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分析与探讨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处理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处理防治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不扬尘易清洗、养护维修简便和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所以在我国大多的城市道路上被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该结构是道路构造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1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存在的病害分析1.1裂缝裂缝是沥青凝土路面的主要损伤形式,常见裂缝根据其形态主要有网状裂缝、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3种。
裂缝直接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因此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裂缝成因很多,大体可分三种类型:(1)行车荷载作用引起结构性破坏,导致裂缝出现,车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底端的拉应力超过材料自身抗拉强度,路面结构会出现裂缝,导致裂缝的出现;(2)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主要有低温收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等;(3)多发生于桥涵两头横向裂缝处,或者路段纵向裂缝很长,主要是由于路基填土固结沉陷或者地基沉陷所造成的,亦称沉降裂缝。
沥青凝土路面裂缝虽然成因多样,形式多样,而其中行车荷载作用及沥青凝土面层的温度变化则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因素。
1.2车辙车辙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受温度,行车荷载等因素的重复作用而产生的,结构层位移引起的累积永久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有3种类型:结构型,失稳型,磨耗性车辙。
车辙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因路面基层及路基强度不足,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基层及路基发生变形而形成车辙;(2)温度较高时,较小的沥青粘度加行车荷载应力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剪切变形导致车辙;(3)因沥青路面结构上层材料受车轮磨耗,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继续流失,车辆在采用防滑链,突钉轮胎时,更易产生此类车辙,特别是,埋钉轮胎被准许采用的国家更为普遍,而国内则基本上不存在。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治理2.1裂缝治理2.1.1 轻微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轻微且无变形的裂缝,首先要对路面进行处理保证路面的整洁和干净,然后将沥青喷洒到发生裂缝的路面上,其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是一平米保持在0.4kg左右的量,之后再摊撒上大小合适的干砂或石子,最后在进行相应的碾压施工。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重要功能,但长时间的使用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导致道路出现各种病害。
本文将就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一、沥青路面病害1. 老化开裂: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紫外线的照射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路面开裂。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浅度的开裂可以采用热补修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大面积、深度的开裂则需要进行覆盖或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2. 鼓包变形: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或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时会产生鼓包变形。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鼓包可以采用割开处理,清除杂质后再封补修复。
对于大面积的鼓包则需要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1. 坑洞: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或遭受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会产生坑洞。
处理方案:小面积的坑洞可以采用补丁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大面积的坑洞需要进行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2. 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干燥收缩、温差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缝。
处理方案:小幅度的裂缝可以采用密封剂进行填充,大幅度的裂缝需要进行铣刨处理,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三、人行道病害2. 下陷:人行道下陷主要是因为地基不均匀或土壤沉降引起的。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下陷可以进行打碎、加填的处理,对于大面积的下陷则需要重新进行修筑。
四、排水系统病害1. 结构破损: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出现老化、破裂等状况。
处理方案:对于小范围的破损可以进行修补,对于大范围的破损则需要进行更换或疏通。
2. 堵塞: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被杂物或沉积物堵塞。
处理方案:可通过清理、疏通等方法进行处理。
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人行道病害和排水系统病害。
对于这些病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严寒地区城市沥青路面的病害与防治

严寒地区城市沥青路面的病害与防治严寒地区的城市在冬季常常面临严峻的路面病害问题。
特别是沥青路面,受到严寒气候的侵袭和车辆的频繁行驶,容易出现龟裂、坑洼、起砂等病害,给交通安全和市民出行带来隐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对严寒地区城市沥青路面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的种类在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种类多样,常见的有龟裂、坑洼、起砂等主要病害。
1. 龟裂: 龟裂是沥青路面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主要由于沥青路面在严寒环境中遭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作用的影响,导致路面出现裂缝,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坑洼: 坑洼是指路面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平整情况,主要由于路面受到严寒冻融和车辆频繁行驶的影响,导致路面表面出现坑洼不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行驶平稳性。
3. 起砂: 路面起砂是指沥青路面表层出现大量砂粒脱落,通常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差、材料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影响路面的抗滑性和使用寿命。
二、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的形成与气候、材料、施工等多种因素有关。
1. 气候因素: 严寒气候下,温度变化大,冻融循环频繁,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尤为显著。
由于低温冻胀和高温软化的作用,会导致路面材料的变形和裂缝。
2. 材料因素: 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抗冻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果选用的沥青材料品质不好或者施工不当,容易出现龟裂、坑洼等病害。
3. 施工因素: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耐久性和抗病害能力,如果施工不规范或者维护保养不到位,会加速路面病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严寒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养护管理等方面。
1. 材料选用: 在严寒地区选择适合的沥青路面材料非常重要,应选用抗冻性能好、变形能力小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以保证路面在严寒条件下具备良好的耐久性。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是指由矿物骨料、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即沥青混凝土)组成的道路面层。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车辆通行的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1. 路面龟裂
路面龟裂是指沥青路面可见的细小裂缝,其形状像龟壳一样。
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路面的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龟裂的产生。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高弹性沥青混凝土,提高路面的柔性,减少温度变形;加强路面养护,定期修补裂缝。
2. 推沉
推沉是指路面局部或整体下陷,常见于路肩或泊车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承载能力不足,逐渐发生沉降变形。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计路面结构,选择合适的骨料和沥青,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加强施工监控,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要求。
3. 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是指沥青路面的局部凹陷或塌陷,常常由于长期受到车辆过载或车轮浸轧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车辆的超载限制,避免车辆对路面造成过大的荷载;加强路面的养护,尽早发现和修复坑洞,避免扩大。
4. 沥青剥落
沥青剥落是指沥青路面表层的石料和沥青分离,常常由于沥青与石料的反应性差,结合力不足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质量良好的沥青和骨料,确保路面结合力;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沥青的密实性和粘结性。
5. 路面泛油
路面泛油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明显的油斑,常常由于沥青中的可挥发物大量蒸发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低挥发性的沥青,减少挥发的可挥发物;增加路面防水涂层,减少湿润条件下的油斑出现。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路面形式之一,它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过,与其它路面形式一样,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病害,这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度和通行效率,还会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建设和维护沥青路面时,需要认真研究其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正常和可靠的使用。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一)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一系列的小裂缝,形如乌龟的背甲,因此得名“龟裂病害”。
该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路面过于老化,沥青含量不足,路面基础不够坚硬等。
龟裂病害不仅会减小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阻碍雨水的排除,有可能造成路面深层损伤、车辆滑动等危险。
(二)坑洞病害坑洞病害是指路面表面的凹陷形成的坑,其主要原因是路面基础沉降、路面材料失效等。
坑洞病害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舒适感,还有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损伤,影响行车安全。
(三)疲劳裂缝病害疲劳裂缝病害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其形态多样,可以呈线状、箭头状等。
该病害主要是因为路面受到重复的载荷作用,导致材料受力过度、损伤。
该病害的出现会加速路面老化、破损,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四)水损病害沥青路面若接触过多的水,容易形成水损病害,该病害的特征是路面表面的石子被冲刷掉,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在路面表面留下明显的凹陷。
水损病害不仅对路面的美观度产生影响,还可能损害路面的基础,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二、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一)龟裂病害的处理针对龟裂病害,需要采用定期养护和治理措施。
当龟裂病害尚未很严重时,可以进行找平和涂刷粘合剂的措施,这样可以将裂缝密实填充,并且利用粘合剂来加强石子的支撑能力。
若龟裂严重,可以行龟裂层切割、混合物掺加等方法进行修补。
(二)坑洞病害的处理对于坑洞病害,需要对路面进行彻底的修补。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用锤击散坑泥,然后再进行填充和铺平。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重载
或超载的车辆会对路面施加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力,使沥青路面产生变形、
沉降和裂缝等病害。
2.温度变化:沥青路面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高温季节,路面温度
升高,沥青材料会软化和流动,易产生车辙、抓痕和沉降等病害;而在低
温季节,路面温度下降,沥青材料会变硬和脆化,易出现裂缝、坑洞和剥
落等病害。
3.水分侵入:水分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水分可以渗入路面,
使路面材料受潮、膨胀和软化,导致路面变形和剥落。
水分还可以通过路
基和路面之间的渗透作用,使路面下部的土壤软化和失稳,导致路面沉降
和坑洞。
4.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病害
形成。
施工中如合理控制沥青配合比、保证热拌温度和均匀性等,可以减
少路面的病害发生。
而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配合比不合理、温度控制不当
或不均匀等问题,会导致路面质量不良,易形成裂缝、坑洞和剥落等病害。
5.环境因素:沥青路面的病害形成还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路面周围的土质湿度、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会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排水
性能,从而导致病害形成。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车辆荷载、温度变化、水分
侵入、施工质量和环境因素等。
在路面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
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由于受到机动车辆的长时间行驶、气候变化以及其它外力作用,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整治措施。
1.路面龟裂病害:龟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分为表面龟裂、深度龟裂和反射裂缝等。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老化、路面结构疲劳和环境因素等。
整治措施包括:修补龟裂的裂缝,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果龟裂严重,需要局部或整体重铺。
2.路面坑洞病害:坑洞是沥青路面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于路面承载能力不足、水分积聚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坑洞内的杂物,修剪坑洞边缘;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热补沥青混凝土。
3.路面泛油病害:泛油是指沥青路面中的油分渗漏到路面表面形成的斑块,通常是由于石料含油量过高或沥青软化引起。
整治措施包括:清洗路面,去除泛油区域的沥青;均匀撒布矿粉或其它吸附材料,吸附残留的油分。
4.路面松散病害:路面松散主要是由于路面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粘结破坏,以及路基下沉等原因。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松散层面,打击崩解的部分;加固路面底层,重新铺设路面表层。
5.路面坡度不良病害:坡度不良是指路面的横向或纵向坡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造成水分积聚或排水不畅。
整治措施包括:调整路面的坡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水分排除。
6.路面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面下沉或损坏,通常是由于路基土壤不稳定、水分渗透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改进排水系统,减少水分渗透。
此外,定期维护和养护对于减少路面病害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养护措施包括:定期清理路面杂物,保持路面的干净状态;定期修复病害,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定期进行沥青路面的补充养护,如刷面、喷撒封层等。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在日常使用和养护中,必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病害,如龟裂、坑洼、压损等。
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给道路运输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加强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是指路面出现以轮廓不规则的细裂纹为主的病害。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 材料质量问题。
沥青、骨料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是导致龟裂病害的主要原因。
沥青的粘度太高或太低,骨料成分不均匀,沥青混合料配比不正确等都会导致龟裂病害的发生。
2. 环境因素。
气候和环境也是导致龟裂病害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高温下,沥青的软化点会降低,这将导致路面龟裂;而在寒冷季节,路面的收缩和膨胀会导致龟裂病害的形成。
预防措施:1.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生产厂家应加强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管理,确保生产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
2. 加强路面施工管理。
工人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 加强路面养护。
及时清理积水、保持路面洁净,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龟裂病害的发生。
二、坑洼病害坑洼病害是沥青路面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 材料质量问题。
沥青和骨料的品质问题,尤其是骨料的含量不足或含水率过高,是形成坑洼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施工工艺问题。
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遵守规范要求和技术要求,或施工不够认真细致,也会导致坑洼病害的发生。
3. 环境因素。
路面周边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地下水位等也可能会导致坑洼病害的发生。
预防措施:1.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生产厂家应加强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和管理,确保生产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
2. 加强路面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应认真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 加强路面养护。
定期维修路面,及时清理杂物,保持路面的平整度,确保路面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与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接通各城市之间的公路也在不断地扩展壮大。
同时,随着公路投资力度的加大,公路的建成病害的出现也逐渐引起业内人员的
高度关注。
本文通过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简要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总
结经验提出补救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分析;探讨
1 引言
我国公路网密集复杂,而交通运输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纽带与桥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路的养护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从传统的道路
维护修补外,渐渐意识到预防性养护公路的重要性。
沥青路面因为养护时间短、
行车平稳舒适、适应性强、维修方便和适宜机械化施工等诸多优点,在各级公路
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某些路段由于车流量过大,车辆超载等原因,使路面不同
程度的出现病害现象。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
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公路养
护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对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
实例研究分析其路面破损的原因。
2 沥青路面破损的现状及破损原因
一方面,公路本身的破损状况。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在一些技术方
面尚未成熟,所以在公路路面的结构上存在某些问题。
我国的公路路面基本都是
沥青路面,此类路面通常结构是由沥青混凝土与半刚性材料复合而成的,也称半
刚性混凝土路面。
沥青路面破损主要分功能性破损和结构性破损。
功能性破损,
通俗的讲就是公路的运输顺畅情况下降,比如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甚至出
现道路鼓包及碎坑。
结构性破损,道路路面的结构由于承受不了路面的车载压力
而产生的结构破坏,比如出现各种纹路的裂缝等。
另一方面,外界因素的破坏。
第一,人为破坏,像交通故事的发生以及维修
车辆故障时使用的千斤顶对路面的损坏;高速路上某些运输货物的长挂车,为了
个人经济利益而违规超载超重,时间久了导致公路的路面使用寿命减短。
第二,
使用的材料技术指标不合格,沥青路面对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的要求是非常
严格的,沥青宜优先选用进口的沥青,但有些施工方在承包时会因行业技巧而选
择偷工减料,导致沥青路面的技术指标下降,个别不合格。
3 沥青路面破损检测实例分析
以下是对某段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检测及病因分析
由于重载交通的情况,路面出现了几种破坏形式:基层强度不足、路面结构
层排水不畅造成唧浆坑槽等病害。
下面对几种典型病害逐步进行分析:
3.1龟裂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其原因可能是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
路面材料配合不当或未搅拌均匀,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
使雨水渗入下部结构,加剧路面的破损。
同时,沥青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龟裂
的原因之一。
3.2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或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
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断裂;在某些地方,还出现因为面层与基层间的
粘接不好而出现面层与基层的层间滑移裂缝。
非荷载性裂缝主要有沥青面层温度裂缝和基层
反射性裂缝。
温度裂缝在寒冷地区随着温度下降,沥青材料变硬收缩,表现为收缩裂缝;在
高温、温差大地区因太阳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沥青面层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这种应
力的反复作用使沥青路面表现为疲劳裂缝。
基层反射裂缝主要与基层的收缩性和抗裂性有关。
在收缩性小、抗裂性好的半刚性基层上,沥青面层的裂缝与柔性基层路面没有明显的差别。
在有些地区因施工流程衔接不当,造成半刚性基层长时间裸露暴晒,形成可见、不可见干缩
裂缝,这种裂缝或早或迟会在较薄的沥青面层中反映出来,从而增加沥青面层的裂缝总数。
3.3坑槽主要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小面积的松散、沉陷及人为造成的面层损坏、修补损坏等未及时进行科学的养护,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坑槽,特别是水
损性坑槽。
其具体表现为表面层产生坑洞、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进而局部表面产
生网裂和形变;唧浆、坑洞。
3.4沉陷主要是路基在行车荷载和路堤静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超过了土体本身的抗剪强度,引起路基、路面较大的沉降,这种沉降极具不均匀性,差异性过大即在路面上产生较大
的不平整和凹陷变形,并逐渐伴随着横向和纵向裂缝。
一般软土地基最为明显,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段也常有出现,是比较严重的结构性病害。
3.5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它是由于渠化交通导致的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车辙内积水,极易发生
车辆滑移而导致交通事故。
结构性车辙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发生在沥青面层
以下,包括路基在内的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这种车辙宽度较大,两侧没有隆起,横断面呈凹形。
流动性车辙是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两侧有一定程度的隆起现象。
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车辙是由于
沥青面层压实不足致使空隙率不断减少,达到极限残余空隙率才趋于稳定。
它不仅产生压实
变形,而且平整度迅速下降。
稍微严重的车辙病害是无法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修复的。
3.6泛油是沥青路面在日照或行车作用下,沥青从混合料的底部和下部向表面移动,使表面沥青过多;另外,在高温雨季,雨水侵入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好的混合料中,导致沥青从
集料表面剥离向表面移动,同样使表面沥青过多;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拌合楼含油量控制不
稳定,导致沥青混合料含油量忽高忽低,部分路段造成泛油。
3.7抗滑性能不足,容易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打滑,造成事故。
我国沥青路面表面抗滑性能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标号过高,沥青用量过多,路面渐渐泛油,构造深度下降,甚至变成光滑的油面;粗集料不耐磨。
由于广东省属于南方多雨地区,雨量充足。
在进
行路面级配设计时,往往可能考虑到渗水性能,造成抗滑性能不足。
通过对多条高速公路抗
滑性能检测,规范定义养护质量标准为SFC≥40是比较合适的;因此定义SFC〈40为抗滑性能不足,建议需要进行表面层的处理。
3.8基层强度不足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导致沥青层出现反射裂缝。
雨水进入,基层软化,出现路面强度不足,路表弯沉偏大。
路表弯沉大于路面设计容许弯沉,强度系数SSI评定为中及以下的路段定义为基层强度不足,需要采取浅层注浆措施处理。
3.9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
广东省属于南方多雨地区,雨量充足,在进行沥青路面加铺维修的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层间水无法排出,往往在进行加铺层施工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
会导致加铺层出现拥包、坑槽等病害。
需要在路肩,甚至主车道设置横向排水盲沟,排除层
间水。
4 结束语
以上种种情况反映了公路路面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为人们
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便,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国的公路路面检测技术,将预防性
公路养护工作做到位。
做好检测的同时,将路面初期的监督检测工作做好,对于检测的指标
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蒋阳升,彭博,韩世凡,罗楠欣.路面破损状况检测、评价、预测与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交
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04).
[2]王鑫,齐建玲,赵振.基于图像处理路而裂缝自动化检测及识别关键问题研究[J].北华航天
工业学院学报,2015.(02).
[3]陈林.试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快速养护与修复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8).
[4]刘兵,谭飞.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民营科技,2013(12).
[5]杨卫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与养护[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12).
[6]江帆.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的动态控制[J].科技信息,2009(05).
[7]常卫东.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与生活,2011(18).
作者简介:宋冰菊,女,大专(本科在读),从事试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