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合集下载

【精品】美国湖广铁路债券案始末

【精品】美国湖广铁路债券案始末

【关键字】精品美国“湖广铁路债券案”始末上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谈及湖广债券案时,严正驳斥了美方的错误观点和做法;,《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湖广债券案的备忘录……文宗道一改革开放的中国为倪征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任意驰骋的舞台。

在震动司法界、涉及中国国家主权的湖广铁路债券案中,倪征以丰富的阅历,精深的法律造诣,进行了一场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斗争,并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久,美国阿拉巴马州公民杰克逊等9人代表300多名美国人,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向该州联邦地方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起诉,要求偿还1911年前清政府发行的湖广铁路债券欠款。

美国法院传票被告栏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受送达人是“外交部长黄华先生”。

传票载明,限被告于传票送达后20日内提出答辩,否则将依原告请求进行缺席判决。

同传票一起寄来的原告诉状副本载明要求赔款1亿多美元。

传票等件被退回后,美方又分别向我外交部和我驻美大使馆寄送上述文件,仍被我方退回。

中公有关方面曾多次向美国国务院提出交涉,声明我方不能接受上述文件的原则立场。

按国际法,对于一个外国主权国家,除非它自己明确表示同意,否则不得对它行使司法管辖,这即是司法豁免权,历来为各国所公认。

美国不顾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竟然传唤另一个主权国家,并以缺席审判相恫吓。

美国法院唯一的“依据”是该国1976年颁布的《外国国家主权豁免法》,根据这项法律,外国的商业活动不享受豁免。

这种用国内法来否定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史所罕见的。

紧接着,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国人乘势推波助澜,纽约、宾夕法尼亚两州的法院又有3件向中国诉讼偿还旧中国政府发行的26种债券,本息合计亿万美元的案子。

其实这都是美国人无事生非。

早在1979年中美建交前后,两国就互提的“要求(claims)”提出数字,例如中国公民在美国银行的被冻结存款和美国公民在中国被公有化或根据其他原因被冻结的财产。

105知识竞赛题目

105知识竞赛题目

庆105周年校庆105题校史知识竞赛(团委档案馆)一、优秀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沪江大学原有1948年前建造的50余幢各类建筑,现存36幢,其中两幢于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28幢于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工科讲堂(现为图书馆)于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1.关于沪江大学的选址,有一句话很有名:“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请问这句话是沪江大学教授、格致科主任谁说的?BA.魏馥兰B.梅佩礼C.柏高德D.万应远2.1936年,沪江大学30周年校庆前夕,思魏堂建成。

这样取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1935年退休回国的老校长A ,他是沪江大学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美籍校长。

A.魏馥兰B.魏福恩C.魏光辉D.柏高德3.沪江大学第一幢建筑是C,现为校长办公楼。

1956年9月24日下午2时20分,学校突遭龙卷风袭击,该建筑损坏最为严重,计有37名学生遇难,158人受伤。

A.思裴堂B.思伊堂C.思晏堂D.思孟堂4.军工路位于上海市区东部,跨杨浦、宝山两区,南起平凉路,北过逸仙路,直达长江路,全长10公里有余。

军工路路基原是连接上海县和宝山县的江边土塘,名衣周塘(所以军工路又名衣周塘路),兼具防洪和交通的双重功能。

A年,因堤岸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崎岖不平,给行人和货运带来不便,且直接影响淞沪兵防联系。

为军务需要,在沪北工巡捐局局长曹有成的筹划下,得到淞沪护军使的积极支持,由步兵第十师抽调土兵千余人,在原有堤岸上修筑道路。

当年8月24日动工,翌年4月底全路告竣,煤渣路面,命名为军工路。

军工路曾是上海的第一条近郊公路,沟通了上海北部农村地区与上海公共租界的联系。

A.1918B.1919C.1920D.19215.上海在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命名地名的习惯:当河流发生急弯时,江岸突出的地方犹如飞禽的喙、走兽的嘴,就把这里叫做“嘴“,今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正大门的“周家嘴路”正是以“周家嘴”而得名的。

有哪几位中国人担任过国际法院的法官

有哪几位中国人担任过国际法院的法官

有哪几位中国人担任过国际法院的法官
一、国际法院历任中国籍法官:
1、王宠惠:1921-1939年任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的前身)法官,曾任中华民国 *** 外交部长、北洋 *** 司法部长。

2、郑天锡:1939-1946年任常设国际法院法官,曾任北洋 *** 司法部次长。

3、徐谟:1946-195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 *** “外交部次长”。

4、顾维钧:1957-1967年任国际法院法官,曾任*** *** “外交部长”和“国务总理”。

5、倪征燠(音YU):1985-1994年任国际法院法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6、史久镛:1994年2月6日,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国际法院副院长;2003年2月6日当选国际法院院长。

7、包括薛捍勤在内,共有7位中国人担任过国际法院法官。

二、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成立于1946年,设在荷兰海牙,是《联合国 *** 》规定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

主要职能是在当事国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并为联合国机构提供法律建议。

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

根据法院规约,法官均为“品格高尚并在各自国家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

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选举产生,候选人必须在大会和安理会均获绝对多数票后才能当选。

丧钟为谁而鸣创作笔记

丧钟为谁而鸣创作笔记

2004年3月,我们正在《丧钟为谁而鸣》紧张的后期制作中,忽然一个风中的午后,有一个电话告诉我们,周锡卿先生去世了。

周锡卿曾经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是盟军国际检察局中国检察组的翻译,也是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内弟。

2003年夏天,我们联系到了这位老人,这让我们很高兴,因为,曾经参加过1946年东京审判的人已经很少了。

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对这位87岁老人的采访却意外地困难,对于过去的往事他已经记忆模糊而混乱,而且听力也已经十分衰弱,只好由老人的两个女儿陪着,我们问一句,老人的女儿对着老人的耳朵大声重复一句,老人艰难地回忆着,思索着,然后慢慢说一句。

我得承认,那是我经历过的采访中最艰难的一次。

看着老人的艰难,真是心疼。

遥远的叙述时断时续,话语缺乏逻辑联系,曾经的生动变得艰涩,在最终剪辑的片子中,老人的访谈总共也就只用了几十秒时间。

这是一种遗憾,而且,流逝的岁月无法挽回。

只是我们怎样也没有想到,老人走得这样快,再见到的时候,竟是在灵堂中的最后告别。

2毫无疑问,在开始接受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题材,而且,这样的选题哪怕再难也自是义不容辞的,抢救并挖掘那些历史深处中的细节刻不容缓。

随着调研和采访的深入,我们知道,那些曾经参加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当事人与亲历者越来越少了,应该竭尽全力挽留那些弥足珍贵的活历史,尽管回忆经常是支离破碎的,但鲜活生动的往事叙述是无价的。

而我们在相当长的岁月里,却始终忽略了那段历史的珍贵内涵。

《探索·发现》栏目的制片人王新建给了我们强有力地支持,他的观点简洁明快:努力做吧,这段历史很好看。

3在最初搜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差点儿误入歧途。

老实说,国内研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资料不多,专门从事研究的专家更是凤毛麟角,这为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有一天,编导张焰忽然兴奋不已地冲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本刚刚出版的书说,找到了!找到了!是一本描写有关东京审判的书。

倪征(日奥)

倪征(日奥)

倪征(日奥)作者:厉声教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03期倪征(日奥)是联合国国际法院首任新中国大法官。

我作为晚辈,断断续续同倪老在外交部共事、相处并聆教近50载。

此文记述我与倪老50年交往中印象较深的一些事,表达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倪老190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今吴江市,属苏州市)黎里镇。

在家乡读完小学,1919年转赴上海就读中学和大学,并于1928年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

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又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1930年回到上海,分别在东吴法学院、持志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公学兼课,并兼任律师事务所律师。

1933年起,任上海特区法院推事(法官),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上海的外国租界由日伪侵占,遂离开上海,远赴重庆。

1943年起,就任重庆地方法院院长。

1945年至1946年赴美、英、法三国考察司法制度和审判实践。

1946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电影《东京审判》生动描绘了倪征(日奥)在东京审判的那段经历。

1948年底至1956年4月,先后担任上海东吴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俄文教师。

新中国建立初,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了加强和做好外交工作,同时落实统战政策,聘请了一些国际法等方面的专家到外交部工作。

其中,周鲠生、梅汝璈、涂允檀为外交部顾问,刘泽荣、凌其翰、陆殿栋、叶景莘和张炯伯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

当时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兼任。

1955年,时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阎宝航被调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了进一步充实外交部的专家队伍,条约委员会又提名和推荐了两位人选。

经部、委领导研究,选中倪征(日奥)。

倪老于1956年上半年作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进外交部工作,我于1956年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被外交部选进条约委员会从事领土问题方面的工作。

中国籍国际法官

中国籍国际法官

国际法官的荣耀与贡献出任国际法官,其荣耀几乎世人皆知,而在这荣耀的背后,法律精英们在法庭内外的特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其后10余年间,在国际法院这个国际最高司法机构中仍未见到中国法官的身影,这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此时在外交部任职的倪征燠参加联合国各种会议时曾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不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竞选?一位国际法院的法官也感到不解:如果在国际法院里没有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法官,那是不可想像的。

倪征燠开始意识到,这不仅是法律界与司法界的事,更关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984年是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年,已经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任职3年的倪征燠决定参与竞选(一般认为任职国际法委员会是参选国际法院法官必须的前提)。

候选国际大法官的标准极为严格,必须品格高尚且在本国担任过最高司法职位,或被公认具备国际法学家资格,经由提名,并由联合国安理会及大会分别投票选举。

1984年11月7日,注定要被载入历史。

联合国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举新的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燠在联合国160票中得票107张,在安理会15票中得票14张,以“绝对多数”票当选。

倪征燠的当选,在当时被认为是众望所归。

这位早在1929年就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法学前辈名宿,在东京审判时就已名扬四海。

建国后在外交部任职,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出谋划策。

1958年夏天,北戴河。

毛泽东望着蔚蓝而辽阔的大海,思考着一个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

外交部法律顾问倪征燠和部长助理乔冠华,被总理专机接到北戴河,到毛泽东住处讨论中国海洋主权及领海宽度问题。

倪征燠向领袖建议:必须限制军事大国在领海、领空的自由活动,12海里领海宽度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十余天之后,1958年9月4日,中国对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第一条就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说明了划定领海基线的原则。

倪征噢大法官的强身之谜

倪征噢大法官的强身之谜

倪征噢大法官的强身之谜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现年八十六岁高龄的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倪征噢,是在1984年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以中国政府推荐的国际法院法官候选人身份,参加的国际法院法官竞选,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

也是国际法院年纪最大的法官。

倪大法官是1988年和老伴一起到荷兰海牙的。

【总页数】1页(P3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倪征燠:首位国际大法官的法律情缘 [J], 林海
2.为了祖国的尊严与正义——记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日奥] [J], 汤海山
3.为了祖国的尊严与正义--记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日奥) [J], 汤海山
4.弄潮儿在潮头立——从营养学角度透视“马家军”强身之谜 [J], 刘树英;高燕飞
5.炮轰金门前夕毛泽东召见倪征噢一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

中国国际法“三剑客”中国国际法三剑客2010年9月13日,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在此之前,她于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

其实,在薛捍勤之前,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走出了多位闻名全球的国际大法官,倪征、李浩培、史久镛便是其中三位。

论文联盟。

倪征:我的一生,离不开一个法字2010年9月13日,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宣誓就职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在此之前,她于2010年5月12日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

其实,在薛捍勤之前,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走出了多位闻名全球的国际大法官,倪征、李浩培、史久镛便是其中三位。

年轻的时候,倪征(1906~XXXX年后的一场审判,使他名扬天下。

东京审判中的殊死搏杀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盟军总部的主持下,由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初在日本东京成立。

同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审判。

与质问式的大陆法不同,英美法采取的是抗辩式。

无论控方还是辩方,都秉持证据至上原则,如果控方拿不出证据,或者证据被辩方驳倒,战犯就能够逍遥法外事实上,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有些重要的战争罪人就是这样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所以,即将审理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和侵华急先锋板垣征四郎时,中国代表团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这两个人漏网!正是为了这一目标,倪征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顾问。

1947年9月,法庭进入被告个人辩护阶段,这也是检察官反驳、反证的关键时刻。

倪征和同伴们约定:只要土肥原和板垣两人中有一个没死,他们就集体跳海!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上将,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

他的律师团准备了15名证人。

然而,担纲质问、反诘的倪征,甫一登台便给了对手一个下马威:板垣的第一个证人说自己在九一八当晚参加宴会,酒醒后才知道中国军队在柳条沟附近炸毁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
倪征燠(1906-2003),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法学家。

倪征燠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倪征燠是一位在法学领域十分有名气的人,他开始的时候是在上海地区的东吴大学研读法律专业,完成学业后继续到斯坦福大学深造,并且取得了法学的博士学位,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工作。

倪征燠出生在1906年,于2003年离开了人世。

他的出生地点是在苏州地区的吴江县,在中学刚刚毕业的时候他就发誓要报效祖国。

倪征燠的名声在国际上十分响亮,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他就努力攻读西方的法律,因此对法学有着深厚的了解,回到国家之后曾经担任过大学的法律教授,还做过一些关于律师的兼职。

到了1945年,他再次到英美地区考察法律以及司法方面的制度和知识,对国外的司法体系也有了深刻地了解。

倪征燠回国的时候正值东京审判时期,那个时候中国因为证据不够充分,很难让一些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在这个时候倪征燠挺身而出,发誓要让国家得到应有的待遇。

最后他凭借着自己的学
识给予了战犯沉重的打击。

后来在和平时期他开始到外交部担任法律顾问职位,曾经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同时,他也是首位有着高级荣耀的国际法官。

倪征燠与梅汝璈的关系倪征燠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国际法官,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人才,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得到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并且取得了法学博士的荣誉,回国后还加入了东京审判,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国际的重视。

可以说倪征燠是位十分出色的法官。

在中国还有一位著名人士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并且也同样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这个人就是梅汝璈。

倪征燠与梅汝璈是同一个时期著名国际法官,他们在国际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祖国也都有伟大的贡献。

这两个人曾经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到斯坦福大学留学深造,并且还都取得了博士的学位,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对法学的热爱和坚持,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

另外倪征燠与梅汝璈都曾经参加过东京审判,梅汝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中国座位排在英国之后让他觉得祖国受到了忽视,于是他据理力争,甚至不惜拒绝排演,最终让中国获得了应有的座位。

在审判战犯的时候,因为一些国家不赞同判处日本战犯死刑,梅汝璈再次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终让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倪征燠和他一样,因为当时中国提供的证据不够充足,所以战犯曾经险些逃脱,倪征燠积极地收集资料,尽管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他却不放弃。

倪征燠与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上的作为让国人为他们
骄傲。

倪征燠东京审判的情况在1946年期间进行的东京审判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纷纷盼望着这一次能让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然而当时因为美国等国家的干涉,曾经因为证据不足够充分而让战犯逃脱审判,而就在这时候倪征燠担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加入了东京审判,倪征燠东京审判期间曾经做出了巨大贡献。

倪征燠东京审判的过程还要从1946年的时候开始说起,当时在审判的过程中美国不断的对法庭予以干涉,主要就是针对自己国家的需要做出妨碍审判的进程,他们还为每个战犯提供了一名美国的律师,这样一来他们经常在辩护的过程中故意拖延审判,同时为一些没有危害美国的战犯辩解。

当时中国又没有足够的证据,再加上在此之前中国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情,所以一时间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而倪征燠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东京审判的,看到战犯即将逃脱法律的制裁,倪征燠十分的愤慨,并且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判决,于是他不断的研究对付美国以及日本律师的策略和手段,同时还会在私底下进行一些申诉的练习。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其他代表们重新收集和摘抄证据,那段时间倪征燠和许多代表一样陷入了疯狂的工作之中,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终于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审判的胜利,让日本战犯死在了绞刑架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