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分类

合集下载

法理学考点:法的分类

法理学考点:法的分类

法理学考点:法的分类
一、法的分类:以一定的角度或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二、法的一般分类(概念:法律的一般分类是指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适用的法律分类)
(一)依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范围
1、国内法:国内有立法权的主体制定,效力范围不超过本国主权范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2、国际法:参与国际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缔结的,确定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法。

(二)依法的创新方式和表达形式
1、成文法:有权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不成文法:有权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三)依法的效力等级、基本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
1、根本法:在整个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2、普通法:宪法以外所有法的统称。

(四)依法的适用范围
1、一般法:对一般主体、一般事项、一般时间、一般空间范围有效的法。

2、特别法:对特定主体、特定事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范围有效的法。

(五)依法规定的内容不同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1、实体法:以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或职权职责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

2、程序法:以保证主体权利义务实现或职权职责履行所需程序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法。

(六)依法所保护的利益
1、公法:保护国家公益的法。

2、私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

法律的分类与层级结构

法律的分类与层级结构

法律的分类与层级结构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调整和规范人类行为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法律的分类和层级结构也日益清晰和复杂。

本文将以综合的方式解析法律的分类与层级结构。

一、法律的一般分类法律按照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法律分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以及劳动法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常见的法律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1. 宪法宪法是国家基本法律和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运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对于国家其他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2. 行政法行政法是以规范行政行为为目的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行为法等。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机关的权力及其行使程序,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刑法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处罚措施的法律体系。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和刑罚种类等内容。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4. 民商法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关系的法律体系,包括民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商法等。

民商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公平交易的实现。

5. 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秩序而制定的法律体系。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时间和休假等内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

二、法律的层级结构在法律的体系中,法律之间存在着一种层级结构。

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立法方式,法律的层级结构可以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的法律层级结构,仅供参考。

1. 宪法层级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居于法律层级的最顶端。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要与宪法保持一致和服从。

2. 法律层级法律层级下包括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劳动法等法律分类。

这些法律之间的关系和层级会因不同国家的立法体制有所不同。

我国法律的分类

我国法律的分类

我国法律的分类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具体化,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类,以便于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就我国法律的分类进行探讨。

一、宪法法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权力组织和限制、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基本法的地位。

二、行政法律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关系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律包括了行政法规、行政许可、行政契约等。

行政法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保证行政机关的公正、公平和效率。

三、民法律民法是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的法律体系。

民法律包括了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合同法、婚姻法等。

民法律的主要目的是调整个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刑法律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体系。

刑法律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处罚措施。

刑法律的主要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正义。

五、经济法律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律包括了市场经济秩序的保护、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

经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六、民事诉讼法律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

民事诉讼法律规定了民事案件的起诉、审理和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诉权,维护司法公正和公平。

七、刑事诉讼法律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体系。

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和审判程序。

刑事诉讼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被告人的诉权,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总结起来,我国的法律按照其性质和目的进行分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律、民法律、刑法律、经济法律、民事诉讼法律和刑事诉讼法律等。

这些法律体系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框架,起到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
18
社会法的出现
社会法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以传统 公法和私法的调整方法为原型混合而 成的法,由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 障法作为主干部门法来构成。
19
公法、私法、社会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 私法:是个人(法人)与个人(法人)的 利益关系 公法:国家与个人(法人)的利益关系 社会法: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西方法学上所谓“强者”与 “弱者”的关系(强大的市场主体和弱势 的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关系)。
12
4、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是针对一般的人或一般的事在不特别 限定地区和期间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是针对特定类别的人或特别事项,在 特定的地区、期间内有效的法律。 在法律适用上,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
13
合同法:以欺诈、胁迫的手段的订立的损害国家 利益的合同无效。 民法通则: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法律 行为无效。 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 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 者给以撤销。(合同法)
14
5、国内法和国际法
根据法的制定和适用的主体不同,法可以 划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国内法是指由一个主权国家制定的实施于 本国的法律。 国际法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协商签订或 公认的调整相互关系的法。国际法的主体 主要是国家。
15
三、法的特殊分类
(一)公法和私法 这通常是大陆法系国家适用的法的分类。 这种分类源于古罗马法,由罗马法学家乌 比安提出,“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 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 关于什么是公法,什么是私法,历来存在 争议。
第六章

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所作的分类。

(2)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3)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所作的分类(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类(5)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所作的分类(6)公法和私法以法律运用的目的为划分的依据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任何一方不得有欺诈行为)。

二、劳动合同订立主体:1.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资格:(1)法人;(2)分支机构:①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②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2个不得”:一是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二是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及要求1.建立劳动关系:(1)时间:自用工之日起;(2)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要点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要点2】例外情况: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又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了规定:自用工之日起未定合同期限处理规定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要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1个月~1年(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注释】2倍工资的计算时间从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1日。

简述法的分类

简述法的分类

简述法的分类
法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指规范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关
系的法律规范,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指规范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2. 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指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
律规范,如国际公约、国际习惯法等;国内法是指规范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宪法、立法、行政法等。

3. 材料法和形式法:材料法是指法律依据的主要根据是具体案
件的事实和证据,如刑法、民事诉讼法等;形式法是指法律依据主要是法律条文和规则,如宪法、商法等。

4. 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规范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如刑法、民法等;程序法是指规范法律适用程序和司法程序的法律规范,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5. 法定法和习惯法:法定法是指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正式法律
规范,如法典、法律、法规等;习惯法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被广泛遵守的法律规范,如习惯法、行业惯例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法的分类方式,如法律的目的和领域、法律的层级和权威、法律的时效性等。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的不同来进行划分,有助于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

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

三、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历史分类可将法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2、根据法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类可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文件。

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成文法形式如德国、法国等,我国也采用成文法,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不成文法又称习惯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条文形式的法律。

如英国、美国,在有些法学著作中,在特定意义上将判例法称为不成文法或习惯法。

3、根据法的内容可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指规定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婚姻等事实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等。

程序法亦称诉讼法,是实体法的对称。

它是为保证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

4、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将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指的是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普通法是指除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由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

5、根据法的适用主体可将法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国际法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公认的、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在国际关系中对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国家,主体也是国家,国际法通过国家间的协议产生,国际法的渊源是条约和国际惯例。

国内法是由国内有立法权的主体制定的、实施于本国主权所及领域和范围的法律。

6、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可将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是指对—般人、—般事项有效,或在全国范围内、在任何时间都有效的法律。

特别法指仅对特定部分的人、特定的事项、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时间有效的法律。

四、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称法的形式。

法的渊源是指法获得成立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何种方式或程序创造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的法律文件。

当今我国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列、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法律的分类和层级

法律的分类和层级

法律的分类和层级导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它在社会发展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体系的分类和层级结构有助于对法律体系的组织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分类和层级,并分析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一、法律的分类根据法律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法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

国际公法是指约束国家行为的法律规范,如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

国际私法则是指调整私人在跨国交易和争议解决中的法律规则。

2. 宪法法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宪政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法律是指国家内部通过宪政程序制定的法律,宪法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

3. 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组织和行为的法律规则。

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等。

行政法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民的权益。

4. 刑法刑法是指规范犯罪和对犯罪行为进行惩治的法律体系。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类型和量刑标准等。

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5. 民事法民事法是指调节私人关系和保护民事权益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合同法、民事责任法、家庭法等。

民事法的目的是平衡和保护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6. 商法商法是指规范商业活动和商业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

它主要包括商事合同法、公司法、商标法等。

商法的目的是促进和保护商业的发展。

二、法律的层级法律的层级结构是指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和优先顺序。

一般而言,法律的层级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宪法层级宪法是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其他法律规范必须符合宪法规定才能有效。

宪法对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2. 法律层级法律是指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制定的一般性规范。

法律可以由立法机关制定,如国会、议会等。

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
法的分类
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的制定程序和内容、效力划分
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划分
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划分
一般法和特别法
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
国际法和国内法
6.根据法的运用的目的划分
公法和私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1、2、3、4四类是考试最多的
根本法就是宪法
我国实行的是成文法
记忆口诀:成不成文看形式 根本普通看制定
实体程序看内容 一般特别看效力
国际国内看主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