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在主义之自由哲学在《飞越疯人院》中的体现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电影,通过讲述麦克墨菲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后,与其他病人一起对抗医院制度的故事,探讨了自由、尊严和人性的主题。
影片中的麦克墨菲是一个反叛者,他不愿被束缚在精神病院的制度和规则之下,不断挑战医院的权威。
他的行为和思想激发了其他病人的反抗意识,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处境,并试图争取更多的自由和尊严。
而护士长拉契特则代表了权力和制度的维护者,她通过控制和惩罚病人来维护医院的秩序。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性。
麦克墨菲和其他病人的反抗,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强制束缚在某个制度或规则之下。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权力压迫和人性的扭曲,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的视听效果堪称一流。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慢镜头和深度焦点等技巧,使得影片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尤其是主题曲《飞越疯人院》,成为了世界电影音乐的经典之作。
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深刻而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对一个精神病院的故事描绘,影片探讨了自由、反抗、道义等诸多问题,使得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抉择。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非常鲜明,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麦克墨菲,将角色的反叛和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路易丝·弗莱彻饰演的护士长拉契特,则将角色的冷酷和权威展现得入木三分。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还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争取自由和尊严。
这部电影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性。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自由的追求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自由的追求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自由的追求电影《飞越疯人院》是一部经典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精神病院里寻求自由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深入探讨了自由的主题,让我对自由的追求有了新的理解。
影片中的主人公麦克墨菲是一个反叛的年轻人,为了逃避律师事务所的压力和社会的束缚,他故意假装精神失常,进入疯人院。
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具有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像一堆被社会遗弃的弃儿,被束缚在疯人院里,失去了对外界的联系和自由。
然而,这并没有消磨掉他们追求自由的渴望。
影片通过展现疯人院里的各种生活场景和患者间的互动,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过度的规范化。
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过去的故事,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们在疯人院内建立了真实的友谊,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开派对,尽情享受着他们能获得的有限自由。
麦克墨菲的到来给了疯人院希望。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放弃对外界的向往,相反,他更加努力地追求自由。
他用聪明才智和幽默感帮助了院里其他的患者,开创了一片属于他们的自由天地。
他们逃离疯人院,闯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电影中的麦克墨菲逃离了疯人院,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和包容的社会中,但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依然存在。
人们对未知和不同的事物总是带有偏见和恐惧,这种态度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自由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
自由不仅仅是身体的解放,还包括心灵的自由。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每个人应该有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不受外界的限制和压力。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电影《飞越疯人院》以其深入的人物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发了我对自由的思考。
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不被固定的身份和社会规范所束缚。
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桎梏——浅析电影《飞越疯人院》

黑 暗 ,任 何 与 社会 主 流 意 志 相 悖 的人 都 会 被 打 人 牢 笼 。在 疯 都 是 为 了 逃 避 现 实 中 的 世 界 , 自愿 留 在 这 个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人 院 的 日常 争 论 中 ,每 一张 患 者 的脸 都 被 放 大 到 近 景 ,他 们 方 。这 是 一 种 精 神 的腐 蚀 ,恐 怖 的 不 是 疯 人 院 的 铜 墙 铁 壁 ,
中 图 分 类 号 :J 9 O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 0 1 2 5 ( 2 { ) 1 7 ) 0 5 — 0 1 7 6 — 0 1
影 片 开 头 ,导 演 用 一 个 长 达 1 分2 5秒 的 远 景 长 镜 头 展 自豪 是 透 露 着 一 种 幽 默 喜 剧 式 的讽 刺 的 。 当船 只驶 出 港 湾 , 现 疯 人 院所 处 的地 理位 置 和 自然 景 观 。一 辆轿 车 闪 烁着 车灯 温 暖 的 阳光 洒 在 每 个 人 的身 上 ,这 才 是 他 们 生存 的 意 义 ,才 由远 及 近驶 来 ,疯 人 院 内病 人 都 在安 详沉 睡着 。 护 士 长 瑞秋 是 麦 克 墨 菲 追 求 自由 的所 在 。每 一 个 人 在 捕 鱼 的 慌乱 无 措 中 上 班 了 ,她 打 开一 道道 重 门 来 到 这 片 远 离 自 由的 牢 笼 ,在 一 都 深 切体 会 和 感 受 到 了生 活 的真 谛 ,只有 自由 和 快 乐 能 带 给 段 看 似 友 好 的寒 暄 中 ,开始 了她 日复 一 日对疯 人 院 的 统 治 。 他 们 无 拘 无 束 的笑 容 。 回到 疯 人 院 ,麦 克 墨 菲 面 临 着 被 遣 返
丰 富 的 表 情 、夸 张 的动 作 , 由 于激 动 而 泛 红 的脸 都 毫 无 保 留 而 是 患 者 内 心 自认 为 自己 应 该 到 这 个 地 方 接 受 治 疗 。麦 克 墨 地 展 现 在 镜 头 中 。每 一 个 人 都 有 自己 的精 神 特 色 ,或 许 他 们 菲 无 法 接受 这个 事 实 ,护 士 长 瑞 秋 用 这 种 极 其 残 酷 的人 生 观 是 疯 的 ,但 从 他 们 的争 辩 中我 们 不 难 发 现 属 于 他 们 自己 的特 给 麦 克 墨 菲 上 了 一堂 生 动 的 教 育 课 程 。麦 克 墨 菲 的一 句 台词
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自由、追求、解放《飞越疯人院》影评摘要:《飞越疯人院》该电影在讲述病人麦克墨菲向往自由并通过努力想要挣脱精神病院的牢笼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自由追求梦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反体制自由追求《飞越疯人院》是一部获得过很多奖项的经典影片,该电影原本为美国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发表的小说,作者以疯人院暗喻美国的社会体制,全文充满了浓烈的反体制提倡个人自由的意味。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于1974年根据这本小说改编而成电影,由于米洛斯•福尔曼个人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使得这部同名电影似乎有了更为深远和独特的蕴意,也许只有了解导演本人才能诠释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何在。
《飞越疯人院》中的疯人院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包含以医生护士为主导的社会高级阶层和各类病人所代表的嬉皮士们,在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较量。
影片重点塑造了九个“精神病人”,他们并不是完全丧失思想的物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感受、不满与愿望,他们不是只残存基本生理需求的“野人”。
这些所谓的“疯子”,只是精神上相异于占大多数的“常人”,只是缺少一些理性的控制能力。
然而,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是令人发指的。
那些惩罚管制的措施完全是针对无生命体而设计的,却被运用到我们的同胞身上。
他们所承受的苦难已经够深重了。
可悲的是,医院的护士又如何对待他们?睡觉时要被捆绑手脚,在房间里强行播放大音量的音乐,逼迫病人当众袒露自己的隐私;医生们用电疗甚至做脑部手术来对付“精神病人”。
可是,这些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是邪恶的,“我想我们能够帮助他。
”表面温柔可亲的护士如此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种无意识的邪恶是最可怕的,而这样的人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这样的电影情节无疑是一个悲剧,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放弃自己最初的坚持和最初的追求,放弃自由把自己关进现实的牢笼中,最后被现实束缚得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只剩下无尽的压抑就像剧中那几个精神病人明明自己没病却甘愿待在精神病里最后却被医生和护士折磨得萎靡不振,甚至丢失了性命,不得不让人们感叹。
《飞越疯人院》反叛与自由的追求

《飞越疯人院》反叛与自由的追求电影《飞越疯人院》是根据美国作家肯·库西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该片由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执导,于1975年上映。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要讲述了反叛与自由的追求。
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人物刻画,展现了人类对禁锢的反抗,以及追寻内心自由的坚持。
1. 反叛的勇气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主角麦克墨菲是一个自由奔放、冒险精神极强的人。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规则和樊篱时,他选择了反抗。
麦克墨菲并不甘心被社会的束缚所限制,他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决心。
2. 自由的价值影片中的精神病院象征着对个体自由的剥夺和压迫。
疯人院中的病人重获自由的渴望成为了影片的主要线索之一。
通过描绘病人们的表现和思想,电影表达了对真正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探讨了“正常人”和“病人”之间的界限。
3. 对抗社会规范电影中,麦克墨菲和其他病人们不断对抗社会的规范与束缚。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体制的不满,并以幽默且激进的方式挑战安排。
这种反抗精神和对权威的挑战,反映了对于个体自由的追求与呼应。
4. 自我认知与自由在片中,一位精神科医生麦克墨菲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引发了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疯人院的环境和他们的行为方式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都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与病人们的互动和体验,人们开始思考自我认知与自由之间的联系。
5. 内心深处的自由《飞越疯人院》通过影片结尾的桥段,呈现了一个最令人深思的场景。
当麦克墨菲被定性为病人,并正式放弃了自由,他最终选择了牺牲。
这种牺牲的背后,承载了对内心深处自由的至高追求。
总结:《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具有深刻反叛与自由追求主题的电影。
通过展现主角麦克墨菲和其他病人们的坚持和反叛精神,电影使观众思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规范和体制的批判。
它激发了人们思考内心自由的力量,并以此来追求更加真实的自我。
自由选择之路_解读_飞越疯人院_中麦克墨菲的自由思想_李丽

关 键 词 :飞 越 疯 人 院 ;麦 克 墨 菲 ;自 由 ;选 择 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2)02-0023-02
发 表 于 1962 年 的 小 说 《飞 越 疯 人 院 》,是 美 国 著 名作家肯·凯西 的 代 表 作。 在 这 部 小 说 中,作 者 将 当时的美国社会状 况 浓 缩 到 一 所 疯 人 院 中,疯 人 院 的管理者和病人们则成为社会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 层的象征。小说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吸引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国外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 集 中 在 20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分 别 关 注 了 其 中 的 宗 教 色 彩 、现 实 主 义 、象 征 主 义 、性 别 成 分 、幽 默 色 彩 等 方 面。国内的专家和 研 究 者 们 也 分 别 从 主 题 研 究、反 文化运动、心理学、女 性 主 义、存 在 主 义 等 视 角 对 这 部小说进行了研 究。 小 说 中,主 人 公 麦 克 墨 菲 的 言 行,看似是一系列对 抗 大 护 士 和 医 院 管 理 阶 层 的 行 为 ,实 则 是 他 内 心 自 由 思 想 的 外 化 和 实 践 ,是 他 追 求 个性和人性自由、反 抗 社 会 压 迫 的 方 式。 这 种 自 由 思想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由哲学不谋而合。
《飞越疯人院》电影赏析

论文题目:永不归来的自由------ 赏析电影《飞越疯人院》有感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学院:专业:班级:电话:邮箱:永不归来的自由------ 赏析电影《飞越疯人院》有感【摘要】《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成名已久,它的魅力经久不衰。
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光从奖项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就内容来看,也是无可挑剔的。
它黑色幽默屡次令人捧腹,对白之精彩,让人臣服于冷幽默的杀伤力。
它最大的魅力在于男主角有勇气打破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黑暗,拥抱自由。
本文从三方面赏析了电影。
关键词:社会缩影人性自由意识形态一、影片简介:《飞越疯人院》原本是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疯人院借喻美国式的社会形态,反体制意味浓烈。
经过移民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泽。
同时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揣度空间。
19751962表演的必修课”;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
它描写了一个人们不易看到的故事,是一所普通精神病院人被迫反抗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它们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实际上是把病人当成了医护人员的实验物,成了非人制度的牺牲品,这种医院是一所真正的"人间地狱",这是一个带有闹剧色彩的悲剧。
二、经典桥段分析:高三语文课上看的时候,心里麻麻地,感觉很压抑、剧情懵懵懂懂,极重的墨色色调很让我不舒服,但是看完之后,回味无穷,我发了好久好久的呆。
即使现在重温,仍回味无穷……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
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
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
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
但只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我感受到了他的勇气,然后,感动……影片的结尾是全片的点睛之作、神来之笔,充满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却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
飞越疯人院精神的自由

飞越疯人院精神的自由飞越疯人院精神的自由,人类与自由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关注。
在《飞越疯人院》这部经典电影中,自由的概念被深刻地探讨了。
本文将从电影的角度分析自由的内涵、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一、自由的内涵自由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具有广泛的内涵。
在《飞越疯人院》中,自由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电影的主人公麦克墨菲通过在精神病院内的逆反和反抗,突破了自己的心理桎梏,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自由。
自由的内涵不仅仅是对外界的束缚的解脱,更是对内心困境的摆脱。
影片中的精神病院是一个象征着禁锢的环境,而麦克墨菲的反抗则代表了对心灵枷锁的解放。
自由源于内心,是一种超越物质环境的精神状态。
二、自由对人类的意义自由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飞越疯人院》中可以看出,自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首先,自由是个体发展的前提。
在精神病院中,麦克墨菲失去了自由,他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也因此被扼杀。
只有获得自由,个体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个体。
其次,自由是思想进步的推动力。
精神病院严格限制了患者的思想表达和交流渠道,抑制了个体的创造力。
而自由的存在则能促使个体思考、思想碰撞,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自由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理,而在精神病院中,这种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
只有保障每个人的自由,才能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
三、实现精神上的自由如何实现精神上的自由?《飞越疯人院》给出了启示。
首先,要敢于反抗。
电影中的麦克墨菲通过与精神病院内的规则和制度进行斗争,表现出了他对束缚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勇气。
只有勇敢地站出来,与束缚自己的一切进行对抗,才能突破心理的困境。
其次,要寻找内心的真实需求。
《飞越疯人院》中,麦克墨菲通过表演身份,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而获得了满足感和自由感。
每个人都应该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实现自由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存在主义之自由哲学在《飞越疯人院》中的体现
作者:高晓雨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5期
摘要:美国作家肯·凯西的小说《飞越疯人院》是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而小说主人公麦克墨菲的经历正与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的自由哲学相吻合。
在向往自由的思想和自由意识的支配下,麦克墨菲做出了一系列自由选择,从而完成了从主动进入疯人院,了解疯人院,到最后飞越疯人院的自由选择过程。
关键词:飞越疯人院;麦克墨菲;自由;选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2
一、引言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作家肯·凯西发表于1962年的作品,问世后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作品真实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将之浓缩进一家疯人院。
而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大获成功,斩获了多项电影界的最高殊荣奥斯卡奖。
如今这部作品已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并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试图运用存在主义之自由哲学对该作品进行存在主义的剖析。
小说主要矛盾集中在一位叫麦克默菲的病人和医院的“大护士”雷切德之间的对抗。
医院原本秩序井然,麦克墨菲的到来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平静。
面对非人待遇,他试图改变病友的处境,与“大护士”进行了一系列抗争。
小说虽以麦克默菲死于疯人院结局,看似象征着以他为代表的被压迫阶级的失败和以“大护士”为首的极权统治阶层的胜利,然而布朗顿酋长的成功“飞越”却预示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已在人们的心里生根。
麦克墨菲的一系列行动正与自由哲学相契合。
自由哲学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有西方评论家甚至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即是自由哲学。
[1]萨特认为,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意识存在,人的意识的自由存在…… 个人凭自己的意志,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本质。
[2]自由即是选择的自由,是个人意愿的绝对自由,即使面临死亡,人也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人的本质是由他的一系列选择和行动实现的,而他需要对自身的选择负责任。
[3]《飞》中,麦克墨菲从主动选择进入疯
人院直到最终生命的完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他践行了一个勇于追求自由的斗士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自由哲学于《飞越疯人院》之体现
麦克墨菲本是为躲避刑罚,在劳动拘留营里装疯,才被押送到疯人院。
最初他主动选择进入疯人院,以为在这里可以乐享安宁,然而这里的一切并非他所想。
医院利用各种设备对病人进行暴力统治和非人的对待,不仅逐渐消磨着他们的个性,也是对病人自我的压迫。
疯人院里护士对病人注射镇静剂,以控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看护们为管理病人更不惜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医院甚至会通过脑叶切除手术来控制病人。
病人每天的生活像时钟一样精准,按时吃药打针,按时去打篮球玩扑克牌,他们的行动自由受到医院严苛的监控。
然而精神上的摧残更为残忍。
麦克墨菲进入病院不久,参与了“大护士”开展的小组治疗讨论。
他发现这种治疗实际上是逼迫病人们互相揭露隐私,使他们内心深处的伤疤被迫在众人面前被揭开,因此这一疗法反而让他们遭受其他病友的嘲笑。
此外他还了解到,大部分病人尽管随时可以离开,出于畏惧外部世界,他们自觉自愿选择待在这里。
麦克墨菲是个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的人。
进病院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对他们非人的对待让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这也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自由意识。
于是他开始反抗,开始争取快乐和自由。
其实从酋长对麦克墨菲入院情景的描述,就能看出他的天性,也暗示着他“闯入者”的身份。
在酋长眼里,麦克墨菲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入院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他说话的声音尖锐刺耳,也没有以往的入院者那样一副靠着墙根拖脚走路的胆怯样子。
麦克墨菲的闯入,让原本平静的疯人院掀起了轩然大波。
麦克墨菲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其中以为争取看球赛直播而发起的举手投票和“越狱”出海事件这两次最为典型。
他大胆挑战以“大护士”为代表的病院权威,试图让病友们重拾自由思想,唤醒和激发他们的自由意识。
而他的抗争也的确给精神病院带来了生气,病友们开始逐渐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病房里逐渐有了笑声和歌声。
为了让大家看到球赛直播,麦克墨菲提出调整作息时间,但立即遭到了大护士的拒绝。
于是他提出进行举手表决,号召病友们争取自己看球赛的权利,并诚恳地呼吁大家要团结和配合。
然而大多数病友由于畏惧大护士,并未能在第一时间选择支持他。
再三的劝说和恳求之下,麦克墨菲终于得到半数病友的支持,但大护士却以投票时间已过为由,再次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未向“大护士”的淫威妥协,与之相反,他突然开始对着并未打开的电视机进行解说。
起初,病友们对麦克一个人的自说自话感动惊讶,然而他生动的讲解、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感染了他们。
随后病友们都加入“观看”,一同呼呼呐喊,挥舞着臂膀,犹如眼前真正在上演着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但是,麦克墨菲的这次行动着实激怒了“大护士”,也加深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不过大家渐渐地被麦克墨菲的行为所打动,也使得他们的自由意识在下一次行动,“越狱”出海打鱼时显得更为强烈。
麦克墨菲带领大家成功逃出疯人院,并登船来到了海上。
在疯人院之外,这些精神病人表现得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茫茫的海面上,病友们钓鱼畅谈,珍惜这久违的自由,尽情地享受这广阔的天地。
而比利也在与麦克墨菲的女性朋友凯蒂交流之后,重拾了几分男子气概。
而此前他是一个口吃,害怕母亲,31岁却从未有过性经验的害羞男孩。
最后,满载着收获,麦克墨菲顺利带领大家回到疯人院。
这次航海的经历,使大家再一次感受到自由,也加深了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自我意识的关注。
一次偶然,麦克墨菲从监护那里得知,大护士有权决定病人在精神病院的住院时间。
出于对自身的考虑,他选择在随即这段时间,表现得很服帖。
然而由于他始终有着热心助人、路见不平的个性,也因受到向往自由的心理的驱使,他与三个黑人看护厮打起来。
此事再次激化了他与大护士之间的冲突,后果便是遭受残酷的电击惩罚。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麦克墨菲欲逃出疯人院前制造的彻夜狂欢。
他买通看守,使女友进入疯人院和病友们一起饮酒作乐,进行了一场疯狂的离别狂欢。
而他知道比利对女友凯蒂恋恋不舍,为了帮助比利重拾对异性的自信,他鼓励比利向凯蒂表达爱慕之情,安排比利和凯蒂同房以弥补缺憾。
而麦克墨菲只能靠买醉来麻醉自己,他本可以就此逃出疯人院,却因为宿醉错过了最佳时机。
第二天早上,大护士看到狂欢之后的混乱现场,气急败坏。
她逼问比利,还拨通了他母亲的电话。
比利再一次胆怯了,并承认一切均是麦克墨菲所为。
出于愧疚也由于不堪大护士和母亲的咄咄逼人,比利选择自杀。
他的自杀终于激起了麦克墨菲对大护士压抑已久的怒火,于是他与这个残暴的女人厮打起来,试图至她窒息。
然而这次挑战的后果最为严重,麦克墨菲被切除了脑叶,成了全身只有眼睛能动的植物人。
酋长不忍心看着他受罪,用枕头结束了他的生命。
随后,酋长按照麦克墨菲曾提起的出逃计划,拔起了沉重的大理石盥洗池,砸破了病院的铁窗,逃离了疯人院,逃向了远方莽莽丛林。
三、结语
麦克墨菲本是为了躲避劳役装疯进入疯人院,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非他初衷,但他却是成功的,因为他唤醒了酋长的自由意识。
带着他的自由精神,酋长冲破了牢笼,成功飞越了疯人院,飞向自然,飞向自由,这一结果也是他一直努力想要带给病友的。
综上,麦克墨菲在疯人院里的所作所为,都是他本人作出的自由选择,这些选择是出于他追求自由的天性,更是出于他迫切想要唤起病友自由意识的意愿。
并且他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直面后果。
他的死亡看似是自由思想之败,然而酋长的成功“飞越”却象征着自由精神的延续和自由选择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魏金生.“探索”人生奥秘——萨特与存在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2]刘平斋徐家杰. 评萨特的“自由”哲学[J]. 社会科学研究,1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