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症状?

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症状?

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腹膜后纤维化症状,尤其是腹膜后纤维化的早期症状,腹膜后纤维化有什么表现?得了腹膜后纤维化会怎样?以及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并发病症,腹膜后纤维化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腹膜后纤维化常见症状:背痛、低热、疲乏、下腹痛、胀痛*一、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者多见,约占2/3。

男性发病较多见,是女性的2~3倍。

临床上分为发病初期、活动期和纤维板块收缩期3期。

1.疼痛初起可无症状,以后可出现疼痛,多发生于腰部或下背部并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外生殖器或大腿的前内侧。

疼痛为钝胀痛,开始为单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双侧痛。

2.亚急性炎症表现如下腹痛、肾区压痛、低热、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疲乏不适、厌食、恶心呕吐以及体重下降等。

3.腹部肿块大约1/3的病人可在下腹部或盆腔触及肿块。

4.压迫症状 75%~80%的病人出现输尿管部分或完全梗阻的表现,如肾盂积水、尿路刺激征、少尿或无尿、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氮质血症等。

压迫淋巴管和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但少见。

偶见压迫小肠或结肠而发生肠梗阻者。

静脉肾盂造影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可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①肾盂积水伴有上部输尿管扩张迂曲。

②输尿管向中心移位。

③输尿管受外部压迫的征象。

晚期双肾可均不显影。

*二、诊断本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极易误诊。

诊断往往在一些模糊症状出现后数月甚至数年才能作出。

病人常因腹膜后广泛纤维化、输尿管与大血管受压出现肾积水或肾功能不全时才就诊,而延误治疗。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痛、腰背痛,伴有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肾功能受损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及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正确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已有应用CT引导细针抽吸来诊断本病获得成功的报告,也可经腹腔镜活检或剖腹探查。

此外在诊断本病时还应注意两点:1.是否为系统性硬化症的局部表现。

腹膜后纤维化可以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一部分,8%~15%的病人同时伴有其它部位的纤维化及相关疾病,如:盆腔纤维化、挛缩性肠系膜炎、Riedel甲状腺炎、眶后的纤维假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纵隔纤维化等。

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奥蒙德氏病)或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综述

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奥蒙德氏病)或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综述

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奥蒙德氏病)或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腹
膜后纤维化综述
Heckmann M;Uder M;Kuefner MA;裴贻刚(译);胡道予(校)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9(24)7
【总页数】1页(P735-735)
【关键词】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MRI平扫;综述;CT平扫;早期表现;鉴别诊断;腹膜后肿块
【作者】Heckmann M;Uder M;Kuefner MA;裴贻刚(译);胡道予(校)
【作者单位】不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2;R572.2
【相关文献】
1.腹膜后纤维化误诊为腹膜后肿瘤1例 [J], 杨凤霞;郝风云
2.腹膜后纤维化误诊腹膜后恶性肿瘤一例 [J], 马军伟
3.腹膜后纤维化误诊为腹膜后肿物1例 [J], 梁杰
4.腹膜后纤维化误诊为腹膜后肿物1例 [J], 梁杰
5.腹膜后纤维化误诊腹膜后恶性肿瘤1例 [J], 刘军锋;李红霞;暴龙;刘慧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 RI o e r e io a i oss i a e onfr M ) f r top rt ne lfbr i n 9 c s s c imed by ci ia t ol ia a oss we e a lz d r t os ci e y ln c lpa h og c ldign i r nay e e r pe tv l .CT i ldi l i nd c nt a te ncu ng p an a o r s— nha e c nsa ela D ef m a insw a ror e n al c s s V U a ror e o nc d s a sw l s 3 r or to spe f m d i l a e .I w spe f m d f r5 c s s a d M RIf c s s Re u t : a e n or2 a e . s ls The ir gu a a s s e a e he gr a v s e s i he r t o rt ne pa e re l r m s e nc s d t e t e s l n t e r pe io als c .M os a e tcs s we e a s c t t d w ih hy on phr s s a d lt to he r t r .Co l i r s o ia e t dr e o i nd ia a i n oft u e e s ncuson: o k— ih i a i g m od lte VU , W r up w t m g n a iis ofI CT , nd M R Ip a s a m po t n o e i he de e to nd c a a t rz ton ofr toD rt ne l i o i.CT nd M R c n a s a ly n i r a tr l n t t ci n a h r c e ia i e r e io a fbr ss a a lo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12-21T08:34:17.6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5期作者:张玲[导读]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张玲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100[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

结果:1)6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41例,转移性淋巴结25例。

2)相较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的长径与短径更大,多表现为网格/条索状,CDFI类型多为门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相较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以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不均匀、存在坏死区,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有差异,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鉴别诊断腹膜后空间较大,此处病变具有隐匿性,其中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症状相近,随着肿块增大会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

然而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寻找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成为医生关注的重点。

相关研究称,随着超声医学发展,超声检查在多种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良好效果[1]。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为对象,分析了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

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构成比为46.97%、53.03%;年龄19-80岁之间,平均为(57.49±11.60)岁;病程1-5年,平均(2.35±0.47)年。

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 稿 日期 :080 -9 收 20 - 0 ) 4
MS T在 胃肠 道 穿孔 中 的诊 断价 值 C
吴 磊, 刘 超 , 晓 虹 龚
( 太和 医院 , 湖北 十 堰 4 2 0 ) 400
[ 摘 要]旧的 : 讨 多层螺旋 c ( S T 在 胃肠道 穿孔上的诊断价值 。方 法: 探 TMC) 收集 1 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 实为 胃
常见 的间 接 征 象 , 至 可 为 本 病 的 首 发 临 床 症 状 , 腰 部 甚 下
[ ] 潘卫东, 荣国, 1 赵 秦明伟 , 腹膜后 纤维化 的临床及 影像 学表 等. 现 [ ] 中华放 射学杂志,0 5 3 9 49 7 J. 2 0 ,9:7 - . 7
及骶骨上部范 围的单侧 或双侧输 尿管外 压性狭 窄 , 伴肾盂及 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病 变部位 的肠管 、 膀胱 等脏器受 压 移 位, 边缘光 滑外压性 改变 。增强 扫描时 腹膜后纤 维化灶 较均 匀或不均匀轻度强化 ( 2 。 图 ) 32 3 腹膜后纤维的鉴别诊断 .. 主要与恶性淋 巴瘤 、 恶性肿
32 C . T表 现
其他与主动脉瘤伴发血栓 , 大血管周围血肿 、 腹膜后感染 等病 鉴别 , 主动脉瘤 表现为动脉 壁梭形膨 出 , 时附壁血栓 腹 有
表 现 为 腹 膜 后 团 块 状 或 片 状 软 组 织 肿 块 钙 化 。 强 扫 描 可 明确 诊 断 动 脉 瘤 。大 血 管 周 围 血 肿 和 腹 膜 增
肠道 穿孔 患者 MS T检 查资料 , C 回顾性分析其 MS T表现 。结果 :0例破 裂穿孔 中 胃 3例 、 C 1 十二 指肠 6例 、 小肠 1例。 MS T表现 : C 腹腔 游 离气体 、 积液 、 炎性渗 出、 窝织 炎、 蜂 胃肠壁增厚 , 例发 现破 口。结论 : S T较普通或 螺旋 C ・ l MC T 更 易显 示游 离气体及 穿孔部位情况 , 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上有较大优 势。 在 [ 关键词 ]胃肠道 ; 穿孔 ; C MS T

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特征

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特征

腹部超声影像学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特征贾保霞 刘宇清 刘滨月 周富强 陈金华 黄雪兰 于淑敏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8.013 作者单位:518116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超声科 通讯作者:刘滨月,Email :tthxq369@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13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 (1)13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伴有肿瘤者3例。

(2)11例患者腹膜后腹主动脉中下段的前壁及两侧壁可见厚度不一的弥漫性条状低回声包绕,形态不规则,范围不等,1例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团块。

10例团块内部回声均匀,2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细线状纤维分隔样稍高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

其中3例团块同时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周围。

(3)11例患者(84.6%)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同时合并输尿管扩张。

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者可见低回声病变包绕输尿管。

输尿管局限性狭窄2例。

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腹膜后纤维化首选的有效诊断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Ultrasonograp hy of retrop eritoneal brosis JIA Bao-xia,LIU Y u-qing,LIU Bin-yue,ZHOU Fu-qiang,CHEN Jin-hua,HUANG X ue-lan,Y U Shu-mi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the Long 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1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Bin-yue,Email:tthxq369@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retroperitoneal brosis (RPF).Methods Totally 13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brosis from February 2000to October 2012in the Long 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there were ten cases of idiopathic RPF and three cases of secondary RPF with abdominal tumors.In 11cases,the masses were hypoechoic locating at retroperitoneum and surrounding the abdominal aorta without de nitive margin.One case showed hypoechoic mass with clear boundary.In ten cases,the internal echogenicity of masses were uniform.In two cases,the internal echogenicity of masses were uneve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brous separator with slightly higher echogenicity .No blood was found in all masses.The encasem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 was found in three casesand the masses extended to iliac arteries in three cases.Hydronephrosis could be found in 11patients (84.6%)and ureter dilatation was found in ten cases.Ureteral localized stenosis were found in two cases.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a preferred imaging method in diagnosing RPF. 【Key words 】 Ultrasonography; Retroperitoneal brosis; Diagnosis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 )系腹膜后结缔组织广泛纤维化,压迫血管、神经、胃肠道和输尿管出现临床症状,其中输尿管周围发生纤维化粘连,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1]。

刘振珍腹膜后纤维化ok

刘振珍腹膜后纤维化ok

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手术:主要适用于改善输尿管 梗阻和其他器官阻塞症状,一般可行输尿管松解 内移术、输尿管松解加大网膜包裹、输尿管内逆行 双J 管置入,肾功能严重受影响者可施行肾移植术。 有时为了明确诊断,可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活检术 等。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主导理论有 Mitchinso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认为IRF、炎性腹 主动脉瘤及动脉瘤周围腹膜后纤维化三者组成慢性主 动脉周围炎(CP)的疾病谱。三者有共同的组织病理 学特征。 包括主动脉外膜和外膜周围的炎症、中层变薄及内膜 的动脉粥样硬化。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一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 蜡样质的混合物,病理状态下蜡样质从破裂的斑块逸 出,经主动脉或髂总动脉变薄的动脉壁进入主动脉周 围组织,由巨噬细胞传递给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如T或B细胞)作为一种抗原被淋巴细胞识别并产生 抗体,过度的局部免疫反应引起慢性主动脉周围炎 此外有HLA-DRB1*08研究表明,CP与HLA-DRB1*03 及等位基因相关,而HLA-DRB1*03等位基因与自身 免疫性疾病相关;HLA-DRB1*08等位基因与免疫介 导性有关,故认为CP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观点越 来越受到大家重视

进展期症状
累及门静脉或脾静脉-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 曲张和腹腔积液 累及髂总动脉-由于静脉血流缓慢,易出现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 累及肠系膜上下动脉-肠缺血 累及淋巴系统-淋巴回流受阻,引起蛋白丢失 性肠病或吸收障碍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 1.炎性反应:炎性指标以ESR升高最为突出,病情 缓解则ESR下降。故目前认为其为评价疾病活动和 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 2.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以及肌酐 清除率的下降(往往出现中晚期梗阻性肾病患者中) 3.其他:贫血、血小板升高、r球蛋白增高、碱性磷 酸酶升高等

腹膜后纤维化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分析

腹膜后纤维化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9184·病例报道·腹膜后纤维化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分析董赛晓1,邓志鹏2,张美芳3,张瑞科4,张志鹏5(1.永年县第一医院 心内二科,河北 邯郸 057150;2.永年县第一医院 神内一科,河北 邯郸 057150;3.邯郸市妇幼保健院 哮喘门诊,河北 邯郸 056001;4.永年县第一医院 心内一科,河北 邯郸 057150;5.五矿邯邢职工总医院 外科,河北 邯郸 056002)摘要:目的总结腹膜后纤维化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问题。

方法分析1例腹膜后纤维化伴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信息以及病症、诊治情况进行研究。

对患者采取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放术、药物治疗。

结果此类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半年后无意中发现左侧桡动脉搏动消失,查CTA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

结论腹膜后纤维化病因不明,主要表现是因后腹膜纤维化使输尿管受压,易误诊、漏诊。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个案中图分类号:R656.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1680 引言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属于病因不明的较罕见的胶原血管病之一,病理上主要以腹膜后脂肪组织亚急性和慢性炎症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发病率仅为1/20万[1-2],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因后腹膜纤维化使输尿管受压,有时尚伴静脉阻塞。

锁骨下动脉闭塞,在临床并不少见,但临床表现并不相同,主要表现为上肢缺血症状和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出现的脑部缺血症状。

腹膜后纤维化同时伴有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极易误诊及漏诊。

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摘要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仅为1名。

男性,45岁,腹痛、腰痛1个月,加重1天入院,无发热,无血尿,伴尿急、尿频,无关节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价值作者:贾红梅,董国荣,郭新萍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RPF的超声表现。

结果:RPF 的超声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

结论:RPF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资料完整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RPF病例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6岁~70岁,平均51.7岁。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4例,腹部包块2例,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Aloka-1000型及Aloka-1400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空腹8 h~12 h,取仰卧位、侧卧、俯卧位在腹部、腰背部、肋胁部相应部位进行扫查。

2 结果
10例患者,7例见腹主动脉及/或下腔静脉周围低回声肿块包绕,界清或与周围粘连,这7例均伴有双侧肾盂积水,上段输尿管扩张。

另3例仅见左侧肾盂输尿管扩张。

3 讨论
3.1 RPF的临床分类
腹膜后纤维化(RPF)首先由Ormond在1948年报道[1],约3/2的患者无明显诱因,为特发性。

特发性RPF常发生在肾门水平至髂动脉的主动脉周围。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对粥样硬化物质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

当硬化斑块破裂,氧化脂蛋白(腊样质)通过外膜进入周围组织时,引起免疫反应,出现慢性纤维化或慢性主动脉周围
炎[3]。

如形成广泛的纤维化,可使腹膜后空腔脏器受压或蠕动受限而发生梗阻。

最易受累的空腔器官为输尿管[4],可导致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肾功能受损,常伴血沉增快。

所谓RPF,腹主动脉周围炎都是机体对粥样硬化物质的反应,属于同一种病变[5],该病因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不易发现而延误治疗。

当病程发展至一定阶段引起腹膜后空腔脏器梗阻才开始出现症状。

据发病部位不同,临床分为四种类型:RPF尿路闭塞;动脉周围纤维化;纵隔及肺纤维化;肠系膜纤维性病变[6]。

本组10例无明确病因,为特发性良性纤维化。

3.2 RPF的超声表现
在超声上,本病表现很具有特征性:表现为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被周围异常回声广泛包绕,病变前壁边界较清,后缘与腹主动脉前壁密不可分(见图1)。

被包绕血管一般无明显移位,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腔清晰。

病变界限清楚,形态尚规则,回声较均匀,但非结节融合或呈分叶状。

病变范围多为自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周围向下延伸到髂血管周围。

常包绕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引起输尿管和肾盂肾盏扩张(见图2)。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被包绕后血管的血流信号,无新生血管所致的血流信号。

本组10例双侧或单侧肾积水及上段输尿管扩张均可显示,有7例发现腹膜后肿块,3例仅表现为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说明B超通过多方位多切面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显示病变范围,且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

3.3 RPF的鉴别诊断
3.3.1 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等腹膜后恶性病变鉴别
诊断RPF应注意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等腹膜后恶性病变鉴别。

首先,从发生部位来看,RPF通常主要发生在腰4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周围,向上很少超过肾门水平,且病变沿着血管走行分布,淋巴瘤范围广泛,常见腹膜后自脐周水平即出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瘤一般符合淋巴引流途径。

其次,从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来看,RPF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输尿管,使输尿管向内侧移位并常伴有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积水,很少出现骨破坏,而后者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输尿管主要是压迫、推移,常使腹主动脉抬高并使之远离椎体,病变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可侵蚀破坏周围骨质结构。

第三,从病变的形态看,RPF 为一个较均一的斑块或肿块,而后二者常为多个散在的淋巴结或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肿块。

3.3.2 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进行鉴别
本症腹主动脉内膜尚清晰平整,可伴钙化,低回声常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范围较大,很难探及边界,而腹主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壁梭形膨出,内膜不光整,血栓低回声位于管壁内且不规则,可
探及动脉瘤边界。

3.3.3 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相鉴别
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超声显示受累管壁正常结构消失,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等。

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表现很具有特征性,通过多位切面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表现为腹主动脉周边被低回声包绕,可显示病变范围,可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且可通过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来观察腹主动脉及髂血管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程度,无创,无放射性,价廉便捷,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Osborn DE,Raop N, Barbnard RJ,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idio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J].J Urol,1981,53:292294.
[2]诸禹平,王德生,苏红,等.腹膜后纤维化16例诊治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750751.
[3]B.M atina.Retroperitoneal fibro sis and ch ronic periao rtitis:A new hypo thesis[J].Eur Urol,1993,23:371374.
[4]Bennani S,Debbagh A,Joval A,et al.Obstructive anuria.30cases[J].Ann Urol Paris,1995,29:159163.
[5]Brook s AP,Reznek RH,Judith AW,et puted tomography in the followup of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J].Clinical Radiology,1987,38:597601.
[6]耿丽.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1):697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