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艺术

合集下载

明朝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

明朝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

明朝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文化和艺术底蕴丰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既是明代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研究明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将介绍几件著名的明朝历史文物与艺术品。

一、宣德瓷器宣德瓷器是明朝著名的瓷器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宣德瓷器包括盘、碗、瓶、杯等各种形制,采用青花、官釉、斗彩等不同的装饰手法。

其瓷器器型端庄大气,胎质洁白细腻,图案绘制精细细腻,显露出明代瓷器独特的韵味。

二、明代书画作品明朝是中国书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优秀的书画家活跃于这个时代,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明代的书画作品注重构图布局,笔墨浓淡适度,独具韵味。

它们在描绘人物形象、山水风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通过笔墨的运用表达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三、明嘉靖大殿画明嘉靖大殿画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壁画,位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内。

这幅壁画长达60余米,展示了明代皇帝的威严和帝国的富饶景象。

画中所绘的建筑、人物、器物等均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绚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嘉靖大殿画不仅是明朝宫殿建筑和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明朝特有的家具风格,以其简洁、典雅、实用而闻名。

明式家具材质多为红木,结构稳固,雕刻精美。

明式家具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体现了明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追求。

以上所列举的明朝历史文物与艺术品仅是其中的几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文物和艺术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研究明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传承和弘扬明朝文化的卓越成就。

明朝的民间艺术明代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舞蹈

明朝的民间艺术明代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舞蹈

明朝的民间艺术明代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舞蹈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民间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其中,明代的戏曲曲艺和民间舞蹈是最为突出的。

一、明代的戏曲曲艺明代戏曲曲艺是明代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其代表作品包括《西华山》、《汉宫秋》、《红头记》等,这些作品通过曲调婉转、唱腔抑扬,辅以精彩的演员表演,使戏曲曲艺在明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代戏曲曲艺的特点之一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明代戏曲曲艺中较为常见的曲调有西皮、太平鼓、弄堂、风度等,这些曲调都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音乐元素,既有北方的豪放和激昂,又有南方的婉转和柔情,形成了独特的明代风格。

明代戏曲曲艺的特点之二是其内容广泛丰富。

明代的戏曲曲艺涵盖了历史、文学、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既有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戏曲,如《水浒传》、《西华山》等,又有以文学名著为基础的戏曲,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还有一些描述民间故事和日常生活的戏曲,如《吴仙戏》、《板板胡》等。

这些戏曲曲艺作品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明代的民间舞蹈明代的民间舞蹈是明代民间艺术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民间舞蹈以其舞姿婉转、舞步优美而闻名于世。

民间舞蹈的内容广泛多样,既有以传统节庆活动为主题的舞蹈,如庆祝丰收的《跳小麦》、庆贺新年的《欢快舞蹈》等,又有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的舞蹈,如庆祝婚嫁的《彩衣舞》、娱乐休闲的《山歌舞》等。

明代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舞者们以柔和的手臂、轻盈的舞步展示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感。

同时,明代的民间舞蹈注重舞者和音乐的结合,通过舞者的动作与舞蹈音乐的节奏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悦耳动人的舞蹈氛围。

明代的民间舞蹈也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这些舞蹈既是人们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展示个人才艺的途径。

同时,明代的民间舞蹈也是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各种庆贺新年、庆祝丰收等活动都少不了民间舞蹈的参与,舞蹈成为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桥梁。

明代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审美

明代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审美

明代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审美一、明代艺术品质的传承与创新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其艺术品质体现了对历史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明代文艺复兴的浪潮,不仅延续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在继承中融入了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

1.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明代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传统,继续发扬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明代画家、书法家注重传统技法的继承,但也不拘泥于规矩,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并在传统中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例如,明代山水画家朱耷在传承唐宋山水画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2. 才子佳人的文化审美明代文人墨客以“文人风骨”自居,对于艺术品质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

他们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在绘画、诗词、音乐等方面,明代文人追求意境与内涵的高度统一,注重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审美追求。

3. 精湛的工艺与制作技巧明代的绘画、陶瓷、木雕等工艺制品,展现了高超的制作技艺和艺术品质。

在绘画方面,明代画家非常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结构,通过精湛的技艺塑造出绝妙的艺术形象。

另外,明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明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明代艺术品质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明代的艺术品质不仅体现了审美追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明代艺术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表达,为后世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审美价值的传承与创新明代艺术品质在审美上注重传统与个性的结合,不拘泥于某一种审美标准。

这种审美观念的多元性为后世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激发了后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例如,明代的花鸟画受到了后世画家的广泛学习和模仿,形成了鲜明的明派画风。

2. 社会风貌与文化记忆明代的艺术品质通过对社会风俗、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明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还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资料。

明代的宫廷艺术与收藏

明代的宫廷艺术与收藏

明代的宫廷艺术与收藏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明代的宫廷,艺术与收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诸多艺术形式的繁荣与创新。

本文将从宫廷艺术和收藏两个方面来探讨明代的艺术景观。

一、宫廷艺术明代宫廷艺术呈现了独特的特点,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并发展出多种艺术形式。

首先是绘画艺术。

明代宫廷画院的设立,为画家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

宫廷画院的画师们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题材,并倡导“文人画”,强调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明代的宫廷画家有徐悲鸿、唐寅等,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

其次是书法艺术。

明代皇帝重视书法,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所倡导。

明代的宫廷书法家有董其昌、文徵明等。

他们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要表现形式,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学习。

此外,明代的宫廷音乐也发展得十分繁荣。

明代的宫廷音乐舞蹈有大型宫廷乐队和宫廷舞蹈表演,成为了宫廷文化的一部分,让皇帝和贵族们在音乐中享受乐趣,丰富他们的生活。

二、宫廷收藏明代的宫廷收藏是一个庞大而精致的系统。

明代的宫廷收藏包括了文物、古籍、书画、瓷器等各种珍贵之物。

文物收藏是明代宫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的宫廷非常重视收藏古代的文物,故而在许多皇帝的宫殿里设有专门的文物库。

这些文物包括了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等,这些精美的文物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智慧。

明代的宫廷还以古籍收藏而闻名。

当时,皇帝和贵族们非常喜欢收集古代典籍,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保护、整理和研究这些古籍。

明代的宫廷收藏了大量的典籍,其中不乏历代名家的传世之作,他们的收藏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书画收藏也是明代宫廷收藏的重要方面。

明代的宫廷收藏了大量的名家书画,如黄公望、王维、李白等,这些作品被视为宫廷财富的象征,并且受到了宫廷成员的广泛关注与赏鉴。

最后,瓷器收藏也是明代宫廷的一大特色。

明代的宫廷收藏了大量的瓷器,其中以青花瓷、五彩瓷为主要特点。

这些瓷器不仅精美绝伦,而且演绎了明代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明代艺术与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代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将从明代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代绘画艺术明代绘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山水画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代山水画注重表达山水之间的气势和变化,以写意的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著名的画家兼理论家杨慎矣对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代花鸟画则以写实为主,注重表现花鸟的形态和姿态。

董其昌是明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他对花鸟的细腻描绘和色彩运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人物画方面,明代画家借鉴了前代的经验,尤其是宋代的画风,追求写实的表现手法。

二、明代雕塑艺术明代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明代雕塑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尤其是对明代皇帝和文臣武将等重要人物的雕塑作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和雕塑。

这些雕塑作品既展示了个人形象的美感,同时也融入了皇权的象征和儒家思想的体现。

明代雕塑作品形态多样,技艺精湛。

青花瓷像是明代雕塑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过绘画和雕塑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画与雕的完美统一。

此外,明代雕塑还有陵墓中的石刻像和佛教寺庙中的佛像等。

三、明代建筑艺术明代建筑艺术以宫殿、陵墓和庙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特征。

明代宫殿建筑凭借其气势恢宏的规模和精妙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紫禁城作为明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以其布局严谨和建筑技艺的精湛而受到广泛赞誉。

明代陵墓建筑则注重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敬之情。

明代陵墓的建设要求建筑规模大、布局严谨,同时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

明代庙宇建筑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体现了尊崇神明和追求精神境界的理念。

明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而且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艺术与文化审美繁盛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书画、建筑、家具、服饰、宴会及文化审美等方面,详细探讨明清时期的艺术与文化审美。

一、书画艺术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但也不乏创新与变革。

在书法方面,明代的名家有唐寅、米芾等,他们注重笔力的力度与刚猛,追求字迹生动秀丽之美;而清代的名家如康熙皇帝、郑板桥等,则更加注重运笔的平和与隽秀,强调墨色淡雅之美。

在绘画方面,明代文人画兴起,注重意境的表达与情感的传达;而清代则有了以徽派、扬州八怪为代表的山水画派,他们追求画面的自然真实与写意形神兼备的境界。

二、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融合了传统元素与新的审美观念,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明代的宫殿与庙宇建筑,秉承了封建时代的建筑规制,讲究庄严肃穆,宏伟壮观;而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的优美与比例的协调,追求建筑整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著名的建筑代表有明代的紫禁城与圆明园,以及清代的颐和园与圆明园。

三、家具艺术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强调实用性与美学价值的兼具。

明代的家具注重线条的简洁与造型的稳重,讲究色调的深沉与质感的厚重;而清代的家具更加注重雕花装饰,以及纹饰与器型的雅致与精细。

家具的材质多以硬木为主,如红木、楠木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装饰技法,如雕刻、镶嵌等。

四、服饰艺术明清时期的服饰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审美观念。

明代的服饰以华丽、多彩的色彩为主,服饰款式富丽堂皇,注重面料的织制和刺绣工艺;而清代的服饰则更加注重庄重、典雅的风格,以直裾、袍褂为主要服饰款式。

此外,明清时期的素色服饰也经常运用刺绣、织锦等技艺进行装饰,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五、宴会文化明清时期是宴会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场合。

宴会的菜肴丰富多样,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体验。

宴会还注重用具的品位与艺术价值,餐具、茶具、酒具等器皿以精美、独特的样式为主,体现出饮食文化与审美文化的交融。

明朝的舞蹈与戏曲表演

明朝的舞蹈与戏曲表演

明朝的舞蹈与戏曲表演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舞蹈和戏曲表演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朝的舞蹈和戏曲表演既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又融入了元代以来的新元素,形成了独特且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明朝的舞蹈艺术明朝的舞蹈艺术以宫廷舞为主,宫廷舞是明朝君主宴会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表演形式。

宫廷舞以华丽、庄重、高贵为特点,舞姿端庄、优雅,舞蹈动作繁复而有序。

明朝舞蹈的形式主要有《六艳》和《十八般歌舞》。

《六艳》是六种不同风格的宫廷舞蹈,包括行云流水、翩翩起舞、蝶翼飘飞、闲情逸致、清和悠扬、簪花弄影等。

这些舞蹈以花瓣飘落、百鸟归巢等动作描绘自然的美景,通过舞蹈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八般歌舞》是指明朝宫廷中广泛流传的各种舞蹈形式,如连环锦、燕翼折枝、倒绣籍、灯腰桃、镶宝带、九曲珠、络络珠、珠团子、洞房十八拍等。

这些舞蹈形式各具特色,以丰富多样的动作和表情展示了明朝文化的繁荣和皇家的辉煌。

二、明朝的戏曲表演艺术明朝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时期,京剧和南戏作为明代戏曲表演的两大流派影响深远。

京剧是明代戏曲表演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它结合了北方的曲艺和曲剧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基础,角色形象鲜明、表演技巧高超,剧情紧凑、节奏明快。

京剧剧本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题材、文学典故,并注重演员的艺术修养和武打动作的表现。

南戏是明代戏曲表演中的另一重要流派,以江南地区为代表,包括昆曲、越调、评话等形式。

南戏以其细腻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音乐演唱技巧而闻名。

南戏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语言的美感和声腔的韵律,通过音乐和唱腔体现出情绪的起伏和角色的性格特点。

三、明朝舞蹈与戏曲表演的影响明朝的舞蹈与戏曲表演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发展,而且对后世的舞蹈和戏曲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舞蹈艺术在后来的清朝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影响了清代宫廷舞蹈的形式和风格。

明代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技巧对后来的舞蹈艺术影响深远,它们的美感和高雅成为后世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明朝的民间艺术京剧和评弹

明朝的民间艺术京剧和评弹

明朝的民间艺术京剧和评弹明朝的民间艺术:京剧和评弹京剧和评弹是明朝时期的两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们都以戏曲艺术为基础,通过表演、音乐、舞蹈等形式,讲述故事,展示人物情感,并传达社会价值观念。

京剧和评弹在明朝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不仅仅在庙会和村落中得到演出,更在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受到青睐。

京剧是明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

它综合了明代戏剧演出的特点和元曲的表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的演员着装豪华,表演动作夸张,以传统的音乐和唱腔为基础,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搬上舞台,用表演艺术的形式展示给观众。

京剧剧目丰富多样,既包括历史题材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有戏剧性强的大型演出。

评弹是另一种在明朝时期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与京剧相似,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形式,但与京剧不同的是,评弹注重音乐和旋律的表达。

评弹的演唱方式多样,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以及常常伴随着弹拨乐器的演奏。

评弹通常选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或故事情节,以小型演出形式,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

明朝时期的京剧和评弹在艺术形式、题材和演出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特点。

首先,它们注重抓住观众的眼球和耳目,表演形式夸张、激动人心,音乐旋律优美动人,以达到艺术的感染力。

其次,京剧和评弹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

无论是京剧的英雄气概、忠诚、孝顺,还是评弹的深情、哀怨、幽默,都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并引起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在明朝社会中,京剧和评弹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形式。

它们以戏曲艺术为媒介,能够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并通过表演艺术的形式传递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

京剧和评弹的演出方式广泛,无论是在宫廷和贵族社会中的上层人群,还是在农村和城市中的普通百姓,都能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的艺术表演。

总结而言,明朝的民间艺术形式——京剧和评弹,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通过表演、音乐、舞蹈等形式传递故事、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艺术
-----唐寅

唐寅(1470年-1524年)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
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
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 苏州吴县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 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 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 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 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 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 ‚风流才子‛的名声。
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
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画风
唐寅擅长写意花鸟,活泼洒脱、生趣盎然而又富于 真实感。传说唐寅所作的《鸦阵图》挂在家中,有 一天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 称奇绝。 唐寅花鸟画的代表作是《枯槎鸲鹆图》。 其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 上伸展,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 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正引吭高鸣,树枝似乎都在 应节微动,从而显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 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 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 右上角题诗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 馀。‛诗画映发,对象的神态和画家的情趣融为一 体,寄寓了超凡脱俗的思想。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 写意,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 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 洒脱,形象饶有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 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树。
历史命运是一台无情的机器,他才华横溢,青春年少就声 名雀跃,然而命运却让他家道中落,父母双亡。他壮志凌 云,风华正茂就名动天下,然而命运却让他含冤落榜,功 名尽失。 他一生放荡不羁,却又受尽苦难,穷困潦倒。。。。。
书法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 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 ‚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其实,唐寅的书法与 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 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
一个男人的悲怆和无奈表露无遗,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都会觉 得自己就是那个盖世的英雄。但在生活里经常发现自己什么不是,毛都 不算,
要面对很多‚像条狗一样‛的指责和误解。在这种看似残酷的落差面前, 有多少人的落差能像孙悟空一样巨大?经受着这样的痛苦之后,又有多 少人能若无其事地扛着棒子走向夕阳呢?更何况就连最光彩闪闪的孙悟 空,也只不过是用他的玩世不恭来 佯装‚若‛无其事。人人都从孙悟空 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人都被
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 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 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 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 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 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

诗风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 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 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 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 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 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 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 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 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候不被人理解,也同时看不懂很多东西。。
有人说小时候看大话西游笑声不断,长大后却看到泪流满面。我记忆 最深的不是大圣脚踩七彩祥云抢亲的时刻,也不是爱你一万年的经典 告白,当八戒放弃了他的状元梦,悟空忘记白晶晶和紫霞,转身走入 漫天风沙,不再回头时,紫霞在城楼上指着至尊宝说,‘你看那个人, 他好像一条狗,
自己感动了。
但到最后,人人都会像条狗一样, 一文不值地腐烂掉。

如果你胸怀大志,却又受人冷落,被人嘲笑,那你就该安 安静静的过每一天,没人知道你会不会是下一个唐伯虎, 梵高。。。
人要有最朴素的梦想和最远大的目标,即使明日天寒地冻, 路遥马亡。。

怎样了解艺术

我们要理解一个人的艺术的成就,就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并且要看他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怎样的反应和对后世有怎 样的影响。。。
我个人以为艺术品评和人的阅历,情感,成熟度有一定关 系,以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去看待一些人或作品是有天 壤之别的。

生平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 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 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 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 为官。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 (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 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临 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 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 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艺术的传承

一个人在受尽苦难后,还能写出这样潇洒放荡的诗句,不 得不让人佩服。。
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谁是明孝宗朱祐樘,他文治武功使明 朝中兴,开创了‘弘治中兴’。


但我们却都知道唐伯虎,历史命运压抑了唐寅,但它却压 不住泱泱千年的文化,所谓的朝廷权势,都在大浪淘沙中 淹没,却让我们记住了一位风流才子。。。 唐寅不会武功也没有点秋香,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 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 仅五十四岁。唐伯虎的悲剧,实际是有抱负不甘心沦落的 读书人共同的悲剧。文化与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共鸣, 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 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 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 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 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
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 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 ,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 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 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
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
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 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