶车速
(2) 载质量
(3) 技术状况
发动机的噪声
6) 非悬挂质量
车轮、车轴构成非悬挂质量。车轮再经过具有一
定弹性和阻尼的轮胎支承路面上。
减小非悬挂质量可降低车身的振动频率,增高车 轮的振动频率。这样就使低频共振与高频共振 区域的振动减小,而将高频共振移向更高的行 驶速度,对行驶平顺性有利。
常用非悬挂质量与悬挂质量之比评价非悬挂质量 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比值越小,行驶平顺性 越好。对于现代轿车=10.5~14.5%,可以保
1/3 倍频 带分 别评 价法
1/3 倍频 带分 别评 价法
车辆安全课件ppt

总结词
酒后驾车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饮酒过量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酒后驾车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由于酒精对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驾驶技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驾 驶员无法正常驾驶车辆。为了预防酒后驾车事故,驾驶员应避免饮酒后驾车,遵守交通规则和酒后禁驾法律法规 。同时,其他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发现酒后驾车行为并报警。
案例三:疲劳驾驶事故
总结词
疲劳驾驶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或疲 劳状态下继续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疲劳驾驶事故通常发生在长途驾驶过程中, 由于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导致疲劳过度,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增加 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 ,驾驶员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 连续驾驶。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应适时休息 、补充睡眠,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
案例四:超速行驶事故
总结词
超速行驶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超速行驶会导致车辆制动距离延长、操控性能变差、驾驶员反应时间缩短等危险因素增加,从而增加 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预防超速行驶事故,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限速规定,保持安全车速。同时,其他 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发现超速行驶行为并报警。
预碰撞安全系统
总结词
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 程度。
详细描述
预碰撞安全系统利用雷达、激光或摄像头等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当 判断可能发生碰撞时,会自动采取制动或转向避让措施,以降低碰撞风险。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总结词
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是否偏离车道,提醒周边行人或车辆保障安全。
儿童安全座椅是专门为儿童设计 的座椅,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 护。
酒后驾车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饮酒过量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酒后驾车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由于酒精对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驾驶技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驾 驶员无法正常驾驶车辆。为了预防酒后驾车事故,驾驶员应避免饮酒后驾车,遵守交通规则和酒后禁驾法律法规 。同时,其他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发现酒后驾车行为并报警。
案例三:疲劳驾驶事故
总结词
疲劳驾驶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或疲 劳状态下继续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疲劳驾驶事故通常发生在长途驾驶过程中, 由于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导致疲劳过度,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情况,增加 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 ,驾驶员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 连续驾驶。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应适时休息 、补充睡眠,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
案例四:超速行驶事故
总结词
超速行驶事故是由于驾驶员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详细描述
超速行驶会导致车辆制动距离延长、操控性能变差、驾驶员反应时间缩短等危险因素增加,从而增加 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预防超速行驶事故,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限速规定,保持安全车速。同时,其他 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发现超速行驶行为并报警。
预碰撞安全系统
总结词
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 程度。
详细描述
预碰撞安全系统利用雷达、激光或摄像头等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当 判断可能发生碰撞时,会自动采取制动或转向避让措施,以降低碰撞风险。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总结词
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是否偏离车道,提醒周边行人或车辆保障安全。
儿童安全座椅是专门为儿童设计 的座椅,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 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3..1111..22002200
1166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0033..1111..22002200
11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规范 • 轮胎的花纹槽的深度不小于
1.6mm。
0033..1111..22002200
1188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轮胎使用应注意: • 1、轮胎应进行平衡试验,保证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汽车安全性与舒适性
0033..1111..22002200
11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一节 安全系统 • 一、主动行驶安全性系统 • 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 2、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ASR) • 3、电子稳定性程序(ESP) • 4、自适应巡航速度控制(ACC)
0033..1111..22002200
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ACC • 通过自动减油或主动的制动干预使
本车与前面车辆保持距离。
0033..1111..22002200
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二、被动安全性系统 • 1、安全带 • 2、安全气囊
0033..1111..22002200
44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0033..1111..22002200
• 2、过渡性能 • 在原来直线行驶后迅速躲开障碍
物的机动性试验。
0033..1111..22002200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3、弯道制动、负荷变化反应 • 松开加速踏板、踩制动器。 • 汽车的行驶性能向过多转向的方
向移动。
• 汽车行驶反应应尽可能兼顾转向 性、行驶稳定性、制动性。
0033..1111..22002200
0033..1111..22002200
2200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滑转的条件 • 车轮的转速VU小于汽车的行驶速
度VF。 • 在这种条件下才能传递汽车的加
速力和制动力。
0033..1111..22002200
2211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四节 汽车上的作用力和力矩
• 一、惯性力 • 冰面上进行弯道试验,一直行驶
0033..1111..22002200
11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三节 轮胎
• 轮胎传递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 • 轮胎决定汽车动态负荷的极限。 • 判定轮胎特征的决定性要素: • 1、直线行驶性 • 2、弯道行驶的稳定性 • 3、在不同路面的附着性
0033..1111..22002200
55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制动器
安全气 囊
0033..1111..22002200
安全带
66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二节 行驶原理
• 一、驾驶员行为 • 1、引导性 • 驾驶员的预见性,即驾驶员的驾驭能力。 • 引导部件 • 转向盘、制动踏板、加速踏板。 • 2、稳定性
0033..1111..22002200
(鼓式)或制动盘(盘式),从 而产生的摩擦力。
0033..1111..22002200
2255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六、横摆力矩
• 汽车绕垂直轴的横摆力矩: • 由于汽车左右两侧的不同纵向力或
作用在前后轴上的不同侧向力而引 起的。 • 转向轮半径(LRH) • 车轮支点和车轮转向轴极点在行驶 路面上的距离。
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0033..1111..22002200
88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二、判断汽车稳定性的公认的方法
• 1、不变的环道行驶
• 能达到的最大横向加速度。
不足转向
• 可以判定汽车 固有的转向性
中性转向 过多转向
0033..1111..22002200
99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四、轮胎上的各种作用力
• 1、圆周力FU (纵向力) • 驱动力和转动力产生 • 2、轮胎支承力FN(法向力) • 轮胎垂直于地面的力。 • 最大支承力是在平坦的路面上。
• 支承力在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上 的分布呈梯形压力分布。
0033..1111..22002200
2244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3、侧向力FS • 改变行驶方向,转向或受侧向风。 • 五、制动力矩 • 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向制动鼓
0033..1111..22002200
2266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极点位于汽车的外侧,定义为负值。 • 制动力与正负转向轮半径相互作用
产生转向力矩。 • 负转向轮半径可阻止横摆力矩。
0033..1111..22002200
2277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七、摩擦力
• 1、附着系数 • 可传递摩擦力的一个尺度。 • 相关因素: • 1)路面状况 • 2)轮胎状态 • 3)行驶速度 • 4)气候条件
1144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4、在各种气候下的附着性 •5、转向性 •6、舒适性(弹性、减震性、运转 平顺性) •7、耐久性 •8、经济性
0033..1111..22002200
1155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结构
• 1、子午线轮胎 • 是轿车的标准轮胎,胎体上的帘
线按最短的距离从胎圈一侧到胎 圈另一侧。帘线带包住薄的、弹 性的胎体,以保证轮胎的稳定性。 • 2、斜交线轮胎
下去,不会转向。 • 二、力矩 • 制动力矩而降速 • 驱动力矩而加速
0033..1111..22002200
22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三、力的分类 • 1、纵向力:驱动力、风的阻力、
滚动摩擦力 • 2、横向力:转向力、离心力、
侧向风力。
0033..1111..22002200
2233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1111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 4、汽车对侧向风的敏感性 • 5、直线行驶性能 • 6、在环道行驶时的交变负荷。
0033..1111..22002200
1122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汽车行驶动力学的主要参数 • 1、转向盘角度 • 2、横向加速度 • 3、纵向加速度和纵向减速度 • 4、横摆速度 • 5、浮动角和侧倾角
轮胎的平稳转动。
• 2、各车轮使用与汽车相配的轮 胎,型号应一致。
• 3、车速不超过轮胎的允许的最 高转速。
• 4、轮胎应有足够的花纹深度。
0033..1111..22002200
1199
第一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轮胎滑转
• 汽车行驶时实际行驶距离与理论行驶 距离之差。
• 轮胎滑转原因:
• 轮胎在制动力和驱动力的作用下,橡 胶部分绷紧产生局部滑移。当轮胎离 开接触区,轮胎回收部分的变形能, 这变形能使轮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