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进展探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进展

2 0 1 4年 2月
现
代
临
床
医
学
Fe b . 201 4 Vo 1 . 40 No .1
第4 O卷பைடு நூலகம்
第 1 期
J OUR NAL OF MODE RN C L I NI C AL ME DI C I NE
・
综 述 与讲 座 ・
剖 宫 产 术 后 子 宫切 口妊 娠 的诊 治 进 展
瘢 痕 处不 断 向宫 腔发 展 呈 内 向型 , 结 局 可 能 是继 续妊
娠 甚 至 达 到足 月 , 易 发 生 胎 盘植 入 、 粘连 , 术 中可 能 大
缺陷, 甚 至可 见一 薄 的处于破 裂前 状态 的子 宫肌 层 , 而 宫腔 内无 孕囊 , 宫腔 线 清 晰 。近 年有 利 用 MR I 影像 学
子宫 下段增 宽 或 向外 凸出 , 双 附件无 异 常 , 需 借 助辅 助
检 查 才能 发现 。
2 . 3 辅 助检 查
床 常用 阴道 超 声 , 孕 早期 诊 断率 高 。辅 助 检 查 手 段 可
选择 MR I 、 腹 腔镜 、 宫腔镜 , 这些 手 段 既 可 用 于 C S P的
2 . 3 . 1 妊 娠 试 验 血 H C G不 同程 度 地 增 高 。有 报 道 血 H C G测 定 值 在 3 0 0~2 6 0 0 0 U / mL 。 也 有 报 道l 7 _ C S P患者 的血 B—H C G水平 与正 常妊 娠无 明显 差 别, 与相 应 妊娠周 数 基本相 符 。 2 . 3 . 2 影 像 学检 查 有 经 验 的超 声 医生 进 行 的 超 声
检查 诊 断此 病 的报 道 J 。MR I 影 像 学 检查 2 6例 切 口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治新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治新进展李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9【摘要】Ca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is the forward potential serious complication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t can cause the risk of uterine rupture and the non-control bleeding and even lead to the maternal deaths or through to cut off the uterus to save the lif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can effective reduces the complications and to retain the ability of having children, vaginal ultrasound is the most common and dependable in its diagnosis and the bloodHCG,hysteroscope,laparoscope,cystoscope and MRI test may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The main way to treatment includes conservative medicine, evacuation,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bdominal type ofoperation,hysteroscopy surgery,laparoscopy surgery or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子宫破裂及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的风险,甚至孕产妇死亡或者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留生育能力.阴道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且可靠的诊断方法,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宫腹腔镜、膀胱镜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保守治疗、清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腹式手术、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等综合治疗.【总页数】4页(P1346-1349)【作者】李莉【作者单位】天津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相关文献】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30例临床诊治分析 [J], 鲍俊翠;杨瑞2.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1例诊治体会 [J], 范建华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J], 刘博4.超声早期筛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J], 王舒颜5.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J], 王鑫;张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46例于2012年06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结果本组46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中采取手术方式、子宫动脉栓塞术以及药物化疗的人数依次为6例、16例和26例,其中2例采取药物化疗治疗的患者治疗失败,转为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论临床上在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尽快确诊及采取相应正确的治疗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剖宫产;切口妊娠;诊治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简称CSP,其指的是妊娠着床出现异常,位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的一种妇科疾病[1]。
为了探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本文选取46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现将结果陈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46例于2012年06月~2013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27.6±4.3)岁。
46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均为1次剖宫产,且临床剖宫产采取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到发病时间为10个月~15年,平均(3.2±1.2)年;往产1次、2次的患者依次为36例和10例;孕次1~6次,平均(2.2±1.3)次;46例患者中,采取工具避孕18例,宫内节育器避孕6例,未避孕22例;上述选取对象均不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2方法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主要整理内容为临床表现症状、诊断方式、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
1.2.1临床症状表现46例对象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持续为42~120d,平均停经时间(63.4±18.7)d;均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史;其中下腹存在轻微疼痛者8例。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治进展郭凌岑剖宫产切口通常选择在子宫下段,产后子宫复旧,切口部位恢复为子宫峡部。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极为罕见,Fylstr等总结1978~2001年间的文献,仅有18例子报道。
随着剖宫产率提高及阴道B超广泛应用,其发病率为明显增加, 2002~2003年期间,英文文献中有25例报道。
至今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近100篇,发病率1:1800至1:2216发病相关因素1.可能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疤痕形成有关2.手术损伤子宫内膜及子宫疤痕处,使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陷,促进剖宫产疤痕处胚胎种植。
3.受精卵在此着床后发生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直接侵入子宫肌层,使其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
临床特点及诊断过去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难免流产或先兆流产或不全流产,甚至宫内早孕而行人流术或清宫术,致术中或术后发生阴道大出血。
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和彩色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本病能得到早期诊断。
凡遇探宫腔或清宫时发生难以控制大出血或人流术后反复阴道流血,甚至大量流血而清宫又难以清出组织时,应想到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可能性。
早期诊断依据(1)有剖宫产史;(2)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3)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增大,子宫腔上1/2空虚,宫颈管内亦无妊娠胚囊,而于子宫峡部前壁原手术疤痕处可见胚囊附着并向浆膜面隆起,局部血流丰富。
少数患者胚囊种植于疤痕内,胚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极菲薄;(4)妇科检查宫颈形态及长度正常,子宫峡部膨大。
鉴别诊断宫颈妊娠与切口妊娠:前者病变局限于宫颈,宫颈明显增大如球状,宫体及峡部不大,与宫体相连呈葫芦状,宫颈管内可见孕囊或不均匀光团,胎物不超过宫内口,内口关闭。
后者病变位于子宫峡部,局限性膨大,外形呈梭状,子宫内口多开大。
B超诊断依据宫腔空虚,宫颈空虚,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周围血管丰富,有部分妊娠囊外无子宫肌层覆盖。
切口妊娠声像图—两种类型:1.孕囊型:子宫正常或稍大,宫腔中上段无孕囊,宫颈内口闭合,子宫峡部尤前壁下段膨隆,内见孕囊,/孕囊位于宫腔下段,与前壁肌层关系密切,/孕囊位于前壁下段肌层内,彩色多普勒示孕囊周边及前壁下段肌层相当于剖宫产伤口处血流信号丰富;2.非均质包块型: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峡部前壁膨隆增大明显,局部见不均匀的混合回声团块,内为低回声夹角有高回声及液暗区,分布杂乱,/或混合回声光团位于宫腔内,与前壁肌层分界不清,混合回声光团位于前壁下段肌层内,彩色多普勒示光团周边血流丰富。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进展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剖宫产率也居高不下,且近期我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将增加。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子宫瘢痕妊娠的预防需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同时提高临床医师的剖宫产技术,临床医生应重视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处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子宫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以后的再次复发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瘢痕妊娠;剖宫产引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诊断方面尚无统一标准,误诊率高,临床治疗也尚存争议。
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概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作为剖宫产远期的一种并发症,属于异位妊娠中的特殊类型。
该病的误诊概率较高,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明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尤为重要。
二、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子宫瘢痕妊娠形成的直接诱因是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缺损,虽然现在剖宫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缝线质量也不断提高,术后感染预防也很重视,但子宫切口的愈合仍不满意,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损伤,形成与宫腔相通的微小裂隙或窦道,当再次妊娠时胚胎组织种植于该处即发生子宫瘢痕妊娠,其发病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可达12年。
子宫瘢痕妊娠分为2种类型:(1)Ⅰ型(内生型)为表浅植入型。
该类孕卵绒毛种植于子宫瘢痕部位,但较表浅,孕囊向子宫峡部及宫腔方向生长,妊娠可持续到中期,甚至晚期,但若未早期及时终止妊娠,则可发生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且此时终止妊娠风险极大。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临床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20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用药治疗。
结果在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60.00%的总有效率,而观察组患者达到达到了85.00%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明显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最重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只要方法用得当,患者康复的几率很大。
标签: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分析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人,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如果误诊为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时则易发生术中大出血。
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此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对于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本文对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20例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20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20例患者当中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40岁,平均年龄(28.5±4.6)岁,怀孕次数最少2次,最多的5次,而患者接受过剖宫手术,没有不洁性生活,患者所诊断病理证实。
在病史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患者均出現阴道出血和停经现象,停经时间最短41天,时间最长93天,阴道出血以无痛为主,伴有腹痛患者较少。
本组20例患者其中有15例阴道出血现象,停经后出血后有2例。
流产后出血有15例,下腹部出现疼痛有2例。
18例患者的尿妊娠试验为阳性,所有患者β?-HCG具有增高现象。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与治疗,尽量寻找最佳方法,并早期发现与诊治,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的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
其中,A组40例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术,B组40例患者行常规病灶切除并子宫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A组40例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子宫切口处妊娠包块明显减小,且血β-hCG下降约82.00%,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B组40例患者行常规病灶切除并子宫修补术,3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大出血征象,4例患者手术时出现大出血。
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术比传统病灶切除并子宫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不仅患者恢复快,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属于异位妊娠的特殊类型,主要是指孕卵在剖宫产术后所留子宫切口的部位进行着床和发育,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1]。
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阴道出血,而血β-hCG和其他实验室化验结果均没有明显异常,故早期诊断困难。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病变如果继续进展,绒毛可植入子宫肌层,严重者甚至穿透子宫肌层出现大出血现象;因部分患者早期误诊,误行刮宫术引发大出血,威胁到患者生命[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妊娠妇女选择剖宫产,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及时发现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才能尽早救治患者,最终挽救患者生命。
本文通过对8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研究,旨在寻求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最佳方法,并将其推广到临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最终确诊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措施。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诊治分析目的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诊治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24例,随机的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采用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全身用药的治疗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在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50.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达到了83.3%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诊治最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只要方法得当,患者康复的几率很大。
标签:剖宫产;切口;妊娠剖宫产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子宫下段的剖宫产的切口处发生胚芽着床,并逐渐伸展,其绒毛粘连并植入子宫肌层,很容易造成女性的大出血[1]。
子宫被穿透而造成破裂,最终只能切除子宫。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前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漏诊的几率很大,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造成术中大出血,很容易造成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甚至威胁生命。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随着剖宫产手术率的提高而有所增加。
对于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诊治,本文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24例,随机的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在这些患者当中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7.8±0.6岁),怀孕次数最少的2次,最多的6次,患者均接受过剖宫产手术,没有不洁性生活。
患者的所有诊断均经过病理证实。
在病史、年龄、病情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患者均出现阴道出血和停经现象,所有患者都有停经情况,停经时间最短的为42天,时间最长的为81天。
阴道出血以无痛为主,伴有腹痛的患者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治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6-10-24T14:00:18.5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陈世杰刘霞
[导读]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附着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一种特殊性异位妊娠,在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背景下,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早期合理的诊治对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就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子宫切口妊娠对CSP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做回顾性分析,探讨CSP的早期诊治方法。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诊治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胚胎附着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是少见的妊娠类型[1]。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CSP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导致误诊、误治,清宫时发生大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或丧失生育功能,为方便患者得以早期合适的诊治,下面就CSP的诊治做一阐述。
1 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病机制
CSP的发病率为0.45‰,Yial等分析认为,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有两种不同的妊娠结局:一种是孕卵向子宫峡部或宫腔内发展,结局是继续妊娠,个别形成低置或前置胎盘,有可能生长至活产,但胎盘植入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种是妊娠囊从瘢痕处向肌层内深入种植,形成早期妊娠绒毛植入,在妊娠早期就可有出血发生。
2 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
2.1 临床表现子宫切口妊娠发生必定有剖宫产史在,和正常妊娠临床表现一样,有停经史,有些患者也会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时候量多有时候量少,因此也就导致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容易被诊断成为宫外孕。
因此其临床出现阴道流血淋漓不尽,在实施人工流产过程中刮出物出现绒毛,即要考虑患者出现子宫切口妊娠。
有文献报道在临床诊断中,提出子宫切口妊娠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子宫切口妊娠出血。
也有作者指出子宫切口妊娠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发生误诊,临床可以将阴道彩超作为是临床重要诊断方式。
2.2 影像学检查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其指出阴道B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达84.6%,并指出这是临床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重要诊断方式。
张向群[2]也将B超作为是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的主要辅助检查方式,指出其在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会敏等[3]在临床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彩超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为84.2%。
潘志立等则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MRI诊断结果加以分析,其中MRI技术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诊断中能够清楚显示孕囊,包括其孕囊位置和孕囊形状等,从而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向群等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MR影像特点加以分析,其中18例患者可以清楚的显示孕囊,MRI显示为不规则条状长T1和短2异常信号,最终指出只要能够对MR影像特点准确把握,也就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3 病理诊断在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时候,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明显看到子宫下段有膨大,并且超过了子宫大小,膨大处呈紫蓝色,并且很薄。
在切开子宫后壁的时候,或出现大量血块堵塞,有时会看到胚胎组织。
3 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
由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发病率低,至今对该病的处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3],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且保守治疗愈来愈受到妇产科医师的关注及重视。
3.1 保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一种比较危险的妊娠类型,通常在临床上一旦发现确诊,其治疗中首先就要立即终止妊娠,杀死胚胎,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最大化的避免对患者实施刮宫,以免造成大出血情况发生。
想要有效保留患者子宫,在患者早期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其中甲氨蝶呤是临床常用药物。
卢灶红等[4]在临床对剖宫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单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分析,发现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出血时间以及检测项目消失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患者,由此说明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和米非司酮结合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卢灶红等则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不同保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将120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对其实施甲氨蝶呤、宫腔镜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患者手术中的各项指标实施记录分析,最终得出患者的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后均能够得到显著效果,每种治疗方式均就有各自优势,其中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
卫金金[5]在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保守治疗效果分析中,则提出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米索+清宫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在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3.2 手术治疗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其最终选择方式。
吴妍等[6]对子宫下端剖宫产妊娠患者实施髂内动脉结扎和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联合术式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最终手术成功8例,术后患者7-14d内血β-HCG全部都恢复到正常,并在其手术后第三天,女性激素水平也恢复到正常范围。
其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中探查,其呈现子宫切口妊娠包块破裂问题,并发生比较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问题,对其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痊愈出院,总体来说这一联合术式在临床具有应用必要性。
吴妍在分析了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其中有1例患者因为先兆子宫破裂,选择实施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最终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首选保守治疗方法,一旦患者发生子宫破裂,难以控制大出血情况,就要立即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诊治中,一定要早期实施诊断,确认病症后对患者早期实施保守治疗,以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情况必须实施手术治疗,也要做好患者的手术预后工作。
总之选择合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并且有助于避免过度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志立,吕维富,刘影.子宫切口妊娠的MRI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7):76-77.
[2]张向群,许乙凯,罗小琴.子宫切口瘢痕内妊娠的MR影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9):52-53.
[3]张会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8例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265-266.
[4]卢灶红,涂尚云.不同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5):81-83.
[5]卫金金.子宫切口妊娠10例保守治疗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4,2(5):142-143.
[6]吴妍,姚蕾,钟萍姣,等.髂内动脉结扎和切口病灶切除联合术式在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3,1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