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

5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为显著。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操作:

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

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4、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三、通便四大手法

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2、摩腹(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四、治外感四法

操作:

1、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2、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3、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4、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 经常有妈妈十万火急地留言给我,问我宝宝生病了怎么办,要用什么推拿手法。很多时候,我会让她们在我的公众号里找对应的文章和手法指导。但随着接触的妈妈越来越多,宝宝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有的宝宝不仅是感冒,还有发烧、积食或腹泻,有的宝宝咳嗽又伴有鼻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些妈妈就乱了,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要用到好几套手法,分别找文章不方便大家查询。思来想去,我整理了一些宝宝常见问题的组合手法。今天分享的这些手法都是宝宝常见问题最基本的处理手法。如果你是一个小儿推拿的新手,利用这些基本手法能迅速帮宝宝缓解症状。如果你对小儿推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把这些基本手法搭配起来使用,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哦! 退烧手法大多数宝宝生病的最初症状都是发热,所以发热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手法:温度在38.5度以下,让宝宝多喝水,不用处理。38.5度-39度,清天河水300-500次。39-40度,每50次清天河水搭配5-10次打马过天河。40度以上,退六腑300次。如果宝宝高烧不退,还需要配合吮痧。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妈妈一定要记住的立刻见效宝宝绿色退烧方法【宝宝发烧专题】第一篇》了解发汗手法有时候宝宝头、身体很

烫,但却手脚冰凉,宝宝一个劲的说冷,这是宝宝处于寒战期的表现,这个时候要用发汗手法帮助宝宝体温上升,把汗发出来。出汗能带走高温,出汗后,宝宝的体温就能迅速下降。具体手法是:推三关300次,按揉外劳宫1分钟,掐心经1分钟,掐揉二扇门1分钟如果用了这套手法,宝宝手脚不凉了,温度升高但不出汗,这个时候就用前面的退烧手法再处理。外感手法当宝宝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感冒症状时,可以用这套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功能的外感手法,这套手法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都能使用并迅速见效。具体手法为:开天门300次,推坎宫300次,揉太阳1分钟,揉耳后高骨1分钟,拿风池2-3分钟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宝宝感冒不打针不吃药,五步搞定感冒各种症状(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咳手法宝宝如果突然咳嗽起来,需要用止咳手法,这套手法在咳嗽刚刚开始时使用效果尤其好,寒咳、热咳、积食性咳嗽都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推肩胛骨5-10分钟,按揉肺腧1-2分钟,按揉天突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具体分辨热咳、寒咳以及对症食疗建议,找我之前的文章《盐蒸橙子、大蒜水、花椒炖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止咳食疗方你真的知道怎么给宝 宝用才是对的吗?》了解化痰手法如果宝宝咳了一两天后,开始有痰出现,或是能明显听到宝宝嗓子里有呼哧呼哧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第三章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 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 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

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 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 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

小儿推拿8大手法

揉法 揉法是比较受孩子欢迎的按摩手法,所用于点、面状穴位。揉法就是以指、掌的某一部位按压在孩子的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方向操作。揉动时,按压在穴位上手指或掌要紧贴皮肤而不要移动,发力于该处的皮下组织而揉动,力度要适中,手法要温和,以揉过皮肤不红为佳;揉法具体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三种,很容易掌握,可适用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 推法 推法为儿童按摩最常用手法,多用于线状穴位。推法就是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孩子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法动作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压,以免损伤皮肤,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推法可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按法 按法就是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孩子穴位上,施以压力。按法的力量要由轻而重,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保持一段时间,而后再慢慢放松减压。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孩子腹泻、便秘、头痛等常用。 搓法 搓法就是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孩子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搓法要求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搓法是儿童按摩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孩子

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按摩治疗的结束阶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功效。 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拿法 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孩子的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摩操作。拿法要求操作者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要停留一会儿再松手至复原;提拿力度不要过大,以提拿时感觉酸涨微痛,

四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

5岁以内的儿童保健推拿的作用最为显著。经常为宝宝做保健推拿,能宝宝增进食欲,精神饱满,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方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操作: 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 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东京贝乐:小儿推拿头面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头面四大手法 在小儿推拿里,头面四大手法是指: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背高骨。 中医认为,孩子五脏六腑没有污染,很干净,康复能力较强,并且孩子皮肤嫩薄,经络穴位表浅、敏感,在临床治疗时只要把这些经络脏腑激活,就能达到强身健体、抵御疾病的目的。 比起传统的吃药打针挂水等治疗方法,捏捏按按的小儿推拿,既不会出现吃药后的不良反应,也不会有打针的疼痛,还不会形成对抗生素的依赖。因此,小儿推拿是孩子小病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八字诀: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推拿手法虽然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持久、有力、均匀、深透。小孩子的肌肤较之成人娇嫩的多,所以手法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重要,给小儿进行推拿时要注意力度得当,手法柔和,以小儿能承受的力道为度,以小儿皮肤微微泛红为度。 四穴解表兼定惊,外感夜啼有功劳 头面四大手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轻度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正如它的歌诀所说:“四穴解表兼定惊,外感夜啼有功劳。”其实只要掌握

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尝试着用推拿手法来缓解孩子的病情。 开天门 位置: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为增强效果,可大开天门,即从小儿眉心推至囟门。)可用作推拿的起式,小儿有何种不适,都可先开天门,正如它的名字,此法有天人相应之意。起式做24次,治疗时可推3分钟。 作用:开经络,活气血,调阴阳;同时祛风解表,醒脑明目。 推坎宫

位置:自眉心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用两拇指桡侧自小儿眉心向眉梢同时分推30~60次。力度以皮肤发红为度。 作用:此法亦称分推阴阳,有疏风解表,止头痛,清热明目之功。揉太阳

小儿推拿很简单,一推,二拿,三揉,四按,五运,六摩,七捏,八掐八种手法,很多家长都学会了!

小儿推拿很简单,一推,二拿,三揉,四按,五运,六摩,七捏,八掐八种手法,很多家长都学会了! 一、推 推法是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在体表某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移动的一种方法。推法又分为直推、拇指分推、多指掌分推、旋推四种,前两种比较常用。 直推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沿直线向前推动;拇指分推法是用两手拇指为主要着力指,对称地放在选定部位,然后双手拇指自中点向左右两侧分别推动;多指掌分推是以两手多指或两手掌对称地放在选定的部位上,用力向两侧推。旋推是以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一定部位上,进行圆弧形或环形推动。推法广泛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遗尿等疾病的推拿治疗中。 二、拿 用拇指与多指或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对捏,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称为拿法。拿法可以分为:指拿、握拿、弹筋拿。 指拿法是用拇指与多指在一定穴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在具体穴位或部位较小之处操作;握拿法是用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用于四肢、肩背部肌肉丰满的部位;弹筋拿法是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拿定选用部位后,将指端嵌入肌肉和肌腱的边缘,适度用力向内或向外侧拨动的过程,该法多用于肌筋或韧带处。拿法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感冒、惊风、腹泻、发热、斜颈等疾病。 三、揉 用指腹、掌面紧贴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带动皮下肌肉的回旋揉动,称揉法。揉法又分为拇指揉、多指揉、鱼际揉、掌根揉几种。 拇指揉是用拇指指腹紧贴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做旋转揉动动作,该法多用于穴位和较小的部位;多指揉法是用多指指腹紧贴于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进行回旋揉动的动作;鱼际揉法是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按于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旋转揉动的动作,该法多用于小儿

小儿推拿鼻塞手法图解妈妈们可学会这四种手法

小儿推拿鼻塞手法图解妈妈们可学会这四种手法 小儿感冒鼻塞是最常见的事情,但也是非常痛苦的,其实推拿能有效缓解小儿鼻塞,那么到底小儿鼻塞怎么推拿,小儿推拿鼻塞手法图解是怎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了解吧~ 小儿推拿鼻塞手法图解 【揉迎香穴】 穴位: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手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约50-100次。 功效:通利鼻窍、疏风解表、祛风通络、宣通鼻窍、通便止痛。 主治: 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牙痛、感冒、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揉山根穴】 穴位:山根穴 位置:山根穴位于小儿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上,处于鼻根的低洼

处。 手法:按摩时用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按揉两目内毗连线的中点处山根穴约100次左右。 功效:掐山根穴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 主治: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塞不通等。 【揉风池穴】 穴位: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手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双侧风池穴50次。 功效: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揉委中穴】 穴位:委中穴 位置: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手法: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功效: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主治:中暑,衄血,癫痫,疟疾,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以及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2020中医确有专长考试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 2020中医确有专长考试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开始,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我们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2020中医确有专长考试”相关内容,详细如下: 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四种。 1.操作 (1)直推法:医者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侧缘着力,或食、中两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腕部伸直,带动手指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手法频率每分钟250——300次。 (2)旋推法:医生用拇指面在穴位上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3)分推法: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其桡侧缘,或用双掌着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上,用腕部或前臂发力,带动着力部位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做直线推动。一般分推20——50次。 (4)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或和法。以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掌着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的两旁,用肘臂发力,带动着力部位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

弧线推动。 2.动作要领 (1)直推法:用拇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拇指做主动内收和外展活动,用食指、中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肘部做适当的屈伸活动。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拂尘状。操作时必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2)旋推法:医者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松,仅依靠拇指做小幅度的旋转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犹如用拇指做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不得带动皮下组织。要求动作协调,均匀柔和,速度较直推法稍缓慢。 (3)分推法: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位做横向直线分推。或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位做直线或弧线分推。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快而平稳。 (4)合推法:其动作和要求与分推法基本相同,但推动方向相反,主要是做直线合推,动作幅度较小,不要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3.要求及注意事项 (1)推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气血运行方向推动,方向要正确,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3)速度要均匀。

四种推拿揉法各有技巧你掌握了吗?

四种推拿揉法各有技巧,你掌握了吗? 小编导读推拿基本手法是推拿手法学的主题内容和教学重点,小编 精选了24种推拿基本手法(附11种)并根据手法的运动形态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六大类手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摆动类手法中的揉法。 以指、掌等部位吸定于人体体表做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手法称为揉法。包括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等。 【术式】 1。指揉法 用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做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揉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常用的有拇指揉法和中指揉法,以及用示、中指着力的二指揉法。 (拇指揉法) (中指揉法) (二指揉法)2.鱼际揉法 术者沉肩,屈肘成120°左右,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拇指略内收,其余四指自然放松,用鱼际吸定于受术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以前臂主动做有节律的摆动,通过鱼际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鱼际揉法)3。掌揉法 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做掌根揉时,要求掌根部稍用力下压,以加大深透力。如以一手掌叠加于另一手背之上做掌揉法,称为叠掌揉法.

(掌揉法) (叠掌揉法)4。前臂揉法 用前臂尺部的上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 动前臂做环旋揉动。要求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此法又名臂揉法或膊揉法。 (前臂揉法)【要领】 1.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但指揉面部腧穴、鱼际揉胃脘部等操作时可酌情缓慢施术.前臂揉法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2.揉法要求吸定于体表,并带动受术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尽量避免体表摩擦。 3。鱼际揉法腕关节自然放松,掌揉法的腕关节松紧适度,指揉法的腕关节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4.需要移动时,要求做到“紧揉慢移”,动作连贯。 5.一般要求节律性操作。 【应用】 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等功效。指揉法接触面积小,功力集中,多在经络腧穴或压痛点上操作,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 鱼际揉法柔和舒适,常用于前额部、腹部和四肢关节等部位.掌揉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背部、腹部、下肢后部等处。前臂揉法压力较大,多用于肌肉丰厚的肩井部、腰背部、臀部等。 揉法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焦虑、面瘫等头面部疾患;胸闷胁痛、脘腹胀痛、便秘、泄泻等胸腹部疾患;颈肩腰背部、四肢关节部

小儿推拿拿法的操作方式

小儿推拿拿法的操作方式 (一)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有自己的体系,其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手法虽然相同,但在运用时因小儿的生理特点,要求操作时轻快柔和。有的手法名称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特有,成人无此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复试操作法两大类,其种类不像成人手法那么复杂,清代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首次总结了小儿推拿八法——“按、摩、掐、揉、推、运、搓、摇”。随着小儿推拿的不断发展,不少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应用到小儿推拿中来,从而丰富了小儿推拿手法。本章主要介绍在小儿腹泻病、厌食中推拿常用的推法、揉法、按法、摩法和捏脊法。 一、推法 推法为小儿推拿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所谓“推”就是指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单方向推动。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四种。主要介绍直推法、旋推法: 【操作方法】 直推法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中指指端的螺纹面,从腧穴的一端向另一端作直线单方向的推动。用拇指操作时,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食、中两指操作时,依靠肘关节的屈曲运动。频率约120次。 【注意事项】 1. 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轻快连续,一佛而过,以推后皮肤潮红为佳。 2. 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不可歪斜扭曲。用力要均匀,始终如一。 3. 推法操作时可配合适量介质,以温润皮肤,并增强疗效。

4. 旋推法操作时腕、肘关节要放松,在体表操作,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用力大小介于指柔和指摩之间。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 【临床应用】 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作,如清大肠、推小肠、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上七节骨、推脊等。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 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法用于,如补肾经等。 二、揉法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治疗部位或腧穴上,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屈伸旋转为主动,或以腕关节回旋活动为主动,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的手法,称为揉法。频率每分钟约为100次。 有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气消积作用。 【操作方法】 1. 指揉法用拇指的指纹面或中指的指纹面,或食、中两指的指纹面,或食、中、环指三指的指纹面着力,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的环旋运动,并且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2. 掌揉法用手掌的掌根部位着力,腕关节放松,运用前臂力量带动手掌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的环旋运动,并且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注意事项】 1. 揉法操作时着力点要吸定,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和移动。

小儿推拿教材

下篇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