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综述

合集下载

伽达默尔——诠释学

伽达默尔——诠释学

伽达默尔——诠释学
伽达默尔(Gadamer)是德国哲学家,他的诠释学是一种哲学
方法论,主要关注人类理解活动和语言交流。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不仅仅是获取事实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参与的活动。

理解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交流来实现的,通过对话,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中获得新的见解和理解。

在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中,语言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他认为语言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通过语言交流,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和共享意义。

然而,语言也会限制我们的理解,因为语言是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会给世界带来不同的意义。

伽达默尔还强调理解的历史性。

他认为我们的理解受到我们所处的历史时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理解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发展和改变。

此外,伽达默尔还提出了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判断一种理解是否是有效的。

他认为有效的理解应该是能够解释和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的理解。

有效的理解不是基于客观真理,而是基于能够解决问题的功能。

总的来说,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强调了理解的主动性、历史性和语言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对于理解和交流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实践哲学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实践哲学

基 础上 建立 起 的实 践哲 学就 是要 通 过对 人类 实 践 行 为 的反 思 指 明人类 存 在 和 生 活 的 善 的 、 合 适 的 、 价 值 的 理 论 基 础 与 趋 向 目标 , 样 一 有 这 来 , 践 哲 学 就成 了专 门探讨 人 类 实 际 存 在行 实 为 的一 门理 论 反思性 学 问 。伽 达 默尔 正是 在此 意 义上使 用 “ 践 哲 学 ” 个 词 并 极 力 试 图重 实 这 建 和复兴 实 践 哲 学 的 。在 伽 达 默 尔 看 来 , 践 实 哲学 为人 文科 学 正确 的理解 提 供 了唯一 有 承载

从 解 释 学 到 实 践 哲 学 的 转 向
自称 “ 主 观唯 心 主 义 的 圈 子 中 生长 起 来 在

H n —G ogG dme,Tuh a dMeh d f rw r otescn dt n e ok h ot u m P bi igC mpn . a s er aa r rt n to , oe odt h eo de io ,N w Y r :T eC ni u u lhn o a y i n s
力 的模 式 , 践 哲 学 是 “ 定 所 有 人 的 知识 和 实 规

“ 释 学 ” h r n uis 是 一 种 “ 于 理 解 ( eme et ) c 关
解 和解 释 的学 问 ” 当 它 被 确 立 为 哲 学 解 释 学 , 时, 意义 的理解 与解 释 就 成 了 人 的一 种 存 在 和
伽 达 默 尔 的解 释 学 与 实 践 哲 学
张 能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西 方 解 释 学 史上 , 达 默 尔 的 重 大理 论 贡 献 既 在 于 完成 了从 作 为 技 艺 学 和 方 法 论 解 释 在 伽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是一种对于人类存在与意义的探索和解释。

伽达默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基于自我感知和思维的能力,而这种自我感知和思维能力使得人类具有了超越其他物种的独特性。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中,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通过思考和意识来实现的。

只有当我们思考、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换句话说,意识是我们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媒介。

伽达默尔进一步指出,意识不仅仅是我们思考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我们与世界进行沟通和理解的媒介。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意识使得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与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中,他还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自由的,我们的本质是通过我们的存在来定义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被预定或限制在某种本质中,而是通过我们的存在来决定我们自己的本质。

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本质,而不是反过来。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我们的存在是自由的,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不仅影响着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也影响着他人和整个世界。

因此,我们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存在,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是一种对人类存在与意义的深入思考和解释。

他通过强调意识和自由的重要性,提出了人类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中,我们不仅是被动地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通过我们的思考和选择,积极地创造和定义我们自己的存在。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
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是从解释宗教经典的神学阐释学发展起来的。

海德格尔把阐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上的研究上升到了本体论的研究上来,从而使阐释学转变成一种哲学。

伽达默尔继承了海德格尔,把阐释学进一步发展成现代哲学阐释学。

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中,文本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无限的,只要解释不中止,文本的意义就不会中止。

他进一步指出,无论是理解者还是理解的对象——文本,都是历史的存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伽达默尔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
嘿,咱今儿来聊聊哲学解释学里的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那可是个厉
害人物啊!就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闪闪发亮!
你知道吗,伽达默尔提出的一些观点,简直让人眼前一亮!比如说
他强调理解的历史性,这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去看待世界,能一样吗?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忽略的呀!
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这个,我就说:“你看,伽达默尔说的理解的
历史性,不就跟我们看同一幅画,不同人有不同感受一样嘛!”朋友还
不太理解,我就继续解释:“就好比你喜欢红色,我喜欢蓝色,我们对
颜色的偏好就是我们各自的历史性体现呀!”他这才恍然大悟。

伽达默尔还谈到了视界融合,哇,这可太有意思了!这就像两条不
同的河流汇聚到一起,产生新的力量和景象。

我们在理解事物的时候,不也是自己的视界和文本的视界相互融合吗?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讲到这里,问我们:“你们想想,你们读
一本书,不就是在和作者的视界融合吗?”大家都纷纷点头,觉得太对了!
伽达默尔的思想真的是博大精深,给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

他让我们明白,理解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
和动态性的过程。

咱不能小看了这些哲学思想啊,它们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之门!它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东西呀!所以,好好去了解伽达默尔,去感受哲学解释学的魅力吧!。

伽达默尔诠释学

伽达默尔诠释学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伽达默尔看来,语言是理解得以进行的普遍媒介,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和意义,它是存在和真理得以显现的场所。

他的诠释学也称之为“语言诠释学”,在《真理与方法》的第三部分,他引用了施莱尔马赫的话说:“诠释学的一切前提不过只是语言”。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主题是语言和理解,他的教学和著作也都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

他主张,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没有语言的交流和对话是无法想象的,所有的理解也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

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通过对话这个场景阐释了语言的这种意义。

他认为,诠释学的领域是包罗万象的,因为我们的整个经验世界都必须在语言中形成,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要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从根本上说是在我们的意识中去认识的,而理解和认识意识就需要用到语言。

我们通过语言将意识中呈现出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理解和认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伽达默尔哲学中的解释学与翻译研究,并阐述伽达默尔哲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伽达默尔哲学的核心原则和方法论,并提出了一些应用伽达默尔哲学进行翻译研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翻译研究;方法论;建议前言伽达默尔哲学是现代欧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支,它致力于解决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问题。

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等方面。

伽达默尔哲学在解释学和翻译研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与影响。

由于伽达默尔哲学在解释学与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本文将探讨伽达默尔哲学的解释学和翻译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用伽达默尔哲学进行翻译研究的具体建议。

伽达默尔哲学的解释学伽达默尔哲学的解释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其解释学可以概括为观念的扩展与表达方式的问题。

伽达默尔认为,“解释”不仅涉及对文字、句子、段落或整个文本进行理解,同时也涉及对经验、法则或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意义进行理解。

在伽达默尔哲学中,解释学被视为对语言、符号和文化世界进行分析、评估和重构的方法。

其目的是发现并理解文本和语言的内在含义,以及背后的价值、意义和文化背景。

伽达默尔哲学中的解释学强调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必须超越字面意义。

因此,解释学被视为哲学上的基础而非单纯的语言工具。

伽达默尔哲学的翻译研究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翻译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文化、语义和信息。

伽达默尔哲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伽达默尔强调了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言语世界”的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语言被视为是我们对世界的“表达”与“扩展”,表达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一种扩展和表现,这一观点为对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了思想基础。

伽达默尔哲学的方法论建议伽达默尔哲学为解释学和翻译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应用伽达默尔哲学进行翻译研究的方法论建议:1.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文本的语境和背景,注重引申和扩展的含义。

解释学————伽达默尔

解释学————伽达默尔

解释学————伽达默尔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一、生平与著作海德格尔为解释学朝存在本体论转向提供了一般的理论原则,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则系统地建立了作为存在本体论的哲学解释学,在当代哲学界甚至哲学之外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伽达默尔也由此成为当代解释学大师和德高望重的哲学家。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生于1900年,自幼对文学、历史、艺术感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在本专业很出色,也试图引导伽达默尔走上研究自然科学之路,因此在伽达默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各种办法来吸引伽达默尔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但最后的结果令他父亲大失所望,伽达默尔仍然依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了理论学术研究这条道路,其父终其一生对他的选择都不满意。

投身于学术研究就是走上一条漫长的历险之路,年轻的伽达默尔首先面临的思想上的痛苦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给德国整个社会生活带来的迷茫,伽达默尔在《自述》中写道:“在此迷惑中要想深信不疑地与现存的传统保持一致,已实属不可能。

正是这种不知所措的处境成了促使我进行哲学研究的动力。

”“新康德主义在当时虽然仍具有一种真正的、虽说并非毫无意义的世界意义,但它如同自由主义时代自负的文化意识及其以科学为依据的进步信念一样在世界大战的枪炮声中被砸得粉碎。

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人都试图在一个失去了方向的世界中找到一个新的定向……痛苦和新尝试,贫穷无望和青年人的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彼此进行着斗争。

”关于伽达默尔在思想上的求索和摸索的详细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真理与方法》下卷中伽达默尔就自己的学术道路所作的《自述》。

下面我们主要看看伽达默尔是如何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面对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危机而生发出自己的解释学理论的。

1922年伽达默尔在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代表人物那托普指导下,以其对柏拉图思想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于1923年去弗莱堡大学参加海德格尔所主持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讨论班,从此成为海德格尔的学生,同时也是同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综述
以往的欧洲哲学往往偏重乃至偏执一个方面,或存在或认识,或主体或客体,或西方或东方,以至于它们处在一种对抗的状态;而H.-G.伽达默尔对话哲学的出现,使得哲学的基本倾向由对抗转向对话。

他用对话去理解逻格斯,并将理解与其历史性相结合,认为历史性才是人的基本存在。

标签: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综述
一、引言
H.G.伽达默尔这位古典语言的专家,主要研究古希腊的语言和著作,特别是柏拉图的著作与诗歌。

另外得益于P.纳托尔普,他可以阅读E.胡塞尔或M.海德格尔寄来的私人信件和未发表稿,这使得H.-G.伽达默尔从中受益匪浅。

可以说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下,在批判狄尔泰等人的传统解释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伽达默尔对接受这三者的影响直言不讳:“胡塞尔曾使之成为我们义务的现象学描述的意识,狄尔泰曾用以放置一切哲学研究的历史视界广度以及特别是由于海德格尔在几十年前的推动而引起的这两股力量的结合,指明了作者(按:指伽达默尔)想用以衡量的标准。

这种标准尽管在阐述上还有着一切不完善性,作者仍希望看到它没有保留地被加以应用。


二、伽达默尔的哲学转向
传统的语言本体论将语言视为一种工具甚至媒介,就难逃语言的牢笼,难免在哲学内部挣扎。

M.海德格尔曾试图借助于 F.荷尔德林的诗的语言的帮助,用那种半概念、半诗的语言来取代形而上学的语言;然而,他的语言仍然是独白的,并没有因此而能够完成对形而上学语言的改造。

H.-G.伽达默尔试图借助于对话,来实现对形而上学语言的根本性超越。

他通过语言的普遍性来构建他的本体论,这与海德格尔思想是很不一致的。

这样一种的超越,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而且也是一种哲学境界、思路等方面的超越。

可以说,以往的欧洲哲学往往偏重乃至偏执一个方面,或存在或认识,或主体或客体,或西方或东方,以至于它们处在一种对抗的状态;而H.-G.伽达默尔对话哲学的出现,使得哲学的基本倾向由对抗转向对话。

这是欧洲哲学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以往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自然和历史中去发现作为理性的逻各斯。

伽达默尔用对话来解释思想,他认为人的思想就是人与自己内在心灵的对话。

由此他用对话来解释思想,从而使他与以往的哲学家区分开来。

他自己已指出了与海德格尔的这种差别:海德格尔首先把理解这一概念刻画为此在的普遍规定性,他的意思正是指理解的筹划性质,亦即此在的未来性。

然而我并不想否认,我曾经在理解诸因素的普遍关联中强调了接收过去流传下来的东西这一方面。

这一差别的实际结果是,海德格尔重在理解此在的人,伽达默尔则重在理解历史流传物即文本。

以上关于理解问题的不同,正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学的
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解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的学说。

理解的形成或对误解的避免与克服,只有借助于对话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对话理论,是哲学解释学的基石。

哲学活动,并不想和概念与逻辑打交道。

哲学活动的继续发展,是由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来揭示的。

哲学活动是一种思想这毋庸置疑。

三、理解的历史性
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

人是历史的存在,有其无法摆脱的历史特殊性和历史局限性。

无论是认识主体或客体,都内嵌于历史性之中。

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它。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也是历史性的。

理解的历史性导致了理解的偏见,包括误读现象。

但伽达默尔认为这种偏见是“合法的”。

他充分肯定了偏见对理解的意义,认为正是这种“合法的偏见”构成了理解的历史性因素。

伽达默尔深化了海德格尔关于“前结构”的思想,声称“偏见未必就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实际上,我的存在的历史性产生着偏见,偏见实实在在地构成了我的全部体验能力的最初直接性。

偏见即我们对世界敞开的倾向性。

”偏见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它是在历史和传统下形成的,是解释者对处身界意义的一种选择。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一百个人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正是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同一事物的结果。

伽达默尔也承认,由于解释者和历史文本都有其各自的历史性,所以,它们只能以理解为中介共居于存在之中,而不能相互取代。

那么,理解是如何作为中介让解释者和历史文本相互敞开自身呢?伽达默尔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就像存在和思维的关系一样,解释者和历史文本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

解释者和历史文本的对立性表现在:一方面,解释者不可能完全融入到历史文本的视阈当中,因为解释者有其自身的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构成了他进行理解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解释者也不可能对历史文本进行毫无限制的解释,因为历史文本有其自身的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对解释者的解释活动构成了限制。

解释者和历史文本的同一性表现在: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性,但却同时从属于一个连续的传统,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差异其实是同一传统内部的对立与差异。

伽达默尔说:在这种谈话(即解释活动)中得到表述的事情既非仅仅是我的意见或我的作者的意见,而是一件共同的事情。

由于不同时期的解释者都具有各自的历史视阈,所以他们的视阈和历史文本的视阈相互融合后的结果也不同。

在此意义上,时间间距的存在还使解释活动具有了创造性,因为每一次的视阈融合都意味着历史文本有了自己崭新的存在意义。

在伽达默尔看来,这也是人类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在恢复解释者自身的历史视阈,即由他的历史传统、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所构成的成见在解释活动中的作用的同时,伽达默尔还特别强调语言的作用。

在他看来,语言包容了人类的一切世界经验。

一方面,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理解存在并获得世界,另一方面,世界只有进入语言才能成为我们的世界。

在此意义上,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就是人的世界经验本身。

由于拥有共同的语言,人们也就拥有共同的世界。

这种共同的
世界把相互说话的人联结在一起,也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

人类一切生活共同体的形式都是语言共同体的形式。

由于存在不同种类的语言,也就存在不同的世界。

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已经是解释活动,就已经在进行视阈融合,就已经让自己的世界观得以扩展和提升。

同样,在历史过程中相互分离的往昔的历史文本的世界和当前的解释者自身的世界也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在语言中得到表述的世界。

因此之故,每一个世界都能从自身出发而对其它一切可能的世界保持开放。

人的世界经验原始就具有语言性,这说明人不可能超出语言去抵达所谓的自在世界。

伽达默尔指出,谁若是这样做,那他就必须或者是神学地思考。

这时的自在存在就不是对他而言,而是对先知先觉的上帝而言;或者撒旦式地思考,即像那个妄想让整个世界都服从它的魔鬼那样以自己的意志为衡量一切的准绳。

只有如此,自在世界才能像他所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全能的限制。

四、结论
对伽达默尔来说,语言在人类存在中所具有的这种本体论地位与理解即解释在人类存在中的本体论地位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与理解的关系在于:一方面语言规定了理解的对象,另一方面一切理解都只能在语言中进行。

因此之故,解释者和历史文本的辩证关系就是不同的语言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距就是不同的语言世界之间的时间间距,它们之间的视阈融合就是不同的语言世界之间的视阈融合。

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成了他的哲学解释学的核心,理解的历史性也成为新解释学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汉斯·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导言》[M]译文出版社,1992
[2]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志平,邹驯智.试论伽达默尔诠释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J],浙江学刊2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