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力学基础知识点

高中力学基础知识点
高中力学基础知识点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

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g高)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

COS

F

F

F

F

2

1

2

2

2

1

2

+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0 ∑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

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gV排(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d<

(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

+

=

2

)

(

4

)

(

)

(2

2

2

2

h

R

T

m

h

R

m

h

R

V

+

=

+

=

+

π

ω=m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 q q r 122

(适用条件:点电苛:d<

10、磁场力:

(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BV (B ⊥V) 方向一左

手定则

(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一左手

定则

11、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 t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 22

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

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 o 22 (2)上升的时间: t= V g o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 g

o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

g t 2 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 f ==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

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 R= m 42

2πT

R =m42πn 2 R 注意: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

力提供。

15、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

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tg θ = V V y

o

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

V =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 在V o 、V y 、V 、X 、y 、t 、θ七个物理量中,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16、动量和冲量: 动量: P = mV 冲量:I = F t

17、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 合t = mv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

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v 2’或?p 1 =一?p 2 或?p 1 +?p 2=O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2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

22

2

2

mV

p

m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

选择有关)

21、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W合= ?E k = E k2一E k1 = 1

2

1

2

2

2

1

2 mV mV

-

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mgh1 +1

2

1

2

1

2

22

2

mV mgh mV

=+或者?E p减= ?E k增

23、功率:P = W

t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cosθ(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θ为F和P夹角)

24、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一k x 加速度:a = 一x

m

k

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注:L为等效摆长,g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不摆时绳子拉力除质量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πm

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单摆的k=mg/L

25、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 f =λ

T

(适用于一切波)

高中数学基础题型练习—《三角函数》

《数学》必会基础题型——《三角函数》 题型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公式:180180 x x x x π π =? =? o o ; 1.把下列角化为弧度制: (1)210o ,(2)252-o ,(3)155o ,(4)235-o ,(5)315o ,(6)500o 2.把下列角化为角度制:315π(),3(2)8π,53π(3),3(4)10π - ,(5)1.5,(6) 2.3- 特殊角对应关系:180π=o 圆心角l r α=,弧长l r α=?,1 2 S lr =扇形 【注意:公式中的角必须是弧度制】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3,求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4.已知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o ,半径为8,求它的弦长、周长和面积。 5.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圆心角为2,求该扇形的半径、弧长和面积。 题型3:三角函数的定义 (,)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点,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 6.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2,4)-,求sin ,cos ,tan ααα。 7.已知角β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cos 5 β=-,求cos ,tan ββ。 8.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4)-,求sin ,cos ,tan ααα。 9.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4,)x ,且3 sin 5 α=-,求cos ,tan αα。 题型4:判断三角函数的正负 10.(1)已知sin 0cos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2)已知sin cos 0θθ>,则θ是第 象限角。 (3)已知cos 0tan 0θθ<>且,则θ是第 象限角。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力学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另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同时水桶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水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属于弹力,故D错误;故应选A. 【考点定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 2.某弹簧的一端受到100N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100N的拉力的作用,那么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 200N B. 100N C. 0N D. 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1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100N。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作用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力。3.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分析】(1)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力学基础知识测试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物体静止时,它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不会保持静止状态 3、图3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C D 图3

4、一列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顶上的一颗小螺丝钉松动后掉在地板上,则小螺丝钉落在地板上的位置是() A.正下方B.正下方的前侧C.正下方的后侧D.不能确定 5、在北京奥运会中,龙清泉获得了男子举重52kg级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当龙清泉将125kg的杠铃稳稳地举过头顶静止不动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运动员受到的压力和运动员的重力B.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C.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杠铃受到的重力D.杠铃受到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6、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 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马上停下 7、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B.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C.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8、当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在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变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a c b c +<+,0c <,则a b > D >a b > 3. 若m =(2a -1)(a +2),n =(a +2)(a -3),则m ,n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2230x x --≥ (2)2280x x -++> (3) 405x x ->- (4)405 x x -≥- (5)112x ≥ (6)已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x x a .

变、若不等式02<--b ax x 的解集为{} 32<

例5、 1. 积为定值 (1)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2)设2a >,12 p a a =+-的最大值是 . (3)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4) 变、 (1 )2y = 的最小值是 . (2) . 2. 和为定值 (1) ,y=x(4-x) 的最大值是 . (2), 的最大值是 . 例6、“1”的妙用 1. 2.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y 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

静力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静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外力偶作用的刚结点处,各杆端弯矩的代数和为零。(X) 2?刚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V ) 3. 在刚体上加上(或减)一个任意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不会改变。(X ) 4. 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称为力偶。(V ) 5?固定端约束的反力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X) 6. 力的可传性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V ) 7. 在同一平面内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构成的力系必定平衡。(X ) 8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V ) 9. 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全貌的简图叫受力图。(V ) 10. 图1中F对O点之矩为m0 (F) = FL°(X ) ------------- - 图1 二、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形恒为零 B、力可以平移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C、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作用线到该点的垂直距离。 D、力系的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形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形的代数和。 3. 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4. 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在铰C处受力F作用,则A、B两处约束力与x 轴正向所成的夹角a B分别为: a = __ B __, B = __ D __。 A、30°; B、45°; C、90°; D、135°。 5.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D )

高中物理复习专题:力学基础选择题

力学基础(一) 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 、B ,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 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O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为30°,则球A 、B 的质量之比和杆对A 、B 的弹力之比分别为( ) A.13=B A m m B.33=B A m m C. 33=NB NA F F D. 2 3=NB NA F F 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 置于斜面上, 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 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 对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 .b 对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 .地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 .地面对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连接,分别静止在斜面AB 、AC 上,滑轮两侧细绳与斜面平行.甲、乙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B 斜面粗糙,倾角为α,AC 斜面光滑,倾角为β,不计滑轮处摩擦,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m 1sin α>m 2sin β,则甲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B .若在乙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 .若在乙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的拉力一定变大 D .若在甲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拉力一定变大 4、如图所示,A 、B 两球质量均为m .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 点,其中球A 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墙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平衡状态,OAB 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 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弹簧对球A 的弹力大于对球B 的弹力 C .绳OB 对球B 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mg D .绳OA 对球A 的拉力大小等于或小于1.5mg 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倾角θ=30°,质量为m 的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静止于斜面上,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线对小球拉力是 B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是 C .将斜面缓慢向右移动少许,悬线对小球拉力减小 D .将斜面缓慢向右移动少许,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高中数学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复习

集合基础知识及题型归纳总结 1、集合概念与特征: 例: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例: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2)集合{}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3)36 11,,,,0.5242 -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4)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 元素集合的关系:∈?或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或 例: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R R ∈+ B .{}Z x x x Z ∈≤?-,0| C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D .{}φφ∈ 3、集合的子集:(必须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例:若集合}8,7,6{=A ,则满足A B A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4、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例1:已知全集}{5,4,3,2,1,0=U ,集合}{5,3,0=M ,}{5,4,1=N ,则=N C M U I 例2:已知 {}{}=|3217,|2A x x B x x -<-≤=< (1)求A ∩B ; (2)求(C U A )∪B 例3:已知{25}A x x =-≤≤,{121}B x m x m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例5:方程组? ??=-=+9122y x y x 的解集是( ) A .()5,4 B .()4,5- C .(){}4,5- D .(){}4,5-

大学物理刚体力学基础习题思考题及答案

习题5 5-1.如图,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为 m 、半径为r 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 分别挂着质量为2m 和m 的重物,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 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 mr 2 / 2,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 2m 和m 的重物组成 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重物的加速度和两滑轮之间绳的力。 解:受力分析如图,可建立方程: 广 2mg T 2 2ma ① T1 mg ma ② J (T 2 T)r J ③ (T T 1)r J ④ 虹 a r , J mr 2/2 ⑤ 联立,解得:a 1g, T 4 上,设开始时杆以角速度 °绕过中心O 且垂直与桌面的轴转动,试求: (1)作 用于杆的摩擦力矩;(2)经过多长时间杆才会停止转动。 解:(1)设杆的线密度为: d f dmg gd x, 微元摩擦力矩:d M g xd x , (2)根据转动定律 M J J 马, t 有: 0 Mdt Jd dt 1 . -mglt 1 [2 —m l 0, . . t _oL 4 12 3 g 或利用: M t J J 0,考虑到 0, J 1 | 2 一 ml , 12 有:t ol 。 11 a mg 5-2.如图所示,一均匀细杆长为 l ,质量为m ,平放在摩擦系数为 的水平桌面 一小质元dm dx,有微元摩擦力: 考虑对称性, l_ M 2 2 有摩擦力 矩: gxdx 1

5-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与绕在定滑轮上的绳子相联,绳子的质量 可以忽略,它与定滑轮之间无滑动。假设定滑轮质量为M、半径为 R,其转动惯量为MR2/2,试求该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 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受力分析如图,可建立方程: r mg T ma ① * TR J ② —, 1 ~2 — k a R , J — mR —-③ 2 2mg Mmg 联立,解得:a ------------ — , T ----------- —, 考虑到a四,.?. v dv 「旦—dt,有:v dt 0 0 M 2m M 2m 5-4.轻绳绕过一定滑轮,滑轮轴光滑,滑轮的质量为M /4,均匀分布在其边缘上,绳子A端有一质量为M的人抓住了绳端,而在绳的另一端B系了一质量为M /4的重物,如图。已知滑轮对O 轴的转动惯量J MR2 /4 ,设人从静止开始以相对绳匀速向上爬时,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B端重物上升的加速度? 解一: 分别对人、滑轮与重物列出动力学方程 Mg T1Ma A人 T2M 4g M 心 a B物 4 T1R T2R J滑轮 由约束方程:a A a B R 和J MR2/4,解上述方程组 得到a —. 2 解二: 选人、滑轮与重物为系统,设 U为人相对绳的速度,V为重

静力学基础 习题及答案

静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外力偶作用的刚结点处,各杆端弯矩的代数和为零。(× ) 2.刚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 3.在刚体上加上(或减)一个任意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不会改变。(× ) 4.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称为力偶。(√ ) 5.固定端约束的反力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 6.力的可传性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 ) 7.在同一平面内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构成的力系必定平衡。(× ) 8.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而不能使刚体移动。(√ ) 9.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全貌的简图叫受力图。(√ ) 10.图1中F对 O点之矩为m0 (F) = FL 。(× ) 图 1 二、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B、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C、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D、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形恒为零。 B、力可以平移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C、力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作用线到该点的垂直距离。 D、力系的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形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形的代数和。 3.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 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一点。 C、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 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 4.两直角刚杆AC、CB支承如图,在铰C处受力F作用,则A、B两处约束力与x轴正向所成的夹角α、β分别为:

4-第3章 有限元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3章有限元分析的力学基础 由固体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在一定约束边界下(外力、温度、位移约束等)将产生变形(deformation),该物体中任意一个位置的材料都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之中,本章将定义用于刻画任意形状弹性变形体的力学变量和表达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将在五个简化条件下,定义有关位移、变形、力的三大类变量,推导这些变量之间的三大类方程,给出典型的两类边界条件,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弹性力学中的基础部分。 3.1 变形体的描述、变量定义、分量表达 3.1.1 变形体 在外力的作用下,若物体内任意两点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这样的物体叫做变形体(deformed body),它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如果从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来考虑,变形体又可分为简单形状变形体和任意形状变形体。简单变形体如杆、梁、柱等,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简单变形体,而弹性力学则处理任意形状变形体。有限元方法所处理的对象为任意形状变形体,因而,弹性力学中有关变量和方程的描述将是有限元方法的重要基础。 3.1.2 基本变量 当一个变形体受到外界的作用(如外力或约束的作用)时,如何来描述它?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受力后产生了内部和外部位置的变化,因此,物体各点的位移应该是最直接的变量,它将受到物体的形状、组成物体的材质以及外力的影响,变形体的完整描述如图3.1所示。 图3.1 变形体的描述 描述位移是最直接的,因为可以直接观测,描述力和材料特性是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定义新的变量,如图3.2所示,可以看出应包括位移、变形程度、受力状态这三个方面的变量,当然,还应有材料参数来描述物体的材料特性。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物理力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力学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人,故A正确;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B不正确;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B. 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习题

~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 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 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 ,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2】 牛奶以2×10-3m 3/s 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27mm 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10-, 密度为1030kg/m 3,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3】 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0-4m 3/s ,管道内径为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40 ×10-,密度为940kg/m 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 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5m 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 3/h 。吸水管尺寸为 4114?φ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kg 。试求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5Pa ) 【1-9】每小时将10m 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357?φmm ,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粘度为1×10-。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 3、粘度为×10-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 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 。溶液输送量为18m 3/h 。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 ,管路直径357?φmm ,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3】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 3/h 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 许吸上真空H s =5.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 。试求: 1) ; 2) 若泵的安装高度为5.0m ,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该地区大气压为×104Pa ; 3) 若该泵在海拔高度1000m 的地区输送40℃的清水,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当地大气压为×104Pa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练习 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讲集合与逻辑用语 第1节集合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 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 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 A B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 集 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 意义 {x|x∈A,或 x∈B}{x|x∈A,且 x∈B} {x|x∈U,且x?A}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练习 1.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x <10},则(?R A )∩B =________. 2.(2015·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 ={x |x =3n +2,n ∈N },B ={6,8,10,12,14},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4 3.(2015·全国Ⅱ卷)已知集合A ={x |-1<x <2},B ={x |0<x <3},则A ∪B 等于( ) A.(-1,3) B.(-1,0) C.(0,2) D.(2,3) 4.(2015·浙江卷)已知集合P ={x |x 2-2x ≥3},Q ={x |2<x <4},则P ∩Q 等于( ) A.[3,4) B.(2,3] C.(-1,2) D.(-1,3]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卷)设全集U ={1,2,3,4,5,6},A ={1,2},B ={2,3,4},则A ∩(?U B )等于( ) A.{1,2,5,6} B.{1}C.{2} D.{1,2,3,4} 2. (2015·南昌监测)已知集合A ={(x ,y )|x ,y ∈R ,且x 2+y 2=1},B ={(x ,y )|x ,y ∈R ,且y =x },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 ) B.1 3.(2015·长春监测)已知集合P ={x |x ≥0},Q =??????x ???x +1x -2≥0,则P ∩Q 等于 ( ) A.(-∞,2) B.(-∞,-1] C.[0,+∞) D.(2,+∞) 4.(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设集合A ={x |-1<x ≤2,x ∈N },集合B ={2,3},则A ∪B 等于( ) A.{2} B.{1,2,3} C.{-1,0,1,2,3} D.{0,1,2,3} 5.已知集合M ={0,1,2,3,4},N ={1,3,5},P =M ∩N ,则P 的子集共有( )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有限元分析概念 有限元法:把求解区域看作由许多小的在节点处相互连接的单元(子域)所构成,其模型给出基本方程的分片(子域)近似解,由于单元(子域)可以被分割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尺寸,所以它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复杂的材料特性和复杂的边界条件 有限元模型:它是真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抽象。由一些简单形状的单元组成,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 有限元分析: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并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线弹性有限元是以理想弹性体为研究对象的,所考虑的变形建立在小变形假设的基础上。在这类问题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满足广义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也是线性关系,线弹性问题可归结为求解线性方程问题,所以只需要较少的计算时间。如果采用高效的代数方程组求解方法,也有助于降低有限元分析的时间。 线弹性有限元一般包括线弹性静力学分析与线弹性动力学分析两方面。 非线性问题与线弹性问题的区别: 1)非线性问题的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需要迭代求解; 2)非线性问题不能采用叠加原理; 3)非线性问题不总有一致解,有时甚至没有解。 有限元求解非线性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材料非线性问题 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是非线性的,但应力与应变却很微小,此时应变与位移呈线性关系,这类问题属于材料的非线性问题。由于从理论上还不能提供能普遍接受的本构关系,所以,一般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要基于试验数据,有时非线性材料特性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尽管这些模型总有他们的局限性。在工程实际中较为重要的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非线性弹性(包括分段线弹性)、弹塑性、粘塑性及蠕变等。 2)几何非线性问题 几何非线性问题是由于位移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引起的。 当物体的位移较大时,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研究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假定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它包括大位移大应变及大位移小应变问题。如结构的弹性屈曲问题属于大位移小应变问题,橡胶部件形成过程为大应变问题。 3)非线性边界问题 在加工、密封、撞击等问题中,接触和摩擦的作用不可忽视,接触边界属于高度非线性边界。 平时遇到的一些接触问题,如齿轮传动、冲压成型、轧制成型、橡胶减振器、紧配合装配等,当一个结构与另一个结构或外部边界相接触时通常要考虑非线性边界条件。 实际的非线性可能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三种非线性问题。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 1--??K mol J 1,ln 3=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 = 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298× J = ×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RT V p 1 311131001--=--= --γγγ γ 2分 =×103 J 2 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 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 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 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 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 分 3. 0.02 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由17℃升为27℃.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2) 压强保持不变;(3) 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 (普适气体常量R = 11K mol J --?) 解: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3=i (1) 等体过程,V =常量,W =0 据 Q =E +W 可知 )(12T T C M M E Q V mol -= ?==623 J 3分 (2) 定压过程,p = 常量, )(12T T C M M Q p mol -= =×103 J E 与(1) 相同. W = Q E =417 J 4 分 (3) Q =0,E 与(1) 同 W = E=623 J (负号表示外界作功) 3 分 4. 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汽缸里.此汽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 p 1=1atm ,体积V 1=1L ,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两倍, 然后在等体积下加热直到压强为原来的2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

材料力学基础试题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试 卷 课程 工程力学D (1)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一、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者打√,错误者打×(每题2分) 3、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 4、杆件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通常发生线位移和角位移。 (√ ) 5、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均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 (√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 1、在下列四种工程材料中,有下列四种说法: (A )松木、铸铁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B )松木不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C )铸铁、松木、玻璃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D )铸铜、铸铁、玻璃、松木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正确答案是 B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 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D 是相同的。 (A ) 应力; (B ) 应变; (C ) 位移; (D ) 力学性质。 2、 用截面法只能确定 C 杆横截面上的内力。 (A ) 等直; (B ) 弹性; (C ) 静定; (D ) 基本变形。 3、图示阶梯形杆AD 受三个集中力P 作用,设AB 、BC 、CD 段的横截 面面积分别为A 、2A 、3A ,则三段杆的横截面 A 。 (A )轴力不等,应力相等;(B )轴力相等,应力不等; 名 姓 号 学 号 班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C )轴力和应力都相等; (D )轴力和应力都不等。 4、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A 时,虎克定律E σε=成立。 (A ) 比例极限P σ ; (B ) 弹性极限e σ; (C ) 屈服极限s σ; (D ) 强度极限b σ。 1、在下列四种工程材料中,有下列四种说法: (A )松木、铸铁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B )松木不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C )铸铁、松木、玻璃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D )铸铜、铸铁、玻璃、松木可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正确答案是 B 。 3、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时,虎克定律E σε=成立。 (A )比例极限P σ ; (B ) 弹性极限e σ; (C ) 屈服极限s σ; (D ) 强度极限b σ。 正确答案是 A 。 4、等直杆受力如图所示,其横截面面积2mm 100=A ,问给定横截面m-m 上正应 (A) MPa 50(压应力); (C) MPa 90(压应力); 正确答案是 D 。 5、图示受力杆件的轴力图有以下四种,试问哪一种是正确的?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

专题 基本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基本不等式:)0,0a b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24a b ab +≤(),a b R ∈;(2))+0,0a b a b ≥>>; 【二】例题分析 【模块1】“1”的巧妙替换 【例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1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x 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2】(2013年天津)设2,0a b b +=>, 则 1||2||a a b +的最小值为 . 【例2】(2012河西)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变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ab ++的最小值为 .

【例3】已知0,0x y >>,且280x y xy +-=,则x y +的最小值为 . 【例4】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8x y xy +的最小值为 . 【例5】已知0,0a b >>,若不等式 212m a b a b +≥+总能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 【例6】(2013年天津市第二次六校联考)()1,0by a b +=≠与圆221x y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AOB 为直角三角形,则 2212a b +的最小值为 .

【例7】(2012年南开二模)若直线()2200,0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222410x y x y ++-+=的周长,则 11a b +的最小值为 . 【例8】设12,e e 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12,F F 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 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 120PF PF ?=,则2 2214e e +的最小值为 【例9】已知0,0,lg 2lg 4lg 2x y x y >>+=,则11x y +的最小值是( ) A .6 B .5 C .3+ D . 【例10】已知函数()4141 x x f x -=+,若120,0x x >>,且()()121f x f x +=,则()12f x x +的最小值为 .

工程力学基础习题.docx

《工程力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只有剪应力,其作用线________________,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各点剪应力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Q_______________弯,矩 M。 M 2T 2 4、强度条件W 只适用于。 5、以截面的左侧的外力计算剪力时,向________的外力取正号;向______的外力取负号。若以右侧的外力计算,则外力正负规定与此__________。 X0 m A 0 6、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m B0 的附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m A0 m B0 而m C 的附加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 Q______________,弯矩 M。 8、梁某截面的弯矩,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________________ , 则弯矩为正;弯成 ________________则弯矩为负。 9、当梁的材料是钢时,应选用 ______________ 的截面形状;若是铸铁,则 应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截面形状。 10、塑性材料的弯扭组合变形圆轴的强度条件为_____ 11、柔性约束对物体只有沿_________的___________力。 12、铰链约束分为 _________和 _________。 13、平面汇交力系的特点为 。 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14、力偶是指 。 15、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_________到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

《高中数学》必会基础题型精选试题【复习必备打印版】

高中数学必会基础题型精选 主要包括集合、函数、导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统计、概率、算法九部分,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高频考点对应测试题,精准提升数学基础能力! 《数学》必会基础题型——《集合》 【知识点】 1.集合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子集:若a A ∈,则a B ∈,称为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6.真子集:若A B ?且B A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注意】空集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一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7.补集:已知A U ?,由所有属于U 但不属于A 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的补集,记作: ,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即: 且 8.交集:由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 B x x A x B =∈∈,且 9.并集:由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A B x x A x B =∈∈,或 10.集合的包含关系:A B ??A B A A B B =?= 题型1.集合性质的应用 1.判断能否构成集合:【根据集合的确定性】 (1)我国的所有直辖市; (2)我校的所有大树; (3)深圳机场学校的所有优秀学生; (4)深圳市的全体中学生; (5)不等式220x x ->的所有实数解; (6)所有的正三角形。 2.用,∈?填空:2 N ,N , -3 Z , , R ; 3. 用,∈?填空:已知2{|20}A x x x =--=,则1 A ,2 A ,-1 A ,-2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